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揮發性存儲器非揮發性存儲器呢
揮發性和非揮發性存儲器跟掉電丟失與否有關。前者為掉電數據丟失。
RAM為隨機存取存儲器,理論上斷電後數據全丟失,但是非揮發性RAM內置了一個電源,有個檢測系統是否掉電的電路,當監測到掉電時,即接通內部電源以確保時間保持和內存數據不受破壞。這相當於沒有掉電,即RAM的數據也沒丟失。
2. hdd硬碟 sata硬碟的區別
一、主體不同
1、hdd硬碟:是電腦上使用堅硬的旋轉碟片為基礎的非揮發性存儲設備。
2、sata硬碟:是一種以存儲器作為永久性存儲器的電腦存儲設備。
二、特點不同
1、hdd硬碟: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儲和檢索數字數據,信息通過離磁性表面很近的磁頭,由電磁流來改變極性方式被電磁流寫到磁碟上。
2、sata硬碟:數據的存取主要由NAND Flash及其主控晶元來實現,沒有活動的機械部件,為純晶元結構。
二、工作噪音不同
1、hdd硬碟:有工作噪音。
2、sata硬碟:沒有工作噪音。
3. 硬碟屬於內存儲器還是外存儲器
硬碟屬於外存儲器。
硬碟(英語:Hard Disk Drive,簡稱HDD)是電腦上使用堅硬的旋轉碟片為基礎的非揮發性存儲設備,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儲和檢索數字數據,信息通過離磁性表面很近的磁頭,由電磁流來改變極性方式被電磁流寫到磁碟上,信息可以通過相反的方式讀取,例如讀頭經過紀錄數據的上方時磁場導致線圈中電氣信號的改變。硬碟的讀寫是採用隨機存取的方式,因此可以以任意順序讀取硬碟中的數據[2]。硬碟包括一至數片高速轉動的磁碟以及放在執行器懸臂上的磁頭。
早期的硬碟存儲介質是可替換的,不過今日典型的硬碟採用的是固定的存儲介質,碟片與磁頭被封裝在機身里(除了一個有過濾的氣孔,用來平衡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導致的氣壓差)。
硬碟是由IBM在1956年開始使用[3],在1960年代初成為通用式電腦中主要的輔助存放設備,隨著技術的進步,硬碟也成為伺服器及個人電腦的主要組件。
硬碟按數據介面不同,大致分為ATA(IDE)和SATA以及SCSI和SAS。介面速度不是實際硬碟數據傳輸的速度,目前非基於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硬碟數據實際傳輸速度一般不會超過300MB/s。
4. 什麼叫"非揮發"存儲器
化肥會揮發
非化肥會非揮發
5. 存儲系統中的EPROM是指什麼
本教程操作環境:windows10系統、Dell G3電腦。
內存按存儲信息的功能可分為只讀存儲器ROM、可改寫的只讀存儲器EPROM和隨機存儲器RAM。EPROM即為可擦寫可編程的只讀存儲器。
EPROM由以色列工程師Dov Frohman發明,是一種斷電後仍能保留數據的計算機儲存晶元——即非易失性的(非揮發性)。它是一組浮柵晶體管,被一個提供比電子電路中常用電壓更高電壓的電子器件分別編程。一旦編程完成後,EPROM只能用強紫外線照射來擦除。通過封裝頂部能看見矽片的透明窗口,很容易識別EPROM,這個窗口同時用來進行紫外線擦除。可以將EPROM的玻璃窗對准陽光直射一段時間就可以擦除。
EPROM是一種具有可擦除功能,擦除後即可進行再編程的ROM內存,寫入前必須先把裡面的內容用紫外線照射它的IC卡上的透明視窗的方式來清除掉。這一類晶元比較容易識別,其封裝中包含有「石英玻璃窗」,一個編程後的EPROM晶元的「石英玻璃窗」一般使用黑色不幹膠紙蓋住, 以防止遭到陽光直射。
特點:
EPROM的編程需要使用編程器完成。編程器是用於產生EPROM編程所需要的高壓脈沖信號的裝置。編程時將EPROM的數據送到隨機存儲器中,然後啟動編程程序,編程器便將數據逐行地寫入EPROM中。
一片編程後的EPROM,可以保持其數據大約10~20年,並能無限次讀取。擦除窗口必須保持覆蓋,以防偶然被陽光擦除。老式電腦的BIOS晶元,一般都是EPROM,擦除窗口往往被印有BIOS發行商名稱、版本和版權聲明的標簽所覆蓋。EPROM已經被EEPROM取代(電擦除只讀寄存器)。
一些在快閃記憶體出現前生產的微控制器,使用EPROM來儲存程序的版本,以利於程式開發;如使用一次性可編程器件,在調試時將造成嚴重浪費
以上就是eprom是指什麼存儲器的詳細內容,更多請關注html中文網其它相關文章!
6. 半導體存儲器分哪兩類,區別是什麼
半導體存儲器可區分為揮發性和非揮發性存儲器兩大類。揮發性的如DRAM和SRAM,若其供應電源關閉,將會喪失所儲存的信息。相比之下,非揮發性存儲器卻能在電源供應關閉時保留所儲存的信息。
7. NVRAM是什麼
NVRAM( 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 是非易失性隨機訪問存儲器,指斷電後仍能保持數據的一種RAM。
如果通俗地解釋非易失性存儲器,那就是指斷電之後,所存儲的數據不丟失的隨機訪問存儲器。
1.隨機訪問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斷電之後信息就丟失了。
2.NVRAM可以隨機訪問。因此有些解釋中,說Flash是屬於NVRAM,是不準確的。因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Flash分有兩種:nand flash和nor flash。其中的nor屬於是可以隨機訪問的,而nand flash不是真正的隨機訪問,屬於順序訪問(serial access)。
(7)非揮發性存儲設備擴展閱讀:
與普通儲存器的區別
一些的方案如NVDIMM,就是拿普通的內存條加電容和flash,斷電以後可以提供保護,機制都是一樣的,形態不一樣。NVRAM的優勢一個是容量大,再一個NVRAM佔用PCIE槽,而不是佔用DIMM槽。
NV DIMM有很多劣勢需要BIOS支持,NV DIMM插到主板上跟其他的內存怎麼區分,BIOS需要區分開,應用需要區分開。混插的時候就比較難,OS要改,要分清楚哪一塊內存有斷電保護的。
再有就是需要硬體的支持,DRAM支持,以及額外支持NV DIMM插槽,這塊更多牽扯到主板,最嚴重的是NVDIMM佔用CPU周期內存,影響應用軟體。
NVRAM 里有一個專門移動數據的處理器,會代替CPU把數據移動到NVRAM里。如果用DIMM的話,沒有人做這件事的,只能靠CPU從普通的DIMM讀出來再寫到NV DIMM裡面。所以CPU耗費大量的周期去拷貝數據很不劃算。
8. 介紹存儲器
內存(memory),亦稱為存儲器,是一種利用半導體技術做成的電子裝置,用來儲存資料。電子電路的資料是以二進制的方式儲存,內存的每一個儲存單元稱做記憶元或記憶胞(Cell)。
分類
根據儲存能力與電源的關系可以分為兩類:
揮發性(Volatile)內存:指的是當電源供應中斷後,內存所儲存的資料便會消失,一般稱之為RAM。有兩種主要的類型
DRAM:動態隨機存取內存
SRAM:靜態隨機存取內存
非揮發性(Non-Volatile)內存:即使電源供應中斷,內存所儲存的資料並不會消失,重新供電後,就能夠讀取內存資料
ROM(Read-Only Memory,唯讀內存)
一種只能讀取資料的內存。在製造過程中,將資料以一特製光罩(mask)燒錄於線路中,其資料內容在寫入後就不能更改,所以有時又稱為光罩式唯讀內存(mask ROM)。此內存的製造成本較低,常用於計算機中的開機啟動。
PROM (Programmable ROM,可編程唯讀內存)
內部有行列式的鎔絲,視需要利用電流將其燒斷,寫入所需的資料,但僅能寫錄一次。
EPROM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抹除可編程唯讀內存)
利用高電壓將資料編程寫入,抹除時將線路曝光於紫外線下,則資料可被清空,並且可重復編程使用。通常在封裝外殼上會預留一個石英透明窗以方便曝光。
OTPROM(One Tim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OTP,一次編程唯讀內存)
寫入原理同EPROM,但是為了節省成本,編程寫入之後就不再抹除,因此不設置透明窗。
EEP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電子式可抹除可編程唯讀內存)
類似EPROM 但是抹除的方式是使用高電場來完成,因此不需要透明窗。
Flash memory (快閃記憶體)
此內存每一個記憶胞都具有一個控制閘與浮動閘,利用高電場改變浮動閘的臨限電壓即可進行編程動作。
9. 計算機中S1,S3,S4,S5各自的狀態是什麼
S1
:最耗電的睡眠模式。處理器的所有寄存器
被刷新,並且CPU
停止執行指令。CPU
和內存
的電源一直維持著,一些設備
如果沒有被使用那麼就會被停止供電。這種模式通常指上電待機
或者簡單叫做POS
,特別在BIOS
設置界面上。一些新式的計算機不再支持S1;老式的
電腦對S1支持可能要比S3好。
S2
:一個比S1更深的睡眠狀態,不過已經不給CPU
供電了;然而,通常這種模式並不被採用。
S3
:
在BIOS中叫做"掛到內存
"
(Suspend
to
RAM/STR),在Windows
XP
以後的Windows
版本和一些Linux
發
行版中叫做"待機
(Standby)",在Windows
Vista
和Mac
OS
X
則叫做"睡眠(Sleep)",雖然ACPI規范僅僅提到
術語"S3"和"睡眠(Sleep)"。在這個狀態下,主存儲器(RAM
)仍然有電源供給,盡管它也是幾乎唯一的有電源供給的原件。因為操作系統
、所
有應用程序和被打開的文檔等等的狀態都是保存在主存儲器中,用戶可以把工作恢復到正好上次他們保持的狀態-計算機從S3狀態回來時主存儲器的內容和它進入
S3狀態時候的內容是相同象的。(規范中提到了S3和S2是相當類似的,只有更多的組件在S3狀態下會被關掉電源。)
相比較S4來說S3有兩個好處;計
算機恢復的過程比重啟要快,第二,如果任何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序(被打開的文檔等等)有私有信息在裡面,這些信息是不會被寫到硬碟上的。然而,在系統不能被
喚醒比如遇到了電源故障的時候,
高速緩沖存儲器
可能會被flushed來防止數據毀壞。
S4
:
在
Windows
中叫休眠
,在Mac
OS
X
中叫作安全睡眠
,也稱為掛到硬碟
,雖然ACPI規范中只提到了一個術語
S4
(main
article:Hibernate(OS
feature)
)。在這個狀態下,所有主存儲器
的內容被儲存在非揮發性存儲器,例如
硬碟
,保護操作系統當前的狀態,包括所有應用程序,打開的文檔等.這意味著從S4恢復後,用戶可以恢復到原本的工作狀態,採用的方法和S3是一樣的。
S4和S3之間的差異是,除了把主存儲器中的內容移進移出所消耗的時間以外,在S3狀態下的時候如果一旦停電了,所有主存儲器上的數據就會丟失,包括所有
的沒有保存的文檔,而在S4狀態下則沒有影響.S4和其他的S
狀態有很大不同,事實上更類似G2Soft
Off
狀態和
G3
Mechanical
Off
狀態,而不是S1-S3.在S4狀態下的系統同樣可進入G3(Mechanical
Off
)狀態,並且保留S4
時候的狀態信息.所以它可以恢復到以前的運行狀態在關掉電源之後.
G2
(S5
)Soft
Off
--G2
,S5
,
和Soft
Off
都是相同的叫法。G2和G3Mechanical
Off
幾乎是相同的,但有些部件仍然帶電,使計算機仍然可以被鍵盤、時鍾、
modem
(電話喚醒)、LAN
(網路喚醒)還有USB
設備所喚醒。[1]
在啟動系統從G2恢復到G0正常工作
模式的過程中,無論是
G3
Mechanical
Off
還是G2都得運行啟動程序
來啟動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