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存貨成本計算方法
存貨取得成本計算公式: 存貨取得成本包括訂單成本和取得成本。 訂單成本=固定訂單成本+年訂單數×每單可變成本=固定訂單成本+年庫存需求÷每單訂單訂貨量×每單可變成本 購置成本=年需求×單價
拓展資料:成本核算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 概念:或稱移動平均是指接收貨物的成本加上原存貨的成本除以接收貨物的數量加上原存貨的數量來計算加權單價,而採用發貨存貨的計價方法。特點:它的優點是允許管理人員及時跟蹤庫存余額,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和發放和持有的庫存成本是客觀的。缺點是平均單價需要每次收貨計算一次,計算工作量較大,不適用於收貨頻繁的企業。 適用范圍:是實際工作中使用最廣泛的成本核算方法。
單項計價法 概念:又稱個體鑒定法、具體鑒定法、批量實際鑒定法。該方法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與實物流一致,根據各種存貨確定每批存貨的采購批次或生產批次和期末存貨,並根據采購或生產時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出每批出外庫存和期末庫存的成本。 特點:使用這種方法是合理和准確計算即將離任的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但這種方法的前提是確定外向的批次庫存和剩餘庫存批次為了確定收入,所以實際操作的工作負載很重,困難。 適用范圍:適用於易於識別、存貨種類不多、單位成本高的存貨計價,如房地產、船舶、飛機、重型設備、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全月加權平均法 概念:加權平均法是指通過剔除當月收到的總成本和當月的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交貨成本和存貨成本。 特點:該方法僅在月末計算一次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平均單價是在市場價格漲跌時計算的,庫存成本的分配更加均衡。但這種方法通常不能從賬上提供已發行和已關閉存貨的單價和金額,不利於加強存貨管理。 適用范圍:適用於每一時期存貨成本變動不大。
❷ 變動儲存成本計算公式是什麼
變動儲存成本=Kc×Q/2(Q/2表示存貨的平均儲存量)。
變動儲存成本與存貨的數量有關,如存貨資金的應計利息、存貨的破損和變質損失、存貨的保險費用等,單位成本用Kc來表示。
相關信息:
存貨的儲存成本分為變動性儲存成本和固定性儲存成本。變動性儲存成本與儲存存貨的數量成正比,儲存的存貨數量越多,變動性成本就越高。
如存貨佔用資金的利息費、存貨的保險費、存貨殘損和變質損失等。固定性儲存成本與存貨的儲存的數量無關,如倉庫折舊費、倉庫保管人員的固定月工資等。
❸ 13、最佳訂貨批量決策中的年儲存成本的計算公式是( )。
年儲存成本=儲存固定成本+儲存變動成本=F2+K*Q/2
F2 固定成本,K表示單位儲存變動成本,Q 表示年需求量。
❹ 財務管理計算經濟訂貨批量
(1)每次訂貨的變動成本=800+200=1000(元)
單位變動儲存成本=1500×4%+80+60=200(元)
經濟訂貨批量
=[(2×3600×1000)/200×100/(100-10)]
=200(台)
送貨期=200/100=2(天)
訂貨次數=3600/200=18(次)
(2)平均交貨時間=8×10%+9×20%+10×40%+11×20%+12×10%=10(天)
交貨期內平均需要量=10×10=100(台)
再訂貨點=100+保險儲備量
①當再訂貨點為100台(即保險儲備量=0)時:
平均缺貨量=10×20%+20×10%=4(台)
缺貨成本和保險儲備成本之和TC(S,B)=100×4×18+0×200=7200(元)
②當再訂貨點為110台(即保險儲備量=10)時:
平均缺貨量=10×10%=1(台)
TC(S,B)=100×1×18+10×200=1800+2000=3800(元)
③當再訂貨點為120台(即保險儲備量=20)時:
平均缺貨量=0(台)
TC(S,B)=100×0×18+20×200=4000(元)
根據上述計算結果可知,合理的保險儲備最為10台,再訂貨點為110台。
(3)與批量相關的存貨總成本=[2×1000×3600×200×(1-10/100)]=36000(元)
(4)取得成本=訂貨成本_+購置成本
=變動訂貨成本+固定訂貨成本+購置成本
=18×1000+100000+3600×1500
=5518000(元)
儲存成本=變動儲存成本+固定儲存成本
=1/2×200×(1-10/100)×200+10×200+2000×12+40000
=84000(元)
(5)與儲備存貨相關的總成本
=取得成本+儲存成本+缺貨成本
=5518000+84000+1800=5603800(元)
或:與儲備存貨相關的總成本
=36000+3800+3600×1500+100000+2000×12+40000
=5603800(元)
(4)固定存儲成本公式擴展閱讀:
當企業按照經濟訂貨批量來訂貨時,可實現訂貨成本和儲存成本之和最小化。經濟批量。這項處理方法可以隨時加以調整使它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需要,這項方法還可以擴充延伸,以便在復雜的情況中使用。
公式
Q*=SQRT(2*DS/C)
(Q*-- 經濟訂貨批量、D -- 商品年需求量、S -- 每次訂貨成本、C --單位商品年保管費用)
❺ 存貨的儲存成本 TCc=F2+Kc× Q/2 為什麼除以2
經濟批量計算的基本假設是:
1、存貨是一次性到貨;
2、存貨的使用是均勻使用。所以,隨著均勻使用,存貨量也在均勻下降,(可理解為「呈遞減的等差數列」),總的平均存貨量為總進貨量的1/2。例如:進貨量N,每天使用1個,N天後剩餘為0,平均每天存貨量為:[N(0+N)/2]÷N=N/2。
(5)固定存儲成本公式擴展閱讀:
所示的辦法是否每年作20次生產調整的最優分配法?實際上它不是的。有一種簡單的數學方法可以得出訂貨的更好分配法。在研究這種計演算法之前,首先要懂得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即經濟訂貨量的概念。
在許多情況下EOQ概念是沒有價值的。在下列情況下計算EOQ是沒有理由的,當
1、客戶規定了數量(即,對於訂貨生產物品)
2、生產運行批量受設備能力限制(例如精細化工產品)。
3、產品的貨架壽命是短促的。
4、工具壽命或需要磨刀、修飾等等、限制了運行時間。
5、原料的批量限死了訂貨量。
經濟訂購批量公式又稱經濟批量法(簡稱E.O.R公式)。它是由確定性存儲模型推出的,進貨間隔時間和進貨數量是兩個最主要的變數,運用這個方法,可以取得存儲費用與運貨費用之間的平衡,確定最佳進貨數量和進貨時間。推導公式的過程中,做了以下假設。
①缺貨費用無限大;
②當存儲降至零時,可以得到補充;
③需求是連續的、均衡的,設需求速度只為常數,則t時間的需求Rt;
④每次訂貨量不變,訂貨費不變;
⑤單位存儲費不變。經過數學推導,最後得出公式(E.O.Q)
式中Q0表示經濟訂貨批量;R表示需求速度;C1表示單位存儲費用;C3表示訂購費;t0表示間隔時間。
通過進一步簡化可以得出最佳費用公式:
C0=minC(t),即最佳費用(包括存儲費用和訂購費用)。
❻ 存儲成本的內容是什麼
存儲成本是指物資存放在倉庫經過一定時期後所發生的全部成本,即為保持存貨而發生的成本。存儲成本包括兩個內容:
一是因為對實物的保管而發生的多種支出,如倉庫的折舊費、保險費、修理費、冷暖氣費、通風照明費等倉儲費用,以及倉庫內部的裝卸搬運費、倉庫管理費等;
二是因為存儲的貨物本身佔用資金的費用,為儲存物資佔用資金而支付的利息或佔用費、物資陳舊變質、損壞、拆耗所發生的損失等。
儲存成本也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固定成本與存貨數量的多少無關,如倉庫折舊、倉庫職工的固定月工資等。
變動成本與存貨的數量有關,如存貨資金的應計利息、存貨的破損和變質損失、存貨的保險費用等。
存儲成本的控制:
確定存貨的最優水平關鍵在於如何做到既能滿足生產銷售需要,又能滿足庫存控制的要求,即使庫存費用與采購費用的總和最低。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經濟訂貨量模型法、定期訂貨控製法、即時訂貨管理模式法等。
❼ 儲存成本有什麼分類,怎麼計算
儲存成本是指存貨在儲存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包括存貨佔用資金所計的利息(若企業用現有現金購買存貨,便失去將現金存放銀行或投資於有價證券應取得的利息,視為「放棄利息」;若企業借款購買存貨,便要支付利息費用,視為「付出利息』)、倉庫費用、保險費用、存貨破損和變質損失等等,通常用Tc來表示。
儲存成本的計算公式:
儲存成本可以按照與儲存數額的關系分為變動性儲存成本和固定性儲存成本兩類。其中,固定性儲存成本總額的大小隨存貨數量和儲存時間的變動而變動,與存貨儲存數額的多少沒有直接聯系,這類成本屬於決策的無關成本,如倉庫折舊、倉庫職工的固定月工資等,常用F表示;而變動性儲存成本則與存貨儲存數額成正比例變動關系,這類成本屬於決策的相關成本,如存貨資金的應計利息、存貨的破損和變質損失、存貨的保險費用等,單位成本用K。假設儲存單位存貨的變動成本是固定的,則儲存成本與訂貨批量同方向變化而與訂貨次數成反方向變化。
綜上所述,儲存成本的計算公式為:儲存成本=儲存固定成本+儲存變動成本
儲存成本的分類:
儲存成本是指為儲存存貨而發生的各種費用,通常包括兩大類:
一是付現成本,包括支付給儲運公司的倉儲費、按存貨價值計算的保險費、陳舊報廢損失、年度檢查費用以及企業自設倉庫發生的所有費用(如倉庫保管人員的工資、折舊費、維修費,辦公費、水電費、空調費等等)。
二是資本成本,即由於投資於存貨而不投資於其他可盈利方面所形成的機會成本。儲存成本也可分為兩部分:凡總額穩定,與儲存存貨數量的多少及儲存時間長短無關的成本,稱為固定儲存成本,凡總額大小取決於存貨數量的多少及儲存時間長短的成本,稱為變動儲存成本。
❽ 請教經濟訂貨量中變動存儲成本的公式
儲存成本的計算公式為:儲存成本=儲存固定成本+儲存變動成本。
在一年多次進貨的情況下,一批存貨不可能存放一年,而計算變動儲存成本時,乘以的是「單位存貨的年變動儲存成本」。所以,最終計算的是「一年內所有的批次的存貨的變動儲存成本之和」。
舉例說明如下:假設每年購入4次,每次購入10000件,年單位變動儲存成本為4元/件,則:
1月1日時存貨數量為10000件,3月31日時存貨數量為0件,整個季度的平均存貨量為5000件,變動儲存成本=5000×4×3/12=5000(元)。
4月1日時存貨數量為10000件,6月30日時存貨數量為0件,整個季度的平均存貨量為5000件,變動儲存成本=5000×4×3/12=5000(元)。
7月1日時存貨數量為10000件,9月30日時存貨數量為0件,整個季度的平均存貨量為5000件,變動儲存成本=5000×4×3/12=5000(元)。
(8)固定存儲成本公式擴展閱讀:
存儲成本包括兩個內容:
一是因為對實物的保管而發生的多種支出,如倉庫的折舊費、保險費、修理費、冷暖氣費、通風照明費等倉儲費用,以及倉庫內部的裝卸搬運費、倉庫管理費等;
二是因為存儲的貨物本身佔用資金的費用,為儲存物資佔用資金而支付的利息或佔用費、物資陳舊變質、損壞、拆耗所發生的損失等。
儲存成本也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固定成本與存貨數量的多少無關,如倉庫折舊、倉庫職工的固定月工資等。
變動成本與存貨的數量有關,如存貨資金的應計利息、存貨的破損和變質損失、存貨的保險費用等。
❾ 存貨相關總成本的計算公式是怎麼得來的
存貨總成本,是指一定時期內(通常以年為單位,下面表述中的各項成本按年計)與購買和維持存貨有關的成本。總成本=訂貨成本+儲存成本,即T=(A/Q)*P+(Q/2)*C,其中,T-存貨總成本,A-全年需求總量,Q-經濟訂貨批量,P-平均每次訂貨成本,C-單位材料的年儲存成本。
拓展資料:
1、進貨成本:由存貨的進價成本、進貨費用、采購稅金三方面構成。在進貨總量既定的情況下,進價成本和采購稅金保持相對穩定,屬於決策的無關成本;而進貨費用則與進貨次數成正比例變動關系(每一次的進貨費用基本固定不變),固定性進貨費用屬於決策相關成本。儲存成本:因儲存存貨而發生的費用,包括存貨資金佔用費用(機會成本)、存儲費用、保險費用、存貨殘損霉變損失等。其中變動性存儲成本屬於決策相關成本,而固定性儲存成本是決策無關成本。缺貨成本:因存貨不足而給企業造成的停產損失、延誤發貨的信譽損失及喪失銷售機會的損失等。
2、存貨周轉率又名庫存周轉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營業成本(銷貨成本)與平均存貨余額的比率。用於反映存貨的周轉速度,即存貨的流動性及存貨資金佔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業在保證生產經營連續性的同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存貨周轉率是對流動資產周轉率的補充說明,是衡量企業投入生產、存貨管理水平、銷售收回能力的綜合性指標。公式有如下:
成本基礎的存貨周轉次數=營業成本/存貨平均余額=銷貨成本
存貨平均余額=(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期末存貨=流動資產-速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比率-速動比率)
收入基礎的存貨周轉次數 - 成本基礎的存貨周轉次數 = 毛利 / 存貨平均余額
也可以通過存貨周轉天數計算,存貨周轉率=計算期天數(365)/存貨周轉天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