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web服務和相關技術有什麼區別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web服務和相關技術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 2022-07-07 18:03:41

A. web伺服器和應用伺服器的區別

一、指代不同

1、web伺服器:叫網頁伺服器或web伺服器。WEB伺服器也稱為WWW(WORLD WIDE WEB)伺服器,主要功能是提供網上信息瀏覽服務。

2、應用伺服器:指通過各種協議把商業邏輯曝露給客戶端的程序。

二、功能不同

1、web伺服器:可以解析(handles)HTTP協議。當Web伺服器接收到一個HTTP請求(request),會返回一個HTTP響應(response),例如送回一個HTML頁面。

2、應用伺服器:提供了訪問商業邏輯的途徑以供客戶端應用程序使用。應用伺服器使用此商業邏輯就像調用對象的一個方法一樣。


三、特點不同

1、web伺服器:傳送(serves)頁面使瀏覽器可以瀏覽。

2、應用伺服器:應用程序伺服器是通過很多協議來為應用程序提供(serves)商業邏輯(business logic)。


B. 服務組合和web服務組合有什麼區別請速回答,很急!!懸賞10分,回答了之後我會送的!

在開放、多變的Internet環境下,面向服務的計算逐漸成為開放異構環境中復雜分布應用的主流計算模型。為了提高Web服務的可重用性,需要將多個功能有限的簡單Web服務按照服務描述、服務約束、可用資源等進行服務組合,實現用戶定義的組合目標,從而產生增值服務。目前,許多國內外研究機構圍繞動態Web服務組合技術展開了相關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但是,動態Web服務組合的計算框架、模型理論、關鍵技術、實現機制等各方面尚不成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面向服務應用的新型體系結構;服務的抽象虛擬化和即時組合;服務的選取、匹配和替換演算法;服務質量;如何利用語義和本體論;如何進行高效的服務質量管理,以滿足用戶提出的服務請求等。本文在分析動態Web服務組合的關鍵技術及存在的困難的基礎上,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基於服務質量計算框架理論,提出了多層結構的服務組合模型。服務組合要解決的問題是根據用戶的服務請求,尋找一條合適的服務路徑滿足用戶請求,在滿足用戶的QoS需求的同時,還要盡量保證每種服務的各個服務組合路徑上的負載盡可能地分布均衡。為此,論文提出了一種多層結構的服務組合模型,為服務選擇以及動態執行中的服務替換提供多維QoS支持。該部分研究為動態服務組合的相關關鍵技術的研究提供一致的服務質量計算框架。在多層結構的服務組合模型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有效的服務組合演算法。實驗結果分析表明,該演算法在服務組合成功率、組合時間、負載均衡以及對動態環境的適應性和可擴展性上有顯著提高。(2)基於服務組合QoS保障需求,提出了基於粒子群演算法的Web服務組合演算法。在Web環境中,滿足相同功能需求而具有不同QoS參數的Web服務實例存在多個,如何針對不同的應用,從候選服務集合中選擇一組服務,使得其QoS達到Pareto最優。為解決這個問題,論文提出基於粒子群演算法的Web服務組合演算法。理論分析和實驗結果說明了該演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基於服務組合信任關系理論,研究並提出了一種Web服務信任評估模型。建立實體間的信任關系是Web服務的一個重要前提。針對傳統Web服務信任評估模型計算量大、不易識別欺詐行為、計算出的信任度不能體現各獨立信任度影響等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Web服務信任評估模型。該模型能夠減少信任管理中心的工作量,提高整個系統的性能。同時,在發生非法或者惡意操作時能夠及時反映在信任評估中,保證了系統安全性。(4)基於服務組合信任關系理論,提出了基於黑白板的信任敏感Web服務組合策略。由於互聯網上的服務非常豐富,同時服務是動態生成與消失的,不同的服務所提供的服務質量也是有所區別的,用戶很難選擇合理的、高質量的服務組合;其次,用戶不能保證服務組合的各參與方的可信性,服務組合的各參與方都有可能存在惡意的、欺詐的、虛假的可能性。針對這些問題,論文提出了一種基於黑白板的信任敏感的服務組合策略。該策略通過黑板與白板信任演化模型來幫助用戶得到可信的、高質量的服務組合。白板以服務實體的直接交互關系與間接交互關系為主,真實地記錄服務組合交互過程中的服務質量與信任評價信息;黑板建立實體對其它服務實體的服務質量與信任評價系統。理論分析與實驗結果證實,通過黑白板結合,以服務實體直接信任關系推導,反演出豐富的對其它實體的信任關系,從而能夠克服信任演化中直接信任關系稀小,前期信任匱乏的問題。同時,基於黑白板的信任敏感Web服務組合策略能夠有效識別共謀欺騙。……

C. web後台開發有哪些技術和伺服器端開發有什麼區別

web後台開發可以選擇php、jsp、asp、Java等語言,後台的開發就是實現某些具體的邏輯或者增刪減改等功能,而伺服器端的開發主要是數據以及程序相應路由機制等等方向,兩者沒有太大的差距,主要都是針對數據交互,以及邏輯業務的實現

D. web伺服器和應用伺服器的區別

雲伺服器,是一種處理能力可彈性伸縮的計算服務。其管理方式比物理伺服器簡單。用戶無需提前購買硬體,即可創建或釋放任意多台雲伺服器。
小鳥雲專注為個人開發者用戶、中小型、大型企業用戶提供一站式核心網路雲端部署服務,促使用戶雲端部署化簡為零,輕鬆快捷運用雲計算。小鳥雲是國內為數不多具有ISP/IDC雙資質的專業雲計算服務商,同時持有系統軟體著作權證書、CNNIC地址分配聯盟成員證書,通過了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國際認證、ISO9001質量保證體系國際認證。
傳統的伺服器是具有獨立的CPU、內存條、硬碟存儲的數據安全性不高,硬碟的浪費率比較高,在應用方面應用有局限性,如果有新的應用,那隻能再買一台了,這樣造成了伺服器嚴重的浪費,對於一些中小企業而言是不可低估的。
1、從技術方面來講
雲伺服器使用了雲計算技術,而雲計算技術,整合了計算、網路、存儲等各種軟體和硬體技術。傳統的伺服器,就是獨立的了,不會整合這些資源。
2、從安全性方面來講
雲伺服器具有天然防ARP攻擊和MAC欺騙,快照備份,數據永久不丟失。而傳統的伺服器則不具有這方面的功能。
3、從可靠性來講
雲伺服器是基於伺服器集群的,因此硬體冗餘度較高,故障率低;而傳統的伺服器則相對來說硬體冗餘較少,故障率較高。
4、從靈活性方面來講
用戶可以在線實時增加自己的配置,可擴展空間較大;而傳統的伺服器則有這方面的局限性,如果有新的應用,只能再買一台了

E. 互聯網的WEB2.0和WEB1.0技術各有什麼區別

Web2.0是以Flickr、43Things.com等網站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會軟體的應用為核心,依據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論和技術實現的互聯網新一代模式。」

Blog——博客/網志:Blog的全名應該是Web log,後來縮寫為Blog。Blog是一個易於使用的網站,您可以在其中迅速發布想法、與他人交流以及從事其他活動。所有這一切都是免費的。

RSS——站點摘要:RSS是站點用來和其他站點之間共享內容的一種簡易方式(也叫聚合內容)的技術。最初源自瀏覽器「新聞頻道」的技術,現在通常被用於新聞和其他按順序排列的網站,例如Blog。

WIKI——網路全書:Wiki--一種多人協作的寫作工具。Wiki站點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訪問者)維護,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對共同的主題進行擴展或者探討。

Wiki指一種超文本系統。這種超文本系統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同時也包括一組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

網摘:「網摘」又名「網頁書簽」,起源於一家叫做Del.icio.us的美國網站自2003年開始提供的一項叫做「社會化書簽」(Social Bookmarks)的網路服務,網友們稱之為「美味書簽」(Delicious在英文中的意思就是「美味的;有趣的」)。

SNS——社會網路:Social Network Sofwaret,社會性網路軟體,依據六度理論,以認識朋友的朋友為基礎,擴展自己的人脈。

P2P——對等聯網: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點對點」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IM——即時通訊:即時通訊(Instant Messenger,簡稱IM)軟體可以說是目前我國上網用戶使用率最高的軟體。聊天一直是網民們上網的主要活動之一,網上聊天的主要工具已經從初期的聊天室、論壇變為以MSN、QQ為代表的即時通訊軟體。

RSS為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簡易供稿)的縮寫,是某一站點用來和其它站點之間共享內容的一種簡易方式,也叫聚合內容。網路用戶可以在客戶端藉助於支持RSS的新聞聚合工具軟體(例如SharpReader NewzCrawler、FeedDemon RSSReader),在不打開網站內容頁面的情況下閱讀支持RSS輸出的網站內容。可見,網站提供RSS輸出,有利於讓用戶發現網站內容的更新。在高速高質高效成為主流呼聲的互聯網時代,RSS無疑推動了網上信息的傳播,提出了另一種看世界的方式。

RSS,原意是把網站內容如標題、鏈接、部分內文甚至全文轉換為可延伸標示語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格式,以向其它網站供稿,使用者可以用一般的瀏覽器觀看,也可以用特殊的「閱讀器」軟體來閱讀。

-----------------------------------------------------------------------------------------------

歷史很重要。對一個技術的學習也應當從歷史出發,通過其在時間形成歷史的流變,得以知曉現狀,甚至能夠預知未來。

那Web1.0是什麼呢?

他們說,記得靜態HTML的WWW時代么?

(那個時代的WWW應用、人們的Web體驗、對社會的影響如何?)

那麼動態HTML和靜態HTML下的Web相比,是多少版本?1.5?對了,他們是真這么叫的。

(在效果和影響上,與1.0相比,擴展和加深多少?)

要呈現的數據存儲在資料庫中,通過Web服務端的程序,應用戶的請求,取出數據,加上事先設計的模板,動態的生成Html代碼,發送到用戶的瀏覽器那裡。

他是1.0系列,應為用戶在瀏覽器中所見和Web1.0一樣,它有0.5的升級,因為數據不是事先製作並發布,而是動態生成,和用戶的需要交互生成。

那好,再加0.5,到Web2.0,變化是在哪裡呢?

(看到了正在崛起的和改變的,會繼續朝著什麼方向改變互聯網和社會呢?)

更新:關於各個版本的差別,看看亞馬遜的例子。

事情沒有那麼幸運,Web2.0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事物,而是一個階段,是促成這個階段的各種技術和相關的產品服務的一個稱呼。所以,我們無法說,Web2.0是什麼,但是可以說,那些是Web2.0。

WikiPedia的Web2.0條目下列出了這些條件:

*CSS和語義相關的XHTML標記

*AJAX技術

*SyndicationofdatainRSS/ATOM

*AggregationofRSS/ATOMdata

*簡潔而有意義的URLs

*支持發布為weblog

*RESTian(preferred)或者XMLWebserviceAPIs

*一些社會性網路元素

必須具備的要素有:

*網站應該能夠讓用戶把數據在網站系統內外倒騰。

*用戶在網站系統內擁有自己的數據

*完全基於Web,所有的功能都能透過瀏覽器完成。

(以上內容引用自英文版維基網路)

雖然這只是一家之言,不過,對於其中談到的幾個要素,大家還是公認的。

-基於RSS/ATOM/RDF/FOAF等XML數據的同步、聚合和遷移。

數據不再和頁面和網站混粘在一起,它獨立了,它跟著用戶走。這是Web2.0的很重要特徵。這也是為什麼Blog是Web2.0的代表的原因。在網志上,常主角的是相互獨立的一則則的網志。

獨立,然後有物理表現。現在,就能讓他們活躍起來。透過對XML數據的處理,這些內容能被自由的組合,被各種應用程序,不論是Web程序還是桌面程序等呈現和處理。

當然,最重要的是背後的人。

-社會性因素。

內容跟著人走,內容又能夠被用戶自由的組合,也就是說,用戶能夠自由的藉助內容媒介,創建起一個個的社群,發生各種社會性的(網路)行為。

此外還有標簽以及建立在開放標簽系統之上的Folksonomy。

-第三個公認的因素是開放API,

這個技術性稍強些,得另花時間研習,可以先看看例子:amazon、flickr、googlemap等。

從Web應用的產品/服務生產者角度來說,該如何創建Web2.0的產品呢?

重要的是要抓住這么幾點,一個是微內容(這里有定義),一個是用戶個體。除了這兩個最基本的之外,還可以考慮社群內的分享以及提供API。

(cnbruce收藏的一些API內容:http://www.cnbruce.com/blog/showlog.asp?cat_id=34&log_id=709 )

微內容:英文是microcontent。用戶所生產的任何數據都算是微內容,比如一則網志,評論,圖片,收藏的書簽,喜好的音樂列表、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去的地方、新的朋友等等。這些微內容,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它的數量、重要性,還有我們對它的依賴,並不亞於那些道貌岸然、西裝革履的正統文章、論文、書籍。

對微內容的重新發現和利用,是互聯網所開創的平等、民主、自由風氣的自然衍生,也是互聯網相關技術消減信息管理成本之後的一個成果。

我們每天都生產眾多的微內容,也消費著同樣多的微內容。對於Web2.0來說,如何幫助用戶管理、維護、存儲、分享、轉移微內容,就成了關鍵。

用戶個體。對於Web1.0的典型產品/服務來說,用戶沒有具體的面貌、個性,它只是一個模糊的群體的代名詞而已。但是對於Web2.0的產品和服務來說,用戶是個實實在在的人。Web2.0所服務的,是具體的人,而不是一個如同幽靈般的概念。並且,這個人的具體性,會因為服務本身而不斷地充實起來。

如何為這個具體的個體服務,是Web2.0設計的起點。

因此,一類可以被稱作Web2.0的產品/服務將是這樣:

服務於用戶個體的微內容的收集、創建、發布、管理、分享、合作、維護等的平台。

其他的呢?恐怕就設計到好些人提到的,微內容的XML表現;微內容的聚合;微內容的遷移;社會性關系的維護;界面的易用性等等。

以及是否就是開源、參與、個人價值、草根、合作等等?

Web2.0是許多方面起頭並進又相互牽連的一個新的階段的到來。因此,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那麼,對於Web開發人員來說,Web2.0意味著什麼呢?

他們說Web2.0階段,Web是一個平台,或者說,Web正在變得可編程,可以執行的Web應用。野心家們設想這個它的終極目標是WebOS。

Web1.0時候,Web只是一個針對人的閱讀的發布平台,Web由一個個的超文本鏈接而成。現在的趨勢發生了變化,Web不僅僅是Html文檔的天下,它成了交互的場所。

Web2.0Conference網站的橫幅引用JeffBezos的話說「Web1.0ismakingtheinternetforpeople,web2.」。

具體來講,他們說Web成為一個開發環境,藉助Web服務提供的編程介面,網站成了軟體構件。

這些,就是WebService的目標吧,信息孤島通過這些WebService的對話,能夠被自由構建成適合不同應用的建築來。

一些例子:del.icio.us、flickr、a9、amazon、yahoo、google、msn等提供的編程介面衍生出的各種應用。

為什麼要開放APIs,這涉及到集市中的商業方面的技術策略。當然,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是什麼呢?

這種交互不僅體現在不同的網站服務之間,同時還體現在用戶和Web之間在瀏覽器上的交互。這也是為什麼在美味書簽的收藏中Web2.0和AJAX如此相關的一個原因。

在Web頁面上使用桌面程序有的那些便利,真的是很享受的事情。這恐怕也是Web可編程的一個方面,Web頁面不再是標記和內容混合那樣的簡單,它就是一個可以編程的地方(是這樣理解吧?)

有人反對說,AJAX的使用對搜索引擎不友好,只有Web1.0的站長才關心這個事情吧,在Web2.0時候,站長應該關心的是用戶參與的便利、用戶的自由度,至於搜索,有RSS/ATOM/RDF等,更本用不著操心,Google不是已經順應這個趨勢,讓大家主動提交了么?

可編程的第三個方面,是否在於Web應用和桌面應用之間的無縫連接趨勢的出現?類似這里說的「從工具上,是由互聯網瀏覽器向各類瀏覽器、rss閱讀器等內容發展」

編程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對數據的操作,因此,對於網站來說,除了WebService介面之外,最近為簡便方式就是將內容以RSS/RDF/ATOM格式,或者有意義的XHTML格式輸出,同時實現內容和表現的分離。

[Web2.0是個歷史學的概念,而非是個技術性的概念,它是對Web發展歷史斷代的成果。對這個概念的梳理,能幫助我更好的把握互聯網正在發生的技術與文化。]

---------------------------------------------------------------
中文網志圈談論的Web2.0內容摘要:

-「Web2.0是用來研究現象、發現規律的東西,不是用來招商引資、搭台唱戲的東西。當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應用採取與用戶互動的方式,越來越多的內容是由用戶產生,越來越多的用戶參與到互聯網創造的過程中的時候,其實它代表了一種新的思潮。在這種思潮之下,一些新的技術開始出現,一些古老技術重新煥發了生機。隨便你怎麼表述這樣一種現象,但現象本身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不管是叫它Web2.0,還是社會化互聯網。」[Keso:老冒給Web2.0澆了一桶冷水]

-「我覺得最有價值的一個是,web應用的數據格式開始逐漸出現了交換「標准」...這些標准...更加容易被機器自動化處理...能幫助人更好地過濾和定製化信息。其次,更多的服務將以webservice的形式來提供,...這使得web服務可以被互相集成,從而誕生更多新的服務...人的重要性被提高了。過去web更多注重在信息提供,而現在的越來越多的應用更加關注人,也就是所謂「社會性」。此外web的可用性改進正在被越來越重視...」[老冒:朝web2.0潑點冷水]

-「我認為Webx.x是人們為了區別不同時代Web的發展而使用的,而這些概念也是經過歸納出來的結果。抓住對方向,如Wikipedia中所提到的朝向互動及社會網路的方向發展,不論應用何種技術,只要能達到目的都是很好的。甚至作為一般的使用者,都可以不去理會Webx.x的討論,因為我們都已經在使用這些技術或網站了。」[圖書館觀點:Web2.0]

-「RSS逐漸成為在線內容提供服務的標准發行平台。Blog以及user-generated內容的興起。MyYahoo提供的RSS整合型服務。同時提出了值得密切關注的一些發展中領域,其中包括搜索技術,個性化,User-Generated內容(包括blog,評論,圖像和聲音),音樂,短視頻和Accessibility(易訪問性)」[Owen:MaryMeeker新作-關於DigitalWorld的發展報告的摘取]

-「我們談論的Web2.0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可讀寫的網路,這種可讀寫的網路表現於用戶是一種雙通道的交流模式,也就是說網頁與用戶之間的互動關系由傳統的「Push」模式演變成雙向交流的「Two-WayCommunication」的模式。而對於Web服務的開發者來說,Web2.0帶來的理念是服務的親和力,可操作性,用戶體驗以及可用性。」[Owen:BaCKpACK-體驗可讀寫的Web服務]

-「web2.0是一種可以被分發的信息概述,web文檔被格式化成了web數據。我們不會再看到不同舊地信息,現在我們所注意到是一種聚合、再混合內容的工具。」[songzhen:也說Web2.0的翻譯]

-「從這些應用中可以看到:如果基於傳統的HTML,同樣的功能實現將變得非常復雜和不穩定,數據的再生產和交換成本是很高的。所以:RSS這個標准最終要的貢獻就是使得互聯網的大部分網站變得可編程:類似的例子還有Blog中的:TrackBackPing等機制,這些機制都是依賴XML/RPC實現的。當初為Lucene設計一個RSS/XML的介面也是為了這個初衷,它使得全文檢索服務可以輕松的嵌入到各種應用中,通過關鍵詞將各種內容之間實現更豐富的關聯(WellReferenced)。」[車東:RSS,簡單協議使得互聯網可編程]

-「聚合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聚合(通常來說,更好的聚合應該基於個人知識管理和人際關系管理)很顯然應該成為新一代或者說web2.0架構的核心之一。還有,你會重新發現,恰好是分散帶動了聚合,聚合促進了分散,通過聚合的思維,互聯網的網路狀變得越來越豐富和密集,web2.0就變得越來越有趣味,它將web1.0時代的碩大節點即門戶網站不斷消解,去努力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的自然網路圖譜。」[Horse:rss,聚合的無數可能]

-「新的web2.0網站都依賴於用戶參與、用戶主導、用戶建設」。[Horse:Web2.0這個詞]

-Keso:Web1.0與Web2.0的區別

-「表面上看,Bloglines取代了門戶,成為一個新的中心,但這里有一個重大的區別。門戶是只讀的,它帶有某種鎖定的性質。你可以離開門戶,但你無法帶走門戶的內容。Bloglines則完全不同,你覺得它好用,就會繼續使用,有一天你不再喜歡Bloglines,你完全可以導出你的OPML,到另一個RSS訂閱網站,或者乾脆用客戶端軟體瀏覽同樣的內容。所以,像Bloglines這樣的網站,是可寫的,你可以導入,也可以導出。就像你對信息擁有選擇權,對服務提供商也同樣擁有選擇權,沒有人可以鎖定你,主動權在你自己手上。」[Keso:再說信息選擇權]

-「Flickr、del.icio.us、Bloglines等Web2.0服務,通過開放API獲得了很多有趣、有用的想法,並藉助外部的力量,讓用戶獲得了更好的體驗。更多大公司也加入到開放API的潮流中,Google、Yahoo!、Amazon、Skype。Google桌面搜索今年3月才開放API,很快就產生了大量的創造,大大擴充了可搜索的文件格式。」[Keso:開放API]

-「歸納:web1.0天天談門戶,web2.0談個人化;web1.0談內容,web2.0談應用;web1.0商業模式,web2.0談服務;web1.0談密閉、大而全,web2.0大家談開放、談聯合;web1.0網站中心化,web2.0談個人中心化;web1.0一對一,web2.0談社會性網路;web1.0不知道你是狗,web2.0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我一清二楚甚至想要干什麼呢。。。」[van_wuchanghua:發現了N.HOOLYWOOD,我還知道你今年夏天要干什麼]

-「我認為Web2.0有下面幾個方面的特性:個性化的傳播方式.讀與寫並存的表達方式.社會化的聯合方式.標准化的創作方式.便捷化的體驗方式.高密度的媒體方式.」[飛戈:Web2.0與未來的網路]

-「用RAILS寫的網站帶有典型的讀寫網路的特徵:RAILS創建的三個架構中的ACTIVERECORD這個模塊中,如果你讀讀它最重要的基類ActiveRecord::Base,你會發現有CREAT,EDIT,SAVE,DESTROY這些方法已經天然包含在內了,這讓實現一個資料庫的CRUDS行為變得如此簡單。由於這些類的方法直接和網頁的名稱映射到一起,這使得網頁本身就像一個可以編緝的資料庫的數據項。」[Blogdriver:RUBYONRAILS,wEB2.0世界新生的創造力]

-「Greasemonkey一定名列前茅。這個通過UserScript就能修改任何網頁輸出效果的插件極大的提高了用戶閱讀的自主性,一推出就引起了轟動,同時也引來了不少爭議。」[Webleon:platypus,完全可寫的互聯網]

-「Web1.0到Web2.0的轉變,具體的說,從模式上是單純的「讀」向「寫」、「共同建設」發展;從基本構成單元上,是由「網頁」向「發表/記錄的信息」發展;從工具上,是由互聯網瀏覽器向各類瀏覽器、rss閱讀器等內容發展;運行機制上,由「ClientServer」向「WebServices」轉變;作者由程序員等專業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戶發展;應用上由初級的「滑稽」的應用向全面大量應用發展。」[Don:Web2.0概念闡釋]

Web2.0階段的一個重要特徵是開放,和Web初期的開放有很大不同,有以下幾種突出的表現:

內容方面。

-內容的創作共用授權。它的廣譜和可選擇性,讓它具有了足夠的生命力。CC先是在網志圈中廣泛採用,後來許多商業公司也紛紛採用CC方式(比如BBC);先是文本世界採用,後來逐漸推廣到了多媒體世界,比如音頻、視頻、Flash動畫等等。一場自由的文化(freeculture)運動在各個方面悄然鋪開。

-內容來源方面的開放。和早期的Web階段相比,由於使用相關設備的成本降低,利用相關技術的門檻減低,人們可以自由生產並發布各種內容,比如文本信息,比如語音記錄,比如視頻錄制等。信息的生產和傳播不再僅僅是商業資本或者技術精英的特權。在Web的新階段,原來在商業、技術與大眾之間的信息生產和傳播的落差被削平。消除信息壟斷和去中心化已經成為可能。不僅如此,信息的生產和消費的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從原來的生產/消費的對立,變成了參與式的信息集市。

Web主體方面。

-商業網站也漸漸採取了開放的、參與的模式。除了內容上的CC授權出現之外。原來並不外露的內容,也隨著blog、podcasting等的興盛而對外開放。一些網站還在技術層面開放,比如開放源代碼,比如開放APIs(編程介面),讓自己成為一個平台,讓用戶可以參與衍生產品的創造,用戶本身也是產品的生產者。不僅是內容、技術層面,在鼓勵用戶的參與上,也有相應的開放出現,比如一些新聞網站的RSS源的輸出、引用通告(trackback)功能的採納、blogthis便利的提供,無一不是讓用戶參與到內容生產、傳播的各個環節。

-個人信息層面的開放。有開放,才有交流,才有社會行為和形態產生。個人內容的開放是與一類Web2.0服務的興起有關。它涵蓋了內容(文本、聲音、影像、視頻)、關系、行為等等。

F. web伺服器和web框架的區別

區別還是挺大的,工種和編程思想都不一樣,下面還是闡述一下:
1)前端開發人員:精通JS,能熟練應用JQuery,懂CSS,能熟練運用這些知識,進行交互效果的開發。
2)後端開發人員:會寫Java代碼,會寫sql語句,能做簡單的資料庫設計,會Spring和iBatis,懂一些設計模式等。

Web前端:
1)精通HTML,能夠書寫語義合理,結構清晰,易維護的HTML結構。
2)精通CSS,能夠還原視覺設計,並兼容業界承認的主流瀏覽器。
3)熟悉JavaScript,了解ECMAScript基礎內容,掌握1~2種js框架,如JQuery
4)對常見的瀏覽器兼容問題有清晰的理解,並有可靠的解決方案。
5)對性能有一定的要求,了解yahoo的性能優化建議,並可以在項目中有效實施。
Web後端:
1)精通jsp,servlet,java bean,JMS,EJB,Jdbc,Flex開發,或者對相關的工具、類庫以及框架非常熟悉,如Velocity,Spring,Hibernate,iBatis,OSGI等,對Web開發的模式有較深的理解
2)練使用oracle、sqlserver、mysql等常用的資料庫系統,對資料庫有較強的設計能力
3)熟悉maven項目配置管理工具,熟悉tomcat、jboss等應用伺服器,同時對在高並發處理情況下的負載調優有相關經驗者優先考慮
4)精通面向對象分析和設計技術,包括設計模式、UML建模等
5)熟悉網路編程,具有設計和開發對外API介面經驗和能力,同時具備跨平台的API規范設計以及API高效調用設計能力
側重點不一樣,看個人喜好選擇職業啦。

G. Web 應用程序 和 Web服務 有什麼區別

一、web應用程序(web application):web應用程序是透過http請求來存取web伺服器的網頁,或執行服務端網頁技術的程序,例如:ASP,ASP.NET,JSP,PHP。
二、web服務(web services):透過通訊協定SOAP或RESTful api提供資料交換和工作分享,這也是一種web應用程序,只不過是透過web服務來執行。

H. Java Web與WebService有什麼區別

Java Web,是用Java技術來解決相關web互聯網領域的技術總和。web包括:web伺服器和web客戶端兩部分。Java在客戶端的應用有java applet不過現在使用的很少,Java在伺服器端的應用非常的豐富,比如Servlet,JSP和第三方框架等等。Java技術對Web領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Web service是一個平台獨立的,低耦合的,自包含的、基於可編程的web的應用程序,可使用開放的XML(標准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子集)標准來描述、發布、發現、協調和配置這些應用程序,用於開發分布式的互操作的應用程序。
Web Service技術, 能使得運行在不同機器上的不同應用無須藉助附加的、專門的第三方軟體或硬體, 就可相互交換數據或集成。依據Web Service規范實施的應用之間, 無論它們所使用的語言、 平台或內部協議是什麼, 都可以相互交換數據。Web Service是自描述、 自包含的可用網路模塊, 可以執行具體的業務功能。Web Service也很容易部署, 因為它們基於一些常規的產業標准以及已有的一些技術,諸如標准通用標記語言下的子集XML、HTTP。Web Service減少了應用介面的花費。Web Service為整個企業甚至多個組織之間的業務流程的集成提供了一個通用機制。

I. 什麼是web服務它的優點是什麼

微軟為Web服務下的定義是通過標準的Web協議可編程訪問的Web組件。「軟體就是服務」,這已經是軟體發展的一個潮流了。未來的軟體廠商就象現在的電信公司一樣,用戶可以按照時間來租用軟體公司的服務。「Web服務」(Web Services)可以說是整個.NET計劃的核心,簡單的說,Web服務就是一種遠程訪問的標准。它的優點首先是跨平台,HTTP和SOAP等已經是互聯網上通用的協議;其次是可以解決防火牆的問題,如果使用DCOM或CORBA來訪問Web組建,將會被擋在防火牆外面,而使用SOAP則不會有防火牆的問題。要發展Web 服務需要更多的軟體廠商來開發Web服務,讓基於Web服務的軟體服務多起來。 這一切,是通過將緊密耦合的、高效的n層計算技術與面向消息的、鬆散耦合的Web概念相結合來實現的。我們將這種計算風格稱為Web服務,它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已經邁入應用程序開發技術的新紀元。Web服務是一種應用程序,它可以使用標準的互聯網協議,像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和XML,將功能綱領性地體現在互聯網和企業內部網上。可將Web服務視作Web上的組件編程。從理論上講,開發人員可通過調用Web應用編程介面(API)(就像調用本地服務一樣),將Web服務集成到應用程序中,不同的是Web API調用可通過互聯網發送給位於遠程系統中的某一服務。 Sun:Web服務是互聯網 架構中可置換的標准零部件 Sun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Scott McNealy在Sun ONE發布會上說,「智能化Web服務對信息時代有著重大的意義,它的作用就象那些可置換的標准零部件在工業時代所起到的關鍵作用一樣。」 Web服務適用於任何類型的Web環境,無論是在互聯網、Intranet還是在Extranet,重點是在企業對消費者、企業對企業之間的通信。Web服務消費者可以是通過台式或是無線接入服務的個人,也可以是應用程序,還可以是另一個Web服務。Web服務應該具有以下的一些特點:Web服務可以通過Web接入進行訪問;Web服務提供一個XML介面;Web服務使XML信息,通過標准Web協議實現通信。Web服務支持系統間的鬆散耦合連接。 為了能夠讓Web服務具備智能化,它必須能夠識別出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身份、與消費者相關的安全方針、與消費者相關的服務策略以及消費者此次服務進行時所用的接入設備,同時智能化Web服務還應該知道與消費者享受此次服務有關的以往歷史記錄。 在SunONE智能Web服務戰略中,XML和Java技術是這種鬆散耦合的可互操作性的關鍵。XML提供了標準的、與平台無關的數據結構,以表示語境信息,而Java技術則通過了一個與平台無關的編程界面標准集,來訪問和利用這些語境信息。不但如此,Sun 正在參與和領導開放智能Web服務的技術開發定義工作,包括Java技術、XML、ebXML、SOAP、UDDI以及更多其他的東西。 IBM:Web服務是電子商務應用的基礎設施 IBM認為:Web服務使交流和相互操作更有效,減少編碼過程和人為干擾。IBM正在發布的動態電子商務策略是現電子商務策略的一個延伸。過去兩年中,IBM參與了Web服務標準的開發,而且已經在好幾個產品中宣布了對Web服務標準的支持。與競爭對手不同的是,IBM對Web服務僅僅提供基礎設施,使企業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IBM在Web服務領域投資了幾十億美元,能有效地將兩大競爭對手的產品XML(微軟)和Java (Sun)結合起來。當用戶的Web服務同時需要二者時(Java用於應用程序的開發;XML用於信息傳播),IBM就可以提供獨一無二的解決方案,採用真正開放式的執行標准,而不是專有的標准。多年來,IBM在硬體和軟體方面的技術能力使其能為不同規模的公司解決棘手問題,堅決支持非專有技術的解決方案,從而加強了多平台的兼容性,這在當今電子商務市場上是非常必要的。IBM的動態電子商務將保持在標准方面合作,實施競爭的策略,Web服務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是全功能基礎架構軟體,這種軟體使Web服務可用來進行智能交易,工作流程和業務進程管理的一部分。 補充: BEA:充分發揮分布式業務的潛力 Web服務可以被描述為協議、協定和網路設施,能通過互聯網將業務功能公開給授權方。簡言之,Web服務是具體的業務流程,它能夠:公開和描述自己;Web服務可以定義自己的功能和屬性,以便其它應用能夠了解它,並容易地向其它應用提供這種功能;其它服務能夠在Web上找到它的位置,可以被調用,返回響應。 任何組件或應用都可以作為Web服務,以便被其它組件或應用使用。同樣,BEA WebLogic Server上的任何應用都可以從Web上的任意位置查找和請求Web服務,即使Web服務位於另一個平台也能找到。多個Web服務可集中成一個應用,可以是簡單的Web服務(如查看股票價格),也可以是基於事務處理的復雜供應鏈集成和管理(如卡車負載優化和路由)。 BEA將Web服務分為兩類:簡單Web服務和復雜Web服務。簡單Web服務提供基本的「請求/響應」功能,本質上不屬於事務處理型服務,安全性不高。復雜Web服務將改變行業開展業務的方式,但它將為貿易合作夥伴通過互聯網協作提供一個框架。BEA同時提供簡單Web服務和復雜Web服務,並把它們作為BEA WebLogic E-Business Platform的一部分。另外,BEA還與制定標準的機構密切合作,指導相關Web服務標準的開發。 補充: Web 服務是一種可以用來解決跨網路應用集成問題的開發模式,這種模式為實現「軟體作為服務」提供了技術保障。而「軟體作為服務」實質上是一種提供軟體服務的機制,這種機制可以在網路上暴露可編程介面,並通過這些介面來共享站點開放出來的功能。 Web 服務的主要特點之一是,客戶端訪問Web 服務只需要通過網際網路標准協議,如HTTP或XML,以及SOAP,不需要專門的協議,如RPC或IIOP。

J. 應用伺服器跟web伺服器有什麼區別

1.(客戶端--應用伺服器--數據伺服器
橋節作用,好處是客戶端體積小,改動少,比如我們天天上的網,那個網站里的IIS服務就是類似一種應用伺服器)
應用伺服器(無論是什麼功能的應用伺服器)在資料庫伺服器和終端用戶之間佔有很大一部分計算領地。這個領域有一個廣為人知名字,這個名字就是中間件,這個名字也告訴了你應用伺服器都做什麼事情。

首先也是最重要,應用伺服器把資料庫信息(通常來源於一個資料庫伺服器)與終端用戶或者客戶端程序(常常在Web瀏覽器里運行)連接在一起。在這個連接中存在一個中間層很多理由。這些理由包括減少客戶端程序的大小和復雜性、緩存和更好的控制數據流以提供更好的性能以及為數據通信和用戶通信提供安全保障。

然而,這並不是應用伺服器功能的全部。在應用伺服器早期應用的時候,人們就發現應用軟體本身(人們用來完成工作的程序)正變得越來越大並且越來越復雜。無論應用程序的編寫和維護都是如此。

與此同時,應用程序共享數據和有時候共享功能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更多的應用程序被放在網路上或使用報網路擴展功能。讓某些類型的應用程序在網路上運行似乎是合乎邏輯的:這有助於以有組織和有效率地方式共享應用程序的功能,使應用程序更容易編寫、管理和維護

2.Internet上的伺服器也稱為Web伺服器,是一台在Internet上具有獨立IP地址的計算機,可以向Internet上的客戶機提供WWW、Email和FTP等各種Internet服務。

Web伺服器是指駐留於網際網路上某種類型計算機的程序。當Web瀏覽器(客戶端)連到伺服器上並請求文件時,伺服器將處理該請求並將文件發送到該瀏覽器上,附帶的信息會告訴瀏覽器如何查看該文件(即文件類型)。伺服器使用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進行信息交流,這就是人們常把它們稱為HTTPD伺服器的原因。
Web伺服器不僅能夠存儲信息,還能在用戶通過Web瀏覽器提供的信息的基礎上運行腳本和程序。例如,假設你要提供免費公司資訊,只要建立一張免費請求表單,它就會要求你的讀者輸入郵寄及公司信息;讀者填完表後,點擊提交按鈕,該表單將送至伺服器計算機上的某一程序,它負責處理該請求,並用E-mail給讀者發一份免費資訊。你還可以讓該程序把客戶提供的信息發給你,以便用於某資料庫上。用於執行這些功能的程序或腳本稱為網關腳本/程序,或稱為CGI(通用網關界面)腳本。在Web上,你所見到的大多數表單和搜索引擎上都使用了該技術。
3.
Tomcat 伺服器是一個免費的開放源代碼的Web 應用伺服器,目前最新版本是6.0.16。

Tomcat是Apache 軟體基金會(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的Jakarta 項目中的一個核心項目,由Apache、Sun 和其他一些公司及個人共同開發而成。由於有了Sun 的參與和支持,最新的Servlet 和JSP 規范總是能在Tomcat 中得到體現,Tomcat 5 支持最新的Servlet 2.4 和JSP 2.0 規范。因為Tomcat 技術先進、性能穩定,而且免費,因而深受Java 愛好者的喜愛並得到了部分軟體開發商的認可,成為目前比較流行的Web 應用伺服器。

Tomcat 很受廣大程序員的喜歡,因為它運行時佔用的系統資源小,擴展性好,支持負載平衡與郵件服務等開發應用系統常用的功能;而且它還在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中,任何一個感興趣的程序員都可以更改它或在其中加入新的功能。

Tomcat 是一個小型的輕量級應用伺服器,在中小型系統和並發訪問用戶不是很多的場合下被普遍使用,是開發和調試JSP 程序的首選。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可以這樣認為,當在一台機器上配置好Apache 伺服器,可利用它響應對HTML 頁面的訪問請求。實際上Tomcat 部分是Apache 伺服器的擴展,但它是獨立運行的,所以當你運行tomcat 時,它實際上作為一個與Apache 獨立的進程單獨運行的。

這里的訣竅是,當配置正確時,Apache 為HTML頁面服務,而Tomcat 實際上運行JSP 頁面和Servlet。另外,Tomcat和IIS、Apache等Web伺服器一樣,具有處理HTML頁面的功能,另外它還是一個Servlet和JSP容器,獨立的Servlet容器是Tomcat的默認模式。不過,Tomcat處理靜態HTML的能力不如Apache伺服器。
4.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是一組Internet伺服器加上一些可以在NT操作系統下運行的服務組成,microsoft就包括了一系列用於建立管理網站、搜索引擎的程序集,Microsoft指出,由於IIS和NT伺服器在許多方面是一體化的,因此可以提供更快的網頁服務。
5.WebLogic是用於開發、集成、部署和管理大型分布式Web應用、 網路應用和資料庫應
用的Java應用伺服器。將Java的動態功能和Java Enterprise標準的安全性引入大型網路應用的
開發、集成、部署和管理之中。
BEA WebLogic Server擁有處理關鍵Web應用系統問題所需的性能 、可擴展性和高可用性。
與BEA WebLogic Commerce ServerTM配合使用, BEA WebLogic Server可為部署適應性個性化
電子商務應用系統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