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中國戰機前端尖頭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中國戰機前端尖頭

發布時間: 2022-07-28 01:45:38

⑴ 軍用直升機機頭 前端伸出的長尖是什麼,是武器還是探測信號用的

應該是空速管,受油管的提及要粗壯一些。感受氣流的總壓(全壓)和靜壓並傳送給有關飛行儀表和感測器的裝置,又稱總-靜壓管。氣壓式儀表和感測器根據總壓和靜壓才能獲得駕駛飛機所需要的高度、空速、升降速度等信息。空速管的前端正中央開有總壓孔,迎面氣流經總壓孔進入總壓室後完全受阻,速度變為零,氣流的全部動能轉化為勢能,使該處的壓力上升為總壓,經總壓導管傳送給有關儀表和感測器。空速管上的靜壓孔開在空速管後部氣流不易受干擾的部位上。感受到的靜壓經靜壓室由導管傳送出去。為了防止空速管結冰,管內裝有電阻加熱器並有漏水孔。為了確保飛行安全,有的飛機還分別安裝有應急總壓管和應急靜壓孔,供空速管發生故障時使用,應急靜壓孔通常開在機身側面的蒙皮上。
飛機周圍的自由氣流受到飛機自身運動的擾動,會造成總、靜壓感受的誤差,主要是靜壓誤差。靜壓管感受的靜壓(指示靜壓)與自由氣流的真實靜壓之差稱為靜壓源誤差,或位置誤差,它與空速管的形狀、安裝位置以及飛行速度、迎角、側滑角等因素有關。在跨音速飛行時,這類誤差尤為嚴重。為了減少對自由氣流的擾動,空速管宜細而長,但其剛度較差,高速飛行中容易產生振動,通常根據不同速度的飛機來選擇不同的形狀。空速管的安裝位置對靜壓源誤差的影響很大。對於亞音速飛機,典型的安裝位置為翼尖、垂尾的前部或前機身的側面。對於超音速飛機,機頭前部是最理想的安裝位置。

⑵ 為什麼中國以前的戰斗機的機頭都是平的而不是現在的尖角.

從前的殲5、殲6、殲7都是單進氣道的,那時的戰斗機體積、重量都沒有現在的戰斗機那麼大那麼重,對推力的要求沒有現在這么高,僅僅單進氣道就可以滿足要求。
現在的戰斗機採用尖機鼻雙進氣道,不僅僅是發動機對氣流的需要更多,更重要的是隨著風洞技術的發展,尖機鼻被證明有更好地氣動性能。

⑶ 中國戰斗機為什麼頂端有根針!!!!!

所謂的「飛機頂端那根針」其實是空速管,不光中國的飛機有,外國的也有,如圖。

在飛機的機頭或機翼上一般都會有一根細長的方向朝著飛機的正前方管子。這就是空速管。

空速管也叫皮託管,總壓管,風向標,也叫氣流方向感測器或流向角感應器,與精密電位計(或同步機或解析器)連接在一起,提供出一個表示相對於大氣數據桁架縱軸的空氣流方向的電信號。

空速管是飛機上極為重要的測量工具。它的安裝位置一定要在飛機外面氣流較少受到飛機影響的區域,一般在機頭正前方,垂尾或翼尖前方。同時為了保險起見,一架飛機通常安裝2套以上空速管。有的飛機在機身兩側有2根小的空速管。美國隱身戰斗機F-117在機頭最前方安裝了4根全向大氣數據探管,因此該機不但可以測大氣動壓、靜壓,而且還可以測量飛機的側滑角和迎角。有的飛機上的空速管外側還裝有幾片小葉片,也可以起到類似作用;垂直安裝的用來測量飛機側滑角,水平安裝的葉片可測量飛機迎角。為了防止結冰,空速管被加溫――對探頭進行加溫防冰可以防止結冰堵塞測量孔,影響探測精度。為了防止動/靜壓系統積聚水分,在空速管設有排水孔和動/靜壓系統管路設有排水接頭。

⑷ 戰斗機前面有個尖刺是干什麼的啊

那是空速管,是用來測量飛機空速的,F22的測試型號也是有這個的,但因為F22力求減少雷達反射面積,機體表面突出物越少越好,所以實際列裝的F22都取消了空速管,而是使用機體內的空速感測器來替代,機體內、數據准確的空速管是老美的一項重要技術專利。

⑸ 殲10戰機機頭前的細尖是什麼

側風的 速度 氣壓等參數的校驗

⑹ 噴氣式戰斗機的頭部為什麼設計成尖的

這個是空速管,飛機飛行過程中,最主要的幾個參數是高度、速度、升降速度,這幾個參數對於飛行員調整飛行姿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謂戰斗機前邊帶「尖」的,那叫空速管。速度越快,空氣壓強越大,隨著空氣壓強不斷增大,戰斗機艙內的速度指示儀表就不斷變換速度指數。這就是那根帶「尖」的空速管作用。

是突破音障用的,如不是尖頭飛機,無論怎樣加大發動機功率都不能突破音障,只有加一根鋼針後才能。空速管,並且不是一根,備用的其他不受湍流影響的部位。裝相控陣火控雷達的戰斗機就移到傍邊了。電傳操縱系統的有4個空速管。

⑺ 戰斗機頭i最前端的尖針是什麼

老式的戰機上的是風速管,用來測量飛行速度的。新式的戰機上的是雷達天線,後方的機頭前部安裝有雷達。

⑻ 民航飛機前面為什麼沒有尖尖的,而戰機前面是尖尖的

戰斗機的機鼻呈尖錐形,最前端是空速管,之後的錐體內包含的是前望雷達...

多數民航機的機鼻呈半球型、而不是如前者的尖錐型,簡單的說,是「沒必要」

1)除了極少數超音速民航機外,幾乎所有民航機都「選擇」亞音速飛行;其實,超音速客機已被歷史淘汰,因為不符經濟效益,那些付得起那昂貴票價的飛行乘客,也自覺劃不來,因此,現代民航客機(和貨機)的巡航速度,都設計在0.8至0.9馬赫之間(如空客380、330、340、波音777、787等),尤其在起飛後首三四小時,因為重量大而空速稍低,在到達巡航高度時馬赫數一般只有0,83甚至更低,之後燃油漸漸耗去而慢慢的加速...

在空氣動力學上,亞音速的流體在遇到物體時,最前端的空氣分子「有時間」來得及「分流」

2)民航客機和非戰斗用途的軍用機(如雷達預警機、加油機等),有正副機師的機種,它們的空速器系統,皆具兩套(甚至三套)獨立的系統,即兩支(或三支)空速管,分別安裝在機身前部,因此,「沒必要」也無法安裝在機鼻最前端

3)尖錐型的機鼻,在設計、機械結構、維修上,比半球形的機鼻較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