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計算機存儲系統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自特點
計算機的存儲系統
一、存儲器:是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可分為:
計算機內部的存儲器(簡稱內存)
計算機外部的存儲器(簡稱外存)
內存儲器從功能上可以分為:讀寫存儲器
RAM、只讀存儲器ROM兩大類
計算機存儲容量以位元組為單位,它們是:位元組B(
1Byte=8bit)、千位元組(1KB=1024B)、兆位元組(1MB=1024KB)、千兆位元組(1GB=1024MB)、1TB=1024GB
二、計算機的外存儲器一般有:軟盤和軟碟機、硬碟、CD-ROM、可擦寫光碟機即CD-RW光碟機還有USB介面的移動硬碟、光碟機、或可擦寫電子硬碟(優盤)等。
三、存儲器的容量的基本單位是位元組(Byte),並有下列的運算換算關系:
1KB=1024Bytes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1個漢字在計算機內需要2個位元組來存儲;
1個英文字元(即ASCII碼)在計算機中需要1個位元組來存儲;
1個位元組相當於8個二進制位。
⑵ 計算機存儲系統分為哪幾個層次
在計算機系統中存儲層次可分為高速緩沖存儲器、主存儲器、輔助存儲器三級。高速緩沖存儲器用來改善主存儲器與中央處理器的速度匹配問題。輔助存儲器用於擴大存儲空間。
存儲系統的性能在計算機中的地位日趨重要,主要原因是:
1、馮諾伊曼體系結構是建築在存儲程序概念的基礎上,訪存操作約佔中央處理器(CPU)時間的70%左右。
2、存儲管理與組織的好壞影響到整機效率。
3、現代的信息處理,如圖像處理、資料庫、知識庫、語音識別、多媒體等對存儲系統的要求很高。
(2)Cpu存儲器分幾個區域擴展閱讀:
移動存儲特點:
1、獲國家保密局認證,安全可靠;
2、與加密系統無縫結合,防護能力倍增;
3、 國內首創,將普通U盤變為加密U盤,徹底解決U盤的方便性帶來的風險;
4、 採用雙因子認證技術;
5、專用加密移動存儲與系統無縫結合,管理更流暢;
6、功能多樣,可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保密要求;
7、 完善的審計功能,隨時掌握U盤持有人的行為。
移動存儲功能:
1、集中注冊與授權。可通過注冊信息實現U盤身份識別和介質追蹤;
2、主機身份認證。所有安裝客戶端的計算機都須經管理員分配實名信息後方可使用;
3、加密上鎖。對加密上鎖後的U盤需要用戶進行身份認證;
4、訪問控制。可靈活控制移動存儲介質注冊策略和信息,設定允許使用的計算機或租;
5、外出拷貝。拷入U盤內的數據可與外界的計算機進行數據交互使用,也可實現定向拷貝;
6、用戶審計。移動管理存儲系統提供詳細的審計記錄及審計報告。
主存儲器:
存放指令和數據,並能由中央處理器直接隨機存取的存儲器,有時也稱操作存儲器或初級存儲器。主存儲器的特點是速度比輔助存儲器快,容量比高速緩沖存儲器大。
計算機存儲介質:
計算機存儲介質是計算機存儲器中用於存儲某種不連續物理量的媒體。計算機存儲介質主要有半導體、磁芯、磁鼓、磁帶、激光碟等。
⑶ 電腦CPU的三個部分是什麼
運算器、控制器和存儲器三個單元組成(這是傳統說法)。現在的CPU復雜一些。
⑷ CPU包含上述五大部件的哪兩個部分
CPU的主要部件就是運算器和控制器,還有一些外圍電路及高速緩存
⑸ 計算機cpu中兩大組成部分分工有什麼不同
計算機五大組成部件: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運算器和控制器統稱中央處理器(CPU)。
存儲器分成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兩大類。
CPU、內存儲器和連接輸入輸出設備的介面統稱為主機。
外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統稱為外部設備。
中央處理器(CPU)
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又稱為CPU,它是計算機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
運算器:實現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的部件。
控制器:計算機的指揮系統。控制器通過地址訪問存儲器,從存儲器中取出指令,經解碼器分析後,根據指令分析結果產生相應的操作控制信號作用於其他部件,使得各部件在控制器控制下有條不紊地協調工作。
存儲器:是計算機中用來存放所有數據和程序的記憶部件,它的基本功能是按指定的地址存(寫)入或者取(讀)出信息。
計算機中的存儲器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內存儲器,簡稱內存或主存;另一類是外存儲器(輔助存儲器),簡稱外存或輔存。
存儲器由若干個存儲單元組成,每個存儲單元都有一個地址,計算機通過地址對存儲單元進行讀寫。
一個存儲器所包含的位元組數稱為存儲容量,單位有B、KB、MB、GB、TB等。
輸入設備:是向計算機中輸入信息(程序、數據、聲音、文字、圖形、圖像等)的設備。常見的輸入設備有:鍵盤、滑鼠、圖形掃描儀、觸摸屏、條形碼輸入器、光筆等。 外存儲器也是一種輸入設備。
輸出設備:主要有顯示器、列印機和繪圖儀等。外存儲器也是一種輸出設備
⑹ 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CPU,包含控制器和存儲器兩部分
中央處理器CPU包括運算邏輯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等。
邏輯部件:英文Logic components;運算邏輯部件。可以執行定點或浮點算術運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邏輯操作,也可執行地址運算和轉換。
寄存器:寄存器部件,包括寄存器、專用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又可分定點數和浮點數兩類,它們用來保存指令執行過程中臨時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數和中間(或最終)的操作結果。 通用寄存器是中央處理器的重要部件之一。
控制部件:英文Control unit;控制部件,主要是負責對指令解碼,並且發出為完成每條指令所要執行的各個操作的控制信號。
其結構有兩種:一種是以微存儲為核心的微程序控制方式;一種是以邏輯硬布線結構為主的控制方式。
微存儲中保持微碼,每一個微碼對應於一個最基本的微操作,又稱微指令;各條指令是由不同序列的微碼組成,這種微碼序列構成微程序。中央處理器在對指令解碼以後,即發出一定時序的控制信號,按給定序列的順序以微周期為節拍執行由這些微碼確定的若干個微操作,即可完成某條指令的執行。
簡單指令是由(3~5)個微操作組成,復雜指令則要由幾十個微操作甚至幾百個微操作組成。
⑺ 8086/8088CPU使用的存儲器為什麼要分段怎麼分段
8086/8088系統中,存儲器為什麼要分段。
一個段最大為多少位元組。
最小為多少位元組。
解:分段的主要目的是便於存儲器的管理,使得可以用16位寄存器來定址20位的內存空間。
一個段最大為64KB,最小為16B。
(7)Cpu存儲器分幾個區域擴展閱讀:
段的開始地址總是是16的倍數。即:若一個段的起始地址為0000h,那麼另一個段(重疊第一個段)的起始地址將為:0010h(即16),下一個段的起始地址將為0020h(32)。
一個段的段號由其物理地址的前4個16進制數組成。(如:FFFF)
通常,程序只寫出偏移量(從段的第一個位元組到要定位地址的距離),段號可以通過上下文判斷。偏移量大小從0000到FFFF。
⑻ 計算機存儲器可分為哪兩大類它們的主要特點分別是什麼
存儲系統可分為內存和外存兩大類。內存是直接受CPU控制與管理的並只能暫存數據信息的存儲器,外存可以永久性保存信息的存儲器。存於外存中的程序必須調入內存才能運行,內存是計算機工作的舞台。內存與外存的區別是:內存只能暫存數據信息,外存可以永久性保存數據信息;外存不受CPU控制,但外存必須藉助內存才能與CPU交換數據信息;內存的訪問速度快,外存的訪問速度慢。內存可分為:RAM與ROM。RAM的特點是:可讀可寫,但斷電信息丟失。ROM用於存儲BIOS。外存有:磁碟(軟盤和硬碟)、光碟、U盤(電子盤)
⑼ CPU包含幾個部分
CPU內部結構大概可以分為控制單元、運算單元、存儲單元和時鍾等幾個主要部分。
運算器是計算機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的中心,它主要由算術邏輯部件(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寄存器組和狀態寄存器組成。ALU主要完成對二進制信息的定點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各種移位操作。通用寄存器組是用來保存參加運算的操作數和運算的中間結果。狀態寄存器在不同的機器中有不同的規定,程序中,狀態位通常作為轉移指令的判斷條件。
控制器是計算機的控制中心,它決定了計算機運行過程的自動化。它不僅要保證程序的正確執行,而且要能夠處理異常事件。控制器一般包括指令控制邏輯、時序控制邏輯、匯流排控制邏輯、中斷控制邏輯等幾個部分。
指令控制邏輯要完成取指令、分析指令和執行指令的操作。時序控制邏輯要為每條指令按時間順序提供應有的控制信號。一般時鍾脈沖就是最基本的時序信號,是整個機器的時間基準,稱為機器的主頻。執行一條指令所需要的時間叫做一個指令周期,不同指令的周期有可能不同。一般為便於控制,根據指令的操作性質和控制性質不同,會把指令周期劃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就是一個CPU周期。早期CPU同內存在速度上的差異不大,所以CPU周期通常和存儲器存取周期相同,後來,隨著CPU的發展現在速度上已經比存儲器快很多了,於是常常將CPU周期定義為存儲器存取周期的幾分之一。
匯流排邏輯是為多個功能部件服務的信息通路的控制電路。就CPU而言一般分為內部匯流排和CPU對外聯系的外部匯流排,外部匯流排有時候又叫做系統匯流排、前端匯流排(FSB)等。
中斷是指計算機由於異常事件,或者一些隨機發生需要馬上處理的事件,引起CPU暫時停止現在程序的執行,轉向另一服務程序去處理這一事件,處理完畢再返回原程序的過程。由機器內部產生的中斷,我們把它叫做陷阱(內部中斷),由外部設備引起的中斷叫外部中斷。
CPU的硬體主要由微處理器,存儲器以及與讀寫器進行通信的輸入/輸出(I/O)介面組成.
現在的CPU物理結構可分為內核、基板、填充物、封裝以及介面五部分。基板上還有控制邏輯、貼片電容等
⑽ CPU在原理上有哪三個部分組成他們的功能是什麼他們與內存是什麼關系
一、CPU三個組成部分
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
二、功能
1、運算器:
計算機運行時,運算器的操作和操作種類由控制器決定。運算器處理的數據來自存儲器;處理後的結果數據通常送回存儲器,或暫時寄存在運算器中。與ControlUnit共同組成了CPU的核心部分。
2、控制器:
控制單元負責程序的流程管理。正如工廠的物流分配部門,控制單元是整個CPU的指揮控制中心,由指令寄存器IR、指令解碼器ID和操作控制器OC三個部件組成,對協調整個電腦有序工作極為重要。
3、存儲器:
計算機的存儲器可分成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內存儲器在程序執行期間被計算機頻繁地使用,並且在一個指令周期期間是可直接訪問的。
三、與內存的關系
當程序或者操作者對CPU發出指令,這些指令和數據暫存在內存里,在CPU空閑時傳送給CPU,CPU處理後把結果輸出到輸出設備上,輸出設備就是顯示器,列印機等。
在沒有顯示完之前,這些數據也保存在內存里,如果內存不足,那麼系統自動從硬碟上劃分一部分空間作為虛擬內存來用。
但寫入和讀取的速度 跟物理內存差的很遠很遠,所以,在內存不足的時候,會感到機器反應很慢,硬碟一直在響。
(10)Cpu存儲器分幾個區域擴展閱讀:
無論哪一個種類的控制單元,原理均為通過控制單元發出的控制信號對CPU各個部分加以控制。控制單元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1、微程序式,由微程序讀取和發出控制信號。通過被稱為微型定序器的簡單數字通路(微型電腦)對微程序加以執行
2、硬體型控制單元。由數字通路直接發出控制信號。由於集成電路的規模化及設計技術的進步,此種控制單元已成為可能。
實現運算器的操作,特別是四則運算,必須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它直接影響運算器的性能,也關繫到運算器的結構和成本。
另外,在進行數值計算時,結果的有效數位可能較長,必須截取一定的有效數位,由此而產生最低有效數位的舍入問題。選用的舍入規則也影響到計算結果的精確度。
構成存儲器的存儲介質主要採用半導體器件和磁性材料。存儲器中最小的存儲單位就是一個雙穩態半導體電路或一個CMOS晶體管或磁性材料的存儲元,它可存儲一個二進制代碼。由若干個存儲元組成一個存儲單元,然後再由許多存儲單元組成一個存儲器
網路-存儲器
網路-運算器
網路-控制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