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電商平台優惠券前端設計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電商平台優惠券前端設計

發布時間: 2022-11-07 01:10:13

A. 電商商品庫的產品設計

每天逛淘寶和京東的時候,映入眼簾的都是品類繁多的商品,但是當我們選擇分類或者直接搜索的時候,按條件篩選時,系統卻往往能從千萬商品中提供心中想要的商品;在瀏覽商品時,商品主圖、詳情圖、規格等信息讓我們感覺比在超市拿著實物獲得更多信息,電商系統到底是怎麼做到這些的呢?對於電商產品經理來說,商品中心的合理設計能夠滿足前端商品的多樣化展示,支撐訂單商品信息在系統中的流轉。

簡單粗暴的講, 商品中心 是用來管理核心的商品數據。對於 使用的維度 :從前端來講,是給商品展示、訂單、營銷活動提供商品數據支撐,從後端來講,商品中心給訂單發貨、倉庫管理、供應商管理、采購提供基礎數據支撐。為了更清晰的描述商品中心這項重量級工程,打算寫兩篇文章從上述兩個維度來闡述,本文主要從後端的維度介紹商品中心。

一.商品常用概念介紹

先介紹幾個基本概念:SKU、SPU、屬性、類目。

SKU :stock keeping uint(庫存量單位),庫存控制的最小可用單位。例如Iphone 7plus  128G 銀色就是一個SKU,倉庫管理、采購進貨、庫存顯示的都是SKU。不同的公司都有自己的SKU編碼規則,如果有自己的倉庫,在商品入庫時一般會打上自己的SKU碼,這樣整一套庫存體系就會自上而下打通,當然還有另一種處理方式,設置自有SKU碼與供應商條碼的對應關系,將訂單轉化為發貨單時,將自有SKU碼轉化為供應商的條碼。對大公司來說,推薦前一種做法,後一種由於供應商編碼規則不同,或者管理規范,在實際操作往往會增加出錯率。

SKU編碼

SPU :standard proct unit(標准化產品單元),是一組標准化信息的集合,例如Iphone 7plus就是一個SPU。SPU與SKU的關系有許多種,可以一對多,一對一,如下圖所示。SPU信息中應該包含SPU屬性、產品圖片、產品描述、產品標簽。SPU和SKU之間是通過規格來鏈接的。SPU(Iphone 7plus)通過顏色、內容關聯到SKU(Iphone 7plus  128G 銀色)。SPU的庫存是由其對應的SKU庫存共同決定的。

SPU與SKU

屬性 :分為關鍵屬性、銷售屬性、非關鍵屬性。關鍵屬性是指能夠唯一確定產品的屬性,是必填項。例如手機的品牌、型號屬於關鍵屬性;銷售屬性組成SKU的特殊屬性,或稱為規格屬性,如手機的"顏色"、"內存";非關鍵屬性指的是除關鍵屬性、銷售屬性外的其他屬性,如手機的手機介面類型,非關鍵屬性不一定是非必填項,有時為了商品信息完整,也會設為必填項。屬性定義對於良好的消費體驗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對搜索、索引、篩選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類目 :分類樹,電商常用的有兩層類目,前台展示類目,後端商品類目。前台類目指的是展示給消費者的類目,會根據季節、銷售策略、活動進行變動;後台類目屬於基礎數據,不可隨意變動,添加SKU時都需要選擇類目,進行綁定。需要注意的是,類目樹的層次不能太深,一般三層或四層,如果太深,不論對於管理還是技術性能來說,都是不利的。前台類目與後台類目可隨意搭配,設置前台類目關聯時,對前台類目樹最深層進行設置,可讓其關聯後台類目任一層,可一對一、一對多。前台類目還可以對應品牌。

京東前台類目

二.商品基礎資料設計

在介紹商品常用概念時,也透露了很多在產品設計時關聯的信息。在添加SKU時,需要選擇品牌、填寫一些屬性,以及關於倉庫管理的基礎數據(長寬高、重量、供應商等)。商品中心基礎資料結構圖主要如下,首先是品類管理,主要包括品牌管理(中英文名、可供品類、產地(跨境電商比較重要))、屬性管理(針對類目添加相關屬性和屬性值)、類目管理(後端類目樹重中之重,確定時要考慮全面,屬於基礎數據,後續更改比較麻煩。),大致產品框架如圖所示。

商品中心框架圖

在添加SKU時,通過供應商去關聯采購,進而影響倉庫中SKU的庫存。供應商在添加SKU時亦可不選擇,可以在采購系統中添加關聯。通過銷售屬性去關聯SPU與SKU,同一SPU在前台顯示時可以共用同一商品詳情,只是通過規格屬性映射到具體的SKU;針對商品的關鍵屬性和屬性值,可以在商品搜索和篩選時用上,良好的屬性定義對於顧客決策樹的縮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SKU使用

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概念:組合SKU,主要是解決出售組合商品的問題,組合SKU的屬性都繼承主SKU。組合SKU的應用場景主要是添加贈品、組合售賣,與前台的商品套餐有所區別。在訂單解析成發貨單時,組合SKU需解析成單一SKU,方便倉庫發貨,更新庫存。

三.復盤

商品中心後端屬於基礎數據,會被許多子系統調用,對於電商公司來說重中之重。商品中心提供介面數據進行倉庫管理、采購管理、庫存管理、訂單管理,可擴展的商品中心結構將給公司業務發展帶來很大益處。

文後擴展,很多電商公司業務定位都是B2B2C,為了擴充SKU,增加用戶量,或者構建平台體系,都會允許第三方來平台管理商品,類似京東、有贊,這類平台的商品結構更加復雜,SKU需要增加所屬商家,商品詳情、屬性值、庫存都需要相互獨立,在SKU、SPU緯度上增加一個商家緯度。這里不做過多擴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深入思考。

實物商品

以上文章從後端角度介紹了商品中心用到的一些基礎數據設計,接下來,我們主要從商品前端顯示來說後台設計的那些事兒。用戶平常購物接觸到最多的就是商品顯示頁,商品列表、商品詳情頁的基礎信息都是從商品中心獲取。目前對於商品設計有著成熟的產品方案,電商網站的商品產品結構大同小異,淘寶上的商品以SPU形態顯示,京東上以SKU形態顯示,兩種處理方式各有優劣勢(表達可能不太准確,但認真研究過兩者商品結構應該理解我說的不同點,下文解釋)。 其實我更傾向於淘寶的商品結構,能夠支持更加靈活的商品方案。

京東與淘寶的商品詳情頁

商品信息主要由類目、標題、品牌、商品屬性、規格(京東定義為銷售屬性)、價格、庫存、SKU信息(毛重、長寬高等)、商品圖、商品詳情描述、物流信息等組成。至於經常看到的服務標簽(白條、極速退款)、商品標簽(熱銷)、活動標簽(滿減、優惠券)、價格標簽(拼團價、活動價)、同類商品等都是在商品信息上的包裝層,不在本文的闡述范圍。

1.商品類目、商品基本信息

商品類目分為兩層,基礎數據類目層、前台展示類目層,在添加和管理商品時,都是在基礎數據類目層對商品進行管理(如下圖)。商品屬性、銷售屬性及品牌等很多數據都是在基礎類目上進行管理,所以類目管理屬於較為核心的工作,一定要從長遠角度考慮。

在添加商品時,需選擇對應的類目。前台類目在展示時,有兩種處理方式:

前台類目對應後台類目,可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自由組合,動態調整。現在大部分自營電商都是用的這種類型。

前台類目直接對應商品,適合商品較少的小商家,主要是一些電商平台提供給平台上商家的類目服務,添加商品時直接選擇前台展示的類目。

另外,類目一般是分為三層,類目樹不要太深,否則將影響產品效率。

JD商品類目

設置商品信息、副標題(一般介紹產品賣點、促銷),選擇商品對應的品牌。在品牌管理中,有兩種方案:

品牌統一管理,小公司商品豐富度較少時的方案。

品牌關聯類目,商品豐富度高的選擇。

基本信息編輯

2.商品屬性

商品屬性包括屬性名、屬性值,一般都是掛在具體類目子葉下,設置必填和非必填。在設置屬性值時,須保留一定的擴展性,部分允許自定義屬性。商品屬性管理要求強大的類目運營能力,在中小型電商平台一般會提供基礎屬性值,再開放自定義屬性編輯,讓用戶來完善屬性庫數據。

商品搜索能力,除了標題、類目,很大部分依賴於商品屬性,條件篩選的基礎數據也是商品屬性和規格屬性。完善商品屬性對於良好用戶體驗至關重要。

淘寶的商品屬性(男裝>風衣)

3.規格、價格、庫存、SKU信息

在購買商品時,我們會經常選擇規格(銷售屬性),主要包括顏色、尺寸,為了支持多樣化的用戶需求,選擇之後可以編輯規格。規格一對一確定之後,可單獨設置價格、庫存、商家SKU,淘寶上亦可添加條形碼(69碼)。也可以設置統一價、統一庫存。填寫商家SKU主要是為了方便對應到具體的實物,上文亦講過,倉庫和采購管理的都是具體的SKU。

仔細觀察會發現,京東的商品標題是加上具體的規格,在選擇規格時會跳轉SKU,對於落單數據有效率提升,但是對於頁面效率和體驗是不如淘寶的SPU結構的。現在大部分電商都採用的是淘寶的SPU結構,亦是優質選擇。

JD規格、價格、庫存、SKU設置

在淘寶上選擇具體的規格後,會發現商品縮略圖會發生變化,這就需要在管理商品時,針對某規格單獨上傳圖片。這里有個設計很巧妙的地方,只是不同顏色需要上傳對應的商品縮略圖,而尺碼不需要。

淘寶不同顏色上傳具體的縮略圖,京東可上傳多圖

針對商品設置平台價和市場價,主要是為了商品在列表展示商品、未選擇具體規格時展示,相當於商品的均價。毛重、長寬高等數據主要是為了物流而設置的,自建倉庫的自營電商一般在SKU數據層就會錄入這些數據,直接調用。貨號即商品編碼,在商城購物時會掃描的條形碼就是貨號。貨號不等同於SKU編碼,同一商品編碼的商品可能是不同SKU,有著不同的規格,所以不能直接拿貨號來管理SKU。

JD商品信息填寫

4.商品圖、商品詳情描述、物流信息

除了不同規格對應的商品縮略圖,商品圖還包括商品主圖,一般要求圖片質量較高,包括整體圖和細節圖。商品主圖是吸引顧客眼球的必要利器,不論是列表頁,還是活動頁,顧客除了關注價格,主要就是商品主圖,運營上架時需對商品主圖較為慎重。

商品詳情頁現在一般會區分電腦版和手機版,由於兩者的使用場景和設備不同,側重點也不相同。為了更好的展示產品特點,可提供不同的產品詳情模板,亦可支持不同的富文本編輯。

商品詳情描述

選擇運費服務時,要選擇對應的物流模板(包郵、按重量、按件數等),在訂單處理是按照具體的物流模板計算運費。運費模板計算較為多樣復雜,下篇文章詳細描述講解物流運費相關的細節。

商品物流選擇

5.其他商品信息

主要包括售後服務(發票、保修服務、退換貨)、包裝清單等相關說明。

6.上下架管理

設置完商品基本信息之後,設置上下架時間,亦可直接上架發布。和商品相關的活動,一旦商品下架,活動將失效,無法購買。搜索、篩選的商品范圍都是在上架的商品范圍進行。

上下架設置

自營與平台電商的商品區別

在商品管理層面,平台電商提供給平台商戶的商品服務與自營電商自己的商品服務有著很大不同。最大區別在於自營電商比平台電商多SKU管理,庫存和屬性都是基於SKU進行管理,在添加商品時,如果還要重新填寫,就會造成數據冗餘。所以一般會共用數據。

總結

B. 優惠卷APP是怎麼做的

這個購物補貼很簡單的,就像我們之前在淘寶上買東西,它是多少錢就是多少錢,嗯,也就是返一點那種。而這個你下載:ィ足 說(一個省錢的aρp),它就是可以領到隱形的優惠券嗯

C. 淘寶賣電商優惠券的原理是什麼」要先打開網站激活優惠券碼才能使用」這個是幫他們賺積分嗎

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 各種類型都可以用互聯網方式聯系,誇大了原有的商業圈,同樣的對傳統行業有了很多的沖擊,隨著傳統行業互聯網意識的提高,電商的規模和種類也越來越大,涵蓋了各種行業,也同時繁生了網上店鋪的租賃和轉讓,虛擬財產的意識也逐漸提高,你有時間可以去愛鋪購看下

D. 電商小程序如何玩轉優惠券

小程序利用優惠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根據不同的使用門檻分類。商家在運營門店小程序的時候,可以將優惠券根據使用門檻劃分,比如現金券、滿減券、折扣券等。不同的這些使用門檻的優惠券也具有不同的使用效果。

  2. 依據不同的發放主體分類。商家可以將優惠券劃分為平台優惠券、店鋪優惠券,對於每一種優惠券都有著各自的特點,玩法也不同。

  3. 不同使用范圍的優惠券。商家在進行小程序經營的時候,優惠券的玩法也是相對靈活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激發客戶的購物需求。那麼優惠券的使用范圍也可以成為商家設置的對象,通過優惠券的使用,讓客戶對部分商品產生購買行為。

電商門店小程序是未來營銷的發展趨勢,優惠券就是激發營銷活動的關鍵,帶動客戶的積極性上升,因此商家必須要掌握好玩法才行。

E. 電商優惠券產品設計邏輯是怎麼樣的

商品詳情頁是電子商務網站中最容易與用戶產生交集共鳴的頁面,詳情頁的設計極有可能會對用戶的購買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商品詳情頁面的設計會涉及到運營層面,在美觀實用的基礎上,將要表達的信息盡可能用直觀的視角展現出來,再有意識的避免設計與運營之間的沖突。 一、商品展示圖不宜過大,滑鼠懸停展示細節 商品詳情頁中的圖片展示是用戶進入該頁面後的第一個視覺點,有設計師可能會因此認為這張圖片的尺寸應該盡可能放大,讓用戶對商品概況一目瞭然。但作為設計師也應該考慮到右側文字信息對於用戶的重要性,兩者之間的比例要避免很大的偏差,減輕用戶在視覺上產生的不適。 IKEA的網站就因為圖片與文字之間的比例問題,讓整體看起來輕重不明確,圖片周圍的留白更是與右邊擁擠的文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滑鼠在圖片上懸停時,圖片右側會出現關於商品的細節展示,這是一個在商品詳情頁中很常見的功能。但使用過程中會發現,就算用戶的滑鼠無意識的劃過圖片,細節展示依然會馬上呈現,這或多或少會影響到用戶體驗,而IKEA的網站則很自然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IKEA的細節展示在點擊後才會體現,不讓“說來就來”的圖片打擾用戶的瀏覽體驗。 二、滿足用戶的比價心理 “價比三家”是網路購物群體的消費習慣,因此,商品詳情頁的設計中也應該融入並滿足用戶選價的心理狀態。在消費心理學中會提到,顧客買東西大多基於個人感受,可能並不是真正價格上的便宜,而是商家能讓顧客覺得便宜。 折扣或是優惠額度的顯示能讓消費者心理產生微妙變化,正如當當網的做法,讓原價和折後價產生對比,再直接表明折扣,這種重復表達能加深用戶對優惠的力度的感受。 三、增加分享按鈕 社交媒體的力量在如今的營銷中絕對不容小覷,所以分享按鈕就變得必不可少。在大多數電子商務網站中我們可以看到: 分享按鈕被設置在展示圖片或文字的下方,主要分享當前頁面的商品。但其實,真正用於營銷推廣的分享並不應該僅限於商品本身。 比如成功購買的記錄,又或是買家和賣家之間的有趣互動評價,這些都可以成為分享的內容,這也許比商品本身更有吸引力。 四、Call To Action Call To Action可以解釋為用戶行為召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戶引導。Call To Action一般從色彩和文案兩個角度著手,而色彩是最直觀的表現形式。用區別於頁面大環境的色彩來強調突出,在吸引用戶視線的同時讓他們更樂於點擊。 價格、標簽,以及“加入購物袋”按鈕都使用了鮮亮的玫紅色;“購物袋”相較於“購物車”也更加生活化。 五、評價意見是必需板塊 對網路缺乏信任感是大多數用戶存在的問題,而他人的評價和建議能對當時的購買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顧客在電子商務中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天貓將顧客的進行了自動匯總統計,讓用戶在查看的時候更直觀便捷。 無印良品網站的商品詳情頁在這方面做得有所欠缺,也許是對自家的產品自信心爆棚?根本不用讓用戶聽取其他顧客的評價!但身為一個網站,還是盡量不要如此高冷了。 六、導航跟隨 商品詳情頁的內容比較多,所以跟隨性的導航設計很有必要。跟隨導航在商品詳情頁的出現能為用戶提供很大的便利,但在大小上還需要設計師來掌握,隱形全面的導航才是用戶真正喜歡的導航。 京東的商品詳情頁無論在導航的顏色還是大小上都比較符合用戶體驗,既讓用戶在瀏覽時更方便,也不影響用戶的視覺體驗。 美麗說的跟隨導航以兩種形式出現,一開始是網站的主導航,翻閱到一定區域,導航自動變更為商品詳情導航。這樣的做法其實顯得有些多餘。當用戶已經在翻閱一個頁面的時候其實很少會出現跳轉的需求。另外,在跟隨導航中設計二級導航也沒有什麼必要,這樣只會讓用戶的視線范圍變狹窄。 七、優先功能用途的描述 很多商品詳情頁的品牌情節過於明顯,這會讓用戶覺得商業色彩太過濃重,缺乏親切感。商品詳情頁的描述第一屏通常會有新品或熱門推薦,這種做法與商戶最應該注重的用戶體驗完全背道而馳,這類行為會讓用戶產生反感。 GAP的商品詳情頁幾乎沒有任何多餘的部分,頁面中的內容都圍繞著一個商品而,為用戶營造出良好舒適的購物環境。 八、減少文案,善於顯示關鍵詞 有研究表明,互聯網上60%的文字信息用戶是不會閱讀的,我們由此可以得出,互聯網上出現的文案必須達到最精簡,應該善於抓取關鍵字。 國美在線在商品詳情頁上首先列出一系列用戶真正需要了解的關鍵點,再在接下來的部分中一一詳細介紹。 九、保持頁面連貫性 關於商品詳情頁,站在用戶角度來說,他們需要清晰地認識到商品的全部信息,或者說該如何為自己帶來好處,因此,商品描述的邏輯順序變得格外重要,設計師可以基於商品描述的認知規律去考慮這一點。 蘇寧易購的網站在頁面連貫性上表現得很順暢,條理十分清晰,讓用戶能順著線索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 十、頁面不宜過長 頁面長度的掌握在商品詳情頁的設計中是一個很常見的待解決問題,頁面長度過長不僅會導致網頁載入速度變慢,也會讓用戶產生視覺疲勞。一般來說,PC顯示在20屏以內,移動端控制在10屏,也就是4頁以內。 一號店商品詳情頁的頁面長度控制比較恰當,盡量把相關事項交代清楚,不加入其他可有可無的成分。 總結: 商品詳情頁的設計體現的不僅僅是單純的視覺效果而已,無論構思還是排版都是一個引導用戶的過程。打動用戶、刺激購買,設計師應該抱著這樣的理念為用戶傳播一種幻想,而不只是設計一個頁面而已。

F. 淺談移動端電商產品的購物車設計邏輯

先來說說購物車的起源,起初的購物車存在於線下商超的購物場景中,其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提高用戶購物過程的便利性和客單價,達到優化用戶體驗和促銷的目的。而在之前電商行業是沒有購物車這個概念的,主要原因有:

1、電商發展初期,SKU數量較少,而用戶需求一般來講是一個恆定量,這種情況下,較少的SKU無法起到很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和帶動用戶需求提升的作用。

2、電商發展初期,由於對新生事物信任感的缺失,網購人數及頻率較少,客單量也較少,用戶傾向於立即購買。

3、電商初期無法解決合並支付帶來的拆單後貨款的分配問題等(主要表現在平台型電商)

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目前,各大電商平台都已經引入了購物車這個概念。

我們首先看下移動端電商產品中購物車的作用。

·收藏

對於用戶來講,購物車首先發揮的是收藏的作用,相對於[收藏夾]來說,購物車在收藏屬性上應該是一個「弱收藏強購買屬性」(購物過程中有比較強烈的購買傾向),而收藏夾則是一個「強收藏弱購買屬性」(比如我看重一款鞋子,但這款鞋子沒有適合我的尺碼,所以我不能加入購物車(加入購物車需要填寫尺碼)只有收藏下來等到有合適尺碼再來買)。因此,購物車展示的商品以SKU形式顯示,而收藏夾以SPU顯示。

·篩選

由收藏帶來的篩選,對於用戶來講,在面對海量的商品資源的情況下,對意向的商品加入購物車,利於快捷的對不同商品的橫向對比,提高用戶購物決策的效率。

·湊單

湊單下包含兩種情況,一是用戶本身需求較多,需要一次性支付,提高購物效率;另一方面是一個隨機性的購物需求的增加(沖動消費),這個主要是基於商品優惠活動的影響(主要指范圍促銷,比如滿減,滿贈,滿返等)。

對於產品方來講,促銷是購物車的主要目的,而促銷一般包括兩種類型:單品促銷和范圍促銷。

單品促銷是指對單個商品的優惠促銷活動,比如打折,贈品等;這種促銷一般在單個商品詳情頁用戶即可得知最終的優惠情況,購物車只是作為一個補充說明。

范圍促銷是指多多個商品的優惠促銷活動,比如滿減、滿贈、滿返;而這種促銷一般由於門檻較高(比如滿100減10,滿500返100等),一方面商品單價往往不能cover所有的優惠另一方面單個商品詳情頁只指出優惠規則,因此在單個商品詳情頁用戶並不能明確最終的優惠情況,需要購物車做一個合並最終得出優惠情況。

而以上兩種促銷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客單價,以提升銷售額。

前面講到,購物車對於用戶來講最重要的是收藏作用,因此用戶放在購物車的商品就可以作為用戶的「個性化數據之一」,產品可以根據該數據對用戶做個性化推薦。因此,一般在購物車的下方,都會有「看了又看」「大家都在看」這樣的推薦。而在此值得說的是,前者是基於用戶的個性化數據做的推薦(也就是用戶有收藏、加入購物車等行為);而後者是在未掌握用戶個性化數據下做的推薦,這種推薦一般來源於商品的熱度(大家都在看,都收藏或加入購物車);運營需求(商品上新;庫存緊張等)。

從用戶在電商平台的使用流程來看:打開App——選擇意向商品——加入購物車——下單——支付——完成。那麼在這一過程中,下單環節是一定需要獲取用戶的詳細數據(姓名、收貨地等),產品需要明白是哪一個用戶下的單,以匹配唯一的訂單。而在這前一步,也就是加入購物車環節,是否需要用戶登陸後才可使用尼?

在這方面的處理上,不同產品的方法是不一樣的:目前主流的電商產品中,除了天貓、淘寶將「登陸」前置的購物車之前,其他的比如京東、蘇寧、亞馬遜、國美等都將「登陸」後置的用戶下單之前,加入購物車之後。那麼很顯然,後者的用戶體驗會更佳,因為這時候用戶已經有明確且強購物意願了(可能阿里財大氣粗,非要將此環節前置到加入購物車之前)。

那麼在這一環節設計上,因為購物車要匹配用戶的信息實現購物車的唯一性,因此需要明白的有兩點。

第一、用戶在無登錄狀態下加入的購物車和用戶登陸後的購物車是兩個概念:前者是離線購物車,其匹配的用戶信息是設備ID信息,設備ID信息的唯一性帶來購物車的唯一性;而後者的購物車屬於在線購物車,匹配的是用戶的注冊登錄信息,注冊登錄信息的唯一性帶來在線購物車的唯一性,因此需要用戶進行登錄。而考慮到用戶設備的作弊、更換與丟失等風險,因此,在下單環節需要將離線購物車切換到在線購物車,以獲取安全、真實的用戶注冊登錄信息來匹配唯一的訂單。(插個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戶使用設備ID來直接下單購買,是不是具有可行性?懇求指導..)

第二、也就是用戶進入下單環節前,需要從離線購物車切換到在線購物車,這時候要同步的有兩個:

1)離線購物車的商品同步到在線購物車(否則用戶很懵逼)。

2)PC端在線購物車的商品同步到移動端在線購物購物車。

基於用戶和產品的需求,在購物車頁面的設計上,主要包括兩大部分:購物車商品信息流和個性化推薦商品信息流。

由於購物車的商品以SKU形式展示,這就帶來的因庫存變化、價格調整及促銷信息調整等帶來的SKU的變化,從而會對用戶購買意願產生影響,那麼這方面是怎麼解決的尼?

在電商產品中,庫存和購物車分別是兩個單獨的系統存在的。

一方面不同的SKU分布在不同的倉庫(天貓或淘寶中的店鋪)中,因此購物車需要從庫存系統調取SKU所屬的倉庫信息(天貓或淘寶中的店鋪)已備後續的拆單支付。

另一方面購物車中SKU的變化受到庫存的影響,因此購物車中SKU需要關聯到庫存系統。這樣以來,在電商前端有三種情況:

1)當可售庫存>某個閾值X,前端顯示庫存充足或者不進行顯示。

2)當0<可售庫存<某個閾值X,前端顯示庫存緊張,提高用戶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利於促進轉化率的提升。

3)當可售庫存=0,前端將所屬商品灰置,並提示用戶商品已下架。

當然以上是理想化狀態,庫存的變化是比較復雜的,涉及到何時鎖庫存以及庫存類型(邏輯庫存、實時庫存、調配庫存等)。

同樣在電商產品中,促銷系統和購物車分別是兩個單獨的系統存在的,購物車系統可以調用促銷系統數據。當用戶增刪商品數量,商品類型,促銷系統會經過計算將其滿足的最大優惠反饋到前端,帶來最終價格的變化;此外,對於單個商品而言,當出現價格下降時,會在前端顯示「已下降XX」,進而促進用戶的購買慾望,提高轉化率。

G. 請教一個問題,電商有的優惠活動,優惠券 滿幾百減幾塊十幾塊錢,這種優惠這么點是怎麼出來的

這個優惠券是賣家自己設置的。不是系統生成的

H. 怎麼做電商

做電商需要平台、物流等,具體如下:

1、既然是想做電商,那麼起初得藉助已有的電商平台,來慢慢擴大自己在電商平台的規模,以為就是簡單開個網上店鋪就可以了嗎?當然不是的,首先需要對各個電商平台的規則非常了解。

2、電商平台並不是像在線下一樣交易那麼簡單,各大電商平台都是從消費者角度去出發,那麼就需要結合自身的優勢以及平台所提供的便利,來發展一批種子用戶,這就要求先熟悉電商平台了。

3、做了電商平台,也是需要通過吆喝來吸引消費者,那麼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如何通過線上的活動,比如設置優惠券,滿減等,這就要求,要做電商平台,得知道哪些是可以帶來消費者的。

6、對於電商平台,不管怎麼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要重視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環保,自然,這樣才可以在電商平台脫穎而出,更快獲得消費者的信賴,以及達成品牌效應,建立起好的口碑。

I. 加購物車即送紅包或優惠券如何設置

方法/步驟 1、登陸淘寶賣家賬號,然後點擊旺旺或者千牛賣家中心。 2、點擊營銷中心一欄中的淘寶營銷中心。 3、點擊創建活動,同時亦可創建店鋪優惠券,店鋪清倉,購物車營銷等種種活動。 4、按要求填寫資料即可。

J. 電商發放優惠券做活動,如何防止惡意刷券的行為

優惠券的本質是電商的一種營銷手段,通過不同的優惠券額度設置,讓不同的用戶享受不同的優惠,以刺激用戶購買或消費。為避免刷券行為,可從以下幾點考慮:

1. 優惠券庫存設置

做活動一定是有預算的,既然優惠券屬於補貼型活動的一種,所以需將優惠補貼的部分考慮在預算之內,根據具體預算,設置優惠券合理庫存。不可未設置可領取優惠券的上限庫存,不僅會超出活動預算,更會給刷手可乘之機,做好內部數量控制。

2. 個人領取上限設置

同一設備,同一賬號,同一優惠券設置最高個人領取上限。例如:很多電商平台,為吸引新用戶,推出使用優惠券後可0.1分錢或1分錢購買商品,那麼就需限制只能新客戶購買且每位新用戶個人領取上限設定為1。

3、限用條件和使用方法的限定

如優惠券是指定特定用戶使用。那麼在優惠券的限用條件中需說明只能由哪些用戶領取和使用。還需在使用方法中說明針對特定用戶在領取和使用優惠券上的方式方法。避免在限用條件和使用方法上出現漏洞。

4、人工的風險控制

定期排查平台的用戶進行交易情況,防止用戶與商戶惡意套取優惠券。因為優惠券是由平台承擔的,比如在滴滴還進行紅包補貼時,需要防止司機好友間「惡意刷單」。這時候需要對兩個人手機號、IP地址進行定位,並設置力度大的懲罰機制。

5、技術手段規避

平台系統根據優惠券活動可開發問題訂單功能。對用戶使用優惠券次數進行限制,出現同一登陸賬號、同一支付賬號、同一收件人,同一手機號多個訂單可視為問題訂單,進入問題訂單板塊,進行復審,防止含有多個賬號的用戶使用優惠券。

當然,作弊和反作弊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當反作弊措施較少時,作弊機會就會多,隨著反作弊投入增加,作弊的機會就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