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歐菲光前端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歐菲光前端

發布時間: 2022-08-04 03:52:33

『壹』 南昌臨空經濟區的規劃布局

南昌臨空經濟區地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區域。建設南昌臨空經濟區,有利於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把南昌打造成為帶動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有利於促進南昌、九江兩市城市共建融合和產業互補對接,推動昌九一體化發展。
223平方公里臨空經濟區空間如何布局?10年間發展目標如何?入區發展企業將獲得哪些政策支持?目前臨空經濟區招商、建設進展如何?……昨日下午,江西省發改委、南昌市人民政府聯合召開「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會上正式對外公布《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2025年)》,首次揭開223平方公里臨空經濟區規劃的神秘面紗,並就上述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公眾釋疑解惑。
總體布局三大區域
根據《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2025年)》,臨空經濟區以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及周邊服務區為核心,包括桑海經開區,新建縣樵舍鎮、樂化鎮、金橋鄉的部分區域和南昌經開區的白水湖管理處、冠山管理處,總共約223平方公里。
臨空經濟區總體格局為空港樞紐區、集聚發展區和臨空輻射區。空港樞紐區包括昌北機場周邊約23平方公里范圍(機場區佔地13.3平方公里,機場周邊直接關聯產業與服務區9.9平方公里);集聚發展區總面積約為2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桑海經開區的58平方公里,新建縣樵舍鎮的68平方公里、樂化鎮的23平方公里、金橋鄉的22平方公里,南昌經開區的白水湖管理處、冠山管理處29平方公里;臨空輻射區主要向南昌市新建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九江市永修縣等周邊區域輻射拓展。
規劃體系初步形成
新規明確了臨空經濟區戰略定位為:中部地區重要航空樞紐和對外開放門戶;長江中游高端產業集聚區和綠色智慧空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先導區和改革創新示範區;昌九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支點和強力引擎。
為此,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動下,按照「統籌規劃、分區啟動、同步招商、早見成效」的思路,南昌臨空經濟區以10平方公里產業核心區建設為引爆點,聚焦政策和資源,通過短短幾個月的奮力拚搏,在昔日的荒山荒漠上,一座現代化的產業園區已初具雛形,各項建設工作進展順利。
據悉,根據省政府批復的《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2025年)》,南昌市已經起草了《南昌臨空經濟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任務分工、時間節點和責任體系,市委、市政府討論後將立即組織實施。同時,即將啟動《南昌臨空經濟區土地利用規劃》、《南昌臨空經濟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南昌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規劃》等規劃編制工作。
明年昌北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達1000萬人次
「發展目標分階段制定,每五年一次『裂變』。」相關人士介紹說,到2015年,昌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臨空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80億元;到2020年,昌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500萬人次,臨空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300億元,初步形成臨空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到2025年,昌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30萬噸;臨空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1000億元,集聚人口100萬人。
未來,南昌將建成國內大型客運航空樞紐和中部國際貨運航空樞紐,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臨空產業體系,臨空經濟區基本成型。
功能布局為「一心、一廊、兩軸、兩區」
構建「一心、一廊、兩軸、兩區」,形成向鄱陽湖扇形敞開式的功能布局。
一心:以昌北國際機場為核心,重點建設航空客貨樞紐、多式聯運設施和客運換乘中心,形成多功能立體交通樞紐。
一廊:沿梅嶺-溪霞水庫-白馬廟休閑旅遊中心-象山森林公園-南磯山濕地候鳥觀景區-環鄱陽湖西側生態旅遊帶,形成一條西南至東北的弧形生態屏障,打造集生態保護和休閑旅遊於一體的生態廊道。
兩軸:沿昌九高速公路、昌九城際鐵路以及昌九大道形成昌九城市發展軸;沿贛江依託港口形成贛江黃金水道發展軸。
兩區: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包括生物醫葯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裝備製造產業園、綜合保稅區等,重點發展臨空型先進製造業;產城融合區,包括機場周邊和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城鎮化區域,重點發展物流基地、總部基地、商務基地、休閑基地和配套基地等。
爭取盡快批復設立綜合保稅區
據悉,《規劃》制定的政策措施涉及體制機制創新、航線航班發展、產業發展引導、擴大開放合作、保障建設用地等各個方面。
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支持組建精簡統一高效的開發建設管理機構,推行企業化運作和管理;借鑒上海自貿區的經驗做法,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支持開展環評、能評試點等;航線航班發展方面,省、市財政共同出資設立航空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航線航班發展,鼓勵培育機場航空口岸和開辟客貨運新航線航班。
產業發展引導方面的政策尤為值得關注。「對進入臨空經濟區的重大項目,優先列入省重大項目調度,在專項資金安排上給予特殊扶持。」據相關人士介紹,南昌臨空經濟區將建立臨空產業投資項目庫,明確准入條件,重點引入符合臨空產業發展導向、帶動性和創新能力強的知名企業。研究設立創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高科技、產品新、成長快的創業投資企業等。
另外,將爭取盡快批復設立綜合保稅區;落戶的省外高新技術企業,可申請減按15%優惠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頒發我省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省、市政府還將保障建設用地,統籌安排臨空經濟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切塊保障臨空經濟區內重大項目建設用地需求。
形成「航、鐵、公、水」四位一體交通運輸優勢
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位於臨空經濟區最核心區域內,湖濱北路、小微大道、建業大道、瓜洲圩堤圍繞小微工業園福銀高速以南片區的環形路網已全面貫通、對接;對小微工業園福銀高速以北7平方公里內的主要路網進行了梳理,製作了臨空經濟區現狀圖,對臨空經濟區內小微工業園片區和桑海開發區片區路網連接問題形成了初步意見。連接昌九大道干線道路工程正分五個標段同時展開施工;港口北大道項目將於10月1日前通車。
「擁有4個2000噸泊位的龍頭港碼頭建成後將與贛江黃金水道連接,真正形成臨空經濟區航空、鐵路、公路、水運四位一體的立體集成、多式聯運交通優勢。」相關人士介紹,目前臨空經濟區核心區域內的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建設也在快速推進,確保路建到哪裡,水、電、氣就配套跟進到哪裡。同時,為產業發展配套的10萬平方米的電子信息產業專用標准廠房, 13棟單體建築主體已全部完工。鄰里中心概念性規劃已出具第一階段成果。
吸引歐菲光、中國北車項目入駐
招商引資方面,南昌在產業定位上確定了「1+X」的發展戰略,其中「1」指以臨空經濟指向特徵明顯的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X」指關聯產業或其他臨空導向的高端製造業。在政策扶持和交通優勢的吸引下,南昌臨空經濟區大力開展定向招商,引進了一批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高端、前端、深端產業項目。
其中,總投資53億元的深圳歐菲光產業園已經落戶,總投資110億元、一期投資60億元的深圳萊寶高科,中國北車、快遞物流園、艾煒特、電商產業園等招商項目進展順利,酷派手機6000萬台(第一期3000萬台)生產線即將入駐中小微企業孵化基地第一期10萬平方米標准廠房並投入生產運營。
臨空經濟區管委會下轄五個園區
南昌臨空經濟區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初步確立。臨空經濟區管委會下轄五個園區,即電子信息產業園、生物醫葯產業園、裝備製造產業園、綜合保稅區、航空物流產業園、其他產業園。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對管轄園區實行統一規劃制定與監管、統一產業布局與准入、統一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統一招商政策和考核。
同時,將桑海生物醫葯產業園58平方公里、小微工業園起步區10平方公里(含綜合保稅區3.3平方公里)范圍劃歸南昌臨空經濟區管委會直接管轄負責開發推進;其餘范圍進行統籌管轄,由縣區(新建縣和經開區)平行推進。
管委會內設機構採取大部制,內設「四部一局」:即綜合協調部、產業協調部、規劃建設和資源環境協調部、社會管理部和財稅局。同時,管委會加掛南昌市臨空經濟區建設投資集團公司牌子。管委會下轄的產業園區均採用企業化管理運作模式,專司負責招商引資和園區項目建設。

『貳』 安徽合肥歐菲光有沒有清真食堂

央廣網合肥4月30日消息(記者 徐秋韻)4月30日上午,歐菲光光學光電產業基地合肥巢湖CCM生產線亮燈儀式舉行,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羅雲峰出席並見證。據了解,2020年6月,合肥市政府與歐菲光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總投資101億元,打造集研發設計、製造、封測、器件為一體的綜合性光學光電全產業鏈基地。項目位於巢湖市半島核心啟動區域——黃麓鎮,達產後年產值約 370 億元,年利稅約 12 億元,解決就業約 20000 人。簽約以來,項目推進迅速。今天,正式亮燈。
歐菲光集團創始人蔡榮軍表示,自從歐菲光項目落地合肥巢湖以來,深受各級領導關懷,項目進展迅速,以「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的姿態,創造一流速度、一流工程,為歐菲光光學光電產業基地項目順利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歐菲光成立於2002年,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微攝像頭模組、光學鏡頭、微電子業務、新材料和智能汽車電子產品與服務等,廣泛應用於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電子產品等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和智能汽車領域。目前,歐菲光已走在行業前端,建設有南昌、深圳、蘇州、天津等生產基地,在中國南昌/上海/台灣、美國聖何塞、日本東京/熊本、韓國水原等地分別設立了研究中心,通過研發創新為發展賦能。今後,歐菲光將堅持科技創新帶動產業發展,匯集創新資源,不斷進行技術突破,打造集研發、智造一體的綜合性光學光電全產業鏈基地,與本地產業鏈企業相互協同,促進本地科技創新戰略性產業生態發展。
巢湖是一個人傑地靈山川秀美生態之城,也是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充滿創新開放活力。當前巢湖正奮力沖刺「長三角第一方陣、全國縣域百強」目標,深度融入合肥經濟圈,積極參與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今年2月,巢湖市確立了「工業立市」三年倍增行動,力爭到2023年末,工業競爭力顯著增強、質量效益明顯提高,力爭工業投資、規上工業總產值、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企業數、招引億元以上工業項目數實現倍增。

『叄』 a 股中具備ar和vr的概念股都有哪些

你這樣 換一個APP就可以了 去證券公司營業部開戶比較麻煩,我推薦直接在手機上使用開戶軟體進行開戶,就好像蝌蚪的股票開戶,在你手機應用寶上,或者軟體商城上面可以找到,你可以試試,只需要身份證和銀行卡,蝌蚪股票這個APP還是很方面的

『肆』 華為p40售價公布,漲幅不大,為何被噴

華為P40系列手機已經正式登場了,作為2020年第一季度顏值最高的手機,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關注它的核心配置了吧,而近日就有數碼大V曝光了華為P40系列核心供應商的名單,從名單中可以看到,除了處理器、音頻、控制等多個晶元是華為自主研發的,其餘絕大部分配件也都是國產供應商 ,沒有一個是美國的東西。

但是其實手機的價格除了顯性成本以外,還有隱性成本。主要是包括以下這幾個方面。尤其是研發成本這一塊,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在研發領域,華為在整個手機行業里,投入都是最多的之一。考慮到這些因素,華為的高端手機,售價自然也不會太低。再加上品牌溢價,所以相比較而言,同樣的高端旗艦,華為的售價肯定會看上去要高一些。

『伍』 華為P40不用美國器件行嗎

家都知道,華為和美國的博弈,已經持續非常久的時間。
美國的部分華為供應商,被禁止繼續向華為供貨,為的就是要打擊華為的手機業務。
畢竟美國的確掌握大量的核心技術,不讓華為使用的話,似乎能起到一定的威脅作用。華為這次的新機,使用多少美國零部件,自然就成為很多人感興趣的焦點。今年 P40 系列的美國零部件,比去年又少了一些。

拆解結果顯示,華為 P40 Pro 只有一個模塊,仍然使用來自美國的技術。
那就是——射頻前端模塊。
這個模塊由美國三大晶元公司,高通,思佳訊和科沃生產,包括放大器,濾波器,變頻器以及一些射頻連接和匹配電路。
主要負責在天線和基帶電路之間,以射頻的形式傳輸信號。

p40

國外媒體特意把華為 P40 系列當中,用到的主要零部件列舉出來。
除了仍然使用美國技術的射頻前端模塊,和去年的 P30 一對比,華為 P40 系列在快閃記憶體方面,已經不再使用美國美光生產的零件。
至於通信和射頻晶元,雖然無法識別供應商,但很明顯也不是去年 P30 上,使用的美國科沃晶元。
滿打滿算,華為 P40 系列上用到美國零部件的比例,可能還不足 1%。

『陸』 哪些手機支持人臉識別

目前人工智慧是創投界的明星投資領域,AI在大中小公司中都被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而人臉識別技術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核心技術之一,在過去的2年裡得到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大力扶持和發展,目前已經在很多應用場景里都進行了商業化嘗試。

北京西站、沈陽站、青島機場的安檢都應用了人臉識別技術;天壇公園和成都的人民公園也採用了人臉識別,刷臉取紙,防止浪費;在移動端,三星GalaxyS8創新性的採用人臉識別解鎖;據稱,北京市政府正在研討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北京地鐵上,通過刷臉的方。式來進行安檢,提高出行效率。

目前社保系統正在進行改善升級,通過原有基礎上增加人證合一識別系統,用來防止冒領和騙保的事件發生。所謂人證合一識別系統,簡單來說就是人臉識別採集的人像和證件識別出的頭像進行對比,按照一定相似度來判斷是否為同一個人的識別系統。

從早期簡單的考勤機到現在的企業系統應用級別的產品,業界新進產品層出不窮,下面來說說人臉識別在市場上的產品形態。

摘要:現在市場上的人臉識別人證合一的產品形

考勤機:應用的是靜態1:N的人臉識別演算法。先把人員的人臉圖片存入人臉資料庫,然後每次拍攝人臉和人臉庫圖像對比,以記錄考勤情況和考勤時間。

活體檢測技術技術可在移動端平台進行運算,提供android、ios平台SDK;由於人臉比對演算法的運算量非常大,所以需部署在伺服器端,目前支持windows、linux等主流平台。

通過人證識別與活體檢測技術技術,非常好的解決了實名認證環節存在的風險與漏洞。

此文章為原創,如為通過允許,禁止轉載,如需活體檢測人臉識別技術轉載,請聯系苗大偉

『柒』 聲紋識別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近幾年來,我國生物識別技術行業市場主體數量呈迅速增長的趨勢,截至目前,行業企業數量超4000家。據統計,2013-2018年,我國生物識別技術行業新增企業數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2018年,行業新增企業數量達558家,同比上年微增3.14%。截至2019年8月底,我國生物識別技術行業新增企業數量達428家。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生物識別技術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