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頁存儲管理的實現原理
採用分頁存儲器允許把一個作業存放到若干不相鄰的分區中,既可免去移動信息的工作,又可盡量減少主存的碎片。分頁式存儲管理的基本原理如下:
1、 頁框:物理地址分成大小相等的許多區,每個區稱為一塊;
2、址分成大小相等的區,區的大小與塊的大小相等,每個稱一個頁面。
3、 邏輯地址形式:與此對應,分頁存儲器的邏輯地址由兩部分組成,頁號和單元號。邏輯地址格式為 頁號 單元號(頁內地址) 採用分頁式存儲管理時,邏輯地址是連續的。所以,用戶在編製程序時仍只須使用順序的地址,而不必考慮如何去分頁。
4、頁表和地址轉換:如何保證程序正確執行呢?
採用的辦法是動態重定位技術,讓程序的指令執行時作地址變換,由於程序段以頁為單位,所以,我們給每個頁設立一個重定位寄存器,這些重定位寄存器的集合便稱頁表。頁表是操作系統為每個用戶作業建立的,用來記錄程序頁面和主存對應頁框的對照表,頁表中的每一欄指明了程序中的一個頁面和分得的頁框的對應關系。絕對地址=塊號*塊長+單元號 以上從拓撲結構角度分析了對稱式與非對稱式虛擬存儲方案的異同,實際從虛擬化存儲的實現原理來講也有兩種方式;即數據塊虛擬與虛擬文件系統. 數據塊虛擬存儲方案著重解決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沖突和延時問題.在多交換機組成的大型Fabric結構的SAN中,由於多台主機通過多個交換機埠訪問存儲設備,延時和數據塊沖突問題非常嚴重.數據塊虛擬存儲方案利用虛擬的多埠並行技術,為多台客戶機提供了極高的帶寬,最大限度上減少了延時與沖突的發生,在實際應用中,數據塊虛擬存儲方案以對稱式拓撲結構為表現形式. 虛擬文件系統存儲方案著重解決大規模網路中文件共享的安全機制問題.通過對不同的站點指定不同的訪問許可權,保證網路文件的安全.在實際應用中,虛擬文件系統存儲方案以非對稱式拓撲結構為表現形式. 虛擬存儲技術,實際上是虛擬存儲技術的一個方面,特指以CPU時間和外存空間換取昂貴內存空間的操作系統中的資源轉換技術 基本思想:程序,數據,堆棧的大小可以超過內存的大小,操作系統把程序當前使用的部分保留在內存,而把其他部分保存在磁碟上,並在需要時在內存和磁碟之間動態交換,虛擬存儲器支持多道程序設計技術 目的:提高內存利用率 管理方式
A 請求式分頁存儲管理 在進程開始運行之前,不是裝入全部頁面,而是裝入一個或零個頁面,之後根據進程運行的需要,動態裝入其他頁面;當內存空間已滿,而又需要裝入新的頁面時,則根據某種演算法淘汰某個頁面,以便裝入新的頁面
B 請求式分段存儲管理 為了能實現虛擬存儲,段式邏輯地址空間中的程序段在運行時並不全部裝入內存,而是如同請求式分頁存儲管理,首先調入一個或若干個程序段運行,在運行過程中調用到哪段時,就根據該段長度在內存分配一個連續的分區給它使用.若內存中沒有足夠大的空閑分區,則考慮進行段的緊湊或將某段或某些段淘汰出去,這種存儲管理技術稱為請求式分段存儲管理
⑵ excel 如何分頁保存
1、讓excel自己處理,不做干涉。
優點:在以後插入/刪除/改變行高等操作時,無需另外調整。
缺點:可能存在一行在兩頁紙上各打半行的情況。
2、將斷開的單元內容復製成兩份,用alt+回車
分成兩行。
優點:在兩頁均可顯示正確的結果。
缺點:在以後插入/刪除/改變行高等操作時,需調整回來。
3、如合並的單元格內容很多,無法按方法二來操作,可在該單元格上「插入
/
分頁符」。
優點:使該行能在第二頁顯示。
缺點:在以後插入/刪除/改變行高等操作時,需重新調整或刪除分頁符。
以上方法請綜合考慮,另建議在調整之前先存檔,按以上方法調整後列印。如調整的個數不多,可不保存調整的結果,如調整的較多,建議保存一個「原文件名--列印.xls」的文件。方便以後編輯。
⑶ 基本分頁存儲管理方式的兩級和多級頁表
現代的大多數計算機系統,都支持非常大的邏輯地址空間(2^32~2^64)。在這樣的環境下,頁表就變得非常大,要佔用相當大的內存空間。例如,對於一個具有32位邏輯地址空間的分頁系統,規定頁面大小為4 KB即2^12 B,則在每個進程頁表中的頁表項可達1兆個之多。又因為每個頁表項佔用四個位元組,故每個進程僅僅其頁表就要佔用4 MB的內存空間,而且還要求是連續的。顯然這是不現實的,我們可以採用下述兩個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1) 採用離散分配方式來解決難以找到一塊連續的大內存空間的問題;
(2) 只將當前需要的部分頁表項調入內存,其餘的頁表項仍駐留在磁碟上,需要時再調入。
兩級頁表(Two-Level Page Table)
對於要求連續的內存空間來存放頁表的問題,可利用將頁表進行分頁,並離散地將各個頁面分別存放在不同的物理塊中的辦法來加以解決,同樣也要為離散分配的頁表再建立一張頁表,稱為外層頁表(Outer Page Table),在每個頁表項中記錄了頁表頁面的物理塊號。下面我們仍以前面的32位邏輯地址空間為例來說明。當頁面大小為 4 KB時(12位),若採用一級頁表結構,應具有20位的頁號,即頁表項應有1兆個;在採用兩級頁表結構時,再對頁表進行分頁,使每頁中包含2^10 (即1024)個頁表項,最多允許有2^10個頁表分頁;或者說,外層頁表中的外層頁內地址P2為10位,外層頁號P1也為10位。此時的邏輯地址結構可描述如下:
由右圖可以看出,在頁表的每個表項中存放的是進程的某頁在內存中的物理塊號,如第0#頁存放在1#物理塊中;1#頁存放在4#物理塊中。而在外層頁表的每個頁表項中,所存放的是某頁表分頁的首址,如第0#頁表是存放在第1011#物理塊中。我們可以利用外層頁表和頁表這兩級頁表,來實現從進程的邏輯地址到內存中物理地址間的變換。
為了地址變換實現上的方便起見,在地址變換機構中同樣需要增設一個外層頁表寄存器,用於存放外層頁表的始址,並利用邏輯地址中的外層頁號,作為外層頁表的索引,從中找到指定頁表分頁的始址,再利用P2作為指定頁表分頁的索引,找到指定的頁表項,其中即含有該頁在內存的物理塊號,用該塊號和頁內地址d即可構成訪問的內存物理地址。右圖示出了兩級頁表時的地址變換機構。 對於32位的機器,採用兩級頁表結構是合適的;但對於64位的機器,採用兩級頁表是否仍可適用的問題,須做以下簡單分析。如果頁面大小仍採用4 KB即2^12 B,那麼還剩下52位,假定仍按物理塊的大小(2^12位)來劃分頁表,則將餘下的42位用於外層頁號。此時在外層頁表中可能有4096 G個頁表項,要佔用16 384 GB的連續內存空間。這樣的結果顯然是不能令人接受的,因此必須採用多級頁表,將外層頁表再進行分頁,也就是將各分頁離散地裝入到不相鄰接的物理塊中,再利用第2級的外層頁表來映射它們之間的關系。
對於64位的計算機,如果要求它能支持2^64 B(= 1 844 744 TB)規模的物理存儲空間,則即使是採用三級頁表結構也是難以辦到的;而在當前的實際應用中也無此必要。故在近兩年推出的64位OS中,把可直接定址的存儲器空間減少為45位長度(即2^45)左右,這樣便可利用三級頁表結構來實現分頁存儲管理。
根據我的理解你的程序的主要作用是:
抓取另外一個網站的頁面內容
解析後存儲到自己的資料庫裡面
然後再在頁面上顯示剛剛抓取的數據
如果我的理解正確的話,你要做的是一個網站數據採集器,那麼
分頁存儲的方法有兩種:
方案A
在資料庫找個表存儲當前進行到的序號,比如現在網站上有1000個數據,有個欄位可以標定數據的序號,就是網站文章的id(這個數據根據業務的不同要自己去尋找)
然後你讀取對方網站的時候先把網站的html讀取到java內存中,然後解析這些html,讀出一個list列表
在對list列表遍歷的時候,把文章的id跟資料庫中存儲的文章id比對,如果發現是已經存儲過的文章id就不存儲,如果是沒存儲過的再存儲
在遍歷的過程中記錄下當前存儲的文章數量,當達到一個指定的數量(你可以自己定義,比如是100個文章)的時候停止存儲,並退出循環,然後把當前遍歷到的文章id存儲到資料庫中
這樣就實現了每次只存儲指定的數量(比如100個文章)
方案B
如果你要抓取的網站也是分頁的,那麼你就每次抓取一頁,並把當前抓取到的頁數記錄到資料庫中
通過觀察得出對方網站的不同頁數據的url規律,比如發現他們網站第x頁的數據總是根據 域名/具體的頁面?page=x ,那麼下次抓取的時候,從資料庫讀出上次抓取的頁面數,然後加1
拼出新的頁面的url,然後訪問,再進行抓取
這樣就實現了每次只存儲一頁數據
分頁顯示的方法:
使用mysql的 limit 語法:limit x,y ,代表從第x行開始讀取 y 行數據
假定當前要翻到第page頁,每頁有row行數據,sql要這么寫
select*fromuserlimit((page-1)*row),row
舉個例子一頁20條,第3頁的寫法
select*fromuserlimit40,20
⑸ 如何將word文檔分頁保存
用虛擬列印機打成jpg的,就是一頁一頁保存了,Zan Image Printer 電驢下。
批量命名使用 Total Commander
Total Commander 最強的文件更名器了,用起來很順手,設置>選項>操作>滑鼠使用右鍵選擇(像 NC 一樣):
1)任一窗口打開要更名的目錄,
按Ctrl+B,列出所有文件,
按Ctrl+A,選中所有文件,或者點右鍵選擇所需文件,
按Ctrl+M,彈出重命名界面,文件名輸入框中,輸入新文件名格式,有很多參數、插件可供使用。
2)文件名:[N][C]
[ ]代表變數,[ 用 [ [ ] 表示,] 用[ ] ] (右側無空格)表示,其餘字元原樣輸出。
除常用變數外,可以通過插件獲得豐富變數:如圖片、音樂、office文檔……的信息。
[N]代表原文件名。
[N1-3]代表取原文件名的左起第1位到第3位。
[C]為計數器,代表數字,右側定義計數器參數。
擴展名:[E]
[E]代表文件擴展名
3)替換文件名中字元
復制要替換的字元到搜索字元串,填寫替換字元到替換為;
如果替換為不填寫,即刪除字元,
搜索、替換支持正則表達式。
4)根據TXT格式的文件列表來重命名文件
大寫小寫旁邊有列表樣子的按鈕,點擊,選第一個「導入文件名(從文本文件)」……,行數匹配就才可重命名。
5)文件列表操作
拖動文件,來調整次序,
刪除文件,按Delete鍵。
6)保存設置
按F2,下拉列表中>保存設置>填入名稱>確定,下次按F2,在下拉列表中選中名稱,可調用參數。
7)更名
預覽合意,按<開始>按鈕,完成更名。
8)撤銷
調出重命名界面,按<撤銷>按鈕,撤銷上次更名,注意只能撤銷一次。
------------------------------------------------------------------------------------------
將Word分頁保存俺不知道。
⑹ 頁表的基本分頁存儲管理方式
用固定大小的頁(Page)來描述邏輯地址空間,用相同大小的頁框(Frame)來描述物理內存空間,由操作系統實現從邏輯頁到物理頁框的頁面映射,同時負責對所有頁的管理和進程運行的控制。
⑺ word如何分頁保存
1、打開需要分頁的文檔。
2、選擇需要分頁的文檔,(可使用組合鍵【Ctrl+A】)
3、依次單擊【開始】選項卡>【段落】選項組對話框啟動按鈕。
4、在段落組對話框中,單擊【換行和分頁】選項卡,在選項卡中勾選【段前分頁】,之後單擊確定按鈕即可。
⑻ word文檔怎麼分頁保存
視圖-大綱視圖-顯示文檔-選擇你需要分割為子文件的內容-點擊創建-保存文件(在主文檔所在的文件夾里就出現了你創建的子文檔)
⑼ 分頁存儲管理是如何克服分區存儲管理的缺點的
分頁存儲管理克服分區存儲管理的缺點的方法如下:
(1)通過分頁處理,使程序可以不需要佔用連續的內存空間。
(2)通過虛擬存儲,可以解決程序大小不能超過內存容量的問題。
⑽ 分頁存儲管理的基本思想
分頁式存儲管理的基本原理:採用分頁存儲器允許把一個作業存放到若干不相鄰的分區中,既可免去移動信息的工作,又可盡量減少主存的碎片。分頁式存儲管理的基本原理如下: 1、 頁框:物理地址分成大小相等的許多區,每個區稱為一塊; 2、址分成大小相等的區,區的大小與塊的大小相等,每個稱一個頁面。 3、 邏輯地址形式:與此對應,分頁存儲器的邏輯地址由兩部分組成,頁號和單元號。邏輯地址格式為 頁號 單元號(頁內地址) 4、頁表和地址轉換:如何保證程序正確執行呢?採用的辦法是動態重定位技術,讓程序的指令執行時作地址變換,由於程序段以頁為單位,所以,我們給每個頁設立一個重定位寄存器,這些重定位寄存器的集合便稱頁表。頁表是操作系統為每個用戶作業建立的,用來記錄程序頁面和主存對應頁框的對照表,頁表中的每一欄指明了程序中的一個頁面和分得的頁框的對應關系。絕對地址=塊號*塊長+單元號 以上從拓撲結構角度分析了對稱式與非對稱式虛擬存儲方案的異同,實際從虛擬化存儲的實現原理來講也有兩種方式;即數據塊虛擬與虛擬文件系統. 數據塊虛擬存儲方案著重解決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沖突和延時問題.在多交換機組成的大型Fabric結構的SAN中,由於多台主機通過多個交換機埠訪問存儲設備,延時和數據塊沖突問題非常嚴重.數據塊虛擬存儲方案利用虛擬的多埠並行技術,為多台客戶機提供了極高的帶寬,最大限度上減少了延時與沖突的發生,在實際應用中,數據塊虛擬存儲方案以對稱式拓撲結構為表現形式. 虛擬文件系統存儲方案著重解決大規模網路中文件共享的安全機制問題.通過對不同的站點指定不同的訪問許可權,保證網路文件的安全.在實際應用中,虛擬文件系統存儲方案以非對稱式拓撲結構為表現形式. 虛擬存儲技術,實際上是虛擬存儲技術的一個方面,特指以CPU時間和外存空間換取昂貴內存空間的操作系統中的資源轉換技術 基本思想:程序,數據,堆棧的大小可以超過內存的大小,操作系統把程序當前使用的部分保留在內存,而把其他部分保存在磁碟上,並在需要時在內存和磁碟之間動態交換,虛擬存儲器支持多道程序設計技術 目的:提高內存利用率管理方式A 請求式分頁存儲管理 在進程開始運行之前,不是裝入全部頁面,而是裝入一個或零個頁面,之後根據進程運行的需要,動態裝入其他頁面;當內存空間已滿,而又需要裝入新的頁面時,則根據某種演算法淘汰某個頁面,以便裝入新的頁面 B 請求式分段存儲管理 為了能實現虛擬存儲,段式邏輯地址空間中的程序段在運行時並不全部裝入內存,而是如同請求式分頁存儲管理,首先調入一個或若干個程序段運行,在運行過程中調用到哪段時,就根據該段長度在內存分配一個連續的分區給它使用.若內存中沒有足夠大的空閑分區,則考慮進行段的緊湊或將某段或某些段淘汰出去,這種存儲管理技術稱為請求式分段存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