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san存儲需求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san存儲需求

發布時間: 2022-05-31 07:26:15

存儲思路:如何配置帶SAN的伺服器

LUN在陣列上進行設置,然後你必須在主機層對其進行處理。隨著存儲規模的不斷擴大,系統管理員對存儲的可用性與可靠性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過去,把10個20GB的LUN分配給10個不同的分區還可以接受,現在200GB已經不能算做很大的容量了。
首先,在了解文件系統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必要步驟。在創建一個文件系統之前,必須完成以下步驟:
按照之前文章中所述方法配置陣列,將LUN分配給主機。
連接光纖,每個卡一個,連接到兩個fabric上的兩台交換機上。
對兩個交換器進行分區,分區要恰當,以確保initiator與目標之間彼此可見。
確保可以看到所有的LUN。
配置多路徑:路徑故障排除。
最後一步比較困難,這取決於你所使用的操作系統與磁碟陣列。這一點,很快便會在下文中談及。
到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可以在伺服器上「看到」新的LUN了。在Windows操作系統下,打開磁碟管理器(Disk Manager)應當能夠讓新卷開始工作(有些要求必須重啟)。在Linux操作系統,起碼是最近的Linux版本,應該可以立刻發現新的LUN。在Solaris操作系統下,你需要運行「cfgadm」或者也有可能需要用到「devfsadm」命令才能夠看到新的LUN。
如果只有一條路徑通向存儲,那麼你就應該創建文件系統了。然而,絕大部分帶有SAN的主機都有兩條通向LUN的路徑,所以主機會看到同一個LUN兩次,每個目標一次。因為存儲陣列有兩個介面,因此,確實會有兩個目標。這時,需要主機能夠識別這兩個目標均其實是同一個卷。
多重路徑是基於主機的驅動,並且需要與陣列支持相結合,它可以為你的存儲陣列提供冗餘的連接。如果你希望在所有看到的LUN上創建文件系統,並決定讓每一個LUN彼此獨立的話,磁碟陣列將會不堪重負。陣列上有一個概念叫「主控制器」,如果某一initiator試圖訪問非主目標上的LUN,而不先使用首選的路徑的話,陣列就會自我保護。這是一種簡單而且不錯的方法,可以幫助你了解它。
如果你象我們上次推薦的那樣,為每個控制器分配了一個LUN,你的主機將能夠成功地使用一半的LUN。它可以創建文件系統,並且成功地使用每個LUN,但是只能通過它的首選控制器。如果控制器或者交換機出現了故障,唯一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一半的卷不見了。使用多重路徑設備節點意味著底層「真正」的設備可能會偶然消失,可是當磁碟和存儲陣列配合良好了之後,操作系統不會看到已經安裝好的磁碟設備消失掉。
真正配置多重路徑的工作決不煩瑣。如果你想讓生活更簡單些,可以使用Veritas Volume Manager來設置DMP(Dynamic MultiPathing)。它可以工作在所有的操作系統上,在每個操作系統上的工作情況也完全一樣。你還可以順帶著得到一個額外的好處——與操作系統無關的文件系統,如果需要在平台見遷移卷的話,這就會非常方便。
如果不能使用DMP,你有兩種方法來處理這種情況。首先,你可以嘗試從存儲製造廠商那裡獲取驅動。如果你購買的陣列支持你的操作系統,很可能只需要安裝廠商的驅動就可以解決問題。如果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的話,你可以嘗試用操作系統自帶的本地多重路徑驅動來解決問題。
例如Solaris操作系統就可以很好地支持多重路徑。它可以和Sun推崇的存儲良好配合,但是也許完全不能和一些存儲配合。這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因此,在購買該陣列之前,請確保已經對其有充分了解。
配置好了多重路徑之後,你就有了一套設備,你可以自由地使用它們。真實的設備現在並不顯示出來,所以你希望確保你在使用的是多重路徑設備節點,而不是物理路徑。
接下來的就到了很有趣的一個部分。你要開始計劃並搭建文件系統了。在這里要特別小心,因為即使是有Veritas 或者ZFS這樣靈活的卷管理器,可是如果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你仍然會把自己逼進了死胡同。這些決定都是關於使用細節的,所以在這里我能給出的最好建議就是仔細考慮。絕大部分人都喜歡把一定數量的LUN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大一些的文件系統,但是注意不要把文件系統弄得太大了,以免無法在一個合理的時間范圍內完成對它的備份。太大的文件系統還意味著故障修復工作會變得極其痛苦。
當然,不要忘記在安全的地方保存交換機和陣列的設置,並把你的多路徑和文件系統決策用文件的方式記錄下來。多路徑最大的優點體現在測試階段。現在向前沖吧,可以考試拷貝大文件,充分利用光纖啦!

㈡ 什麼是SAN

SAN英文全稱:Storage Area Network,即存儲區域網路。它是一種通過光纖集線器、光纖路由器、光纖交換機等連接設備將磁碟陣列、磁帶等存儲設備與相關伺服器連接起來的高速專用子網。 SAN由三個基本的組件構成:介面(如SCSI、光纖通道、ESCON等)、連接設備(交換設備、網關、路由器、集線器等)和通信控制協議(如IP和SCSI等)。這三個組件再加上附加的存儲設備和獨立的SAN伺服器,就構成一個SAN系統。SAN提供一個專用的、高可靠性的基於光通道的存儲網路,SAN允許獨立地增加它們的存儲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別是對於全部存儲設備都集群在一起的時候)更加簡化。而且,光纖介面提供了10 km的連接長度,這使得物理上分離的遠距離存儲變得更容易. SAN(存儲區域網路)的優點: 1.可實現大容量存儲設備數據共享 2.可實現高速計算機與高速存儲設備的高速互聯 3.可實現靈活的存儲設備配置要求 4.可實現數據快速備份  5.提高了數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結合SAN技術特性及其在眾多行業的成功應用,在具有以下業務數據特性的企業環境中適宜採用SAN技術。  1. 對數據安全性要求很高的企業  典型行業: 電信、金融和證券  典型業務: 計費  2. 對數據存儲性能要求高的企業  典型行業: 電視台、交通部門和測繪部門  典型業務: 音頻/視頻、石油測繪和地理信息系統等  3.在系統級方面具有很強的容量(動態)可擴展性和靈活性的企業  典型行業: 各中大型企業  典型業務: ERP系統、CRM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  4.具有超大型海量存儲特性的企業  典型行業: 圖書館、博物館、稅務和石油  典型業務: 資料中心和歷史資料庫。  5.具有本質上物理集中、邏輯上又彼此獨立的數據管理特點的企業  典型行業: 銀行、證券和電信 典型業務: 銀行的業務集中和移動通信的運營支撐系統(BOSS)集中  6.實現對分散數據高速集中備份的企業  典型行業: 各行各業  典型業務: 企業各分支機構數據的集中處理  7.數據在線性要求高的企業  典型行業: 商業網站和金融  典型業務: 電子商務 8.實現與主機無關的容災的企業  典型行業: 大型企業  典型業務: 數據中心]

㈢ 集群存儲的集群存儲相對傳統NAS和SAN的優勢

傳統的SAN與NAS分別提供的是數據塊與文件兩個不同級別的存儲服務,集群存儲也分為提供數據塊與文件兩個不同級別存儲服務的集群存儲系統。
集群存儲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提高並行或分區I/O的整體性能,特別是工作流、讀密集型以及大型文件的訪問,通過採用更低成本的伺服器來降低整體成本。
SAN系統具有很高的性能,但是構建和維護起來很復雜。由於數據塊和網路需求的原因,SAN系統也很難擴容。NAS系統的構建和維護雖然比較簡單,但是由於其聚合設備(又叫做NAS頭)是其架構上的瓶頸,造成其性能很有限。集群存儲提供了SAN和NAS結構的優點。在大多數使用集群存儲的案例中,隨著存儲系統的擴容,性能也隨之提升。一個大的集群存儲的性能往往勝過一個SAN系統,但是價格也會更高。集群存儲系統像NAS系統一樣易於構建、操作和擴容。大多數集群存儲系統沒有傳統NAS系統的固有瓶頸。
集群存儲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硬體基礎架構加上軟體,典型代表是SAN架構+IBM GPFS;另一種是專用集群存儲,典型代表是Isilon、NetApp GX以及Panasas,其中NetApp GX是構建在NAS基礎架構之上的,但是通過操作系統實現集群存儲。從這個角度講,集群存儲與SAN或NAS不存在競爭關系,是實現不同存儲需求的解決方案。」
集群存儲和NAS的概念是在文件系統層面上的,而SAN是在LUN層面上的,集群存儲可以利用SAN環境實現。因此,集群存儲與SAN解決的問題不同。如果一定要比較這兩者的優缺點的話,可以說SAN做到的是多個伺服器節點可以同時看到SAN環境中的同一個LUN,還不能做到多伺服器節點間的文件級共享。
集群存儲在性能、可靠性及擴展性等多個方面都遠遠優於 NAS。

㈣ SAN存儲五大優勢是什麼

SAN英文全稱:Storage Area Network,即存儲區域網路。它是一種通過光纖集線器、光纖路由器、光纖交換機等連接設備將磁碟陣列、磁帶等存儲設備與相關伺服器連接起來的高速專用子網。為了滿足企業對存儲空間日漸升高的需求,同時顧及使用效能的提升、容量擴充的彈性、數據安全的維護及成本花費的控制,存儲區域網絡(Storage Area Network)便應運而生。根據網路存儲產業協會(Storage Networking Instry Association / SNIA )所下的定義:所謂的存儲區域網絡(Storage Area Network, SAN)主要的目的是在存儲裝置之間或是存儲裝置與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數據的傳輸。而存儲區域網絡的構成包含了提供存儲裝置與計算機主機實體鏈接的通訊架構,以及管理存儲裝置、計算機主機及相關網路設備的管理機制,藉以提供強而有力且安全的數據傳輸環境。而SAN 這個名詞通常會被認為是提供區塊輸入輸出(Block I/O)的服務而非檔案存取服務,但此一說法並不是SAN 的必要條件。 一個存儲系統的構成包含存儲組件、存儲裝置、計算機系統等設備,再加上相關的控制軟體及網路上通信訊息的傳遞。在這樣的定義之下,存儲區域網絡基於整合、共享、管理的理念目標,將各種存儲裝置諸如磁碟陣列、光碟機、磁帶機、磁帶庫等機器,透過高速網路鏈接,構成一專門負責提供存儲空間之區域網絡;對外則透過集線器、交換機連結伺服器對前端客端提供服務。

㈤ SAN作為一種先進的數據存儲模式,其突出的優點是什麼

SAN作為一種先進的數據存儲模式,其突出的優點表現在:①SAN獨立於應用伺服器網路之外,具有無限的存儲能力;②SAN採用光纖作為輸出媒介,以FC(光纖通道)+ SCSI(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應用協議作為訪問協議,可實現高速的共享存儲。正因為SAN系統具有如此多的優良特性,故在物聯網系統中採用SAN系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NAS存儲模式採用多線程、多任務的網路操作系統內核,適合用於處理來自網路的10請求,具有響應速度快、數據傳輸速率高等優點。在物聯網系統中,為了能更好地利用NAS和SAN兩種模式的優點,通常可以採用NAS和SAN模式結合的系統。訊維

㈥ 如何配置一個SAN或NAS的存儲環境,其主要的設備都需要什麼

我們先說NAS,NAS需要基於文件系統建立,需要單獨的NAS機頭或者乾脆你有一台NAS伺服器.然後向這台伺服器上掛載存儲設備,通過伺服器將空間共享給用戶.
再說SAN,配置類似於iSCSI,需要光纖交換機(SAN交換機)向交換機上接入存儲設備,可以接上百上千個埠。然後通過交換機集中存儲並把空間提供(注意不是共享)給同樣接在交換機上的應用伺服器。

㈦ nas和san存儲

100TB數據量看你用來做什麼的,只是共享存儲,用NAS方式。如果是需要掛在為本地磁碟,就需要用iSCSI(IP-SAN)方式才行。相對來說,NAS的許可權和容量管理更靈活。

採用IOP控制器設計,4Gb iSCSI主機通道、16個熱插拔盤位、最大可擴展至224TB超大存儲容量、支持RAID 0,1,1E,3,5,6,10(0+1),30,50,60多種陣列等級、1+1冗餘電源設計,是企業高性能、高可靠、易管理的IP-SAN海量存儲解決方案。
產品型號:NI3V2-10316RHKL4
產品類型:iSCSI,NAS多功能存儲
處 理 器:IOP 348
內 存:512MB
硬 盤:SATA2 2TB
機 構:3U機架式
價 格:¥29800
銀牌服務
全國三年免費上門售後服務,關鍵部件三年以上免費質保。

然後在掛兩個JBOD擴展櫃,它是為大容量擴展、大數據量吞吐、可靠和適應性強的構造、經濟有效的數據存儲應用而設計,最高可支持32TB以上海量存儲空間,投入較少即可輕松滿足企業數據備份的快速增長需求。
產品型號:J3V2-10316RHK
產品類型:JBOD存儲
處 理 器:單控制器
內 存:---
硬 盤:SATA2 2TB
機 構:3U機架式
價 格:¥39000
銀牌服務
全國三年免費上門售後服務,關鍵部件三年以上免費質保。

這樣主機頭和兩個JBOD櫃子總共盤位達到48個,插2TB一個的可以達到96TB存儲容量。

給你推薦的是國產品牌正睿的存儲產品,他們的產品性價比很高,做工很專業,兼容性,質量之類的都有保障,售後也很完善,3年免費質保,3年免費上門售後服務,在業界口碑很不錯。

㈧ SAN存儲設備是什麼

SAN,是Storage Area Network的縮寫,即「存儲區域網路」。SAN專注於企業級存儲的特有問題。當前企業存儲方案所遇到的兩個問題是:數據與應用系統緊密結合所產生的結構性限制,以及目前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SCSI)標準的限制。SAN中,存儲設備通過專用交換機到一群計算機上。在該網路中提供了多主機連接,允許任何伺服器連接到任何存儲陣列,讓多主機訪問存儲器和主機間互相訪問一樣方便,這樣不管數據置放在那裡,伺服器都可直接存取所需的數據。同時,隨著存儲容量的爆炸性增長,SAN也允許企業獨立地增加它們的存儲容量。
SAN的支撐技術是光纖通道---- Fibre Channel(FC)技術,FC是ANSI為網路和通道I/O介面建立的一個標准集成。支持HIP PI 、IPI、SCSI、IP、ATM等多種高級協議,它的最大特性是將網路和設備的通訊協議與傳輸物理介質隔離開。這樣多種協議可在同一個物理連接上同時傳送,高性能存儲體和寬頻網路使用單I/O介面,使得系統的成本和復雜程度大大降低。 光纖通道支持多種拓撲結構,主要有:點到點(Links)、仲裁環(FC-AL)、交換式網路結構(FC-XS) 。

點對點方式的例子是一台主機與一台磁碟陣列透過光纖通道連接,可以實現DAS應用。FC-XS交換式架構下,主機和存儲裝置之間透過智能型的光纖通道交換器連接,並存儲網路的管理軟體統一管理,這種方式就是SAN。因為採用了FC技術,SAN具有更高的帶寬。FC使用全雙工串列通信原理傳輸數據,在1Gb標准下,傳輸速率高達1062.5Mbps ,即為100MB/S,雙環可達200MB/S ,2Gb下,上述數字將翻倍。FC標准下可以通過同軸線、光纖介質進行設備間的信號傳輸,使用同軸線傳輸距離為30米,使用單模光纖傳輸距離可達10公里以上,這使得在SAN模式下實現物理上分離的、不在機房的存儲變得非常容易。
現在SAN應用需求量逐步增大、成本在逐步降低,更重要的是,隨著FC-SW標準的確立,2GbFC標准下的各種SAN設備已解決了互操作性問題,這已從成本和技術上解決了SAN的應用瓶頸。因為SAN解決方案是從基本功能剝離出存儲功能,所以運行備份操作就無需考慮它們對網路總體性能的影響。SAN方案簡化了管理和集中控制,這對於全部存儲設備都集中在信息中心,很有意義。

㈨ DAS, SAN, NAS 和IPSAN他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1、意思不同

NAS按字面簡單說就是連接在網路上,具備資料存儲功能的裝置,因此也稱為「網路存儲器」。它是一種專用數據存儲伺服器。

IPSAN是在SAN後產生的,SAN默認指FCSAN,以光纖通道構建存儲網路,IPSAN則以IP網路構建存儲網路,較FCSAN,具有更經濟、自由擴展等特點。

存儲區域網路簡稱SAN,採用網狀通道技術,通過FC交換機連接存儲陣列和伺服器主機,建立專用於數據存儲的區域網路。

開放系統的直連式存儲簡稱DAS,已經有近四十年的使用歷史,隨著用戶數據的不斷增長,尤其是數百GB以上時,其在備份、恢復、擴展、災備等方面的問題變得日益困擾系統管理員。

2、優點不同

DAS能實現大容量存儲,將多個磁碟合並成一個邏輯磁碟,滿足海量存儲的需求。可實現應用數據和操作系統的分離,能提高存取性能,無須專業人員操作和維護,節省用戶投資。

SAN提供了一種與現有LAN連接的簡易方法,並且通過同一物理通道支持廣泛使用的SCSI和IP協議。SAN不受現今主流的、基於SCSI存儲結構的布局限制。

NAS產品是真正即插即用的產品。NAS設備一般支持多計算機平台,用戶通過網路支持協議可進入相同的文檔,因而NAS設備無需改造即可用於混合Unix/Windows NT區域網內。

IPSAN價格合理的存儲合並功能與更為簡化的集中數據管理功能實施過程簡單。IP網路技術相當成熟,IP-SAN減少了配置、維護、管理的復雜度。

3、特點不同

DAS可視化eCRF編輯功能,更易於數據收集,數據疑點同步自動核查,減少錯誤,提高數據質量,不同用戶及角色選擇性地擁有數據接觸權,保證數據安全,保留所有用戶數據操作痕跡以備查。

SAN由於其基礎是一個專用網路,因此擴展性很強,不管是在一個SAN系統中增加一定的存儲空間還是增加幾台使用存儲空間的伺服器都非常方便。通過SAN介面的磁帶機,SAN系統可以方便高效的實現數據的集中備份。

IP SAN基於十分成熟的乙太網技術,由於設置配置的技術簡單、低成本的特色相當明顯,而且普通伺服器或PC機只需要具備網卡,即可共享和使用大容量的存儲空間。

四者的聯系:IP-SAN的發展 其實是由 NAS 和SAN 發展過來的。通過NAS 和SAN的發展史,不難看出在早期由於DAS的發展,FAS 發展趨勢,慢慢的形成的兩個團隊。

網路-DAS

網路-SAN

網路-NAS

網路-IPSAN

㈩ 請問SAN和NAS兩種存儲的區別是什麼

1、結構不同:

SAN結構中,文件管理系統(FS)還是分別在每一個應用伺服器上;而NAS則是每個應用伺服器通過網路共享協議(如:NFS、CIFS)使用同一個文件管理系統。換句話說:NAS和SAN存儲系統的區別是NAS有自己的文件系統管理。

2、目標不同:

NAS是將目光集中在應用、用戶和文件以及它們共享的數據上。SAN是將目光集中在磁碟、磁帶以及聯接它們的可靠的基礎結構。將來從桌面系統到數據集中管理到存儲設備的全面解決方案將是NAS加SAN。

(10)san存儲需求擴展閱讀:

SAN的優點:

SAN提供了一種與現有LAN連接的簡易方法,並且通過同一物理通道支持廣泛使用的SCSI和IP協議。SAN不受現今主流的、基於SCSI存儲結構的布局限制。特別重要的是,隨著存儲容量的爆炸性增長,SAN允許企業獨立地增加它們的存儲容量。

SAN的結構允許任何伺服器連接到任何存儲陣列,這樣不管數據置放在那裡,伺服器都可直接存取所需的數據。因為採用了光纖介面,SAN還具有更高的帶寬。

NAS優點:

NAS產品是真正即插即用的產品。NAS設備一般支持多計算機平台,用戶通過網路支持協議可進入相同的文檔,因而NAS設備無需改造即可用於混合Unix/Windows NT區域網內。

NAS設備的物理位置同樣是靈活的。它們可放置在工作組內,靠近數據中心的應用伺服器,或者也可放在其他地點,通過物理鏈路與網路連接起來。無需應用伺服器的干預,NAS設備允許用戶在網路上存取數據,這樣既可減小CPU的開銷,也能顯著改善網路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