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奧巴馬遇腳本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奧巴馬遇腳本

發布時間: 2022-08-08 14:37:42

⑴ 「奧巴馬稱陸軍基地槍擊案」求助新浪新聞標題是什麼字體,如有樣式腳本更好

color:#03005c;(顏色)
font-family:"黑體"(字體)
font-size:20px;(字體大小),
你找到對應網頁用IE8打開,按F12,或者用火狐打開用firebug來都可以找到你想要的類似的東東~~

⑵ 奧巴馬生平情況

奧巴馬生平:從混血少年到政壇新星
超黨派的撲克社交
每周三晚,在結束了一整天關於稅收、死刑或其他爭議問題的討論後,巴拉克•奧巴馬就會前往參加一個固定的聚會,在這里,國會議員、說客,不論他們是共和黨人還是民主黨人,都會暫時收起他們的政治觀點,每周一次地在一塊玩牌。
對奧巴馬來說,這樣的聚會讓他可以通過撲克牌和雪茄來進行社交。這名哈佛畢業的黑人律師也可藉機顯示他有能力成為那些政客中的一員。

適應這類場合對奧巴馬來說並不困難。早在還是男孩、學生和青年時,他就游刃有餘地往來於夏威夷和印尼頗富異國情調的各個角落,出入哈佛各大講堂,也曾深入芝加哥貧困破舊的街區。一路走來,奧巴馬逐漸明確了他的做事風格:彌合分歧、建立聯系、形成聯盟。
與他有一半血緣關系的妹妹瑪雅•索伊托洛評價說:「他遊走在不同的世界之間,他一生都在這樣做。」
復雜的文化背景
奧巴馬一出生,身上就混合了不同文化背景。
他的父親也叫做巴拉克•奧巴馬,他生長在肯亞的一個小村莊,靠獎學金就讀於夏威夷大學。他的母親斯坦利•安•鄧哈姆是一名白人,她18歲時在俄語課上遇到了奧巴馬的父親。1961年8月4日,奧巴馬出生了,但是奧巴馬父母的婚姻十分短暫。
很快,奧巴馬的母親再婚了,他的繼父是一名叫做羅洛•索伊托洛的大學生。接著他們一家一起搬到了繼父的祖國印度尼西亞,6歲的奧巴馬來到了一片對他來說十分新奇的土地,這里有蛇肉餐、蝗蟲餐,可以養猴子當寵物,同時也有第三世界國家的貧窮和疾病。
奧巴馬在這里住了4年,然後返回了夏威夷。在夏威夷,奧巴馬起初與母親同住,後來與外祖父和外祖母同住。
奧巴馬的妹妹認為,母親、外祖父以及外祖母對奧巴馬的人格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他從母親那裡繼承了彌合分歧、保持開闊思維的能力,以及好奇心、同情心和對冒險的熱愛;從外祖母那裡,他繼承了實用主義、冷靜的頭腦以及在風暴中心處變不驚的能力;從外祖父那裡,奧巴馬學會了打牌,也學到了外祖父對生活的熱情和「一切皆有可能」的生活態度。
少年時期也曾叛逆吸毒
在夏威夷,奧巴馬就讀於當地聲望卓著的普納霍私立學校。他的妹妹說,奧巴馬很勤奮,但並不特別聰明。他性格外向,喜歡大笑,卻從不喜歡炫耀。
小時候的奧巴馬喜歡收集《蜘蛛人》漫畫,青少年時期他又迷戀上了爵士薩克斯樂。他喜歡籃球,開外祖父的老福特車、打高爾夫、玩牌,他也參加合唱團,並為學校的文學刊物寫稿。。
他的朋友群體中各個種族都有,但是奧巴馬仍然會每周定期與學校里僅有的另外2名黑人學生聚會,他們討論不同種族之間的約會、教育等話題,他們也討論是否有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美國出現黑人總統。
成年後的奧巴馬在自己的回憶錄《來自父親的夢想》中披露,由於父親是黑人,母親是白人,他曾一度對自己的種族身份感到迷惑,並為此使用大麻和可卡因等毒品。
他在1999年的另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可能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對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我來自一個破碎的家庭,但是家人都十分溫和,我所處的環境並不應當讓我產生如此多的怨恨,而我也並不總是以很有建設性的方式來疏導這種怨恨。」
手段圓融的協調者
1985年,大學畢業的奧巴馬來到了芝加哥,他獲得了一份社區幹事的工作,年薪為1.3萬美元。此前在剛剛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曾短時間地在紐約工作過一陣,他對芝加哥並不熟悉。但是奧巴馬在海外的生活經驗使他很容易就適應了外來者融入當地的過程,此外,他對貧窮和弱勢群體也有著天然的感染力。
科爾曼回憶說,奧巴馬總是善於傾聽,學東西很快,他不畏懼挑戰權威,但從不會採取正面沖突的策略。此外,他還善於調解糾紛。
他為當地社區撰寫生動的小故事,這些故事的靈感來自於他早年在海外的生活。
奧巴馬在他的回憶錄里寫道,這段在芝加哥的經歷打破了他剛抵達時的巨大孤獨感,他發現,和人們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開始使他隱約意識到了自己一直在尋找的目標。此後,他再度求學,進入了哈佛法學院。
哈佛法學院可謂是美國精英階層的培養皿,奧巴馬在入學時比他的許多同學年紀都大。他的同學和教授回憶起奧巴馬時評價說,奧巴馬是一名有著成熟判斷的知識分子,是善於看到事物兩面性的協調者。
在哈佛的第一個夏天,奧巴馬受雇於一家芝加哥法律事務所當實習生,在這里他遇到了另一名哈佛校友米歇爾•羅賓遜,她後來成為了他的妻子。在專業方面,他當選為《哈佛法律評論》的第一位黑人主席。
混血身份惹爭議
畢業時,各種熱門工作紛至沓來前,但是奧巴馬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他回到了芝加哥,從事民權工作,並在芝加哥法律學校講授憲法課。
1996年,奧巴馬出馬競選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席位並獲得了成功。在州議會中,他以超越黨派界限的實用主義而著稱,在有關死刑、種族和稅收等問題上贏得支持。
與此同時,奧巴馬的風格以及他的種族身份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他總是盡力避免許多黑人政治家喜歡談論的帶有種族色彩的話題,這使一部分黑人政客和評論家質疑他是不是「足夠黑人」。對此,奧巴馬回應說,他是個黑人,這毫無疑問,但是他的種族身份從來就不是他成其為他的關鍵。
他曾寫道,成為州參議員使他免於了許多黑人都曾遭受的「跌跌撞撞」,但是他仍然無法避免生活中綿綿不絕的細微傷害。例如他去百貨商場購物時,保安人員會密切留意和尾隨他,在餐廳門口,一些前來就餐的白人會把他當成黑人門童,把車鑰匙扔給他等等。他說:「我知道那是什麼樣,人們會告訴我因為我的膚色所以我不能做某些事,我也知道那種強咽憤怒的痛苦。」但是不論是童年還是現在,奧巴馬始終保持著一個多種族的朋友圈子。
或成首位黑人總統
在做了3年州參議員後,雄心勃勃的奧巴馬挑戰老牌黑人政客博比•魯什,開始競選國會眾議院議席。在競選期間,奧巴馬仍然受到同一個問題的困然,就是他是否「足夠黑人」。這次競選奧巴馬以31個百分點的差距遭到了慘敗。不過他並未就此放棄,2年後,奧巴馬開始計劃下一步的舉措,出馬競選參議員。
很多人依然記得2004年7月民主黨全國大會上奧巴馬所做的主題演講,這次演說被稱為「造星轉折點」。在那之前,奧巴馬在伊利諾斯州以外默默無聞。只有民主黨當時提名的總統候選人約翰•克里對他印象深刻。但是在民主黨全國大會的那次演說,讓奧巴馬從走上演說台時的無名小輩變成了走下演說台時的政治明星。
4個月後,奧巴馬以壓倒性優勢當選國會參議員,他也是南部諸州並入美國聯邦以後第三位黑人參議員。此後,奧巴馬在美國政壇變得炙手可熱,他出了2本暢銷書,其中之一改變編電視後獲得了格萊美獎,他也不時出現在雜志封面上和電視節目中。
當全美的聚光燈都集中在奧巴馬身上的時候,一個問題開始被不斷問起:他會競選總統嗎?2006年的奧巴馬回答說,不,絕不會。
不到2年後的2008年2月,奧巴馬再次回到伊利諾伊州首府斯普林菲爾德,正式宣布,他將角逐美國總統的寶座。若成功當選,他就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青雲)

⑶ 奧巴馬金融危機政策

針對金融危機,奧巴馬曾於上月中旬提出救援計劃,具體措施包括:未來兩年內向創造就業機會的美國公司提供臨時稅收優惠;允許美國家庭提前從養老金賬戶中提取總額不超過1萬美元的資金以刺激消費;將陷入困境但仍在努力還貸的購房者喪失住房抵押贖回權的期限寬限90天。此外,奧巴馬還呼籲美聯儲和財政部向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經濟援助。

顯然,僅憑上述幾點措施並不足以解決當前的金融危機,奧巴馬就任後應該會有更全面的應對措施出台。但這些措施是否對症、是否有效,需要時間檢驗。在布希政府絞盡腦汁,為解決危機採取了傳統的和創新的、單邊的和國際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方面的諸多措施之後,奧巴馬還能否獨辟蹊徑、手到病除呢?

能否協調各國合力解決危機?

由於這場危機程度嚴重,波及全球,因此解決危機離不開國際合作。本月15日,來自20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將在華盛頓舉行峰會,共同探討解決危機的途徑。布希政府表示,這一峰會只是為解決危機舉行的一系列國際峰會的開始。這表明,在與其他國家協同解決危機方面,尚有待美國新政府的努力。作為危機發源地和世界頭號經濟大國的新領袖,奧巴馬又將如何協調各國立場,組織和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解決危機?

能否解決財政赤字問題?

但是,新的財政刺激措施很可能進一步擴大政府財政赤字。由於經濟降溫對稅收產生不利影響、伊拉克戰爭開支龐大以及布希政府實施經濟刺激方案等原因,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在剛剛過去的2008財年裡創下了歷史新高,預計明年將突破7000億美元。美國國債也因政府財政赤字上升和救市計劃投入巨大而急劇增加。

奧巴馬在競選期間提出的經濟政策主張其核心是增稅,主要是增加對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富人的所得稅,並提高對通過炒股、炒房等投資交易所得收入的征稅,同時為較低收入者減稅。這種被麥凱恩批評為「均貧富」的政策會對政府財政狀況產生怎樣的影響,現在還不能斷定。但毫無疑問,奧巴馬政府面臨的財政壓力在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有明顯改善。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除非裁減政府開支或大舉增稅,否則奧巴馬將缺乏財力來兌現他在競選期間做出的種種承諾,在拯救經濟方面也難以大施拳腳。

分析人士認為,對奧巴馬來說,經濟問題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果能在較短時間里較好地解決金融危機從而使經濟回歸增長軌道,那麼奧巴馬不僅可以給選民一個好的交代,也可以在國內外樹立威望,從而在執政道路上邁出堅實有力的第一步。然而,應對目前這場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並非輕而易舉之事,種種難題正擺在這位當選總統面前。

⑷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有新工作了嗎

據消息,美國前總統及第一夫人,巴拉克•奧巴馬和米歇爾•奧巴馬開始了一項不同尋常的後白宮生涯:電視製作人。

頂級付費視頻服務商Netflix的用戶覆蓋190個國家擁有1.25億家庭。

「我們希望培養和扶持那些有天賦、能鼓舞人心、有創造力的聲音,這些聲音能夠增加人們之間的更多的共鳴和互相理解,並且幫助他們在全世界范圍內分享他們的故事。」56歲的奧巴馬在一份聲明中說。

這位前總統曾是大衛·萊特曼的Netflix脫空秀節目的第一位嘉賓。總部位於加州洛斯蓋多斯的Netflix早已拍有眾多的政治紀錄片,這其中就包括奧巴馬在2012年大選中曾擊敗的對手米特•羅姆尼。

來源:北美見聞綜合

⑸ 奧巴馬的主要事跡

巴拉克·海珊·奧巴馬,1961年8月4日生於美國夏威夷,父親是來自肯亞的黑人,母親是堪薩斯州的白人。是左撇子,這是美國總統史自40屆以來的第四位左撇子總統。 雖然,他只有 50% 的黑人血統,有些人卻認為他是所謂的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似乎這么說了,美國就再也不存在種族歧視,似乎美國的黑人從此就和白人一樣平等了,從此天下太平了。如果因為他有50% 黑人血統,他就是黑人;那麼因為他有50%白人血統,他同樣也是白人。他的父親是非洲移民,所以他並沒有象很多美國黑人奴隸的後裔一樣在很多城市的貧民窟長大。他小時候是由他的白人的祖父母培養長大的。所以他的思維方式和美國白人比較接近。他本人從來也沒有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是黑人,或者是非洲裔美國人,只承認自己是混血。
1983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1985年到芝加哥參加社會工作。1991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的法學院,是第一個擔任哈佛法學評論主編的所謂的 非洲裔美國人,並在此期間獲得了全國范圍的認可。1992年和米歇爾·拉沃恩·奧巴馬 結婚,並生了二個女兒瑪麗亞 ·安· 奧巴馬 (Malia Ann Obama), 娜塔莎· 奧巴馬 ( Natasha Obama)。 1996年,奧巴馬從芝加哥當選為伊利諾伊州國會參議員並在之後的3年中連任;2000年,在競選美國眾議院議員席位失敗後,奧巴馬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工作中。
2004年7月,美國民主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奧巴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調演講」。(所謂「基調演講」,就是民主黨人闡述本黨的綱領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黨極有前途的政治新星來發表,1988年做「基調演講」的人就是時任阿肯色州州長的柯林頓。)奧巴馬不負眾望,他親自撰寫演講稿,並發表了題為「無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慷慨激昂的演講。在演說中他提出消除黨派分歧和種族分歧、實現「一個美國」的夢想。該演講後,奧巴馬成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同年11月,奧巴馬順利的以高達70%的選票當選聯邦參議員。
2007年2月10日,奧巴馬在伊利諾伊州斯普林菲爾德市正式宣布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並提出了重點在「完結伊拉克戰爭以及實施全民醫療保險制度」的競選綱領。2008年1月4日,在俄亥俄州民主黨初選大會上,奧巴馬贏得了38%的支持率,領先於知名度高於自己的約翰·愛德華茲以及希拉里·柯林頓,在民主黨諸位候選人中領跑。2008年6月3日,奧巴馬票數領先於希拉里·柯林頓,被定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同年8月23日,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奧巴馬被正式提名,從而成為了美國歷史上首個非洲裔總統大選候選人。
2008年11月5日,奧巴馬擊敗共和黨候選人約翰·麥凱恩,正式當選為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
家庭背景
奧巴馬的父親老奧巴馬是肯亞人,母親安·鄧納姆是美國一名白人女教師。兩人婚姻沒有維持多久,只生下奧巴馬一個孩子。後來奧巴馬隨母親與繼父在印度尼西亞生活4年。童年奧巴馬
兒時的奧巴馬與母親Ann鄧納姆出生在美國堪薩斯州威奇托,後來隨父母移居夏威夷。在夏威夷,鄧納姆與肯亞留學生巴拉克·奧巴馬(老奧巴馬)相遇並結婚,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巴里,即如今的新總統奧巴馬。這一段婚姻沒有維持多久,隨著老奧巴馬離家前往哈佛大學深造告終。鄧納姆後來與印尼留學生羅羅·素托羅結婚,並於1967年來到印尼,也把6歲的巴里帶到印尼。
奧巴馬10歲時回到夏威夷,與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鄧納姆帶著她與素托羅生的女兒瑪亞又回到印尼。鄧納姆熱衷於印尼民間婦女工藝品的製作,比如織布、編筐,成為個中能手。瑪亞現在是夏威夷大學一名教授。蘇爾亞庫素瑪回憶說:「我們都是母親,我們一起談論,對於一個母親來說,與孩子分離有多麼難過,但她(鄧納姆)更關心對巴里(奧巴馬)的教育。」
奧巴馬青年時到印尼看望母親,蘇爾亞庫素瑪初次見到這名未來參議員。她說:「鄧納姆為他驕傲。我記得,當奧巴馬成為《哈佛法律評論》月刊歷史上首位有50%黑人血統的主編時,鄧納姆充滿驕傲。」
奧巴馬的父母離婚後,在聽說父親1982年在肯亞死於車禍前,奧巴馬只見過父親一次。盡管與父親相處時間不長,但遺傳自父親的膚色,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成為一面旗幟。他的回憶錄1995年首次出版,名為《父親的夢想》。從政後,奧巴馬借用了父親的名字(巴拉克),在每天別人對他的稱呼中,感受父親留下的烙印。
老奧巴馬出生在肯亞西部一個貧窮的小村莊,當過放牛娃,後來因為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去美國讀書,與鄧納姆相遇,生下奧巴馬。奧巴馬的祖母和許多親戚如今仍住在那個小村莊,老奧巴馬1982年因車禍去世後也埋在村內。1992年時,奧巴馬初訪家鄉,把未婚妻領進門。老奧巴馬的生平比較復雜。他在肯亞時就娶了第一個妻子柯齊亞,並育有兩個孩子,兒子羅伊和女兒奧瑪。
按照奧巴馬的說法,父親從沒真正離開柯齊亞。但鄧納姆說,老奧巴馬確實與柯齊亞分開,但「由於結婚時是一個鄉村婚禮,所以也沒有文件證明離婚」。老奧巴馬和鄧納姆在夏威夷的婚姻也許也沒有適當的文件證明。奧巴馬在回憶錄中說:「這段婚姻如何開始和何時開始依然弄不清,有些細節我永遠沒勇氣弄清。」老奧巴馬離開鄧納姆和兩歲的兒子去哈佛讀書後,後來帶著另一名美國女人露絲回到了非洲。露絲成為他的第三任妻子,在肯亞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死於車禍。但是,老奧巴馬還經常探望柯齊亞。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卻心懷著自己的「美國夢」,一步步走向成功……
成長道路
奧巴馬身世復雜、經歷坎坷,但長大後,在芝加哥市組織慈善事業,逐漸積累名聲。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就讀期間,成為《哈佛法律評論》首位有50%黑人血統主編——這個位置通常被視為法律專業學生畢業後進入美國最高法院當法官秘書、進而步步高升的敲門磚,但奧巴馬畢業後,卻選擇了芝加哥一家專門受理民權訴訟的小型律師事務所。
奧巴馬之後選擇從政,連任3屆伊利諾伊州州參議員,2004年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脫穎而出,將知名度擴大到全美。當年,他贏得國會參議員選舉,成為美國歷史上第5位黑人(但是他只有50%黑人血統) 聯邦參議員。蘇爾亞庫素瑪說:「你知道,擁有一個白人母親、一個黑人父親,還到過印尼,這使他和他的母親一樣,容易對各種人產生認同感。」一些美國社團把奧巴馬當作一種證明,融合可以超越種族。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公眾政策研究人員威廉·高爾斯頓說:「我認為,美國選民已經准備支持具體表現美國夢的領袖。」
弗吉尼亞大學政治學教授拉里·薩瓦托認為,奧巴馬公布自己身世可以吸引選民,無論存在何種爭議。薩瓦托說:「美國人喜歡成功的故事。」蘇爾亞庫素瑪說,她可以想像到奧巴馬母親的「熱烈表現」,「如果她知道巴里,她的孩子在競選美國總統,她會有多麼驕傲」。
參選歷程
200多年前的美國總統大選,亞伯拉罕·林肯只能坐著馬車來巡迴演講;七八十年前,為了獲得勝利,富蘭克林·羅斯福已可以拿著廣播喇叭進行宣傳;到了肯尼迪時代,在電視上面對萬千觀眾發表演說成為了常態。
奧巴馬競選網站首頁
2008年美國大選,不管是民主黨的奧巴馬、希拉里,抑或共和黨的麥凱恩,都爭先恐後開設個人網站,宣傳政治綱領、播放競選廣告,發布即時動態,同時也收集民意民聲。矽谷的一位資深專家評論:「能夠利用網路全部潛力的競選者,將在總統大選中脫穎而出。」《紐約日報》也認可這一點:「2008年,決定總統大選結果的關鍵因素不是誰更懂政治,而是誰更懂網路。」
互聯網,這種最開放、最民主的媒介形式,已深度參與到選舉的政治事務中。奧巴馬,47歲,憑借著平民出身、經歷復雜的優勢,打出「革新」、「夢想」的旗號,在一臉陽光的帥氣中,成為了最會利用互聯網工具的人。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公布的資料顯示,奧巴馬在今年1月份收到的3600萬美元捐款中,有2800萬美元是通過互聯網募集到的,而且,其中90%的捐款,單筆金額都在100美元以下。
和傳統的通過競選集會,以及舉行募款餐會的模式大不相同的是,奧巴馬得到的這些小額捐款,多半是自發的網上轉賬。這應該被看作一個信號。美國國會規定,每個人向總統候選人捐助選資金,不得超過2300美元。因此,美國總統候選人必須爭取盡可能多的捐款者,才能在籌款額上壓倒其他對手。
早在2007年第一季度初選時期,他小試牛刀,被人稱為「菜鳥」的他「一鳴驚人」:通過互聯網,獲得了10萬人的捐款,人數是希拉里的兩倍!捐款數額也超過了希拉里。從那時開始,奧巴馬就擁有一個「網路提款機」。《時代周刊》評論:「奧巴馬所得的100美元募款,可能來自數千位不計名的普通支持者,但帳面上無法看到的數據,將在未來的選票數量上體現,人們期待著這樣的驚喜。」
在奧巴馬的個人競選網站(http://www.barackobama.com)上,粉絲們在網站上輸入自己的郵政編碼,就能得到所在地區為奧巴馬進行助選活動所具有的信息列表,並據此加入支持奧巴馬的團體。戈倫博格說:「這些集會吸引了社區人群的極大興趣。人們一回家就上網捐款。而這些人以前從沒捲入過競選活動。」相形之下,奧巴馬的黨內對手——希拉里,也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設置了類似的「郵編定位」功能,以聚攏和發展支持者,但效果遠遜於奧巴馬。原因是,奧巴馬進入了互聯網的WEB2.0時代。「這是互聯網時代,奧巴馬知道經常上網和有時間在網上發表言論的人都不是有錢人,因為有錢人大都沒那麼多時間,也不會自降身份與窮人一起爭論」,一位奧巴馬的支持者表示,「如果以支持人數作為評判,奧巴馬無疑將獲勝。」

⑹ 奧巴馬任職期間會不會因種族歧視問題而被暗殺

有可能 他前段時間精選期間就有消息稱可能遭到暗殺

以下是該消息餓報道:(大江晚報)

初戰告捷的美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成為首名黑人美國總統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而一份FBI絕密文件最近披露———3個極端組織正密謀在奧巴馬舉行大選集會期間將他暗殺!為確保奧巴馬生命安全,一向只負責保護總統的白宮「密勤局」已破例安排12名資深特工,時刻守護在奧巴馬周圍。這是迄今一名總統候選人所享受到的最大規模保安行動。

白宮派12名「密勤局」特工保衛黑人准總統,一年花費5000萬英鎊,只因FBI獲悉———

3K黨成員從不以真實面貌示人

3K黨 密謀暗殺奧巴馬

3K黨密謀「刺馬」

由於奧巴馬是一名黑人總統候選人,而目前他已經贏得黨內初選,並極有可能入主白宮,成為首名黑人美國總統,因而嫉恨他的人也越來越多。FBI首腦認為,至少3個「高水平風險的」、宣稱白人至上的極端組織,正在醞釀旨在暗殺奧巴馬的驚天陰謀———在他舉行大選集會期間派出刺客,在眾目睽睽之下將他暗殺!

據FBI一名高層消息人士透露,3個試圖暗殺奧巴馬的組織分別是「國家社會前鋒」組織、極右翼親納粹組織「美國納粹黨」和仇視黑人的「3K黨」極端種族分子。消息人士說:「3個組織都被視為威脅。但其中最突出的是『3K黨』,有一批核心支持者准備通過暴力措施採取行動。」

12名「密勤局」特工護駕

為了防患於未然,一向只負責保護總統的白宮「密勤局」不得不破例安排多名特工,時刻守護在奧巴馬周圍。據透露,早在去年5月,當奧巴馬首次接受到「死亡威脅」後,就開始接受「密勤局」特工的「特殊照顧」了,比其他許多總統候選人要早得多。

據透露,奧巴馬由於擔心給公眾留下不良印象,一度拒絕「密勤局」保護,在朋友堅持下才接受。而隨著選情越來越好,圍繞在他身邊的特工人數也日益增多,目前已經達到12人!據悉,這12名「密勤局」特工全都身穿深色西裝、胸別徽章、頭戴耳機,每當奧巴馬公開活動時,他們就會牽著受過訓練的警犬,警惕地四處巡邏,檢查民眾和記者的行裝里有沒有炸彈。無論何時奧巴馬走進人群,總有2名保安圍在他左右,保安程度足以媲美現任總統布希。

贏得初選後危險增大

自從奧巴馬正式擊敗希拉里、贏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資格後,FBI對於奧巴馬面臨生命危險的擔憂更加強烈。一名高級FBI內幕人士證實,連日來奧巴馬又收到了一系列新的暗殺威脅。比如,一個未透露名字的極端組織日前在網上發布恐嚇信息稱:「世界各地的白人至上主義者將非常高興地看到『死亡』和『奧巴馬』這2個單詞出現在同一個頭條新聞的標題中。」另一威脅信息中顯示,奧巴馬的頭像被畫上了一個狙擊步槍的瞄準器圖案,而圖像的上方則寫道:「一個人,一顆子彈。」

報道稱,出現新的暗殺威脅後,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邁克·切爾托夫立即下令採取行動。據悉,奧巴馬目前一年所花費的保安行動費用已經高達5000萬英鎊!與此同時,肯塔基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3K黨領導人也被FBI牢牢盯住。「很顯然,如果他們真的敢採取行動,無疑將是一個巨大錯誤」。 本報綜合

刺客可能假扮支持者

據內幕人士披露,恐怖分子目前已經構想了多個暗殺方案,可謂險惡至極。一種方案是,刺客隱藏在集會地點附近的大樓高處,趁現場混亂遠距離將奧巴馬射殺,一旦事成即可逃之夭夭;另一種方案是,讓刺客混在集會的人群中,假扮成一名奧巴馬的支持者走到他身邊與之握手或者擁抱,從而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將手中暗藏的毒針刺入奧巴馬體內,或者將毒物倒入奧巴馬的飲料中。

黑人參選遇刺風險高

從美國歷次總統大選來看,只要有黑人參加總統選舉,安全必成重要的考慮條件。譬如,1988年,著名黑人民權牧師傑西·傑克遜競選總統時,不斷接到種族分子的死亡恐嚇,不得不請「密勤局」幫助保護。而美國前黑人國務卿科林·鮑威爾因擔心自己和妻子阿爾瑪會遇刺身亡,乾脆決定不參加總統大選。

奧巴馬(中)在拉勒米市參加競選集會,資深特工時刻守護在他周圍。

⑺ 美國種族歧視這么嚴重,那在2008年奧巴馬是如何當上美國總統的

2020年已經將要過去,疫情在我國可以說是控制的比較好的,但是在美國,疫情的爆發是更加的嚴重,人們開始了示威活動,搶奪奢侈品店,隨著疫情的爆發,美國的「黑人抗議」活動也是愈演愈烈,黑人的反抗情緒是越來越高了,還有一些白人也加入其中,場面一度很難控制。

我們都知道美國的種族歧視一直都在存在著的,從古至今,古代的時候黑人是白人的奴隸,到了現代,黑人還是被歧視著,不僅房租要比白人高,就連日常用品也會比白人用的要貴,黑人一直受到不平等的對待。

大家應該都知道美國的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那麼美國的種族歧視那麼嚴重,在2008年時,奧巴馬是如何當上美國總統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奧巴馬能當選總統,很大一部分的票數都是黑人投的,黑人選民個個都心懷希望,在2012年時,奧巴馬競選連任總統成功,繼續任美國總統,就是這樣,奧巴馬憑著自己的努力和黑人們的信任,當上了美國總統,而他絕對也會成為美國歷史上里程碑的人物!

⑻ 請教 這2句怎麼翻譯

1 這項活動被稱為市政廳,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約500名學生上有共同的,有時熱鬧,這已經成為美國政治的夾具的交流很少。
2 該腳本的相互作用強調奧巴馬總統面臨的障礙,因為他試圖管理與獨裁中國,他們的財富和影響力的美國的關系已經上升為經濟經受住全球經濟衰退遠比美國或歐洲的。

應該是這么翻譯的,看看能不能幫到你~~~

⑼ 奧巴馬的經歷

巴拉克·奧巴馬,1961年8月4日生於夏威夷,父親Barack Obama, Sr.是來自肯亞的黑人,母親Ann Dunham是堪薩斯州的白人。1983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1985年到芝加哥參加社會工作。1991年畢業於哈佛法學院,是第一個擔任《哈佛法學評論》主編的非洲裔美國人。

1995年出版回憶錄《我父親的夢想》(Dreams from My Father: A Story of Race and Inheritance)。2004年,奧巴馬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題為「無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的政策演講而引人注目。

巴拉克·奧巴馬1996年當選伊利諾伊州參議員,並連任三屆。2005年當選美國參議員。美國黑人參議員巴拉克·奧巴馬是參選下任美國總統的熱門人選之一,自從2004年當選參議員以來,他的名字在美國政壇迅速躥紅,受歡迎程度堪比影視明星。

最近,一則有關奧巴馬幼年經歷的傳言在網路媒體迅速傳播,雖然證實為謊言,但也從側面折射出,奧巴馬競選總統之路,註定與他的身世密切相關,因為他的故事已經成為吸引選民的招牌。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網路版28日揭開奧巴馬身世的許多內情,比許多美國選民迄今知道的更多、更具體。

母親

奧巴馬的父親老奧巴馬是肯亞人,母親安·鄧納姆是美國一名白人女教師。兩人婚姻沒有維持多久,只生下奧巴馬一個孩子。後來奧巴馬隨母親與繼父在印度尼西亞生活4年。

鄧納姆出生在美國堪薩斯州威奇托,後來隨父母移居夏威夷。在夏威夷,鄧納姆與肯亞留學生巴拉克·奧巴馬(老奧巴馬)相遇並結婚,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巴里,即如今的參議員奧巴馬。這一段婚姻沒有維持多久,隨著老奧巴馬離家前往哈佛大學深造告終。

鄧納姆後來與印尼留學生羅羅·素托羅結婚,並於1967年來到印尼,也把6歲的巴里帶到印尼。

最近傳出關於奧巴馬的謠言是,奧巴馬在印尼生活時,曾在一所極端宗教主義學校就學。但事實是,那隻是所普通宗教學校。聽到這種謠言時,最驚訝的要屬奧巴馬母親的生前好友朱莉婭·蘇爾亞庫素瑪。

蘇爾亞庫素瑪現年53歲,是印尼最著名的女權主義者之一,出版過許多作品,批評極端宗教主義。蘇爾亞庫素瑪說,鄧納姆是一名自由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能說一口流利的印尼語,喜愛印尼文化,雖然對宗教感興趣,但沒有加入任何宗教。

在蘇爾亞庫素瑪雅加達住所的咖啡桌上,擺放著一本相冊。相冊記載著歡樂時光,照片中的鄧納姆一頭活潑的卷發,身穿波希米亞風格的寬松服裝,總是面帶笑容。

蘇爾亞庫素瑪說:「你知道,安(鄧納姆)是一名白人,雖然她告訴我,她有切羅基人(北美印第安人的一支)血統。」據奧巴馬所說,母親家族一個遠祖是純種切羅基人。

奧巴馬10歲時回到夏威夷,與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鄧納姆帶著她與素托羅生的女兒瑪亞又回到印尼。鄧納姆熱衷於印尼民間婦女工藝品的製作,比如織布、編筐,成為個中能手。瑪亞現在是夏威夷大學一名教授。

蘇爾亞庫素瑪回憶說:「我們都是母親,我們一起談論,對於一個母親來說,與孩子分離有多麼難過,但她(鄧納姆)更關心對巴里(奧巴馬)的教育。」

奧巴馬青年時到印尼看望母親,蘇爾亞庫素瑪初次見到這名未來參議員。她說:「鄧納姆為他驕傲。我記得,當奧巴馬成為《哈佛法律評論》月刊歷史上首位黑人社長時,鄧納姆充滿驕傲。」

鄧納姆1995年死於卵巢癌。

父親

父母分手後,在聽說父親1982年在肯亞死於車禍前,奧巴馬只見過父親一次。

盡管與父親相處時間不長,但遺傳自父親的膚色,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成為一面旗幟。他的回憶錄1995年首次出版,名為《父親的夢想》。從政後,奧巴馬借用了父親的名字(巴拉克),在每天別人對他的稱呼中,感受父親留下的烙印。

老奧巴馬出生在肯亞西部一個貧窮的小村莊,當過放牛娃,後來因為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去美國讀書,與鄧納姆相遇,生下奧巴馬。

奧巴馬的祖母和許多親戚如今仍住在那個小村莊,老奧巴馬1982年因車禍去世後也埋在村內。1992年時,奧巴馬初訪家鄉,把未婚妻領進門。

老奧巴馬的生平比較復雜。他在肯亞時就娶了第一個妻子柯齊亞,並育有兩個孩子,兒子羅伊和女兒奧瑪。

按照奧巴馬的說法,父親從沒真正離開柯齊亞。但鄧納姆說,老奧巴馬確實與柯齊亞分開,但「由於結婚時是一個鄉村婚禮,所以也沒有文件證明離婚」。

老奧巴馬和鄧納姆在夏威夷的婚姻也許也沒有適當的文件證明。奧巴馬在回憶錄中說:「這段婚姻如何開始和何時開始依然弄不清,有些細節我永遠沒勇氣弄清。」

老奧巴馬離開鄧納姆和兩歲的兒子去哈佛讀書後,後來帶著另一名美國女人露絲回到了非洲。露絲成為他的第三任妻子,在肯亞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死於車禍。

但是,老奧巴馬還經常探望柯齊亞。一名親戚解釋說,根據傳統,柯齊亞還是他的妻子。老奧巴馬還與另一名肯亞婦女生下一個兒子。

夢想

奧巴馬身世復雜、經歷坎坷,但長大後,在芝加哥市組織慈善事業,逐漸積累名聲。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就讀期間,成為《哈佛法律評論》首位黑人社長。這個位置通常被視為法律專業學生畢業後進入美國最高法院當法官秘書、進而步步高升的敲門磚,但奧巴馬畢業後,卻選擇了芝加哥一家專門受理民權訴訟的小型律師事務所。

奧巴馬之後選擇從政,連任3屆伊利諾伊州州參議員,2004年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脫穎而出,將知名度擴大到全美。當年,他贏得國會參議員選舉,成為美國歷史上第5位黑人聯邦參議員。

蘇爾亞庫素瑪說:「你知道,擁有一個白人母親、一個黑人父親,還到過印尼,這使他和他的母親一樣,容易對各種人產生認同感。」

一些美國社團把奧巴馬當作一種證明,融合可以超越種族。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公眾政策研究人員威廉·高爾斯頓說:「我認為,美國選民已經准備支持具體表現美國夢的領袖。」

弗吉尼亞大學政治學教授拉里·薩瓦托認為,奧巴馬公布自己身世可以吸引選民,無論存在何種爭議。薩瓦托說:「美國人喜歡成功的故事。」

蘇爾亞庫素瑪說,她可以想像到奧巴馬母親的「熱烈表現」,「如果她知道巴里,她的孩子在競選美國總統,她會有多麼驕傲」。

奧巴馬目前在宣布參加總統競選的民主黨人中,支持率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前第一夫人、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希拉里·柯林頓

⑽ 如何看待奧巴馬呼籲每個美國人都學習編程

我覺得奧巴馬的呼籲是很有道理的,編程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確實值得每個人去學習。

編程是編寫程序的中文簡稱,就是讓計算機代為解決某個問題,對某個計算體系規定一定的運算方式,是計算體系按照該計算方式運行,並最終得到相應結果的過程。



現在學習編程的門檻和學習曲線要低很多,你只要不是一根筋非要去搞 C, C++ 這類出了錯都不說人話的編程語言外,其他的 Python 之類的,甚至 OS X 下 AppleScript,都能讓你在培養邏輯思維的同時,有了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