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百度知道
計算機是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部分組成的。硬體部分(1)電源電源是電腦中不可缺少的供電設備,它的作用是將220V交
流電轉換為電腦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電,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他設備工作的穩定性,進而會影響整機的穩定性。 手提電腦中還自帶鋰電池,便於在無交流電的情況下,為手提電腦提供有效電源。(2)主板主板是電腦中各個部件工作的一個平台,它把電腦的各個部件緊密連接在一起,各個部件通過主板進行數據傳輸。也就是說,電腦中重要的「交通樞紐」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穩定性影響著整機工作的穩定性。(3)CPUCPU即中央處理器,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
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CPU由運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高速緩存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構成。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CPU 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執行單元,因此CPU已成為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戶都以它為標准來判斷電腦的檔次。(4)內存內存又叫內部存儲器或者是隨機存儲器(RAM),分為DDR內存和SDRAM內存,(但是SDRAM由於容量低,存儲速度慢,穩定性差,已經被DDR淘汰了)內存屬於電子式存儲設備,它由電路板和晶元組
成,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有電可存,無電清空,即電腦在開機狀態時內存中可存儲數據,關機後將自動清空其中的所有數據。 內存有DDR、DDR II、DDR III三大類,容量1-64GB。(5)硬碟硬碟屬於外部存儲器,機械硬碟由金屬磁片製成,而磁片有記憶功能,所以儲到磁片上的數據,不論在開機,還是關機,都不會丟失。硬碟容量很大,已達TB級,尺寸
有3.5、2.5、1.8、1.0英寸等,介面有IDE、SATA、SCSI等,SATA最普遍。移動硬碟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筆記本硬碟為基礎。因為採用硬碟為存儲介質,因此移動硬碟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准IDE硬碟是相同的。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固態硬碟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組成。固態硬碟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但是固態硬碟比機械硬碟速度更快。(6)音效卡音效卡是組成多媒體電腦必不可少的一個硬體設備,其作用是當發出播放命令後,音效卡將電腦中的聲音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送到音箱上發出聲音。(7)顯卡顯卡在工作時與顯示器配合輸出圖形,文字,顯卡的作用是將計算機系統所需要
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並向顯示器提供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電腦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機對話」的重要設備之一。(8)網卡網卡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網路組件,是區域網中連接計算機和傳輸介質的介面,不僅能實現與區域網傳輸介質之間的物理連接和電信號匹配,還涉及幀的發送與接收、幀的封裝與拆封、介質訪問控制、數據的編碼與解碼以及數據緩存的功能等。網卡的作用是充當電腦與網線之間的橋梁,它是用來建立區域網並連接到Internet的重要設備之一。在整合型主板中常把音效卡、顯卡、網卡部分或全部集成在主板上。(9)數據機英文名為「Modem」,俗稱「貓」,即數據機,類型有內置式和外置式,有線式和無線式。數據機是通過電話線上網時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它的作用是將電腦上處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電話線傳輸的模擬信號。隨著ADSL寬頻網的普及,內置式數據機逐漸退出了市場。(10)軟碟機英文名為「Softdisk driver」,軟碟機用來讀取軟盤中的數據。軟盤為可讀寫外部存儲設備,與主板用FDD介面連接。因為存儲量小,讀取和寫入速度慢,現已淘汰。(11)光碟機英文名為「Disk driver」,電腦用來讀寫光碟內容的機器,也是在台式機和筆記本攜帶型電腦里比較常見的一個部件。隨著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得光碟機在計算機諸多配件中已經成為標准配置。光碟機可分為CD-ROM驅動器、DVD光碟機(DVD-ROM)、康寶(COMBO)和DVD刻錄機(DVD-RAM)等。讀寫的能力和速度也日益提升,4× 16× 32× 40× 48×。(12)顯示器英文名為「Display」,顯示器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品種多樣,其作用是把電腦處理完的結果顯示出來。它是一個輸出設備,是電腦必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分為CRT、LCD、LED三大類,介面有VGA、DVI兩類。(13)鍵盤英文名為「Keyboard」,分為有線和無線,鍵盤是主要的人工學輸入設備通常為104或105鍵,用於把文字、數字等輸到電腦上,以及電腦操控。(14)滑鼠英文名為「Mouse」,當人們移動滑鼠時,電腦屏幕上就會有一個箭頭指針跟著移動,並可以很准確指到想指的位置,快速地在屏幕上定位,它是人們使用電腦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鍵盤滑鼠介面有PS/2和USB兩種。硬體的滑鼠分
為光電和機械兩種(機械已被光電淘汰)。(15)音箱英文名為「Loudspeaker」,通過音頻線連接到功率放大器,再通過晶體管把聲音放大,輸出到喇叭上,從而使喇叭發出電腦的聲音。一般的電腦音箱可分為2、2.1 、3 .1、4、4.1、5.1、7.1這幾種。音質也各有差異。(16)列印機英文名為「Printer」,通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文件列印到紙上,它是重要的輸出設備之一。在列印機領域形成了針式列印機、噴墨列印機、激光列印機三足鼎立的主流產品,各自發揮其優點,滿足各界用戶不同的需求。(17)視頻設備如攝像頭、掃描儀、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電視卡等設備,用於處理視頻信號。(18)快閃記憶體檔 英文名為「Flash card」,快閃記憶體檔通常也被稱作優盤,U盤,閃盤,是一個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介面的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它採用的存儲介質為快閃記憶體存儲介質(Flash Memory)。快閃記憶體檔一般包括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控制晶元和外殼。快閃記憶體檔是具有可多次擦寫、速度快而且防磁、防震、防潮的優點。閃盤採用流行的USB介面,體積只有大拇指大小,重量約20克,不用驅動器,無需外接電源,即插即用,不同電腦之間進行文件交流,存儲容量從1~128GB不等,滿足不同的需求。
(19)移動存儲卡及讀卡器存儲卡是利用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技術達到存儲電子信息的存儲器,一般應用在數碼相機、掌上電腦、MP3、MP4等小型數碼產品中作為存儲介質,所以樣子小巧,有如一張卡片,所以稱之為快閃記憶體卡。根據不同的生產廠商和不同的應用,快閃記憶體卡有SmartMedia(SM卡)、Compact Flash(CF卡)、Multi Media Card(MMC卡)、Secure Digital(SD卡)、Memory Stick(記憶棒)、TF卡等多種類型,這些快閃記憶體卡雖然外觀、規格不同,但是技術原理都是相同的。由於快閃記憶體卡本身並不能被直接電腦辨認,讀卡器就是一個兩者的溝通橋梁。讀卡器Card Reader)可使用很多種存儲卡,如Compact Flash or Smart Media or Microdrive存儲卡等,作為存儲卡的信息存取裝置。讀卡器使用USB1.1/USB2.0的傳輸介面,支持熱拔插。與普通USB設備一樣,只需插入電腦的USB埠,然後插用存儲卡就可以使用了。 按照速度來劃分有USB1.1、USB2.0以及USB3.0,按用途來劃分,有單一讀卡器和多合一讀卡器。軟體部分所謂軟體是指為方便使用計算機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組織的程序以及用於開發、使用和維護的有關文檔。軟體系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1、系統軟體系統軟體System software,由一組控制計算機系統並管理其資源的程序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啟動計算機,存儲、載入和執行應用程序,對文件進行排序、檢索,將程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等。實際上,系統軟體可以看作用戶與計算機的介面,它為應用軟體和用戶提供了控制、訪問硬體的手段,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統完成。此外,編譯系統和各種工具軟體也屬此類,它們從另一方面輔助用戶使用計算機。下面分別介紹它們的功能。 1)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OS) 操作系統是管理、控制和監督計算機軟、硬體資源協調運行的程序系統,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組成,它是直接運行在計算機硬體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是系統軟體的核心。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發展中的產物,它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方便用戶使用計算機,是用戶和計算機的介面。比如用戶鍵入一條簡單的命令就能自動完成復雜的功能,這就是操作系統幫助的結果;二是統一管理計算機系統的全部資源,合理組織計算機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發揮計算機的效率。操作系統通常應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塊: (1)處理器管理:當多個程序同時運行時,解決處理器(CPU)時間的分配問題。 (2)作業管理:完成某個獨立任務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數據組成一個作業。作業管理的任務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個使用計算機的界面使其方便地運行自己的作業,並對所有進入系統的作業進行調度和控制,盡可能高效地利用整個系統的資源。 (3)存儲器管理:為各個程序及其使用的數據分配存儲空間,並保證它們互不幹擾。 (4)設備管理:根據用戶提出使用設備的請求進行設備分配,同時還能隨時接收設備的請求(稱為中斷),如要求輸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負責文件的存儲、檢索、共享和保護,為用戶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統的種類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為分批處理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和實時操作系統等;依同時管理用戶數的多少分為單用戶操作系統和多用戶操作系統;適合管理計算機網路環境的網路操作系統。 微機操作系統隨著微機硬體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從簡單到復雜。Microsoft公司開發的DOS是一單用戶單任務系統,而Windows操作系統則是一多戶多任務系統,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從Windows 3.1發展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和Windows 8等等。它是當前微機中廣泛使用的操作系統之一。Linux是一個源碼公開的操作系統,程序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靈感對其進行改變,這讓Linux吸收了無數程序員的精華,不斷壯大,已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採用,是Windows操作系統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2)語言處理系統(翻譯程序)人和計算機交流信息使用的語言稱為計算機語言或稱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語言通常分為機器語言、匯編語言和高級語言三類。如果要在計算機上運行高級語言程序就必須配備程序語言翻譯程序(下簡稱翻譯程序)。翻譯程序本身是一組程序,不同的高級語言都有相應的翻譯程序。翻譯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稱為「解釋」。早期的BASIC源程序的執行都採用這種方式。它調用機器配備的BASIC「解釋程序」,在運行BASIC源程序時,逐條把BASIC的源程序語句進行解釋和執行,它不保留目標程序代碼,即不產生可執行文件。這種方式速度較慢,每次運行都要經過「解釋」,邊解釋邊執行。 另一種稱為「編譯」,它調用相應語言的編譯程序,把源程序變成目標程序(以.OBJ為擴展名),然後再用連接程序,把目標程序與庫文件相連接形成可執行文件。盡管編譯的過程復雜一些,但它形成的可執行文件(以.exe為擴展名)可以反復執行,速度較快。運行程序時只要鍵入可執行程序的文件名,再按Enter鍵即可。 對源程序進行解釋和編譯任務的程序,分別叫作編譯程序和解釋程序。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高級語言,使用時需有相應的編譯程序;BASIC、LISP等高級語言,使用時需用相應的解釋程序。 3)服務程序 服務程序能夠提供一些常用的服務性功能,它們為用戶開發程序和使用計算機提供了方便,像微機上經常使用的診斷程序、調試程序、編輯程序均屬此類。 4)資料庫管理系統 資料庫是指按照一定聯系存儲的數據集合,可為多種應用共享。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則是能夠對資料庫進行加工、管理的系統軟體。其主要功能是建立、消除、維護資料庫及對庫中數據進行各種操作。資料庫系統主要由資料庫(DB)、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以及相應的應用程序組成。資料庫系統不但能夠存放大量的數據,更重要的是能迅速、自動地對數據進行檢索、修改、統計、排序、合並等操作,以得到所需的信息。這一點是傳統的文件櫃無法作到的。 資料庫技術是計算機技術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一個分支。可以說,在今後的計算機應用開發中大都離不開資料庫。因此,了解資料庫技術尤其是微機環境下的資料庫應用是非常必要的。2、應用軟體application software,為解決各類實際問題而設計的程序系統稱為應用軟體。從其服務對象的角度,又可分為通用軟體和專用軟體兩類。
② 電腦的組成
計算機是由硬體系統(hardware system)和軟體系統(software system)兩部分組成的。
傳統電腦系統的硬體單元一般可分為輸入單元、輸出單元、算術邏輯單元、控制單元及記憶單元,其中算術邏輯單元和控制單元合稱中央處理單元(Center Processing Unit,CPU)。[1]
硬體系統
電源
電源是電腦中不可缺少的供電設備,它的作用是將220V交流電轉換為電腦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電,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他設備工作的穩定性,進而會影響整機的穩定性。手提電腦在自帶鋰電池情況下,為手提電腦提供有效電源。
主板
主板是電腦中各個部件工作的一個平台,它把電腦的各個部件緊密連接在一起,各個部件通過主板進行數據傳輸。也就是說,電腦中重要的「交通樞紐」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穩定性影響著整機工作的穩定性。
CPU
CPU即中央處理器,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CPU由運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高速緩存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構成。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CPU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執行單元,因此CPU已成為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戶都以它為標准來判斷電腦的檔次。
內存
內存又叫內部存儲器或者是隨機存儲器(RAM),分為DDR內存和SDRAM內存,(但是SDRAM由於容量低,存儲速度慢,穩定性差,已經被DDR淘汰了)內存屬於電子式存儲設備,它由電路板和晶元組成,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有電可存,無電清空,即電腦在開機狀態時內存中可存儲數據,關機後將自動清空其中的所有數據。 內存有DDR、DDR II、DDR III三大類,容量1-64GB。
硬碟
硬碟屬於外部存儲器,機械硬碟由金屬磁片製成,而磁片有記憶功能,所以儲到磁片上的數據,不論在開機,還是關機,都不會丟失。硬碟容量很大,已達TB級,尺寸有3.5、2.5、1.8、1.0英寸等,介面有IDE、SATA、SCSI等,SATA最普遍。移動硬碟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為基礎,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筆記本硬碟為基礎。因為採用硬碟為存儲介質,因此移動硬碟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准IDE硬碟是相同的。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固態硬碟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組成。固態硬碟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但是固態硬碟比機械硬碟速度更快。
音效卡
音效卡是組成多媒體電腦必不可少的一個硬體設備,其作用是當發出播放命令後,音效卡將電腦中的聲音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送到音箱上發出聲音。
顯卡
顯卡在工作時與顯示器配合輸出圖形、文字,作用是將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並向顯示器提供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電腦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機對話」的重要設備之一。
網卡
網卡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網路組件,是區域網中連接計算機和傳輸介質的介面,不僅能實現與區域網傳輸介質之間的物理連接和電信號匹配,還涉及幀的發送與接收、幀的封裝與拆封、介質訪問控制、數據的編碼與解碼以及數據緩存的功能等。網卡的作用是充當電腦與網線之間的橋梁,它是用來建立區域網並連接到Internet的重要設備之一。
在整合型主板中常把音效卡、顯卡、網卡部分或全部集成在主板上。
數據機
英文名為「Modem」,俗稱「貓」,即數據機,類型
數據機
有內置式和外置式,有線式和無線式。數據機是通過電話線上網時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它的作用是將電腦上處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電話線傳輸的模擬信號。隨著ADSL寬頻網的普及,內置式數據機逐漸退出了市場。
光碟機
光碟機
英文名為「Optical Disk driver」,電腦用來讀寫光碟內容的機器,也是在台式機和筆記本攜帶型電腦里比較常見的一個部件。隨著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得光碟機在計算機諸多配件中已經成為標准配置。光碟機可分為CD-ROM驅動器、DVD光碟機(DVD-ROM)、康寶(COMBO)和DVD刻錄機(DVD-RAM)等。讀寫的能力和速度也日益提升,4× 16× 32× 40× 48×。
顯示器
英文名為「monitor」,顯示器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品種多樣,其作用是把電腦處理完的結果顯示出來。它是一個輸出設備,是電腦必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分為CRT、LCD、LED三大類,介面有VGA、DVI兩類。
鍵盤
英文名為「Keyboard」,分為有線和無線,鍵盤是主要的人工學輸入設備,通常為104或105鍵,用於把文字、數字等輸到電腦上,以及電腦操控。
常見計算機鍵盤
滑鼠
英文名為「Mouse」,當人們移動滑鼠時,電腦屏幕上就會有一個箭頭指針跟著移動,並可以很准確指到想指的位置,快速地在屏幕上定位,它是人們使用電腦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鍵盤滑鼠介面有PS/2和USB兩種。硬體的滑鼠分為光電和機械兩種(機械已被光電淘汰)。
音箱
音響
英文名為「Loud speaker」,通過音頻線連接到功率放大器,再通過晶體管把聲音放大,輸出到喇叭上,從而使喇叭發出電腦的聲音。一般的電腦音箱可分為2、2.1 、3 .1、4、4.1、5.1、7.1這幾種,音質也各有差異。
列印機
列印機
英文名為「Printer」,通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文件列印到紙上,它是重要的輸出設備之一。在列印機領域形成了針式列印機、噴墨列印機、激光列印機三足鼎立的主流產品,各自發揮其優點,滿足各界用戶不同的需求。
視頻設備
如攝像頭、掃描儀、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電視卡等設備,用於處理視頻信號。
快閃記憶體檔
英文名為「Flash disk」,快閃記憶體檔通常也被稱作優盤,U盤,閃盤,是一個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介面的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它採用的存儲介質為快閃記憶體存儲介質(Flash Memory)。快閃記憶體檔一般包括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控制晶元和外殼。快閃記憶體檔具有可多次擦寫、速度快而且防磁、防震、防潮的優點。閃盤採用流行的USB介面,體積只有大拇指大小,重量約20克,不用驅動器,無需外接電源,即插即用,不同電腦之間進行文件交流,存儲容量從1~128GB不等,滿足不同的需求。
移動存儲卡及讀卡器
存儲卡是利用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技術達到存儲電子信息的存儲器,一般應用在數碼相機、掌上電腦、MP3、MP4等小型數碼產品中作為存儲介質,所以樣子小巧,猶如一張卡片,所以稱之為快閃記憶體卡。根據不同的生產廠商和不同的應用,快閃記憶體卡有Smart Media(SM卡)、Compact Flash(CF卡),Multi Media Card(MMC卡),Secure Digital(SD卡)、Memory Stick(記憶棒),TF卡等多種類型,這些快閃記憶體卡雖然外觀、規格不同,但是技術原理都是相同的。由於快閃記憶體卡本身並不能直接被電腦辨認,讀卡器就是一個兩者的溝通橋梁。讀卡器Card Reader)可使用很多種存儲卡,如Compact Flash or Smart Media or Microdrive存儲卡等,作為存儲卡的信息存取裝置。讀卡器使用USB1.1/USB2.0的傳輸介面,支持熱拔插。與普通USB設備一樣,只需插入電腦的USB埠,然後插用存儲卡就可以使用了。 按照速度來劃分有USB1.1、USB2.0以及USB3.0,按用途來劃分,有單一讀卡器和多合一讀卡器。
軟體系統
所謂軟體是指為方便使用計算機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組織的程序以及用於開發、使用和維護的有關文檔。軟體系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
1、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System software,由一組控制計算機系統並管理其資源的程序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啟動計算機,存儲、載入和執行應用程序,對文件進行排序、檢索,將程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等。實際上,系統軟體可以看作用戶與計算機的介面,它為應用軟體和用戶提供了控制、訪問硬體的手段,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統完成。此外,編譯系統和各種工具軟體也屬此類,它們從另一方面輔助用戶使用計算機。下面分別介紹它們的功能。
1)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OS)
操作系統是管理、控制和監督計算機軟、硬體資源協調運行的程序系統,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組成,它是直接運行在計算機硬體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是系統軟體的核心。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發展中的產物,它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方便用戶使用計算機,是用戶和計算機的介面。比如用戶鍵入一條簡單的命令就能自動完成復雜的功能,這就是操作系統幫助的結果;二是統一管理計算機系統的全部資源,合理組織計算機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發揮計算機的效率。操作系統通常應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塊:
(1)處理器管理:當多個程序同時運行時,解決處理器(CPU)時間的分配問題。
(2)作業管理:完成某個獨立任務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數據組成一個作業。作業管理的任務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個使用計算機的界面使其方便地運行自己的作業,並對所有進入系統的作業進行調度和控制,盡可能高效地利用整個系統的資源。
(3)存儲器管理:為各個程序及其使用的數據分配存儲空間,並保證它們互不幹擾。
(4)設備管理:根據用戶提出使用設備的請求進行設備分配,同時還能隨時接收設備的請求(稱為中斷),如要求輸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負責文件的存儲、檢索、共享和保護,為用戶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統的種類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為分批處理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和實時操作系統等;依同時管理用戶數的多少分為單用戶操作系統和多用戶操作系統;適合管理計算機網路環境的網路操作系統。
微機操作系統隨著微機硬體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從簡單到復雜。Microsoft公司開發的DOS是一單用戶單任務系統,而Windows操作系統則是一多戶多任務系統,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從Windows 3.1發展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和Windows 8等等。它是當前微機中廣泛使用的操作系統之一。Linux是一個源碼公開的操作系統,程序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靈感對其進行改變,這讓Linux吸收了無數程序員的精華,不斷壯大,已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採用,是Windows操作系統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2)語言處理系統(翻譯程序)
人和計算機交流信息使用的語言稱為計算機語言或稱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語言通常分為機器語言、匯編語言和高級語言三類。如果要在計算機上運行高級語言程序就必須配備程序語言翻譯程序(下簡稱翻譯程序)。翻譯程序本身是一組程序,不同的高級語言都有相應的翻譯程序。翻譯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稱為「解釋」。早期的BASIC源程序的執行都採用這種方式。它調用機器配備的BASIC「解釋程序」,在運行BASIC源程序時,逐條把BASIC的源程序語句進行解釋和執行,它不保留目標程序代碼,即不產生可執行文件。這種方式速度較慢,每次運行都要經過「解釋」,邊解釋邊執行。
另一種稱為「編譯」,它調用相應語言的編譯程序,把源程序變成目標程序(以.OBJ為擴展名),然後再用連接程序,把目標程序與庫文件相連接形成可執行文件。盡管編譯的過程復雜一些,但它形成的可執行文件(以.exe為擴展名)可以反復執行,速度較快。運行程序時只要鍵入可執行程序的文件名,再按Enter鍵即可。
對源程序進行解釋和編譯任務的程序,分別叫作編譯程序和解釋程序。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高級語言,使用時需有相應的編譯程序;BASIC、LISP等高級語言,使用時需用相應的解釋程序。
3)服務程序
服務程序能夠提供一些常用的服務性功能,它們為用戶開發程序和使用計算機提供了方便,像微機上經常使用的診斷程序、調試程序、編輯程序均屬此類。
4)資料庫管理系統
資料庫是指按照一定聯系存儲的數據集合,可為多種應用共享。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則是能夠對資料庫進行加工、管理的系統軟體。其主要功能是建立、消除、維護資料庫及對庫中數據進行各種操作。資料庫系統主要由資料庫(DB)、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以及相應的應用程序組成。資料庫系統不但能夠存放大量的數據,更重要的是能迅速、自動地對數據進行檢索、修改、統計、排序、合並等操作,以得到所需的信息。這一點是傳統的文件櫃無法作到的。
資料庫技術是計算機技術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一個分支。可以說,在今後的計算機應用開發中大都離不開資料庫。因此,了解資料庫技術猶其是微機環境下的資料庫應用是非常必要的。
2、應用軟體
為解決各類實際問題而設計的程序系統稱為應用軟體。從其服務對象的角度,又可分為通用軟體和專用軟體兩類。
③ 在操作系統中,文件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
在操作系統中文件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實現文件的虛擬存取和高速存取。
操作系統是用戶和計算機的介面,同時也是計算機硬體和其他軟體的介面。操作系統的功能包括管理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及數據資源,控製程序運行,改善人機界面,為其它應用軟體提供支持等,使計算機系統所有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提供了各種形式的用戶界面,使用戶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為其它軟體的開發提供必要的服務和相應的介面。
(3)負責文件的存儲管理的組件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保持清理電腦垃圾的習慣,經常使用電腦管家的清理垃圾功能,清理一些垃圾文件和緩存等,包括回收站里。
減少電腦開機啟動項。這樣不僅能讓開機速度加快一些,有時候一些沒必要的程序也在開機的時候啟動了(主要是電腦右下角那一片),而又會忘記及時關掉退出,也會影響電腦運行速度。
④ 操作系統文件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操作系統文件管理的主要功能:
1、集中存儲,統一的文檔共享。
2、許可權管理,可針對用戶、部門及崗位進行細粒度的許可權控制,控制用戶的管理、瀏覽、閱讀、編輯、下載、刪除、列印、訂閱等操作。
3、全文索引,可以索引Office、PDF等文件內容,快速從海量資料中精準查找所需文件。
4、文檔審計,描述了文檔生命周期全過程中的每一個動作,包括操作人、動作、日期時間等信息,通過審計跟蹤您可以全局掌握系統內部所有文件的操作情況。
5、版本管理,文檔關聯多版本,避免錯誤版本的使用,同時支持歷史版本的查看、回退與下載。
6、自動編號,可自由組合設計編號規則。
(4)負責文件的存儲管理的組件擴展閱讀:
國內系統分類:
1、開始文檔管理系統
專注文檔的管理,解決企業與組織等多用戶間的文檔傳輸、共享版本與安全,系統為B/S結構加C/S結構,可完美使用於各種環境。系統支持分布式存儲、支持HA雙機熱備、支持多伺服器集群,可以滿足大量用戶、高並發等需求。
2、edoc2文檔管理系統
edoc2為企業提供了一個易用,安全,高效的文檔管理系統。通過edoc2,企業可以集中存儲和管理海量文檔和各類的數字資產(如Office文檔,電子郵件,多媒體文檔,工程設計文檔等等)。edoc2採用了領先的文檔許可權控制和加密技術,以保障文檔的安全。
3、三品EDM文檔協同管理系統
幫助企業集中規范管理圖文檔,提升企業技術掌控力,主要的功能點有:集中存儲、分類管理、文檔編碼、文檔歸檔、文檔發布、版本管理、業務定義、工作計劃、搜索定位、流程審批、流程提醒等,幫助企業解決圖文檔管理的混亂狀態,讓企業文檔圖紙管理「井井有條」。
4、致得E6協同文檔管理系統
將文檔管理、紙質文檔管理、多媒體管理、圖文檔管理、安全加密、協同辦公等各種應用與管理全面整合,各功能間緊密關聯,全程無縫管理。
5、HOLA企業內容管理系統
為企業提供包含知識管理、文檔管理以及專業化咨詢服務在內的企業內容管理整體解決方案,幫助行業客戶理解、規劃、成功實施企業內容管理戰略。
6、易度文檔管理系統
幫助企業解決文檔的存儲、安全管理、查找、在線查看、協作編寫及文檔發布控制等問題。
⑤ 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結構主要由什麼組成
從外觀上看,微型計算機的基本配置是主機箱、鍵盤、滑鼠和顯示器4個部分。另外,微型計算機還常常配置列印機和音箱。一台完整的微型計算機系統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部分組成。
硬體部分
完整的計算機系統包括兩大部分,即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謂硬體,是指構成計算機的物理設備,即由機械、電子器件構成的具有輸入、存儲、計算、控制和輸出功能的實體部件。下面介紹一下電腦主機的各個部件:
(1)電源:電源是電腦中不可缺少的供電設備,它的作用是將220V交流轉換為電腦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電,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他設備工作的穩定性,進而會影響整機的穩定性。
(2)主板:主板是電腦中各個部件工作的一個平台,它把電腦的各個部件緊密連接在一起,各個部件通過主板進行數據傳輸。也就是說,電腦中重要的「交通樞紐」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穩定性影響著整機工作的穩定性。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晶元、I/O控制晶元、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3)CPU: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處理器,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CPU由運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高速緩存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構成。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CPU 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執行單元,因此CPU已成為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戶都以它為標准來判斷電腦的檔次。
(4)內存:內存又叫內部存儲器(RAM),屬於電子式存儲設備,它由電路板和晶元組成,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有電可存,無電清空,即電腦在開機狀態時內存中可存儲數據,關機後將自動清空其中的所有數據。內存有SD\DDR、DDR II、DDR III四大類,容量128MB-8GB。
(5)硬碟:硬碟屬於外部存儲器,由金屬磁片製成,而磁片有記功能,所以儲到磁片上的數據,不論在開機,還是並機,都不會丟失。硬碟容量很大,已達TB級,尺寸有3.5英寸、2.5英寸、1.8英寸、1.0英寸等,介面有IDE、SATA、SCSI等,SATA最普遍。
移動硬碟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筆記本硬碟為基礎。因為採用硬碟為存儲介質,因此移動硬碟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准IDE硬碟是相同的。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
(6)音效卡:音效卡是組成多媒體電腦必不可少的一個硬體設備,其作用是當發出播放命令後,音效卡將電腦中的聲音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送到音箱上發出聲音。
(7)顯卡:顯卡在工作時與顯示器配合輸出圖形,文字,顯卡的作用是將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並向顯示器提供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電腦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機對話」的重要設備之一。
(8)網卡:網卡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網路組件,是區域網中連接計算機和傳輸介質的介面,不僅能實現與區域網傳輸介質之間的物理連接和電信號匹配,還涉及幀的發送與接收、幀的封裝與拆封、介質訪問控制、數據的編碼與解碼以及數據緩存的功能等。網卡的作用是充當電腦與網線之間的橋梁,它是用來建立局網並連接到internet的重要設備之一。
在整合型主板中常把音效卡、顯卡、網卡部分或全部集成在主板上。
(9)數據機:數據機是通過電話線上網時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它的作用是將電腦上處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電話線傳輸的模擬信號。隨著ADSL寬頻網的普及,數據機逐漸退出了市場。
(10)軟碟機:軟碟機用來讀取軟盤中的數據。軟盤為可讀寫外部存儲設備,與主板用FDD介面連接。現已淘汰。
(11)光碟機:電腦用來讀寫光碟內容的機器,也是在台式機和筆記本攜帶型電腦里比較常見的一個部件。隨著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得光碟機在計算機諸多配件中已經成為標准配置。光碟機可分為CD-ROM驅動器、DVD光碟機(DVD-ROM)、康寶(COMBO)和刻錄機等。
(12)顯示器:顯示器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品種多樣,其作用是把電腦處理完的結果顯示出來。它是一個輸出設備,是電腦必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分為CRT、LCD、LED三大類,介面有VGA、DVI兩類。
(13)鍵盤:鍵盤是主要的輸入設備通常為104或105鍵,用於把文字、數字等輸到電腦上。
(14)滑鼠:當人們移到滑鼠時,電腦屏幕上就會有一個箭頭指針跟著移動,並可以很准確切指到想指的們位置,快速地在屏幕上定位,它是人們使用電腦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鍵盤滑鼠介面有PS/2和USB兩種。(15)音箱:通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聲音播放出來。
(16)列印機:通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文件列印到紙上,它是重要的輸出設備之一。在列印機領域形成了針式列印機、噴墨列印機、激光列印機三足鼎立的主流產品,各自發揮其優點,滿足各界用戶不同的需求。(17)視頻設備,如攝像頭、掃描儀、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電視卡等設備,用於處理視頻信號。
(18).快閃記憶體檔:通常也被稱作優盤、U盤、閃盤,是一個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介面的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它採用的存儲介質為快閃記憶體存儲介質(Flash Memory)。快閃記憶體檔一般包括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控制晶元和外殼。快閃記憶體檔是具有可多次擦寫、速度快而且防磁、防震、防潮的優點。閃盤採用流行的USB介面,體積只有大拇指大小,重量約20克,不用驅動器,無需外接電源,即插即用,實現在不同電腦之間進行文件交流,存儲容量從1~32GB不等,滿足不同的需求。
(19) 移動存儲卡及讀卡器:存儲卡是利用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技術達到存儲電子信息的存儲器,一般應用在數碼相機、掌上電腦、MP3、MP4等小型數碼產品中作為存儲介質,所以樣子小巧,有如一張卡片,所以稱之為快閃記憶體卡。根據不同的生產廠商和不同的應用,快閃記憶體卡有SmartMedia(SM卡)、Compact Flash(CF卡)、Multi Media Card(MMC卡)、Secure Digital(SD卡)、Memory Stick(記憶棒)、TF卡等多種類型,這些快閃記憶體卡雖然外觀、規格不同,但是技術原理都是相同的。
由於快閃記憶體卡本身並不能被直接電腦辨認,讀卡器就是一個兩者的溝通橋梁。讀卡器Card Reader)可使用很多種存儲卡,如Compact Flash or Smart Media or Microdrive存儲卡等,作為存儲卡的信息存取裝置。讀卡器使用USB1.1/USB2.0的傳輸介面,支持熱拔插。與普通USB設備一樣,只需插入電腦的USB埠,然後插用存儲卡就可以使用了。按照速度來劃分有USB1.1和USB2.0,按用途來劃分,有單一讀卡器和多合一讀卡器。
軟體部分
所謂軟體是指為方便使用計算機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組織的程序以及用於開發、使用和維護的有關文檔。軟體系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
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由一組控制計算機系統並管理其資源的程序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啟動計算機,存儲、載入和執行應用程序,對文件進行排序、檢索,將程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等。實際上,系統軟體可以看作用戶與計算機的介面,它為應用軟體和用戶提供了控制、訪問硬體的手段,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統完成。此外,編譯系統和各種工具軟體也屬此類,它們從另一方面輔助用戶使用計算機。下面分別介紹它們的功能。1)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OS)
操作系統是管理、控制和監督計算機軟、硬體資源協調運行的程序系統,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組成,它是直接運行在計算機硬體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是系統軟體的核心。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發展中的產物,它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方便用戶使用計算機,是用戶和計算機的介面。比如用戶鍵入一條簡單的命令就能自動完成復雜的功能,這就是操作系統幫助的結果;二是統一管理計算機系統的全部資源,合理組織計算機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發揮計算機的效率。操作系統通常應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塊:
(1)處理器管理。當多個程序同時運行時,解決處理器(CPU)時間的分配問題。
(2)作業管理。完成某個獨立任務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數據組成一個作業。作業管理的任務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個使用計算機的界面使其方便地運行自己的作業,並對所有進入系統的作業進行調度和控制,盡可能高效地利用整個系統的資源。
(3)存儲器管理。為各個程序及其使用的數據分配存儲空間,並保證它們互不幹擾。
(4)設備管理。根據用戶提出使用設備的請求進行設備分配,同時還能隨時接收設備的請求(稱為中斷),如要求輸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負責文件的存儲、檢索、共享和保護,為用戶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統的種類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為批處理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和實時操作系統等;依同時管理用戶數的多少分為單用戶操作系統和多用戶操作系統;適合管理計算機網路環境的網路操作系統。
微機操作系統隨著微機硬體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從簡單到復雜。Microsoft公司開發的DOS是一單用戶單任務系統,而Windows操作系統則是一單用戶多任務系統,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從Windows 3.1發展到Windows NT、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它是微機中廣泛使用的操作系統之一。Linux是一個原碼公開的操作系統,已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採用,是Windows操作系統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2)語言處理系統(翻譯程序)
人和計算機交流信息使用的語言稱為計算機語言或稱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語言通常分為機器語言、匯編語言和高級語言三類。如果要在計算機上運行高級語言程序就必須配備程序語言翻譯程序(下簡稱翻譯程序)。翻譯程序本身是一組程序,不同的高級語言都有相應的翻譯程序。翻譯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稱為「解釋」。早期的BASIC源程序的執行都採用這種方式。它調用機器配備的BASIC「解釋程序」,在運行BASIC源程序時,逐條把BASIC的源程序語句進行解釋和執行,它不保留目標程序代碼,即不產生可執行文件。這種方式速度較慢,每次運行都要經過「解釋」,邊解釋邊執行。
另一種稱為「編譯」,它調用相應語言的編譯程序,把源程序變成目標程序(以.OBJ為擴展名),然後再用連接程序,把目標程序與庫文件相連接形成可執行文件。盡管編譯的過程復雜一些,但它形成的可執行文件(以.exe為擴展名)可以反復執行,速度較快。運行程序時只要鍵入可執行程序的文件名,再按Enter鍵即可。
對源程序進行解釋和編譯任務的程序,分別叫做編譯程序和解釋程序。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高級語言,使用時需有相應的編譯程序;BASIC、LISP等高級語言,使用時需用相應的解釋程序。
3)服務程序
服務程序能夠提供一些常用的服務性功能,它們為用戶開發程序和使用計算機提供了方便,像微機上經常使用的診斷程序、調試程序、編輯程序均屬此類。
4)資料庫管理系統
資料庫是指按照一定聯系存儲的數據集合,可為多種應用共享。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則是能夠對資料庫進行加工、管理的系統軟體。其主要功能是建立、消除、維護資料庫及對庫中數據進行各種操作。資料庫系統主要由資料庫(DB)、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以及相應的應用程序組成。資料庫系統不但能夠存放大量的數據,更重要的是能迅速、自動地對數據進行檢索、修改、統計、排序、合並等操作,以得到所需的信息。這一點是傳統的文件櫃無法做到的。
資料庫技術是計算機技術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一個分支。可以說,在今後的計算機應用開發中大都離不開資料庫。因此,了解資料庫技術尤其是微機環境下的資料庫應用是非常必要的。
5)應用軟體
為解決各類實際問題而設計的程序系統稱為應用軟體。從其服務對象的角度,又可分為通用軟體和專用軟體兩類。
微型計算機簡稱「微型機」、「微機」,由於其具備人腦的某些功能,所以也稱其為「微電腦」。微型計算機是由大規模集成電路組成的、體積較小的電子計算機。它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配以內存儲器及輸入輸出(I/0)介面電路和相應的輔助電路而構成的裸機。
⑥ 文件是資料庫儲存數據的基本組件,這句話對嘛
錯的,不支持word
導入,但是支持導出word。
目前導入只支持access
,excel,文本文件,xml,odbc資料庫,
html,outlook文件夾,sharepoint列表
。
⑦ 操作系統的組件及功能
操作系統主要有五大組件:處理機管理、存儲器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用戶介面。
其功能如下:
我們現在使用的大多是PC機,都是只有一塊CPU,而有時卻要在計算機上運行多個程序,那麼每道程序在什麼時候使用CPU,這需要合理得分配協調才行,操作系統關於處理機的分配有相應的調度演算法,這些工作都有操作系統幫你代勞。
內存儲器是存放程序與數據的,如何存放才能井井有條,互不幹擾,而且能充分合理的利用有限空間,這都需要操心,這一切也是操作系統的事。
當你要使用設備的時候,例如要使用列印機,只要單擊列印機按鈕即可將內容傳到列印機進行後台列印,這一切也都是因為有了操作系統,才可以這么輕松的調用外部設備,還不影響當前處理的工作,所以對設備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件的操作對於每個用戶來說是家常便飯,每次存取文件只需知道地點和文件名即可,你可曾想過你要存取的文件是放在那個道那個扇區上么?有時你不想讓自己的文件被外人看到,還可設置許可權。這些幕後的工作都由操作系統完成,你只需要使用文件名對文件進行操作就可以了。
操作系統還為用戶使用提供了兩種方式的介面:命令介面和系統調用介面。命令介面可使用戶交互的使用計算機,敲入一條命令,系統響應返回結果,用戶根據結果再敲入下一條命令,如此反復。Windows中開始菜單下里的運行,也可執行命令。系統調用是為編程人員提供的,每個系統調用都是一個能完成特定功能的子程序,這樣編程人員就可站在操作系統的肩膀上編製程序,沒必要所有的功能都從頭編起,操作系統提供的功能只需申請調用即可,這就是拿來主義。看來操作系統要管的事很多,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操作系統還真不容易。
⑧ 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由文件系統的介面,對對象操縱和管理的軟體集合,對象及屬性組成。
操作系統中負責管理和存儲文件信息的軟體機構稱為文件管理系統,簡稱文件系統。文件系統由三部分組成:文件系統的介面,對對象操縱和管理的軟體集合,對象及屬性。
從系統角度來看,文件系統是對文件存儲設備的空間進行組織和分配,負責文件存儲並對存入的文件進行保護和檢索的系統。
(8)負責文件的存儲管理的組件擴展閱讀:
文件的系統是操作系統用於明確磁碟或分區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數據結構;即在磁碟上組織文件的方法。也指用於存儲文件的磁碟或分區,或文件系統種類。
磁碟或分區和它所包括的文件系統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少數程序直接對磁碟或分區的原始扇區進行操作;這可能破壞一個存在的文件系統。大部分程序基於文件系統進行操作,在不同種文件系統上不能工作。
一個分區或磁碟在作為文件系統使用前,需要初始化,並將記錄數據結構寫到磁碟上。這個過程就叫建立文件系統。
⑨ 主要的操作系統組件
操作系統主要有五大組件:處理機管理、存儲器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用戶介面。
其功能如下:
我們現在使用的大多是pc機,都是只有一塊cpu,而有時卻要在計算機上運行多個程序,那麼每道程序在什麼時候使用cpu,這需要合理得分配協調才行,操作系統關於處理機的分配有相應的調度演算法,這些工作都有操作系統幫你代勞。
內存儲器是存放程序與數據的,如何存放才能井井有條,互不幹擾,而且能充分合理的利用有限空間,這都需要操心,這一切也是操作系統的事。
當你要使用設備的時候,例如要使用列印機,只要單擊列印機按鈕即可將內容傳到列印機進行後台列印,這一切也都是因為有了操作系統,才可以這么輕松的調用外部設備,還不影響當前處理的工作,所以對設備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件的操作對於每個用戶來說是家常便飯,每次存取文件只需知道地點和文件名即可,你可曾想過你要存取的文件是放在那個道那個扇區上么?有時你不想讓自己的文件被外人看到,還可設置許可權。這些幕後的工作都由操作系統完成,你只需要使用文件名對文件進行操作就可以了。
操作系統還為用戶使用提供了兩種方式的介面:命令介面和系統調用介面。命令介面可使用戶交互的使用計算機,敲入一條命令,系統響應返回結果,用戶根據結果再敲入下一條命令,如此反復。windows中開始菜單下里的運行,也可執行命令。系統調用是為編程人員提供的,每個系統調用都是一個能完成特定功能的子程序,這樣編程人員就可站在操作系統的肩膀上編製程序,沒必要所有的功能都從頭編起,操作系統提供的功能只需申請調用即可,這就是拿來主義。看來操作系統要管的事很多,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操作系統還真不容易。
⑩ 無法啟動此程序,因為計算機中丟失MSVCP110.DLL.怎麼辦
分析如下:
1、重新下載一個msvcp110.dll文件,如果是WindowsXP/WIN7/Vista系統,復制到C:WindowsSystem32目錄下;
2、如果您的系統是64位的請將文件復制到C:WindowsSysWOW64目錄。然後打開"開始-運行-輸入regsvr32msvcp110.dll",回車即可解決。
3、具體步驟:
(1)在360安全衛士里,功能大全 直接搜索 人工服務
(3)然後選擇第一個,立即修復
拓展資料
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OS)
操作系統是管理、控制和監督計算機軟、硬體資源協調運行的程序系統,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組成,它是直接運行在計算機硬體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是系統軟體的核心。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發展中的產物,它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方便用戶使用計算機,是用戶和計算機的介面。比如用戶鍵入一條簡單的命令就能自動完成復雜的功能,這就是操作系統幫助的結果;二是統一管理計算機系統的全部資源,合理組織計算機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發揮計算機的效率。操作系統通常應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塊:
(1)處理器管理:當多個程序同時運行時,解決處理器(CPU)時間的分配問題。
(2)作業管理:完成某個獨立任務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數據組成一個作業。作業管理的任務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個使用計算機的界面使其方便地運行自己的作業,並對所有進入系統的作業進行調度和控制,盡可能高效地利用整個系統的資源。
(3)存儲器管理:為各個程序及其使用的數據分配存儲空間,並保證它們互不幹擾。
(4)設備管理:根據用戶提出使用設備的請求進行設備分配,同時還能隨時接收設備的請求(稱為中斷),如要求輸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負責文件的存儲、檢索、共享和保護,為用戶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參考資料:網路: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