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按存儲轉發的方式工作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按存儲轉發的方式工作

發布時間: 2022-04-26 19:59:03

❶ 電子郵件的三種工作方式

在Internet上將一段文本信息從一台計算機傳送到另一台計算機上,可通過兩種協議來完成,即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簡單郵件傳輸協議)和POP3(Post Office Protocol,郵局協議3)。SMTP是Internet協議集中的郵件標准。在Internet上能夠接收電子郵件的伺服器都有SMTP。電子郵件在發送前,發件方的SMTP伺服器與接收方的SMTP伺服器聯系,確認接收方准備好了,則開始郵件傳遞;若沒有準備好,發送伺服器便會等待,並在一段時間後繼續與接收方郵件伺服器聯系。這種方式在Internet上稱為「存儲——轉發」方式。POP3可允許E-mail客戶向某一SMTP伺服器發送電子郵件,另外,也可以接收來自SMTP伺服器的電子郵件。換句話說,電子郵件在客戶PC機與服務提供商之間的傳遞是通過P0P3來完成的,而電子郵件在Internet上的傳遞則是通過SMTP來實現。

❷ 傳真存儲轉發的工作過程

傳真存儲轉發的工作過程為:發方傳真機通過電話網進入傳真工作站,傳真工作站對來自傳真機上的信號進行處理,然後通過X.25分組網或通過專線將傳真文件發往傳真存儲轉發信箱。由於傳真是通過公用數據網傳送的,採用用於公用數據網的四類傳真機,可直接與主存儲機互連。傳真存儲轉發信箱通過X.25網或高速數字專線與遠端傳真存儲轉發信箱互連,以實現遠程傳真的交換和轉發。傳真通過收方網上的傳真工作站和電話網,送達收方用戶傳真機。

❸ 什麼是存儲轉發交換方式

存儲轉發(Store and Forward)是計算機網路領域使用得最為廣泛的技術之一,乙太網交換機的控制器先將輸入埠到來的數據包緩存起來,先檢查數據包是否正確,並過濾掉沖突包錯誤。確定包正確後,取出目的地址,通過查找表找到想要發送的輸出埠地址,然後將該包發送出去。正因如此,存儲轉發方式在數據處理時延時大,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對進入交換機的數據包進行錯誤檢測,並且能支持不同速度的輸入/輸出埠間的交換,可有效地改善網路性能。它的另一優點就是這種交換方式支持不同速度埠間的轉換,保持高速埠和低速埠間協同工作。實現的辦法是將10Mbps低速包存儲起來,再通過100Mbps速率轉發到埠上。

❹ 計算機網路中存儲轉發交換是如何工作的

交換機工作方式的一種形式; 就是當交換機接受到外部數據時,並不是立即進行轉發,而是先講數據在設備內存保存下來一份後,然後再將存儲的這份數據進行轉發,也就是傳輸。 這種方式會造成傳輸過程的時間上多一點(一般是毫秒計算,很小)。但是數據的安全性方面要好很多,不會出現數據丟失的現象!

❺ 分組交換結點為什麼採用存儲轉發方式

摘要 通信中,通信雙方以分組為單位,使用存儲-轉發機制實現數據交互的通信方式,被稱為分組交換

❻ 簡述存儲轉發交換方式與線路交換方式的區別

1、原理不同:

線路交換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數據傳輸期間,源結點與目的結點之間有一條由中間結點構成的專用物理連接線路,在數據傳輸結束之前,一直保持這條線路。

存儲轉發技術要求交換機在接收到全部數據包後再決定如何轉發,而直通轉發則是在交換機收到整個幀之前就已經開始轉發數據了,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換延遲。

2、過程不同:

線路交換希望通信的計算機之間必須事先建立物理線路(或者物理連接)。整個線路交換的過程包括建立線路、佔用線路並進行數據傳輸、釋放線路(線路拆除)三個階段。

存儲轉發是一種傳統的轉發方式,交換機啟動接收進程,開始收取幀,從"Preamble"欄位開始,一直到最後的CRC,當這個完整的幀收取完成,把收到的分組放入緩存,之後交換機開始啟動轉發進程,根據目標MAC地址來決定轉發策略。

3、數據交換速度不同:

存儲轉發交換方式支持不同速度埠間的轉換,保持高速埠和低速埠間協同工作。實現的辦法是將10Mbps低速包存儲起來,再通過100Mbps速率轉發到埠上。

線路交換方式的固定分配帶寬,資源利用率低,靈活性差;一般用於電話交換,但也可用於數據交換,用於數據交換時一般速率低於9.6kb/s。

❼ 存儲轉發的存儲轉發過程

存儲轉發是一種傳統的轉發方式,是最早使用的一種轉發方法。如圖是一個數據幀的結構圖,數據進入交換機是從圖中的左向右進入的,也就是先從」Preamble這個起始欄位進入。首先交換機啟動接收進程,開始收取幀,從Preamble欄位開始,一直到最後的CRC,當這個完整的幀收取完成,把收到的分組放入緩存,之後交換機開始啟動轉發進程,根據接收幀所示的DMAC,也就是目標MAC地址來決定轉發策略,如果在MAC地址表中存在那麼轉發到相對應的埠,如果不存在則發送到所有埠。

❽ 計算機網路存儲轉發的原理

計算機網路存儲轉發的原理是從"Preamble"欄位開始,一直到最後的CRC,當這個完整的幀收取完成,把收到的分組放入緩存,之後交換機開始啟動轉發進程,根據接收幀所示的DMAC,也就是目標MAC地址來決定轉發策略。

CRC的作用是對前面的數據進行校驗,防止出錯。由於存儲轉發 只有當收取了整個幀之後才開始轉發進程,所以當收取到CRC欄位的時候,可以進行錯誤的校驗。

交換機把已經收到的數據進行CRC計算,把計算出來的值同接收到的CRC欄位的值進行比較,如果兩者相同則說明數據沒有被破壞,如果不同則說明已經破壞。

也即ACL訪問控制列表的功能,訪問控制列表主要是通過策略來對數據進行控制,ACL所涉及的控制層面從OSI的第二層到第七層都有。

既然存儲轉發把整個幀都存儲下來了,那麼可以想像如果交換機擁有了處理多層數據的能力就可以執行ACL了,畢竟ACL所參照的目標在接收的幀中都已經存在了。

(8)按存儲轉發的方式工作擴展閱讀

正因如此,存儲轉發方式在數據處理時延時大,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對進入交換機的數據包進行錯誤檢測,並且能支持不同速度的輸入/輸出埠間的交換,可有效地改善網路性能。

它的另一優點就是這種交換方式支持不同速度埠間的轉換,保持高速埠和低速埠間協同工作。實現的辦法是將10Mbps低速包存儲起來,再通過100Mbps速率轉發到埠上。

在分組交換中就用到了「存儲轉發」,即當用戶所要發送的數據被分成若干個數據包,並且加上對應的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後,先存儲起來,通過網路中的交換機或路由器找到網路中的空閑線路,然後再進行傳送。「存儲轉發」使得分組交換的線路利用率較電路交換要高。

當報文交換技術的通信雙方不在同一物理網路時,則將准備好的報文經由一定的路由選擇機制通過中間節點傳給接收方。此時,中間節點不再只是起連接的作用,其還具有存儲和處理數據的能力。

在報文交換系統中,由於一次交換處理的數據量大,因而需要對通信處理的存儲和處理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使得通信成本大大增加。

且這種系統還易造成堵塞,靈活性和可靠性都會下降。同時,數據交換過程中出現差錯的可能性也很大,且檢測困難。

❾ 存儲轉發的優缺點

優點:可靠性很好,因為它把輸入埠的數據幀先存儲在交換機緩存中,然後進行CRC檢查。若檢測到該幀出現差錯,則丟棄該幀,否則取出該幀的目的地址,通過查找MAC地址表獲得輸出埠,再轉發出數據幀; 並且存儲轉發交換方式還支持不同的速度的埠間的轉換,方便高速埠和低速埠之間的協議工作。
缺點:根據存儲轉發的一些特點,可以看到存儲轉發所能提供的特點還是很具有誘惑力的,也很完善,但是存儲轉發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速度問題。存儲轉發交換方式的數據處理時延時較大,主要原因輸入輸出端都要經過串並轉換,這樣繁瑣的過程會影響響應速度,也就造成了高延遲的現象。

❿ 分組交換的要點

在分組交換網路中,採用存儲轉發方式工作,數據以短的分組形式傳送。如果一個源站有一個長的報文要發送,該報文就會被分割成一系列的分組。

每個分組包含用戶數據的一部分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至少要包括網路為了把分組送到目的地做路由選擇所需要的信息。在路徑上的每個結點,分組被接收,短時間存儲,然後傳遞給下一結點。

數據報分組交換

數據包分組交換要求通信雙方之間至少存在一條數據傳輸通路。發送者需要在通信之前將所要傳輸的數據包準備好,數據包都包含有發送者和接收者的地址信息。數據包的傳輸彼此獨立,互不影響,可以按照不同的路由機制到達目的地,並重新組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分組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