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人是怎麼加工大米的
所謂「礱谷舂米」,就是先用礱(形狀略像磨,多以竹、木料和泥製成)去掉稻殼,然後用舂舂搗(搗米於臼曰舂)出白米來。
2. 古代農民怎麼將稻子去殼
專業名詞叫舂米,舂米就是把打下的穀子去殼的過程,舂出來的殼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們吃的白米,舂米的工具有點像搗葯罐,有一個棒槌、一個盛器。用棒槌砸穀子,把米糠砸掉。
3. 影響大米儲存的環境因素有哪些大米的存儲禁忌是什麼
大米貯存:主要防潮、黴菌、乾燥設施。存貯環境、通風良好、防蛀、防潮、防火。
4. 古人是怎樣對稻穀脫粒的
舂米對,一種古代簡單機械,如圖所示。使用這個裝置時,人在A端用力把它踩下後立即松腳,B端就會立即下落,打在石臼內的穀物上,舂米就是把打下的穀子去殼的過程,舂出來的殼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們吃的白米,舂米(脫粒)是古代最繁重的家務勞動之一。
5. 古人怎麼造出酒麴的怎麼保存啊
四千多年前,中國人就開始應用黴菌糖化穀物進行釀酒,由此發明的酒麴是我國勞動人民對世界釀酒界的一大貢獻。「若作酒醴,爾唯曲櫱」,說明釀酒必須依靠酒麴的作用。酒麴是多種微生物的復合,是釀酒發酵的原動力。要釀酒必須制曲,制曲實際上是擴大培養釀酒微生物的過程。一般先用穀物為原料來富集微生物製成曲、再用曲促使更多的穀物經糖化、發酵釀成酒,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酒的質量和產量。因而要出好酒必須用好曲。
使用穀物芽釀酒和使用酒麴釀酒大不一樣,前者僅利用穀物發芽所產生的水解酶類等對原料內含物進行分解,而後者是利用多種微生物產生的復雜酶進行糖化發酵作用,是邊糖化邊發酵的固態復式發酵過程,這是我國勞動人民的獨特創造,它包含著高深的科學原理和技術,如固體曲的製作、保藏,曲種的傳代和優化等等,都深刻地影響著現代釀酒技術的發展。
我國生產釀酒時常用酒麴大致分為以下幾類:大麴、小曲、紅曲、麥曲、麩曲。
小曲也稱酒葯、白葯、酒餅等,是用米粉、米糠、麩皮等為原料,添加少量中葯材,接種曲母,人工控制培養溫度而製成。因為顆粒小,習慣上稱它為小曲。由於小曲製作方法代代相傳,小曲中的微生物經過反復的篩選,使小曲得以保持優良的品質。
在小曲製作過程中,以往還常添加一些中葯材,目的是促進釀酒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並增加酒的香味,但經研究為了節約成本,防止盲目使用中葯材。目前已減少甚至不加中葯材,製成無葯小曲(無葯糠曲),同樣獲得滿意的效果。
用小曲釀造的白酒酒味醇凈、香氣幽雅,風格獨特。同時,人們還常利用小曲來釀制營養豐富的黃酒,以及生產甜型、半甜型的封缸酒、香雪酒、沉缸酒等等。
麩曲以麩皮為主要原料,接種黴菌擴大培養而成,它主要應用於麩曲白酒的生產,作為糖化劑使用。利用麩曲代大麴和小曲來生產白酒,是解放後推行的一種新的生產方法,其主要優點是麩曲的糖化力強,原料澱粉利用率高達80%以上,在節糧方面有顯著的效果,麩曲法白酒發酵周期短,原料適用面廣。
保存方法:保證密封、不漏氣,並存放在避光、通風、乾燥之處。防止生蟲、變質。
6. 大米可以冷凍存放嗎
可以。
最好是不要冷凍,會影響米質的口感。可以放在保鮮層里,或者放在一些通風乾燥的地方,不要曬著陽光就行了。因為冰箱里的溫度較外界更低,大米適合在恆溫的條件下保持,放在冰箱時間長了,反而會影響大米的口感和味道。
方法:
保存大米可以准備一些可以密封的,干凈的,無水無油的飲料瓶,把大米裝進去,蓋好蓋子,密封好,這樣就可以阻斷空氣的進入,使裝米的容器處於一個無氧的狀態,放在陰涼乾燥處保存,這樣大米可以存放較長時間。
大蒜獨有的刺激性氣味,可以用來驅趕米蟲,方法是將大蒜去皮,用紗布包起來,上中下分別放上一包,每包3顆就可以了,可以有效防止滋生米蟲。這主要是因為大蒜中含有一種叫大蒜素的物質,這種物質有很強的刺激性氣味,把它放入到大米中,可以抑制蟲卵的產生,從而防止大米長蟲。
干海帶具有吸潮、殺菌、殺蟲的作用,可以把干海帶跟大米放在一起,可以有效吸潮、殺滅大米中的粉蟎、蛾蟲等。大米裝入一個密閉的容器里,准備一兩白酒,建議高度酒,用一個小的容器插埋在米的正中央,瓶口露出米面,然後蓋上密封容器的蓋子儲存,白酒散發出來的乙醇氣味可以有效消毒、殺滅米蟲。
7. 古代人怎麼去除大米的外殼
椿米啊
手工機器 很累。 但是可以做到 谷殼和大米的分離
現在很多偏遠農村依然在採用這種方式!
從前,潮汕鄉鎮居民常用土礱(石磨的一種)將稻穀脫殼成米,然後才將大米用水浸濕,再然後經過石臼搗碎成米粉末兒———潮語將這個過程稱為「椿米志」。經這種辦法製成的米志粉大多於時年八節來臨之時,用以作原料。
「椿米志」也叫做「椿臼」。民間用的石臼分為兩種,其中有用雙手抱臼錘,上下搗動的稱為手臼。另一種是需用腳踏動支在兩只支架上,其一頭為木質短腳踏柄,以帶動另一頭其前端裝有鐵錘頭的長臂木柄,它的鐵質錘頭在鑲入地里的大石臼中不斷撞擊的腳臼。腳臼比手臼要大好幾倍,工作效率也要高好幾倍。舊時鄉鎮上的鄰里及族親之間,常常湊錢置設一個或數個共用的石腳臼,以應付年節急用。
8. 在古代,大米沒有機器脫谷的。難道一個一個剝開嘛
舂米 chōng mǐ
三千年前,人類開始食用種植和食用稻穀的時候,伴隨著就發明了舂米。舂米就是把打下的穀子去殼的過程,舂出來的殼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們吃的白米,舂米的工具有點像搗葯罐,有一個棒槌、一個盛器。用棒槌砸穀子,把米糠砸掉。
下圖就是舂米的一種方式。
9. 家裡面買了一整袋大米,整袋大米的儲存用什麼方式比較好
可以將大蒜去皮,然後和大米放在一起,這樣就可以滅菌,驅蛾,也能夠防止一些小蟲子的產生。也可以在裡面放八角。
10. 影響大米存儲的因素有哪些
儲存時間,溫度,水分和氧氣是影響稻米老化的主要因素。由於溫度和水分的影響,大米中的澱粉,脂肪和蛋白質會發生各種變化,使大米失去其原有的顏色,香氣和口味以及營養成分食用質量會下降。甚至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