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學中 中子是怎麼形成的
中子和質子可以認為是電荷不同的兩種相同的粒子(有一個標志這種特性的物理量叫做同位旋)。相比質子來說,中子處於一個能量更高的狀態,所以一些現代基本粒子學理論預言中子可以自發衰變成為質子,雖然半衰期的長度讓這種現象無法被觀測到。
2. 核電站反應堆內的中子數量受什麼控制
核電站反應堆內的中子數量由控制棒控制。
控制棒在反應堆中起補償和調節中子反應性以及緊急停堆的作用。製作控制棒的材料其熱中子吸收截面大,而散射截面小。好的控制棒材料(如鎘、銀、銦等)在吸收中子後產生的新同位素仍具有大的熱中子吸收截面,因而使用壽命很長。
核電站常用的控制棒材料有硼鋼、銀-銦-鎘合金等。其中含硼材料因資源豐富、價格低,應用較廣,但它容易產生輻照脆化和尺寸變化(腫脹)。銀-銦-鎘合金熱中子吸收截面大,是輕水堆的主要控制材料。壓水堆中採用棒束控制,控制材料製成棒狀,每個棒束由24根控制棒組成,均勻分布在17×17的燃料組件間。
核電站通過專門驅動機構調節控制棒插入燃料組件的深度,以控制反應堆的反應性,緊急情況下則利用控制棒停堆(這時,控制棒材料大量吸收熱中子,使自持鏈式反應無法維持而中止)。
(2)中子怎麼存儲擴展閱讀
核電站反應堆的主要特點:
核能發電有一個重要的優點——非常清潔。與火電站相比,核電站從環保角度來講簡直就是做到了極致。火電站向大氣中釋放的放射性物質比核電站還多,同時它還向大氣中釋放大量的碳、硫和其他元素。
非常不幸的是,核電站的運行也存在一些嚴重的問題:
鈾的開采和提純並不是非常清潔的過程。
非正常運行的核電站能夠帶來大問題。切爾諾貝利災難是最近的一個例子;2011年3月12日,地震導致日本福島縣第一和第二核電站發生核泄漏。
核電站的乏燃料在幾百年內都是有毒的,並且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能安全、永久地存儲它們的設施。
運輸核燃料往返於核電站帶來了一些風險,不過迄今為止,美國並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故。
很大程度上,以上這些問題使得在美國建設新核電站的嘗試偏離了正常軌道。因為社會似乎普遍認為建設核電站風險超過了回報。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核反應堆
網路-核反應堆原理
3. 中子是如何儲存的
沒法儲存啊...當人們想用中子的時候,要造一個中子源,比如用電子打靶,會打出中子來。
4. 電子是怎麼樣形成的 中子的存在有什麼意義
坦白說,我也不清楚電子是怎樣形成的,因為就個人閱歷而言,你是第一個提出電子形成問題的.
至於中子,事實上,它既不帶電荷,也不會影響原子的本質,在化學反應中也許真的不存在意義可言,可是據我所知,中子有質量,擁有質量的物體在微觀世界中無論對於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還是核能量都具有巨大影響和重要意義。
比如說,在核反應中,要用中子轟擊原子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當然這方面我只是個入門者而已,也許懂的比你還少,也許說得有失偏頗,但願對你有用.
5. 怎樣單獨存放大量的質子怎樣存放大量的中子
可以用磁場禁錮質子,但是中子由於不帶電,無法禁錮,所以無法保存。
6. 中子是由什麼組成的β衰變是怎麼回事
你可以認為電子是從中子中生成的,按現在的理論,中子有內部結構,只不過呈電中性,就像原子一樣。
現在的理論認為中子和質子由誇克組成,誇克是帶電的。所以中子變為質子+電子 是誇克及電荷重新組合。就像化學反應中原子重組成分子一樣
7. 質子,中子,電子是怎麼來的
1、最初宇宙中包含的是光子、電子、中微子和它們的反粒子(光子的反粒子就是它本身.粒子的能量極高,它們相互碰撞並產生大量不同種類的正反粒子對.這些正反粒子對碰到一起時又會湮滅.但此時它們的產生率遠大於湮滅率).
2、然後,宇宙繼續膨脹,溫度的降低使得粒子不再具有如此高的能量.它們開始結合.與此同時,大部分正反電子相互湮滅,並產生了更多的光子.
3、大爆炸100秒後,溫度降到了10億度,這相當於最熱的恆星的內部溫度.質子和中子由於強相互作用力(核力)而結合.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組成氚核(重氫);氚核再和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形成氦核.
4、在「3」的過程中,根據計算,大約有四分之一的質子和中子轉變為氦核,以及少量更重元素,如鋰和鈹.其餘的中子衰變為質子,也就是氫核.
5、幾個鍾頭之後氦和其它元素的產生停止下來.在這之後的100萬年左右,宇宙什麼也沒有發生,只是膨脹.當溫度降低到了幾千度時,電子和原子核不能再抵抗彼此間相互的吸引力而結合成原子.
元素都是由原子構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在的,質子和中子在原子核中的數量的不同決定了不同的元素.
8. 中子怎麼產生
加速器中,粒子轟擊物質產生核反應放出中子;某些核素的裂變放出中子,如Cf-252;核反應堆、核爆產生大量中子,再就是如用放出α射線、高能γ射線物質和一些其它核素物質混合產生中子.
中子不帶電,較容易穿透物質,容易接近物質原子核並發生核反應,並引發感生放射性.所以中子照射對人體有危害,具體傷害程度跟人體所接受劑量以及中子的快慢等因素相關.
9. 中子料位計存儲管理辦法
石油是人類現代文明中最重要的一種資源,上小學時的教科書上就說石油是一個種不可再生的能源,只能供人類使用一百年,三十年後的教科書仍然寫著這石油只能供人類使用一百年。雖然偶對這個說法充滿質疑,但偶也認為石油這種重要的能源被世界霸權者所控制,從而導致石油擁有的不均衡。
中國的體制與世界大多數國家不一樣,我們的最高目標是推翻資本主義制度解放全人類,所以世界上眾多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充滿了敵視,而石油資源的控制分配權恰恰掌握在這些資本主義國家手裡,於是我們國家石油的來源受到嚴重的制約。
新中國成立的50多年裡,我們的石油進口被資本主義國家嚴密封鎖。為了擺脫這種困境,幾十年裡我們成功的走出了兩條路子:一條拼了命的在國內找石油,先後發現了眾多的國內大油田,帶動了中國地質勘探的發展,積累發展了眾多的石油勘探經驗。另一條就是下了血本的研究石油煉制工藝,最大程度的利用石油資源,尤其是重質油的深加工研究,催化裂化、延遲焦化、重油重整等石油深加工裝置得到不斷地應用。
雖然這一兩年來世界上的石油價格大幅度下降,但中國進口的原油仍然不容樂觀,除了中國傳統的三桶油擁有的原油進口權外,幾個僅有的民間石油進口權所進口的石油大都是西方國家不稀用高硫燃料油,這些進口油都是已經經過提煉下來的垃圾油,不但含硫高污染環境而且需要深加工才能利用。
延遲焦化的核心裝置
延遲焦化裝置是石油深加工的一種煉制工藝,對常減壓生產裝置的渣油進行快速加熱到裂解溫度,然後在焦炭塔中進行裂解縮合,產生汽油、柴油、液化氣等輕質燃料,實現重質油變輕質油的目的,提高石油資源的利用率。延遲焦化生產裝置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快速加熱爐和焦炭塔,因此這兩部分也是生產操作的重點,各種工藝參數的檢測和控制要求非常嚴格,其中就包括焦炭塔的物位檢測。
下圖為重質油深加工的延遲焦化生產裝置實際圖
延遲焦化焦炭塔的結構,如同我們生活中使用的高壓鍋,為方便說明焦炭塔的工藝流程,現用生活中的高壓鍋進行類比說明。
一、高壓鍋與焦炭塔的類比
高壓鍋是生活中的一個小型壓力容器,使用時間短頻率低,鍋內加料(米、水),燃氣灶火頭的大小、蒸米飯的時間,以及米飯的盛倒,高壓鍋的洗涮,都是人工手動操作才能完成。雖然現在有自動化程度高的電飯煲壓力容器,但只是米飯的蒸熟過程實現了自動化,其餘的工作仍然需要人工來完成。
焦炭塔是一個工業化的生產裝置,運行時間按年來計,為了保證生產的連續性,延遲焦化焦炭塔採用雙塔或多塔模式來生產,進料不斷,塔器循環使用,幾乎所有的工作都靠程序控制來自動完成。
延遲焦化焦炭塔的生產控制流程圖
二、焦炭塔生產流程及構造
1、生焦——如同高壓鍋蒸米飯的過程,是焦炭塔使用過程。焦炭塔是一個特大號的高壓鍋,鍋內深度達30多米,鍋內直徑近十米,無法實現一次把料加滿的高壓鍋蒸米飯模式。因此設計為加熱與反應分離的生產模式,原料在快速加熱爐內加熱到反應溫度,快速進入獨立的焦炭塔內進行反應縮合分離。焦炭塔底部接有原料進料管線,頂部接有油氣出口管線,。以此來實現焦炭塔的持續進料生產,運行時間一般為24小時。
2、除焦——如同從高壓鍋向外盛米飯過程,是焦炭塔的除焦過程。 焦炭塔內部的結焦高度達到控制高度後,焦炭塔切除生產,進行除焦作業。由於焦炭塔的體積過於龐大,無法使用生活中盛米飯的形式來除掉焦炭塔內的焦炭,所以焦炭塔採用自動除焦模式,焦炭塔上下端開口,生產時通過頂蓋機和底蓋機來實現密封,除焦時頂蓋機開啟除焦水鑽從頂蓋處進入,底蓋機開啟,除掉的焦炭從底蓋處流出到除焦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