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數據交換三種方式中各自的優點和缺點
數據交換三種方式分別是:線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
第一種:線路交換(電路交換)
優點:
1、建立線路之後、釋放線路之前,即使站點之間無任何數據可以傳輸,整個線路仍不允許其它站點共享。
2、一旦線路建立,通信雙方的所有資源(包括線路資源)均用於本次通信,除了少量的傳輸延遲之外,不再有其它延遲,具有較好的實時性。
3、線路交換設備簡單。
4、用戶數據透明傳輸。
缺點:
1、線路的利用率較低,並且容易引起接續時的擁塞。
2、不提供任何緩存裝置。
3、要求收發雙方自動進行速率匹配。
第二種:報文交換
優點:
1、不獨占線路,多個用戶的數據可以通過存儲和排隊共享一條線路。
2、提高了線路的利用率。
3、支持多點傳輸(一個報文傳輸給多個用戶,在報文中增加「地址欄位」,中間結點根據地址欄位進行復制和轉發)。
4、中間結點可進行數據格式的轉換,方便接收站點的收取。
5、增加了差錯檢測功能,避免出錯數據的無謂傳輸等。
缺點:
1、由於「存儲-轉發」和排隊,增加了數據傳輸的延遲。
2、報文長度未作規定,報文只能暫存在磁碟上,磁碟讀取佔用了額外的時間。
3、任何報文都必須排隊等待:不同長度的報文要求不同長度的處理和傳輸時間,即使非常短小的報文(例如:互動式通信中的會話信息)。
4、報文交換難以支持實時通信和互動式通信的要求。
第三種:分組交換
優點:
1、兼有電路交換和報文交換的優點。
2、每個分組標識後,在一條物理線路上採用動態復用的技術,同時傳送多個數據分組。
3、分組交換比電路交換的電路利用率高,比報文交換的傳輸時延小,交互性好。
4、線路利用率高:分組交換以虛電路的形式進行信道的多路復用,實現資源共享,可在一條物理線路上提供多條邏輯信道,極大地提高線路的利用率。使傳輸費用明顯下降。
5、不同種類的終端可以相互通信:分組網以X.25協議向用戶提供標准介面,數據以分組為單位在網路內存儲轉發,使不同速率終端,不同協議的設備經網路提供的協議變換功能後實現互相通信。
6、信息傳輸可靠性高:在網路中每個分組進行傳輸時,在節點交換機之間採用差錯校驗與重發的功能,因而在網中傳送的誤碼率大大降低。
7、分組多路通信:由於每個分組都包含有控制信息,所以分組型終端可以同時與多個用戶終端進行通信,可把同一信息發送到不同用戶。
8、提供網路的基本業務:交換虛電路和永久虛電路及其他補充業務,如閉和用戶群,網路用戶識別等。在端到端計算機之間通信時,進行路由選擇,以及流量控制。
9、能提供多種通信規程,數據轉發,維護運行,故障診斷,計費與一些網路的統計等。
缺點:
計費與傳輸距離無關:網路計費按時長、信息量計費,與傳輸距離無關,適合那些非實時性,而通信量不大的用戶, 信息量大的不適用。
(1)交換機報文復制存儲資源釋放擴展閱讀
網游的重大特點 就是需要客戶端數據與伺服器端資料庫不斷的更新同步, 這就造成大量的數據雙向傳輸。
光纖的傳輸速度和傳輸帶寬 都是電話線無法追及的。
光纖 類似於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而電話線 只是雙向二車道公路。
2. 如何讓交換機的buffer佔用接近100
Buffer管理功能,有2種模式,QOS模式和FC(flowcontrol)模式,硬體上對每個報文都要存儲後,處理,再轉發,因此硬體有個存儲空間用於保存接收到的報文,但是存儲空間都是有限的,因此但buffer不足時,就會出現丟幀。QOS模式下,發生擁塞時不會發出pause幀,而FC模式下,發生擁塞時會發出pause幀。QOS模式所有buffer被所有埠共享,FC模式buffer被均勻固定的分配給每個埠,因此QOS模式單個埠可能會獲得的存儲能力,減少了丟幀,但帶來的影響是可影響其它埠低優先順序報文的傳輸。
3. 請問多方面比較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的主要優缺點有哪些
轉來的~~~~~看看有沒幫助
(1)電路交換:由於電路交換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雙方之間建立一條被雙方獨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雙方之間的交換設備和鏈路逐段連接而成),因而有以下優缺點。
優點:①由於通信線路為通信雙方用戶專用,數據直達,所以傳輸數據的時延非常小。②通信雙方之間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雙方可以隨時通信,實時性強。③雙方通信時按發送順序傳送數據,不存在失序問題。④電路交換既適用於傳輸模擬信號,也適用於傳輸數字信號。⑤電路交換的交換的交換設備(交換機等)及控制均較簡單。缺點:①電路交換的平均連接建立時間對計算機通信來說嫌長。②電路交換連接建立後,物理通路被通信雙方獨占,即使通信線路空閑,也不能供其他用戶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③電路交換時,數據直達,不同類型、不同規格、不同速率的終端很難相互進行通信,也難以在通信過程中進行差錯控制。
(2)報文交換:報文交換是以報文為數據交換的單位,報文攜帶有目標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換結點採用存儲轉發的傳輸方式,因而有以下優缺點:優點:①報文交換不需要為通信雙方預先建立一條專用的通信線路,不存在連接建立時延,用戶可隨時發送報文。②由於採用存儲轉發的傳輸方式,使之具有下列優點:a.在報文交換中便於設置代碼檢驗和數據重發設施,加之交換結點還具有路徑選擇,就可以做到某條傳輸路徑發生故障時,重新選擇另一條路徑傳輸數據,提高了傳輸的可靠性;b.在存儲轉發中容易實現代碼轉換和速率匹配,甚至收發雙方可以不同時處於可用狀態。這樣就便於類型、規格和速度不同的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c.提供多目標服務,即一個報文可以同時發送到多個目的地址,這在電路交換中是很難實現的;d.允許建立數據傳輸的優先順序,使優先順序高的報文優先轉換。③通信雙方不是固定佔有一條通信線路,而是在不同的時間一段一段地部分佔有這條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線路的利用率。缺點:①由於數據進入交換結點後要經歷存儲、轉發這一過程,從而引起轉發時延(包括接收報文、檢驗正確性、排隊、發送時間等),而且網路的通信?
(3)分組交換:分組交換仍採用存儲轉發傳輸方式,但將一個長報文先分割為若干個較短的分組,然後把這些分組(攜帶源、目的地址和編號信息)逐個地發送出去,因此分組交換除了具有報文的優點外,與報文交換相比有以下優缺點:優點:①加速了數據在網路中的傳輸。因為分組是逐個傳輸,可以使後一個分組的存儲操作與前一個分組的轉發操作並行,這種流水線式傳輸方式減少了報文的傳輸時間。此外,傳輸一個分組所需的緩沖區比傳輸一份報文所需的緩沖區小得多,這樣因緩沖區不足而等待發送的機率及等待的時間也必然少得多。②簡化了存儲管理。因為分組的長度固定,相應的緩沖區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換結點中存儲器的管理通常被簡化為對緩沖區的管理,相對比較容易。③減少了出錯機率和重發數據量。因為分組較短,其出錯機率必然減少,每次重發的數據量也就大大減少,這樣不僅提高了可靠性,也減少了傳輸時延。④由於分組短小,更適用於採用優先順序策略,便於及時傳送一些緊急數據,因此對於計算機之間的突發式的數據通信,分組交換顯然更為合適些。缺點:①盡管分組交換比報文交換的傳輸時延少,但仍存在存儲轉發時延,而且其結點交換?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處理的時間,使控制復雜,時延增加。③當分組交換採用數據報服務時,可能出現失序、丟失或重復分組,分組到達目的結點時,要對分組按編號進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煩。若採用虛電路服務,雖無失序問題,但有呼叫建立、數據傳輸和虛電路釋放三個過程。總之,若要傳送的數據量很大,且其傳送時間遠大於呼叫時間,則採用電路交換較為合適;當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鏈路組成時,採用分組交換傳送數據較為合適。從提高整個網路的信道利用率上看,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優於電路交換,其中分組交換比報文交換的時延小,尤其適合於計算機之間的突發式的數據通信。
4. 報文交換的特點是什麼
1、由於通信線路為通信雙方用戶專用,數據直達,所以傳輸數據的時延非常小。
2、通信雙方之間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雙方可以隨時通信,實時性強。
3、雙方通信時按發送順序傳送數據,不存在失序問題。
4、電路交換既適用於傳輸模擬信號,也適用於傳輸數字信號。
5、電路交換的交換設備(交換機等)及控制均較簡單。
6、電路交換的平均連接建立時間對計算機通信來說嫌長。
7、電路交換連接建立後,物理通路被通信雙方獨占,即使通信線路空閑,也不能供其他用戶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8、電路交換時,數據直達,不同類型、不同規格、不同速率的終端很難相互進行通信,也難以在通信過程中進行差錯控制。
(4)交換機報文復制存儲資源釋放擴展閱讀
報文交換的優點是中繼電路利用率高,可以多個用戶同時在一條線路上傳送,可實現不同速率、不同規程的終端間互通。但它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以報文為單位進行存儲轉發,網路傳輸時延大,且佔用大量的交換機內存和外存,不能滿足對實時性要求高的用戶。
報文交換適用於傳輸的報文較短、實時性要求較低的網路用戶之間的通信,如公用電報網。
5. 分別說出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三種數據交換技術的優缺點。
2008-11-13 20:30 (1)電路交換:由於電路交換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雙方之間建立一條被雙方獨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雙方之間的交換設備和鏈路逐段連接而成),因而有以下優缺點。
優點:
①由於通信線路為通信雙方用戶專用,數據直達,所以傳輸數據的時延非常小。
②通信雙方之間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雙方可以隨時通信,實時性強。
③雙方通信時按發送順序傳送數據,不存在失序問題。
④電路交換既適用於傳輸模擬信號,也適用於傳輸數字信號。
⑤電路交換的交換的交換設備(交換機等)及控制均較簡單。
缺點:
①電路交換的平均連接建立時間對計算機通信來說嫌長。
②電路交換連接建立後,物理通路被通信雙方獨占,即使通信線路空閑,也不能供其他用戶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電路交換時,數據直達,不同類型、不同規格、不同速率的終端很難相互進行通信,也難以在通信過程中進行差錯控制。
(2)報文交換:報文交換是以報文為數據交換的單位,報文攜帶有目標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換結點採用存儲轉發的傳輸方式,因而有以下優缺點:
優點:
①報文交換不需要為通信雙方預先建立一條專用的通信線路,不存在連接建立時延,用戶可隨時發送報文。
②由於採用存儲轉發的傳輸方式,使之具有下列優點:a.在報文交換中便於設置代碼檢驗和數據重發設施,加之交換結點還具有路徑選擇,就可以做到某條傳輸路徑發生故障時,重新選擇另一條路徑傳輸數據,提高了傳輸的可靠性;b.在存儲轉發中容易實現代碼轉換和速率匹配,甚至收發雙方可以不同時處於可用狀態。這樣就便於類型、規格和速度不同的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c.提供多目標服務,即一個報文可以同時發送到多個目的地址,這在電路交換中是很難實現的;d.允許建立數據傳輸的優先順序,使優先順序高的報文優先轉換。
③通信雙方不是固定佔有一條通信線路,而是在不同的時間一段一段地部分佔有這條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線路的利用率。
缺點:
①由於數據進入交換結點後要經歷存儲、轉發這一過程,從而引起轉發時延(包括接收報文、檢驗正確性、排隊、發送時間等),而且網路的通信量愈大,造成的時延就愈大,因此報文交換的實時性差,不適合傳送實時或互動式業務的數據。
②報文交換只適用於數字信號。
③由於報文長度沒有限制,而每個中間結點都要完整地接收傳來的整個報文,當輸出線路不空閑時,還可能要存儲幾個完整報文等待轉發,要求網路中每個結點有較大的緩沖區。為了降低成本,減少結點的緩沖存儲器的容量,有時要把等待轉發的報文存在磁碟上,進一步增加了傳送時延。
(3)分組交換:分組交換仍採用存儲轉發傳輸方式,但將一個長報文先分割為若干個較短的分組,然後把這些分組(攜帶源、目的地址和編號信息)逐個地發送出去,因此分組交換除了具有報文的優點外,與報文交換相比有以下優缺點:
優點:
①加速了數據在網路中的傳輸。因為分組是逐個傳輸,可以使後一個分組的存儲操作與前一個分組的轉發操作並行,這種流水線式傳輸方式減少了報文的傳輸時間。此外,傳輸一個分組所需的緩沖區比傳輸一份報文所需的緩沖區小得多,這樣因緩沖區不足而等待發送的機率及等待的時間也必然少得多。
②簡化了存儲管理。因為分組的長度固定,相應的緩沖區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換結點中存儲器的管理通常被簡化為對緩沖區的管理,相對比較容易。
③減少了出錯機率和重發數據量。因為分組較短,其出錯機率必然減少,每次重發的數據量也就大大減少,這樣不僅提高了可靠性,也減少了傳輸時延。
④由於分組短小,更適用於採用優先順序策略,便於及時傳送一些緊急數據,因此對於計算機之間的突發式的數據通信,分組交換顯然更為合適些。
缺點:
①盡管分組交換比報文交換的傳輸時延少,但仍存在存儲轉發時延,而且其結點交換機必須具有更強的處理能力。
②分組交換與報文交換一樣,每個分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組編號等信息,使傳送的信息量大約增大5%~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處理的時間,使控制復雜,時延增加。
③當分組交換採用數據報服務時,可能出現失序、丟失或重復分組,分組到達目的結點時,要對分組按編號進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煩。若採用虛電路服務,雖無失序問題,但有呼叫建立、數據傳輸和虛電路釋放三個過程。
總之,若要傳送的數據量很大,且其傳送時間遠大於呼叫時間,則採用電路交換較為合適;當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鏈路組成時,採用分組交換傳送數據較為合適。從提高整個網路的信道利用率上看,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優於電路交換,其中分組交換比報文交換的時延小,尤其適合於計算機之間的突發式的數據通信。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電路交換技術很少用於數據業務網路,主要是因為其資源利用效率和可靠性低。分組交換技術通過統計復用方式,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而且當出現線路故障時,分組交換技術可通過重新選路重傳,提高了可靠性。但是現實情況是:許多線路資源由於缺少交換能力而未被使用,使用的線路資源利用率往往不到百分之十,路由器平均一年的宕機時間不到5秒,發生故障的概率很小。因此上述原因對於當今選擇交換技術沒有意義。
而另一個方面,分組交換是非面向連接的,對於一些實時性業務有著先天的缺陷,雖然有資源預留等一系列緩解之道,但並不足以解決根本問題。因此這些業務的QoS問題較為復雜。而電路交換技術是面向連接的,很適合用於實時業務,其QoS問題要簡單得多。同時,與分組交換技術相比,電路交換技術實現簡單且價格低廉,易於用硬體高速實現。且由於其不需要緩沖區,而光緩沖技術似乎還比較遙遠,因此它更易於與光技術融合。當然,電路交換技術的用戶與WDM之間的流量粒度不匹配問題也有待進一步解決。如果拋開現有的設施,從頭組網的話,相信大家選擇電路交換技術的可能性要大得多。這里可以舉出一個例子對電路交換技術和分組交換技術做一個比較。假設一個伺服器通過一條1Mbit/s的鏈路與100個用戶連接,其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1Mbit/s鏈路與100個用戶連接結果表:
電路交換 分組交換
帶寬 1Mbit/s 10Kbit/s
平均時延 50s 100s
最大時延 100s 100s 文章出自air_net的網路博客。http://hi..com/air_net/blog/item/a1f944d084f5d3d4572c8427.html
6. 如何查看H3C交換機的日誌佔用空間
樓上別忽悠人,manuinfo那是記錄啟動時候的boot-loader信息的文檔,你可以用FTP將這個文檔導出來看就清楚了。
S7500E的logbuffer一般都是1024K,你dis log,不要按空格,最前面會有你的logbuffer信息,有一項應該是logbuffer size:1024K,這個是你的日誌最大能夠存儲的條目數,如果超過這個數量,那麼會將最老的log刪除,留下最新的log,依次過來。
7. 路由器交換結構的交換方式有哪些
路由器交換結構的交換方式有電報交換、分組交換、報文交換。
1、電報交換(面向連接):
從通信資源的分配角度來看,交換是按照某種方式動態的分配傳輸線路的資源。要經過「建立連接(佔用通信資源)-->通話(一直佔用資源)-->釋放連接(歸還通信資源)」三個步驟的交換
特點:整個報文的比特流連續的從源點直達終點,好像是一個管道中傳送。
優點:實時性好。
缺點:在通話的全部時間內,通話的兩個用戶始終佔用端到端的通信資源。資源利用率低。
2、分組交換:
分組交換則採用存儲轉發技術。 在發送端,先把較長的報文劃分成較短的、固定長度的數據段。每一個數據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構成分組(packet)。分組交換網以「分組」作為數據傳輸單元。 依次把各分組發送到接收端(假定接收端在左邊)。
分組首部:每一個分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諸如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控制信息。 分組交換網中的結點交換機根據收到的分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組轉發到下一個結點交換機。每個分組在互聯網中獨立地選擇傳輸路徑。用這樣的存儲轉發方式,最後分組就能到達最終目的地。
接收端收到分組後剝去首部還原成報文。最後,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數據恢復成為原來的報文。
特點:
(1)高效:在分組傳輸的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對通信鏈路是逐段佔用。
(2)靈活:為每一個分組獨立地選擇最合適的轉發路由。
(3)迅速:以分組作為傳送單位,可以不先建立連接就能向其他主機發送分組。
(4)可靠:保證可靠性的網路協議;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組交換網,使網路有很好的生存性。
缺點:
(1)分組在各結點存儲轉發時需要排隊,這就會造成一定的時延.
(2)分組必須攜帶的首部(裡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開銷。
3、報文交換:
利用存儲轉發原理,整個報文先傳送到相鄰結點,全部存儲下來之後查找轉發表,轉發到下一個結點。
若要連續傳送大量的數據,且其傳送時間遠大於連接建立時間,則電路交換的傳輸速率較快。
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不需要預先分配傳輸帶寬,在傳送突發數據時可提高整個網路的信道利用率。 由於一個分組的長度往往遠小於整個報文的長度,因此分組交換比報文交換的時延小,同時也具有更好的靈活性。
(7)交換機報文復制存儲資源釋放擴展閱讀:
路由器體系構成:
路由器具有四個要素:輸入埠、輸出埠、交換開關、路由處理器和其他埠。輸入埠是物理鏈路和輸入包的進口處。埠通常由線卡提供,一塊線卡一般支持4、8或16個埠,一個輸入埠具有許多功能。
第一個功能是進行數據鏈路層的封裝和解封裝。
第二個功能是在轉發表中查找輸入包目的地址從而決定目的埠(稱為路由查找),路由查找可以使用一般的硬體來實現,或者通過在每塊線卡上嵌入一個微處理器來完成。
第三,為了提高QoS(服務質量),埠要對收到的包分成幾個預定義的服務級別。
第四,埠可能需要運行諸如SLIP(串列線網際協議)和PPP(點對點協議)這樣的數據鏈路級協議或者諸如PPTP(點對點隧道協議)這樣的網路級協議。
一旦路由查找完成,必須用交換開關將包送到其輸出埠。如果路由器是輸入端加隊列的,則有幾個輸入端共享同一個交換開關。這樣輸入埠的最後一項功能是參加對公共資源(如交換開關)的仲裁協議。
交換開關可以使用多種不同的技術來實現。迄今為止使用最多的交換開關技術是匯流排、交叉開關和共享存貯器。最簡單的開關使用一條匯流排來連接所有輸入和輸出埠,匯流排開關的缺點是其交換容量受限於匯流排的容量以及為共享匯流排仲裁所帶來的額外開銷。
交叉開關通過開關提供多條數據通路,具有N×N個交叉點的交叉開關可以被認為具有2N條匯流排。如果一個交叉是閉合,輸入匯流排上的數據在輸出匯流排上可用,否則不可用。交叉點的閉合與打開由調度器來控制,因此,調度器限制了交換開關的速度。
在共享存貯器路由器中,進來的包被存貯在共享存貯器中,所交換的僅是包的指針,這提高了交換容量,但是,開關的速度受限於存貯器的存取速度。盡管存貯器容量每18個月能夠翻一番,但存貯器的存取時間每年僅降低5%,這是共享存貯器交換開關的一個固有限制。
輸出埠在包被發送到輸出鏈路之前對包存貯,可以實現復雜的調度演算法以支持優先順序等要求。與輸入埠一樣,輸出埠同樣要能支持數據鏈路層的封裝和解封裝,以及許多較高級協議。
路由處理器計算轉發表實現路由協議,並運行對路由器進行配置和管理的軟體。同時,它還處理那些目的地址不在線卡轉發表中的包。
其他埠一般指控制埠,由於路由器本身不帶有輸入和終端顯示設備,但它需要進行必要的配置後才能正常使用,所以一般的路由器都帶有一個控制埠"Console",用來與計算機或終端設備進行連接,通過特定的軟體來進行路由器的配置。
所有路由器都安裝了控制台埠,使用戶或管理員能夠利用終端與路由器進行通信,完成路由器配置。該埠提供了一個EIA/TIA-232非同步串列介面,用於在本地對路由器進行配置(首次配置必須通過控制台埠進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報交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分組交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報文交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路由器
8. 請問一下分組交換,電路交換,報文交換三者的最本質區別是什麼
三種交換技術的簡介
1.電路交換技術
網路交換技術共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電路交換技術、報文交換技術、分組交換技術和ATM技術.公眾電話網(PSTN網)和移動網(包括GSM網和CDMA 網)採用的都是電路交換技術,它的基本特點是採用面向連接的方式,在雙方進行通信之前,需要為通信雙方分配一條具有固定帶寬的通信電路,通信雙方在通信過 程中將一直佔用所分配的資源,直到通信結束,並且在電路的建立和釋放過程中都需要利用相關的信令協議.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在通信過程中可以保證為用戶提供足 夠的帶寬,並且實時性強,時延小,交換設備成本較低,但同時帶來的缺點是網路的帶寬利用率不高,一旦電路被建立不管通信雙方是否處於通話狀態,分配的電路 都一直被佔用.
2.報文交換技術
報文交換技術和分組交換技術類似,也是採用存儲轉發機制,但報文交換是以報文作為傳送單元,由於報文長度差異很大,長報文可能導致很大的時延,並且對每個 節點來說緩沖區的分配也比較困難,為了滿足各種長度報文的需要並且達到高效的目的,節點需要分配不同大小的緩沖區,否則就有可能造成數據傳送的失敗.在實 際應用中報文交換主要用於傳輸報文較短、實時性要求較低的通信業務,如公用電報網.報文交換比分組交換出現的要早一些,分組交換是在報文交換的基礎上,將 報文分割成分組進行傳輸,在傳輸時延和傳輸效率上進行了平衡,從而得到廣泛的應用.
3.分組交換技術
電路交換技術主要適用於傳送話音相關的業務,這種網路交換方式對於數據業務而言,有著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數據通信具有很強的突發性,峰值比特率和平均比特 率相差較大,如果採用電路交換技術,若按峰值比特率分配電路帶寬則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如果按照平均比特率分配帶寬,則會造成數據的大量丟失.其次是和 語音業務比較起來,數據業務對時延沒有嚴格的要求,但需要進行無差錯的傳輸,而語音信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但實時性一定要高.分組交換技術就是針對數據 通信業務的特點而提出的一種交換方式,它的基本特點是面向無連接而採用存儲轉發的方式,將需要傳送的數據按照一定的長度分割成許多小段數據,並在數據之前 增加相應的用於對數據進行選路和校驗等功能的頭部欄位,作為數據傳送的基本單元即分組.採用分組交換技術,在通信之前不需要建立連接,每個節點首先將前一 節點送來的分組收下並保存在緩沖區中,然後根據分組頭部中的地址信息選擇適當的鏈路將其發送至下一個節點,這樣在通信過程中可以根據用戶的要求和網路的能 力來動態分配帶寬.分組交換比電路交換的電路利用率高,但時延較大.
分組交換提供的業務
交換虛電路——指在兩個用戶之間建立的臨時邏輯連接.
永久虛電路——指在兩個用戶之間建立的永久性的邏輯連接.用戶一開機,一條永久虛電路就自動建立起來了.
分組交換網路
數據報網路是一個面向無連接的網路
虛電路網路是一個面向連接的網路為每條連接中的連接維護狀態信息.
路、報文、分組交換的特點和比較
(1)電路交換:由於電路交換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雙方之間建立一條被雙方獨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雙方之間的交換設備和鏈路逐段連接而成),因而有以下優缺點.
優點:
①由於通信線路為通信雙方用戶專用,數據直達,所以傳輸數據的時延非常小.
②通信雙方之間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雙方可以隨時通信,實時性強.
③雙方通信時按發送順序傳送數據,不存在失序問題.
④電路交換既適用於傳輸模擬信號,也適用於傳輸數字信號.
⑤電路交換的交換的交換設備(交換機等)及控制均較簡單.
缺點:
①電路交換的平均連接建立時間對計算機通信來說嫌長.
②電路交換連接建立後,物理通路被通信雙方獨占,即使通信線路空閑,也不能供其他用戶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電路交換時,數據直達,不同類型、不同規格、不同速率的終端很難相互進行通信,也難以在通信過程中進行差錯控制.
(2)報文交換:報文交換是以報文為數據交換的單位,報文攜帶有目標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換結點採用存儲轉發的傳輸方式,因而有以下優缺點:
優點:
①報文交換不需要為通信雙方預先建立一條專用的通信線路,不存在連接建立時延,用戶可隨時發送報文.
②由於採用存儲轉發的傳輸方式,使之具有下列優點:a.在報文交換中便於設置代碼檢驗和數據重發設施,加之交換結點還具有路徑選擇,就可以做到某 條傳輸路徑發生故障時,重新選擇另一條路徑傳輸數據,提高了傳輸的可靠性;b.在存儲轉發中容易實現代碼轉換和速率匹配,甚至收發雙方可以不同時處於可用 狀態.這樣就便於類型、規格和速度不同的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c.提供多目標服務,即一個報文可以同時發送到多個目的地址,這在電路交換中是很難實現 的;d.允許建立數據傳輸的優先順序,使優先順序高的報文優先轉換.
③通信雙方不是固定佔有一條通信線路,而是在不同的時間一段一段地部分佔有這條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線路的利用率.
缺點:
①由於數據進入交換結點後要經歷存儲、轉發這一過程,從而引起轉發時延(包括接收報文、檢驗正確性、排隊、發送時間等),而且網路的通信量愈大,造成的時延就愈大,因此報文交換的實時性差,不適合傳送實時或互動式業務的數據.
②報文交換只適用於數字信號.
③由於報文長度沒有限制,而每個中間結點都要完整地接收傳來的整個報文,當輸出線路不空閑時,還可能要存儲幾個完整報文等待轉發,要求網路中每個結點有較大的緩沖區.為了降低成本,減少結點的緩沖存儲器的容量,有時要把等待轉發的報文存在磁碟上,進一步增加了傳送時延.
(3)分組交換:分組交換仍採用存儲轉發傳輸方式,但將一個長報文先分割為若干個較短的分組,然後把這些分組(攜帶源、目的地址和編號信息)逐個地發送出去,因此分組交換除了具有報文的優點外,與報文交換相比有以下優缺點:
優點:
①加速了數據在網路中的傳輸.因為分組是逐個傳輸,可以使後一個分組的存儲操作與前一個分組的轉發操作並行,這種流水線式傳輸方式減少了報文的傳 輸時間.此外,傳輸一個分組所需的緩沖區比傳輸一份報文所需的緩沖區小得多,這樣因緩沖區不足而等待發送的機率及等待的時間也必然少得多.
②簡化了存儲管理.因為分組的長度固定,相應的緩沖區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換結點中存儲器的管理通常被簡化為對緩沖區的管理,相對比較容易.
③減少了出錯機率和重發數據量.因為分組較短,其出錯機率必然減少,每次重發的數據量也就大大減少,這樣不僅提高了可靠性,也減少了傳輸時延.
④由於分組短小,更適用於採用優先順序策略,便於及時傳送一些緊急數據,因此對於計算機之間的突發式的數據通信,分組交換顯然更為合適些.
缺點:
①盡管分組交換比報文交換的傳輸時延少,但仍存在存儲轉發時延,而且其結點交換機必須具有更強的處理能力.
②分組交換與報文交換一樣,每個分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組編號等信息,使傳送的信息量大約增大5%~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處理的時間,使控制復雜,時延增加.
③當分組交換採用數據報服務時,可能出現失序、丟失或重復分組,分組到達目的結點時,要對分組按編號進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煩.若採用虛電路服務,雖無失序問題,但有呼叫建立、數據傳輸和虛電路釋放三個過程.
總之,若要傳送的數據量很大,且其傳送時間遠大於呼叫時間,則採用電路交換較為合適;當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鏈路組成時,採用分組交換傳送數據 較為合適.從提高整個網路的信道利用率上看,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優於電路交換,其中分組交換比報文交換的時延小,尤其適合於計算機之間的突發式的數據通 信.
9. 比較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的主要優點和缺點
電路交換
優點:1.信息傳輸時延小2.信息以數字信號的形式在數據信道上進行「透明」傳輸,交換機對用戶的數據信息不存儲、處理,交換機在處理方面的開銷比較小,對用戶的數據信息不用附加控制信息,使信息的傳送效率較高3.信息的編譯嗎和代碼格式由通信雙方決定,與交換網路無關。
缺點:1.網路的利用率低2.線路的利用率低3.限不同速率、不同代碼格式、不同控制方式的相互直通4.無呼損。
報文交換:
優點:1.不同的終端介面之間可以相互直通2.無呼損3.利用動態的復用技術,線路的利用率較高。
缺點:傳輸時延大,而且變化的范圍比較大2.利用「存儲-轉發」,所以要求交換系統有較高的處理速度和大的存儲能力3.實時性較差。
分組交換
優點:1.可以對不同的介面終端進行匹配2.網路輕載情況下,傳輸時延較小,且比較穩定3.線路利用率高4.可靠性高5.經濟效益好
缺點:1.網路系統附加了大量的控制信息,對於報文較長的信息傳輸率低2.技術實現復雜
10. 當一個arp請求進入交換機的時候,交換機會如何處理這個數據
當交換機收到一個ARP請求包時,首先查詢自己的Mac地址表,如果有目的Mac地址,就從對應埠轉發出去,如果接收到的ARP請求包查詢自己的Mac地址表中沒有目的Mac地址,就會從全部埠轉發出去,當收到APR中的目的IP地址,回應的時候,把目的地址的Mac地址學習到自己的Mac地址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