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PLC存儲器的組成有哪些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PLC存儲器分為系統程序存儲器和用戶存儲器。
系統程序存儲器用以存放系統程序,包括管理程序,監控程序以及對用戶程序做編譯處理的解釋編譯程序。由只讀存儲器、ROM組成。廠家使用的,內容不可更改,斷電不消失。
用戶存儲器:分為用戶程序存儲區和工作數據存儲區。由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組成。用戶使用的。斷電內容消失。常用高效的鋰電池作為後備電源,壽命一般為3~5年。
lc基本結構基本相同,主要有CPU,電源,儲存器和輸入輸出介面電路等組成。中央處理器單元一般由控制器、運算器和寄存器組成。
CPU通過地址匯流排、數據匯流排、控制匯流排與儲存單元、輸入輸出介面、通信介面、擴展介面相連。CPU是PLC的核心,它不斷採集輸入信號,執行用戶程序,刷新系統輸出。
PLC的存儲器包括系統存儲器和用戶存儲器兩種。系統存儲器用於存放PLC的系統程序,用戶存儲器用於存放PLC的用戶程序。現在的PLC一般均採用可電擦除的E2PROM存儲器來作為系統存儲器和用戶存儲器。
(1)plc各模塊存儲空間擴展閱讀:
PLC的輸入介面電路的作用是將按鈕、行程開關或感測器等產生的信號輸入CPU;PLC的輸出介面電路的作用是將CPU向外輸出的信號轉換成可以驅動外部執行元件的信號,以便控制接觸器線圈等電器的通、斷電。PLC的輸入輸出介面電路一般採用光耦合隔離技術,可以有效地保護內部電路。
輸入介面電路
PLC的輸入介面電路可分為直流輸入電路和交流輸入電路。直流輸入電路的延遲時間比較短,可以直接與接近開關,光電開關等電子輸入裝置連接;交流輸入電路適用於在有油霧、粉塵的惡劣環境下使用。
交流輸入電路和直流輸入電路類似,外接的輸入電源改為220V交流電源。
輸出介面電路通常有3種類型:繼電器輸出型、晶體管輸出型和晶閘管輸出型。
繼電器輸出型、晶體管輸出型和晶閘管輸出型的輸出電路類似,只是晶體管或晶閘管代替繼電器來控制外部負載。
當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投入運行後,其工作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輸入采樣、用戶程序執行和輸出刷新三個階段。完成上述三個階段稱作一個掃描周期。在整個運行期間,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CPU以一定的掃描速度重復執行上述三個階段。
根據上述過程的描述,可以對PLC工作過程的特點小結如下:
①PLC採用集中采樣、集中輸出的工作方式,這種方式減少了外界干擾的影響。
②PLC的工作過程是循環掃描的過程,循環掃描時間的長短取決於指令執行速度、用戶程序的長度等因素。
③輸出對輸入的影響有滯後現象。PLC採用集中采樣、集中輸出的工作方式,當采樣階段結束後,輸入狀態的變化將要等到下一個采樣周期才能被接收,因此這個滯後時間的長短又主要取決於循環周期的長短。此外,影響滯後時間的因素還有輸入濾波時間、輸出電路的滯後時間等。
④輸出映像寄存器的內容取決於用戶程序掃描執行的結果。
⑤輸出鎖存器的內容由上一次輸出刷新期間輸出映像寄存器中的數據決定。
⑥PLC當前實際的輸出狀態有輸出鎖存器的內容決定。
功能特點
(1)可靠性高。由於PLC大都採用單片微型計算機,因而集成度高,再加上相應的保護電路及自診斷功能,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2)編程容易。PLC的編程多採用繼電器控制梯形圖及命令語句,其數量比微型機指令要少得多,除中、高檔PLC外,一般的小型PLC只有16條左右。由於梯形圖形象而簡單,因此容易掌握、使用方便,甚至不需要計算機專業知識,就可進行編程。
(3)組態靈活。由於PLC採用積木式結構,用戶只需要簡單地組合,便可靈活地改變控制系統的功能和規模,因此,可適用於任何控制系統。
(4)輸入/輸出功能模塊齊全。PLC的最大優點之一,是針對不同的現場信號(如直流或交流、開關量、數字量或模擬量、電壓或電流等),均有相應的模板可與工業現場的器件(如按鈕、開關、感測電流變送器、電機啟動器或控制閥等)直接連接,並通過匯流排與CPU主板連接。
(5)安裝方便。與計算機系統相比,PLC的安裝既不需要專用機房,也不需要嚴格的屏蔽措施。使用時只需把檢測器件與執行機構和PLC的I/O介面端子正確連接,便可正常工作。
(6)運行速度快。由於PLC的控制是由程序控制執行的,因而不論其可靠性還是運行速度,都是繼電器邏輯控制無法相比的。
近年來,微處理器的使用,特別是隨著單片機大量採用,大大增強了PLC的能力,並且使PLC與微型機控制系統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小,特別是高檔PLC更是如此。
㈡ Plc由幾部分組成
PLC由CPU、電源、輸入電路、輸出電路、存儲器和通信介面電路幾大部分組成如圖所示
四、電源模塊
PLC的電源模塊可以將外部的輸入電源經過處理後,轉化成PLC的CPU、存儲器、輸入輸出介面等內部電路工作所需要的直流電源。
許多PLC的直流電源採用直流穩壓開關電源,不僅可以提供多種獨立的電壓供內部使用,而且還可以為外部輸入(如感測器)提供電源,PLC根據型號不同,有的採用單項交流電源,一般為220v,有的採用直流電源,一般為24V.
㈢ plc中如何進行存儲分配
雖然各種PLC的CPU的最大定址空間各不相同,但是根據PLC的工作原理,其存儲空間一般包括以下三個區域:
(1)系統程序存儲區
(2)系統RAM存儲區(包括I/O映象區和系統軟設備等)
(3)用戶程序存儲區系統程序存儲區:在系統程序存儲區中存放著相當於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系統程序。包括監控程序、管理程序、命令解釋程序、功能子程序、系統診斷子程序等。由製造廠商將其固化在EPROM中,用戶不能直接存取。它和硬體一起決定了該PLC的性能。
系統RAM存儲區:系統RAM存儲區包括I/O映象區以及各類軟設備,如:邏輯線圈;數據寄存器;計時器;計數器;變址寄存器;累加器等存儲器。
(1)I/O映象區:由於PLC投入運行後,只是在輸入采樣階段才依次讀入各輸入狀態和數據,在輸出刷新階段才將輸出的狀態和數據送至相應的外設。因此,它需要一定數量的存儲單元(RAM)以存放I/O的狀態和數據,這些單元稱作I/O映象區。一個開關量I/O佔用存儲單元中的一個位(bit),一個模擬量I/O佔用存儲單元中的一個字(16個bit)。因此整個I/O映象區可看作兩個部分組成:開關量I/O映象區;模擬量I/O映象區。
(2)系統軟設備存儲區 :除了I/O映象區區以外,系統RAM存儲區還包括PLC內部各類軟設備(邏輯線圈、計時器、計數器、數據寄存器和累加器等)的存儲區。該存儲區又分為具有失電保持的存儲區域和無失電保持的存儲區域,前者在PLC斷電時,由內部的鋰電池供電,數據不會遺失;後者當PLC斷電時,數據被清零。
1)邏輯線圈與開關輸出一樣,每個邏輯線圈佔用系統RAM存儲區中的一個位,但不能直接驅動外設,只供用戶在編程中使用,其作用類似於電器控制線路中的繼電器。另外,不同的PLC還提供數量不等的特殊邏輯線圈,具有不同的功能。
2)數據寄存器與模擬量I/O一樣,每個數據寄存器佔用系統RAM存儲區中的一個字(16 bits)。 另外,PLC還提供數量不等的特殊數據寄存器,具有不同的功能。
3)計時器
4)計數器
用戶程序存儲區
用戶程序存儲區存放用戶編制的用戶程序。不同類型的PLC,其存儲容量各不相同。
PLC的電源在整個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得作用。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可*得電源系統是無法正常工作的,因此PLC的製造商對電源的設計和製造也十分重視。
㈣ 如何知道PLC中的M存儲區域范圍
問題: PLC中,模塊確定後,I,Q的區域能確定,但?有什麼規定嗎? 解答: 在PLC中M存儲區(也稱位存儲區,又稱內部存儲器標志位(M)存儲器區),它屬於系統存儲區。在你選定具體的CPU型號後,可以查看CPU的技術規格,其中就有位存儲器(位存儲器/位元組)的大小,如6ES7 315-2AG10-0AB0的M存儲器最大位元組為2048個,所以M存儲區的范圍為MB0--MB2047,M存儲器雖然名為「位存儲器區」,表示按位存取,但是也可以按位元組、字或雙字存取,如MW0(由MB0和MB1兩個位元組組成),而MD0(由MB0、MB1、MB2、MB3四個位元組組成)。 M存儲器與PLC外部對象沒有任何關系,其功能類似於繼電器控制電路中的中間繼電器,注要用來存儲程序運算過程中的臨時結果,可為編程提供無數量限制的觸點,可以被驅動但不能直接驅動任何負載。
㈤ S7-300PLC有幾個基本存儲區簡述其作用
P區,作用為指針,經常用於程序中間接定址。
I區,作用為外部輸入,即模塊上的輸入點
Q區,作用為外部輸出,即模塊上的輸出點
M區,作用為程序中間變數(全局變數)
DB區,作用為程序中DB塊中存儲的變數
L區,作用為某一個功能塊中的內部變數(非全局變數)
㈥ PLC有哪些主要技術指標
技術指標
1、點數估算
I/O點數估算時應考慮適當的餘量,通常根據統計的輸入輸出點數,再增加10%~20%的可擴展餘量後,作為輸入輸出點數估算數據。實際訂貨時,還需根據製造廠商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產品特點,對輸入輸出點數進行圓整。
2、存儲器容量
存儲器容量是可編程序控制器本身能提供的硬體存儲單元大小,程序容量是存儲器中用戶應用項目使用的存儲單元的大小,因此程序容量小於存儲器容量。設計階段,由於用戶應用程序還未編制,因此,程序容量在設計階段是未知的,需在程序調試之後才知道。
3、控制器類型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按結構分為整體型和模塊型兩類,按應用環境分為現場安裝和控制室安裝兩類;按CPU字長分為1位、4位、8位、16位、32位、64位等。從應用角度出發,通常可按控制功能或輸入輸出點數選型。
(6)plc各模塊存儲空間擴展閱讀:
PLC特點
1、可靠性高。由於PLC大都採用單片微型計算機,因而集成度高,再加上相應的保護電路及自診斷功能,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2、編程容易。PLC的編程多採用繼電器控制梯形圖及命令語句,其數量比微型機指令要少得多,除中、高檔PLC外,一般的小型PLC只有16條左右。由於梯形圖形象而簡單,因此容易掌握、使用方便,甚至不需要計算機專業知識,就可進行編程。
3、組態靈活。由於PLC採用積木式結構,用戶只需要簡單地組合,便可靈活地改變控制系統的功能和規模,因此,可適用於任何控制系統。
4、輸入/輸出功能模塊齊全。PLC的最大優點之一,是針對不同的現場信號(如直流或交流、開關量、數字量或模擬量、電壓或電流等),均有相應的模板可與工業現場的器件(如按鈕、開關、感測電流變送器、電機啟動器或控制閥等)直接連接,並通過匯流排與CPU主板連接。
5、安裝方便。與計算機系統相比,PLC的安裝既不需要專用機房,也不需要嚴格的屏蔽措施。使用時只需把檢測器件與執行機構和PLC的I/O介面端子正確連接,便可正常工作。
㈦ PLC存儲器常見的類型有哪些
(2) EPROM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這是一種可擦除的只讀存儲器,在斷電情況下存儲器內的所有內容保持不變(在紫外線連續照射下可擦除存儲器內容)。(3) EEPROM(Electrical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這是一種電可擦除的只讀存儲器,使用編程器就能很容易地對其所存儲的內容進行修改。2 PLC 存儲空間的分配雖然各種PLC 的CPU 的最大定址空間各不相同,但是根據PLC 的工作原理其存儲空間一般包括以下三個區域:系統程序存儲區;系統RAM 存儲區(包括I/O 映象區和系統軟設備等);用戶程序存儲區。(1)系統程序存儲區在系統程序存儲區中存放著相當於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系統程序,包括監控程序、管理程序、命令解釋程序、功能子程序、系統診斷子程序、等由製造廠商將其固化在EPROM 中,用戶不能直接存取,它和硬體一起決定了該PLC 的性能。(2)系統RAM 存儲區 系統RAM 存儲區包括I/O 映象區以及各類軟設備如:邏輯線圈、數據寄存器、計時器、計數器、變址寄存器、累加器、等存儲器。 I/O 映象區,由於PLC 投入運行後只是在輸入采樣階段才依次讀入各輸入狀態和數據在輸出刷新階段才將輸出的狀態和數據送至相應的外設,因此它需要一定數量的存儲單元(RAM)以存放I/O 的狀態和數據,這些單元稱作I/O 映象區,一個開關量I/O 佔用存儲單元中的一個位(bit),一個模擬量I/O 佔用存儲單元中的一個字(16 個bit), 因此整個I/O 映象區可看作兩個部分組成:開關量I/O 映象區,模擬量I/O 映象區。系統軟設備存儲區除了I/O 映象區區以外,系統RAM 存儲區還包括PLC 內部各類軟設備(邏輯線圈、計時器、計數器、數據寄存器和累加器等)的存儲區,該存儲區又分為具有失電保持的存儲區域和無失電保持的存儲區域,前者在PLC 斷電時由內部的鋰電池供電,數據不會遺失,後者當PLC 斷電時數據被清零1) 邏輯線圈與開關輸出一樣,每個邏輯線圈佔用系統RAM 存儲區中的一個位,但不能直接驅動外設,只供用戶在編程中使用,其作用類似於電器控制線路中的繼電器,另外不同的PLC 還提供數量不等的特殊邏輯線圈,具有不同的功能。2) 數據寄存器
與模擬量I/O 一樣,每個數據寄存器佔用系統RAM 存儲區中的一個字(16bits) ,另外PLC 還提供數量不的特殊數據寄存器,具有不同的功能。3) 計時器4) 計數器(3) 用戶程序存儲區 用戶程序存儲區存放用戶編制的用戶程序,不同類型的PLC 其存儲容量各不相同。
㈧ PLC存儲器的組成有哪些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PLC存儲器分為系統程序存儲器和用戶存儲器。
系統程序存儲器用以存放系統程序,包括管理程序,監控程序以及對用戶程序做編譯處理的解釋編譯程序。由只讀存儲器、ROM組成。廠家使用的,內容不可更改,斷電不消失。
用戶存儲器:分為用戶程序存儲區和工作數據存儲區。由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組成。用戶使用的。斷電內容消失。常用高效的鋰電池作為後備電源,壽命一般為3~5年。
㈨ plc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
PLC是一種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是一種採用一類可編程的存儲器,用於其內部存儲程序,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與算術操作等面向用戶的指令,並通過數字或模擬式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
PLC主要由6部分組成:CPU( 中央處理器 ) 、 存儲器、輸入 / 輸出( I/O )介面電路、電源、外設介面、輸入 / 輸出 ( I/O )擴展介面。
1.CPU( 中央處理器 ):是PLC的核心部分。與通用微機CPU一樣,CPU在PC系統中的作用類似於人體的神經中樞。其功能:
用掃描方式(後面介紹)接收現場輸入裝置的狀態或數據,並存入輸入映象寄存器或數據寄存器;
接收並存儲從編程器輸入的用戶程序和數據;
診斷電源和PC內部電路的工作狀態及編程過程中的語法錯誤;
在PC進入運行狀態後:執行用戶程序——進行數據處理——分更新輸出狀態
2.存儲器:存放系統工作程序(監控程序)、模塊化應用功能子程序、命令 解釋、功能子程序的調用管理程序和系統參數,其功能:
不能由用戶直接存取
用戶存儲器用戶程序存儲器——存放用戶程序。即用戶通過編程器輸入的用戶程序。
功能存儲器(數據區)——存放用戶數據
PC的用戶存儲器通常以字(16位/字)為單位來表示存儲容量。
PS:系統程序直接關繫到PC的性能,不能由用戶直接存取,所以,通常PC產品資料中所指的存儲器形式或存儲方式及容量,是指用戶程序存儲器而言。
3.輸入 / 輸出( I/O )介面電路:(I/O模塊:介面電路、I/O映像存儲器)CPU與現場I/O裝置或其他外部設備之間的連接部件。PLC提供了各種操作電平與驅動能力的I/O模塊,以及各種用途的I/O組件供用戶選用:
輸入/輸出電平轉換| 電氣隔離|串/並行轉換|數據傳送|A/D、D/A轉換 |誤碼校驗|其他功能模塊
I/O模塊可與CPU放在一起,也可遠程放置。通常,I/O模塊上還具有狀態顯示和I/O接線端子排。
4.電源:有兩種:AC220V和DC24V,二者的區別在於供給電源不同。
內部——開關穩壓電源,供內部電路使用;大多數機型還可以向外提供DC24V穩壓電源,為現場的開關信號、外部感測器供電。
外部——可用一般工業電源,並備有鋰電池(備用電池),使外部電源故障時內部重要數據不致丟失
5.外設接品:PLC配有多種通信介面,PLC通過這些通信介面可與編程器、列印機、其它PLC、計算機等設備實現通信。可組成多機系統或連成網路,實現更大規模控制。
6.輸入 / 輸出 ( I/O )擴展介面:用於連接I/O擴展單元和特殊功能單元。 通過擴展介面可以擴充開關量 I/O 點數和增加模擬量的I/0端子,也可配接智能單元完成特定的功能,使PLC的配置更加靈活以滿足不同控制系統的需要。I/0擴展介面電路採用並行介面和串列介面兩種電路形式。
PLC的工作原理:PLC是採用「順序掃描,不斷循環」的方式進行工作的。即在PLC運 行時,CPU根據用戶按控制要求編制好並存於用戶存儲器中的程序,按指令步序號(或地址號)作周期性循環掃描,如無跳轉指令,則從第一條指令開始逐條順序執行用戶程序,直至程序結束。然後重新返回第一條指令,開始下一輪新的掃描。在每次掃描過程中,還要完成對輸入信號的采樣和對輸出狀態的刷新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