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班語言教案「學說比喻句」怎麼寫
語言教案《學說比喻句》
1、學說比喻句:……像……。
2、幼兒能大膽想像並能用語言表述。
活動准備:
課件、圖片、錄象視頻。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看《盲人摸象》錄象,學習比喻句……像……。
1、播放課件,講故事《盲人摸象》
2、提問:他們摸到大象的什麼部位?他們是怎樣說的?
3、小結:他們摸到大象的一部分,不是完整的大象。
4、討論:請小朋友想一想,盲人為什麼說大象「像大簸箕」「像大蘿卜」「像柱子」「像一張床」「像一根繩子」?
(1)引導幼兒說出:盲人摸到大象的耳朵,感覺像一個大簸箕等。
(2)出示圖片:大象的耳朵與簸箕;大象的牙與蘿卜;大象的腿與柱子;大象的身體與床;大象的尾巴與繩子。讓幼兒完整說出;大象的牙像大蘿卜;大象的耳朵像簸箕;大象的腿像柱子;大象的尾巴像一條繩子;大象的身體像一張平坦的床。
(3)幼兒想像;大象的牙、耳朵、腿、身體、尾巴還像什麼?
二、游戲:
找朋友幼兒練習:「……像……」說話。把幼兒分成兩組,面對面站好,找出匹配的圖片,如:蘑菇與傘,用……像……說話。
三、幼兒發散性練習,用完整的話表述。
教師播放課件,讓幼兒大膽想像並表述,教師及時鼓勵。
四、活動延伸:
到戶外觀察自然界的景物,用……像……表述,比如:平衡木像小橋等。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給幼兒創造一個敢說、想說、願意說、積極應答的語言環境,我在設計此活動正是抓住這一點,組織幼兒認真傾聽故事,並提問中加深幼兒對比喻句感性認識。通過圖片觀察比較,讓幼兒發現它們的相似點,並從中也學習了比喻句的句式,幼兒活動中積極應答,教師引導幼兒發散性思維,它們還像什麼?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並完整表述。教師能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動靜交替,《找朋友》游戲加深學習,又通過形象的課件展示,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用比喻句完整表述。整個活動幼兒思維活躍,活動氣氛非常濃厚。
⑵ 比喻句怎麼寫
比喻句要有本體、喻體,通俗地說就是把什麼比做什麼。比喻就是以此物比彼物,也就是說把一物的特點與其它物的特點聯系起來,需要本體和喻體。如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但實際上大象的耳朵是不可能是扇子,這就是比喻。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分為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一種常用修辭手法比喻句的含義 比喻句,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片語成,又有明喻、暗喻、隱喻之分。
運用比喻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兩類事物,一點相似運用比喻時,先要明確想表現本體的什麼特點,然後根據這一特點積極展開聯想和想像,尋找一個和本體相似而又完全不同類的事物來作比.如果沒有相似點,那就不能構成比喻.例如有個學生在作文里寫她的同學:「她笑得真甜,像個哈密瓜.」這位同學沒弄清「甜」的不同含義,「笑得甜」指面部表情舒展姣好,而不是味覺的甜,和「哈密瓜」不相似,因此鬧出了笑話.
二、通俗易懂,貼切生動喻體應該是大多數讀者、聽眾熟悉的事物,而且與本體顯得貼切才好,才能引起讀者、聽眾的想像,產生趣味.「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典故就說明了這個道理.同是以《好大一場雪》為題作文,有位同學寫的「我輕輕踩著這潔白的海綿」就比較貼切;另一位同學把雪地比成「凍豆腐」就不夠貼切;還有一位同學寫「到處都是白色的,就像一場戰爭,每一塊陣地都被雪給佔領了」,這就更不恰當了.
比喻例句
1、中午,水面靜的像一面鏡子,湖水清澈見底
2、陽光灑在河面上,河面亮閃閃的猶如長長的錦緞。
3、鄉的水是淺綠的,像一塊完美無暇的玉石,純天然的;又像是一條柔軟的綠腰帶,蜿蜒盤旋在群山之中。
4、水是蔚藍色的,沒有風的時候水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風一吹水庫的水就泛起波瀾。
5、水清得像一塊晶瑩的寶石;水清得像一塊璀璨的水晶;水清得像一塊透明的玻璃。
6、彎彎的月亮像1條小船掛在夜空中。
7、幾次滲地雨下過,玉米苗像氣吹似的長起來,沒多久,一年一度的青紗帳又出現了。
8、這幾天的天氣真是太冷,寒風吹在臉上好像刀割一樣。
9、田壟里的麥苗稀稀拉拉的,像是在翹首苦盼著下雨。
10、她那張皺紋縱橫的臉,舒展得像綢緞一般,光閃閃的。
⑶ 比喻句怎寫
例:比喻詞:好像 彷彿 似得 相似
例2:彎彎的月兒像小船似的.
把彎彎的月兒比喻小船.
用小船比喻彎彎的月亮.
例3:樹上的紅柿子彷彿燈籠似的.
把樹上的紅柿子比作燈籠.
用燈籠比喻樹上的紅柿子.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寫文章如果能適當地加點比喻,將使語言更加鮮明、生動、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淺顯地具體地體現出來。
⑷ 比喻句怎麼寫呢
優美的比喻句摘抄
1、天上的雲像連綿的峰巒,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獅,像奔騰的駿馬。
2、遠遠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樹連成一片,濃濃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顴骨上橫著的一道劍眉。
3、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一道亮麗的彩虹,像仙女飄舞的裙帶,像一座七彩小橋,像一朵朵耀眼,絢麗的雲。
4、雲彩像一朵朵潔白的羽一毛一,輕輕的漂浮在空中。
5、這一朵朵菊花,遠看像一個個色彩鮮艷的綉球,近撫好似一匹匹細膩的絲綢。
6、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喪的巨人,像一條連綿不斷的地毯。
7、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一團一團一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一燒起來了。
8、東方天邊的彩霞時刻在變幻,如霜楓,如榴火,如瑪瑙,如琥珀……
9、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彷彿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10、那裡的天空總是那麼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11、西湖像一塊碧玉,一面銅鏡。
12、春風像個慈祥的母親,拂著你的臉頰,使你感到舒暢,心曠神怡。
13、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14、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15、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邊,穿著白衣服的仙女。
⑸ 比喻句的方法和技巧
比喻不僅僅是一種修辭學中的修辭格,好的比喻是作者對客觀對象的描形與主觀感受的統一,應貼合文章的題旨情意,它蘊含著作者的情意與巧妙的構思。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比喻句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認識比喻
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繪另一事物或說明道理,這種辭格叫比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體」,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叫「喻體」,聯系二者的詞語叫「喻詞」。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性質不同的兩種事物,利用它們之間在某一方面的相似點來打比方,就構成比喻。
小學語文比喻句方法
根據本體、喻體和喻詞的有無及變化,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種。
明喻,是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像、如、似、彷彿、猶如、好像」等喻詞來聯系的比喻。例如:
(1)一座座雪峰插入雲霄,峰頂銀光閃閃。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顆顆寶石鑲嵌在綵帶般的溝谷中。(《九寨溝》)
(2)極目遠眺,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上,是一頭頭黑白兩色的奶牛。(《田園詩情》)
暗喻,又叫「隱喻」,是本體和喻體都出現,但是用「是、變成、成為、等於、當作」等喻詞聯系的比喻。例如:
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後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霧凇》)
二、比喻的「三要素」
上面講了比喻的定義以及明喻、暗喻這兩個小學生經常碰到的比喻類型,但是對小學生來說最首要的還是比喻句與非比喻句的區分,這是光靠定義所解決不了的,還必須有適當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接下來不得不提到比喻句的「三要素」。
比喻的三要素是本體、喻體以及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點。弄清楚比喻的三要素非常重要,這應該是我們教給學生用來判斷一個句子是否為比喻句的最有效方法。同時也要注意「相似點」應該是兩個不同性質事物之間的相似點,不能超出比喻的定義。
三、幾種易混淆的非比喻句辨析
(一)帶有「像、好像」的非比喻句
1、「像」字表示作比較,而不是比喻。例如:
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就不能像人家王斌那樣啊。
2、「像」字表示舉例,而不是比喻。例如:
像雷鋒這樣的好人永遠都會活在我們的心中。
3、「像、好像」表示想像,而不是比喻。例如:
盯著夜晚的星空,我像是在浩渺的太空遨遊。
4、「像、好像」表示推測,而不是比喻。例如:
遠處那人是誰?像是咱們李老師。
(二)比喻與擬人
擬人和比喻這兩個辭格可以說是如對孿生兄弟,他們都比較早地出現在小學生的視野里。由於二者組成結構上存在相似點,因此「兩兄弟」有時候也容易搞混。擬人是比擬的一種(另一種是擬物,小學階段一般只考查擬人),即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
蘋果嚷著冷了,
要穿紅襖;
葡萄嚷著冷了,
要披紫袍。
上面這兩句節選自蘇教版教材《秋天》一文,試比較此文中的另一段:
秋風如同柔韌的梳子,
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條;
秋光如同發亮的汗珠,
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閃耀。
不難看出,前一段採用了擬人修辭,後一段則主要是運用比喻(其中「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條」也包含擬人)。由此可見,比喻、擬人雖然都是拿兩個事物作比較,但是二者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比喻重在「喻」,擬人重在「擬」。
四、教學策略
(一)以簡馭繁。小學生學習比喻句不必從定義入手,可以先從欣賞開始。在日常教學中,在對課文的學習中會遇到許多的比喻句,這些都是教學資源。
(二)比較法。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比喻句與非比喻句進行比較,學生見識得多了,對比喻句的認知就會從模糊漸漸走向清晰。
(三)讓學生創作比喻句。學習比喻句不光是為了認識比喻句,最終目的是能在寫作中自覺地使用比喻句。在日常作文教學中鍛煉學生學寫比喻句、活用比喻句,這樣也就真正完成了比喻句的「修辭使命」。
2小學語文識別比喻句方法
1、構成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這是區別借喻和借代的關鍵。
例如:
①離開這個閻王殿!就是餓死也比在這里強。
②遠處來了兩個紅領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閻王殿」之間有相似點,所以屬於比喻中的借喻。句②中「紅領巾」和它所代本體「少先隊員」之間沒有相似點,「紅領巾」只是「少先隊員」的特徵,用特徵代替本體,是借代。另外,正因為本體和喻體之間有相似點,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體和喻詞就可以構成明喻,而借代卻不能。如句①可以變為「地主的家像個閻王殿」,句②變為「少先隊員像紅領巾」則不能成立。
2、喻體的隱、現是區別比喻和比擬的根本標志。
例如:
①曙色像一片翠藍的水流動在原野的盡頭。
②曙色流動在原野的盡頭。
句①中出現了喻體「一片翠藍的水」,句②中出現了本體「曙色」和比擬詞語「流動」,而喻體沒有出現,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擬。
⑹ 如何寫比喻句
比喻有三種格式:
一、明喻。
即用比喻詞把本體和喻體連接起來。常見的比喻詞有「像」,「好像」,「彷彿」,「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樣(似的)」,「跟……一樣(一般)」等等。例:
1、「水平如鏡」,「紅葉似火」(《桂林山水》)
2、「我的心像刀絞一般,淚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我的戰友邱少雲》)
例1把水比作鏡子,說明西湖的平靜;把紅葉比作火,說明楓葉紅艷艷,十分好看。例2把「我」內心痛苦的程度比作刀絞,突出表現了戰友間的深厚情誼。
二、暗喻有兩種寫法。
一種是用「是」,「成了」,「構成」,「變成」等帶有判斷性質的詞取代比喻詞,把本體和喻體連接起來。例:
1、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太陽》)
2、人潮卷來捲去,地壩變成了露天舞台。(《獄中聯歡》)
例1用「大火球」形象地描繪了太陽熱的.特點;例2用「露天舞台」生動具體地描繪了革命著的客觀主義精神和對黑暗勢力的輕蔑。
暗喻的另一種寫法是只有本體和喻體,沒有比喻詞。如:
1、的確是林海。(《林海》)
2、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草船借箭》)
例1省略了明喻的比喻詞,即「的確是像大海一樣(遼闊)的森林」;例2省略了暗喻的比喻詞——「一字兒擺開」即「成一字兒擺開」。
三、借喻。
即本體與喻體均不出現,而由喻體直接替代本體出現。例:
1、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凡卡》)
2、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開國大典》)
例1用「小崽子」比喻老闆的兒子,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凡卡對老闆一家人的憎恨;例2用「紅流」比喻遊行隊伍,形象地說明了遊行隊伍的聲勢浩大,場面壯觀。
⑺ 比喻句怎麼寫
比喻句要有本體 喻體。 通俗地說就是把什麼比做什麼。
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用冬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片語成,又有明喻,暗喻,隱喻之分. 什麼是比喻句?其實比喻句就是把本體比喻成喻體組成的.什麼叫本體和喻體呢?就是把一個物體和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這樣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本體和喻體.有本體、喻體、喻詞的句子叫比喻句
就是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 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
比喻就是以此物比彼物,也就是說把一物的特點與其它物的特點聯系起來,需要本體和喻體.如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但實際上大象的耳朵是不可能是扇子,這就是比喻.
所以「門前的路濕漉漉的,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沒有比較的對象,不是比喻句.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用冬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片語成,又有明喻,暗喻,隱喻之分. 什麼是比喻句?其實比喻句就是把本體比喻成喻體組成的.什麼叫本體和喻體呢?就是把一個物體和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這樣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本體和喻體.有本體、喻體、喻詞的句子叫比喻句.
⑻ 比喻句要怎麼寫
比喻句怎麼寫?比喻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打比方」,是運用得最廣泛的一種修辭格,它是用熟悉的事物說明陌生的事物,或是用具體的事物描寫比較抽象的事物,把事物說得更通俗、生動、形象,使讀者易於理解,產生聯想,加深印象的一種修辭方式。
形式上,比喻包括三種成分:一是被說明的事物,叫「本體」;二是用來說明的事物,叫「喻體」;三是表示比喻關系的詞,叫「喻詞」,如「像」、「如」、「似」、「彷彿」、「猶如」、「像……似的(一般)」等。
憑著這三種成分的異同和隱現,比喻可分為明喻(甲像乙)、隱喻(暗喻,甲是乙)、借喻(甲代乙)三類。如果對比喻的要求不清楚,就會運用不恰當。
例子:
(1)樂樂的長相非常像他爸爸。
(2)我彷彿又看見三十多年前臘梅那雙紅腫的手。
(3)他聚精會神地看書,就像獅子在追捕獵物一般。
(4)他寫的字猶如蛟龍入海,猛虎下山。
(5)女人像鮮花。
(6)那位老奶奶上街時丟失了小孫子,坐在路旁號啕大哭,就像一隻野獸受傷後在哀鳴一樣。
解析:
例(1)犯的毛病是:本體和喻體是同類事物。「樂樂」是一個孩子,是人,他爸爸也是人,把這個「人」比做那個「人」,不是比喻,也不能喚起人們新的想像,沒有比喻的價值。
例(2)雖然用了「彷彿」,但這句是單純的想像。單純的想像不是比喻句。
例(3)中的比喻用得不當。「聚精會神地看書」是一種靜態,而獅子追捕獵物是一種動態,喻體和本體之間沒有相似點。只有本體和喻體有其相似點,人們才能加以想像,領會所比的意思。這一句沒有相似之處,無法讓人領會所比的意思。
例(4)的比喻,不淺顯。運用比喻應該用人們熟悉的事物去說明陌生的事物,用淺顯、通俗的事物去說明抽象的事物,這樣,才能使人容易理解。這句用「蛟龍入海」、「猛虎下山」比喻他寫的「字」,反而使人捉摸不到作者所比的意思。「蛟龍入海」究竟是什麼樣子?「猛虎下山」又是什麼樣子?人們從來沒見過,這樣,喻體不淺顯,反而把人搞糊塗了,達不到比喻的目的。
例(5)中把「女人」比做「鮮花」,太陳舊,不新鮮。英國作家王爾德說過一句名言:「第一個把女人比做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就是蠢才了。」因為老調重彈,不能喚起讀者美好的想像。
例(6)中本體和喻體的褒貶、美醜不一致,所以比喻失當。老奶奶上街時丟失了小孫子,坐在路旁號啕大哭,這是值得人們同情的事,怎麼能比做野獸哀鳴呢?即使人們聽到野獸哀鳴,也不會同情它。因此,這句比喻不妥。
用好比喻,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兩類事物,同類事物相比,就不是比喻,因而起不到比喻的作用。
第二,本體和喻體必須有一點極其相似,若無相似點或相似點有多處,都無法讓人領會所比的意思。
第三,本體和喻體的褒貶、美醜要一致,否則就是比喻失當。
第四,比喻要貼切、具體、淺顯、力求新鮮。否則,便不能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像,甚至讓人產生誤解,收不到比喻的效果。
⑼ 簡短的比喻句、擬人句、誇張句怎麼寫
比喻句:
那雪,就如白玉,鋪滿了大地,讓你感覺來到了天界。
原始森林就像是一個性格粗獷驃悍的山野大漢。
人潮卷來捲去,地壩變成了露天舞台。
美麗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橋一樣高掛在雨後的天空。
蒲公英的朵朵黃花開得絢麗爛漫——小巧,嬌嫩,好像是一些雛雞,它們撲動著,歡笑著,顯得那麼親切可愛。
彎彎的月亮像1條小船掛在夜空中。
幾次滲地雨下過,玉米苗像氣吹似的長起來,沒多久,一年一度的青紗帳又出現了。
這幾天的天氣真是太冷,寒風吹在臉上好像刀割一樣
田壟里的麥苗稀稀拉拉的,像是在翹首苦盼著下雨。
她那張皺紋縱橫的臉,舒展得像綢緞一般,光閃閃的。
炕沿上坐著的那個鬼子軍官,兩眼紅紅的,像剛吃過死人的野狗。」
菜園里,韭菜吐芽,菠菜努嘴,黃瓜秧分葉,豆角苗破土,畦畦朝氣勃勃。
雨中的桃林,沒有塵埃,沒有鳴噪,幽靜得像是仙境。
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靈飄逸的玉蝴蝶,扇動著薄翼,初降人間。
樹上的蘋果像燈籠似的又大又紅。
擬人句:
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一道亮麗的彩虹,像仙女飄舞的裙帶,像一座七彩小橋,像一朵朵耀眼,絢麗的雲。
蠟燭上的火光歡快地舞蹈著。
真理它卻不會彎腰。
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蠟炬成灰淚始干。
風是調皮的,一會把那朵悠閑的雲趕得滿天跑,還不斷變化她的面具,一會兒捲起地上的落葉,讓她們打著旋舞蹈。
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溪水唱著歌,歡快地向前奔跑。
在那天邊隱約閃亮的不就是黃河?那在山腳纏繞不斷的自然是汶河,那拱衛在泰山膝蓋下的無數小饅頭,卻是沮淶山等著名的山嶺。
天是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鳴蟬在樹葉里吟唱。
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會兒纏繞著山奔跑,一會兒撅著屁股,賭著氣又自個兒鬧去了。
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澀地打著朵。
興安嶺是多麼會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綉花鞋。
誇張句: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飛機以飛碟的速度在藍天軌道上狂奔著。
一個裝著一對鯨魚的米格飛機在被烏雲蓋的就能看見芝麻粒那麼大小藍色的藍天上如同蝸牛般的火速飛翔著。
這塊地方沒有巴掌大,怎麼能蓋房子呢?
當破碎的心凝結了凝結,沉澱成沉澱,磨滅掉磨滅,才發現歲月早就劃破我的臉,而時間他對我諂笑,那麼耀眼,那麼妖冶,忽而發現,自己離曾經的那天,那麼遙遠。
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
李醫生給人看病,葯方沒開,病就好了三分。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他餓得都可以把一頭大象給吃了。
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點。
班裡靜的連針掉都能聽見。
球球跌跤,會像皮球一樣,從房間這一頭滾到那一頭。
他的聲音難聽極了,簡直能震碎人的耳膜。
雲朵般大小的飛機在藍天上如火箭有樣飛翔。
隆隆之聲傳來,抬頭看去,只見一架銀灰色的龐然大物出現在頭上。前身昂揚,兩翼舒展,恰似一頭上古鷹鷲盤旋於黛藍長空之上。
⑽ 比喻句怎麼寫 方法是什麼
比喻句可以理解為把一個事物比作另一個事物,二者之間某一特質是十分相近的,目的是使抽象或陌生的事物便於理解。比如父愛如山,母愛如海。再如小女孩的心靈像玉一樣純潔等。
比喻句分為明喻、暗喻、隱喻三種,作用是生動形象、特點突出、說理淺顯易懂,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喻句的基本結構由本體、喻體、喻詞三部分組成。
明喻是一種事物像另一種事物,二者有某種共同特徵。常見的喻詞主要有像、好比、似、如、好像等。比如,魯迅的雜文像匕首、投槍一樣,把魯迅寫的雜文比作匕首、投槍,說明其犀利程度。再如,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橋懸在上空。把彩虹比作彩橋,生動形象。
暗喻常用的喻詞有變成、是、似等,沒有喻詞也可以構成暗喻。比如小草在歌唱一文中,「她是夜明珠,暗夜裡,放射出燦爛的光芒」,把小草比作夜明珠,就是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再如這里是花的海洋,花與海洋之間就沒有用喻詞,但這也是一種暗喻寫法。
借喻拿喻體代本體,只出現喻體,省略了本體和喻詞。比如在這群光頭、氈帽、長衫、馬褂中間,他有種鶴立雞群的氣度。其中「光頭、氈帽、長衫、馬褂」都是借體,所指的本體是那些商業界上層人物,因為這些詞語都有一定的標志和特徵,讓人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