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動畫創作分鏡腳本的格式
動畫分鏡有畫面分鏡頭台本和文字分鏡頭腳本
畫面分鏡頭要標明鏡號,場景,規格,時間以及動態,台詞音樂和效果
文字分鏡要有編號,鏡號,景別,拍攝方法,連接方法,內容,時間音樂,音效和備注
『貳』 這個圖片選自哪裡的
出版信息
作者: 為龍組
統一書號: 15235-2009
頁數: 共92頁。彩色24頁,黑白68頁
定價: RMB75元
出版社: APH(國擬人漫畫)王耀中心同人志
裝幀: B5規格/內頁亞粉/封面250g雙銅
出版年: 2008-12
作品簡介
這部同人作品《為龍》是APH(國擬人漫畫)王耀向
【刊名】《為龍》
【本家】APH(axis power ヘタリア)
【主】王耀中心
【屬性】正常向/全年齡向
【內容】畫集/短篇漫畫/四格
【規格】B5
【隨刊贈品】卡套(阿耀)
【陣容】(排名不分先後)
【主筆】LING ■蘿莉武士■ 言一■CHRY ■釘子■眠狼■於彥舒
【腳本/主催】風息神淚
【製作/協力】kotora★鈉歐★Tomoe★鏟子兔
【GUEST】客心◆panda◆ 愛歐◆喵嗚◆徐璐◆丁冰
【內容】共92頁。彩色24頁,黑白68頁
【定價】75元
【用紙】內頁157啞粉/封面250雙銅
【特典】卡片組:正面(全彩)12生肖(德意日+中美英法俄+港台奧匈),背面(黑白)12星座(中)+作者陣自畫像+贈言
作者簡介
風息神淚:國內知名動漫寫手、腳本作家,在《漫友》等漫畫類雜志上均有作品刊登。近年來,她與知名漫畫家LING合作,為漫友上連載的《超合金社團》寫腳本,兩人共同締造了這一國內經典漫畫。
參考網路
『叄』 什麼叫文字分鏡有什麼規格
分鏡腳本有兩個部分
一是文字分鏡
就是用文字寫出你的故事,第幾秒到第幾秒發生什麼故事,用怎樣的鏡頭表現,配樂是什麼。
二是畫面分鏡
就是畫出每個鏡頭大概的畫面。這個分鏡表格一般是根據導演的要求和習慣來自己擬定的,沒有一定的標准。
文學劇本為拍攝電影奠定了基礎,但它還不能直接用來進行拍攝,導演還要根據劇本內容和自己的總體構思,寫成分鏡頭劇本。
編寫電影分鏡頭劇本,是將文學形象變為銀幕形象的重要環節。分鏡頭劇本主要包括:鏡號、場景、景別、特技、鏡頭內容、音樂、音響等。這樣不僅把文學形象變為銀幕形象,而且賦予影片獨特的藝術風格。
另外,還有—種鏡頭紀錄本,又叫做「完成台本」。它與分鏡頭劇本很相似,但性質卻不同,它主要是供給進行電影宣傳、評論和研究工作人員參考,以及放映單位查對、修剪影片時使用。
『肆』 zpl腳本^BXo,h,s,c,r,f,g參數,誰能幫忙詳細解說一下
^BX Data Matrix 條碼
說明 ^BX 命令可以創建二維矩陣符號,它由由一個分布著多個小方塊的正方形圖案
組成。
格式 ^BXo,h,s,c,r,f,g,a
o = 方向 : N = 正常R = 旋轉 90 度(順時針)I = 反轉 180 度B = 逆時針 90 度讀取
h = 各個符號元素的空間高度 :接受的值:1 至標簽寬度
s = 規格級別 :接受的值:0、50、80、100、140、200默認值:0
c = 要編碼的列 :接受的值:9 至 49
r = 要編碼的行 :接受的值:9 至 49
f = 格式 ID (0 至6) — 不用於設置為 200 的規格 :
1 = 欄位數據為數字 + 空格(0..9、」) – 無 \&』』
2 = 欄位數據為大寫字母數字 + 空格(A..Z、』』) – 無 \&』』
3 = 欄位數據為大寫字母數字 + 空格、句號、逗號、虛線和斜線
(0..9、A..Z、「.-/」)
4 = 欄位數據為大寫字母數字 + 空格(0..9、A..Z、』』) – 無 \&』』
5 = 欄位數據為完整 128 ASCII 7 位字元集
6 = 欄位數據為完整 256 ASCII 8 位字元集
g = 換碼序列控制符 :接受的值:任意字元默認值:~ (波浪符)
a = 長寬比 :1 = 正方形2 = 矩形 默認值:1
『伍』 語文腳本怎麼寫
一部完整的電影腳本可以使任何人再不需要咨詢任何人的情況下就拍出一部電影來。那麼如何寫電影腳本呢?腳本可以非常詳盡,包括諸如時長。拍攝對白時攝像機的位置移動以及演員的動作等內容。另外腳本可以更像拍攝表,寫一些能夠保證人物及地點被拍攝進影片的注釋及標題等的內容提要。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主題:一隻小鳥在桌主人的窗,主人對小鳥有一種特殊感情。全長38秒。
下面的分鏡頭腳本各段按照鏡號、景別、鏡頭運用、畫面內容、時間、音效來描述。
鏡號
景別
鏡頭運用
畫面內容
時間
音效
1
全景
搖拍
清晨,由蔚藍的天空搖向一顆茂密的樹在搖向樹旁邊的一棟房子。
5秒
持續一首較舒緩的音樂
2
全景
切換
一隻小鳥從遠處飛向這棟房子。
2秒
加入歡快的鳥叫聲
3
中景
切換
小鳥站在窗檯上,用嘴啄著窗戶。
3秒
4
特寫
推、搖
先推到小鳥的小眼睛,再搖到淡黃色的小嘴。
3秒
5
近景
切換
不停的啄著窗戶。
2秒
6
近景
搖
透過窗戶,主人公在窗戶裡面向外看著,觀察著小鳥,很陶醉。
6秒
7
中景
淡出
幾天後主人站在窗邊向外張望,沒有看到小鳥,有點失望。
3秒
8
遠景
切換
主人走在街上。
2秒
嘈雜的車流聲
9
中景
切換
主人聽到空中傳來鳥叫聲,抬頭仰望,露出一點點歡喜。
3秒
幾聲鳥叫
10
中景
切換
主人再次站在窗口向外看,期待著那隻小鳥的到來。
4秒
再次響起較舒緩的音樂
11
遠景
搖拍
有主人搖向窗外的樹,搖向天空。
5秒
鏡號:每個鏡頭按順序的編號
景別:一般分為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和顯微等
技巧:包括鏡頭的運用—推、拉、搖、移、跟等,鏡頭的組合—淡出談入、切換、疊化等。
畫面:詳細寫出畫面里場景的內容和變化,簡單的構圖等。
解說:按照分鏡頭畫面的內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說為依據,把它寫得更加具體、形象。
音樂;使用什麼音樂,應標明起始位置。
音響:也稱為效果,它是用來創造畫面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如現場的環境聲、雷聲、雨聲、動物叫聲等。
長度:每個鏡頭的拍攝時間,以秒為單位。
例:片名:《三讓一樹花常開》
鏡頭語言的基本知識
一、電影、電視的景別
景別,根據景距、視角的不同,一般分為:
一、根據景距的變化分類
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一說為半遠景)三個層次。
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遭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台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緻,也稱為「中近景」。
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寫:指攝影、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板機等。
二、攝影、攝像機的運動(拍攝方式)
推:即推拍、推鏡頭,指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前的運動拍攝,取景范圍由大變小,分快推、慢推、猛推,與變焦距推拍存在本質的區別。
拉: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後的拉攝運動,取景范圍由小變大,也可分為慢拉、快拉、猛拉。
搖:指攝影、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託於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觀眾如同站在原地環顧、打量周圍的人或事物。
移:又稱移動拍攝。從廣義說,運動拍攝的各種方式都為移動拍攝。但在通常的意義上,移動拍攝專指把攝影、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對象。移拍與搖拍結合可以形成搖移拍攝方式。
跟:指跟蹤拍攝。跟移是一種,還有跟搖、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將跟攝與拉、搖、移、升、降等20多種拍攝方法結合在一起,同時進行。總之,跟拍的手法靈活多樣,它使觀眾的眼睛始終盯牢在被跟攝人體、物體上。
升:上升攝影、攝像。
降:下降攝影、攝像。
俯:俯拍,常用於宏觀地展現環境、場合的整體面貌。
仰:仰拍,常帶有高大、庄嚴的意味。
甩:甩鏡頭,也即掃搖鏡頭,指從一個被攝體甩向另一個被攝體,表現急劇的變化,作為場景變換的手段時不露剪輯的痕跡。
懸:懸空拍攝,有時還包括空中拍攝。它有廣闊的表現力。
空:亦稱空鏡頭、景物鏡頭,指沒有劇中角色(不管是人還是相關動物)的純景物鏡頭。
切:轉換鏡頭的統稱。任何一個鏡頭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綜:指綜合拍攝,又稱綜合鏡頭。它是將推、拉、搖、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懸、空等拍攝方法中的幾種結合在一個鏡頭里進行拍攝。
『陸』 新手做直播帶貨,跪求大佬直播腳本怎麼寫
直播腳本的話根據不同的直播形態和模式腳本也不一樣,不過總的來說都包括這幾方面,或者你在策劃直播腳本的時候可以從這幾方面來說考慮。1.首先整體考慮直播的主題和粉絲互動興趣點高不高,話題互動性強不強;2.考慮直播間的對象,我們的目標用戶是什麼、粉絲畫像。3.產品話題如何植入,用戶有哪些需求,為什麼有這個需求?4.這款產品有什麼功能、搭配、使用及優勢特點;5.產品的核心優勢和亮點是什麼6.產品的常規價格,現在直播間的優惠價格。粉絲們的福利有有什麼。做好直播帶貨,一定要重視腳本規劃工作,不然非常容易出現直播翻車問題。當然了,如果說你想要學習更多的短視頻電商運營知識,或者想從事短視頻電商運營工作,建議系統學習短視頻運營知識,可以去百 度上搜黑馬論壇,上面有很多的免費的短視頻運營資料,你也可以去官網上咨詢黑馬新媒體+短視頻運營的課程。很高興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謝謝您的採納
『柒』 功能測試用例需要詳細到什麼程度才是合格的
另外一種觀點就是主張寫的粗些,類似於編寫測試大綱。主張這種觀點的人是因為軟體開發需求管理不規范,變動十分頻繁,因而不能按照歐美的高標准來
編寫測試用例
。這樣的測試用例容易維護,可以讓測試執行人員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實際上,
軟體測試用例的詳細程度首先要以覆蓋到測試點為基本要求。舉個例子:「用戶登陸系統」的測試用例可以不寫出具體的執行數據,但是至少要寫出五種以上情況(),如果只用一句話覆蓋了這個功能是不合格的測試用例。覆蓋功能點不是指列出功能點,而是要寫出功能點的各個方面(如果組合情況較多時可以採用等價劃分)。
另一個影響測試用例的就是組織的開發能力和測試對象特點。如果開發力量比較落後,編寫較詳細的測試用例是不現實的,因為根本沒有那麼大的資源投入,當然這種情況很隨著團隊的發展而逐漸有所改善。測試對象特點重點是指測試對象在進度、成本等方面的要求,如果進度較緊張的情況下,是根本沒有時間寫出高質量的測試用例的,甚至有些時候測試工作只是一種輔助工作,因而不編寫測試用例。 功能
測試用例模板
因此,測試用例的編寫要根據測試對象特點、團隊的執行能力等各個方面綜合起來決定編寫策略。最後要注意的是測試人員一定不能抱怨,力爭在不斷提高測試用例編寫水平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自身能力。
『捌』 腳本是源代碼嗎
腳本和源碼是不一樣的。
====================
腳本(script)是使用一種特定的描述性語言,依據一定的格式編寫的可執行文件,又稱作宏或批處理文件。
腳本簡單地說就是一條條的文字命令,這些文字命令是可以看到的(如可以用記事本打開查看、編輯),腳本程序在執行時,是由系統的一個解釋器,將其一條條的翻譯成機器可識別的指令,並按程序順序執行。因為腳本在執行時多了一道翻譯的過程,所以它比二進製程序執行效率要稍低一些。
=====================
源程序(source code)是指未編譯的按照一定的程序設計語言規范書寫的文本文件。 源代碼(也稱源程序),是指一系列人類可讀的計算機語言指令。
=====================
簡單的說,腳本可以是源碼,源碼不一定是腳本。
如果我回答的好,就選我為滿意答案吧!
另外宣傳一下知道團隊:大漢帝國。
歡迎各路神仙加入!
『玖』 分鏡頭台本中的規格是什麼意思
●前期:是一部動畫片的起步階段,前期准備充分與否尤為重要,往往需要主創人員(編劇、導演、美術設計、音樂編輯)就劇本的故事、劇作的結構、美術設計的風格和場景的設置、人物造型(相當
演員的選取)、音樂風格等一系列問題進行反復的探討、商榷.首先要有一部構思完整、結構出色的文學劇本,接著需要有詳盡的文字分鏡頭劇本、完整的音樂腳本和主題歌。以及根據文學劇本和導演的
要求確立美術設計風格,設計主場景和人物造型。當美術設計風格和人物造型確立以後,再由導演將文字分鏡頭劇本形象化,繪制畫面分鏡頭台本。
動畫片與所有影視作品一樣,其製作環節通常從人們常說的:「劇本乃一劇之本」開始。「一劇之本」指得就是文學劇本,它保證了故事的完整、統一和連貫,是影片創作的基礎,同時提供了未來影片
的主題、結構、人物、情節、時代背景和具體的細節等基本要素,一般由編劇來完成。動畫片劇本與普通影視劇劇本有所差別,需要文學編劇在撰寫故事構架的同時能夠更多地考慮動畫片製作的特點,
強調動作性和運動感,並給出豐富的畫面效果和足夠的空間拓展餘地;接著就是文字分鏡頭劇本,它一般由動畫導演親自撰寫,有提示畫面、機位的角度,以及使用何種剪接手法,色彩、光線的處理等
等的提示作用。
音樂腳本一般多用於要求先期音樂的動畫片,而主題歌的風格往往決定了整部作品的音樂基調,所以對具有先期音樂的動畫片來說音樂腳本和主題歌的確立都是非常關鍵的。
前面講述了先期音樂,有先期音樂也就存在後期配樂。後期配樂是指:先製作好畫面在根據畫面的節奏和感覺,配以相應節奏和旋律的音樂。盡可能地達到音樂與畫面上動作節奏的和諧、統一。達到音
樂配合畫面動作、色彩、意境的效果。
美術設計師依據劇本和導演的要求,設計和確立美術風格,設計完成主場景與主場景色彩樣稿,以及人物造型、人物造型的色彩指定(這些場景和場景色彩樣稿、人物造型以及色彩指定的設計直接關繫到
整部動畫片的整體視覺效果和藝術風格。
畫面分鏡頭台本的繪制,是由導演將文字分鏡頭劇本的文字變為畫面,將故事和劇本視覺化、形象化,不是簡單的圖解,而是一種具體的再創作。它是一部動畫片繪制和製作的最主要依據。中後期所有
的環節都是依據這份畫面分鏡頭台本進行的,都必須嚴格服從台本的要求。我國著名的電影導演鄭洞天曾經在《電影導演》一書中說:「電影是通過集體創作達到個人風格的藝術。如果說,導演創作的
基礎是文學劇本、那麼,各個部門創作的基礎是導演構思,即對未來影片的情節、人物、畫面、音響、節奏、色彩等等的總體的設想。否則,就會各行其是,使一部電影拍成不倫不類的東西。」所以分
鏡頭台本的繪制非常重要,它是中、後期各個環節的一個指導樣本。所有環節都必須依據和遵循分鏡頭台本的要求。
1.2、動畫片中、後期製作環節和任務
●中期:主要任務是具體繪制和檢驗等工作。也就是:設計稿、原動畫和背景的繪制,檢查及校對等。中期是一部動畫片製作的關鍵部分,也是工作量和人員投入最多的環節。需要參與繪制的人員具有
較高的繪畫基本功和藝術修養,以及創造力、責任心和巨大的耐心和毅力。
設計稿:是根據動畫片畫面分鏡頭台本中每個鏡頭的小畫面放大、加工的鉛筆畫稿。是動畫設計和繪景人員進行繪制的依據
設計稿又分為:角色設計稿和背景設計稿。
1、 角色設計稿按確定的規格畫出角色在畫面中的起止位置及運動線,角色最主要的動態和表情,角色與背景的關系。簡單鏡頭一般只畫一張角色設計稿,復雜鏡頭畫兩張或兩張以上角色設計稿;
2、 背景設計稿按規定的規格畫出景物的具體造型、角度、光影方向、移動或推拉鏡頭的起止位置。有前層的要分開繪制或用紅色標出,有對位線的地方要用紅線標出。
背景:動畫畫面中角色所處的環境。可採用鉛筆畫、水彩畫、水粉畫、油畫、中國畫等多種表現形式在畫紙或賽璐珞片上繪制,有單層背景和多層背景之分。隨著近十年電腦工藝介入動畫製作領域,目
前也有大量背景是將美術設計在畫紙上繪制好的鉛筆畫稿通過掃描進入電腦,再由背景繪制人員在電腦中運用軟體繪制的電腦背景
動檢:在動畫畫稿繪制完成後由專人對動畫畫稿的動作進行檢查的工種。
校對:亦稱「檢查」,是在動畫片畫稿拍攝或掃描前的准備工作之一。當動畫畫稿完成後,就成為動畫片動體部分的成品。動畫成品均集中於校對部門,由校對人員對每個鏡頭逐張檢查,並與彩色背景
合成,檢查角色與背景的位置關系,透視角度,對位是否准確等畫面的總體效果,經導演同意後進行拍攝的最後准備工作。
中期工作量巨大,環節復雜,人員眾多,一個高效的、懂得動畫片製作環節的,具有責任心的製片和製作監督是必不可少的。製片的任務是協調前、中、後三個環節的工作,監督各流程、各工種的進度
,並與前期的導演和其他主創人員以及後期製作人員就成本的控制與藝術、技術等問題達成一致而有效的協議。確保整部動畫片的製作周期和成本核算。
●後期:是一部動畫片的收尾階段,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繫到動畫片的最終播放效果。
這一部分的工作主要是將中期完成的畫稿進行上色、校色,進而與背景一同進行拍攝(膠片工藝)、掃描合成(電腦工藝)並最終剪輯、配音、配樂等工作。從而高質量地最終完成一部或多部動畫系列
片。
在傳統膠片拍攝的動畫片中,一般採用傳統手工描線、上色等工藝,首先需要大量的透明膠片(即賽璐珞片),描上工人先將已經校對好的原、動畫畫稿用黑色或彩色墨水按原樣描到賽璐珞片上,待干
後再在反面用毛筆沾上專門的動畫顏料進行上色,待全部顏色干透後將賽璐珞片翻過來使用。而近十年來隨著電腦後期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後期特技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手工上色和繁復的膠片特技拍
攝已逐漸或完全退出動畫後期領域。目前國際上普遍使用的後期動畫軟體是USA,它具有上色便捷、速度快,效率高,色彩漂亮等特色,對於大規模生產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使用一系列已經編排完
善的特技程序來處理動畫片中特技鏡頭,也簡化了以往的動畫特技拍攝中的工作強度和難度,使疊化、淡出、淡入、閃光、溜光、變焦等特技成為最基本的技巧,增加了後期製作的方便與快捷。
綜上所述製作一部動畫片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需要經過眾多環節,合作的人員也很龐雜,完整、清晰地了解一部動畫從前期到中、後期的整個製作流程對今後從事動畫片製作和策劃、乃至投資等領域
的人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拾』 什麼是測試用例如何設計測試用例
測試用例(test
case)是為某個特殊目標而編制的一組測試輸入、執行條件以及預期結果,以便測試某個程序路徑或核實是否滿足某個特定需求。
目的:
⒈指導測試的實施
測試用例主要適用於集成測試、系統測試和回歸測試。在實施測試時測試用例作為測試的標准,測試人員一定要按照測試用例嚴格按用例項目和測試步驟逐一實施測試。並對測試情況記錄在測試用例管理軟體中,以便自動生成測試結果文檔。
根據測試用例的測試等級,集成測試應測試那些用例,系統測試和回歸測試又該測試那些用例,在設計測試用例時都已作明確規定,實施測試時測試人員不能隨意作變動。
⒉規劃測試數據的准備
在我們的實踐中測試數據是與測試用例分離的。按照測試用例配套准備一組或若干組測試原始數據,以及標准測試結果。尤其象測試報表之類數據集的正確性,按照測試用例規劃准備測試數據是十分必須的。
除正常數據之外,還必須根據測試用例設計大量邊緣數據和錯誤數據。
⒊編寫測試腳本的"設計規格說明書"
為提高測試效率,軟體測試已大力發展自動測試。自動測試的中心任務是編寫測試腳本。如果說軟體工程中軟體編程必須有設計規格說明書,那麼測試腳本的設計規格說明書就是測試用例。
⒋評估測試結果的度量基準
完成測試實施後需要對測試結果進行評估,並且編制測試報告。判斷軟體測試是否完成、衡量測試質量需要一些量化的結果。例:測試覆蓋率是多少、測試合格率是多少、重要測試合格率是多少,等等。以前統計基準是軟體模塊或功能點,顯得過於粗糙。採用測試用例作度量基準更加准確、有效。
⒌分析缺陷的標准
通過收集缺陷,對比測試用例和缺陷資料庫,分析確證是漏測還是缺陷復現。漏測反映了測試用例的不完善,應立即補充相應測試用例,最終達到逐步完善軟體質量。而已有相應測試用例,則反映實施測試或變更處理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