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產品前端架構」介面設計
用戶使用 Web 客戶端訪問 Web 系統,系統在收到請求後執行操作
(收集數據模型,選擇數據經行組裝),將結果返回給客戶。
其中包括的元素和關系如下圖所示:
約定
每個規范也會對應若干規定若干規則約定來指導前後端工程師的具體實施。
頁面入口規范(範例)
同步數據規范(範例)
非同步介面規范(範例)
通過 模擬數據 的形成,將前端本地開發與後端獨立出來,
這樣前端工程師就可以獨立的進行本地的開發工作。
使用頁面入口規范制定項目結構(配置信息,目錄結構和模板結構),
此過程可以使用自動化工具自動完成。
根據同步數據規范可生成模擬數據的配置文件。(此部分通用可以使用自動化工具來完成)
根據非同步介面規范生成模擬非同步數據。
前端開發環境包含兩個部分, 本地模擬伺服器 和 本地代理 。
Local Server
根據請求規則進行匹配,然後生成(整合模板和模擬數據)所請求的頁面
Local Proxy
攔截非同步請求後,根據請求的匹配規則返回所請求的數據(例如 JSON 或 XML)。
前後端聯調需要去除本地環境,在實際開發中只需要對配置文件進行調整既可
(控制哪些請求需要被本地伺服器或代理攔截,哪些需要使用遠程伺服器)。
『貳』 前後端介面對接規范(主要前端內容).md
前後端分離意味著,前後端之間使⽤ JSON 來交流,兩個開發團隊之間使⽤ API 作為契約進⾏交互。從此,後台選⽤的技術棧不影響前台。當我們決定需要前後端分離時,我們仍然還需要⾯對⼀系列的問題:
RESTful API 統一約束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的介面。簡化和分離系統架構,使每個模塊獨立!
REST即表述性狀態傳遞(英文: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簡稱REST)是Roy Fielding博士在2000年他的博士論文中提出來的一種 軟體架構 風格。它是一種針對 網路應用 的設計和開發方式,可以降低開發的復雜性,提高系統的可伸縮性。 REST是設計風格而不是標准。 REST通常基於使用 HTTP ,URI,和 XML ( 標准通用標記語言 下的一個子集)以及 HTML (標准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
統一介面約束定義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的介面。它簡化了分離的結構,使各部分獨立發展。
REST要求狀態要麼被放入資源狀態中,要麼保存在客戶端上。或者換句話說,伺服器端不能保持除了單次請求之外的,任何與其通信的客戶端的通信狀態。 從客戶端的每個請求要包含伺服器所需要的所有信息。 這樣做的最直接的理由就是可伸縮性—— 如果伺服器需要保持客戶端狀態,那麼大量的客戶端交互會嚴重影響伺服器的內存可用空間(footprint)。
伺服器返回信息必須被標記是否可以緩存,如果緩存,客戶端可能會重用之前的信息發送請求。
客戶端無需關注數據存儲,伺服器端無需關注用戶界面,提高了前後端可移植性。
客戶端不關心直接連接到最終伺服器還是連接到中間伺服器。中間伺服器可以通過啟用負載平衡和提供共享緩存來提高系統可擴展性。分層系統也可以執行安全策略。
伺服器可以通過傳輸邏輯來臨時擴展或定製客戶端的功能。
GET https//domain.com/api/{模塊名}/{?菜單名}/{介面名}/:param
說明:
被用於獲取資源。不允許對伺服器上資源做任何修改操作。
示例:
常用於更新資源。通過請求體攜帶資源發送給伺服器。 注意: 在資源ID由客戶端而不是由伺服器選擇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PUT來創建資源。修改成功返回200,創建成功返回201。 建議使用post進行創建新資源。
常用於創建新資源。創建成功通常返回201。
刪除資源。
status說明
---------------------------------------------------------------------------分割線-----------------------------------------------------------
請求方式:POST
參數:說明
返回值:
示例1
正確的
錯誤的
『叄』 前端後端怎麼連接起來
前端調用後端介面無外乎六種方法,如下:
1、打開vs,創建空的asp.net mvc演示項目【WebMVC】
(1)依次點擊【文件】->【新建】->【項目】;
(2)在【新建項目】界面選擇【Web】->【ASP.NET Web 應用程序(.NET Framework)】,輸入名稱,選擇框架至少4.5版本,點擊【確定】按鈕;
(3)選擇【空】->【MVC】->【確定】 ;
(4)創建好了項目。
2、在項目中
(1)在Controllers文件夾上點擊滑鼠右鍵,依次選擇【添加】->【控制器】,即可完成HomeController的創建;
(2)在Controller的Index方法內,點擊滑鼠右鍵,選擇【添加視圖】;
(3)在項目中添加文件夾【Content】並添加jquery源文件;
(4)在Index頁面添加jquery的引用。
3、在Index頁面中添加一個輸入文本框,一個按鈕,以及顯示結果的dom。
4、在HomeController中添加新的方法,用於接收前台傳入的參數,組裝後返回。
5、在Index頁面,添加Jquery的ajax方式,調用後台介面,返回結果的處理代碼。
6、在vs中,按F5調試運行結果,如下:
(1)在文本框中輸入內容;
(2)點擊按鈕,調用介面,並將返回值顯示在界面;
(3)如果要提交大量數據,或者敏感數據,請修改ajax的type方式,這樣參數就不會在url地址欄中顯示了。
『肆』 前端怎麼調用後端介面
ajax
Ajax 即「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非同步 JavaScript 和 XML),是指一種創建互動式、快速動態網頁應用的網頁開發技術,無需重新載入整個網頁的情況下,能夠更新部分網頁的技術。
『伍』 前端怎麼調用api介面
方法/步驟
先定義一個簡單的webapi,簡單到差不多直接用vs2010自動生成的webapi代碼。
其中的TestModle是一個簡單的class,如下
public class TestModle
{
public string a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b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c { get; set; }
}
『陸』 PCI轉USB2.0卡上的5個針頭與主機前端的USB相連,順序是如何排列的
每個USB介面用4根,分別是:電源+(紅)、電源—(黑)、數據+(綠)、數據-(白)。
卡上每排即一個USB接腳,雖然有5個孔,但是其中有一個是不接的。接腳旁邊的主板位置都印有相應標記,不同牌子不同型號的接法是不同的!!切記,否則如果電源+和-反接的話小則燒毀USB設備,重則燒毀主板。數據+、-反接的問題反而不太,只是無法識別設備,調回另接正確即可。
一般板卡上是這樣標注的:
電源+:Vcc(或USB+、+5V) ;電源-:GND(或USB-) ; 數據+ :Data+ ;數據- :Data-
『柒』 前端調用後端的介面有幾種方式了
GET, POST ,PUT, DELETE
HTTP方法 訪問 - 獲得 - 傳輸 - 驗證 -顯示
前端發起請求 後端返回數據
介面一般都是後端提供的,因為介面就是一個url,url指向伺服器的某個文件。
介面一般是返回一個json\txt\xml.....
『捌』 前端調用後台介面,先請求到哪裡,然後怎麼請求到bbo服務
直連加不發布服務
DUBBO的配置屬性裡面對消費端提供了不從注冊中心發現服務的機制,直接配置遠程介面的地址,這樣可以保證消費端連接到制定的環境介面。這樣消費端是解決了問題,但是服務提供端呢?如上圖的B1它即是消費端也是服務提供端,它提供A1所依賴的介面,那麼如果B1將它的服務發布到注冊中心裏面(這里需要提醒,STABLE環境機制裡面所有子環境公用一個注冊中心),那麼勢必會導致stable環境裡面的A會發現B1提供的服務?勢必會導致stable環境的不穩定(stable環境的機制是stable環境只能進不能出,就是不能調用外部其他子環境的服務)?所以B1不能發布服務到注冊中心,bbo也提供了相關的配置屬性來支持這一點。下面我例舉出通過哪些配置可以實現這種方案:
服務消費端:
DUBBO在消費端提供了一個url的屬性來指定某個服務端的地址
<!--lang:xml-->
<bbo:reference interface="com.alibaba.bbo.demo.HelloWorldService" check="false" id="helloWorldService"/>
默認的方式是從注冊中心發現介面為com.alibaba.bbo.demo.HelloWorldService的服務,但是如果需要直連,可以在bbo.properties下面配置bbo.reference.helloWorldService.url=bbo://ip:port/com.alibaba.bbo.demo.HelloWorldService可以通過配置bbo.reference.url=bbo://ip:port/來讓某個消費者系統的服務都指向制定的伺服器地址(關於配置信息可以參考《DUBBO配置規則詳解》)
『玖』 前端工程師如何調用介面
網路工程師的證書有什麼用,首先來了解它的職位進階和認證。 一、網路工程師的職位進階 1、小企業的網路管理員; 2、進入大中型企業,從事同樣的網路管理工作,工資待遇等就可有明顯的提升; 3、學習更全面的知識成為普通的網路工程師
『拾』 前後端分離,關於介面文檔,後端是要先寫好介面文檔,再進行寫代碼開發,還是寫完代碼後再編寫介面文檔
1、先理清業務流程
2、定義前後端開發的介面規范。比如json的格式,url的格式
3、定義介面文檔,這里的介面文檔一般就是對應後台的實體reqVo(調用後台介面<控制器>訪問的實體)和返回給前台的respVo(前台調用介面的返回的實體)。注意一般respVo都會有在後台做一個統一的處理為ResultVo(這個規范在2中要定義好,比如:錯誤碼,錯誤描述,請求的url,請求時間,以及實體T<這個實體才是真正的respVo和業務相關,這個一般都是實體>)
4、定義介面文檔是在了解業務流、數據流基礎之上完成的。有了這個介面文檔(其實就是定義實體的過程和對應的json)前後端的開發基本按照這個文檔去開發。介面文檔會有版本迭代,一般放到svn上,供所有開發人員閱覽
5、現在一般系統用到的資料庫都不會是單純mysql了。還有redis,mongo、es等。這些個人感覺都是在十分了解業務的情況和系統架構下去設計的。後台運用這些工具去完成介面功能的實現已經系統功能和性能的實現。這個和介面文檔先後順序還真不好說,個人覺得都可以。
6、業務流-數據流-資金流。去了解和設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