❶ jsp文件前端怎麼調試
在jsp頁面進行調試,需要使用IE瀏覽器自帶的開發人員工具。
首先打開你的項目,運行。
然後打開你要調試的jsp頁面。
點擊 瀏覽器右上角的工具按鈕。
❷ 有線電視鄰頻前端如何調試
有線電視鄰頻前端調試方法:
先調天線放大器;
再調前端信號處理設備(調制器或頻道處理器);
最後統調前端輸出電平。
【溫馨提示】
具體調試前,應熟悉各設備的性能及調試方法(查看說明書),並應仔細檢查各設備連接是否正確,連接有無斷路及短路情況,插接器是否良好。檢查無誤後,方可通電。
前端是系統的心臟,它包括衛星接收和前端設備。網路所傳輸的各種信息質量關鍵就在前端設備工作是否正常、穩定、可靠,其故障大致可分以下幾方面。
1衛星接收天線系統的故障
1.1日凌現象的發生及干擾
當衛星、太陽、地面接收站三者成一條直線時,也就是說當衛星接收天線對准衛星的同時對准了太陽,強大太陽的雜訊使電視信號受到強烈干擾,嚴重時電視信號中斷,這就是日凌現象對靜止同步衛星產生的影響,這種影響對模擬信號影響小,而對數字信號影響大,時間也長。據有關資料介紹,日凌現象一般每年發生兩次,每次連接3~6天時間不等,每天最長時間達到10min,北半球的地面發射和接收站一般發生在春分日前秋分日後的23天之內,但各個地區每個地面站發生日凌的時間不同,可根據各地面站位置的經緯坐標來計算出每年日凌的時間,以便提前通知用戶或者採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證電視信號的正常傳輸。
1.2太陽黑子對衛星信號的影響
在前端有時出現各頻道圖像的信號強度會慢慢減弱,畫面出現黑白雜波點,雪花點慢慢增多,有時直到全屏無圖像,伴音雜訊顯得格外明顯,這種現象的出現長達半小時,短時則幾分鍾,這並不是衛星接收設備出現故障,也不是因為衛星接收天線偏離或衛星略微漂移所導致的現象,而是太陽黑子的出現對電視信號產生了干擾和嚴重衰減所造成,如果太陽黑子的活動能量大,時間長,就會使衛星電視信號立即中斷,使各頻道場強指標下降較多,甚至降為0dB,且持續的時間也會越長,當太陽黑子活動消失,衛星電視信號的強度將慢慢恢復到原來強度,該現象不論是模擬信號還是數字信號,都會受到同樣影響。
1.3雨雪天氣對收視Ku波段節目的影響
使用KU波段的同行們都遇到過天氣氣候不同時,如濃雲密布、霧氣沖天、狂風暴雨、雨量密度及顆粒大小、下冰雹等,都會對衛星上下行信號造成一定影響,頻率高低不同產生的信號損耗也不一樣,從平時觀察情況看,一般對KU波段的影響比對C波段的影響要大得多,特別是雨水沖刷天線盤面時,造成物理性衛星訊號散射,使信號中斷。從有關資料獲知,遇到影響電波發射和收視時,其場強信號增益急劇下降,對Ku波段節目的收視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下雨或下大雨時會造成信號急劇下降和中斷,在北方下雪是常事,但下雪比下雨的信號損耗相應要輕得多,可以說下雪天對KU信號不會受到較大損害,如果是雨夾雪氣候,它會導致信號大幅度減弱或中斷,如果高空中有濃厚的雨層也會使Ku波段信號減弱或中斷,總之,Ku波段對天氣氣候是非常敏感的,這也是電視工作者最頭痛的問題。
衛星接收天線安裝的穩定和牢固性也是一項不可缺少的指標,因為它會嚴重影響天線的指向性,面無線的指向性不好對接收的模擬和數字信號的影響不容忽視。在刮大風時,若無線穩定性不好,安裝在高層頂上的天線會搖晃得很厲害,甚至偏離衛星使接收到的信號不穩定,噪波大。天線安裝完畢,底座固定牢靠後,在天線的四方均應安裝拉線,這樣風力再大,天線也不會擺動,另外天線本身的強度設計生產時一定要達到十二級風力的抗壓強度。
前饋式高頻頭固定不牢靠,因風力所致若聚焦尺寸發生變化,就會在電視屏幕上出現噪波點。
1.4「馬賽克」現象
在接收衛星數字壓縮頻道節目時,有時畫面出現全馬賽克和部分馬賽克,該現象是在接收數字衛星電視信號時,由於傳輸誤碼原因,引起了該現象,「馬賽克」現象會嚴重影響電視信號的收視效果,如果注意適當地選擇數字衛星接收用的LNB和接收天線,它能改善或基本消除這種「馬賽克」現象,保證播出圖像質量。
數字接收機採用QPSK調相方式傳輸,信號的解調是根據相位的檢測來實現,若LNB的相位雜訊過高,會造成檢測的誤差而導致誤碼率增加,誤碼率超過規定值後,就會使接收到的圖像產生「馬賽克」現象。
另外,所選擇數字接收用的LNB的頻率穩定度,越高的LNB,其相位雜訊也越低,產生誤碼的機率就少。
1.5雨雪天對後饋式C波段接收天線的影響
在下雨,特別是雷陣雨時,雨水易浸入接收天線波導口,經波導進入高頻頭,造成該天線接收的所有節目出現噪波點,若高頻頭內積水較多,全都節目信號會中斷,屏幕出現全雪花,這時應關掉衛星接收機電源,卸下高頻頭,放掉積水,然後用干布擦掉水份和潮氣,重新安裝後信號恢復正常。為避免水再進入,可在天線波導日用一塊玻璃蓋上,然後將波導口邊緣用防水膠粘死玻璃,這樣即不影響信號的接收,也能確保雨水不會再進入高頻頭內。
2前端伴音故障
(1)各頻道伴音不一致,在換頻道時出現聲音大小不均,是各有線台常出現的現象,電視用戶對該現象反映強烈,這類故障由前端設備人口前的伴音大小不一致引起的故障,故障原因是:
①若同用一台接收機,分別接收不同衛星上的電視節目,用YZC~3音頻測試儀測其伴音電平,發現所測電平差異較大,說明衛星系統本身存在著各套電視節目伴音電平不一致的問題。
②因地面接收站所在徑緯度不同,接收天線尺寸不一樣大,安裝後的衛星接收機忽視了伴音輸出值的測試和調整,也會導致伴音不一致。因此安裝後的接收機都應對輸出伴音進行測試
和調整。伴音電子控制在低於前端調制器最大電平之內。
③選用不同的調制器,它的伴音最大輸出電平也不一樣,當伴音為100%調制時,其最大輸出電平為-6dB,由於各調制器靈敏度不同,則要求的a幅室也不同,如安裝後再進行伴音電平調整,全系統終端用戶肯定全產生伴音大小差異過大,產生阻塞失真。
④除上述幾種原因外,還有原帶在前、後期製作時錄人音量大小不一致,該原因只有在生產節目時按國家規定的統一伴音錄制。
(2)處理辦法:
①將各套衛星接收機的伴音輸出電平調整一樣。
②在完成調整衛星接收機的輸出電平後,用PI一2型頻偏儀校準各套中頻調制器的伴音調制深度(頻偏)為±50KC。
③市面上有一種進口的聲音均衡器,它可直接安裝在前端某一設備信號源的進口端,能起到伴音大小不一致時,自動均衡後達到伴音一致的目的。
3設備應育頻率的穩定特往
前端設備至關重要的一項技術指標是穩定可靠性,顯然前端調制器的頻率穩定度將直接關繫到系統質量大關,大家都知道,電視伴音的載頻與圖像載頻僅相差6.5MHZ,電視伴音的頻率受音頻調制,若頻率偏移大於10kHz,所播出的伴音就會產生失真的現象。
4前端干擾源
由於前端機房周圍有恆定的干擾源,即使採取一系列措施,也難免阻止干擾侵入機房前端信號內,因前端設備是低電平小信號系統,運行頻帶較寬,各種干擾進入系統後很難消除隱患,干擾源由以下幾種原因產生:
(1)其干擾源有從開路發射台直接送來的同頻電視信號,該信號一是進入前端會影響系統中與開路信號相同的頻道,使路端畫面產生同頻干擾,嚴重的甚至無法收看,如果在系統安排與調頻廣播相近的電視頻道,會使干擾信號直接進入,影響該系統的傳輸質量,除此之外,還有本地區的傳呼台、無線調度台、微波信號源也非常容易干擾已安置的電視頻道節目。
(2)武警水電指揮部駐地北京市六里橋地區,周圍電器輻射干擾,特別是無線電雜波(郵電微波網、尋呼台及周邊機械造成的輻射干擾和汽車等產生)的輻射都會影響信號的傳輸,因此,前端機房選址時,應盡量避開或遠離這些干擾源。
(3)高低壓電源和其它干擾。前端離高、低壓配電室、電梯較近,當強大電流通過時會在機房周圍產生較強磁場,它也會產生干擾,若前端設備緊靠這些干擾源,會很容易侵入機戶串入信號。
(4)另外,前端機房靠近大型供熱、供水站、高速鐵路和公路。它會產生強烈的機械振動或持續振動的振動源,這些振動源會產生一定頻率的干擾源,另外模式振動變成電路系統中寄生調幅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這些都能產生電視信號的干擾源,應盡量遠離振動源。
❸ 前端有哪些好用的調試工具
Postman
幾乎所有前端應用程序都發送和接收JSON響應和請求。應用程序通過請求 API 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身份驗證,用戶數據傳輸,甚至是一些簡單的事情,例如獲取所在位置的當前天氣。
CSS Lint
你不僅可以使用CSS Lint工具驗證代碼,還可以使用它選擇要測試的錯誤和警告。它執行基本的語法檢查,並對代碼應用一組規則,以查找有問題的模式或低效的跡象。
JSON格式和驗證器
在未格式化的JSON中,很難發現語法錯誤或值不正確的鍵,因為它很難讀取。當縮小的JSON文件中有缺行返回沙空格時,讀取和發現錯誤可能很有挑戰性。你需要能夠快速掃描該對象並檢查格式或內容中的錯誤。
Sentry
一旦你發布了你的應用程序,它將會運行在一系列的設備上。在任何軟體開發生命周期中,測試階段都是作為一個標准過程實現的。該階段包括單元測試、系統測試、集成測試等。
JSHint
這是一個在JS代碼中檢測錯誤和潛在問題的工具,靜態代碼分析工具(如JSHint)可以幫助開發人員發現很難發現的問題。JSHint掃描一個用JavaScript編寫的程序,並報告常見的錯誤和潛在的bug。潛在的問題可能是語法錯誤、隱式類型轉換導致的錯誤、泄漏變數或其他完全的問題。
BrowserStack
BrowserStack是一組工具,可以幫助你模擬用戶所經歷錯誤的確切環境。設備+操作系統+瀏覽器是一個非常大的組合,這時這個工具的使用就顯得十分必要了。輔助使用Sentry等錯誤記錄工具,你可以充分發揮該工具的作用。
❹ 前端怎麼在chrome進行調試
打開Google瀏覽器,打開任意一個網頁,這里以網路首頁為例
按下F12鍵,能看到會彈出如下圖所示的對話框
滑鼠右鍵需要修改的地方
可以看到需要改動的地方,對應區域的CSS樣式都在右側區域顯示
滑鼠左鍵單擊箭頭所指區域,可添加所需的樣式,並且可以實時的顯示出來,當不需要時,去掉勾選即可,也可以直接按刪除,製表符Tab可以自動補全屬性名稱
可以根據標簽的id或者class值獲取其屬性,當提示undefined時,就需要查看是否存在這個標簽值
下圖顯示的是進入網頁所需的文件,同樣的可以在裡面直接修改,但不會保存到本地文件中
8
下面才是調試的重頭戲,以12306購票網為例,按下F12,打開需要調試的JS文件,在行開頭單擊滑鼠左鍵,打下斷點,如下圖所示。快捷鍵F11是進入下一步,shift+F11跳出進入下一步,F8跳到下一個斷點,這樣就可以看到每一步程序運行所顯示的結果,此時可以用步驟6用到的方法來查看標簽的屬性
❺ Web前端用什麼工具調試
Web前端開發中,為編寫高效的HTML/CSS/JavaScript,優化Web前端性能,不可避免要分析HTTP請求頭和響應頭,調試HTML/CSS/JavaScript。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到一些Web前端的開發調試工具。以下的工具,是Web前端工程師最常用的:
1.FireBug
2012年以前,火狐狸幾乎是所有前端開發者最喜歡的瀏覽器,基於FireFox的插件FireBug成了Web前端工程師開發調試網頁的首選利器。
2.Chrome Developer Tools
自從2011年FireBug的開發者J.Barton跳槽到Google,負責開發Chrome Developer Tools後,Chrome Developer Tools就有了本質性的變化。於是,Web前端開發工程師最喜歡的瀏覽器又變成了Chrome,Chrome Developer Tools也就順理成章成為開發調試網頁的不二利器了。
3.Fiddler 2
FireBug和Chrome Developer Tools雖好,只是分別針對FF和Chrome,那麼有沒有針對所有瀏覽器或者針對HTTP協議的調試工具呢?那就是Fiddler 2了。
這些工具都提供了種類繁多的功能,要完全掌握並非易事。初學者打開一看,密密麻麻的,往往有無從下手的感覺。其實呢,工具的使用很簡單,無它,唯手熟爾。初學者有無從下手的感覺,是因為不了解工具背後的原理而已。
❻ 前端性能優化總結
gzip壓縮
gzip壓縮效率很高,可以達到70%的壓縮率
//npm i -D 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安裝插件依賴
configureWebpack: config => {
const CompressionPlugin = require('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config.plugins.push(new CompressionPlugin())
}
去掉console.log
生產環境中,不需要列印日誌。通過對webpack進行配置,打包時自動去掉console.log
//npm i -D terser-webpack-plugin
configureWebpack:config =>{
const TerserPlugin = require('terser-webpack-pulugin')
config.optimzation.minimizer.push(
new TerserPlugin({
extractComments:false,
terserOptions:{compress:{drop_console:true}} //插件配置項 移除console
})
)
}
去除SourceMap
代碼壓縮後進行調bug定位將非常困難,於是引入sourcemap記錄壓縮前後的位置信息記錄,當產生錯誤時直接定位到未壓縮前的位置,將大大的方便我們調試。
sourcemap附帶了很多信息,如果build需要生成sourcemap,將會大大降低build的速度,還會增加包的體積。
//vue 中
mole.exports = {
proctionSourceMap: false,
}
//react中
//打開webpack.config.prod.js
const shouldUseSourceMap = false
CDN
內容分發網路,它能夠實時地根據網路流量和各節點的連接、負載狀況以及到用戶的距離和響應時間等綜合信息將用戶的請求重新導向離用戶最近的服務節點上。其目的是使用戶可就近取得所需內容,解決 Internet網路擁擠的狀況,提高用戶訪問網站的響應速度。所以可以通過將資源部署在CDN上來提高響應速度,提高用戶體驗
預渲染
簡單來說,就是將瀏覽器解析JavaScript動態渲染的工作,在打包階段完成了(只構建了靜態數據)。換個說法,在構建過程中,webpack通過使用prerender-spa-plugin插件生成靜態結構的html
// 1、安裝prerender-spa-plugin
npm install prerender-spa-plugin --save-dev
// 2、安裝vue-meta-info
npm install vue-meta-info --save-dev
// 3、相關配置
// 預渲染配置:在webpack.prod.conf文件中加入
const PrerenderSPAPlugin = require('prerender-spa-plugin')
const Renderer = PrerenderSPAPlugin.PuppeteerRenderer
// 在 plugins 中加入
new PrerenderSPAPlugin({
// 生成文件的路徑,也可以與webpakc打包的一致。
// 下面這句話非常重要!!!
// 這個目錄只能有一級,如果目錄層次大於一級,在生成的時候不會有任何錯誤提示,在預渲染的時候只會卡著不動。
staticDir: path.join(__dirname, '../dist'),
// 對應自己的路由文件,比如a有參數,就需要寫成 /a/param1。
routes: ['/',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userCenter/userFirst','/userCenter/userSecond','/userCenter/userThird'],
// 這個很重要,如果沒有配置這段,也不會進行預編譯
renderer: new Renderer({
inject: {
foo: 'bar'
},
// headless: false,
renderAfterDocumentEvent: 'render-event', // 在 main.js 中 document.dispatchEvent(new Event('render-event')),兩者的事件名稱要對應上。
args: ['--no-sandbox', '--disable-setuid-sandbox']
})
})
// 4、在main.js中
import MetaInfo from 'vue-meta-info'
new Vue({
el: '#app',
router,
components: { App },
template: '',
// 添加mounted,不然不會執行預編譯
mounted () {
document.dispatchEvent(new Event('render-event'))
}
})
注意:路由模式必須為 history ,如果不設置 history 模式,也能運行和生成文件,每個 index.html 文件的內容都會是一樣的
Service Worker
ServiceWorker 是運行在瀏覽器後台進程里的一段 JS,它可以做許多事情,比如攔截客戶端的請求、向客戶端發送消息、向伺服器發起請求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離線資源緩存。
ServiceWorker 擁有對緩存流程豐富靈活的控制能力,當頁面請求到 ServiceWorker 時,ServiceWorker 同時請求緩存和網路,把緩存的內容直接給用戶,而後覆蓋緩存
注意:需要HTTPS才能使用ServiceWorker
HTTP緩存
HTTP緩存一般分為兩類:強緩存(本地緩存)、協商緩存(304緩存)
普通刷新會啟用協商緩存
在地址欄輸入網址、通過鏈接引入資源等情況下,瀏覽器才啟用強緩存
強緩存(200)。本地緩存是最快速的一種緩存方式,只要資源還在緩存有效期內,瀏覽器就會直接在本地讀取,不會請求服務端。在chrome控制台的Network選項中可以看到該請求返回200的狀態碼,並且Size顯示from disk cache或from memory cache。強緩存可以通過設置兩種 HTTP Header 實現:Expires 和 Cache-Control。
協商緩存(304)。協商緩存,顧名思義是經過瀏覽器與伺服器之間協商過之後,在決定是否讀取本地緩存,如果伺服器通知瀏覽器可以讀取本地緩存,會返回304狀態碼,並且協商過程很簡單,只會發送頭信息,不會發送響應體。
協商緩存可以通過設置兩種 HTTP Header 實現:Last-Modified 和 ETag
首先在精確度上,Etag要優於Last-Modified
第二在性能上,Etag要遜於Last-Modified,畢竟Last-Modified只需要記錄時間,而Etag需要伺服器通過演算法來計算出一個hash值
第三在優先順序上,伺服器校驗優先考慮Etag
緩存優先順序:Service Worker -> Memory Cache(內存緩存) -> Disk Cache(硬碟緩存) -> Push Cache(推送緩存)
Push Cache 只在會話(session)中存在,會話結束就被釋放,而且緩存時間很短
HTTP2
HTTP2 四個新特性:
多路復用,無需多個TCP連接,因為其允許在單一的HTTP2連接上發起多重請求,因此可以不用依賴建立多個TCP連接。
二進制分幀,將所有要傳輸的消息採用二進制編碼,並且會將信息分割為更小的消息塊。
頭部壓縮,用HPACK技術壓縮頭部,減小報文大小
服務端推送,服務端可以在客戶端發起請求前發送數據,換句話說,服務端可以對客戶端的一個請求發送多個相應,並且資源可以正常緩存。
。。。。。。。。。。。。。
作者:MonkeySoft
篇幅有限更多請見擴展鏈接:http://www.mark-to-win.com/tutorial/50671.html
❼ web前端開發實訓內容
web前端開發實訓有以下內容:
1、熟練掌握html基本知識,包括每個標簽的用法等。這個建議網上找個視頻看看,因為也不會太長的,這個是前端開發的信息結構。
2、熟練掌握div+css基本知識,這個東西基本就是前端的基礎了,它可以將你寫的東西直觀的展示出效果給你看,所以須熟練掌握。而且個人由於js的不行,格外的喜歡div+css,因為不管你做了什麼,瞬間就可以看到效果,對調試、修改有很大的幫助,這個就是前端開發的顯示效果。
3、至少掌握一個後台的內容管理系統,比如現在流行的phpcms v9、dede、帝國等都是比較好用的,比如:phpcms v9、dede,畢竟技多不壓身。這個也會了,你就基本可以在本地建站了玩了,就可以用來熟悉你前面學到的html和div+css,讓自己熟練的掌握這些,並且你會發現這樣比枯燥的學習更有樂趣。知道以上這幾點,基本就可以開始玩了,將自己的想法加入到自己的程序中,將以前學的東西更加深刻的掌握,並且熟練的運用。
4、學習javascript編程,深入學習,包括jquery等框架。這個部分比較重要,也有些難度,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這塊學明白了,基本上前端的大多數問題也就學會了。
5、學習一門簡單的後台編程語言,比如asp或者php,推薦php,不需要學的太深入,主要為了培養編程思想。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web前端的相關信息,推薦咨詢千鋒教育。千鋒教育成立教研學科中心,推出貼近企業需求的線下技能培訓課程。採用全程面授高品質、高體驗培養模式,學科大綱緊跟企業需求,擁有國內一體化教學管理及學員服務,在職業教育發展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
❽ 前端代碼用Chrome調試,如何確定錯誤在哪一行
首先,有錯誤提示的化,提示後面都會跟上錯誤在哪一行。
但是這個提示的行數不一定就是真實的錯誤位置,只能理解為錯誤開始出現的位置,也就是說瀏覽器解析到這里出錯。但是很多時候肯能是其他地方出錯引起此處出錯。
所以,要想確定錯誤出在哪一行,最好的辦法是根據提示找到錯誤提示的行,然後排查錯誤原因,找到真正出錯的地方。
❾ 軟體調試報告怎麼寫
看了以下,調試報告模版很少,但個人感覺測試報告可以修改成調試報告啊,因為調試跟測試其實是大同小異的吧?
❿ 前端調試到xhr.send(null);自動有斷點
會不會是你之前設的斷點沒有清除,然後你又修改了代碼,可能原來你想調試第300行,刪了一些代碼後,現在的第300行是xhr.send了,所以斷點就在那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