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南海博物館里的存儲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南海博物館里的存儲

發布時間: 2022-04-25 03:45:31

1. 參觀南海西樵博物館,作文500字

在佛山市的禪城區吃過午飯,駕車半個小時左右的樣子就到了位於佛山市南海區西樵山「南海影視城」路對面的南海博物館。
南海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南海先民創造的「西樵山文化」,被後人譽為「珠江文明的燈塔」。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南海郡。隋開皇十年(公元594年)設置南海縣。建縣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發展歷史。
南海的歷史名人真是不少,近現代的歷史名人更是家喻戶曉:康有為、詹天佑、何香凝、黃君壁、陳鐵軍等。
南海博物館場館建設較為壯觀,裡面的藏品就顯得太單薄、淺顯,根本不能體現南海建縣一千四百年的輝煌歷史。一樓展廳僅僅是一位老畫家的書畫作品展,南海記憶裡面的文物也是少得可憐。但願若干年後,再去參觀南海博物館時,裡面的文物藏品能夠真正對得起「南海博物館」幾個字。

2. 南海博物館一共有幾層樓

南海博物館主體建築有三層,常設展廳共七個,分別為《南海記憶》《南海群英》《館藏書畫》《廣府風情》臨時展廳和《石景宜珍藏展》(包括展廳一、展廳二),展廳面積共約3500平方米。館藏藏品以收藏廣東省南海境內出土文物如漢代陶器、唐宋瓷器、西樵山遺址石器以及南海籍歷代書畫家作品為主,其中西樵山遺址石器、康有為書法與信札手稿真跡為最大特色。

3. 海南南海博物館發生過哪些重大事件

海南南海博物館發生的重大事件,沒有聽說過有什麼重大事件發生。

4.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開館現有藏品有哪些

26日上午,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開館儀式在瓊海潭門舉行。開館期間,該館推出《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南海自然生態陳列》等多個展覽,向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獻禮。觀眾可以通過現場取票機獲取門票入館參觀。

為了給觀眾提供更好的展陳服務,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特邀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擔任總顧問,邀請國內多位知名專家組成專家組,全面參與、全程指導展陳內容設計製作、展館運營等工作。展覽以文物展示為主,結合歷史文獻資料、實物資料等,用圖版、場景復原、藝術裝置、多媒體等多種展示手段,營造濃厚的海洋文化氛圍,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南海及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

開館期間,該館還推出專題陳列《八百年守候——「華光礁I號」沉船特展》、《探海尋蹤——中國水下考古與南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和華光礁Ⅰ號復原船(航海器展廳),以及臨時展覽《海南省與東盟友城交往成果展》等。

為進一步豐富海南博物館藏品體系,支持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建設,國家文物局將22件文物藝術品劃撥該館收藏。

該館已設計開發原創性文創產品達200餘種,囊括了飾品、日用品、兒童用品、文具等幾大品類,其中,吉字餐具套裝、南海微風竹扇、華光礁I號船模等產品,寄寓著深厚的南海文化底蘊,蘊藏著動人的南海故事。

下一步,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還將根據定位,與時俱進,緊扣「一帶一路」倡議,切實做好有關文物研究、展覽、交流合作、水下考古等方面工作,做好傳播南海文化的輕騎兵,講好老船長口中代代流傳的南海故事。

內容來自人民網

5. 博鰲南海博物館600字作文

(海南)南海博物館位於瓊海潭門中心漁港,距離博鰲亞洲論壇會址9公里,2018年4月26日開館 。
場館依地勢而建,總建築面積70593平方米,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主要的展覽區域,有8個室內展廳和一個敞開式室外展廊,北區用於引進臨時展覽,設多功能廳、會議報告廳、接待廳、文創銷售區和觀眾餐廳等,滿足了觀眾參觀、文化休閑和會議服務等功能需求
(海南)南海博物館現有各類藏品7萬多件,包括歷代外銷文物、南海生物標本、海南歷史文物、歷代船模等。館中建有文物保護和修復中心、現代化的化學實驗室、分析檢測室、精密分析儀器室、出水文物保護修復實驗室、器物修復室、書畫修復室等硬體設施,將為文物的保護和研究提供重要保障。

6. 南海博物館二號展廳裡面有什麼東西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8

7. 康有為和中國南海博物館的關系

中國南海博物館收藏著15件康有為真跡,其中包括《行書萬木草堂畫目卷》、《行書詩文卷》等。特別值得一看的是著名的《行書萬木草堂畫目卷》,該卷長超過20米,共約1.5萬字,是康有為於1917年在美國公使館的美森院中所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書畫的長篇論著。康有為真跡貴為國家二級文物。

8. 南海博物館怎麼樣

南海博物館位於西樵山蟠龍洞內,園林式的,有七個展廳,館內陳列著:《館藏陶瓷精品展覽》、《西樵山出土石器標本展覽》、《南海古建築展覽》等。館內還經常舉辦臨時展覽。現有館藏文物二千餘件。

9. 海南省博物館在哪裡裡面有什麼文物

海南省博物館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2008年11月15日正式開館。該館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約8000平方米;設有10個展廳,對海南的歷史、少數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文物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展出的文物有1000多件。

一號展廳: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海南省各族人民時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包括民間文學、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還有定期舉行的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歌圩、廟會、傳統節日慶典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突出特點是有傳承性、民眾性,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價值。 本館所展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技藝等。
二號展廳:該展廳的三件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其中亓北古劍為國寶,三件文物都夠得上重器之稱。三件珍貴文物重在於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科研價值,代表了古代中華民族的工藝水平;閃耀著歷史之光、民族靈魂之光、先民智慧之光、中華文化底蘊之光。 本廳展示的三件文物,為海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三號展廳海南先民自各個時期移民而並未繁衍發展,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海島移民文化。漢代開始,隨著中央封建統治不斷加強,或有將士揮師南下。開疆拓土;或有逐客萬里披荒,開啟文明;更有海南名士巍然崛起,彪炳古今,創造了瑰麗奇特的海南人文歷史。近代以來,海南得風氣之先,濃郁的海洋氣息和異域風情彌漫在海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英雄主義精神更是激勵海南人民奮斗的動力。
四號展廳: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海南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較為豐富的文物寶藏。近年來,隨著我省文博事業的長足發展,全省各級博物館的藏品也不斷增加 。 本展館薈萃了海南全省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近百件,有渾厚凝重的銅器、 絢麗奪目的陶瓷器、筆墨精妙的書畫等。這些文物是海南歷史和文化的重要 見證。它們濃縮地再現了海南古代文明的發展軌跡,展示其同祖國大陸源遠 流長的密切聯系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五號展廳:海南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海南中南部地區,人口140多萬。黎族、苗族、回族是海南島的世居民族,他們與漢族一道,創造了海南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居民,在3000年前陸續遷徙海南島;苗族大約在明代時期落籍海南;回族主要居住在三亞鳳凰鎮遷來。在海南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條件下,黎族、苗族、回族的經濟、文化等都有自己的特點。黎族有歷史悠久的黎錦及紡織技術,有獨具特色的船形屋和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等。苗族服飾色彩莊重做工精緻,宗教信仰為祖先崇拜。信仰盤王(皇)。回族從事海洋捕撈、交通及貿易等,篤信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