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輔助存儲器比主存儲器讀寫速度快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輔助存儲器比主存儲器讀寫速度快

發布時間: 2022-05-31 15:17:37

A. 主存儲器 外存儲器 內存儲器有什麼區別啊

存儲器的種類很多,按其用途可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主存儲器又稱內存儲器(簡稱內存),輔助存儲器又稱外存儲器(簡稱外存)。內存儲器最突出的特點是存取速度快,但是容量小、價格貴;外存儲器的特點是容量大、價格低,但是存取速度慢。內存儲器用於存放那些立即要用的程序和數據;外存儲器用於存放暫時不用的程序和數據。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之間常常頻繁地交換信息。
外儲存器是指除計算機內存及CPU緩存以外的儲存器,此類儲存器一般斷電後仍然能保存數據。常見的外存儲器有硬碟、軟盤、光碟、U盤等。

主存儲器(Main memory),簡稱主存。是計算機硬體的一個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存放指令和數據,並能由中央處理器(CPU)直接隨機存取。主存儲器一般採用半導體存儲器,與輔助存儲器相比有容量小、讀寫速度快、價格高等特點。

B. 計算機的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相比,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主存快,小,內容斷電丟失,輔助存儲器慢、大,斷電內容不丟失。

C. 三種存儲器從快到慢

存儲器是用來存儲程序和各種數據信息的記憶部件。
存儲速度從快到慢排列:內存儲器、高速緩沖存儲器、計算機的主存、大容量磁碟。
根據存儲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的不同,存儲器有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1.按存儲介質分類

半導體存儲器:用半導體器件組成的存儲器。
磁表面存儲器: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儲器。
2.按存儲方式分類

隨機存儲器:任何存儲單元的內容都能被隨機存取,且存取時間和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無關。
順序存儲器:只能按某種順序來存取,存取時間與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有關。
3.按存儲器的讀寫功能分類

只讀存儲器(ROM):存儲的內容是固定不變的,只能讀出而不能寫入的半導體存儲器。
隨機讀寫存儲器(RAM):既能讀出又能寫入的半導體存儲器。

4.按信息的可保存性分類

非永久記憶的存儲器:斷電後信息即消失的存儲器。
永久記憶性存儲器:斷電後仍能保存信息的存儲器。
5.按在計算機系統中的作用分類

主存儲器(內存):用於存放活動的程序和數據,其速度高、容量較小、每位價位高。
輔助存儲器(外存儲器):主要用於存放當前不活躍的程序和數據,其速度慢、容量大、每位價位低。
緩沖存儲器:主要在兩個不同工作速度的部件起緩沖作用。

D. 請問主存儲器(內存)與輔助存儲器(外存)的區別是什麼微機上常用的輔助存儲器有哪幾種

1、易失性和非易失性:

內存,例如隨機存取內存(RAM),是具有易失性的。這意味著當系統斷電時,數據就會丟失。與之相反,外部存儲是非易失性的,因此即使斷掉電源,它依然能夠能保存數據。

2、性能和容量:

在大多數情況下,內存的速度比外存快的多。而與外存不同的是,RAM直接通過更寬更快的匯流排連接到CPU。

3、訪問許可權區別:

CPU只能直接訪問內存,外存的東西要先到內存CPU才能處理。

微機上常用的輔助存儲器有軟盤、硬碟、光碟等外部存儲器。

(4)輔助存儲器比主存儲器讀寫速度快擴展閱讀

計算機誕生初期並不存在內存條的概念。最早的內存是以磁芯的形式排列在線路上,每個磁芯與晶體管組成的一個雙穩態電路作為一比特(BIT)的存儲器。

每一比特都要有玉米粒大小,可以想像一間機房只能裝下不超過百k位元組左右的容量。後來才出現了焊接在主板上的集成內存晶元,以內存晶元的形式為計算機的運算提供直接支持。

那時的內存晶元容量都特別小,最常見的莫過於256K×1bit、1M×4bit。雖然如此,但對於那時的運算任務來說卻綽綽有餘了。

E. 計算機的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相比,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這兩個存儲器是不能用這個來比較,存儲器的種類很多,按其用途可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主存儲器又稱內存儲器(簡稱內存),輔助存儲器又稱外存儲器(簡稱外存)。
內存儲器是直接與CPU及I/O設備交換信息,用於存儲計算機運行時的臨時數據,外存儲器是CPU不能直接訪問的存儲器,它需要經過內存與CPU及I/O設備交換信息,用於長久地存放大量的包括暫不使用的程序和數據。
如我們打開計算機開始運行XP系統,而XP系統是裝在硬碟(外存)上的,但運行時所有交換數據是在內存中運行的,所以如果你的內存大的話速度會快,如果小速度會慢一些,而你用WORD等編輯的軟體編輯時是在內存(主存)中運行,編輯完後存成文件就存在硬碟(輔存)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