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DVDROM最大速度是多少
16吧
❷ 光存儲介質中存儲容量最大的是什麼光碟
藍光光碟(BD-ROM)技術採用波長為450nm的藍紫色激光,通過廣角鏡頭上比率為0.85的數字光圈,它成功使聚焦的光點尺寸進一步縮小。而且藍光光碟的碟片採用了新的0.1mm厚的光學透明保護層,以減少碟片在轉動過程中,由於傾斜而造成的讀寫異常或錯誤的機會,這使得碟片數據的讀取更加容易,並為極大地提高存儲密度提供了可能。
❸ DVD刻錄盤規格
很高興解答你的提問,請你閱讀如下提示,排除煩惱。謝謝,
1,DVD刻錄盤,按類型來分有DVD-R,DVD-RW,DVD+R,DVD+RW,DVD-RAM這5種之多。
2,DVD刻錄盤,按層面來分有DVD5,DVD10,DVD9,DVD18這4種之多。
3,DVD刻錄盤,按容量來分有4.7G,8.5G,9.4G,17G這4種之多。
4,DVD刻錄盤,按速度來分有1X,2X,3X,4X,5X,6X,8X,12X,16X這9種常見倍速。
5,DVD-R跟DVD+R是一次性刻錄盤,刻滿容量或在刻錄軟體窗口選「封閉光碟」刻好後就不能再刻。
6,DVD-RW跟DVD+RW盤是重復刻錄盤,刻過後在刻錄軟體里選「擦除光碟」清空原數據後可再刻。
7,DVD-RAM是光硬碟,操作系統里如U盤那樣FAT32格式化,接著就象U盤那樣寫寫刪刪改改都可。
8,DVD5是4.7G的單面單層DVD刻錄盤,DVD10是9.4G的雙面單層DVD刻錄盤。
9,DVD9是8.5G的單面雙層DVD刻錄盤,DVD18是17G的雙面雙層DVD刻錄盤。
10,單面雙層DVD刻錄盤有DL標記,雙面單層跟雙面雙層的DVD刻錄盤很罕見。
11,DVD-規格是DVD論壇標准,對DVD影碟機支持完善;DVD+是DVD聯盟標准,對電腦支持好。
12,DVD-R跟DVD+R常見速率有2X,4X,6X,8X,12X,16X這6種。
13,DVD-RW跟DVD+RW常見速率有2X,4X,6X,8X,12X這5種。
14,DVD-R DL跟DVD+R DL常見速率有2X,4X,6X,8X這4種。
15,DVD-RAM常見速率有2X,3X,5X這3種。至於包裝有1碟裝,10碟裝,50碟裝等包裝規格。
16,廠商非常多,不勝枚舉。品牌定位常見有白金盤,金盤,銀盤,普盤等,說明檔次而非真金。
17,檔次高則質量高,用料扎實,刻錄上的數據穩定耐久而年數長。盤面顏色不決定質量別迷惑。
18,倍速越高,支持刻錄的速度也就越快,等待刻完的時間也就越短。高速盤對應價格也貴。
❹ 西安有哪些大醫院
西京醫院,唐都醫院,實際上就是第四軍醫大學附屬第一、第二醫院
交大一、二附屬醫院
小孩的話還有兒童醫院
人民醫院也還可以
❺ 烏蘭察布的歷史沿革
戰國時期,烏蘭察布區域的大部分是趙國和匈奴的領地。秦並六國後,又在原來這里的趙地設置雲中、代郡、雁門三郡。秦亡後,匈奴乘中原禁楚漢相爭,無暇他顧之機,大舉南進,這里的大部分地區為匈奴所佔有。
西漢時,匈奴還在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內,建立了最高的政府機關——中部單於庭。北魏前夕,拓跋、鮮卑在盛樂(呼和浩特和林格爾土城)設立北都,建立代政權,續據匈奴故地。
隋唐時期,突厥在今和林格爾境內建大利城進行管轄。
宋朝至清朝,這里都是北方少數民族契丹、女真、韃靼、瓦剌、蒙古相繼生息之地。
1627年~1636年間(清朝天聰年間)開始正式命名為烏蘭察布盟。公元1633年(清天聰六年),四子王部落、烏拉特前、中、後三旗、茂明安部落、喀爾喀右翼部落(即達爾罕旗)等六個部落首次會盟於烏蘭察布,故有烏蘭察布盟之稱。現屬烏蘭察布盟管轄的豐鎮等地,早在1736年~1796年間(乾隆年間),就在「口外七廳」的管轄之下。1875~1908年間(光緒年間),又定四子王部落及達爾罕的一部分墾地和村落為興和廳;設豐鎮東界盧家營等地至察右正黃旗九佐領地為興和廳;設寧遠界灰騰各村及毗連之右正黃、正紅兩旗地為陶林廳等。
民國建立後,所有的廳一律改為縣治。
1914年(民國三年)曾建綏遠特別區,所轄有歸綏(1912年以綏遠城糧餉同知廳並入前歸化廳,始稱歸綏縣)、薩拉齊、托克托、和林格爾、清水河、武川、五原、東勝等八縣,烏、伊二盟(13旗)及土默特旗。原有的綏東四縣(豐鎮、興和、陶林、涼城)則劃歸察哈爾特別區。
1928年(民國十七年)改特區為綏遠省,當時廢道存縣,又將東四縣由察哈爾省劃歸綏遠省,連同民國十二年以後增設的包頭、集寧、安北、固陽、臨河等五縣,共17個縣均為綏遠省所轄。
1949年,綏遠省解放後,將全省調整為4個專員公署、兩個盟、一個中心旗、一個省直轄旗。其中,集寧專員公署管轄集寧、豐鎮、陶林、龍勝、武川、興和6縣;和林專員公署管轄和林、清水河、托克托、涼城4縣;烏蘭察布盟管轄四子王旗、達爾罕、茂明安、中公、東公、西公6旗。新中國成立後的烏蘭察布盟,轄有四子王、達爾罕、茂明安、烏拉特前旗、察哈爾右翼中旗、察哈爾右翼後旗等6旗。
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平地泉行政區建制撤消,所轄地區歸烏蘭察布盟管轄。同時,烏蘭察布盟原轄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後聯合旗劃歸巴彥淖爾盟。同年,烏蘭察布盟機關由固陽遷至集寧。這時的烏蘭察布盟轄有:1市、6旗、11縣共18個縣級區域,即集寧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四子王旗、土默特旗、察哈爾右翼前旗、察哈爾右翼後旗、察哈爾右翼中旗、豐鎮縣、涼城縣、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武川縣、卓資縣、興和縣、托克托縣。薩拉齊縣、固陽縣、武東縣。在此以後,武東縣、土默特旗撤消,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建立劃出,商都縣、化德縣劃入,固陽縣、蘇尼特右旗、二連浩特市劃入劃出,豐鎮撤縣建市。1995年~1996年,和林縣、清水河縣、武川縣劃歸呼和浩特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劃歸包頭市。
2003年12月01日,撤銷烏蘭察布盟和縣級集寧市,設立地級烏蘭察布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集寧區察哈爾東街。烏蘭察布市設立集寧區。以原縣級集寧市的行政區域為集寧區的行政區域。烏蘭察布市轄原烏蘭察布盟的四子王旗、察哈爾右翼前旗、察哈爾右翼後旗、察哈爾右翼中旗、化德縣、商都縣、興和縣、卓資縣、涼城縣和新設立的集寧區。原烏蘭察布盟的縣級豐鎮市由內蒙古自治區直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