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風力發電是什麼原理,需用什麼設備,大約需要多大的風
機艙:機艙包容著風電機的關鍵設備,包括齒輪箱、發電機。維護人員可以通過風電機塔進入機艙。機艙前端是風電機轉子,即轉子葉片和軸。
轉子葉片:捉獲風,並將風力傳送到轉子軸心。在600千瓦級別的風電機上,每個轉子葉片的測量長度大約為20米;而在5兆瓦級別的風電機上,葉片長度可以達到近60米。葉片的設計很類似飛機的機翼,製造材料卻大不相同,多採用纖維而不是輕型合金。大部分轉子葉片用玻璃纖維強化塑料(GRP)製造。採用碳纖維或芳族聚醯胺作為強化材料是另外一種選擇,但這種葉片對大型風電機是不經濟的。木材、環氧木材、或環氧木纖維合成物目前還沒有在轉子葉片市場出現,盡管目前在這一領域已經有了發展。鋼及鋁合金分別存在重量及金屬疲勞等問題,目前只用在小型風電機上。。實際上,轉子葉片設計師通常將葉片最遠端的部分的橫切面設計得類似於正統飛機的機翼。但是葉片內端的厚輪廓,通常是專門為風電機設計的。為轉子葉片選擇輪廓涉及很多折衷的方面,諸如可靠的運轉與延時特性。葉片的輪廓設計,即使在表面有污垢時,葉片也可以運轉良好
軸心:轉子軸心附著在風電機的低速軸上。
低速軸:風電機的低速軸將轉子軸心與變速齒輪箱連接在一起。在一般的風電機上,轉子轉速相當慢,大約為19至30轉每分鍾。軸中有用於液壓系統的導管,來激發空氣動力閘的運行。
齒輪箱:齒輪箱連接低速軸和高速軸的變速裝置,它可以將高速軸的轉速提高至低速軸的50倍。
高速軸及其機械閘:高速軸以超過1500轉/分鍾運轉,並驅動發電機。它裝備有緊急機械閘,用於空氣動力閘失效時,或風電機被維修時。
發電機:風電機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風電機上的發電機與普通電網上的發電設備相比,有所不同:風電機發電機需要在波動的機械能條件下運轉。通常使用的風電機發電機是感應電機或非同步發電機,最新的風電機已經開始使用永磁同步發電機。目前世界上單機最大電力輸出超過6000千瓦(德國enercon的E-112/114)。
偏航裝置:藉助電動機轉動機艙,以使轉子葉片調整風向的最佳切入角度。偏航裝置由電子控制器操作,電子控制器可以通過風向標來探知風向。通常,在風改變其方向時,風電機一次只會偏轉幾度。值得注意的是,小功率級別的風電機都是通過統一的偏航裝置調整所有葉片的角度,而最新的風電機大都是每個葉片設置單獨的偏航系統。
電子控制器:一般都使用一台或多台不斷監控風電機狀態的計算機,用於控制偏航裝置。一旦風電機發生故障(即齒輪箱或發電機的過熱),該控制器可以自動停止風電機的轉動,並通過網路信號通知風電機管理中心。
液壓系統:用於重置風電機的空氣動力閘。
Ⅱ 風力發電怎麼做好防雷措施
由於風力發電機組的葉片高度較高,葉片成了最易受直接雷擊的部件。葉片是風力發電機組最昂貴的部件之一,大部分雷擊事故只損壞葉片的葉尖部分,少量的毀損壞整個葉片。雷擊造成葉片損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雷電擊中葉尖後,釋放大量能量,強大的雷電流使葉尖結構內部的溫度急驟升高,水分受熱汽化膨脹,從而產生很大的機械力,造成葉尖結構爆裂破壞,嚴重時使整個葉片開裂。另一方面雷擊造成的巨大聲波,對葉片結構造成沖擊破壞,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雷擊一般是擊中葉片上翼面。
針對雷電對設備的破壞特性,試驗證明降低被擊物體結構內部阻抗,對地形成通路就可以免遭雷擊破壞。根據這一特性,在葉片上翼面復合材料中加入具有良好導電性能和比重輕的碳纖維,並在葉尖部位裝一個接閃器,通過電纜與葉片法蘭連接,再由輪轂通過塔架內的接地線接入地網形成雷電通道。當雷電擊中葉片時,強大的雷電流通過雷電通道瀉入大地,達到避雷效果,而不致使對葉片及其他設備造成損壞。這樣實際上葉片成了引雷針,將周圍的雷電引來並提前放電,因此應特別注意雷電通道阻抗要非常小,連接導線要有足夠導電截面及良好的導電性,接地網一定要保證盡量小的阻抗值。
另一方面,雷電能量非常巨大,雷擊方式是復雜的,採用合理適當的防雷措施只能減少損失,只有更多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才能對雷電進行完全防護並加以利用。
【參考資料:風力發電系統防雷方案http://kejia.cn/html/yingyong/dianli/201410/00000004.html】
Ⅲ 如何自製小型風力發電機
首先你需要一個發電機馬達,如果是你做的是微型的風力發電機,那四驅車的馬達就可以代替,之後你在馬達的前端轉子頭部放上你做好的葉子板,用來引風,當風吹動馬達轉子轉動時,馬達的後端兩個導線端可會產生電力,這個就是風力發電機的發電原理,但這種也僅僅是可以發出電而已沒有實用性。
其次如果你需要一台真正意義上實用的微型風力發電機的話,你還需要進行以下的一些步驟,並准備一些材料,如一個二極體,一個穩壓器(穩壓電路板),一顆蓄電池等。
當你准備好這些材料時,首先可以把發電機馬達的一個導線端接上二極體,防止產生的電力迴流至馬達,之後再接上穩壓器上(這里需要提醒的是穩壓器的穩壓功率事先需要確定好,並需要滿足馬達所產生電壓的參數要求,防止穩壓電路版燒掉)之後再把蓄電池接入穩壓器上(蓄電池的電壓也要在穩壓器額定參數之內)就大功告成了,當風驅動你的馬達轉動時,所產生的電力就會被穩壓電路處理住並儲存在蓄電池中~
Ⅳ 如何自製小型風力發電機
首先你需要一個發電機馬達,如果是你做的是微型的風力發電機,那四驅車的馬
達就可以代替,之後你在馬達的前端轉子頭部放上你做好的葉子板,用來引風,
當風吹動馬達轉子轉動時,馬達的後端兩個導線端可會產生電力,這個就是風力
發電機的發電原理,但這種也僅僅是可以發出電而已沒有實用性。
其次如果你需要一台真正意義上實用的微型風力發電機的話,你還需要進行
以下的一些步驟,並准備一些材料,如一個二極體,一個穩壓器(穩壓電路板),
一顆蓄電池等。
當你准備好這些材料時,首先可以把發電機馬達的一個導線端接上二極體,
防止產生的電力迴流至馬達,之後再接上穩壓器上(這里需要提醒的是穩壓器的
穩壓功率事先需要確定好,並需要滿足馬達所產生電壓的參數要求,防止穩壓電
路版燒掉)之後再把蓄電池接入穩壓器上(蓄電池的電壓也要在穩壓器額定參數
之內)就大功告成了,當風驅動你的馬達轉動時,所產生的電力就會被穩壓電路
處理住並儲存在蓄電池中~
最近發現一個DIY 發燒友自己自製了個風力發電機,很有借鑒意義,現在就跟著他一步一
步來DIY 個風力發電機吧:
首先,購買一個功率200w,額定轉速為400rpm左右的發電機
然後就是製造葉片了,這位達人用的是這種黑色的ABS 管道,在國內好像白色的比較普遍,
現在下水管都是這種材料的。切割之後適當打磨光滑。
找一個類似下圖的金屬圓盤,用來連接發電機和葉片,也就是發電機中的輪轂。
在葉片和金屬盤上打孔,注意打孔的時候最好配打給輪轂找一個輪轂罩,這樣能防止螺絲風
吹日曬,同時也能起到導流的作用
做一個放發電機的支架,木頭的就行了,然後用鐵絲或者鐵片將發電機固定
做一個連接桿,最好這個地方能裝一個軸承
用水管做一個塔架,塔架底部如下所示,連發電機的電線正好能從這個洞穿出來。
連接塔架和發電機,用斜拉鋼索固定
做一個控制器和整流器,這樣就能充電或者直接連電器了,電路原理圖如下
自己製作一個風力發電機也不是很難吧!
Ⅳ 風力發電控制系統的簡述
風力發電機組控制單元(WPCU)是每台風機的控制核心,分散布置在機組的塔筒和機艙內。由於風電機組現場運行環境惡劣,對控制系統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而風電控制系統是專門針對大型風電場的運行需求而設計,應具有極高的環境適應性和抗電磁干擾等能力,其系統結構如下:
風電控制系統的現場控制站包括:塔座主控制器機櫃、機艙控制站機櫃、變槳距系統、變流器系統、現場觸摸屏站、乙太網交換機、現場匯流排通訊網路、UPS電源、緊急停機後備系統等。風電控制系統的網路結構如圖1所示:
1、塔座控制站
塔座控制站即主控制器機櫃是風電機組設備控制的核心,主要包括控制器、I/O模件等。控制器硬體採用32位處理器,系統軟體採用強實時性的操作系統,運行機組的各類復雜主控邏輯通過現場匯流排與機艙控制器機櫃、變槳距系統、變流器系統進行實時通訊,以使機組運行在最佳狀態。
控制器的組態採用功能豐富、界面友好的組態軟體,採用符合IEC61131-3標準的組態方式,包括:功能圖(FBD)、指令表(LD)、順序功能塊(SFC)、梯形圖、結構化文本等組態方式。
2、機艙控制站
機艙控制站採集機組感測器測量的溫度、壓力、轉速以及環境參數等信號,通過現場匯流排和機組主控制站通訊,主控制器通過機艙控制機架以實現機組的偏航、解纜等功能,此外還對機艙內各類輔助電機、油泵、風扇進行控制以使機組工作在最佳狀態。
3、變槳距系統
大型MW級以上風電機組通常採用液壓變槳系統或電動變槳系統。變槳系統由前端控制器對3個風機葉片的槳距驅動裝置進行控制,其是主控制器的執行單元,採用CANOPEN與主控制器進行通訊,以調節3個葉片的槳距工作在最佳狀態。變槳系統有後備電源系統和安全鏈保護,保證在危急工況下緊急停機。
4、變流器系統
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目前普遍採用大功率的變流器以實現發電能源的變換,變流器系統通過現場匯流排與主控制器進行通訊,實現機組的轉速、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調節。
5、現場觸摸屏站
現場觸摸屏站是機組監控的就地操作站,實現風力機組的就地參數設置、設備調試、維護等功能,是機組控制系統的現場上位機操作員站。
6、乙太網交換機(HUB)
系統採用工業級乙太網交換機,以實現單台機組的控制器、現場觸摸屏和遠端控制中心網路的連接。現場機櫃內採用普通雙絞線連接,和遠程式控制制室上位機採用光纜連接。
7、現場通訊網路
主控制器具有CANOPEN、PROFIBUS、MODBUS、乙太網等多種類型的現場匯流排介面,可根據項目的實際需求進行配置。
8、UPS電源
UPS電源用於保證系統在外部電源斷電的情況下,機組控制系統、危急保護系統以及相關執行單元的供電。
9、後備危急安全鏈系統
後備危急安全鏈系統獨立於計算機系統的硬體保護措施,即使控制系統發生異常,也不會影響安全鏈的正常動作。安全鏈是將可能對風力發電機造成致命傷害的超常故障串聯成一個迴路,當安全鏈動作後將引起緊急停機,機組脫網,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機組的安全。
所有風電機組通過光纖乙太網連接至主控室的上位機操作員站,實現整個風場的遠程監控,上位機監控軟體應具有如下功能:
①系統具有友好的控制界面。在編制監控軟體時,充分考慮到風電場運行管理的要求,使用漢語菜單,使操作簡單,盡可能為風電場的管理提供方便。
②系統顯示各台機組的運行數據,如每台機組的瞬時發電功率、累計發電量、發電小時數、風輪及電機的轉速和風速、風向等,將下位機的這些數據調入上位機,在顯示器上顯示出來,必要時還可以用曲線或圖表的形式直觀地顯示出來。
③系統顯示各風電機組的運行狀態,如開機、停車、調向、手/自動控制以及大/小發電機工作等情況,通過各風電機組的狀態了解整個風電場的運行情況。
④系統能夠及時顯示各機組運行過程中發生的故障。在顯示故障時,能顯示出故障的類型及發生時間,以便運行人員及時處理及消除故障,保證風電機組的安全和持續運行。
⑤系統能夠對風電機組實現集中控制。值班員在集中控制室內,只需對標明某種功能的相應鍵進行操作,就能對下位機進行改變設置狀態和對其實施控制。如開機、停機和左右調向等。但這類操作有一定的許可權,以保證整個風電場的運行安全。
⑥系統管理。監控軟體具有運行數據的定時列印和人工即時列印以及故障自動記錄的功能,以便隨時查看風電場運行狀況的歷史記錄情況。
Ⅵ 請問風力發電用什麼發電機
風能發電機的原理
新型水冷式交流發電機原理和應用
水冷式交流發電機利用水來代替風扇進行冷卻。交流發電機主要的發熱部位是定子,水冷式交流發電機重點冷卻部分就是定子及線圈繞組。發電機的前端蓋和後端蓋用鋁材製造,開有水道槽。定子及線圈繞組用合成樹脂固定密封,定子與轉子之間有鋁質圍板與水道隔離。水道與進水管和出水管連通,進水管和出水管分別與發動機冷卻水系統連通。
這樣,當發動機運轉時,冷卻水在發動機水泵的帶動下循環流動,通過發電機殼體,可以有效地冷卻定子線圈繞組、定子鐵芯,同時也冷卻轉子、內藏式調節器和軸承等其它發熱零部件。
水冷式交流發電機與風冷式交流發電機相比,內部構造復雜了,防漏密封要求提高了,成本也會增加。同時因聯接水管的問題,安裝布置也受到諸多限制,自由度減少了。但是,水冷式交流發電機的發電及低雜訊性能,是風冷式交流發電機無法比擬的。
首先,水冷式交流發電機具有良好的低速充電特性。我們知道,在交流發電機的電流特性曲線上有一個「拐點」,即超過所謂「0安培速度」之後才會有電流產生,電流上升到一定程度才能充電。在哪個轉速以上才出現「拐點」和達到可充電電流與勵磁電流的大小相關。
由於水冷式交流發電機大幅度抑制了定子、轉子及調節器的溫升,可以相應提高勵磁電流,勵磁電流越大輸出電壓也越高,因此當水冷式交流發電機低速轉動時也會有良好的充電表現,這種低速充電性能對城市用車的正常使用相當重要。
第二,水冷式交流發電機具有低雜訊。由於省略了風扇,所以不存在發電機風扇發出的雜訊。據介紹在3500轉/分時,水冷式交流發電機與風冷式交流發電機相比,雜訊要低15分貝。
水冷式交流發電機的優點被看好,認為是汽車發電機的發展方向。有人認為在12伏特汽車中,2500瓦以下適宜用風冷式交流發電機,2500瓦以上或者42伏特電系適宜用水冷式交流發電機。
風力發電機結構
機艙:機艙包容著風力發電機的關鍵設備,包括齒輪箱、發電機。維護人員可以通過風力發電機塔進入機艙。機艙左端是風力發電機轉子,即轉子葉片及軸。
轉子葉片:捉獲風,並將風力傳送到轉子軸心。現代600千瓦風力發電機上,每個轉子葉片的測量長度大約為20米,而且被設計得很象飛機的機翼。
軸心:轉子軸心附著在風力發電機的低速軸上。
低速軸:風力發電機的低速軸將轉子軸心與齒輪箱連接在一起。在現代600千瓦風力發電機上,轉子轉速相當慢,大約為19至30轉每分鍾。軸中有用於液壓系統的導管,來激發空氣動力閘的運行。
齒輪箱:齒輪箱左邊是低速軸,它可以將高速軸的轉速提高至低速軸的50倍。
高速軸及其機械閘:高速軸以1500轉每分鍾運轉,並驅動發電機。它裝備有緊急機械閘,用於空氣動力閘失效時,或風力發電機被維修時。
發電機:通常被稱為感應電機或非同步發電機。在現代風力發電機上,最大電力輸出通常為500至1500千瓦。
偏航裝置:藉助電動機轉動機艙,以使轉子正對著風。偏航裝置由電子控制器操作,電子控制器可以通過風向標來感覺風向。圖中顯示了風力發電機偏航。通常,在風改變其方向時,風力發電機一次只會偏轉幾度。
電子控制器:包含一台不斷監控風力發電機狀態的計算機,並控制偏航裝置。為防止任何故障(即齒輪箱或發電機的過熱),該控制器可以自動停止風力發電機的轉動,並通過電話數據機來呼叫風力發電機操作員。
液壓系統:用於重置風力發電機的空氣動力閘。
冷卻元件:包含一個風扇,用於冷卻發電機。此外,它包含一個油冷卻元件,用於冷卻齒輪箱內的油。一些風力發電機具有水冷發電機。
塔:風力發電機塔載有機艙及轉子。通常高的塔具有優勢,因為離地面越高,風速越大。現代600千瓦風汽輪機的塔高為40至60米。它可以為管狀的塔,也可以是格子狀的塔。管狀的塔對於維修人員更為安全,因為他們可以通過內部的梯子到達塔頂。格狀的塔的優點在於它比較便宜。
風速計及風向標:用於測量風速及風向
Ⅶ 希望高手能指點一下 關於風電機組裡面滑環的作用 以及滑環一般的連接方式,在什麼位置,謝謝
部分類型的風機是通過滑環給轉子加勵磁電流的,比如雙饋非同步式發電機就是這樣的,還要看極對數,通過正負極連接在滑環上,安裝在發電機的前端,齒輪箱聯軸器的後面。
Ⅷ 雙饋風力發電機非驅動端是前端還是後端
雙饋風力發電機非驅動端指的是出編碼器的那一端,也就是除與增速機相連的一端的另外一端,也可以稱為後端。
Ⅸ 風電機的基本結構
風電機結構: 機艙:機艙包容著風電機的關鍵設備,包括齒輪箱、發電機。維護人員可以通過風電機塔進入機艙。機艙前端是風電機葉輪,即葉片、輪轂和軸。葉片:捉獲風,並將風力傳送到輪轂。在600千瓦級別的風電機上,每個葉片的長度大約為20米;而在5兆瓦級別的風電機上,葉片長度可以達到60米。葉片的設計很類似飛機的機翼,製造材料卻大不相同,多採用纖維而不是輕型合金。大部分葉片用玻璃纖維強化塑料(GRP)製造。採用碳纖維或芳族聚醯胺作為強化材料是另外一種選擇,但這種葉片對大型風電機是不經濟的。除此之外,已經有廠家用竹子做葉片,實際運行情況還有待試驗。木材、環氧木材、或環氧木纖維合成物目前還沒有在葉片市場出現,盡管目前在這一領域已經有了發展。鋼及鋁合金分別存在重量及金屬疲勞等問題,目前只用在小型風電機上。。實際上,葉片設計師通常將葉片最遠端的部分的橫切面設計得類似於正統飛機的機翼。但是葉片內端的厚輪廓,通常是專門為風電機設計的。為葉片選擇輪廓涉及很多折衷的方面,諸如可靠的運轉與延時特性。葉片的輪廓設計,即使在表面有污垢時,葉片也可以運轉良好。輪轂:輪轂附著在風電機的主軸上。主軸:風電機的主軸將輪轂與變速齒輪箱連接在一起。在一般的風電機上,葉輪轉速相當慢,大約為19至30轉每分鍾。主軸一般是中空的,中間有用於液壓系統的導管,來激發空氣動力閘的運行。齒輪箱:齒輪箱連接主軸和高速軸的變速裝置,它可以將高速軸的轉速提高至主軸的n倍。(半直驅n=10左右,雙饋機型n=50-120之間;直驅機型沒有齒輪箱。)高速軸及其機械閘:高速軸的額定轉速按照不同的增速比,有1500轉/分鍾、1000轉/分鍾運轉、300轉/分鍾等。雙饋機型和半直驅機型中由高速軸驅動發電機,直驅機型中主軸直接驅動發電機。高速軸上一般裝備有緊急機械閘,用於空氣動力閘失效時,或風電機被維修時。發電機:風電機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風電機上的發電機與普通電網上的發電設備相比,有所不同:風電機發電機需要在波動的機械能條件下運轉。通常使用的風電機發電機是感應電機或非同步發電機,最新的風電機已經開始使用永磁同步發電機。目前世界上單機最大電力輸出超過6000千瓦(德國enercon的E-112/114)。主控系統:主控系統是用於調整風電機最佳工作狀態的控制系統,分別是用於控制風電機機艙部分的偏航系統(YAW系統)和控制葉片切割角度(攻角)的變槳系統(Pitch或者Stall)。YAW系統藉助電動機轉動機艙,以使葉輪調整風向的最佳切入角度。該系統由電子控制器操作,電子控制器可以通過風向標來探知風向。通常,在風改變其方向時,風電機一次只會偏轉幾度。關於葉片攻角的調整:小功率級別的風電機都是通過統一的變槳系統調整所有葉片的角度,而最新的風電機大都是每個葉片設置單獨的變槳系統。電子控制器:一般都使用一台或多台不斷監控風電機狀態的計算機,用於控制偏航裝置。一旦風電機發生故障(即齒輪箱或發電機的過熱),該控制器可以自動停止風電機的轉動,並通過網路信號通知風電機管理中心。液壓系統:用於重置風電機的空氣動力閘。冷卻系統:發電機在運轉時需要冷卻。在大部分風電機上,發電機被放置在管內,並使用大型風扇來空冷,除此之外還需要一個油冷卻元件,用於冷卻齒輪箱內的油;還有一部分製造商採用水冷。水冷發電機更加小巧,而且電效高,但這種方式需要在機艙內設置散熱器,來消除液體冷卻系統產生的熱量。一些新型風電機也採用水冷和風冷並用系統(比如德國Multibrid的M5000)。從外形上看,空冷發電機一般為長方體形,水冷發電機一般為圓柱形。機塔:風電機塔載有機艙及葉輪。通常高的塔具有優勢,因為離地面越高,風速越大。600千瓦風電機的塔高為40至60米,5兆瓦級別的塔高則超過100米。根據底座的不同,機塔可以為管狀塔筒,也可以是桁架。塔筒對於維修人員更為安全,因為他們可以通過內部的梯子到達塔頂。桁架結構的機塔優點在於它重量輕,技術相對成熟(與海上石油鑽井台原理相同)。基礎:早期小功率的風電機基礎和機塔是結合到一起的,隨著風電機單機功率越來越大,機塔也越來越長,對機塔底部的力學要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所以目前的技術發展趨勢是將基礎從機塔中分離出來單獨製造。目前常見的基礎結構包括直桿式、三腳架、桁架、重力式、吸盤式以及一些浮力基礎。風速計及風向標:用於測量風速及風向。輸出電壓歐洲風電機通常產生690伏特(美國風電機通常為575伏特)的三相交流電,電流通過風電機旁(或在塔內)的變壓器,電壓被提高至一萬至三萬伏,這取決於當地電網的標准。除此之外,還有部分風機採用高壓或者中壓電機發電,發電機直接發出超過1萬伏的高壓電或者3000伏左右的中壓整機製造商可以提供50赫茲風電機類型(用於世界大部分的電網),或60赫茲類型(用於美國電網)。發電機電網的設計風電機可以使用同步或非同步發電機,並直接或非直接地將發電機連接在電網上。直接電網連接指的是將發電機直接連接在交流電網上。非直接電網連接指的是,風電機的電流通過一系列電力設備,經調節與電網匹配。採用非同步發電機,這個調節過程自動完成。
Ⅹ 哪個國家風電技術最先進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道,荷蘭以風車發電而著名,目前,科學家最新設計的一款家用風力發電裝置,竟然外型頗似打蛋器,但是其性能卻十分優異,它旋轉時比普通發電風車更加安靜,較低風速低於傳統螺旋推進類型渦輪。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能源球」發電裝置的大型風力發電渦輪都採用推進式葉片,多數旋轉風力都產生於葉片前端,葉片在風中旋轉時處於垂直狀態,會導致一股嘩嘩響聲,致使附近的許多居民聲稱被這種噪音搞得身心交疲。與之相比,這種被稱為「能源球」最新發電裝置的旋轉體呈現彎曲形狀,像一個球形的打蛋器,這樣基本上可以形成一股平行的風力,從而形成很少的噪音。這款新型風力發電裝置是由荷蘭國際家用能源公司(Home Energy International)研製的,該公司市場銷售主管埃里克-奧瑞克說,「適合家庭使用的小型風力渦輪必須靜音無聲,否則居民們會十分討厭它的。」他在接受美國生活科學網記者采訪時稱,能源球的噪音要比當時的風聲小一些,即使在風速下降至4.5英里/小時(相當於2米/秒)時,該發電裝置也能持續運行。但平時該裝置正常運一般需要9英里/小時的風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