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設計一份演練腳本
xx災事故應急預案演練方案一、組織機構:1、參加桌面演練的成員單位:2、現場記錄組成員:3、攝像組成員:4、應急辦公室值勤人員二、演練目標目標1:某小區一住宅樓內液化石油氣用戶液化氣鋼瓶泄漏爆炸著火。 事態發展情況:(1)有人員受傷;(2)住宅樓內多處發生著火;(3)住宅樓內液化石油氣鋼瓶與爐具之間的膠管發生破損泄漏,一時控制不住,有發生二次爆炸的危險;(切斷樓棟電源,有水對液化石油氣泄漏區域進行稀釋,防止液化石油氣鋼瓶發生爆炸,進一步查明現場,關閉液化石油氣鋼瓶閥門)目標2:棉花加工廠發生火災事故;(1)棉花加工廠某車間內由於電氣事故發生火災;(2)車間內火災已向外漫延,車間內火勢短時間內無法控制。三、任務(一)液化石油氣火災事故1、滅火;消防滅火人員對著火建築進行滅火,並對火源進行控制,防止火災擴大化。在滅火過程中,在液化石油氣鋼瓶氣源未切斷時,不得將液化石油氣鋼瓶的著火點的火源滅掉;只可採取對液化石油氣鋼瓶進行降溫處理。2、切斷氣源;3、搶救受傷人員;4、組織、疏散50m范圍之內的居民;5、對事故進行現場調查取證;(二)棉花加工廠火災事故1、切斷事故區域的電源;2、滅火:消防滅火人員對著火區域進行滅火,並對周圍可燃物進行轉移,無法轉移的物質,應採取措施與火源進行隔離(特別是採用水幕形式)3、組織對著火點周圍10m內的可燃物資進行轉移;四、程序1、xx液化石油氣儲配站的應急預案啟動:(1)2、xx社區的應急預案啟動;(1)3、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啟動;(1)接警;(2)向領導報告;(3)團領導下達「xx應急預案啟動」的指令;(4)指揮辦公室擬定現場指揮部及應急小組組成方案;(5)指揮部辦公室向相關單位轉達「xx應急預案啟動」的指令;(6)接到指令的單位分別奔赴現場;五、現場指揮的成立:1、現場總指揮聽取「某社區」、「棉花加工廠」人員的情況匯報;2、成員單位到達現場後向指揮部報導;3、指揮部下達搶險救災任務;六、搶險救災1、xx企業消防隊對著火建築物實施滅火;2、液化石油氣儲備站想法切斷鋼瓶氣源;3、醫療救護人員對傷員實施救護;4、派出所、社區人員對50m范圍內的居民實施疏散;5、液化石油氣儲備站的技術人員對戶內損壞的燃氣設施實施恢復;7、氣象、環保檢測組對風力、風向、現場燃氣濃度進行檢測並報告;注:xx - 企業名稱。
2.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桌面推演
桌面推演的歷史沿革和演化長期以來,桌面推演用於軍事演習,一般習慣稱之為兵棋推演。兵棋推演是軍隊作戰前評估戰術可行性、勝敗、人員及裝備損害程度的重要手段,可以使用地圖、沙盤或計算機等進行。兵棋推演的歷史可以溯源到4500年前,中國人開始使用石塊和木條等在地面上對弈的方法演示陣法、研究戰爭。現代類型的兵棋是由普魯士的宮廷戰爭顧問馮萊斯維茨於1811年發明的,它由一幅地圖,一套代表軍隊的硬方塊,一本詳細規則,一張概率表和一個骰子組成。用這套簡單的工具,可以逼真地推演預測當時戰場的實際作戰活動。20世紀後期至今,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使用具有計算快速、數據統計精準的計算機系統進行推演成為兵棋推演的主要發展方向。計算機兵棋推演首先必須將作戰部隊的體制編制、武器系統、戰術作為等進行十分精確的評估,並將其逐一量化,換算成參數輸入計算機資料庫中;推演由作戰指揮中心、作戰演訓中心及各作戰執行單位指揮所執行,運用復雜的戰區模擬系統,輸入作戰各方的各類參數,連續數小時乃至數月模擬實戰環境和作戰進程,實施重大戰備議題的推演。值得關注的是,世界各發達國家在重點追求兵棋推演計算機化的過程中,也沒有丟棄傳統兵棋,反而把它發展成了多層次、多種類、與商業化電子計算機相結合的軍事智能玩具。美國、德國和日本等的軍事研究機構相繼推出了幾千種普及型兵棋。這些不僅使其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取得了民族傳統,文化歷史、國防知識等多層面教育的良好效果。20世紀90年代[9],隨著我國安全生產立法工作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安全生產法的頒布,規定了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即定期組織演練等法律條文,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管理逐步走向正規化、系統化、常態化。在開展應急預案的實戰模擬演練的同時,就開始了應急桌面推演的嘗試。時至今日,在全國各地的應急預案及其演練中,桌面推演也在不斷發展、創新,進而應用模擬學原理,開發重大事故模擬模擬與互動式虛擬演練系統,這必將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3桌面推演方案的設計要點要使一次應急救援預案桌面推演真正取得實效,關鍵在於推演方案的設計與編制,人們常戲稱之為場景劇本創作。這個劇本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應急桌面推演的成敗。31事故發生現實可能性在場景設計中,假想中的事故或災難必須具有現實發生的可能性,否則不僅不能取得驗證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可行性的效果,而且連桌面推演參加人員都不能認真對待。32事故後果危害或災難性場景設計中假想的事故或災難應具有較嚴重的後果,如有可能,盡量把安全生產事故和環境事故相結合,事故涉及的地域、層次、部門相對多一些,可以更清楚地檢驗應急預案的嚴密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33場景演化過程的合理性在設計事故劇本場景時,必須注意事故發展的合理性,使場景的發展演化具有真實可信性。切忌牽強附會,胡編亂造,使嚴肅的桌面推演變成一場鬧劇。34場景演變的多樣性設計桌面推演事故場景,應該同時設計場景不同走向,即事故可能引發的二次事故、事故的蔓延、多種偶發事件、事故的性質變化、應急等級的升降。在設計時應該考慮多種備用變化場景,應考慮到如果一旦真實的事故發生,現場瞬息萬變的情景和信息傳遞過程可能發生的各種誤差,事故場景滾動信息在實施推演時不一定都一一全部使用,應根據桌面推演進程決定是否插入使用。35場景設計的典型代表性在設計事故場景時,盡可能物色相對常用的危險源物質或能量,也盡可能設想合乎情理的事故觸發條件,而不是非常罕見的物質或千載難逢的巧遇,這樣設計的場景進行桌面推演才會具有普遍指導意義。36桌面推演的可實現性有時推演劇本設計看起來很壯觀很完美,但由於電腦軟體系統或通訊手段等滿足不了推演的實現,同樣達不到桌面推演檢驗應急預案的效果,因此,推演方案應有強有力的技術手段支撐,為其實施推演留下足夠的迴旋餘地。
3. 跪求起重機械安全應急預案 起重機械型號QTZ-6516 請有做過此預案的朋友幫忙傳一份,急用。
給你發份簡單的,如果要更完善的告訴我:
意外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救援預案
1. 塔機在拆卸過程中,高空作業容易出現意外事故,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織就迅速地投入到搶救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 應急救援小組成員:
組長: ________,電話:________,負責組織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全部到位。
副組長:________,電話:________,負責急救通知120或110。
成員:
________,電話:________,負責通知本地區建設安全管理監督站電話事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負責現場范圍內的保護。
負責應急一切器材。
3. 起重機在操作過程中容易發生的事故種類:
(1)高空墜落物,操作不當拆臂、倒塌。(2)觸電、螺栓脫落等。
4. 發生意外事故的救援措施:
(1)如果一旦發生起重機意外事故,施工單位就立即通知本公司應急小組組長______及其它成員。立即到現場做到統一指揮進行施救。設備技術排危由______、______制定搶險方案,負責現場范圍內的保護,安拆人員准備好一切器材,隨時搶救,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2)事故得到控制後,及時報本地區建設安全管理監督和事故鑒定的有關部門。
(3)立即組織事故分析會,按「三不放過」的原則處理,對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的行為,應追究其責任,並按有關法規嚴肅處理。
5. 應急救援的培訓和演練:
機構人員做到相對穩定,按規定配齊安全技術人員,機構人員對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了解,熟悉應急任務和職責,掌握救援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做到在發生安全事故時准確地進行救援,把損失降到最低。
4. 《重大交通事故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指南
1 總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國務院有關規定,為加強對應對演練工作的指導,促進應急演練規范、安全、節約、有序地開展,制定本指南。
1.1 應急演練定義
應急演練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以下統稱演練組織單位)組織相關單位及人員,依據有關應急預案,模擬應對突發事件的活動。
1.2 應急演練目的
(1) 檢驗預案。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2) 完善准備。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檢查對應突發事件所需應急隊伍、物資、裝備、技術等方面的准備情況,發現不足及時予以調整補充,做好應急准備工作。
(3) 鍛煉隊伍。通過開展應急演練,增強演練組織單位、參與單位和人員等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應急處置能力。
(4) 磨合機制。通過開展應急演練,進一步明確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職責任務,理順工作關系,完善應急機制。
(5) 科普宣教。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普及應急知識,提高公眾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救互救等災害應對能力。
1.3 應急演練原則
(1) 結合實際、合理定位。緊密結合應急管理工作實際,明確演練目的,根據資源條件確定演練方式和規模。
(2) 著眼實戰、講求實效。以提高應急指揮人員的指揮協調能力、應急隊伍的實戰能力為著眼點。重視對演練效果及組織工作的評估、考核,總結推廣好經驗,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
(3) 精心組織、確保安全。圍繞演練目的,精心策劃演練內容,科學設計演練方案,周密組織演練活動,制訂並嚴格遵守有關安全措施,確保演練參與人員及演練裝備設施的安全。
(4) 統籌規劃、厲行節約。統籌規劃應急演練活動,適當開展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性演練,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努力提高應急演練效益。
1.4 應急演練分類
(1) 按組織形式劃分,應急演練可分為桌面演練和實戰演練。
①桌面演練。桌面演練是指參演人員利用地圖、沙盤、流程圖、計算機模擬、視頻會議等輔助手段,針對事先假定的演練情景,討論和推演應急決策及現場處置的過程,從而促進相關人員掌握應急預案中所規定的職責和程序,提高指揮決策和協同配合能力。桌面演練通常在室內完成。
②實戰演練。實戰演練是指參演人員利用應急處置涉及的設備和物資,針對事先設置的突發事件情景及其後續的發展情景,通過實際決策、行動和操作,完成真實應急響應的過程,從而檢驗和提高相關人員的臨場組織指揮、隊伍調動、應急處置技能和後勤保障等應急能力。實戰演練通常要在特定場所完成。
(2) 按內容劃分,應急演練可分為單項演練和綜合演練。
①單項演練。單項演練是指只涉及應急預案中特定應急響應功能或現場處置方案中一系列應急響應功能的演練活動。注重針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參與單位(崗位)的特定環節和功能進行檢驗。
②綜合演練。綜合演練是指涉及應急預案中多項或全部應急響應功能的演練活動。注重對多個環節和功能進行檢驗,特別是對不同單位之間應急機制和聯合應對能力的檢驗。
(3) 按目的與作用劃分,應急演練可分為檢驗性演練、示範性演練和研究性演練。
①檢驗性演練。檢驗性演練是指為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應急准備的充分性、應急機制的協調性及相關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而組織的演練。
②示範性演練。示範性演練是指為向觀摩人員展示應急能力或提供示範教學,嚴格按照應急預案規定開展的表演性演練。
③研究性演練。研究性演練是指為研究和解決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重點、難點問題,試驗新方案、新技術、新裝備而組織的演練。
不同類型的演練相互結合,可以形成單項桌面演練、綜合桌面演練、單項實戰演練、綜合實戰演練、示範性單項演練、示範性綜合演練等。
1.5 應急演練規劃
演練組織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並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的規定,制訂年度應急演練規劃,按照「先單項後綜合、先桌面後實戰、循序漸進、時空有序」等原則,合理規劃應急演練的頻次、規模、形式、時間、地點等。
2 應急演練組織機構
演練應在相關預案確定的應急領導機構或指揮機構領導下組織開展。演練組織單位要成立由相關單位領導組成的演練領導小組,通常下設策劃部、保障部和評估組;對於不同類型和規模的演練活動,其組織機構和職能可以適當調整。根據需要,可成立現場指揮部。
2.1 演練領導小組
演練領導小組負責應急演練活動全過程的組織領導,審批決定演練的重大事項。演練領導小組組長一般由演練組織單位或其上級單位的負責人擔任;副組長一般由演練組織單位或主要協辦單位負責人擔任;小組其他成員一般由各演練參與單位相關負責人擔任。在演練實施階段,演練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通常分別擔任演練總指揮、副總指揮。
2.2 策劃部
策劃部負責應急演練策劃、演練方案設計、演練實施的組織協調、演練評估總結等工作。策劃部設總策劃、副總策劃,下設文案組、協調組、控制組、宣傳組等。
(1) 總策劃。總策劃是演練准備、演練實施、演練總結等階段各項工作的主要組織者,一般由演練組織單位具有應急演練組織經驗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經驗的人員擔任;副總策劃協助總策劃開展工作,一般由演練組織單位或參與單位的有關人員擔任。
(2) 文案組。在總策劃的直接領導下,負責制定演練計劃、設計演練方案、編寫演練總結報告以及演練文檔歸檔與備案等;其成員應具有一定的演練組織經驗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經驗。
(3) 協調組。負責與演練涉及的相關單位以及本單位有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其成員一般為演練組織單位及參與單位的行政、外事等部門人員。
(4) 控制組。在演練實施過程中,在總策劃的直接指揮下,負責向演練人員傳送各類控制消息,引導應急演練進程按計劃進行。其成員最好有一定的演練經驗,也可以從文案組和協調組抽調,常稱為演練控制人員。
(5) 宣傳組。負責編制演練宣傳方案,整理演練信息、組織新聞媒體和開展新聞發布等。其成員一般是演練組織單位及參與單位宣傳部門的人員。
2.3 保障部
保障部負責調集演練所需物資裝備,購置和製作演練模型、道具、場景,准備演練場地,維持演練現場秩序,保障運輸車輛,保障人員生活和安全保衛等。其成員一般是演練組織單位及參與單位後勤、財務、辦公等部門人員,常稱為後勤保障人員。
2.4 評估組
評估組負責設計演練評估方案和編寫演練評估報告,對演練准備、組織、實施及其安全事項等進行全過程、全方位評估,及時向演練領導小組、策劃部和保障部提出意見、建議。其成員一般是應急管理專家、具有一定演練評估經驗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經驗專業人員,常稱為演練評估人員。評估組可由上級部門組織,也可由演練組織單位自行組織。
2.5 參演隊伍和人員
參演人員包括應急預案規定的有關應急管理部門(單位)工作人員、各類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以及志願者隊伍等。
參演人員承擔具體演練任務,針對模擬事件場景作出應急響應行動。有時也可使用模擬人員替代未現場參加演練的單位人員,或模擬事故的發生過程,如釋放煙霧、模擬泄露等。
3 應急演練准備
3.1 制定演練計劃
演練計劃由文案組編制,經策劃部審查後報演練領導小組批准。主要內容包括:
(1) 確定演練目的,明確舉辦應急演練的原因、演練要解決的問題和期望達到的效果等。
(2) 分析演練需求,在對事先設定事件的風險及應急預案進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確定需調整的演練人員、需鍛煉的技能、需檢驗的設備、需完善的應急處置流程和需進一步明確的職責等。
(3) 確定演練范圍,根據演練需求、經費、資源和時間等條件的限制,確定演練事件類型、等級、地域、參演機構及人數、演練方式等。演練需求和演練范圍往往互為影響。
(4) 安排演練准備與實施的日程計劃,包括各種演練文件編寫與審定的期限、物資器
5.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基本規范
法律分析:本標准規定了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以下簡稱應急演練)的計劃、准備、實施、評估總結和持續改進規范性要求。本標准適用於針對生產安全事故所開展的應急演練活動。本標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提出。本標准由全國安全生產標准化技術委員會(SAC/TC288)歸口。本標准起草單位: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南方電網調峰高頻發電有限公司、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法律依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基本規范》
第一條 范圍。本標准規定了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以下簡稱應急演練)的計劃、准備、實施、評估總結和持續改進規范性要求。本標准適用於針對生產安全事故所開展的應急演練活動。
第三條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文件。
1、事故情景。針對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事故風險而預先設定的事故狀況(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特徵、波及范圍以及變化趨勢)
2、應急演練。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情景,依據應急預案而模擬開展的應急活動。
3、綜合演練。針對應急預案中多項或全部應急響應功能開展的演練活動。
4、單項演練。針對應急預案中某一項應急響應功能開展的演練活動。
5、桌面演練。針對事故情景,利用圖紙、沙盤、流程圖、計算機模擬、視頻會議等輔助手段,進行互動式討論和推演的應急演練活動。
6、實戰演練。針對事故情景,選擇(或模擬)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設備、設施、裝置或場所,利用各類應急器材、裝備、物資,通過決策行動、實際操作,完成真實應急響應的過程。
7、檢驗性演練。為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應急准備的充分性、應急機制的協調性及相關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而組織的演練。
8、示範性演練。為檢驗和展示綜合應急救援能力,按照應急預案開展的具有較強指導宣教意義的規范性演練。
9、研究性演練。為探討和解決事故應急處置的重點、難點問題,試驗新方案、新技術、新裝備而組織的演練。
6.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指南的綜合演練組織與實施
8.1 演練計劃
演練計劃應包括演練目的、類型(形式)、時間、地點,演練主要內容、參加單位和經費預算等。 8.2 准備 8.2.1 成立組織機構
綜合演練通常成立演練領導小組,下設策劃組、執行組、保障組、評估組等專業工作組。根據演練規模大小,其組織機構可進行調整。
a) 領導小組
負責演練活動籌備和實施過程中的組織領導工作,具體負責審定演練工作方案、演練工作經費、演練評估總結以及其他需要決定的重要事項等。
b) 策劃組
負責編制演練工作方案、演練腳本、演練安全保障方案或應急預案、宣傳報道材料、工作總結和改進計劃等。
c) 執行組
負責演練活動籌備及實施過程中與相關單位、工作組的聯絡和協調、事故情景布置、參演人員調度和演練進程式控制制等。
d) 保障組
負責演練活動工作經費和後勤服務保障,確保演練安全保障方案或應急預案落實到位。
e) 評估組
負責審定演練安全保障方案或應急預案,編制演練評估方案並實施,進行演練現場點評和總結評估,撰寫演練評估報告。
8.2.2 編制文件
8.2.2.1 工作方案
演練工作方案內容主要包括:
—— 應急演練目的及要求;
—— 應急演練事故情景設計;
—— 應急演練規模及時間;
—— 參演單位和人員主要任務及職責;
—— 應急演練籌備工作內容;
—— 應急演練主要步驟;
—— 應急演練技術支撐及保障條件;
—— 應急演練評估與總結。
8.2.2.2 演 練腳本
根據需要,可編制演練腳本。演練腳本是應急演練工作方案具體操作實施的文件,幫助參演人員全面掌握演練進程和內容。演練腳本一般採用表格形式,主要內容包括:
—— 演練模擬事故情景;
—— 處置行動與執行人員;
—— 指令與對白、步驟及時間安排;
—— 視頻背景與字幕;
—— 演練解說詞等。
8.2.2.3 評估方案
演練評估方案通常包括:
—— 演練信息:應急演練目的和目標、情景描述,應急行動與應對措施簡介等;
—— 評估內容:應急演練准備、應急演練組織與實施、應急演練效果等;
—— 評估標准:應急演練各環節應達到的目標評判標准;
—— 評估程序:演練評估工作主要步驟及任務分工;
—— 附件:演練評估所需要用到的相關表格等。 8.2.2.4 保障
針對應急演練活動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制定演練保障方案或應急預案,並進行演練,做到相關人員應知應會,熟練掌握。演練保障方案應包括應急演練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應急處置措施及責任部門、應急演練意外情況中止條件與程序等。
8.2.2.5 觀摩手冊
根據演練規模和觀摩需要,可編制演練觀摩手冊。演練觀摩手冊通常包括應急演練時間、地點、情景描述、主要環節及演練內容、安全注意事項等。
8.2.3 工作
a) 人員保障
按照演練方案和有關要求,策劃、執行、保障、評估、參演等人員參加演練活動,必要時設置替補人員。
b) 經費保障
根據演練工作需要,明確演練工作經費及承擔單位。
c) 物資和器材保障
根據演練工作需要,明確各參演單位所准備的演練物資和器材等。
d) 場地保障
根據演練方式和內容,選擇合適的演練場地。演練場地應滿足演練活動需要,避免影響企業和公眾正常生產、生活。
e) 安全保障
根據演練工作需要,採取必要安全防護措施,確保參演、觀摩等人員以及生產運行系統安全。
f) 通信保障
根據演練工作需要,採用多種公用或專用通信系統,保證演練通信信息通暢。
g) 其他保障
根據演練工作需要,提供其他保障措施。 8.3 應急的實施 8.3.1 熟悉任務和角色
組織各參演單位和參演人員熟悉各自參演任務和角色,並按照演練方案要求組織開展相應的演練准備工作。 8.3.2 組織預演
在綜合應急演練前,演練組織單位或策劃人員可按照演練方案或腳本組織桌面推演或合成預演,熟悉演練實施過程的各個環節。 8.3.3 安全檢查
確認演練所需的工具、設備、設施、技術資料以及參演人員到位。對應急演練安全保障方案以及設備、設施進行檢查確認,確保安全保障方案可行,所有設備、設施完好。 8.3.4 應急演練
應急演練總指揮下達演練開始指令後,參演單位和人員按照設定的事故情景,實施相應的應急響應行動,直至完成全部演練工作。演練實施過程中如出現特殊或意外情況,演練總指揮可決定中止演練。
8.3.5 記錄
演練實施過程中,安排專門人員採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手段記錄演練過程。
8.3.6 評估
准備
演練評估人員根據演練事故情景設計以及具體分工,在演練現場實施過程中展開演練評估工作,記錄演練中發現的問題或不足,收集演練評估需要的各種信息和資料。
8.3.7 結束
演練總指揮宣布演練結束,參演人員按預定方案集中進行現場講評或者有序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