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固態硬碟什麼時候會降價
這個東西以經進入民用了,雖然不能給你准確的時間(電子日新月異的世界誰也說不準)。但固態盤符合現代電子行業的低耗,高效,空間佔有減少,一定是未來個人pc外存的主要設備。拋開成本不說(每單位容量價格是傳統硬碟的5~10倍(基於快閃記憶體),甚至200~300倍(基於DRAM)),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我總結了一下有時間你可以去找一下固態硬碟缺點。
容量低
受外來因素影響較多
寫入壽命有限
穩定性較差,斷電後數據丟失
現常用Windows操作系統文件讀寫管理不適用於固態盤
現固態盤能耗依然比機械盤高
我不能不說固態盤就一堆缺點,他優點就確實擺在這,但綜合以上條件,現在的固態盤依然不適合大規模的作為主要的電腦存儲器使用。說到價格他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降下來的,好比我們用的手機和網費一樣,要實現技術突破,普及與合適的價格的話要3到5年吧。
2. 微型車市場攪局者,五菱首款純電動車——宏光MINI EV亮相!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五菱宏光一直都扮演著「貨拉拉」的角色!不談顏值,只談實用,於是,它被我們貼上了「神車」的標簽。不過,宏光MINI EV的到來,可能會改變你對「神車」的看法!因為今天宏光不但可以扮演大叔,TA還還可以賣萌!
宏光MINI EV亮相,賣萌的電動車來了
日前,上汽通用五菱官方再次發布了旗下全新純電動車官圖,通過官圖不難看出,這一代車型被正式命名為宏光MINI EV。單看外觀不看車標,其實很難讓我們將它與上汽通用五菱聯系起來,甚至還有點本田下一代飛度車型的味道。
在設計上,新車採用了方正小巧的設計風格,更加符合日常通勤等需求。方塊的棱線造型與此前上市的五菱宏光PLUS非常相似!與現款宏光的造型有所不同,宏光MINI EV採用了極其厚重的設計,貫穿式的直線橫穿左右大燈,使得前臉融為一體。同時,封閉式的格柵,搭配上五菱的紅色logo,也進一步地提升了整車的設計感。
為了做到與前面保持一致,新車的側面同樣進行了直線處理。雙色車身搭配懸浮式車頂設計,也讓這台車顯得十分呆萌。根據此前申報信息顯示,新車定位為4座微型車,長寬高為2917/1493/1621mm,軸距僅為1940mm,不過比起同門兄弟寶駿的E100、E200和E300都更長。
目前這台車並沒有提供太大的內飾布局,不過從宣傳圖可以看出,宏光MINI EV配置了旋鈕換擋、電動車窗等,並且在車門、中控等區域還引入了少數儲物箱。同時,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大的載物空間,這款車的第二排座椅還可以整體放倒,這一點設計還是非常「宏光」的!
至於動力和價格方面的信息,目前沒有太多的曝光!不過按照計劃,這台車很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上市,不得不承認,宏光MINI EV的到來,將更好地完善五菱家族的產品布局!賣萌的設計風格,也比較符合現階段都市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
3. 嵐圖FREE新車來襲 能否成為新能源市場攪局者
在提筆之前,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思考,嵐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這是一個在7月29號才成立的一個新晉造車品牌,雖背靠東風汽車,但卻表現得分外獨立。不屬於東風集團旗下任何子公司,一切產品策劃均有嵐圖內部自行安排,東風不插手嵐圖運營業務。
嵐圖,這是一個頗讓人驚艷的品牌。嵐圖FREE,也著實讓人印象深刻。說配置也好,機械實力也罷,嵐圖FREE都交出了不錯的答卷,而至於之後的市場表現如何,拭目以待吧!
本文為車大白原創,如有抄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運營人員:何曙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雷神筆記本電腦怎麼樣
雷神的產品路線:雷神911系列的出現,無疑是讓整個國內市場用戶都為之振奮,間接導致了百家爭鳴的市場發展狀態,從來沒有人想過,一個國產游戲本的外觀能和品質竟然能與美帝外星人平分秋色——即便這家研發公司幾乎沒聽說過,即便這款產品相較於外星人其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發展路線,每一款產品都有自己的市場使命,在我看來911系列產品解決了以下用戶痛點:
外觀單一:游戲本和辦公本的區別竟只在配置上。
市場混亂:大牌無法定義整個行業標准,以顯存為尊、以存儲為尊、以尺寸為尊的亂局比比皆是,市場無明確發展方向。
質量不齊:低端工廠眾多,不乏濫竽充數的情況;品牌眾多,更不乏坑騙用戶的亂局。多起假SSD、爛尾屏幕、4Pin線路替換2Pin、板材縮水等現象數不勝數。
價格高昂:2012年上大學的時候,只要是冠上「游戲本」、「酷睿I7」筆記本不會低於1.5萬元。
用戶群不精準:游戲本當時的主要受眾是設計、程序員、研究生、土豪等等。
用戶價值被忽視:游戲本是大家電,復買的周期一般在兩年以上,各大品牌尤其線下實體店本著能坑一個是一個的態度,導致用戶理應享受的服務並不對稱,體驗極差。
針對以上的問題,雷神當時作為一個小品牌能做的實在有限,但即便能做的依舊很少,但依舊作了以下嘗試:
經典造型:聘用國內頂尖設計師,以三維設計作為基礎、保時捷911作為產品原型、以象徵品牌的棱線穿插和尾燈設置作為品牌延伸,塑造特立獨行的視覺風格。
價格標准:在一線大牌都賣8000元以上的時候,雷神卻在2014年7月以911E1 - 5999元的定價、2016年911M4 - 4999元定價橫掃整個游戲本市場。從此以後,聯想、華碩、微星游戲本市場受到波及,整體價格便一跌再跌。品牌之間的競爭最終的受益人總是用戶,作為市場攪局者,雷神將游戲本市場加速到2.0時代。
標准生產:「廣達」代工911,以私模高端定製化沖擊游戲本市場,吸引年輕用戶;用「CLEVO」代工G系列,滿足老用戶們的產品需求,維持整體口碑穩定。
用戶參與:每一次的產品研發,雷神的設計師(主要是911系)都會與用戶完成多角度溝通收集用戶反饋,最終滿足用戶的需求。曾經有幸和這個設計師聊過,不到40歲,很睿智。當時我問他911初代是基於什麼原因才使用雙熱管而不是更多,這位義大利歸國的設計師說「國外沒有數銅管的習慣」。
售後執行:使用國內500強企業的海爾合作售後服務,在執行的過程中互相監督以保障用戶服務效率和效果。
廣泛建群:雷神在每一次銷售時,都在留有用戶入口,在用戶購買後會邀請用戶進入社群,社群中有雷神CEO、雷神創始人、產品經理等官方人員,目前雷神已經用8萬人的用戶群成員,通過群的方式與用戶完成即時溝通並提供服務,保障入群用戶的權益完整。
5. 雷神筆記本怎麼樣,到底好不好
好
6. Lexar固態硬碟怎麼樣質量信得過嗎
這個問題可以這樣答!
7. 有人用過神舟筆記本沒,知道為什麼那麼便宜嗎
評價一個品牌的產品好壞,科學點的方法是不能拿某個具體產品舉例子的,因為一個品牌旗下很多產品,肯定有好的,也有差的,舉任何一個都會以偏蓋全。所以評價一個品牌怎麼樣,更多的應該從這個品牌的定位、對產品的態度、企業價值觀、管理體系、做事原則和風格上來衡量。
神舟電腦給人的印象就是配置高、價格低,永遠是市場的攪局者。我這里不槍也不憤的客觀解釋下神舟筆記本為什麼這么便宜,解開大家這么多年來心中的疑惑……
其他品牌:
首先要請外觀設計師設計出一套很酷很炫的外觀,再找機構設計師設計出來內部的主板呀、風路呀、各介面等的位置,最後再找模具廠花個幾百萬開發出一套成型模具。
神舟:
直接找模具廠的「公用模」,不用分攤模具費和初始的設計費,缺點是可能難看一點,還有外觀沒有相似性和系列感。從目前來看,神舟選擇什麼樣的模具廠並無節操,廣達、仁寶這樣的國際大廠有之,東莞剛出道的小作坊也有之。
點評:這個費用節省是有道理的,雖然可能外觀難看點,只要消費者入手前認可了這個外觀就沒什麼問題。但如果選的型號是較差的模具廠做的,那可能會導致外殼散熱不好、開裂、變形、掉漆等很多小問題,所以買神舟之前不如先上網查查這款筆記本的代工廠究竟是誰,信上游比信神舟要靠譜。
▌ 二、選擇部件
其他品牌:
正常選擇上游部件廠推薦的主流部件。
神舟:
神舟是個家族企業,一切是家長吳海軍說了算,這個人挺神,不以正常人思維,他在部件選擇上不是常人所能推測,他在對外宣稱上說神舟為什麼這么便宜,全在他部件選擇的好,「最符合中國人的需求」,怎麼個符合法?一般是這樣的原則:
1、CPU必須是性能最好的。中國老百姓只知道CPU嘛,Intel 的CPU貨真價實,這點不是節省成本,而是增加成本。
2、主板選擇能支持這顆CPU的最便宜的主板。比如曾經奔騰4時代,所有廠商都升級成478針腳奔4的,神舟還在用423針腳奔4,都是奔4性能一樣,但別人家的將來可以升級,神舟的就無法升級了。吳海軍認為老百姓不關心將來升級的問題,所以能省就省了。
3、顯卡一般選名稱數字大的。NV和ATI的顯卡系列都是以數字命名的,老百姓的認知是數字大的就好,懂顯卡的人都知道,一般情況下確實是這樣,但在升級換代時,也經常出現新一代性能低的顯卡比老一代性能高的顯卡數字還大的現象,老吳經常打這種時差,便宜的數字還大,然後從數字上暗示消費者——神舟的比其它牌子的好。
4、一般不裝Windows。這個也挺符合中國國情,系統問題你懂的,經銷商可以「私下」解決,不影響用戶使用。別的廠商都是看微軟面子,多多少少有點正版Windows的產品出現,但老吳屬於渾不吝,不給微軟面子,一分錢也不交。
5、老吳經常神來一筆。國際部件市場上偶爾會出現一些價格非常便宜的奇芭部件,比如3核CPU、13.1寸非標准規格液晶屏、一批250G硬碟尾貨等等,一般廠商不敢吃,因為總量就不太多,還得專門開發配套的產品線,但老吳敢拿,快速變成產品上市,並鼓吹這個東西好,反過來還變成人無我有的賣點了。
以上這五點,我覺得老吳做得都無可厚非,雖然是投機取巧,但也不能說是偷梁換柱。只是下邊這點有待商榷了。
6、選擇有一定故障率的部件。上游廠商有些部件的成本,和故障率有很大關系,比如一批故障率是1%的顯卡,平均單價就要比故障率3%的貴不少,液晶屏的A級屏和B級屏也是這個道理,亮點屏佔3%的要比亮點屏0.5%的便宜很多。神舟敢選故障率高的,到也不是意味著對用戶不負責,因為有97%的用戶和別的廠商沒區別,如果那3%的倒霉用戶碰到故障了怎麼辦?老吳肯定精算過,就算全換新的,成本也劃算時他才會出手。
說神舟好的人沒錯,因為多數人確實沒碰到問題,但也有很多人罵神舟質量差,也沒錯,他就是那3%,好在神舟認賬,有問題肯定給你換,因為他本來就有預算嘛。
不過我操盤筆記本這么多年,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故障率高些的就能便宜這么多!?現在跳出圈子反過來想,可能這里有貓膩,一定是還有上游沒說明白的隱患存在,他就看你能查出多少算多少,買的還是沒賣的精。
▌ 三、采購
其他品牌:
大企業的部件采購過程,呵呵,你懂的。
神舟:
家庭企業的部件采購,誰敢吃黑錢誰就是要了老吳的命,盯的比周扒皮還嚴。筆記本中任何原材料的采購過程都有回扣,也叫返點,Intel這種大廠都是明著給,很多小廠都是暗的,不同品牌對這筆錢處理的方法不同,聯想、惠普等大品牌這些錢收回來就作為企業另外一部分隱形利潤,而國內很多小品牌這些錢就成了某些個人的小金庫了。吳海軍牛X的地方在於:直接管控重要部件的采購,然後拿這些錢補貼到硬體成本里直接降價打出競爭力。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個大大的好事。
另外,筆記本部件采購中很多是進口部件,比如CPU、內存顆粒、顯卡晶元、顯示器面板等,這些東西如果你企業神通廣大是可以有辦法倒騰幾下享受出口退稅政策的,業內俗稱「香港、免稅區一日游」。另外神舟是深圳地頭蛇,和當地稅務關系非常鐵,很多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都優先神舟。這些東西合不合法我以前不知道,但是現在神舟都上市了,我想應該都是合法的吧,頂多是擦邊球。不管他怎麼搞,我覺得這些都是對消費者有利的事。
神舟在部件采購上還有一個優勢就是產業鏈整合,別的品牌都需要從主板、顯卡廠商手裡買成品,而神舟自己就生產主板和顯卡,所以只需要買晶元就行了,這也省了一道手。
總之部件采購成本這塊,是神舟最大的優勢,而且這些成本對於消費者來說都是就該省的。
▌ 四、營銷方式
其他品牌:
層層分銷代理體系
神舟:
分公司制加直銷
點評:這個就叫渠道扁平化,產品從廠商到銷售者少經過了幾道手,自然利潤盤剝的人就少些,神舟前幾年一直堅持全國渠道統一價格從是廠商直接提貨。但最近我發現也不全是了,全國區域大代理慢慢增多,我看最近神舟能打的起來價格優勢的機型多是直銷機型,走分銷代理的機型價格也一般了。
▌ 五、廣告營銷
這部分我看神州和其他品牌投入的差不多,廣告也沒少投,所以這部分不應該算作神舟為什麼便宜的一部分。
▌ 六、人力資源成本
其他品牌:
按國家勞動法正常用人。
神舟:
不規范的地方較多。
點評:神舟的勞動力管理比較家族化,員工收入兩極分化,老吳看的上的人,掙的盆滿缽盈,而普通底層員工像工蟻一樣,期待著有往上爬的一天。這種制度好壞咱不評論,總之結果是神舟的平均人力成本,在業內是很低的。
▌ 最後總結
神舟筆記本怎麼樣?神舟為什麼這么便宜?這兩個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一個答案——其本質就是由於神舟是一個家族式的民營企業所決定的。
家族企業的好處是:運營效率高,各方面成本能省則省,而其他品牌多有大公司病,人人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誰會為了省點關稅絞盡腦汁?誰會為了拿稅收優惠下功夫搞定政府機關?誰會頂著壓力動別人蛋糕砍掉蛀蟲分銷?誰會冒著賣不出去的風險采購一批另類部件豪賭一把?吳海軍敢。
但家庭企業也有壞處:很多事情不規范,省成本的時候容易觸動產品質量的原則底限而沒人監控。
▌ 那對於消費者來說神州筆記本能不能買呢?
我覺得能買,但必須遵循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要先降低自己的預期,i7筆記本別人賣5000,神州賣3000,真這么牛X?肯定在其他你沒注意到的配置上給你省了,所以要多對筆記本的全方面進行了解。神舟不是騙人的山寨,你問,他就會如實回答,但你不問,沒注意到,這就是你的問題了。其實很多時候即使你了解清楚降低完自己的預期,神舟還是值得買的,只是優勢沒你想像的那麼大。
第二步:一定要網上查好這款筆記本的代工廠是哪家。前文說了,信上游比信神舟靠譜,可以信任的代工廠包括:廣達、仁寶、偉創、和碩。其他你沒聽說過的小廠千萬不要信,否則看似很好挑不出毛病,但將來煩人的事多了。
第三步:嚴格驗機。這包括購買當場就要仔細辨認屏幕有沒有壞點,另外詳細談好如果有問題包換的時間並簽字畫押,回家立刻進行24小時的高溫烤機。這些必不可省,一定要保證你不是那倒霉的3%,經過這些步驟,你就是那幸運的97%,恭喜你用低價格買回一個高性價比的筆記本。
8. 冒險家、威蘭達、VS7、瑞虎7,哪個才是細分市場,最牛的攪局者
疫情逐漸散去,車市也在慢慢回歸正軌,最近兩個月上市了多款新車,即便它們都選擇了「雲上市」的方式,但熱度並沒有因此降低。
冒險家、威蘭達、VS7、ICON等在預熱之時就備受關注,出色的產品力是主要原因,其次就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各級別細分市場里的「新兵」。
有了新的選擇固然是好,但它們的實力足矣讓消費者放棄原有的計劃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最近上市的幾款新車,究竟有沒有能力成為各自級別當中,新的攪局者。
各個級別的市場都迎來了新的攪局者,有的沖著熱門車型而來,有的打開了錯位站,更有甚者開辟了新的戰場。中國車市的競爭依然激烈,被疫情拖慢的這兩個月只能算是個插曲,待一切回歸正常以後,車市的淘汰賽會更加激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