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蒐索程式師資訊,查找有用的技術資料
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聲音存儲過程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聲音存儲過程

發布時間: 2022-05-13 20:24:54

『壹』 計算機的音效卡通過麥克風將外部的聲音進行采樣存儲在內存中,此過程採用

此過程採用:采樣-量化-編碼的波形數字記錄和數字存儲方式。

『貳』 電腦聲音是怎麼儲存的

聲音是通過聲音的編碼儲存的。主要介紹波形編碼中的脈沖編碼調制。PCM通過采樣、量化、編碼三個步驟將連續變化的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編碼。

采樣:一次振動中,必須有2個點的采樣,關於為什麼有2個點采樣,我在視頻課程中已經介紹了,這里不再贅述。人耳能夠感覺到的最高頻率為20kHz,因此要滿足人耳的聽覺要求,則需要至少每秒進行40k次采樣,用40kHz表達,這個40kHz就是采樣率。

量化:每個聲音樣本若用8位存儲,樣本只能存儲0-255個信息,每個聲音樣本若用16位存儲,則可以存儲0-65535個信息,說明量化精度越高,聲音質量越好。

編碼:量化後的抽樣信號十進制數字信號,應將十進制數字代碼變換成二進制編碼。

常用的采樣率:

8kHz 為電話采樣。

11.025kHz能達到AM調幅廣播的聲音品質。

22.05kHz FM調頻廣播所用采樣率。

44.1kHz 音頻 CD, 也常用於 MPEG-1 音頻(VCD, SVCD, MP3)所用采樣率。

48kHz miniDV、數字電視、DVD、DAT、電影和專業音頻所用的數字聲音所用采樣率。

(2)聲音存儲過程擴展閱讀

聲音數字化過程:

比如用麥克風錄了一段10秒鍾的聲音。聲音的波形,它是一段光滑的曲線,而計算機就是要盡可能的把這個光滑的曲線在電腦上模擬出來。所以第一步就是,對這曲線進行采樣,比如計算機每秒對這個曲線采樣1次,采樣之後,計算機就把這個10秒的聲音在電腦上模擬出來了。

但這時候我們發現,模擬出來的波形和左邊原始真實的波形相差很大,可以提高計算機的采樣頻率,從每秒1次變成每秒鍾采樣2次,采樣的頻率越高,計算機模擬出來的曲線就越接近於原始聲音的曲線,也就越能還原出原始的聲音。

然後第二步,就是把剛才模擬出來的聲音進行量化,量化的意思就是比如考試成績有51、60、65、23、95、78這樣的分數,但在公布成績的時候,學校發現分數太多,一個一個的公布太麻煩,然後學校規定,60分以下不合格,60-70分之間為合格,71-100為優秀。

把這些不同的分數分成3個不同的等級,之後學校公布成績的時候就說,我校本年度成績不合格人數3人,成績合格人數100人,成績優秀人數500人,這個就是量化。

完成了量化之後就是最後一步,進行編碼。假設量化等級一級(比如不合格這個等級)等於0001,二級(合格這個等級)等於0011,然後以此類推,依次把這些等級記錄成對應的一串0和1就可以了。到這里計算機就完成了把聲音數字化的過程。

『叄』 電腦里的音頻文件是以二進制存儲的,那麼從外界的聲音採集到轉換成二進制這之間的過程誰能細說

電腦存儲的聲音採集和轉換電路一般叫作ADC電路。ADC電路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它們是:采樣、保持電路和量化、編碼電路。其中量化、編碼電路是最核心的部件,任何ADC轉換電路都必須包含這種電路。
ADC電路的形式很多,通常可以並為兩類:
間接法:它是將采樣-保持的模擬信號先轉換成與模擬量成正比的時間或頻率,然後再把它轉換位數字量。這種通常是採用時鍾脈沖計數器,它又被稱為計數器式。
它的工作特點是:工作速度低,轉換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
直接法:通過基準電壓與采樣-保持信號進行比較,從而轉換位數字量。
它的工作特點是:工作速度高,轉換精度容易保證。

『肆』 學會保存聲音的人類,經歷了哪樣的演變和創造

美國科學家曾成功地將1878年錫箔上記錄的聲音傳輸到計算機上。這段錄音是用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錄制的。雖然聲音嘈雜,只持續78秒,但這是現代人能聽到的最古老的可播放錄音,也是歷史上第一次錄制的音樂表演。



在當今的數字時代,除了智能手機外,最專業、最常見的錄音設備就是一種叫做錄音筆的數碼錄音機。它的形狀像鋼筆或者小盒子,便於攜帶。同時,它還具有激光筆和MP3相關功能。記錄筆的主體是記憶。由於採用了flash存儲器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核心系統,整個產品小巧輕便。記錄筆的記錄原理是通過數模轉換器對模擬信號進行采樣編碼,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然後壓縮存儲。即使這種數字信號被多次復制,其聲音信息也不會被破壞,並且可以保持不變。

如今,藉助各種移動應用,我們的手機和平板電腦可以隨時隨地錄制他們的歌曲和對話,並立即與朋友分享。錄音技術不再只是一種專利設備,而是多媒體技術的一部分。留聲機、唱片、磁帶、CD今天最先進的技術也許幾年後就會被遺忘。

『伍』 磁帶能記錄聲音的原理是什麼

磁帶錄音機的工作原理
磁帶錄音機是以磁帶做存儲介質,應用磁記錄原理,用來記錄和重放聲音的音響設備。它具有儲存聲音,多次重放,多次復制的特點。

1、錄音原理

錄音時,聲音通過話筒轉變成音頻電信號,經過錄音放大器,放大的音頻電流同偏磁電流一起通過錄音磁頭的線圈,在磁頭的縫隙處便會產生隨音頻電流變化的磁場。磁帶與錄音磁頭的縫隙緊貼在一起,同時不斷移動,這樣變化的磁力線就通過磁頭縫隙前的磁帶形成閉合電路,使磁帶磁化。由於磁力線是隨音頻電流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每段磁帶在移動過程中被磁化的程度也隨音頻信號電流的強弱而變化,這樣就能把聲音記錄的磁帶上。

2、放音原理

將錄有聲音信號的磁帶按錄音時相同的速度,緊貼著放音磁頭的縫隙前進,磁帶上所記錄的按音頻信號變化的剩磁磁力線通過放音磁頭的鐵芯形成閉合迴路。在放音磁頭的線圈上就感應出與磁帶上剩磁相應的電壓。再經過放音放大器放大,通過揚聲器還原出聲音信號。


3、抹音原理

抹音又叫消磁,就是把記錄在磁帶上的交流剩磁消除掉。抹音有直流抹音和交流抹音兩種。

直流抹音就是讓一定強度的直流電流通過抹音磁頭,以產生一個單向強磁場,當磁帶經過抹音磁頭時,磁帶被磁化至飽和,將原有信息全部覆蓋。由於直流抹音在磁帶上會留下飽和剩磁,導致重放時直流雜訊增加,因此目前廣泛採用的是交流抹音。

交流抹音又叫做超音頻抹音。抹音時,抹音磁頭的線圈通有幾十khz的超音頻電流,在磁頭縫隙處產生一個隨超音頻電流變化的磁場,這個磁場比磁帶上音頻信號的磁場強得多,當磁帶經過抹音磁頭的縫隙時,受到由弱到強的交變磁場的反復磁化,使剩磁逐漸增大,至縫隙中心時剩磁最大,達到飽和狀態,從而掩蓋了磁帶上原有的剩磁。過了中心線後,交變磁場的強度逐漸減弱,使磁帶上的剩磁逐漸減小為零,這樣磁帶上原來錄有聲音的剩磁就被全部抹掉了。

『陸』 聲音是怎樣被紀錄的

1、錄音時,聲音使話筒中產生隨聲音而變化的感應電流——音頻電流,音頻電流經放大電路放大後,進入錄音磁頭的線圈中,在磁頭的縫隙處產生隨音頻電流變化的磁場。磁帶緊貼著磁頭縫隙移動,磁帶上的磁粉層被磁化,在磁帶上就記錄下聲音的磁信號。
2、當錄制留言時,傳聲筒(MIC)將聲音轉換成模擬信號,經放大器放大,再送入模/數轉換電路將其轉換成二進制數字信號,並在寫信號的控制下依次寫入RAM中保存。就是把連續的話信號轉換成二進制的數字信號,並將數字型大小按地址存放到存儲器RAM中。

『柒』 誰知道聲音與圖像怎樣儲存20分!!

你可以從優酷網中下載所需要的東西,先下載優酷的下載工具,然後可以通過它來進行視頻轉換,這樣就能存儲在不同的存儲器中了

『捌』 聲音是怎麼保存下來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最早要說記錄音樂的當然是樂譜~~ 最早的錄音設備是鋼絲錄音~就是將一條細細的鋼絲磁化的過程~之後還原回來就是錄下的聲音~ 後來有了唱片~聽說那個是用一種甲蟲的外殼碾碎製成的~原理一樣也是磁~ 之後的磁帶也是 磁~ 到了光碟時代 用得就是激光了~ 這些被記錄的聲音不管用什麼材質~什麼方法都是數據的方式~只要能按照記錄的方式讀取就算記錄成功了~~

『玖』 音頻,視頻如何在計算機硬碟中存儲原理是啥

聲音是通過聲音的編碼儲存的。主要介紹波形編碼中的脈沖編碼調制。PCM通過采樣、量化、編碼三個步驟將連續變化的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編碼。

采樣:一次振動中,必須有2個點的采樣,關於為什麼有2個點采樣,我在視頻課程中已經介紹了,這里不再贅述。人耳能夠感覺到的最高頻率為20kHz,因此要滿足人耳的聽覺要求,則需要至少每秒進行40k次采樣,用40kHz表達,這個40kHz就是采樣率。

量化:每個聲音樣本若用8位存儲,樣本只能存儲0-255個信息,每個聲音樣本若用16位存儲,則可以存儲0-65535個信息,說明量化精度越高,聲音質量越好。

編碼:量化後的抽樣信號十進制數字信號,應將十進制數字代碼變換成二進制編碼。

常用的采樣率:

8kHz為電話采樣。

11.025kHz能達到AM調幅廣播的聲音品質。

22.05kHzFM調頻廣播所用采樣率。

44.1kHz音頻CD,也常用於MPEG-1音頻(VCD,SVCD,MP3)所用采樣率。

48kHzminiDV、數字電視、DVD、DAT、電影和專業音頻所用的數字聲音所用采樣率。

(9)聲音存儲過程擴展閱讀

聲音數字化過程:

比如用麥克風錄下10秒的聲音。聲音的波形,是一條平滑的曲線,而電腦正試圖在電腦上盡可能地模擬這條平滑的曲線。第一步是對曲線進行采樣,假設計算機每秒對曲線進行一次采樣,然後計算機在計算機上模擬10秒的聲音。

但這一次我們發現模擬波形和離開原來的實際波形差異很大,可以提高計算機的采樣頻率,從1每秒每秒采樣2次,采樣頻率越高,計算機模擬曲線更接近於原始聲音,將恢復原來的聲音。

然後第二步是量化模擬聲音,和定量手段如考試成績是51歲,60歲,65年,23歲,95年,78個這樣的點,但在公布成績,學校發現太多,成績發布太麻煩的話,那麼學校的規定,低於60點,作為一個合格的60-70分之間,71-100。

把這些不同的分數分為三個不同的年級,然後當學校公布成績的時候,就會說,我校今年不合格的人數3人,合格的人數100人,優秀的人數500人,這是量化的。

一旦量化完成,最後一步就是編碼。假設量化級別1(如不合格級別)等於0001,級別2(如合格級別)等於0011,以此類推,然後將這些級別記錄為相應的0和1序列。在這里,計算機完成了將聲音數字化的過程。

『拾』 聲音文件存儲量的計算公式

不經過壓縮,聲音數據量的計算公式為:

數據量(位元組/秒)=(采樣頻率(Hz)×采樣位數(bit)×聲道數)/8

(10)聲音存儲過程擴展閱讀


AAC實際上高級音頻編碼的縮寫。AAC是由Fraunhofer IIS-A、杜比和AT&T共同開發的一種音頻格式,它是MPEG-2規范的一部分。AAC所採用的運演算法則與MP3的運演算法則有所不同,AAC通過結合其他的功能 來提高編碼效率。

AAC的音頻演算法在壓縮能力上遠遠超過了以前的一些壓縮演算法(比如MP3等)。它還同時支持多達48個音軌、15個低頻音軌、更多種采樣率和比特率、多種語言的兼容能力、更高的解碼效率。總之,AAC可以在比MP3文件縮小30%的前提下提供更好的音質。

數字音頻以音質優秀、傳播無損耗、可進行多種編輯和轉換而成為主流,並且應用於各個方面。

常見到的MP3、WMA、OGG被稱為有損壓縮,有損壓縮顧名思義就是降低音頻采樣頻率與比特率,輸出的音頻文件會比原文件小。

另一種音頻壓縮被稱為無損壓縮,能夠在100%保存原文件的所有數據的前提下,將音頻文件的體積壓縮的更小,而將壓縮後的音頻文件還原後,能夠實現與源文件相同的大小、相同的碼率。

無損壓縮格式有APE、FLAC、WavPack、LPAC、WMALossless、AppleLossless、TTA、Tak、TAC、La、OptimFROG、Shorten,而常見的、主流的無損壓縮格式有APE、FLAC、TTA、TAK。

WAV一般CD可以抓取該格式音樂。但是由於體積較大且屬於未壓縮的原始音頻,所以一般可壓縮轉換為體積較小的FLAC或者APE。註:wav仍然屬於無損格式,後兩者則為無損壓縮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