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web趣味分享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web趣味分享

發布時間: 2022-08-12 23:18:22

❶ 什麼是web2.0

要理解WEB2.0,先得看WEB的歷史。 World Wide Web,簡稱WWW,是英國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歐洲共同體的一個大型科研機構任職時發明的。通過WEB,互聯網上的資源,可以在一個網頁里比較直觀的表示出來;而且資源之間,在網頁上可以 鏈來鏈去。在WEB1.0上做出巨大貢獻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和Google。 Netscape研發出第一個大規模商用的瀏覽器,Yahoo的楊致遠提出了互聯網黃頁, 而Google後來居上,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搜索服務。

搜索最大的貢獻是,把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用機器初步分了個線索。但是,光知道網頁里有哪些關鍵字,只解決了人瀏覽網頁的需求。所以,Tim- Berners-Lee在提出WWW不久,即開始推崇語義網(Semantic Web)的概念。為什麼呢?因為互聯網上的內容,機器不能理解。他的理想是,網頁製作時和架構資料庫時,大家都用一種語義的方式,將網頁里的內容表述成機 器可以理解的格式。這樣,整個互聯網就成了一個結構嚴謹的知識庫。從理想的角度,這是很誘人的,因為科學家和機器都喜歡有次序的東西。Berners- Lee關心的是,互聯網上數據,及能否被其它的互聯網應用所重復引用。舉一個例子說明標准資料庫的魅力。有個產品叫LiberyLink。裝了它後,到 Amazon上去瀏覽時,會自動告訴你某一本書在用戶當地的圖書館能否找到,書號是多少等。因為一本書有統一的書號和書名,兩個不同的互聯網服務 (Amazon 和當地圖書館資料庫檢索)可以公享數據,給用戶提供全新服務。

但是,語義網提出之後,曲高和寡,響應的人不多。為什麼?因為指望要網頁的製作者提供這么多額外的信息去讓機器理解一個網頁,太難;簡直就是人給機器 打工。這違反了人們能偷懶就偷懶的本性。看看Google的成功就知道。 Google有個Page Rank技術,將網頁之間互相鏈接的關系,用來做結果排序的一個依據,變相利用了網頁製作人的判斷力。想一想網頁的製作者們,從數量來說,比純瀏覽者的數 量小得多。但Google就這一個革新,用上了網頁的製作者的一部份力量,已將其推上了互聯網的頂峰。

所以互聯網下一步,是要讓所有的人都忙起來,全民織網,然後用軟體,機器的力量使這些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找到和瀏覽。如果說WEB1.0是以數據為核心 的網,那我覺得WEB2.0是以人為出發點的互聯網。 我們看一看最近的一些WEB2.0產品,就可以理解以上觀點。

Blog: 用戶織網,發表新知識,和其他用戶內容鏈接,進而非常自然的組織這些內容。

RSS: 用戶產生內容自動分發,定閱

Podcasting: 個人視頻/聲頻的發布/定閱

SNS: blog+人和人之間的鏈接

WIKI: 用戶共同建設一個大網路全書

從知識生產的角度看,WEB1.0的任務,是將以前沒有放在網上的人類知識,通過商業的力量,放到網上去。WEB2.0的任務是,將這些知識,通過每個用戶的瀏覽求知的力量,協作工作,把知識有機的組織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繼續將知識深化,並產生新的思想火花;

從內容產生者角度看,WEB1.0是商業公司為主體把內容往網上搬,而WEB2.0則是以用戶為主,以簡便隨意方式,通過blog/podcasting 方式把新內容往網上搬;

從交互性看,WEB1.0是網站對用戶為主;WEB2.0是以P2P為主。

從技術上看,WEB客戶端化,工作效率越來越高。比如像Ajax技術, GoogleMAP/Gmail裡面用得出神入化。

我們看到,用戶在互聯網上的作用越來越大;他們貢獻內容,傳播內容,而且提供了這些內容之間的鏈接關系和瀏覽路徑。在SNS裡面,內容是以用戶為核心來組織的。WEB2.0是以用戶為核心的互聯網。

那麼,這種意義上的WEB2.0,和Tim Berners-Lee的語義網,有什麼不同呢?語義網的出發點是數據的規整及可重復被機器調用,提出使用語義化的內容發布工具, 試圖從規則和技術標准上使互聯網更加有序。 Google等搜索引擎,在沒有語義網的情況下,盡可能的給互聯網提供了線索。 WEB2.0則是鼓勵用戶用最方便的辦法發布內容(blog/podcasting),但是通過用戶自發的(blog)或者系統自動以人為核心(SNS) 的互相鏈接給這些看似凌亂的內容提供索引。 因為這些線索是用戶自己提供,更加符合用戶使用感受。互聯網逐漸從以關鍵字為核心的組織方式和閱讀方式,到以互聯網用戶的個人portal(SNS)為線 索,或者以個人的思想脈絡(blog/rss)為線索的閱讀方式。WEB2.0強調用戶之間的協作。WIKI是個典型例子。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是在變得 更有序,每個用戶都在貢獻:要麼貢獻內容,要麼貢獻內容的次序.

對下一代互聯網的看法,還會有很多的討論。有一點可以肯定,WEB2.0是以人為核心線索的網。提供更方便用戶織網的工具,鼓勵提供內容。根據用戶在 互聯網上留下的痕跡,組織瀏覽的線索,提供相關的服務,給用戶創造新的價值,給整個互聯網產生新的價值,才是WEB2.0商業之道。

CODE:

Web關鍵字

[Web起源]World Wide Web,簡稱WWW,是英國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歐洲共同體的一個大型科研機構任職時發明的。通過WEB,互聯網上的資源,可以在一個網頁里比較直觀的表示出來;而且資源之間,在網頁上可以鏈來鏈去。

[Web1.0]在WEB1.0上做出巨大貢獻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和Google。 Netscape研發出第一個大規模商用的瀏覽器,Yahoo的楊致遠提出了互聯網黃頁, 而Google後來居上,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搜索服務。搜索最大的貢獻是,把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用機器初步分了個線索。

[語義網路]Tim-Berners-Lee在提出WWW不久,即開始推崇語義網(Semantic Web)的概念。為什麼呢?因為互聯網上的內容,機器不能理解。他的理想是,網頁製作時和架構資料庫時,大家都用一種語義的方式,將網頁里的內容表述成機 器可以理解的格式。

[Web2.0]WEB2.0是以人為核心線索的網。提供更方便用戶織網的工具,鼓勵提供內容。根據用戶在互聯網上留下的痕跡,組織瀏覽的線索,提供相關的服務,給用戶創造新的價值,給整個互聯網產生新的價值。

Web 2.0真的會改變了互聯網嗎

經過10年發展後,人們通過互聯網已經可以完成比之前多得多的工作,得到更豐富、更精確、更迅捷的反饋,以及更加美妙的體驗。然而再過10年我們會發現媒 體,無論報紙、電視還是互聯網,與現在都完全不同,手機而不是紙或pc成為最常用的載體;看電視不再是被動的收看電視台播放的節目而是自己訂閱的,而節目 呢也許是某個人自己攝制的;你也可能在電視或者網路上看到你的手機在不經意間拍攝上傳的畫面,並因此獲得一筆不菲的酬勞。這不是囈語,也不是幻想,這是 Web2.0給我們展現的互聯網,屆時上網將不再是簡單的游戲或者閱讀,網路將提供各種服務,無論是銀行支付、旅遊出行還是搜索愛情。

Web2.0對Web1.0的沖擊

在web1.0時代信息的生產沒有脫離傳統的信息生產模式,即:記者-編輯-發布的精英模式;但web 2.0卻完全顛覆了這個模式,麻省理工的《技術觀察》稱web 2.0"......在強調分眾傳播的對等信息交互,也就是信息接受者同時也是這些信息的創造者,若乾的博客匯集成新的信息輸出者,每個人在擠奶的時候還 要喝奶,這其中自身的商業循環,絕不可能以淺薄的收費服務或者廣告來衡量。"

首先挑動這種變化的就是blog,也稱博客,這是web2.0中最為人所熟悉的元素。互聯網上很早就他的影子,但在人們的觀念中它只是主流媒體的一種補充,不過今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正在改變人們對它的看法:blog正在成為一種主流媒體。

如果說發生在今年2月發生的印度洋海嘯,博客還只是傳統媒體的補充的話,那麼半年後發生的倫敦系列爆炸案中,博客正式成為一種主要的報道方式,簡單精確的 圖片,簡短直接的文字,在第一時間將新聞事件報道傳至自己的博客中,人們開始習慣通過博客獲得信息,而不是電視或者報紙,甚至不是門戶網站。

除了個人博客外,博客也開始進入企業家的視野,進而形成企業博客。今年9月Google推出"Google與李開復博士"中文博客,對李開復跳槽引發的糾 紛都可以在這里查詢和提問。同樣微軟也鼓勵員工們寫博客。通用公司副總裁鮑勃·魯茲的"快車道"博客,已經成為通用公司與公眾溝通的重要場所。正在這么做 的公司還有Sun、寶潔、波音公司等。博客正在逐步顛覆傳統的新聞媒體。

在形形色色的文字博客之外,還有一種新的"博客",可以發布聲音和圖像的"博客",在Web2.0家族中被稱為播客(Podcast)。它是收音機、iPod、博客和寬頻互聯網的集體產物。用最簡單的方式描述,播客就是用嘴寫,用耳朵看的博客。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播客還是新鮮事,在今年上半年國內還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播客網站,但筆者近日在Google中搜索播客,得到318,000條結果, 在網路中得到1,570,000條結果其中不少是播客網站或頻道,雖然如此播客目前在國內還是面臨幾年前博客網站類似的局面,但在美國,2005年播客的 人數將達到450萬,而201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驚人的5680萬。而傳統廣播公司、電視台、互聯網站都從其中看到了機會和威脅。

我們也許可以從早期互聯網的網路電台中找到播客的身影,但播客與網路電台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採用rss2.0可以訂閱模式,不再是單純的音頻文件,任何p2p文件都可以成為播客,任何個人都可以製作節目發布廣播,任何擁有mp3、智能手機的人都可以自由的收聽播客節目。

相對於傳統廣播或者電視台而言,播客不需要頻道資源,不需要大量的設備,數碼攝像機、錄音軟體、麥克風等目前家庭常用設備就可以幫助你成為一名播音員或節目主持人,播客們常說每一名讀者就是一名博客,那麼每一名聽眾也就是一名播客。

播客的內容製作和收聽方式極具個性化,打破傳統的廣播方式,因此它一經誕生,就受到傳媒的注意,目前,海外廣播公司紛紛開始增加播客節目,美國波士頓公共 電視台、加拿大多倫多音樂電台以及英國BBC公司都開通了正常的播客服務,美國衛星廣播公司也將啟動播客節目。同時播客也在影響娛樂界,唱片公司開始通過 播客建立歌手與歌迷之間的聯系,不過這僅僅是開始。

互聯網邁向個性化時代

在Web 1.0時代,網站之間是互不相通的,各網站自行其道,但在Web2.0時代藉助rss和xml技術,實現網站之間的交流。Sina點點通、雅虎的my yahoo就加入數十家網站的內容,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信息。

但這一切還僅僅是表面現象。Web2.0倡導的個性化,與傳統網站的個性化有本質的區別。在傳統門戶網站中,個性化意味著頁面設計風格和內容組織方式而非 內容本身,不管怎樣都沒有脫離大而全的中心門戶的特點。web 2.0倡導的個性化則意味著精而專,網站之間有明確的分工,好像同樣報道超女,有人只做李宇春的新聞,有人只做張靚影的新聞一樣,通過RSS將其組合起 來,這時的RSS就起到門戶網站的作用,不同的是其中的內容都是你自己選擇的。

更精彩的還在於,個性化已經由用戶層面進入企業服務層面,IT精英們已經在實踐個性化服務。美國房地產交易地圖網(HousingMaps.com)是目 前美國最受歡迎的房地產交易網站之一。它的特點就在於把時下流行Web2.0式網站craigslist的租房信息和Google Maps結合起來,以可視圖釘的方式將全美房屋交易信息詳細現實出來。

簡而言之,web 2.0時代的個性化不是原來的網頁個性化,而是服務個性化,我們面對的將是一個全新的個性化互聯網。

技術引領Web 2.0

一直以來技術人員都有這樣一個設想,與其安裝昂貴的軟體,不如通過互聯網來使用安裝在伺服器上的軟體。Web 2.0中的AJAX技術使這種設想成為可能。

·AJAX賦予軟體新面孔

AJAX的全稱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它不是一種技術而是數種技術的組合。AJAX採用遠程腳本調用技術,通過JavaScript語言與XMLHttpRequest對象來實現數據 請求,將處理由伺服器轉移到客戶端,減少了伺服器的資源佔用,加快了數據處理的速度。採用AJAX開發的軟體能讓你在使用網路應用軟體時感覺就象在本機上 一樣。

目前AJAX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網路應用軟體開發中,Google也許是AJAX技術開發投入最大收獲最多的公司,AJAX已經成功應用於GMail、Google Suggest和Google Maps等網路應用軟體中。

除了Google以外還有更多的公司在採用AJAX。在AJAX的幫助下Zimbra公司開發的電子郵件中,比GMail和HotMail更加互動。 Meebo.com公司也在即時通訊軟體中採用AJAX技術,以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即使微軟也不能阻擋AJAX的魅力,微軟聲稱將在下一代 HotMail中加入AJAX工具條。

·開放API

以前的開放API(應用程序介面)主要指桌面應用軟體,希望通過開放API融合更多的應用。在WEB1.0時代只有少數網站,比如EBAY, 亞馬遜公司(Amazon)、雅虎公司、Google公司等,在設計之初就遵循各種工業化標准,進而開放API介面,正是由於這些開放的API,他們獲得 了不少有趣、有意思的應用。但大多數公司當時還沒有這種意識,不過在Web 2.0時代,開放API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趨勢。

對於公司來說,技術領域的競爭已經演化為標准之爭,標準的形成在於有多少人在使用,因此開放API就意味更多的人採用,也就意味著標准。Google公司 顯然深諳此道。它所推出的諸多產品都是基於開放的API標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Google map,開放Google Map的API後,Google公司無需花費力氣做更多的市場推廣,其他公司就會主動地整合它的應用。如前文我們提到的美國房地產交易地圖網就是在其網站 中主動整合Google Map。正是看到開放後的巨大前景,微軟、雅虎、Skype也紛紛加入其中。

·軟體向互聯網轉變

在盜版最猖獗的時候,軟體開發商曾經提出一個設想:免費軟體,有償服務;這個設想今天看來有望實現。

在美國誕生了一批新公司,其中就有Upstartle,該公司開發出了一種基於網路的文字處理軟體Writely,進入該公司的網站,注冊後就可以開始寫 作,文檔可以保存在該公司的伺服器上,然後可以在任何地方打開。這種基於網路的文字處理系統很快吸引了大批用戶,一度導致伺服器堵塞。與writely相 同字處理軟體還有goffice,Google也在加緊開發他的在線文字處理軟體openoffice。

而軟體霸主微軟的參與也許更有震撼性。不久前微軟宣布將推出Live戰略,此戰略以其旗艦產品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體為基礎,打造 Live.com平台,在此平台上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軟體服務。在這個戰略下微軟將為Live捆綁多種軟體,而且完全免費,通過廣告和定購方式獲取利 潤,這是微軟自.net以後的又一次戰略轉變,也標志著軟體業向服務業轉變的開始。

後Web 2.0更值得期待

我們今天所談論的web 2.0應用只是web 2.0初級階段的應用,很多web 2.0應用的商業模式還處於晦暗不明中,web 2.0的倡導者們還在苦苦尋覓合適的商業模式,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web 2.0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方向,他帶來的沖擊將不僅僅局限於互聯網,很可將全面改變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Web 2.0改造傳統電視

寬頻的迅速發展使網路電視的普及成為可能,敏銳的互聯網精英們紛紛把目光投向IPTV,希冀再挖掘一座金山,但如果以傳統的電視台模式來發展IPTV,必然陷入高投入,低產出的怪圈,但以web 2.0的理念來發展IPTV則可走出這個怪圈。

數碼產品的發展使用戶製作電視節目的設備費用大幅降低,後期製作軟體也可以免費從網路上下載,用戶可以自己製作節目,然後將節目上傳,由觀眾自由訂閱,網站進而可以對高收視率節目實行收費,如此就改變了傳統電視中觀眾只能被動收看節目的模式。

·網站小型化成為可能

WEB 2.0倡導專業模式使網站小型化成為可能。在web 1.0時代,網站無不走大型化道路,比拼的是編輯數量,網站規模,web 2.0的社會化、開放化的特性使中心不再成為必需,相反共同參與,使信息來源更加豐富更專業;而且小型化網站成本更容易控制。

與小型網站類似的個人網站將成為互聯網的另一大特色。技術門檻的下降使個人建站更加容易,即使不知道HTML也可以輕松的搭建個人電台、個人電視台、個人DJ、個人游戲、個人商店將充斥互聯網,甚至還可以擁有個人聊天工具,只有你的好友才知道。

·無線應用成為web 2.0應用的下一個擴展空間

中國是個手機大國,手機擁有量已經超越美國,無限互聯網的發展迅速,另一方面,網路終端小型化十分迅速,手寫輸入技術的應用使使用手持設備進行書寫變得十分便捷。

一些web 2.0網站已經將移動博客欄目,但博客只是先行者,只是移動web2.0的初級階段,更多的應用還將陸續產生,如播客、移動商務。

移動web2.0一旦發展起來,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他的客戶個體更易確認,服務更加精確。

結束語

現在的互聯網是一個單向的互聯網,Web 2.0正在將互聯網改造成為以人為中心的多向的互聯網,網路反過來也在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許將來SOHO將成為主要的工作方式,外出也不再需要旅行社的安排,因為你可以通過互聯網安排好一切。

Web 2.0帶來的沖擊將不會僅僅局限於互聯網或者媒體,它對我們的影響也許比你想像的還要大,美國《商業周刊》認為,從軟體業、電信業、媒體業、市場營銷業到娛樂業,幾乎都將受到了這股趨勢的強烈沖擊,並且即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Web 2.0下的門戶網站建設

博客的出現之所以被稱為網路世界的革命,是因為其極大的降低了建站的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而使每一個互聯網用戶都能方便快速的建立屬於自己的網上空間。隨 著配套應用的快速發展,個人博客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加速成長為類門戶型的微型個人網站。博客走進千家萬戶和各行各業,從而將形成基於個人或小團體的以內容為 導向的群體,而其中一定會出現的佼佼者將在很大程度上從門戶頻道乃至專業網站手裡奪走部分甚至大部分讀者。這在IT業界和互聯網行業正在得到驗證。

Web2.0的定義,我認為是在web1.0的服務基礎上,是互聯網路用戶從信息接受者轉變成為信息製造者和傳播者,從受眾轉向主體,從單個個體轉向 社團的新型互聯網服務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為用戶提供優秀的發布平台、便捷的溝通和展示平台、順暢的進入和退出機制、高效的信息整合機制變的與提供高質量 信息一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Web2.0時代的競爭,將不僅僅是內容的競爭,而是綜合服務的競爭,其中的關鍵點包括以上的數個方面。博客是web2.0 的最主要的代表。
[文摘]web2.0是一個讀寫的互聯網、一個依靠鏈接組織起來的互聯網。

一邊是寫,寫的人活躍在各種各樣的「節點」上,使用各種工具向互聯網上傳遞著數字化的內容,這些內容被保存在資料庫、文件系統,甚至是行動中的手機、 PDA;一邊是讀,讀的人活躍在各種各樣的「主頁」上,這里的「主頁」已經不能簡單的稱呼為某個網站的主頁,而是互聯網上N個活動的節點的主頁,一個「主 頁」上的內容,可能來自幾十個節點,「主頁」的編寫者同節點的所有者一樣,也在使用各種各樣的工具,從節點讀取內容,「主頁」的編寫者的主要工作已經從創 造內容變成了收集和整理內容。

博客

博客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用戶由單純的信息接受者向信息提供者轉變的需要,從而得到快速的發展。博客通過RSS、博採、Trackback、 TAG等技術,在個體之間已初步形成了社團氛圍和初步的社團機制。可以預見,博客服務提供商們將能提供更多的技術手段來加強這種社團性聯系,如SNS等。 博客圈子的形成,將在另一層意義上大規模提高其內容產生質量和數量。

互動

博客與互聯網路的互動、博客之間的互動客觀上要求BSP提供商適時提供博客與博客網站之間的互動,需要博客網站為博客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只有這種互 動,才能將博客內容提供質量提高,而進一步深化博客信息質量。從某種程度上說,博客網站的門戶效應將極大影響某類博客的發展態勢和發展程度,而博客門戶也 會因為博客發展程度的原因而停滯或加速發展。兩者相輔相成。

在國內現有BSP競爭格局下,單純的BSP服務和單純的門戶內容提供模式都是缺乏競爭力的。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這就需要從博客網站和頻道定位開始, 逐步強化互動意識,探索互動的方法和技術。Web2.0時代的門戶頻道建設雖應從傳統門戶借鑒成功的經驗和做法,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出一條新路,挖掘自身網 站博客的優秀內容。才能使2.0門戶擁有大大超越1.0時代門戶的資訊生產能力和整合、吸納傳統門戶優秀內容的能力。極端的說,即便有更好的產品來取代博 客,探索門戶同博客的深度互動平台也必不可少。

[文摘] 隨著支持RSS和XML-RPC的BLOG站點的興起,WEB2.0的概念也跟著興旺發達廣為傳播,就可以理解了。BLOG作為能夠體現web2.0中 「節點」概念幾乎全部要素的一種形式,是存儲和輸出數字化內容的最佳載體。但是,縱觀國內BLOG站點,多數都是提供了輸入數據的界面,卻沒有能有效的讓 自己再次成為「節點」,實在是有些可惜。

博客相關技術

伴隨博客出現而圍繞博客服務的技術主要有:博採技術、內容聚合技術、同步技術、SNS技術和tag。博採技術為用戶組織了隨時摘取有用內容的有效工 具,其前提是用戶認知到這個信息;RSS技術則將有用的信息源聚合起來,隨時將信息源提供的信息發送到用戶平台,Trackback技術則將博客團體內其 他成員的動向信息傳遞給用戶,保持成員間的有效溝通;SNS技術用於凝聚社團的整體意識,tag是網民自主分類工具。可以說,基於博客單體的技術開發已形 成體系並走向深化。與此對應的是,博客網站門戶和頻道的技術實現還停留在零的狀態,甚至連第一代門戶的技術都不如。

[文摘]如果把wikipedia中的web 2.0的描述當成「定義」或者「經典」是非常片面的。 其實wekipedia並沒有能下出一個定義,只是說明了哪些東西屬於目前所說的web 2.0的技術:

CSS + XHTML

AJAX (最近很紅火的新概念老技術,我自己的理解和定義是:通過網頁內的javascipt調用來減少web頁面刷新的必要性來提高web可用性的一種古老技術)

通過RSS/ATOM同步數據

通過RSS/ATOM聚合數據

友好的URL (例如uuzone的blog url: www.uuzone.com/blog/mao 而不是www.uuzone.com/app/showblog.do?blogid=91829&show=1&session= iuewqiyq32 之類的url)

支持按照blog的方式來發表 (說實話我不理解,為什麼支持按照blog的方式來發表就算web 2.0 )

採用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的API或者XML的web service (其實REST本身就是很古老,而且定義不是非常嚴謹的。 不過我一直非常欣賞REST方式的web serivce界面)

社會性,能把東西分享給朋友等 ( 這就算2.0? )

其中還說了一些更general的東西:

系統的數據交換要很容易

一些數據應該由用戶創建和擁有

完全是web based.

博客門戶與博客的相互促進和發展

與傳統門戶主要為瀏覽者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不同,web2.0時代的門戶,將承擔以下的功能:1,與傳統門戶相同的內容服務功能;2,激勵或激發專業 博客生產內容;3,提供全息信息,聚合各方信息的功能;4,信息互動的功能;5,梳理信息功能;6,促進、激勵博客群形成的功能;7,商業性的博客頻道還 須建立商業鏈。只有不斷的進行此類功能的開發,才能給博客門戶帶來持續的競爭力。

[文摘] 當網民們打開IE輸入news.sina.com.cn就可以看到新聞的時候(請不要把我想像成為和你一樣的有覺悟),他們還有什麼理由要去費勁的搜集RSS種子?

Web2.0現在有了原旨主義者們,缺少的是「職業者」們,他們才會是實實在在推動Web2.0在中國更廣泛發展的中堅力量,這些「職業者」才會是真正把Web2.0給大眾化的使者。

沒有大眾化的Web2.0隻會繼續遲緩在中國的普及力度,空想構建出來後,更需要實踐者們去身體力行,我想keso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像是Raymond,而不是Linus,而如今中國的Web2.0,缺少的正是Linus和Redhat。

Linus讓我們在中文Web2.0上不至於落後,以至於我如今除了Blog,好使的都是國外的產品;Redhat則能讓更多的中國普通網民用更易於接受的方式去把Web2.0用起來。

內容生產的革命性變化給博客門戶內容生產部門帶來的革新

博客門戶內容生產的意義在於揀選信息和高效呈現。博客門戶平台擔負著用戶互動和內容呈現兩大任務。博客個人門戶和博客網站大門戶的互動,必須建立在基於博客相關技術(外部技術)和集取網站博客內容的網站內容管理系統(內部技術)之上。

程序

傳統編輯在進行編輯工作時,其工作重點是把握文章質量、頁面呈現質量、圖片質量以及專題製作質量。而在2.0環境下工作的編輯,更重要的是通過技術上一系列的揀選機制,把相關於門戶呈現的內容博客文章聚集起來,實現大門戶和小門戶的互動。

網路編輯2

❷ 國內比較好的web前端技術社區有哪些

一直想寫這篇“十日談”,聊聊我對Web前端開發的體會,順便解答下周圍不少人的困惑和迷惘。我不打算聊太多技術,我想,通過技術的歷練,得到的反思應當更重要。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初級”前端開發工程師,一方面我入道尚淺,只有短短幾年,另一方面我自知對技術的鑽研並不深入,可能是由於環境的原因,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幸運的參與到互聯網崛起的浪潮之巔。時勢造就了一批技能薄弱但備受追捧的“弄潮者”,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對“技術本質”的洞察力,多年來也一直未有成體系的“前端技術”佈道佳作,以至於當下多數人對前端技術的了解,蓋始於表述並不嚴謹的崗位招聘描述,而這正恰恰反映了Web前端開發對自身的模糊定位。對於很多Web前端工程師來說,初嘗禁果的快感無法持續很久,就陷入一輪又一輪的迷惘,思索自己的職業規劃,試圖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道路、看清自身技能的瓶頸,尋找突破。但遺憾的是,Web前端技術被廣泛接納時日尚短,沒有多少勵志的成功樣板可供遵循。然而情況不總是這么糟,畢竟Web前端技術是一門“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系出同門,只是因為互聯網的高速崛起而被蒙上了迷霧,遮住了雙眼,讓我們傻傻看不清時局。 那麼,如何定義Web前端技術崗位邊界?Web前端技術的價值體現在何處?前端工程師的價值僅僅體現在物以稀為貴嗎?前端工程師的初級、中級、高級和專家之間到底如何界定?當前“我”處在什麼位置?接下來的路子應當怎樣走?何謂前端技術之“道”?我想多數人都思考過這些問題,本篇“十日談”里的觀點可能有些偏激,但拋磚引玉,讀者權且把這些言論當作一個引子吧。 第一日:初嘗禁果 【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光】 萬物生靈、陽光雨露蓋源於造物之初的天工開物,我們無法想像上帝創造光明之前的世界模樣。但幸運的是,前端開發沒有神祗般的詭魅。這個技術工種的孕育、定型、發展自有軌跡,也頗有淵源,當然,這非常容易理解。不嚴格的講,在楊致遠和費羅在斯坦福大學的機房裡攛掇出Yahoo!時,Web前端技術就已經開始進入公眾視野,只不過當時沒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從那時起,“基於瀏覽器端的開發”就成了軟體開發的新的分支,這也是Web前端技術的核心,即不論何時何地何種系統以及怎樣的設備,但凡基於瀏覽器,都是Web前端開發的范疇(當然,這個定義很狹隘,下文會提到)。 在2000年之後瀏覽器技術漸漸成熟,Web產品也越來越豐富,中國有大批年輕人開始接觸互聯網,有一點需要注意,大部分人接觸互聯網不是始於對瀏覽器功能的好奇,而是被瀏覽器窗口內的豐富內容所吸引,我們的思維模式從一開始就被限制在一個小窗口之內,以至於很長時間內我們將“視覺”認為是一種“功能”,Web產品無非是用來展現信息之用。起初的入行者無一例外對“視覺”的關注超過了對“內容”的重視,先讓頁面看起來漂亮,去關注html/css,沿著“視覺呈現”的思路,繼續深入下去。因此,這類人是被“視覺”所吸引,從切頁面入行,著迷於結構化的html和書寫工整的css,喜歡簡潔優雅的UI 和工整的頁面設計,之後開始接觸視覺特效,並使用jQuery來實現視覺特效,以此為線索,開始深入研究Dom、Bom和瀏覽器的渲染機制等,html/css在這些人手中就像進攻兵器,而JavaScript則更如防守的盾牌。 還有另外一群人從另一條道路接觸Web前端,即工程師轉行做前端,他們有較多的後台語言開發背景,從讀寫數據開始,漸漸觸及瀏覽器端,接觸 JavaScript庫,起初是在html代碼上加js邏輯,後來開始涉及html和css,他們喜歡OO、邏輯清晰、結構悅目的代碼,更關注界面背後的 “程序語言”和數據邏輯。html/css在這些人手中則更像盾牌,而JavaScript更如進攻的兵器。 應當說這兩類人是互補的,他們各自了解瀏覽器本質的一部分,一撥人對渲染引擎了如指掌,另一撥人則將JS引擎奉為至寶,其實任何一部分的優勢發揮出來都能做出精品。大部分前端工程師都能從這兩條淵源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但,這兩類人的思維模式和觀點是如此不同,以至於形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對抗,比如在某些公司,乾脆將Web前端技術一分為二,“切頁面的”和“寫js的”。這樣做看上去明確了分工提高了效率,但他對員工的職業發展帶來巨大傷害。在第二日 “科班秀才”中會有進一步討論。 我應該屬於第二類,即在學校正兒八經的學習C/Java和C#之類,以為大學畢業後能去做ERP軟體、桌面軟體或者進某些通信公司寫TCP/IP相關的程序。校園招聘時選擇了中國雅虎,因為當年(08年)雅虎還是有一點兒名氣,而且我聽說雅虎比較算技術流的公司……自此就上了賊船,一發不可收拾。 在雅虎的這段時間,我有幸接觸到一股正氣凜然的技術流派,也形成了我對前端技術的一些基本看法,這些基本觀點一直影響我至今。 【優雅的學院派】 當年雅虎的技術流派正如日中天,擁有眾多“之父”級的高人,所營造出的Hack氛圍實在讓人陶醉的無法自拔,那段時間我甚至寧願加班到深夜閱讀海量的文檔和源代碼,感覺真的很舒服,我深深的被雅虎工程師這種低調務實、精工細琢的“服務精神”所打動,而這種不起眼的優秀品質很大程度的影響雅虎產品的用戶體驗和高質量的技術輸出。那麼,何謂“服務精神”?即你所做的東西是服務於人的,要麼是產品客戶、要麼是接手你項目的人、要麼是使用你開發的功能的人,所以技術文檔成為伴隨代碼的標配。因此,工程師之間通過代碼就能做到心有靈犀的溝通。這是工程師的一項基本素質,即,思路清晰的完成項目,且配備了有價值的技術文檔,如果你的程序是給其他程序員用的,則更要如此,就好比你製造一款家電都要配備說明書一樣。因此,YDN成了當時最受全球程序員最喜愛的技術文檔庫,這種優雅務實的“學院氣息”讓人感覺獨具魅力。 讓人感覺奇怪的是,在中文社區始終未見這種學院派。甚至在具有先天開源優勢的Web前端技術社區里也是波瀾不驚,可見寫一篇好的技術文案真的比登天還難。我所見到的大部分所謂文檔索性把代碼里輸出數據的語句塊拷貝粘貼出來,至於為什麼數據格式要設計成這樣、如果欄位有修改怎麼做、編碼解碼要求如何等等關鍵信息隻字不提,或者開發者也沒想過這些問題呢。因此,我們一直在強調代碼的質量和可維護性,但一直以來都未見效,蓋源於缺少這種“服務”意識的灌輸。這種意識在下文中還會多次提到,因為它能影響你做事的每個細節,是最應當首先突破的思想糾結。 除了意識問題,另一方面是技術問題,即文筆。這也是工程師最瞧不上眼的問題,難以置信這竟然是阻礙工程師突破瓶頸的關鍵所在。我已看到過數不清的人在晉升這道關卡吃了大虧,很多工程師技術實力很強,但就是表達不出來,要麼羅列一大堆信息毫無重點、要麼毫無趣味的講代碼細節,不知雲雲。除非你走狗屎運碰到一個懂技術的老闆,否則真的沒辦法逃脫碼農的宿命。但大部分人還振振有詞不以為然。而在Web前端開發領域情況更甚。前端工程師是最喜歡搞重構的,但在快節奏的需求面前,你很難用“提高了可維護性”、“提升了性能”這類虛無縹緲的詞藻為自己爭取到時間來搞重構,說的露骨一點,可能你真的對某次重構帶來的實際價值無法量化,只是“感覺代碼更整潔了”而已。我會在下文的“偽架構”中會分析前端工程師的這種浮躁獻媚的技術情結。而這正是前端工程師最欠缺的素質之一:用數據說話,用嚴謹科學的論據來支撐你的觀點,老闆不傻,有價值的東西當然會讓你去做。 當然,情況不總是這么糟糕,我們看到中文社區中已經鍛煉出了很多寫手,他們在用高質量的文字推銷自己的技術理念,這是一個好兆頭,好的文筆是可以鍛煉出來的。而在職場,特別是對前端工程師這個特殊職位來講,這種基本技能可以幫你反思梳理需求的輕重緩急,從凌亂的需求中把握七寸所在。因為當你開始認真寫一封郵件的時候,這種思考已經包含其中了。 所以,雅虎技術的推銷是相對成功和遠播的。關鍵在於兩方面,扎實的技術功底和高超的寫手。而真正的技術大牛一定是集兩者與一身,不僅鑽研劍道,還能產出秘籍。這也是Yahoo!優雅的學院派氣息的動力源泉。國內很多技術團體想在這方面有所建樹,應當首先想清楚這一點。 【規范的破與立 1】 雅虎的技術運作非常規范,剛才已經提到,包括技術、組織、文化,一切看起來有模有樣,也堪稱標桿,自然成了國內很多技術團隊和社區的效仿對象。一時間各種“規范“成風、各色“標准“大行其道,結果是質量參差不齊。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規范?雅虎的技術規范到底有何種魔力?以何種思路構建的規范才是貨真價實的?規范有著怎樣的生命周期?想清楚這些問題,能很大程度減輕很多Web前端工程師的思想負擔,看清一部分技術本質,避免盲目跟風。

❸ 什麼是WEB

什麼是WEB2.0?

要理解WEB2.0,先得看WEB的歷史。 World Wide Web,簡稱WWW,是英國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歐洲共同體的一個大型科研機構任職時發明的。通過WEB,互聯網上的資源,可以在一個網頁里比較直觀的表示出來;而且資源之間,在網頁上可以鏈來鏈去。在WEB1.0上做出巨大貢獻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和Google。 Netscape研發出第一個大規模商用的瀏覽器,Yahoo的楊致遠提出了互聯網黃頁, 而Google後來居上,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搜索服務。

搜索最大的貢獻是,把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用機器初步分了個線索。但是,光知道網頁里有哪些關鍵字,只解決了人瀏覽網頁的需求。所以,Tim-Berners-Lee在提出WWW不久,即開始推崇語義網(Semantic Web)的概念。為什麼呢?因為互聯網上的內容,機器不能理解。他的理想是,網頁製作時和架構資料庫時,大家都用一種語義的方式,將網頁里的內容表述成機器可以理解的格式。這樣,整個互聯網就成了一個結構嚴謹的知識庫。從理想的角度,這是很誘人的,因為科學家和機器都喜歡有次序的東西。Berners-Lee關心的是,互聯網上數據,及能否被其它的互聯網應用所重復引用。舉一個例子說明標准資料庫的魅力。有個產品叫LiberyLink。裝了它後,到Amazon上去瀏覽時,會自動告訴你某一本書在用戶當地的圖書館能否找到,書號是多少等。因為一本書有統一的書號和書名,兩個不同的互聯網服務(Amazon 和當地圖書館資料庫檢索)可以公享數據,給用戶提供全新服務。

但是,語義網提出之後,曲高和寡,響應的人不多。為什麼?因為指望要網頁的製作者提供這么多額外的信息去讓機器理解一個網頁,太難;簡直就是人給機器打工。這違反了人們能偷懶就偷懶的本性。看看Google的成功就知道。 Google有個Page Rank技術,將網頁之間互相鏈接的關系,用來做結果排序的一個依據,變相利用了網頁製作人的判斷力。想一想網頁的製作者們,從數量來說,比純瀏覽者的數量小得多。但Google就這一個革新,用上了網頁的製作者的一部份力量,已將其推上了互聯網的頂峰。

所以互聯網下一步,是要讓所有的人都忙起來,全民織網,然後用軟體,機器的力量使這些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找到和瀏覽。如果說WEB1.0是以數據為核心的網,那我覺得WEB2.0是以人為出發點的互聯網。 我們看一看最近的一些WEB2.0產品,就可以理解以上觀點。

Blog: 用戶織網,發表新知識,和其他用戶內容鏈接,進而非常自然的組織這些內容。

RSS: 用戶產生內容自動分發,定閱

Podcasting: 個人視頻/聲頻的發布/定閱

SNS: blog+人和人之間的鏈接

WIKI: 用戶共同建設一個大網路全書

從知識生產的角度看,WEB1.0的任務,是將以前沒有放在網上的人類知識,通過商業的力量,放到網上去。WEB2.0的任務是,將這些知識,通過每個用戶的瀏覽求知的力量,協作工作,把知識有機的組織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繼續將知識深化,並產生新的思想火花;

從內容產生者角度看,WEB1.0是商業公司為主體把內容往網上搬,而WEB2.0則是以用戶為主,以簡便隨意方式,通過blog/podcasting 方式把新內容往網上搬;

從交互性看,WEB1.0是網站對用戶為主;WEB2.0是以P2P為主。

從技術上看,WEB客戶端化,工作效率越來越高。比如像Ajax技術, GoogleMAP/Gmail裡面用得出神入化。

我們看到,用戶在互聯網上的作用越來越大;他們貢獻內容,傳播內容,而且提供了這些內容之間的鏈接關系和瀏覽路徑。在SNS裡面,內容是以用戶為核心來組織的。WEB2.0是以用戶為核心的互聯網。

那麼,這種意義上的WEB2.0,和Tim Berners-Lee的語義網,有什麼不同呢?語義網的出發點是數據的規整及可重復被機器調用,提出使用語義化的內容發布工具, 試圖從規則和技術標准上使互聯網更加有序。 Google等搜索引擎,在沒有語義網的情況下,盡可能的給互聯網提供了線索。 WEB2.0則是鼓勵用戶用最方便的辦法發布內容(blog/podcasting),但是通過用戶自發的(blog)或者系統自動以人為核心(SNS)的互相鏈接給這些看似凌亂的內容提供索引。 因為這些線索是用戶自己提供,更加符合用戶使用感受。互聯網逐漸從以關鍵字為核心的組織方式和閱讀方式,到以互聯網用戶的個人portal(SNS)為線索,或者以個人的思想脈絡(blog/rss)為線索的閱讀方式。WEB2.0強調用戶之間的協作。WIKI是個典型例子。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是在變得更有序,每個用戶都在貢獻:要麼貢獻內容,要麼貢獻內容的次序.

對下一代互聯網的看法,還會有很多的討論。有一點可以肯定,WEB2.0是以人為核心線索的網。提供更方便用戶織網的工具,鼓勵提供內容。根據用戶在互聯網上留下的痕跡,組織瀏覽的線索,提供相關的服務,給用戶創造新的價值,給整個互聯網產生新的價值,才是WEB2.0商業之道。

❹ 什麼是web3.0

1、web的等級標準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知道網路是干什麼的?網路是為廣大人民服務的。這樣我們可以認為:按照網路為大家提供的服務內容不同、范圍大小、深淺度、網民的感受等來劃分web的等級。
2、老百姓(包含網民)需要什麼?
精神需求+物質需求
3、web1.0的功能
滿足網民少部分精神需求----新聞閱讀、資料下載等。
缺點:僅能閱讀,不能參與。沒有歸屬感。
4、web2.0的功能(增加了BBS\博客等互動功能)
滿足網民更多精神需求,雙向互動----閱讀新聞、製造新聞等。有了歸屬感-----網路上面有個屬於自己的家(個人空間)和存在虛擬關系的成員(網友、讀者)
缺點:由於網民基本都是虛擬身份(未經官方認證),所以成員之間只能停留在精神層面的交流(不影響物質財產得失)。
5、web3.0功能---風險更小的精神生活+更廣泛的EC
可以進行便於法律監督的精神交流(例:真實資料的網戀,直至合法婚姻等)。可以介入產業活動,逐步幫助個人、集體、社會創造更多的物質。重點:網民不但要求有歸屬感,而且要做主人。
主人當然要有真實的身份,還要有配套的游戲規則----通過網路就可以認證真實身份。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有可能秩序地從事產業活動。

理想中的Web3.0是打破超級機器的控制,實現一種真正民主平等的狀態,網路公民被賦予更高的信息控制權,不僅是Web2.0時代的互動、分享和參與,還將會獲得擁有和自主的權力〿
Web3.0離我們有多遠?Web2.0又要過時了么_
Web3.0目前來說還是抽象的,但新鮮事物總是被人們所關注。還處於概念期的Web3.0,被認為在2016年才能獲得成熟應用,目前鮮有網站將自己貼上Web3.0的標簽,即使貼著Web3.0的標簽,也是徒有其表〿
但可以肯定的是,Web3.0依然打著「信息聚合」的旗幟,將信息進一步解構拆分,為實現更精細化的交互提供底層技術實現。一個更具智能的互聯網,搜索或許並不重要,因為用戶將徹底把思考交給計算機〿

用戶是Web2.0的籌砿/strong>
近兩年來,Web2.0令互聯網從泡沫中蘇醒,帶來了新的風潮,這個時代中的幾個關鍵詞就是:社區、互動、分享和參與。這股風潮中的代表是:YouTube、Blog和Wikipedia。Web2.0讓網路信息資源更加豐富的同時也不斷膨脹〿
Web2.0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友善快捷的平台,讓用戶主動維護和分享自己的內容,從而建立起一個豐富趣味的社交網路系統。一些門戶網站加入一些Blog、RSS、SNS等時髦功能,用戶的個人信息都無法在網站內共享,就宣稱自己Web2.0了,這種態度表面上是與時俱進,而實際上僅僅是為自己的Web1.0形象塗了一嶼ldquo;清漆」而已〿
相對於Web1.0時期信息通過超鏈接實現跳轉不同,Web2.0的信息是通過在Web程序中的標識代碼實現站內互通的。Web3.0將信息的互通進一步深度挖掘,直接從底層資料庫進行互通,但前提是這個資料庫具備完整的信息交互機制〿
用戶在Web2.0結構的網站中擁有屬於自己的信息數據,用戶成為了網路的中心,可以對信息數據進行控制和交互。這些功能完全基於Web,通過瀏覽器實現。通過Ajax技術實現易於操作和友善的用戶界面,創造的是一種民主且易於分享的架構,鼓勵每一個使用者對他們所使用的系統主動添加價值〿
雖然用戶通過Blog等形式進行信息發布和分享,但是,用戶通過Web2.0進行信息分享還是會受到很大限制。因為用戶並不具備真正的自主權,在看起來存在的權力之上是服務商提供的平台,這種平台是不可逾越的。因為服務商的目的是基於資本的經營,用戶並沒有真正的空間,只是Web2.0服務商的資產,交易的籌碼〿
理想中的新時仿/strong>
Web2.0的精髓在億ldquo;去中心化」思想和六度分隔理論,而Web3.0的理想是讓個人與組織機構之間建立一種互為中心的轉換機制,也就是說一個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轉化為機構,而機構在一定環境條件下也可以轉化為個人,通過這種微縮擬人的形式進行商業行為,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
一直以來,Web2.0被選渲染成草根時代,實際上網路的真正權力被高度集中,網路文明被少數派主導著,這些少數派已經成長為一個個超級機器,像MSN、Google和Yahoo等掌握了網路的控制權,掌握了網路的文明發展進程,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帝國時代〿
理想中的Web3.0是打破超級機器的控制,實現一種真正民主平等的狀態,網路公民被賦予更高的信息控制權,不僅是Web2.0時代的互動、分享和參與,還可能會獲得擁有和自主的權力。網路看似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通過使用者的共同參與、共同分享、共同擁有和共同治理〿
Web3.0的時代,使用者通過任何一台電腦都可以架設屬於個人的社區網路,以進行更為便捷的社區活動和信息分享。而那些超級機器們則可能轉變為一種互助合作形式的分散式平台,使用者將擁有無限的空間,以及更為先進的搜索技術和知識管理系統〿
NuWeb(Net User's Web)正在逐步成為Web3.0的一個理想的計劃項目,這是一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分散式網路信息分享平台,作為一個正在開展中的網路開源項目,包括三個系統部分:NuWeb PP,個人入口網站系統;NeWeb CP,區域入口網站系統;NuWeb CC,信息空間的整體入口網站系統〿
在未來,這項計劃有望實現用戶在互聯網上的信息數據可以的跨網站使用;網站之間的信息可以交互,通過第三方信息平台,可同時與多家網站的信息進行整合使用;通過第三方信息平台,使Web信息可以實現與現實同步,在信息同步、聚合、遷移的基礎上,進行集中校驗和分類存儲,並對原始信息進行提煉加工〿

web3.0知易行難
Web3.0要解決互聯網讀與寫模式之上的語意問題,讓全球用戶在這個平台上解決溝通障礙,僿ldquo;我只朿000塊錢,希望帶著自己的女朋友去西藏玩三個朿rdquo;這樣的語意表述方式,有可能從互聯網中獲得答案。Web3.0的智能化設計可為用戶分析輸出適合的信息〿
Web3.0在技術實現上存在很多難以逾越的困難,首先是要讓用戶跨越不同的應用平台,並共享不同社區的信息資料,以通過簡單的入口獲取其中需要的信息。而這種信息的共享需要通過TAG(標簽)的方式進行相互鏈接,現有的TAG只能做到對站內的關鍵詞進行關聯〿
其次是搜索的智能化,對無用信息進行有效過濾,以達到更加快速地搜索有效信息解決用戶問題的目的,用戶甚至可以將對關鍵詞的組合判斷和對問題的思考過程全部交給搜索引擎,用戶要做的只是將想要的東西列出,並與個人信息連接在一起,搜索引擎就能自動將數據信息提供給用戶〿
讓計算機完全處理和分析,這種智能化方式,並非通過人工進行編輯加工,再對資料庫進行整理,而是需要基於新一代的搜索技術和統計技術才能實現這樣一種類似語意網的形式〿
半個世紀以來,無數科學家都在嘗試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在網路信息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目錄更少但導航更為有效的智能層,這個智能層能夠代替人去進行思考,但至今尚未給出有效解決方案〿
語意罿/strong>
語意網是指將全部的信息、資源、知識分散各地,以內容的形式連接成網,而不是以現在的HTML代碼作有限的連結。那個時候出版系統的效益,將是知識的供應、而非信息的提供

二、符合中國國情的web3.0基礎條件分析。
1、國家相關機構對個人合法身份的確認。
第三代身份證為這一條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公安機關聯網的計算機,可以接收網站發來的個人身份確認信息,網民可以便捷地到轄區派出所刷卡確認身份。這個條件僅僅是誠信的基礎。
2、在非網路時代,中國人更多的信任主要通過關系網中的熟人介紹,在交往中,依賴面對面的交流,憑個人的感覺,逐步取得信任,進一步開始產業活動。
中國的一句俗話:人是一面相。聽到的遠不如自己親眼看到的。
3、網路時代怎樣滿足中國人的這個習慣呢?
A、網路的語音視頻功能----看到聽到。
B、成員相對固定的視頻會議系統+文字交流區----QQ群、圈子、E話通、頁面網電等----建立口碑傳播渠道。
C、完善同學、戰友、親戚、同事的網路組織。由於成員結構復雜且分布廣泛,所以通過這個組織比較容易找到共同熟人或者值得信賴的中間人(大多是有身份的人)----網上網下人脈結合。
D、任何人可以主動或者被動的考察、接受考察。----提高效率,是網路的意義所在。
4、借鑒國外個人誠信管理制度,在部分網民中推廣會員誠信等級確認制度。目前,國內部分網站已經作了起來。
5、有了這樣的基礎,產業活動才具有普遍意義---一億以上的實實在在的老百姓,通過網路進行商業、工業、服務業等的部分環節工作。
三、無論Web3.0最終內容是什麼,但一定是在形式上,通過網路深化對大眾的服務,更加低成本高效率地滿足更多的人對精神的追求以及創造更多的財富。
四、說給勤奮中的站長和看好中國的VC們。
中國在互聯網方面和發達國家的距離相對較小,而且越來越小,但方向一定要符合中國國情,才能少出現泡沫,不出現泡沫。
我們欣喜地看到幾家網站,抓住了趨勢,得到了VC的支持,風頭正勁。
同時,筆者還高興的在中國的鄭州、徐州接觸了幾個網路團隊,他們不為一時的網路泡沫所動,潛心研究,俯首基礎建設,座上有鴻儒(世界頂級技術專家、VC代表),往來盡白丁(不善動筆當不了寫手的草根)。
必要的時候,我會為他們獻上一筆。
勤奮終有所獲,方向正確,風險更小!
補充:
web1.0----網站是別人的網站------我只是看看--------陌路人
web2.0----網站是朋友的網站------有人和我聊聊------客人
WEB3.0----網站是你我的網站------吃喝買賣隨己------主人

❺ 就聊裡面開視頻需要金幣但對方能賺錢嗎

能。
聊天收費的金幣是需要自己設置,平台不幹預其中,男女平等。
就聊網是杭州趣創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網站,專注於國內外創意藝術的搜集、整理和分享,主要發布和分享國內和國外創意藝術趣味類網站上的視頻、圖片和文章。於2010年1月投資創辦的一家web2.0創意電子商務網站。就聊網立足於B2C電子商務領域,並將實體零售理念和社交網路概念融合應用,目標是成為諸多高品質創意產品的營銷平台。

❻ 零基礎轉行,學web要多久

近兩年Web前端可以說是狠狠地火了一把,不僅僅是因為招聘市場需求量大,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入行門檻低,入門簡單。真的是這樣嗎?

0基礎的小白也能轉行嗎?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疑慮,認為沒那麼簡單。下面總結了一些關於web前端入門的東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web前端入行門檻低嗎?

對於這個問題,應該辯證地看。相對於IT技術類的其他崗位,web前端絕對算是門檻較低的,當然對應的起點也低。如果是小白入行或轉行到IT技術的話,建議選擇web前端。

它的門檻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 Web前端入門門檻低體現在HTML和CSS上,前者只是結構標簽,後者是樣式配置,入門是非常簡單的,課呱呱上有全套的入門教程可以免費學習,而且還有配套的題庫練習。

2.Web前端入門門檻低的另一個重要體現就是,符合82定律,也就是20%的東西使用率佔到80%。所以很適合囫圇吞棗,因此我們的重點就是把這20%學起來,而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這20%的東西找出來。前端這20%的東西大概就是常用的html標簽,css的盒子模型,基本的原生js,以及熟練使用jquery,ajax,常見瀏覽器的兼容。

拿下這些東西意義非凡,一方面證明你適合做前端這份工作,另一方面這些技能能讓你找到一份工作。讓你能夠從容地去學習剩下的80%。總之就是專心對付最重要的東西,那些什麼less、sass、angular這類的東西,當你把我之前說的基礎打好之後,學習起來暢通無阻,隨學隨用。最後最難的就是實踐,只有實踐才能學到真正的技術,新人很難參與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項目,沒有這些項目又很難成長,所以自己有項目可參與應該珍惜。

二、怎樣入門web前端?

有同學給出了很好的建議,現在小編推薦給大家:

學習前端就好比如蓋房子~HTML就充當了房子架構這部分,也是房子的基礎。
CSS呢,就好比咱們房子的裝修,牆面什麼顏色,什麼風格,什麼地板...這些給房子改變風格。
cssjava,就好比這個房子的功能,房子需要製冷吧,需要暖氣吧,也需要上下水吧。這些功能性的就相當於是java,例子可能不是很恰當,只是幫助大家對Web有個初步的認識。

方法步驟、工具以及開發的案例展現:

1、前端工具箱(dreamwear/sublime/Photoshop/SVN等)

2、零基礎入門(html,CSS)、常用標簽集合、常用選擇器&標簽類型劃分、浮動進階、定位、表格和表單、兼容性問題處理、整站進階、css3入門、移動端布局、Animation和Transform、Bootstrap前端開發框架、

3、項目實戰
這里我也推薦幾個適合拿來練手的項目:

HTML5實現2048游戲

HTML實現拼圖游戲

HTML實現掃雷游戲

CSS3實現抽獎大轉盤

網頁版別踩百塊游戲

這些項目可以幫助你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編程,趣味性比較強。這些在課呱呱平台上都是免費分享給大家,在學習期間可以嘗試自己練手,很有成就感。

應用市場上搜索課呱呱三個字就能下載免費學習了,希望能幫助到你~

❼ Q+WEB趣味萬年歷查看QQ注冊時間 懂的來

之前是可以查詢的。現在又給騰訊封殺了。

❽ Web2.0是什麼

web2.0定義是什麼?這是一個簡單直接但又是最核心的問題,討論web2.0的文章層出不窮,內容包括如何實現web2.0, web2.0如何盈利, web2.0如何擊敗web1.0等。但沒有多少人願意討論web2.0的定義,也沒有多少人討論web2.0已有的定義存在什麼問題。沒有清晰理性的定義,我們的討論就像唐吉珂德騎著毛驢沖向他心目中的怪獸-大風車一樣。可笑而又毫無意義。

翻閱搜索引擎帶給我們關於web2.0的海量資料,找到了Blogger Don的「WEB2.0概念詮釋」,他寫道「Web2.0是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網站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會軟體的應用為核心,依據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論和技術實現的互聯網新一代模式。」 這個定義把一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前衛名詞和計算機專用術語堆砌在一起作為WEB2.0概念詮釋,。把應用,協議,語言格式混雜在一起來描述WEB2.0概念。定義者要麼對計算機知識一知半解,要麼是企圖讓人們的感到神秘從而對其頂禮膜拜。按照其定義的方式對「國家」這個概念進行詮釋,那國家就是「以中國,法國,美國,俄羅斯,土耳其等集合體為代表,以軍隊,警察,文官系統,議會等社會團體的應用為核心,依照量子力學,馬斯絡需求層次理論,混沌學等新理論和技術實現人類社會的聚集模式。「,多麼荒唐的的定義

一個新概念或新理論不可能從石頭里蹦出來,也不會超越我們的時代憑空想像。他必然有自己的歷史傳承。理解WEB2.0,我們要了解WEB甚至是bbs的歷史。 World Wide Web,簡稱WWW,由英國人TimBerners-Lee 1989年發明。通過WEB把互聯網上的資源在一個網頁里直觀的表示出來並通過網頁相互連接。在web之前,互聯網相當數量的文檔資源是存放在bbs上。通過對bbs發展歷史的研究,我們發現web時代的內容服務網站主要是從bbs的功能中演化而成。

BBS誕生於70年代末,那時還沒有瀏覽器,搜索引擎,甚至沒有個人網站。我們在BBS上可以做四件事
1。發布新聞
2。發布交易信息
3。發布個人感想,心情描述
4。互動式問答
前三個功能逐漸從bbs中分離出去,發展成三個方向的網站----新聞類,電子商務類和博客類,這三類網站經過整合逐漸成為各自的門戶。如新浪,易趣,博客中國。
第四個功能互動式問答正在分離,但還沒有出現該領域的門戶網站。如www.ideacool.net ,新浪的愛問,小i等網站。這一類網站模式稱之為威客模式,源自英文名witkey。

我們應該已注意到1。新聞類網站。2.電子商務類網站 與3。博客類 4。威客類網站的功能和形式上有一個明顯的鴻溝。這個鴻溝就應該是web1.0 與web2.0的劃分界線。 新聞類網站和電子商務類網站為代表的web1.0時代是以信息接收者為中心,免費分享信息的時代。博客類和威客類網站為代表的web2.0時代是以信息提供者為中心。互聯網用戶能夠管理個人的資料和信息。通過各種途徑讓自己的智慧,知識,經驗,技能體現價值。簡而言之,web2.0的定義就是提供一種平台讓個人的智慧,知識,技能體現價值的一種互聯網新模式。這種模式的表現形式主要為博客類,和威客類兩種。實現的支撐包括互聯網技術,信用制度,支付制度等。

Web2.0的盈利點主要集中在威客模式上,威客模式源自英文witkey,意義是個人的智慧,知識,專業專長可以通過互聯網轉換成實際收入的模式,其代表網站有google的answer。 雅虎的知識堂。k68.cn.新浪的愛問,時間財富網。xiaoi.com,網路知道,helpgogo.com等網站。它的特點有:

1.威客模式面向的對象主要是有專業專長的用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博客面向的是善於表達個人觀點和思想的用戶如記者,娛樂明星,專欄作家等等。

2。個人的知識,技能,智慧可以體現經濟價值。用戶可以利用自己的專長和知識換取收入

3。成熟的威客模式的形態是懸賞系統+博客系統+文章定價系統+交易系統

6.為威客提供服務的網站通過分享威客交易知識的收益獲取利潤。
參考資料:http://www.ii8888.com

❾ web本質是什麼

web的本質含義是,支持http等類型協議請求的網路伺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