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SD是什麼
SSD(Solid State Disk)泛指使用NAND Flash組成的固態盤。
相比傳統的磁碟,快閃記憶體(FLASH)有固有的優勢,非易失性,存取速度快,抗震和低功耗。所以,它在嵌入式系統中被廣泛採用,如USB閃盤,CF卡存儲器,移動設備等。SSD很有可能徹底改變存儲系統的前景。
快閃記憶體可分為兩大規格,一種是NAND FLASH ,一種是NOR FLASH。NOR FLASH具有單獨的地址線和單獨的數據線,NAND FLASH的數據,地址都是通過同一個IO匯流排傳遞。NAND FLASH的擦寫次數,最大可達到百萬次,而NOR FLASH:只能擦寫十幾萬次。NOR FLASH的讀速度比NAND FLASH稍快一些,NAND FLASH的寫入和擦除速度比NOR FLASH快很多。
而且NAND FLASH與NOR FLASH相比,成本要低一些,而容量大得多。因此,NOR FLASH比較適合頻繁隨機讀寫的場合。NAND FLASH主要用來存儲資料,我們常用的快閃記憶體產品,如快閃記憶體檔、數碼存儲卡都是用NAND FLASH。
NAND FLASH分為SLC-單層式儲存(Single-Level Cell)和MLC-多層式儲存(Multi-Level Cell)。SLC每個存儲單元存放1 bit 數據,該值由高低不同的兩個閾值電壓來區分。MLC 的每個存儲單元存放2 bit或3 bit數據,可以表示4個或8個不同的值。與SLC快閃記憶體相比,MLC快閃記憶體價格較低,但性能和壽命卻不如SLC。SLC可以存取10萬次,而MLC只能承受約1萬次的存取。由於SLC的壽命和性能的提高,普遍認為SLC非常適合企業級應用。所以,一般SLC用在工業和軍事領域,MLC主要用在消費電子領域。目前,SLC的單顆粒一般為16Gb-32Gb,MLC的單顆粒為32Gb-64Gb。
SSD(Solid State Disk)泛指使用NAND Flash組成的固態盤。
SSD必須包含主機介面邏輯來支持某些形式的物理主機介面連接(USB,FiberChannel,PCI Express,SATA)和邏輯磁碟模擬,就像FTL(flash translation layer)機制可以使SSD模擬硬碟。主機互聯的帶寬嚴重的制約了整個系統的性能,所以,它必須和flash的性能相匹配。沿著基本數據路徑有未處理的和已經處理的請求,內部的緩沖管理放置這些請求。復用器可以發出指令,並且處理flash的串列介面的數據傳輸。復用器也可以包含附加的邏輯,例如指令和數據的緩沖。處理器用來處理請求流和管理邏輯塊地址到flash上物理位置的映像。處理器,緩沖管理和復用器通常在例如ASIC、FPGA的分離元件上實現,而且數據在這些邏輯部件之間的流動是非常快的。處理器及其相關的RAM是可以集成的。
2. 儲存器可分為哪三類
儲存器可分為隨機存儲器、只讀存儲器和外存儲器三類。
一、隨機存儲器: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又稱作「隨機存儲器」,是與CPU直接交換數據的內部存儲器,也叫主存(內存)。它可以隨時讀寫,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為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中的程序的臨時數據存儲媒介。
二、只讀存儲器:其英文簡稱是ROM,它所存儲的數據通常都是裝入主機之前就寫好的,在工作的時候只能讀取而不能像隨機存儲器那樣隨便寫入,但是只讀存儲器有的所存儲的數據十分穩定。而且只讀存儲器的結構十分簡單,讀出很簡便,因此一般用於存儲各種的程序與數據的地方。
三、外存儲器:外存儲器包括軟盤存儲器、硬碟存儲器、移動存儲器、快閃記憶體檔(優盤)、移動硬碟、固態硬碟(SSD)、光碟存儲器等。外儲存器是指除計算機內存及CPU緩存以外的儲存器,此類儲存器一般斷電後仍然能保存數據。
(2)非永久性存儲擴展閱讀
儲存器主要採用半導體器件和磁性材料。存儲器中最小的存儲單位就是一個雙穩態半導體電路或一個CMOS晶體管或磁性材料的存儲元,它可存儲一個二進制代碼。由若干個存儲元組成一個存儲單元,然後再由許多存儲單元組成一個存儲器。
一個存儲器包含許多存儲單元,每個存儲單元可存放一個位元組。每個存儲單元的位置都有一個編號,即地址,一般用十六進製表示。一個存儲器中所有存儲單元可存放數據的總和稱為它的存儲容量。
3. 固態硬碟的分類
固態硬碟的存儲介質分為兩種,一種是採用快閃記憶體(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另外一種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
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IDE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採用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這也是通常所說的SSD。它的外觀可以被製作成多種模樣,例如:筆記本硬碟、微硬碟、存儲卡、U盤等樣式。這種SSD固態硬碟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移動,而且數據保護不受電源控制,能適應於各種環境,適合於個人用戶使用。
影響固態硬碟性能的幾個因素主要是:
主控晶元、NAND快閃記憶體介質和固件。在上述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採用何種介面也可能會影響SSD的性能。
主流的介面是SATA(包括3Gb/s和6Gb/s兩種)介面,亦有PCIe3.0介面的SSD問世。
由於SSD與普通磁碟的設計及數據讀寫原理的不同,使得其內部的構造亦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而言,固態硬碟(SSD)的構造較為簡單,並且也可拆開;所以我們通常看到的有關SSD性能評測的文章之中大多附有SSD的內部拆卸圖。
而反觀普通的機械磁碟,其數據讀寫是靠碟片的高速旋轉所產生的氣流來托起磁頭,使得磁頭無限接近碟片,而又不接觸,並由步進電機來推動磁頭進行換道數據讀取。所以其內部構造相對較為復雜,也較為精密,一般情況下不允許拆卸。一旦人為拆卸,極有可能造成損害,磁碟無法正常工作。這也是為何在對磁碟進行評測時,我們基本看不到關於磁碟拆卸圖的原因。
4. 固態硬碟,usb移動硬碟是當前常見的非永久存儲器的嗎
按照存儲器的劃分:http://course.cug.e.cn/interface/ch6/6-1.htm
斷電後信息即消失的存儲器,稱為非永久記憶的存儲器。斷電後仍能保存信息的存儲器,稱為永久性記憶的存儲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儲器是永久性存儲器,半導體讀寫存儲器RAM是非永久性存儲器。
固態是晶元和usb移動硬碟是磁性材料,掉電後還能繼續保存信息,應該是永久記憶存儲器。
內存、CPU的緩存,是費用就記憶的存儲器。
5. .虛擬機文件存儲時,分為永久和非永久性存儲,請分別簡述其含義
有這樣一個場景:在你使用虛擬機的時候,有時候你只想恢復快照,但是一些數據你不想刪除,這時候,你就可以給你虛擬機添加一塊永久磁碟
步驟:編輯虛擬機設置——>添加——>硬碟——>獨立模式,並且永久——>創建新的虛擬磁碟——>存儲單個文件——>完成(需要給新硬碟分區並格式化)
實驗:添加永久磁碟,然後新建一個快照A,在永久磁碟裡面新建001.txt,002.txt文件,然後恢復到快照A,配置對的情況下001和002還存在。
6. 儲存器有幾種
存儲器分為隨機存儲器、只讀存儲器、外存儲器三類。
隨機存儲器
隨機存取存儲器(英語:Random Access Memory,縮寫:RAM),也叫主存,是與CPU直接交換數據的內部存儲器。它可以隨時讀寫,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為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中的程序的臨時數據存儲介質。
只讀存儲器
只讀存儲器(英語:Read-Only Memory,簡稱:ROM)。ROM所存數據,一般是裝入整機前事先寫好的,整機工作過程中只能讀出,而不像隨機存儲器那樣能快速地、方便地加以改寫。ROM所存數據穩定 ,斷電後所存數據也不會改變;其結構較簡單,讀出較方便,因而常用於存儲各種固定程序和數據。
外存儲器
外儲存器是指除計算機內存及CPU緩存以外的儲存器,此類儲存器一般斷電後仍然能保存數據。常見的外存儲器有硬碟、軟盤、光碟、U盤等。
7. 何為永久性存儲器和非永久性存儲器
永久性存儲器是指不用繼續通電也能持久保存數據的東東.比如
U盤、硬碟等。
非永久性存儲器是一直通電的情況下才保存數據的東東,一斷電就丟失數據。比如,CPU的高速緩存、內存等。
8. 存儲器可分為哪三類
存儲器不僅可以分為三類。因為按照不同的劃分方法,存儲器可分為不同種類。常見的分類方法如下。
一、按存儲介質劃分
1. 半導體存儲器:用半導體器件組成的存儲器。
2. 磁表面存儲器: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儲器。
二、按存儲方式劃分
1. 隨機存儲器:任何存儲單元的內容都能被隨機存取,且存取時間和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無關。
2. 順序存儲器:只能按某種順序來存取,存取時間和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有關。
三、按讀寫功能劃分
1. 只讀存儲器(ROM):存儲的內容是固定不變的,只能讀出而不能寫入的半導體存儲器。
2. 隨機讀寫存儲器(RAM):既能讀出又能寫入的存儲器。
二、選用各種存儲器,一般遵循的選擇如下:
1、內部存儲器與外部存儲器
一般而言,內部存儲器的性價比最高但靈活性最低,因此用戶必須確定對存儲的需求將來是否會增長,以及是否有某種途徑可以升級到代碼空間更大的微控制器。基於成本考慮,用戶通常選擇能滿足應用要求的存儲器容量最小的微控制器。
2、引導存儲器
在較大的微控制器系統或基於處理器的系統中,用戶可以利用引導代碼進行初始化。應用本身通常決定了是否需要引導代碼,以及是否需要專門的引導存儲器。
3、配置存儲器
對於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或片上系統(SoC),可以使用存儲器來存儲配置信息。這種存儲器必須是非易失性EPROM、EEPROM或快閃記憶體。大多數情況下,FPGA採用SPI介面,但一些較老的器件仍採用FPGA串列介面。
4、程序存儲器
所有帶處理器的系統都採用程序存儲器,但是用戶必須決定這個存儲器是位於處理器內部還是外部。在做出了這個決策之後,用戶才能進一步確定存儲器的容量和類型。
5、數據存儲器
與程序存儲器類似,數據存儲器可以位於微控制器內部,或者是外部器件,但這兩種情況存在一些差別。有時微控制器內部包含SRAM(易失性)和EEPROM(非易失)兩種數據存儲器,但有時不包含內部EEPROM,在這種情況下,當需要存儲大量數據時,用戶可以選擇外部的串列EEPROM或串列快閃記憶體器件。
6、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儲器
存儲器可分成易失性存儲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儲器,前者在斷電後將丟失數據,而後者在斷電後仍可保持數據。用戶有時將易失性存儲器與後備電池一起使用,使其表現猶如非易失性器件,但這可能比簡單地使用非易失性存儲器更加昂貴。
7、串列存儲器和並行存儲器
對於較大的應用系統,微控制器通常沒有足夠大的內部存儲器。這時必須使用外部存儲器,因為外部定址匯流排通常是並行的,外部的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也將是並行的。
8、EEPROM與快閃記憶體
存儲器技術的成熟使得RAM和ROM之間的界限變得很模糊,如今有一些類型的存儲器(比如EEPROM和快閃記憶體)組合了兩者的特性。這些器件像RAM一樣進行讀寫,並像ROM一樣在斷電時保持數據,它們都可電擦除且可編程,但各自有它們優缺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存儲器
9. .虛擬機文件存儲時,分為永久和非永久性存儲,請分別簡述其含義。
一、auto
auto稱為自動變數。
局部變數是指在函數內部說明的變數(有時也稱為自動變數)。用關鍵字auto進7行說明, 當auto省略時, 所有的非全程變數都被認為是局部變數, 所以auto實際上從來不用。
局部變數在函數調用時自動產生, 但不會自動初始化, 隨函數調用的結束, 這個變數也就自動消失了, 下次調用此函數時再自動產生, 還要再賦值, 退出時又自動消失。
二、static
static稱為靜態變數。根據變數的類型可以分為靜態局部變數和靜態全程變數。
1. 靜態局部變數
它與局部變數的區別在於: 在函數退出時, 這個變數始終存在, 但不能被其它、函數使用, 當再次進入該函數時, 將保存上次的結果。其它與局部變數一樣。
2. 靜態全程變數
Turbo C2.0允許將大型程序分成若干獨立模塊文件分別編譯, 然後將所有模塊的目標文件連接在一起, 從而提高編譯速度, 同時也便於軟體的管理和維護。靜態全程變數就是指只在定義它的源文件中可見而在其它源文件中不可見的變數。它與全程變數的區別是: 全程變數可以再說明為外部變數(extern), 被其它源文件使用,而靜態全程變數卻不能再被說明為外部的, 即只能被所在的源文件使用。
三、extern
extern稱為外部變數。為了使變數除了在定義它的源文件中可以使用外, 還要被其它文件使用。因此, 必須將全程變數通知每一個程序模塊文件, 此時可用extern來說明。
四、register
register稱為寄存器變數。它只能用於整型和字元型變數。定義符register說明的變數被Turbo C2.0存儲在CPU的寄存器中, 而不是象普通的變數那樣存儲在內存中, 這樣可以提高運算速度。但是Turbo C2.0隻允許同時定義兩個寄存器變數,一旦超過兩個, 編譯程序會自動地將超過限制數目的寄存器變數當作非寄存器變數來處理。因此, 寄存器變數常用在同一變數名頻繁出現的地方。另外, 寄存器變數只適用於局部變數和函數的形式參數, 它屬於auto型變數,因此, 不能用作全程變數。定義一個整型寄存器變數可寫成: register in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