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存儲器進行位擴展時是否需要將地址線按順序與系統地址線連接數據線是否需要按順序連接
存儲器進行位擴展時是否需要將地址線按順序與系統地址線連接?
數據線是否需要按順序連接?
考試答卷時,就按照順序連接吧。
實際工作中,是可以改變順序的。
地址線,不按照順序,會變更各片的地址號碼。
數據線,不按照順序,對於 RAM,無影響。
而 ROM 讀出的內容,就會錯位,不可識別。
這也有好處,這是硬體加密的方式。
⑵ 《計算機組成原理》存儲器的字擴展法
4片需要4個片選信號,高兩位地址產生經2-4解碼器產生4個片選信號。1k*4到
2k*8從4位到8位是位擴展,其實字擴展的只是將兩個1k*8得到2k*8,只需兩個片選信號即可,一位高位地址線即可。
二
1.給的晶元的數據線只有4條,但要你通過位擴展到8條
2,3.其實就是用現有晶元得到擴展晶元的連線圖,然後與cpu的數據線和控制線相連
4.是的
⑶ 存儲器的容量擴展的連接方式和擴展後的地址范圍
容量擴展主要有兩種方式,並位和串位,舉個例子,有個2KB的存儲器,我再擴展個2KB的存儲器,如果是並位擴展方式,地址范圍還是2k的空間,不過每次讀出的是16bit;如果是串位方式,則直接擴展成4KB,有4k的地址范圍,每次讀出8bit,不知道你明白了沒有?這個跟片選信號連接方式,以及地址、數據線連接方式有關.
一般來說是以Byte為讀取單位,通常都是串列擴展,即地址線性擴展,2KB的空間,再增加2KB,一共就4KB的存儲器,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地址線的高位通過解碼電路構成片選信號,低位為每片的地址信號.
至於地址范圍,跟你擴展的總空間容量有關,如果4KB的空間,需要地址線就是12條(0~11),關系是2的12次方為4K,同理,擴展後總空間為8KB的話,地址線就是13條(0~12)。
⑷ 存儲器的擴展方式哪三種
存儲器的擴展方式有字擴展、位擴展、字位同時擴展。存儲器晶元與單片機擴展連接具有共同的規律。即不論何種存儲器晶元,其引腳都呈三匯流排結構,與單片機連接都是三匯流排對接。另外,電源線接電源線,地線接地線。
目前生產的存儲器晶元容量有限,在字數或字長方面與實際存儲器要求有所差距,所以要在字向與位向兩方面進行擴充,才能滿足實際存儲器的要求。
cpu對存儲器進行讀寫操作時,首先由地址匯流排給出地址信號,然後再發出有關進行讀操作與寫操作的控制信號,最後在數據匯流排上進行信息交換。
(4)存儲器字位擴展法地址擴展閱讀:
存儲器的擴展技術:
總片數=總容量/(容量/片)。
例:存儲器容量為8K×8b,若選用2114晶元(1K×4b),則需要的晶元數為:(8K×8b)/(1K×4b)=16(片)。
(1)位擴展。
只在位數方向擴展(加大字長),而晶元的字數和存儲器的字數是一致的。即b前面不一樣,K前面保持一樣。
例:用64K×1b的SRAM晶元組成64K×8b的存儲器,所需晶元數為:(64K×8b)/(64K×1b)=8(片)。
位擴展的關鍵就是將兩個存儲晶元當成一個存儲晶元來用,讓兩個存儲晶元同時工作,同時被選中,同時做讀操作,同時做寫操作,要想保證同時,就是把兩個晶元的片選,用相同的信號進行連接。
(2)字擴展。
僅在字數方向擴展,而位數不變。即K前面不一樣,b前面保持一樣。
例:用16K×8b的SRAM組成以64K×8b的存儲器,所需晶元數為:(64K×8b)/(16K×8b)=4(片)。
(3)字和位同時擴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位擴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字擴展
⑸ 如何求存儲器字位擴展後的起始地址和范圍
起始地址:0000H~07FFH。
范圍:2000H。
生產的存儲器晶元容量有限,在字數或字長方面與實際存儲器要求有所差距,所以要在字向與位向兩方面進行擴充,才能滿足實際存儲器的要求。
cpu對存儲器進行讀寫操作時,首先由地址匯流排給出地址信號,然後再發出有關進行讀操作與寫操作的控制信號,最後在數據匯流排上進行信息交換。
(5)存儲器字位擴展法地址擴展閱讀:
存儲器的擴展技術:
總片數=總容量/(容量/片)。
例:存儲器容量為8K×8b,若選用2114晶元(1K×4b),則需要的晶元數為:(8K×8b)/(1K×4b)=16(片)。位擴展。
只在位數方向擴展(加大字長),而晶元的字數和存儲器的字數是一致的。即b前面不一樣,K前面保持一樣。
例:用64K×1b的SRAM晶元組成64K×8b的存儲器,所需晶元數為:(64K×8b)/(64K×1b)=8(片)。
⑹ 問:什麼是位擴展,什麼是字擴展
存儲晶元的擴展包括位擴展、字擴展和字位同時擴展等三種情況。1、位擴展位擴展是指存儲晶元的字(單元)數滿足要求而位數不夠,需對每個存儲單元的位數進行擴展。例:用1K×4的2114晶元構成lK×8的存儲器系統。分析:每個晶元的容量為1K,滿足存儲器系統的容量要求。但由於每個晶元只能提供4位數據,故需用2片這樣的晶元,它們分別提供4位數據至系統的數據匯流排,以滿足存儲器系統的字長要求。設計要點:(1)將每個晶元的10位(1k=2^10)地址線按引腳名稱一一並聯,按次序逐根接至系統地址匯流排的低10位。(2)數據線則按晶元編號連接,1號晶元的4位數據線依次接至系統數據匯流排的D0-D3,2號晶元的4位數據線依次接至系統數據匯流排的D4-D7。(3)兩個晶元的端並在一起後接至系統控制匯流排的存儲器寫信號(如CPU為8086/8088,也可由和/M或IO/組合來承擔)(4)引腳分別並聯後接至地址解碼器的輸出,而地址解碼器的輸入則由系統地址匯流排的高位來承擔。當存儲器工作時,系統根據高位地址的解碼同時選中兩個晶元,而地址碼的低位也同時到達每一個晶元,從而選中它們的同一個單元。在讀/寫信號的作用下,兩個晶元的數據同時讀出,送上系統數據匯流排,產生一個位元組的輸出,或者同時將來自數據匯流排上的位元組數據寫入存儲器。2、字擴充字擴展用於存儲晶元的位數滿足要求而字數不夠的情況,是對存儲單元數量的擴展。例:用2K×8的2716A存儲器晶元組成8K×8的存儲器系統分析:由於每個晶元的字長為8位,故滿足存儲器系統的字長要求。但由於每個晶元只能提供2K個存儲單元,故需用4片這樣的晶元,以滿足存儲器系統的容量要求。設計要點:同位擴充方式相似。(1)先將每個晶元的11(2*2^10)位地址線按引腳名稱一一並聯,然後按次序逐根接至系統地址匯流排的低11位。(2)將每個晶元的8位數據線依次接至系統數據匯流排的D0-D7。(3)兩個晶元的端並在一起後接至系統控制匯流排的存儲器讀信號(這樣連接的原因同位擴充方式),(4)它們的引腳分別接至地址解碼器的不同輸出,地址解碼器的輸入則由系統地址匯流排的高位來承擔。當存儲器工作時,根據高位地址的不同,系統通過解碼器分別選中不同的晶元,低位地址碼則同時到達每一個晶元,選中它們的相應單元。在讀信號的作用下,選中晶元的數據被讀出,送上系統數據匯流排,產生一個位元組的輸出。3、同時進行位擴充與字擴充存儲器晶元的字長和容量均不符合存儲器系統的要求,需要用多片這樣的晶元同時進行位擴充和字擴充,以滿足系統的要求。例:用1K×4的2114晶元組成2K×8的存儲器系統分析:由於晶元的字長為4位,因此首先需用採用位擴充的方法,用兩片晶元組成1K×8的存儲器。再採用字擴充的方法來擴充容量,使用兩組經過上述位擴充的晶元組來完成。設計要點:每個晶元的10根地址信號引腳宜接接至系統地址匯流排的低10位,每組兩個晶元的4位數據線分別接至系統數據匯流排的高/低四位。地址碼的A10、A11經解碼後的輸出,分別作為兩組晶元的片選信號,每個晶元的控制端直接接到CPU的讀/寫控制端上,以實現對存儲器的讀/寫控制。當存儲器工作時,根據高位地址的不同,系統通過解碼器分別選中不同的晶元組,低位地址碼則同時到達每一個晶元組,選中它們的相應單元。在讀/寫信號的作用下,選中晶元組的數據被讀出,送上系統數據匯流排,產生一個位元組的輸出,或者將來自數據匯流排上的位元組數據寫入晶元組。
⑺ 什麼是位擴展法
位擴展是把用位數較少的多片存儲器(ROM或RAM)組合成位數更多的存儲器的擴展方法。一般是在字數夠用而每個字的位數不能夠用的情況下使用。
存儲信息一般是存儲在存儲器(ROM、RAM)上的 。在實際應用中,經常出現一片ROM或RAM晶元不能滿足對存儲器容量需求的情況,這就需要用若乾片ROM或RAM組合起來形成一個存儲容量更大的存儲器。而組合方式有字擴展和位擴展兩種。
把用位數較少的多片存儲器(ROM或RAM)組合成位數更多的存儲器的擴展方法。位擴展只是擴展的位數。
⑻ 在已有的晶元基礎上,如何進行位擴充、如何進行字擴充
1.位擴充:當使用的存儲器晶元單元數目符合要求,但每單元的位數較少時,需要進行這種擴充。例如,使用4164(64K*1)擴充64KB存儲系統,就需要進行位擴充。
連接示意圖如下所示:
如圖顯示的是將兩片32K*8晶元連接成64K*8的存儲系統。採用字擴充,其連接要點是:兩晶元的低位地址線分別並接在一起,接至系統地址匯流排的低位;兩晶元的數據線分別並接在一起,接至系統數據匯流排;系統高位地址線,進行解碼,解碼的輸出分別接至兩晶元的片選端CS1,CS2。
⑼ 存儲器擴展問題,急
這種片選信號是由解碼器輸出的,而且採用全地址解碼方式,即存儲器要按16位地址進行編排地址,地址為0000H~FFFFH,這是64KB的地址。所以,片選信號地址位數 = 16位地址 - 存儲器晶元地址。
你理解的5位也對,問題是地址范圍是32KB,最高地址A15不用,就是與A15無關了,結果是A15=0,和A15=1時,都訪問這32K存儲器,等於這32KB存儲器有兩段地址,即0000H~7FFFH和8000H~FFFFH兩段,這就是所謂的地址重疊。為了避免地址重疊,要採用16位全地址解碼方式。所以,圖中是規范的全地址解碼方式。
⑽ 微機原理總的存儲器字擴展問題
存儲晶元的擴展包括位擴展、字擴展和字位同時擴展等三種情況。
1、位擴展
位擴展是指存儲晶元的字(單元)數滿足要求而位數不夠,需對每個存儲單元的位數進行擴展。
例: 用 1K × 4 的 2114 晶元構成 lK × 8 的存儲器系統。
分析: 每個晶元的容量為 1K ,滿足存儲器系統的容量要求。但由於每個晶元只能提供 4 位數據,故需用 2 片這樣的晶元,它們分別提供 4 位數據至系統的數據匯流排,以滿足存儲器系統的字長要求。
設計要點 :
(1) 將每個晶元的 10 位(1k=2^10)地址線按引腳名稱一一並聯,按次序逐根接至系統地址匯流排的低 10 位。
(2) 數據線則按晶元編號連接,1 號晶元的 4 位數據線依次接至系統數據匯流排的 D0 -D3 , 2 號晶元的 4 位數據線依次接至系統數據匯流排的 D4 -D7 。
(3) 兩個晶元的 端並在一起後接至系統控制匯流排的存儲器寫信號(如 CPU 為 8086/8088,也可由 和 /M 或 IO / 組合來承擔)
(4) 引腳分別並聯後接至地址解碼器的輸出,而地址解碼器的輸入則由系統地址匯流排的高位來承擔。
當存儲器工作時,系統根據高位地址的解碼同時選中兩個晶元,而地址碼的低位也同時到達每一個晶元,從而選中它們的同一個單元。在讀/寫信號的作用下,兩個晶元的數據同時讀出,送上系統數據匯流排,產生一個位元組的輸出,或者同時將來自數據匯流排上的位元組數據寫入存儲器。
2 、字擴充
字擴展用於存儲晶元的位數滿足要求而字數不夠的情況,是對存儲單元數量的擴展。
例 : 用 2K × 8 的 2716 A存儲器晶元組成 8K × 8 的存儲器系統
分析:
由於每個晶元的字長為 8 位,故滿足存儲器系統的字長要求。但由於每個晶元只能提供 2K 個存儲單元,故需用 4 片這樣的晶元,以滿足存儲器系統的容量要求。
設計要點 : 同位擴充方式相似。
(1) 先將每個晶元的 11(2* 2^10) 位地址線按引腳名稱一一並聯,然後按次序逐根接至系統地址匯流排的低 11 位。
(2) 將每個晶元的 8 位數據線依次接至系統數據匯流排的 D0 -D7 。
(3) 兩個晶元的 端並在一起後接至系統控制匯流排的存儲器讀信號(這樣連接的原因同位擴充方式),
(4) 它們的 引腳分別接至地址解碼器的不同輸出,地址解碼器的輸入則由系統地址匯流排的高位來承擔。
當存儲器工作時,根據高位地址的不同,系統通過解碼器分別選中不同的晶元,低位地址碼則同時到達每一個晶元,選中它們的相應單元。在讀信號的作用下,選中晶元的數據被讀出,送上系統數據匯流排,產生一個位元組的輸出。
3 、同時進行位擴充與字擴充
存儲器晶元的字長和容量均不符合存儲器系統的要求,需要用多片這樣的晶元同時進行位擴充和字擴充,以滿足系統的要求。
例 : 用 1K × 4 的 2114 晶元組成 2K × 8 的存儲器系統
分析: 由於晶元的字長為 4 位,因此首先需用採用位擴充的方法,用兩片晶元組成 1K × 8 的存儲器。再採用字擴充的方法來擴充容量,使用兩組經過上述位擴充的晶元組來完成。
設計要點 : 每個晶元的 10 根地址信號引腳宜接接至系統地址匯流排的低 10 位,每組兩個晶元的 4 位數據線分別接至系統數據匯流排的高 / 低四位。地址碼的 A 10 、 A 11 經解碼後的輸出,分別作為兩組晶元的片選信號,每個晶元的 控制端直接接到 CPU 的讀 / 寫控制端上,以實現對存儲器的讀 / 寫控制。
當存儲器工作時,根據高位地址的不同,系統通過解碼器分別選中不同的晶元組,低位地址碼則同時到達每一個晶元組,選中它們的相應單元。在讀 / 寫信號的作用下,選中晶元組的數據被讀出,送上系統數據匯流排,產生一個位元組的輸出,或者將來自數據匯流排上的位元組數據寫入晶元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