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雲存儲的基本結構包括那幾部分
雲存儲結果有4層組成:
1、存儲層
存儲層是雲存儲最基礎的部分。存儲設備可以是FC光纖通道存儲設備,可以是NAS和 iSCSI等IP存儲設備,也可以是 SCSI或SAS等 DAS存儲設備。雲存儲中的存儲設備往往數量龐大且分布多不同地域,彼此之間通過廣域網、互聯網或者 FC光纖通道網路連接在一起。
存儲設備之上是一個統一存儲設備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存儲設備的邏輯虛擬化管理、多鏈路冗餘管理,以及硬體設備的狀態監控和故障維護
2、基礎管理層
基礎管理層是雲存儲最核心的部分,也是雲存儲中最難以實現的部分。基礎管理層通過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統和網格計算等技術,實現雲存儲中多個存儲設備之間的協同工作,使多個的存儲設備可以對外提供同一種服務,並提供更大更強更好的數據訪問性能。
CDN內容分發系統、數據加密技術保證雲存儲中的數據不會被未授權的用戶所訪問,同時,通過各種數據備份和容災技術和措施可以保證雲存儲中的數據不會丟失,保證雲存儲自身的安全和穩定。
3、應用介面層
應用介面層是雲存儲最靈活多變的部分。不同的雲存儲運營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業務類型,開發不同的應用服務介面,提供不同的應用服務。比如視頻監控應用平台、IPTV和視頻點播應用平台、網路硬碟引用平台,遠程數據備份應用平台等。
4、訪問層
任何一個授權用戶都可以通過標準的公用應用介面來登錄雲存儲系統,享受雲存儲服務。雲存儲運營單位不同,雲存儲提供的訪問類型和訪問手段也不同。
B. 雲計算計算節點伺服器應該怎樣分區
不知道您指的伺服器節點是計算節點還是存儲節點。存儲是採用分布式,可以提高數據安全。計算的話,和單一的伺服器原理是一樣的。只是通過管理平台他是可以更好的實現負載均衡,集群運算和管理。
C. 雲存儲架構分哪些層次,各自實現了什麼功能
(1)存儲層
雲存儲系統對外提供多種不同的存儲服務,各種服務的數據統一存放在雲存儲系統中,形成一個海量數據池。從大多數網路服務後台數據組織方式來看,傳統基於單伺服器的數據組織難以滿足廣域網多用戶條件下的吞吐性能和存儲容量需求;基於P2P架構的數據組織需要龐大的節點數量和復雜編碼演算法保證數據可靠性。相比而言,基於多存儲伺服器的數據組織方法能夠更好滿足在線存儲服務的應用需求,在用戶規模較大時,構建分布式數據中心能夠為不同地理區域的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質量。
雲存儲的存儲層將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互連起來,實現海量數據的統一管理,同時實現對存儲設備的集中管理、狀態監控以及容量的動態擴展,實質是一種面向服務的分布式存儲系統。
(2)基礎管理層
雲存儲系統架構中的基礎管理層為上層提供不同服務間公共管理的統一視圖。通過設計統一的用戶管理、安全管理、副本管理及策略管理等公共數據管理功能,將底層存儲與上層應用無縫銜接起來,實現多存儲設備之間的協同工作,以更好的性能對外提供多種服務。
(3)應用介面層
應用介面層是雲存儲平台中可以靈活擴展的、直接面向用戶的部分。根據用戶需求,可以開發出不同的應用介面,提供相應的服務。比如數據存儲服務、空間租賃服務、公共資源服務、多用戶數據共享服務、數據備份服務等。
(4)訪問層
通過訪問層,任何一個授權用戶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一台聯網的終端設備,按照標準的公用應用介面來登錄雲存儲平台,享受雲存儲服務。
2雲存儲技術的優勢
作為新興的存儲技術,與傳統的購買存儲設備和部署存儲軟體相比,雲存儲方式存在以下優點:
(1)成本低、見效快
傳統的購買存儲設備或軟體定製方式下,企業根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購置硬體設備、搭建平台。軟體開發則經過漫長的可行性分析、需求調研、軟體設計、編碼、測試這一過程。往往在軟體開發完成以後,業務需求發生變化,不得不對軟體進行返工,不僅影響質量,提高成本,更是延誤了企業信息化進程,同時造成了企業之間的低水平重復投資以及企業內部周期性、高成本的技術升級。在雲存儲方式下,企業除了配置必要的終端設備接收存儲服務外,不需要投入額外的資金來搭建平台。企業只需按用戶數分期租用服務,規避了一次性投資的風險,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對於選定的服務,可以立即投入使用,既方便又快捷。
(2)易於管理
傳統方式下,企業需要配備專業的IT人員進行系統的維護,由此帶來技術和資金成本。雲存儲模式下,維護工作以及系統的更新升級都由雲存儲服務提供商完成,企業能夠以最低的成本享受到最新最專業的服務。
(3)方式靈活
傳統的購買和定製模式下,一旦完成資金的一次性投入,系統無法在後續使用中動態調整。隨著設備的更新換代,落後的硬體平台難以處置;隨著業務需求的不斷變化,軟體需要不斷地更新升級甚至重構來與之相適應,導致維護成本高昂,很容易發展到不可控的程度。而雲存儲方式一般按照客戶數、使用時間、服務項目進行收費。企業可以根據業務需求變化、人員增減、資金承受能力,隨時調整其租用服務方式,真正做到「按需使用」。
3雲存儲技術趨勢
隨著寬頻網路的發展,集群技術、網格技術和分布式文件系統的拓展,CDN內容分發、P2P、數據壓縮技術的廣泛運用,以及存儲虛擬化技術的完善,雲存儲在技術上已經趨於成熟,以「用戶創造內容」和「分享」為精神的Web2.0推動了全網域用戶對在線服務的認知
D. 雲存儲的基本結構包括幾部分
你好,
雲存儲系統的結構模型由4層組成。
存儲層:存儲層是雲存儲最基礎的部分。存儲設備可以是FC光纖通道存儲設備,可以是NAS和 iSCSI等IP存儲設備,也可以是 SCSI或SAS等 DAS存儲設備。雲存儲中的存儲設備往往數量龐大且分布多不同地域,彼此之間通過廣域網、互聯網或者 FC光纖通道網路連接在一起。
存儲設備之上是一個統一存儲設備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存儲設備的邏輯虛擬化管理、多鏈路冗餘管理,以及硬體設備的狀態監控和故障維護。
基礎管理:基礎管理層是雲存儲最核心的部分,也是雲存儲中最難以實現的部分。基礎管理層通過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統和網格計算等技術,實現雲存儲中多個存儲設備之間的協同工作,使多個的存儲設備可以對外提供同一種服務,並提供更大更強更好的數據訪問性能。
應用介面:應用介面層是雲存儲最靈活多變的部分。不同的雲存儲運營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業務類型,開發不同的應用服務介面,提供不同的應用服務。比如視頻監控應用平台、IPTV和視頻點播應用平台、網路硬碟引用平台,遠程數據備份應用平台等。
訪問層:任何一個授權用戶都可以通過標準的公用應用介面來登錄雲存儲系統,享受雲存儲服務。雲存儲運營單位不同,雲存儲提供的訪問類型和訪問手段也不同。
E. 什麼是雲存儲你們的產品有哪些優勢
雲存儲是將數據存儲在一大堆廉價的硬體上,將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軟體結合起來協同工作,對外提供統一的海量數據存儲和數據訪問服務。
我們的產品針對絕大多數數據密集型應用的特點從多個方面進行了優化,從而在一定規模下達到成本、可靠性和性能的最佳平衡,具有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低功耗、高密度、在線伸縮、易用、通用等鮮明特點。
高可靠---支持副本容錯和超安存容錯方式,任意損壞一個或多個節點,數據完整可靠,不會丟失。
可靈活設置數據塊備份數目,自動備份,不須人工干預。
超安存是公司自有的一項專利技術,支持N+M冗餘容錯方式,它可以在有效提高數據可靠性的情況下,大大的減少冗餘備份帶來的容量損失
高性能---採用分布式的存儲架構,隨著存儲節點的增加,I/O性能呈線性增長。
在線伸縮---能在不需要停止服務的情況下,很方便地動態增加或減少存儲節點;
低功耗---採用超低功耗主板,主板功耗只有10W,為傳統方式的二十分之一
超高集成度---由於採用超低功耗主板,成功解決了散熱問題,42U單機櫃容量能夠達到1.125PB
易用性---雲存儲的感覺就好像是你的機器上多了一個超大容量的硬碟,操作簡單,無須另外學習
低成本---雲存儲是可以構建在大量廉價的硬體之上的,總造價只有傳統方式的五分之一。
F. 基於hadoop的雲存儲實例
基於Hadoop平台的雲存儲應用實踐
http://cio.itxinwen.com/case_studies/2012/0327/402100.html
雲計算(CloudComputing)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超級計算模式,在遠程的數據中心裡,成千上萬台電腦和伺服器連接成一片電腦雲。用戶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人數據中心,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運算。目前,對於雲計算仍沒有普遍一致的定義。結合上述定義,可以總結出雲計算的一些本質特徵,即分布式計算和存儲特性、高擴展性、用戶友好性、良好的管理性。
1雲存儲架構圖
橘色的作為存儲節點(StorageNode)負責存放文件,藍色作為控制節點((ControlNode)則是負責文件索引,並負責監控存儲節點間容量及負載的均衡,這兩個部分合起來便組成一個雲存儲。存儲節點與控制節點都是單純的伺服器,只是存儲節點的硬碟多一些,存儲節點伺服器不需要具備RAID的功能,只要能安裝Linux即可,控制節點為了保護數據,需要有簡單的RAIDlevelO1的功能。
雲存儲不是要取代現有的盤陣,而是為了應付高速成長的數據量與帶寬而產生的新形態存儲系統,因此雲存儲在設計時通常會考慮以下三點:
(1)容量、帶寬的擴容是否簡便
擴容是不能停機,會自動將新的存儲節點容量納入原來的存儲池。不需要做繁復的設定。
圖1雲存儲架構圖
(2)帶寬是否線形增長
使用雲存儲的客戶,很多是考慮未來帶寬的增長,因此雲存儲產品設計的好壞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有些十幾個節點便達到飽和,這樣對未來帶寬的擴容就有不利的影響,這一點要事先弄清楚,否則等到發現不符合需求時,已經買了幾百TB,後悔就來不及了。
(3)管理是否容易。
2雲存儲關鍵技術
雲存儲必須具備九大要素:①性能;②安全性;③自動ILM存儲;④存儲訪問模式;⑤可用性;⑥主數據保護;⑦次級數據保護;⑧存儲的靈活;⑨存儲報表。
雲計算的發展離不開虛擬化、並行計算、分布式計算等核心技術的發展成熟。下面對其介紹如下:
(1)集群技術、網格技術和分布式文件系統
雲存儲系統是一個多存儲設備、多應用、多服務協同工作的集合體,任何一個單點的存儲系統都不是雲存儲。
既然是由多個存儲設備構成的,不同存儲設備之間就需要通過集群技術、分布式文件系統和網格計算等技術,實現多個存儲設備之間的協同工作,使多個的存儲設備可以對外提供同一種服務,並提供更大更強更好的數據訪問性能。如果沒有這些技術的存在,雲存儲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所謂的雲存儲只能是一個一個的獨立系統,不能形成雲狀結構。
(2)CDN內容分發、P2P技術、數據壓縮技術、重復數據刪除技術、數據加密技術
CDN內容分發系統、數據加密技術保證雲存儲中的數據不會被未授權的用戶所訪問,同時,通過各種數據備份和容災技術保證雲存儲中的數據不會丟失,保證雲存儲自身的安全和穩定。如果雲存儲中的數據安全得不到保證,也沒有人敢用雲存儲了。
(3)存儲虛擬化技術、存儲網路化管理技術
雲存儲中的存儲設備數量龐大且分布多在不同地域,如何實現不同廠商、不同型號甚至於不同類型(例如FC存儲和IP存儲)的多台設備之間的邏輯卷管理、存儲虛擬化管理和多鏈路冗餘管理將會是一個巨大的難題,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存儲設備就會是整個雲存儲系統的性能瓶頸,結構上也無法形成一個整體,而且還會帶來後期容量和性能擴展難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