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計算機的技術性能指標主要是指
計算機的技術性能指標主要有:字長,運算速度,內/外存容量和CPU的主頻等。
1、主頻主頻即時鍾頻率是指計算機的CPU在單位時間內發出的脈沖數。
2、字長字長是指計算機的運算部件能同時處理的二進制數據的位數,它與計算機的功能和用途有很大的關系。字長決定了計算機的運算精度,字長越長計算機的運算精度就高。字長也影響機器的運算速度字長越長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越快。
3、存儲容量計算機能存儲的信息總字竹量稱為該計算機系統的存儲容量存儲容量的單位還有MB兆位元組、GB吉位元組和TB太位元組。
4、存取周期把信息代碼存入存儲器稱為「寫」把信息代碼從存儲器中取出稱為「讀」。存儲器進行一次「讀」或「寫,操作所需的時間稱為存儲器的訪問時間或讀寫時間而連續啟動兩次獨立的「讀」或「寫」操作如連續的兩次「讀」操作所需的最短時間稱為存取周期或存儲周期。
5、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是一項綜合性的性能指標。衡量計算機運算速度的單位是MIPS百萬條指令/秒。因為每種指令的類型不同執行不同指令所需的時間也不一樣。過去以執行定點加法指令作標准來計算運算速度現在用一種等效速度或平均速度來衡量。等效速度由各種指令平均執行時間以及相對應的指令運行比例計算得出來即用加權平均法求得。
⑵ 計算機主要技術指標通常是指什麼
電子計算機技術指標是用來評價計算機性能和選擇、使用計算機的參考數據。電子計算機技術指標主要有以下幾項:
1、字長。指計算機運算機中寄存器的位數。字長越長,表示數的范圍越大,即有效數字的位數越多,計算精度越高。因此,字長是表示電子計算機計算精度的指標。根據機器的不同,字長有8位、16位、32位 48位、64位等,通常大中型計算機字長是32-64位,小型機和微型機字長是8-32位。
2、運算速度。表示電子計算機運算快慢程度的指標,用每秒鍾所能執行的指令條數表示,單位為「次/秒」 (也可用完成算術運算的平均速度表示)。
3、存貯容量。指存貯器所能寄存的數字或指令的數量,即存貯器能夠存貯二進制信息的能力。用存貯單元和每個單元的位數 (字長) 的乘積表示,單位用比特 (一位二進的數為1比特) 或位元組。8個比特為1位元組表示,1024位元組為1K位元組。巨型或大型計算機的內存容量一般為2-10兆位元組左右,中、小型計算機的內存容量為幾十K到1兆位元組左右,微型機為4K-64K位元組。(4) 存取周期。指存貯器進行一次完整的存取操作所需要的時間,存取周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它越短越好。磁芯存貯器的存取周期為零點幾微秒到幾微秒,半導體存貯器的存取周期為一百毫微秒到幾百毫微秒。
應答時間:2021-02-0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⑶ 磁碟存儲器的技術指標有哪些
存儲器的主要技術指標有:
1、存儲器容量:存儲器容量是指存儲器存放信息的總量。以Byte為單位,讀作「位元組」。習慣上使用KB(1KB=1024B)、MB(1MB=1024KB)和GB(1GB=1024MB)。
2、存儲密度:外存儲器軟磁碟按存儲密度不同分為低密度盤(48TPI)和高密度盤(96TPI)。尺寸為5.25英寸的軟盤:低密度盤容量為360KB,高密度盤容量為1.2MB;尺寸為3.5英寸的軟盤:低密度盤容量為720KB,高密度盤容量為1.44MB。
3、存取周期:存取周期是指從存儲器中取出(或存入)一個字到再能取出(或存入)下一個字所需要的時間。以毫微秒(ns)為單位。
⑷ 評價計算機的性能指標有哪些
1、主頻:即時鍾頻率,是指計算機 CPU在單位時間內發出的脈沖數,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主頻的單位是赫茲(Hz)
2、字長:指計算機的運算部件能同時處理的二進制數據的位數,它與計算機的功能和用途有很大的關系。
3、內核數:指CPU內執行指令的運算器和控制器的數量。
4、內存容量:指內存儲器中能存儲信息的總位元組數。一般來說,內存容量越大,計算機的處理速度越快
5、運算速度:單位時間內執行的計算機指令數。單位有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每秒106 條指令;BIPS(B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每秒109 條指令)。
6、其它性能指標:機器的兼容性、系統的可靠性、系統的可維護性等,另外,性能價格比也是一項綜合性的評價計算機性能的指標。
(4)計算機存儲系統常用技術指標擴展閱讀
計算機按其性能、結構、技術特點等可分為:
1、單片機:將微處理器(CPU)、一定容量的存儲器以及 I/O介面電路等集成在一個晶元上,就構成了單片機。
2、單板機:將微處理器、存儲器、I/O介面電路安裝在一塊印刷電路板上,就成為單板機。
3、PC(PersonalComputer,個人計算機):供單個用戶使用的微機一般稱為 PC,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種微機。
4、攜帶型微機:攜帶型微機大體包括筆記本計算機和個人數字助理。
⑸ 衡量存儲器的主要技術指標是_____、_____和_____。
衡量存儲器的主要技術指標是容量、速度和成本。
存儲器(Memory)是現代信息技術中用於保存信息的記憶設備。其概念很廣,有很多層次,在數字系統中,只要能保存二進制數據的都可以是存儲器;在集成電路中,一個沒有實物形式的具有存儲功能的電路也叫存儲器,如RAM、FIFO等;在系統中,具有實物形式的存儲設備也叫存儲器,如內存條、TF卡等。計算機中全部信息,包括輸入的原始數據、計算機程序、中間運行結果和最終運行結果都保存在存儲器中。它根據控制器指定的位置存入和取出信息。有了存儲器,計算機才有記憶功能,才能保證正常工作。計算機中的存儲器按用途存儲器可分為主存儲器(內存)和輔助存儲器(外存),也有分為外部存儲器和內部存儲器的分類方法。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質或光碟等,能長期保存信息。內存指主板上的存儲部件,用來存放當前正在執行的數據和程序,但僅用於暫時存放程序和數據,關閉電源或斷電,數據會丟失。
⑹ 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
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與系統配置:
/1.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1)字長:字長是CPU能夠直接處理的二進制數據位數,它直接關繫到計算機的計算精度、功能和速度。字長越長處理能力就越強。常見的微機字長有8位、16位和32位。
2)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是指計算機每秒中所能執行的指令條數,一般用MIPS為單位。
3)主頻:主頻是指計算機的時鍾頻率,單位用MHz表示。
4)內存容量:內存容量是指內存儲器中能夠存儲信息的總位元組數,一般以KB、MB為單位。
5)外設配置:外設是指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設備
6)軟體配置:包括操作系統、計算機語言、資料庫語言、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通信軟體、漢字支持軟體及其他各種應用軟體。
/2.微機系統的主要配置
微機的基本配置主要包括主機、鍵盤、磁碟驅動器、硬碟、顯示器等。
⑺ 存儲器技術指標有哪四種
存儲器是具有「記憶」功能的設備,它用具有兩種穩定狀態的物理器件來表示二進制數碼 「0」和「1」,這種器件稱為記憶元件或記憶單元。記憶元件可以是磁芯,半導體觸發器、 MOS電路或電容器等。 位(bit)是二進制數的最基本單位,也是存儲器存儲信息的最小單位,8位二進制數稱為一 個位元組(Byte),可以由一個位元組或若干個位元組組成一個字(Word)在PC機中一般認為1個或2個位元組組成一個字。若干個憶記單元組成一個存儲單元,大量的存儲單元的集合組成一個 存儲體(MemoryBank)。為了區分存儲體內的存儲單元,必須將它們逐一進行編號,稱為地址。地址與存儲單元之間一一對應,且是存儲單元的唯一標志。應注意存儲單元的地址和它裡面存放的內容完全是兩 回事。 根據存儲器在計算機中處於不同的位置,可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在主機內部,直接 與CPU交換信息的存儲器稱主存儲器或內存儲器。在執行期間,程序的數據放在主存儲器內。各個存儲單元的內容可通過指令隨機讀寫訪問的存儲器稱為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另一種存儲器叫只讀存儲器(ROM),裡面存放一次性寫入的程序或數據,僅能隨機讀出。RAM和ROM共同分享主存儲器的地址空間。RAM中存取的數據掉電後就會丟失,而掉電後ROM中 的數據可保持不變。因為結構、價格原因,主存儲器的容量受限。為滿足計算的需要而採用了大容量的輔助存儲 器或稱外存儲器,如磁碟、光碟等.存儲器的特性由它的技術參數來描述。 存儲容量:存儲器可以容納的二進制信息量稱為存儲容量。一般主存儲器(內存)容量在幾十K到幾十M位元組左右;輔助存儲器(外存)在幾百K到幾千M位元組。 存取周期:存儲器的兩個基本操作為讀出與寫入,是指將信息在存儲單元與存儲寄存器(MDR)之間進行讀寫。存儲器從接收讀出命令到被讀出信息穩定在MDR的輸出端為止的時間間隔,稱為取數時間TA;兩次獨立的存取操作之間所需的最短時間稱為存儲周期TMC。半導 體存儲器的存取周期一般為60ns-100ns。 存儲器的可*性:存儲器的可*性用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來衡量。MTBF可以理解為兩次故障之間的平均時間間隔。MTBF越長,表示可*性越高,即保持正確工作能力越強。 性能價格比:性能主要包括存儲器容量、存儲周期和可*性三項內容。性能價格比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對於不同的存儲器有不同的要求。對於外存儲器,要求容量極大,而對緩沖存儲器則要求速度非常快,容量不一定大。因此性能/價格比是評價整個存儲器系統很重要的 指標。
⑻ 計算機主要技術指標
(1)字長:指計算機運算機中寄存器的位數。字長越長,表示數的范圍越大,即有效數字的位數越多,計算精度越高。
(2)運算速度:表示電子計算機運算快慢程度的指標,用每秒鍾所能執行的指令條數表示,單位為「次/秒」。
(3)存貯容量:指存貯器所能寄存的數字或指令的數量,即存貯器能夠存貯二進制信息的能力。
(4)存取周期:指存貯器進行一次完整的存取操作所需要的時間,存取周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它越短越好。
(8)計算機存儲系統常用技術指標擴展閱讀
計算機主要技術指標性能評價技術研究使性能成為數量化的、能進行度量和評比的客觀指標,以及從系統本身或從系統模型獲取有關性能信息的方法。前者即測量技術,後者包括模擬技術和分析技術。
性能評價通常是與成本分析綜合進行的,藉以獲得各種系統性能和性能價格比的定量值,從而指導新型計算機系統的設計和改進,以及指導計算機應用系統的設計和改進,包括選擇計算機類型、型號和確定系統配置等。
⑼ 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
1)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是衡量計算機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
2)字長。一般說來,計算機在同一時間內處理的二進制位數
(3)內存儲器的容量。內存儲器,也簡稱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訪問的存儲器,內存儲器容量的大小反映了計算機即時存儲信息的能力。
(4)外存儲器的容量。外存儲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碟容量(包括內置硬碟和移動硬碟)。外存儲器容量越大,可存儲的信息就越多
(5)外部設備的配置及擴展能力
主要指計算機系統配接各種外部設備的可能性、靈活性和適應性。
(6)軟體配置
軟體是計算機系統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配置是否齊全,直接關繫到計算機性能的好壞和效率的高低。
⑽ 計算機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
主要性能指標如下:
1、CPU
CPU 是決定筆記本電腦的性能的最主要因素,計算機運算速度是指計算機在每秒鍾所能執行的指令條數,即中央處理器在單位時間內平均「運行」的次數。
2、字長
字長是CPU能夠直接處理的二進制數據位數,它直接關繫到計算機的計算精度、功能和速度。字長越長處理能力就越強。常見的微機字長有8位、16位和32位。
3、運算速度
運算速度是指計算機每秒中所能執行的指令條數,一般用MIPS為單位。
4、容量
衡量一款內存性能的因數之一是其容量,目前筆記本電腦標配的內存容量通常是 2GB 或 4GB。
5、主頻
主頻是指計算機的時鍾頻率,單位用MHz表示。
(10)計算機存儲系統常用技術指標擴展閱讀
計算機系統由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組成。硬體的組成: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軟體的組成:程序和有關文檔資料的合稱。
硬體系統主要由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控制系統和各種外部設備組成。軟體分為系統軟體、支撐軟體和應用軟體。
計算機系統的特點是能進行精確、快速的計算和判斷,而且通用性好,使用容易,還能聯成網路。
1、計算:一切復雜的計算,幾乎都可用計算機通過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來實現。
2、判斷:計算機有判別不同情況、選擇作不同處理的能力,故可用於管理、控制、對抗、決策、推理等領域。
3、存儲:計算機能存儲巨量信息。
4、精確:只要字長足夠,計算精度理論上不受限制。
5、快速:計算機一次操作所需時間已小到以納秒計。
6、通用:計算機是可編程的,不同程序可實現不同的應用。
7、易用:豐富的高性能軟體及智能化的人-機介面,大大方便了使用。
8、聯網:多個計算機系統能超越地理界限,藉助通信網路,共享遠程信息與軟體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