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產氮化肥的主要污染是什麼
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廢氣、廢水、廢渣,導致附近的土地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
1、化肥生產產生的廢氣
氨氣,合成氨是生產氮肥的基本原料,在合成氨及其後續工序中,都存在少量氨氣的泄露。
氮氧化物(NOx),主要產生於硝酸、硝酸銨、硝酸磷肥生產中,由合成氨氧化為硝酸過程中的不完全氧化產物。主要是NO、NO₂和不穩定的N₂O₂,通式為NOx。NO、NO₂排入大氣後,可產生光化學煙霧,對人體、動物和植物都有害。
氧化硫,是指硫酸生產過程中排放的 SO₂、SO₃氣體,硫酸是磷肥工業的重要原料。SO₂是一種具有強烈刺激性的氣體,空氣中SO₂濃度達0.4mg/M³時,既能讓植物受害,對人體黏膜產生刺激。
氣態氟,天然磷礦石中一般含有3~4.5%的氟,在化學法與熱法加工磷肥的過程中,都有一定量的氣態氟化物釋放,是磷肥廠最為危險的污染物之一。
粉塵,在化肥生產中,原料的破碎、篩分、裝卸、煙道氣體的排放等過程中,均有一定量的粉塵進入大氣,尿素造粒塔也能排出含氨和尿素的粉塵,造成污染。
2、化肥生產產生的廢液
氮肥廠的廢液,如尿素廠排出的廢液中通常含有(以重量計):NH₃3.5~5.5%,CO₂1.5~2.5%,尿素1~2%。
磷肥廠的廢液,主要是含氟廢水或含有微量磷化合物的酸性廢液。磷肥廠排放的含氟廢水將直接對人體產 生有害影響。另外,許多磷肥廠均附設有硫酸製取工序,硫酸生產排出的廢液中常含有砷、汞、鉛、鎘、鋅、銅、氟及懸浮物等。
3、化肥生產與廢渣污染
化肥廠產生的廢渣較少,主要是濕法磷酸產生的磷石膏,經過科學的應用可以用於土壤改良。
2. 長期處於儲存化肥和農葯的房間,會對人體產生怎樣
就農葯而言,它對人體的危害是十分的嚴重的,農葯主要由三條途徑進入人體內:一是偶然大量接觸,如誤食;二是長期接觸一定量的農葯,如農葯廠的工人和使用者農民;三是日常生活接觸環境和食品中的殘留農葯,後者是大量人群遭受農葯污染的主要原因。環境中大量的殘留農葯可通過食物鏈經生物富集作用,最終進入人體。農葯對人體的危害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三致」危害。
1、急性中毒
農葯經口、吸呼道或接觸而大量進入人體內,在短時間內表現出的急性病理反應為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往往造成大量個體死亡,成為最明顯的農葯危害。據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環境署報告,全世界每年有100多萬人農葯中毒,其中2萬人死亡。美國每年發生6.7萬起農葯中毒事故,在發展中國家情況更為嚴重。我國每年農葯中毒事故達10萬人次,死亡約1萬多人。1995年9月24日中央電視台報導,廣西賓陽縣一所學校的學生因食用噴灑過劇毒農葯的白菜,造成540人集體農葯中毒。
2、慢性危害
長期接觸或食用含有農葯的食品,可使農葯在體內不斷蓄積,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有機氯農葯已被歐共體禁用30年,而聯邦德國一所大學對法蘭克福、慕尼黑等城市的262名兒童進行檢查,其中17名新生兒體內脂肪中含有聚氯聯苯,含量高達1.6毫克/千克脂肪。1975年美國研究機構從各州任意挑選出150所醫院,採集乳汁樣品1436份,經檢測大多數都含有狄氏劑、環氧七氯等。1983年我國哈爾濱市醫療部門對70名30歲以下的哺乳期婦女調查,發現她們的乳汁中都含有微量的六六六和DDT。農葯在人體內不斷積累,短時間內雖不會引起人體出現明顯急性中毒症狀,但可產生慢性危害,如: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葯可抑制膽鹼酯酶活性,破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美國科學家已研究表明,DDT能幹擾人體內激素的平衡,影響男性生育力。在加拿大的因內特,由於食用殺蟲劑污染的魚類及獵物,致使兒童和嬰兒表現出免疫缺陷症,他們的耳膜炎和腦膜炎發病率是美國兒童的30倍。農葯慢性危害雖不能直接危及人體生命,但可降低人體免疫力,從而影響人體健康,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
3、致癌、致畸、致突變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根據動物實驗確證,18種廣泛使用的農葯具有明顯的致癌性,還有16種顯示潛在的致癌危險性。據估計,美國與農葯有關的癌症患者數約佔全國癌症患者總數的10%。越戰期間,美軍在越南噴灑了大量植物脫葉劑,致使不少接觸過脫葉劑的美軍士兵和越南平民得了癌症、遺傳缺陷及其它疾病。據最近報導,越南因此已出現了5萬名畸形兒童。1989~1990年,匈牙利西南部僅有456人的林雅村,在生下的15名活嬰中,竟有11名為先天性畸性,佔73.3%,其主要原因就是孕婦在妊娠期吃了經敵百蟲處理過的魚。目前我國頒布了5批農葯安全使用標准,規定10類農葯禁止在農業上使用。其中二溴氯丙烷可引發男性不育,對動物有致癌、致突變作用。三環錫、特普丹對動物有致畸作用。二溴乙烷可使人、畜致畸、致突變。殺蟲脒對人有潛在的致癌威脅,對動物有致癌作用。
農葯對其他生物的危害
1、直接殺傷
農葯在使用過程中,必然殺傷大量非靶標生物,致使害蟲天敵及其它有益動物死亡。環境中大量的農葯還可使生物產生急性中毒,造成生物群體迅速死亡。鳥類是農葯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據研究,經呋喃丹、3911、豐索磷等處理過的種子對鳥類殺傷力特大。美國曾經報導,在每公頃噴灑0.8公斤對硫磷的一塊麥田裡,一次便發現殺死1200隻加拿大鵝,而在另一塊使用呋喃丹的菜地里殺死了1400隻鴨。美國因農葯污染每年鳥類死亡多達6700多萬只,僅呋喃丹一項每年就殺死100~200萬只,平均每公頃0.25~8.9隻。埃及某農場的稻田內因大量使用對溴磷農葯,一年便導致1300頭大型役用家畜中毒死亡。據報導,美國大約有20%的蜂群損失是由農葯直接造成的。我國江蘇省大豐縣1957年用飛機噴灑DDT粉劑,施葯10小時後,當地蜜蜂被殺死90%。蜜蜂的大量死亡,不僅直接降低蜂蜜產量,還使作物傳粉率降低,影響作物產量和質量。據估計,全球每年因農葯影響昆蟲授粉而引起的農業損失達40億美元之多。除草劑對農作物及其它植物的危害也是相當嚴重的。1983~1984年,美國得克薩斯州西南部用飛機噴灑除莠劑防治麥田雜草,由於葯物漂移,使鄰近棉田棉株大量死亡,損失達2000萬美元。1988~1989年,在衣阿華州施用除草劑,由於土壤中農葯殘留造成大面積大豆死亡,損失達300萬美元。
2、慢性危害
低劑量的農葯對生物產生慢性危害,影響其生存和發展。一方面農葯可驅使生物改變原來的棲息場所,影響固有的生活規律,使其生命活動受到影響。另外,生物長期生活在含有農葯的環境中,通過取食、呼吸等生命活動而使農葯在體內不斷積累,最終造成危害,主要表現在免疫力、生殖力、抗逆力等降低。農葯的生物富集是農葯對生物間接危害的最嚴重形式,植物中的農葯可經過食物鏈逐級傳遞並不斷蓄積,對人和動物構成潛在威脅,並影響生態系統。農葯生物富集在水生生物中尤為明顯,如綠藻能把環境中1ppm的DDT富集到220倍,水蚤則能把0.5ppm
DDT富集到10萬倍。美國明湖用DDT防治蚊蟲,湖水中含DDT0.02ppm,湖內綠藻含DDT5.3ppm,為水中的265倍,最後在食肉性魚體中含量高達1700ppm,富集到85000倍。
3、破壞生態平衡
農田環境中有多種害蟲和天敵,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它們相互制約,處於相對平衡狀態。農葯的大量使用,良莠不分地殺死大量害蟲天敵,嚴重破壞了農田生態平衡,並導致害蟲抗葯性增強。1908年首次發現美國梨園介殼蟲對石硫合劑產生抗葯性後,隨著農葯的廣泛使用,害蟲和蟎類的抗葯性迅速增長。1948年為14種,1967年224種,1986年則達500種以上。全世界迄今大約有150多種植物病菌和270多種雜草產生了抗葯性。我國產生抗葯性的害蟲已遍及糧、棉、果、茶等作物。在冀、魯、豫棉區,棉鈴蟲對溴氰菊酯的抗葯性可達60~100倍,棉蚜的抗葯性高達3200倍以上。害蟲抗葯性的不斷提高成為害蟲暴發成災的內因。半個多世紀以來,全世界殺蟲劑使用量增加了近10倍,而害蟲造成的穀物產量損失卻居高不下。1990~1992年棉鈴蟲在我國南北棉區連續三年特大發生,1993年棉鈴蟲空前暴發,百株累計卵量最高達40730粒,發生面積和為害程度在世界病蟲害史上達到了最高水平。害蟲的猖獗為害迫使農民不斷加大用葯量和用葯次數,嚴重污染了生態環境,使自然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農葯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及給人類健康和生物安全造成的危害已引起各國政府和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並採取了有效措施以降低農葯危害。目前我國採取的主要措施是:①加強植保技術推廣,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科學防治病蟲害的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農葯使用量。②研究開發農葯新品種,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限制高毒農葯的使用范圍。③研製農葯新劑型,改善農葯使用現狀,最大限度地擊中靶標生物而避免危及環境。④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加強對農葯生產使用的監督管理,依法控制農葯污染危害。⑤高度重視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應用。
化肥我就不詳細說了就是想讓你知道其中的危害,也正因為這些危害,國家曾經有過明確規定,這部分人可以享受提前退休的有關規定的.因為屬於高毒高殘留的范圍的。
3. 化肥是怎麼污染環境的
一、過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1.導致土壤性狀惡化 在農田大量施用單元素化肥,其養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鉀等一些化學物質易被土壤固結,形成各種化學鹽分,在土壤中積累,造成土壤養分結構失調,物理性狀變差,部分地塊有害金屬和有害病菌超標,導致土壤性狀惡化。 2.導致產品品質下降 偏施某種化肥,導致作物營養失調,體內部分物質轉化合成受阻,造成產品品質降低,如現在的瓜果吃起來不甜,蔬菜吃起來不香,並且容易腐爛,不能存放,其原因都是超標施化肥。 3.導致環境污染 由於施入過多的化肥,土壤水溶性養分等物質被雨水和農田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造成部分地區的地下水及河流污染,使地下水、河流、湖泊呈富營養化,導致地下水不好喝,部分河流、湖泊內的魚蝦常發生死亡的現象。 4.導致產收比大 一是受耕作栽培水平、作物需肥量等因素所限,作物不能獲得很高的產量;二是由於過多地施用單一性的幾種肥料,造成營養不平衡,養分失調,只增加成本不增加產量,並造成了低品質的農產品不易銷售或價格偏低等,給農民帶來了損失。
4. 是不是化肥污染土地
是不是化肥污染土地的問題。
化肥的肥效高,針對性強,施作方便,所以現在化肥使用范圍非常廣。
但是化肥也存在很多問題,如果使用過量的話,土地營養失衡,甚至導致土地板結,鹽鹼化等等
5. 化學肥料的環境污染
1.重金屬和有毒元素有所增加
直接危害人體健康,產生污染的重金屬主要有Zn、Cu、Co和Cr。從化肥的原料開採到加工生產,總是給化肥帶進一些重金屬元素或有毒物質。其中以磷肥為主。中國施用的化肥中,磷肥約佔20%,磷肥的生產原料為磷礦石,它含有大量有害元素F和As,同時磷礦石的加工過程還會帶進其它重金屬Cd、Cr、Hg、As、F,特別是Cd。另外,利用廢酸生產的磷肥中還會帶有三氯乙醛,對作物造成毒害。研究表明,無論是酸性土壤、微酸性土壤還是石灰性土壤,長期施用化肥還會造成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富集。比如,長期施用硝酸銨、磷酸銨、復合肥,可使土壤中As的含量達50~60 mg/kg。同時,隨著進入土壤Cd的增加,土壤中有效Cd含量也會增加,作物吸收的Cd量也增加。
2.微生物活性降低,物質難以轉化及降解
土壤微生物是個體小而能量大的活體,它們既是土壤有機質轉化的執行者,又是植物營養元素的活性庫,具有轉化有機質、分解礦物和降解有毒物質的作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試驗表明,施用不同的肥料對微生物的活性有很大的影響,土壤微生物數量、活性大小的順序為:有機肥配施無機肥>單施有機肥>單施無機肥。中國施用的化肥中以氮肥為主,而磷肥、鉀肥和有機肥的施用量低,這會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和活性。
3.養分失調,硝酸鹽累積
中國施用的化肥以氮肥為主,而磷肥、鉀肥和復合肥較少,長期施用造成土壤營養失調,加劇土壤P、K的耗竭,導致NO3-N累積。NO3-N本身無毒,但若未被作物充分同化可使其含量迅速增加,攝入人體後被微生物還原為NO2-,使血液的載氧能力下降,誘發高鐵血紅蛋白血症,嚴重時可使人窒息死亡。同時,NO3-N還可以在體內轉變成強致癌物質亞硝胺,誘發各種消化系統癌變,危害人體健康。在保護地栽培條件下,即使是以施用有機肥為主的100 cm土層中NO3-N累積量也在240~740 kg/hm2。
4.酸化加劇,pH變化太大
長期施用化肥加速土壤酸化。一方面與氮肥在土壤中的硝化作用產生硝酸鹽的過程相關。首先是銨轉變成亞硝酸鹽,然後亞硝酸鹽再轉變成硝酸鹽,形成H+,導致土壤酸化。另一方面,一些生理酸性肥料,比如磷酸鈣、硫酸銨、氯化銨在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養分離子後,土壤中H+增多,許多耕地土壤的酸化和生理性肥料長期施用有關。同時,長期施用kcl,因作物選擇吸收所造成的生理酸性的影響,能使緩沖性小的中性土壤逐漸變酸。此外,氮肥在通氣不良的條件下,可進行反硝化作用,以NH3、N2的形式進入大氣,大氣中的NH3、N2可經過氧化與水解作用轉化成HNO3,降落到土壤中引起土壤酸化。化肥施用促進土壤酸化現象在酸性土壤中最為嚴重。土壤酸化後可加速Ca、Mg從耕作層淋溶,從而降低鹽基飽和度和土壤肥力。
6. 化肥的污染問題
化肥的污染有這樣幾個方面;
1、污染土壤,造成土壤板結如施用硫酸銨,其中殘留的硫酸根離子就會造成土壤板結。
2、污染水源。殘余的化肥會隨水流失,造成水域的富營養化,使藻類大量生長,危用魚類生存。
3、污染地下水源。多餘的化肥,隨水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源使淺表地下水硝酸鹽或亞硝酸鹽超標。
4、由於施用化肥方便,使人們懶於施用其它有機肥,土壤變得越來越脊薄,土壤質量下降。
5、由於製造化肥要消耗大量能量,從而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加重了溫室效應。
7. 化肥對環境有何污染
隨著工業的發展和有機肥料來源的局限性,化肥的用量呈大幅度增長的趨勢,它對提高產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化肥特別是氮肥使用過多,對生態環境帶來了一些負效應,嚴重的已形成公害。例如氮肥中氨素的揮發,以及硝化、反硝化過程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氮有害氣體,對人及動植物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化肥特別是氮肥和磷肥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湖泊、河流等水域,從而造成水體中富集營養以及地下水的污染。另外,劣質磷肥中所含的三氯乙醛進入水體後成為水合三氯乙酸,可直接污染水體。長期使用氮肥,還會使土壤中碳氮比失調,致使土壤微生物向腐殖質中尋求碳源和其他營養,使其分解從而造成土壤板結,理化性質變劣。硫酸銨、氯化銨等生理酸性肥料使用過多,易改變土壤的化學性質,隨著理化性質的改變,土壤微生物的區系也隨之改變,如纖維素分解細菌的減少,可使土壤中有機質難以腐爛。氮肥使用不當還會促使土壤中病原菌數量增多,生活力增強,果樹等作物上大量使用氮肥,還會使蚜蟲等害蟲為害加重。
(1)氮肥的污染 氮素化肥在土壤中以硝態氮和銨態氮兩種形式出現,但大多數植物主要吸收硝態氮,硝酸根離子被植物體迅速同化利用,所以一般不會對人畜造成危害。但氮肥施用過多,促使土壤中硝酸鹽濃度增高,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可與各種胺類化合物反應生成強致癌物質——亞硝胺,造成嚴重污染,對人體危害極大。雖然水果中硝酸鹽、亞硝酸鹽污染程度遠遠低於蔬菜,但亦應引起重視。
(2)磷肥的污染 磷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在土壤普遍缺磷的情況下,增施磷肥可明顯提高作物產量。但是磷肥中含有鎘、氟、砷、稀土元素和三氯乙醛,過多施用會影響植物對鋅、鐵元素的吸收。特別是一些劣質磷肥,不僅含有大量的有害重金屬,而且三氯乙醛的含量亦很高,三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轉變為三氯乙酸,其毒性大於三氯乙醛,並會引起植物根系萎縮,枝葉生長不良,導致嚴重減產。磷肥亦是土壤中有害重金屬的一個重要污染源,鈣鎂磷肥中含鉻量較高,過磷酸鈣中含有大量的鎘、砷、鉛等重金屬。另外,磷礦石中還有放射性污染,其中主要是鈾和鐳。因此,磷肥所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視。
(3)鉀肥的污染 過量使用氯化鉀會使土壤板結,並會降低土壤pH,使之逐漸變酸,從而影響植物生長。另外,氯化鉀中氯離子對果實及其他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均有不良影響,無公害草莓生產應禁止施用氯化鉀。
8. 化肥的污染
化肥污染的主要問題是產生亞硝酸鹽。這是一類致癌物質
隨著農葯、化肥以及地膜等的大量採用,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敲響了生態災難的警鍾。2000年,全國農葯使用量128萬噸(成葯),平均每公頃用量約14公斤,比發達國家高出1倍,但利用率不足30%,比發達國家低20%。農葯大部分進入水體、土壤中,使自然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農葯污染破壞生態平衡,威脅生物多樣性。目前我國化肥年使用量達4124萬噸,按播種面積計算,平均每公頃化肥施用量達400公斤以上,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水體污染而設置的每公頃225公斤安全上限。紒紜矠但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氮肥平均利用率為30~40%,磷肥10~20%,鉀肥35~50%。化肥流失加劇了湖泊和海洋等水體的富營養化,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態氮含量超標,影響土壤自凈能力。農業面臨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據調查,累積於飲用水源特別是井水中的化肥氮磷和農葯對至少13個省份、數以百萬計居民的健康構成威脅。近20年來,我國農用塑料使用量猛增,特別是地膜的用量和覆蓋面積已居世界首位。目前平均每年有45萬噸地膜殘留於土壤中。由於農膜很難降解,影響土壤通氣和水肥傳導,造成糧食減產。
http://..com/question/13642645.html?si=6
9. 化肥的危害有哪些
一、化肥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化肥中的硝酸物質會被人體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一種致癌物質,會有致癌的危害。中國人三餐中「綠色食品」太少了,化肥成了我們食物結構中最大的潛在殺手,而我們又很難擺脫它,體內長期積累就會形成毒素。
二、使用化肥加劇環境污染
專家曾做過這樣的調查:大氣裡面隨著降雨、沙塵暴等自然現象降下來的氮素,1公頃可以達到80公斤,而高產小麥1公頃才需要160-180公斤氮素。也就是說種在土地中的小麥僅從大氣中就獲得近一半的養分,如果人們無視這部分養分的作用,仍舊按照以前的肥料用量施肥,就會造成施肥過量。過多施用的肥料量超過土壤的保持能力時,就會流入周圍的水中,形成農業面源污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導致藻類滋生,繼而破壞水環境。據統計,中國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萬噸的氮素流失到農田之外,直接經濟損失約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