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前端三層架構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前端三層架構

發布時間: 2022-09-30 20:35:17

『壹』 三層架構的詳細解釋

1、表現層(UI):通俗講就是展現給用戶的界面,即用戶在使用一個系統的時候他的所見所得。
2、業務邏輯層(BLL):針對具體問題的操作,也可以說是對數據層的操作,對數據業務邏輯處理。
3、數據訪問層(DAL):該層所做事務直接操作資料庫,針對數據的增添、刪除、修改、查找等。

『貳』 什麼是MVC(三層架構)

前端跟服務端之間多了個中間層,前台先提交給中間層,由中間層去訪問服務端。

JSP中,「<%……%>」裡面的java代碼是可以有一些業務邏輯的,而三層架構正是要將業務邏輯從頁面中分離出來,因些不要過多的使用「<%……%>」,但根據實際情況,適量的添加一些是可以的。

而MVC實際上其實是一種架構模式,而不應該歸入設計模式了,設計模式是在代碼層面上說的:類都是什麼樣子的。

MVC編程模式

比如由html元素組成的網頁界面,或者軟體的客戶端界面。MVC的好處之一在於它能為應用程序處理很多不同的視圖。在視圖中其實沒有真正的處理發生,它只是作為一種輸出數據並允許用戶操作的方式。

M即model模型是指模型表示業務規則。在MVC的三個部件中,模型擁有最多的處理任務。被模型返回的數據是中立的,模型與數據格式無關,這樣一個模型能為多個視圖提供數據,由於應用於模型的代碼只需寫一次就可以被多個視圖重用,所以減少了代碼的重復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mvc框架

『叄』 ssh是如何實現三層架構的 每層分別用什麼技術實現

ssh 現三層架構,和每層使用的技術如下:
1.Struts應用在表示層,它是基於MVC的WEB應用框架。
Strutts提供了中央控制器(ActionServlet)和應用控制器(Action)。ActionServlet是Struts框架的核心,採用的是前端控制模式;Action則負責完成對服務的調用,對ActionServlet接受並分發下來請求進行處理。可以重寫ActionServlet,也可以直接使用,然後繼承Action,使其完成我們要求的功能。有了Struts提供的控制器,再運用JSTL標簽、Struts標簽庫中的標簽配以JSP或HTML文件,就是Struts中的視圖。另外,用於視圖與控制器之間表單數據傳輸的ActionFormBean,也被歸於到了視圖中。Struts並沒有定義模型層的具體實現。一般情況下,Action中所使用的服務是由業務層提供的。Struts中還有不可缺少的配置文件。該配置文件描述了用戶請求路徑和Action映射關系的信息。ActionServlet通過解析此配置文件得知需把用戶的請求發往哪一個Action。
2.Hibernate是一種映射的工具,完全著眼於關系資料庫的對象——關系映射,管理對象到資料庫的映射,提供數據查詢和獲取數據的方法。在持久層中,不僅可以使用Hibernate進行映射,還可以使用iBATIS進行SQL語句與對象之間的映射,此外,也可以直接使用JDBC對資料庫進行操作。至於使用那一種工具實現持久化,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視情況而定。而Hibernate映射是否復雜取決於領域對象的關系是否復雜。
3.Spring貫穿於WEB應用中,它為我們管理對象提供了方便,降低了層與層之間的耦合度,將程序員從繁瑣的事務、安全和分布式處理中解放出來,從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業務上。如果應用程序才用了Struts+Hibernate的架構,Spring可以幫助整合兩者。在創建對象時,可以通過Spring進行注入;對於事務管理,可以通過Spring集成聲明式事務管理到到應用程序中等。

『肆』 三層架構與分布式開發有何區別

一、什麼是C/S和B/S

要想對「C/S」和「B/S」技術發展變化有所了解,首先必須搞清楚三個問題。

第一、什麼是C/S結構。
C/S (Client/Server)結構,即大家熟知的客戶機和伺服器結構。它是軟體系統體系結構,通過它可以充分利用兩端硬體環境的優勢,將任務合理分配到 Client端和Server端來實現,降低了系統的通訊開銷。目前大多數應用軟體系統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兩層結構,由於現在的軟體應用系統正在向分布式的Web應用發展,Web和Client/Server 應用都可以進行同樣的業務處理,應用不同的模塊共享邏輯組件;因此,內部的和外部的用戶都可以訪問新的和現有的應用系統,通過現有應用系統中的邏輯可以擴展出新的應用系統。這也就是目前應用系統的發展方向。

傳統的C/S體系結構雖然採用的是開放模式,但這只是系統開發一級的開放性,在特定的應用中無論是Client端還是Server端都還需要特定的軟體支持。由於沒能提供用戶真正期望的開放環境,C/S結構的軟體需要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系統開發不同版本的軟體,加之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快,已經很難適應百台電腦以上區域網用戶同時使用。而且代價高, 效率低。

第二、什麼是B/S結構。
B/S(Browser/Server)結構即瀏覽器和伺服器結構。它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結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下,用戶工作界面是通過WWW瀏覽器來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但是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端(Server)實現,形成所謂三層3-tier結構。這樣就大大簡化了客戶端電腦載荷,減輕了系統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戶的總體成本(TCO)。

以目前的技術看,區域網建立B/S結構的網路應用,並通過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資料庫應用,相對易於把握、成本也是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開發,能實現不同的人員,從不同的地點,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 Internet/Intranet等)訪問和操作共同的資料庫;它能有效地保護數據平台和管理訪問許可權,伺服器資料庫也很安全。特別是在JAVA這樣的跨平台語言出現之後,B/S架構管理軟體更是方便、快捷、高效。

第三、管理軟體主流技術。
管理軟體技術的主流技術與管理思想一樣,也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首先,界面技術從上世紀DOS字元界面到Windows圖形界面(或圖形用戶界面 GUI),直至Browser瀏覽器界面三個不同的發展時期。其次,今天所有電腦的瀏覽器界面,不僅直觀和易於使用,更主要的是基於瀏覽器平台的任何應用軟體其風格都是一樣的,使用人對操作培訓的要求不高,而且軟體可操作性強,易於識別;再者,平台體系結構也從過去單用戶發展到今天的文件/伺服器(F/S)體系、客戶機/伺服器(C/S)體系和瀏覽器/伺服器(B/S)體系。

二、C/S和B/S 之比較

C/S和B/S是當今世界開發模式技術架構的兩大主流技術。C/S是美國 Borland公司最早研發,B/S是美國微軟公司研發。目前,這兩項技術以被世界各國所掌握,國內公司以C/S和B/S技術開發出產品也很多。這兩種技術都有自己一定的市場份額和客戶群,各家企業都說自己的管理軟體架構技術功能強大、先進、方便,都能舉出各自的客戶群體,都有一大群文人墨客為自己搖旗吶喊,廣告滿天飛,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1、C/S架構軟體的優勢與劣勢

(1)、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輕。
最簡單的C/S體系結構的資料庫應用由兩部分組成,即客戶應用程序和資料庫伺服器程序。二者可分別稱為前台程序與後台程序。運行資料庫伺服器程序的機器,也稱為應用伺服器。一旦伺服器程序被啟動,就隨時等待響應客戶程序發來的請求;客戶應用程序運行在用戶自己的電腦上,對應於資料庫伺服器,可稱為客戶電腦,當需要對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任何操作時,客戶程序就自動地尋找伺服器程序,並向其發出請求,伺服器程序根據預定的規則作出應答,送回結果,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輕。

(2)、數據的儲存管理功能較為透明。
在資料庫應用中,數據的儲存管理功能,是由伺服器程序和客戶應用程序分別獨立進行的,前台應用可以違反的規則,並且通常把那些不同的(不管是已知還是未知的)運行數據,在伺服器程序中不集中實現,例如訪問者的許可權,編號可以重復、必須有客戶才能建立定單這樣的規則。所有這些,對於工作在前台程序上的最終用戶,是「透明」的,他們無須過問(通常也無法干涉)背後的過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在客戶伺服器架構的應用中,前台程序不是非常「瘦小」,麻煩的事情都交給了伺服器和網路。在C/S體系的下,資料庫不能真正成為公共、專業化的倉庫,它受到獨立的專門管理。

(3)、C/S架構的劣勢是高昂的維護成本且投資大。
首先,採用C/S架構,要選擇適當的資料庫平台來實現資料庫數據的真正「統一」,使分布於兩地的數據同步完全交由資料庫系統去管理,但邏輯上兩地的操作者要直接訪問同一個資料庫才能有效實現,有這樣一些問題,如果需要建立「實時」的數據同步,就必須在兩地間建立實時的通訊連接,保持兩地的資料庫伺服器在線運行,網路管理工作人員既要對伺服器維護管理,又要對客戶端維護和管理,這需要高昂的投資和復雜的技術支持,維護成本很高,維護任務量大。

其次,傳統的C/S結構的軟體需要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系統開發不同版本的軟體,由於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快,代價高和低效率已經不適應工作需要。在JAVA這樣的跨平台語言出現之後,B/S架構更是猛烈沖擊C/S,並對其形成威脅和挑戰。

2、B/S架構軟體的優勢與劣勢

(1)、維護和升級方式簡單。

目前,軟體系統的改進和升級越來越頻繁,B/S架構的產品明顯體現著更為方便的特性。對一個稍微大一點單位來說,系統管理人員如果需要在幾百甚至上千部電腦之間來回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構的軟體只需要管理伺服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戶端只是瀏覽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維護。無論用戶的規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機構都不會增加任何維護升級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針對伺服器進行;如果是異地,只需要把伺服器連接專網即可,實現遠程維護、升級和共享。所以客戶機越來越「瘦」,而伺服器越來越「胖」是將來信息化發展的主流方向。今後,軟體升級和維護會越來越容易,而使用起來會越來越簡單,這對用戶人力、物力、時間、費用的節省是顯而易見的,驚人的。因此,維護和升級革命的方式是「瘦」客戶機,「胖」伺服器。

(2)、成本降低,選擇更多。

大家都知道windows在桌面電腦上幾乎一統天下,瀏覽器成為了標准配置,但在伺服器操作系統上windows並不是處於絕對的統治地位。現在的趨勢是凡使用B/S架構的應用管理軟體,只需安裝在Linux伺服器上即可,而且安全性高。所以伺服器操作系統的選擇是很多的,不管選用那種操作系統都可以讓大部分人使用windows作為桌面操作系統電腦不受影響,這就使的最流行免費的Linux操作系統快速發展起來,Linux除了操作系統是免費的以外,連資料庫也是免費的,這種選擇非常盛行。

比如說很多人每天上「網易」(原文為新浪)網,只要安裝了瀏覽器就可以了,並不需要了解「網易」的伺服器用的是什麼操作系統,而事實上大部分網站確實沒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但用戶的電腦本身安裝的大部分是windows操作系統。

(3)、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重。

由於B/S架構管理軟體只安裝在伺服器端(Server)上,網路管理人員只需要管理伺服器就行了,用戶界面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Server)端完全通過WWW瀏覽器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所有的客戶端只有瀏覽器,網路管理人員只需要做硬體維護。但是,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重,一旦發生伺服器「崩潰」等問題,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許多單位都備有資料庫存儲伺服器,以防萬一。

3,C/S 與 B/S 區別

Client/Server是建立在區域網的基礎上的,Browser/Server是建立在廣域網的基礎上的。

(1)、硬體環境不同:

C/S 一般建立在專用的網路上, 小范圍里的網路環境, 區域網之間再通過專門伺服器提供連接和數據交換服務。
B/S 建立在廣域網之上的, 不必是專門的網路硬體環境,例如電話上網, 租用設備, 信息自己管理, 有比C/S更強的適應范圍, 一般只要有操作系統和瀏覽器就行。

(2)、對安全要求不同

C/S 一般面向相對固定的用戶群, 對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強。 一般高度機密的信息系統採用C/S 結構適宜,可以通過B/S發布部分可公開信息。
B/S 建立在廣域網之上, 對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對弱, 面向是不可知的用戶群。

(3)、對程序架構不同

C/S 程序可以更加註重流程,可以對許可權多層次校驗,對系統運行速度可以較少考慮。
B/S 對安全以及訪問速度的多重的考慮, 建立在需要更加優化的基礎之上。比C/S有更高的要求,B/S結構的程序架構是發展的趨勢,從MS的.Net系列的BizTalk 2000 Exchange 2000等,全面支持網路的構件搭建的系統。SUN和IBM推的JavaBean構件技術等,使B/S更加成熟。

(4)、軟體重用不同

C/S 程序可以不可避免的整體性考慮, 構件的重用性不如在B/S要求下的構件的重用性好。
B/S 對的多重結構,要求構件相對獨立的功能。 能夠相對較好的重用。就如買來的餐桌可以再利用,而不是做在牆上的石頭桌子。

(5)、系統維護不同

系統維護是軟體生存周期中,開銷大,相當重要
C/S 程序由於整體性,必須整體考察,處理出現的問題以及系統升級難, 可能是再做一個全新的系統。
B/S 構件組成方面構件個別的更換,實現系統的無縫升級。 系統維護開銷減到最小,用戶從網上自己下載安裝就可以實現升級。

(6)、處理問題不同

C/S 程序可以處理用戶面固定,並且在相同區域, 安全要求高的需求,與操作系統相關, 應該都是相同的系統。
B/S 建立在廣域網上, 面向不同的用戶群,分散地域, 這是C/S無法作到的,與操作系統平台關系最小。

(7)、用戶介面不同

C/S 多是建立在Window平台上,表現方法有限,對程序員普遍要求較高。
B/S 建立在瀏覽器上, 有更加豐富和生動的表現方式與用戶交流, 並且大部分難度減低,降低開發成本。

(8)、信息流不同

C/S 程序一般是典型的中央集權的機械式處理,交互性相對低。
B/S 信息流向可變化, B-B、 B-C、 B-G等信息流向的變化, 更象交易中心

『伍』 三層架構 BS架構

B/S結構簡化了客戶機的工作,把二層C/S結構的事務處理邏輯模塊從客戶機的任務中分離出來,由Web伺服器單獨組成一層來負擔其任務,從而減輕了客戶機的壓力。

三層架構是指具體軟體設計是技術層面的東西,數據層、邏輯層、界面層。採用這種分層設計編碼實現的b/s模式的軟體就是b/s三層架構的軟體。

例如,如果把數據訪問代碼與業務邏輯層分離,當資料庫伺服器更改後,只需要更改數據訪問的代碼,因為業務邏輯層是不變的,因此不需要更改或者重新編譯業務邏輯層。

負荷比

由於B/S架構管理軟體只安裝在伺服器端(Server)上,網路管理人員只需要管理伺服器就行了,用戶界面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Server)端完全通過WWW瀏覽器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所有的客戶端只有瀏覽器,網路管理人員只需要做硬體維護。

但是,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重,一旦發生伺服器「崩潰」等問題,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許多單位都備有資料庫存儲伺服器,以防萬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BS架構

『陸』 三層架構體系的體系介紹

三層架構是什麼
是包括數據訪問層、業務邏輯層和表示層 。
B/S(Brow它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結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下,用戶工作界面是通過WWW瀏覽器來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但是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Server)實現,形成所謂三層3-tier結構。這樣就大大簡化了客戶端電腦載荷,減輕了系統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戶的總體成本(TCO)。ser/Server)結構即瀏覽器和伺服器結構。

『柒』 到底什麼是前端、後端、後台啊

1、前端

這個是編程時候的概念,基本包括所有可見部分的代碼編寫,如果三層架構的話,可以看做是UI層。

2、後台

這個理解成提供給系統管理人員使用的界面,一樣可以是WEB或者桌面,例如網站的維護界面,可以錄入資料,審核許可權之類的。

3、後端

這個是對應前端而言的,編寫的代碼基本上都是提供給前端調用,而不需要處理UI的內容。

例如邏輯層,或者存儲過程。

『捌』 三層架構多個ui前端的情況下,圖片如何共享呢

有一個專門放圖片的伺服器集群。通過域名+相對URL的配置來實現共享。

比如你在網站後台上傳了一張圖片,首選它會把這張圖片的原文件保存在一個文件夾下,然後再用這張圖片生成各種大小的鎖縮略圖,打水印等。你上傳一張2MB的手機照片。它會生成40*40,100*100,320*480......,等等。圖片會用相對路徑+縮略圖尺寸的方式來命名,並以字元串形似存入資料庫。這些圖片甚至會備份幾份,以免特殊情況下緊急訪問。
在網站上就可以配置域名來訪問了。如: image1.你的域名+URL。
在APP通過HTTP訪問, image2.你的域名+URL。
在winform上可以使用bit64來顯示, image3.你的域名+URL。
有些伺服器每天接收3億張圖片上傳。硬碟大小是有限的,伺服器可以繼續加,image1,image2,image3......域名也是可以繼續解析的。

還有其他一些方案,大同小異。訪問圖片伺服器,返回圖片或bit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