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雷雨》開頭的「舞台說明」的作用是什麼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台藝術,他藉助於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台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但中學課本中所使用的「戲劇」概念與此不同,這專指戲劇的文學因素,即「劇本」而言。、這樣劇本作為戲劇文學,自然也就成了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在這個內容的教學活動中,,往往注重分析戲劇沖突和人物語言,而忽視了劇本中的舞台說明,使舞台說明成了教學中的死角。現在看來,這實在是失策之舉。 高中語文課本第四冊的戲劇單元,節選了曹禺的話劇《雷雨》第二幕,下面就以此課文為例,品味一下舞台說明在戲劇中的妙用。 一舞台說明對介紹時間、地點、場景,渲染氣氛:展開故事情節,深刻表現主題起重要作用 如課文一開頭的舞台說明:「午飯後,天氣更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這段文字首先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是陰沉鬱熱的下午,為後文的雷雨之夜埋下了伏筆。其次渲染了一種沉悶、壓抑、令人窒息的氣氛,這種舞台氣氛同悲劇劇情緊密配合,為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定下煩躁不安矛盾的基調。
㈡ 《雷雨》中「午飯後,天氣更陰沉,更郁熱。低沉濕潮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這是第二幕開頭的舞台說明,
一是營造了舞台氣氛,給劇情設置了一個陰沉、郁悶的背景,給人以壓抑感。二是點明雷雨前的特徵,為雷雨的到來作了鋪墊。三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
㈢ 《雷雨》第二幕開頭的舞台說明有什麼作用
一是營造了舞台氣氛,給劇情設置了一個陰沉、郁悶的背景,給人以壓抑感.二是點明雷雨前的特徵,為雷雨的到來作了鋪墊.三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
㈣ 戲劇結構的主要類型有哪三種
戲劇結構1、戲劇結構的類型及其特點:由於受舞台和時間的限制,戲劇是一種要求最經濟的表現又能最抓住觀眾的藝術。戲劇結構的好與壞,不僅關繫到一部劇本的完整性和統一性,也是戲劇獲得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完整的戲劇結構,可以提供一個特定的矛盾沖突的發生、發展、轉化的全部過程,這會使人們更容易了解這一矛盾的因果關系,從而認識到事物的規律性。所謂 "結構"是對劇本所反映的生活材料進行組織,也稱之為"布局"。戲劇結構就是劇作家根據塑造人物形象,表達思想主題的要求和戲劇藝術的特殊規律而對全部劇情的設計和安排。戲劇結構類型分為回顧式、開放式、人像展覽式三種。(1)回顧式結構"回顧式"結構又稱"鎖閉式"結構.它的主要特點:出場人物較少,劇情展開的時間、地點高度集中,基本符合"三一律"(時間、地點、情節的一致)的原則,劇情從臨近高潮的地方開始,以前的事用回敘的手法融合到劇情發展之中。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曹禺的《雷雨》等。這種結構的長處是:集中統一,又環環緊扣,容易取得戲劇性的效果。(2)"開放式"結構按照故事發展的時間順序展開劇情,人物較多,劇情展開的時間較長,場景富於變化,情節更為豐富、曲折;可以沒有回敘成分。象莎士比亞的《羅米歐與朱麗葉》,老舍的《茶館》,曹禺的《原野》等。《原野》中描寫仇虎從獄中逃出,來到焦家報仇,殺死了焦閻王之子焦大星,帶著他原先的未婚妻金子逃走,當被圍困走投無路時,自殺身亡,完全是按順序推進劇情的發展.這種結構的長處是:有頭有尾,把戲劇情節原原本本表現在舞台上,能容納較廣的生活材料。(3)人像展覽式結構"人像展覽式"的結構,是以片斷方式展示眾多的人物形象和社會風貌為主要目的。如曹禺的《日出》等。曹禺的在寫《日出》時,"決心舍棄《雷雨》中所用的結構,不再集中於幾個人身上"。《日出》中人物雖有主次,但並無中心人物,而且互為賓主,交相映襯,沖突也非單線,而是多線索交錯,目的在於通過較多人物的塑造,共同完成一個主題,要批判那"損不足以奉有餘"的不合理的黑暗社會。《日出》以交際花陳白露和方達生為串線人物,通過他們,一方面聯系著那腐朽沒落的上流社會中的金八、潘月亭、富孀顧八奶奶之流的"有餘者";一方面又聯系著處於社會最地層的小東西、黃省三、翠喜這些"不足者"。這樣便把"有餘"與"不足"兩個世界的景象都展現在觀眾面前,讓人們看到了一幅半殖民地都市社會的里外兩面。上層社會的花天酒地、紙醉金迷;下層人民的食不果腹、賣身賣命的悲慘生活。2、《雷雨》的結構特點《雷雨》的結構是"鎖閉式"結構的典型範例。作者運用"回顧式"手法來結構《雷雨》,將三十年前周朴園遺棄侍萍的罪過用回敘的手法融合到劇情發展之中,將"過去的戲劇"與"現在的戲劇"結合得十分緊密。同時作者又純熟地運用"三一律"的創作原則,《雷雨》的故事在時間上的跨度超過三十年,但它在一天內完成。時間集中、地點集中、 人物集中。戲劇結構與戲劇沖突直接相關。它實際上就是組織戲劇沖突、安排戲劇情節的藝術。《雷雨》中人物雖然不多,但情節復雜,以血緣、家庭關系連結了沖突各方的人物,使結構十分緊湊。《雷雨》中的各種矛盾都集中在周公館內,罪魁禍首是周朴園。如何來揭露這個人物呢?戲劇結構的表現形式,或構成部分,通常可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高潮作為劇情發展的頂峰,是全劇中最緊張、最有意義的一刻,也是戲劇最吸引人的地方。一部戲劇有一個總高潮。每一幕戲又有小高潮,一個個小高潮最後發展成全劇的大高潮。3、《茶館》的結構特點《茶館》的結構屬開放式。它突破了傳統話劇"三一律"的形式,進行了大膽探索和創新。正如老舍自己所說"我的寫法多少有點新的嘗試,沒完全叫老套子捆住"。從總體的結構上,截取歷史上三個有代表性的片段。前後五十年的社會生活,集中概括在短短的三幕戲中。《茶館》巧妙地通過北京城裡的裕泰茶館興衰來反映社會的變化,"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出色地表現了要"葬送三個時代"的主題,被人譽為"圖卷戲"。其結構有三個方面的特點:A.《茶館》不以貫徹始終的戲劇沖突推進情節的發展,不追求完整地故事。而是把重點放在眾多人物命運及其相互關繫上,描寫了眾多的生活片段,人物速寫,看似鬆散,卻在"葬送三個時代"的主題下,形成了"形散而神不"的獨特而又完整的結構。雖然沒有完整的中心情節,但裕泰茶館的興衰變化卻是連接"三個時代生活"畫面的一條明顯的貫穿線索。B《茶館》的時間的跨度大,為避免三幕戲變成孤立的三大塊,特意設置大傻楊這個串線人物用"數來寶"的方式來介紹劇情,在場於場之間起著連綴作用。C、在人物安排上的特點。主要人物自壯到老貫穿全劇,王利發、常四爺、秦仲義等在三幕都出現;次要人物父子相承,由同一演員扮演。如清末的打手二德子,說媒拉纖的劉麻子,相面的唐鐵嘴等,他們的兒子都繼承父業,這樣使觀眾感到人物、事件、前後聯貫;其它眾多無關緊要的人物則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每個角色都說自己的故事,又都與時代發生關系。在這部劇中,上場的人物多達70餘人,有名有姓的人物也有40多位。這些人物涉及三教九流,有茶館掌櫃、伙計,還有相面的、說媒拉纖的、吃洋教的,還有資本家、太監、打手、逃兵、特務以及破產農民、青年學生等。這些人物的職業、身份、性格等特徵都寫得生動、准確、鮮明。(五)戲劇語言戲劇語言與小說、散文等不同,它不用敘述體,而用純粹的口語 ;它必須適應戲劇的舞台性、表演性的要求,而具有性格化、精煉美、動作性、含蓄美、諧趣性等基本特徵。戲劇中有兩種語言: 一是人物的語言,即台詞,包括對話、獨白和旁白。它是劇本塑造人物形象、描繪戲劇沖突、表現主題的主要手段,是形成劇本的基本材料。二是作家的"舞台提示"。1、戲劇語言的性格化優秀的戲劇語言,一定是個性化的語言,因為劇中人物性格的創造,主要依賴於人物的語言。戲劇語言的個性化,要求劇中人物的語言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有益於表現人物獨特的個性。老舍、曹禺筆下的人物個性化語言,非常突出,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老舍認為人物對話必須是性格化的語言,"開口就響,聞其聲知其人"。《茶館》中的對話,都是人物自己應該說的語言,因此,人物性格區別非常鮮明。戲剛開始時,有錢人家為一隻鴿子在茶館里鬧糾紛,引起松二爺、常四爺、二德子、馬五爺的一段對話,是如何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松二爺: 好象又有事兒?常四爺: 反正打不起來!要真打的話,早到城外頭去啦;到茶館來干嗎?二德子:(湊過去)你這是對誰甩閑話你?常四爺:(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叫誰管著嗎?松二爺:(打量二德子一番)我說這位爺,你是營里當差的吧?來,坐下喝一碗,我們都是外場人。二德子: 你管我當差不當差呢!常四爺: 要抖威風,跟洋人干去,洋人利害!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尊家吃著官餉,可沒見著您去沖鋒打仗!二德子 甭說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動手)王利發: 哥們兒,都是街面的朋友,有話好說,德爺,您後邊坐!常四爺: (閃過)你要怎麼著?二德子: 怎麼著?我碰不了洋人,還碰不了你嗎?馬五爺:(並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風啊!二德子:(四下掃視,看到馬五爺)喝,馬五爺,您在這兒哪?我可眼拙。沒看見您!(過去請安)馬五爺: 有什麼事好好地說,干嗎動不動就講打?二德子: 蔗!您說的對!我到後頭做做去。李三,這的茶錢我候啦!(往後面走去)常四爺:(湊過去,要對馬五爺發牢騷)這位爺,您聖明,您給評評理!馬五爺:(立起來)我還有事,再見(走出去)2、戲劇語言的精煉美戲劇由於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戲劇語言必須精煉。戲劇語言的精煉美表現在台詞表達內容上的豐富性和深刻性,也就是說,用最經濟的語言表達最豐富、最廣博的內容,做到以一當十,以少勝多。如在《茶館》第一幕中貧苦的農民康六迫於生計無奈把女兒康順子,讓人販子劉麻子賣給了龐太監。康順子上場後只有一個字的台詞"我"說了兩次,卻把人物特定情境中的復雜心理和盤托出了:康六: 姑娘!順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麼辦呢?你不找個吃飯的地方,你餓死!我不弄到手幾兩銀子,就得叫東家活活地打死!你呀,順子,認命吧,積德吧!康順子: 我,我…….(說不出話來)劉麻子:(跑過來)你們回來啦?點頭啦?來見見總管!給總管磕頭!康順子:我………(要暈倒)3、戲劇語言的動作性戲劇語言的任務,不僅在於顯示性格,而且還要展開戲劇沖突,其沖突必然是在其動作性中表現出來.所以,戲劇語言也必須富於強烈的動作性。所謂戲劇語言的動作性,是指劇中人物不僅表現出在說話,而且出表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動、思想感情,它是和手勢、表情、形體動作結合在一起的,推動著劇情的發展。如《雷雨》第二幕中魯大海在揭露周朴園罪惡的發家史時,侍萍目睹了離別二十多年的長子周萍打自己另一個兒子魯大海時,內心世界的痛苦變化過程:魯大海:你們這些混賬東西,放開我。我要說,你故意淹死了兩千二百個小工......她大哭起來,不禁沖口而說出了這樣一段話:哦,"這真是一群強盜!(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憑,---憑什麼打我的兒子?"4、戲劇語言的含蓄美(潛台詞)優秀劇作的語言總是含蓄、蘊籍,耐人尋味的,蘊含著豐富的"潛台詞"。潛台詞,是戲劇的酵母。"潛台詞"就是潛藏在人物台詞之中的真正含義,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就是人們在日常交談中常說的"話里有話"。《雷雨》第二幕周朴園與侍萍相見那場戲,當周朴園還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侍萍時,表現出一種眷念、懺悔之情,當認出侍萍後,露出了資產階級偽君子的真相。他嚴厲地責問: "你來干什麼?""誰指使你來的? "這兩句從下意識中冒出來的話,是有內心語言和潛台詞的。前一句話"你來干什麼?"的潛台詞有兩層意思:其一, 你大可不必到這兒來;其二是一種威脅之意,你想來敲詐我嗎?後一句話"誰指使你來的?"的潛台詞是:不是你,那一定是魯貴指使你來敲詐我的。他非常害怕他和侍萍的事暴露在魯貴這個下人面前,這對他的名譽、社會地位都是一個嚴重的威脅。這兩句"言外之意"的潛台詞,對於表現周朴園的虛偽性格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5、戲劇語言的諧趣性所謂的"諧趣",就是詼諧、幽默、有趣味性。作家有時也用一些諷刺、誇張的藝術手法,語言妙趣橫生,具有生動性、趣味性,能增強戲劇藝術的感染力。在《茶館》中生動、詼諧、幽默的語言運用創造出令人發笑而又耐人尋味的諷刺場面。如第二幕中王利發與唐鐵嘴的一段對話:唐鐵嘴:聽說後面改了公寓,租給我一間房子,好不好?王利發:唐先生,你那點嗜好,在我這兒恐怕--唐鐵嘴:我已經不吃大煙了!王利發:真的?你可真要發財了!唐鐵嘴:我改抽 白面啦。(指牆上的香煙廣告)你看,哈德門煙是又長又松,(掏出煙來表演)一頓就空出一大塊,正好放白面兒 。大英帝國的煙,日本的 白面兒,兩大強國侍侯著我一個人,這點福氣還小嗎?6、戲劇語言的舞台感和詩意一部好的劇本不僅文學性強,經得起讀,而且舞台感強,既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又是傑出的舞台劇。這一特色既體現在劇本創作的台詞中,又體現在"舞台指示"的描繪之中。詩意是劇作家追求的美學理想。老舍認為"戲劇語言要既俗(通俗易懂)而又富於詩意,才是好語言。"深受民族戲曲的熏陶和影響,曹禺和老舍的話劇中字里行間盪漾濃郁的詩意。在劇本中,曹禺喜歡對他所描繪的人物進行外貌、性格和身世的具體描述,對人物生活的場景作祥細的說明和描繪。這種語言如同敘事詩一般,具有濃厚的抒情性。曹禺決不是孤立地、靜止地撰寫人物台詞,而是讓人物身臨其境地講話,將刻劃人物內心活動的台詞同舞台效果、布景的描繪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產生強烈的戲劇效果。如《雷雨》第三幕魯侍萍讓女兒四鳳"起誓"這一場面,就是十分明顯的例子。作為一門語言藝術,語言在戲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往往是一出戲的成敗的關鍵。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台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綜合藝術。戲劇是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戲劇有四個元素,包括了「演員」、「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場地)」和「觀眾」。「演員」是四者當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須具備扮演的能力,戲劇與其它藝術類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於扮演了,透過演員的扮演,劇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張,如果拋棄了演員的扮演,那麼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戲劇。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由於文化背景的差別,不同文化所產生戲劇形式往往擁有獨特的傳統和程式,比如西方戲劇、中國戲曲、印度梵劇、日本能樂、歌舞伎等。現代的戲劇觀念強調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統一表現以實現綜合的藝術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員、舞台、道具、燈光、音效、服裝、化妝,以及劇本、導演等的一切總稱,也包括台上演出與台下互動的關系(一般稱為「觀演關系」)。在中國台灣地區,戲劇是一個范圍較廣的詞語,如舞台劇、電視劇、電影等以劇本為核心進行表演的演劇形式都統稱為戲劇。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或稱之為劇本。
㈤ 話劇《雷雨》(2)
話劇《雷雨》
⑷台詞耐人尋昧的'含蓄美
在《雷雨》中,潛台詞比比皆是如:大海打周萍時所說的「你准備好了?」就是指你是准備好跑了呢?還是准備好挨打了呢?又如《雷雨》第二幕周朴園與侍萍相見那場戲,當周朴園還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侍萍時,表現出一種眷念、懺悔之情,當認出侍萍後,露出了資產階級偽君子的真相。他嚴厲地責問:「你來干什麼?」「誰指使你來的?」這兩句從下意識中冒出來的話,是有內心語言和潛台詞的。前一句話「你來干什麼?」的潛台詞有兩層意思:其一,你大可不必到這兒來;其二是一種威脅之意,你想來敲詐我嗎?後一句話「誰指使你來的?」的潛台詞是:不是你,那一定是魯貴指使你來敲詐我的。他非常害怕他和侍萍的事暴露在魯貴這個下人面前,這對他的名譽、社會地位都是一個嚴重的威脅。這兩句「言外之意」的潛台詞,對於表現周朴園的虛偽性格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過含蓄的語言表達了潛在的意思。
⑸驚心動魄的舞台感
如《雷雨》第一幕蘩漪出場時的舞台提示:「她一望就知道是個果敢陰鷙的女人。她的臉色蒼白,只有嘴唇微紅,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樑令人覺得有些害怕。………她的眼光會充滿了一個年青婦人失望後的痛苦與怨望。」「她是一個中國舊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靜,她的……她對詩文的愛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點野性。」「她會愛你如一隻餓了三天的狗咬著它最喜歡的骨頭,她恨起你來也會像只惡狗狠狠地,不,多不聲不響地狠狠地吃了你的。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靜的,憂煩的,她會如秋天傍晚的樹葉輕輕落在你的身旁,她覺得自己的夏天已經過去,西天的晚霞早暗下來了。」閱讀這樣的舞台提示。對於把握蘩漪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起了很好的幫助作用。
⑹意韻深厚的詩意和抒情性
曹禺恰以其語言的抒情性構築著他劇作詩的大廈。也可以說,正是因為一些詩的語言技法如比喻、象徵、含蓄等的綜合運用,才使他的戲劇語言具有了抒情性。在《雷雨》中,曹禹喜歡對他所描繪的人物進行外貌、性格和身世的具體描述,對人物生活的場景作詳細地說明和描繪。這種語言如同敘事詩一般,具有濃厚的抒情性。那像詩一樣的語言,具有濃厚的抒情性,意蘊深厚,發人深思,耐人尋味,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曹禺決不是孤立地、靜止地撰寫人物台詞,而是讓人物身臨其境地講話,將人物內心活動刻劃同場景效果、布景的描繪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產生強烈的戲劇效果。曹禺能夠深入到人物的靈魂世界並善於用藝術的語言揭開他們的內心奧秘。在心理語言和抒情獨自中滲透人物細致的所思所感和曲折韻情感意志,這是他戲劇語言抒情性的特點。
話劇《雷雨》的人物介紹
周朴園
周公館的主人,出身於封建家庭,曾到德國留學,是一個當時所謂的「有教養」的人。三十年前,他還是一個紈絝子弟的時候。他和家裡的侍女侍萍生了兩個兒子,後來他拋棄了女侍萍,變得越來越狡猾和世俗。他在哈爾濱包修江橋的時候,故意讓江堤缺口,淹死兩千二百個小工,他從每一個死難的小工身上賺得了三百塊錢。就像魯大海憤怒譴責的那樣,他發的是「絕子絕孫的昧心財」。而如今,他又勾結礦上警察開槍打死三十個工人。他梳分頭,戴金邊眼鏡,穿皮鞋,儼然一副煤礦公司董事長姿態,但他又喝普洱茶,吃齋,而且念經,充分顯示了他的「偽善」。在家庭生活中,他處處表現得像一個專制的暴君,任何人都是不能違抗的。強迫蘩漪喝葯的場面,把他極端冷酷、絕對專橫的面孔暴露無遺。而他卻把這些看作是他對妻兒們的「關心」和「愛護」。他因此而不準妻兒們對他有過多的不滿。他是釀成家中所有悲劇的罪魁禍首。周朴園的專橫自私、冷酷虛偽的性格特徵,以及他和蘩漪、侍萍和大海之間的矛盾沖突,形象地反映了舊中國舊家庭的種種黑暗與罪惡,折射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復雜的階級矛盾,揭示了中國資產階級的封建性特點。周朴園的失敗預示了舊制度的崩潰與滅亡。
繁漪
周朴園的妻子,一個漂亮但性情古怪的少婦。蘩漪成了專橫自私的偽君子的玩物和花瓶。她得不到愛情,更沒有幸福,甚至還喪失了做人的尊嚴。蘩漪眉目間流露出憂郁。有時那心中郁積著的火。能燃燒得她的眼神里充滿了一個年輕婦人失望後的痛苦與怨憤。在周萍闖進她的生活之後,她不再默默忍耐寂寞了。她把自己的愛情、名譽,乃至生命都交給了周萍。她不顧「亂親」而狂熱地愛著周萍。她的狂熱的慾望。表現出的是一種原始的野性。但不久之後,她深深地愛著的周萍又到四鳳那裡去尋求滿足了。她原只是暫時「得救」,現在重又陷入痛苦不幸的深淵。她不堪父子兩代人的欺侮與侮辱,她要報復。當她落到「母親不像母親,情婦不像情婦」的地步時,她爆發出來的是一種「雷雨」般的性格。她終於敢直接反抗周朴園,敢去揭露周萍的欺騙和不負責任的行為,「做一次困獸的搏鬥」。蘩漪乖戾陰鷙極端的性格形成,反映了封建勢力的罪惡,揭露了專制統治的封建家庭對人性的摧殘、扭曲。蘩漪在為爭取愛情自由而作的絕望反抗和斗爭中,雖失去了一切,但有力地撕破和搗毀了周朴園處心積慮建立的家庭的「圓滿」秩序,沖擊和促進著封建王國的潰敗。
魯媽(魯侍萍)
魯貴之妻,四鳳之母。三十年前,她只有四風那麼大年紀的時候,就被周公館的大少爺周朴園殘忍地遺棄,她被逼得抱著剛剛生下三天的小兒子投河自殺。被人救活後,她嫁給了魯貴,又生下一個女兒四鳳。在熬不盡的辛酸中撐持了三十年的苦難歲月。到了垂暮之年,卻還要面對更為殘酷的打擊,面對她無法承受的災難。侍萍偏偏發現自己的女兒又在周公館重蹈著自己的覆轍。她竭力避免和周朴園見面。卻又無法避開這種見面,見面之後甚至還曾一度軟弱。直到周朴園露出了殘忍狠毒的本來面目。她才又清醒過來,重新激發起對周朴園的仇恨,毫不遲疑地撕毀了周朴園寫給她的一張五千塊錢的支票。使侍萍更為痛苦的是,她渴望一見的別離了三十年的新生兒子周萍。竟當著她的面,惡狠狠地動手打了自己的胞弟——她帶走的另一個兒子魯大海。她想把四鳳帶出周公館,卻不料四風跟周公館的又一代大少爺有了身孕,而這個男人又是四風的同母異父的哥哥。在遭受了一連串的無法忍受的打擊之後,她再也無法承受,她變得痴痴獃獃了。侍萍的悲劇反映了舊中國廣大受侮辱受欺壓又孤苦無告的勞苦婦女的苦難命運,有力地控訴了舊中國舊時代黑暗而又罪惡的現實。
周萍
周朴園的長子,周家大少爺,一度是繼母蘩漪的情夫。他精神卑下,意志薄弱,缺少一般人所具有的善良品德。他曾對蘩漪表示過不滿於父親周朴園的專橫和不尊重女性的行為,蘩漪罵四鳳是「一個下等女人」的時候,也曾表現出了他的憤怒;四鳳、周沖也都由衷地誇他好,在周朴園的三個兒子里,他可能會全部繼承父親衣缽。這位周公館的大少爺。不僅早已和繼母蘩漪發生亂親的兩性關系,還使侍女四鳳懷上了他的孩子。他害怕他父親,害怕社會的輿論,他很自私,只顧個人利益。他更不顧及自己對蘩漪所負的責任。當他知道自己所誘騙姦汙的是自己的親妹妹的時候,開槍自殺了。
;㈥ 雷雨第二幕劇本一開頭的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雷雨第二幕開頭的舞台說明起什麼作用 一是營造了舞台氣氛,給劇情設置了一個陰沉、郁悶的背景,給人以壓抑感.二是點明雷雨前的特徵,為雷雨的到來作了鋪墊.三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
㈦ 雷雨第二幕劇本一開頭的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雷雨第二幕開頭的舞台說明起什麼作用
一是營造了舞台氣氛,給劇情設置了一個陰沉、郁悶的背景,給人以壓抑感.二是點明雷雨前的特徵,為雷雨的到來作了鋪墊.三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
㈧ 劇本《雷雨》報幕詞
經典,如刀刃一般在讀者的心弦上緩緩滑過,那抖顫而出的餘音,至今不息。經典,亦如一場傾盆雷雨,無比強烈的震撼了每個人的靈魂,經久相傳。今晚,這個舞台即將經典重現,《雷雨》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