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拍照的存儲原理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拍照的存儲原理

發布時間: 2022-04-20 17:13:38

『壹』 數碼相機的照相原理是什麼

(1)光學鏡頭:將景物的光匯聚,(這部分的原理是凸透鏡成像原理),到達感光器件;
(2)感光器件:通常是CCD或CMOS,將景物的光信號變成電信號;
(3)微處理器:將電信號進行數字化處理(變成以像素為單元的數字信號,一個像素通常由3個或更多的位元組存儲),再進行一定的壓縮和編碼,成為不同格式的數字文件(Raw,或Jpg等);
(4)外存儲器:將數字文件存儲在外存儲器上。

『貳』 手機攝像,拍照,錄音的原理各是什麼

這個我知道,1
一種是運用的電子感測原理,這種應用的較多;
另外一種運用的是光學原理,不過這種成本較高,一般不怎麼常用。
錄音
是將音頻信號先轉化為數字信號,然後再把這些數字記錄到手機的存儲器中。從本質上說已經
和記錄一個電話號碼沒啥區別了。

『叄』 對著人拍照,為什麼能夠把人的影像留在照片上

愛爾蘭位於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東靠愛爾蘭海,與英國隔海相望。因全國草地遍布,被人們美譽為「綠島」、「綠寶石」和「翡翠島國"。這座島國擁有著迷人的自然美景。天氣變化大。這個國家有「翡翠綠島」可愛的別名,正如愛爾蘭由綠色、白色、橙色相間的國旗一般,是個純凈美麗的國家,由於其經濟發展速度之快另有「歐洲小虎」的殊榮。「大河之舞」舞出了愛爾蘭民族的魂,威士忌和黑啤酒激盪著愛爾蘭民族的情。

快門既然是控制曝光時間的,就是有快慢的區分。那我們就分別來認識一下高速快門和低速快門所拍的不同效果的照片。

2、取景器,可分為旁軸取景和單反取景。

旁軸取景:鏡頭與取景系統分離,通過機身上可透視的取景窗口進行取景,存在視差。

單反取景:單反相機的取景器是由反光鏡和棱鏡組成的,取景器能夠把將要記錄的影像近似地顯示出來。

3,感光材料:前面已經提到了,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膠卷或CCD、CMOS等電子感光元件,電子感光元件可直接將光學信號轉換為數字電信號,實現圖像的獲取、存儲、傳輸、處理和復現。

『肆』 數碼照相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1.膠片相機與數碼相機的差異

使用傳統的膠卷相機時,按下快門後,光線通過鏡頭和光圈落在焦點平面位置上的膠卷,膠卷的感光乳劑隨之產生化學反應,將圖像記錄下來。

而數碼相機在焦點的平面位置上的用圖像感測器取代了膠卷,並通過相應的圖像處理與存儲部件來完成拍攝。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記錄光影的方式。

傳統相機使用的是模擬介質,數碼相機使用的是數字介質,存儲到sd卡中。

2.數碼相機的工作過程

數碼相機的工作過程是感光—轉換—存儲的過程。

打開相機的電源開關後,主控程序晶元開始檢查整個相機,確定各個部分是否正常。如果一切正常,我們對准拍攝目標,並將快門按下一半時,相機內的微處理器開始工作,確定對焦距離,快門速度,光圈大小。

按下快門後,通過光學鏡頭的的光線聚焦在原來位於膠卷相機的影像感測器上,由影像感測器把光信號轉為電信號,此時相機得到了電子圖像。

但這時圖像文件只是模擬信號,還不能被計算機識別,所以需通過A/D轉化為數字信號。接下來微處理器對數字信號進行壓縮,並轉化為待定的圖像格式,例如JPEG格式,raw格式。然後將圖像文件存儲到存儲卡中。

至此一張數碼照片就拍攝好了,通過相機背後的LCD屏幕,即可查看所拍攝的照片。

3.數碼相機的成像過程

數碼相機的成像過程主要分為如下4個步驟:

1.拍攝景物時,景物反射的光線通過數碼相機的鏡頭透射到圖像感測器上。

2.圖像感測器上的光電二極體收到光線的激發而釋放出電荷,生成電信號。

3.圖像感測器利用感光元件中的信號控制線路對發光二極體產生的電流進行控制,由電流傳輸電路輸出,有一次成像產生的電信號收集起來,經過放大和濾波後的電信號傳送到ADC,由ADC將電信號(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數值的大小和電信號的強度,電壓的高度成正比,這些數值其實也就是圖像的數據。

4.此時這些圖像數據還不能直接生成圖像,需要輸出到數字信號處理器(DSP)中。在DSP中將會對這些圖像數據進行色彩校正,白平衡處理,並將其編碼為數碼相機所支持的圖像格式,解析度,然後才會被存儲為圖像文件。

『伍』 手機拍照的原理是什麼

手機拍照的原理是感光器件工作原理。

它使用一種高感光度的半導體材料製成,能把光線轉變成電荷,通過模數轉換器晶元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經過壓縮以後由相機內部的閃速存儲器或內置硬碟卡保存,因而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數據傳輸給計算機,並藉助於計算機的處理手段,根據需要和想像來修改圖像。

CCD由許多感光單位組成,通常以百萬像素為單位。當CCD表面受到光線照射時,每個感光單位會將電荷反映在組件上,所有的感光單位所產生的信號加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

『陸』 單反相機的儲存原理是什麼

數碼單反相機記錄數據的流程分為3個階段。透過鏡頭的光線照射在圖像感應器上,轉換成電子信號。然後由數字影像處理器進行多種圖像處理,完成信號的數據化並傳輸至存儲卡保存。到數字影像處理器為止的階段用於完成成像,存儲卡僅起到儲存數據的作用。

『柒』 我們用相機拍照是根據什麼原理在電影院看電影又是根據什麼原理

照相機的工作過程,概略地說是應用光學成像原理,通過照相鏡頭將被攝物體成像在感光材料上。下面將粗略地介紹攝影光學成像原理:人類對於光的本性的認識,光線的傳播及透鏡成像原理。

人類對於光的本性的認識經歷了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在整個18世紀中,光的微粒流理論在光學中仍占優勢,人們普遍認為光是微小的粒子組成的,從點光源發出並以直線向四面八方輻射。19世紀初,以楊氏(Young)和菲涅耳(Fresnel)的著作為代表逐步發展成今天的波動光學體系。如今對光的本性認識是:光和實物一樣,是物質的一種,它同時具有波的性質和微粒(量子)的性質,但從整體來說,它既不是波,也不是微粒,也不是它們的混合物。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

他們的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裡面裝有35毫米鑿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旋轉機構,並裝有一個攝影鏡頭和放映鏡頭。

裝上攝影鏡頭時,可以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獲得負片。取下攝影鏡頭,將曝光後的負片與另一條未曝光的膠卷貼在一起曝光後轉成正片。

放映時,正片裝入機內。點燃燈泡後,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靜止的畫面以極短的間隔次高速地通過片窗,使影像在觀看者的視網膜上暫留,觀眾便可看到一組活動的畫面。

不過現在國內也有了數字影院

數字電影節目的發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膠片

它是存儲在計算機/伺服器中,由其"作為"數字放映機播放影片

有數字傳輸技術的保障,使整部電影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從而使觀眾可以與影片的導演看到"相同"的電影。也就是說,一旦數字電影信號發出,無論多少家數字影院,也不管它位於地球的什麼位置,都可以同時映出同一個節目。同時數字放映設備還可以為影院提供增值服務,如實時播放重大體育比賽、文藝演出、遠程教育等等,改變了影院膠片放映的單一模式

比如上海的IMAX立體巨幕影院

上海科技館立體巨幕影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影院之一,也是全中國最大的立體巨幕影院。

立體巨幕影院銀幕巨大,它高18.3米,寬24.3米(相當於6層樓房的高度),可容納觀眾441位。立體巨幕影院的放映設備採用當今世界上技術含量最高、畫格最大的70毫米15齒孔IMAX雙機放映系統。放映立體電影時,2台放映機同步放出映像,當觀眾戴上特製的立體眼鏡時,映像通過光的偏振原理,使畫面產生強烈的立體效果,猶如景物就在眼前,有伸手可觸的感覺。6層樓高的巨大畫面和6+1聲道的音響系統,使觀眾產生強烈的震撼。

『捌』 手機拍照的原理

數碼相機功能

手機的數碼相機功能指的是手機是否可以通過內置或是外接的數碼相機進行拍攝靜態圖片或短片拍攝,作為手機的一項新的附加功能,手機的數碼相機功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外置數碼相機型號

外置數碼相機型號即手機通過數據線與數碼相機相連,來完成數碼相機的一切拍攝功能。外置數碼相機的優點在於可以減輕手機的重量,而且外置數碼相機重量輕,攜帶方便,使用方法簡單。

數碼相機感光元件

作為手機新型的拍攝功能,內置的數碼相機功能與我們平時所見到的低端的(10萬--130萬像素)數碼相機相同。與傳統相機相比,傳統相機使用「膠卷」作為其記錄信息的載體,而數碼相機的「膠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器件,而且是與相機一體的,是數碼相機的心臟。感光器是數碼相機的核心,也是最關鍵的技術。目前數碼相機的核心成像部件有兩種:一種是廣泛使用的CCD(電荷藕合)元件;另一種是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導體)器件。由於手機中的拍照功能是新興起的,所以目前用於手機中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基本上都是CMOS的。

感光器件工作原理

電荷藕合器件圖像感測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它使用一種高感光度的半導體材料製成,能把光線轉變成電荷,通過模數轉換器晶元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經過壓縮以後由相機內部的閃速存儲器或內置硬碟卡保存,因而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數據傳輸給計算機,並藉助於計算機的處理手段,根據需要和想像來修改圖像。CCD由許多感光單位組成,通常以百萬像素為單位。當CCD表面受到光線照射時,每個感光單位會將電荷反映在組件上,所有的感光單位所產生的信號加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

CCD和傳統底片相比,CCD 更接近於人眼對視覺的工作方式。只不過,人眼的視網膜是由負責光強度感應的桿細胞和色彩感應的錐細胞,分工合作組成視覺感應。 CCD經過長達35年的發展,大致的形狀和運作方式都已經定型。CCD 的組成主要是由一個類似馬賽克的網格、聚光鏡片以及墊於最底下的電子線路矩陣所組成。目前有能力生產 CCD 的公司分別為:SONY、Philips、Kodak、Matsushita、Fuji和Sharp,大半是日本廠商。

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ctor)和CCD一樣同為在數碼相機中可記錄光線變化的半導體。CMOS的製造技術和一般計算機晶元沒什麼差別,主要是利用硅和鍺這兩種元素所做成的半導體,使其在CMOS上共存著帶N(帶–電) 和 P(帶+電)級的半導體,這兩個互補效應所產生的電流即可被處理晶元紀錄和解讀成影像。然而,CMOS的缺點就是太容易出現雜點, 這主要是因為早期的設計使CMOS在處理快速變化的影像時,由於電流變化過於頻繁而會產生過熱的現象。

感光器件的發展

CCD是1969年由美國的貝爾研究室所開發出來的。進入80年代,CCD影像感測器雖然有缺陷,由於不斷的研究終於克服了困難,而於80年代後半期製造出高解析度且高品質的CCD。到了90年代製造出百萬像素之高解析度CCD,此時CCD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算一算CCD 發展至今也有二十多個年頭了。進入90年代中期後,CCD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同時,CCD的單位面積也越來越小。但為了在CCD面積減小的同時提高圖像的成像質量,SONY與1989年開發出了SUPER HAD CCD,這種新的感光器件是在CCD面積減小的情況下,依靠CCD組件內部放大器的放大倍率提升成像質量。以後相繼出現了NEW STRUCTURE CCD、EXVIEW HAD CCD、四色濾光技術(專為SONY F828所應用)。而富士數碼相機則採用了超級CCD(Super CCD)、Super CCD SR。

對於CMOS來說,具有便於大規模生產,且速度快、成本較低,將是數字相機關鍵器件的發展方向。目前,在CANON等公司的不斷努力下,新的CMOS器件不斷推陳出新,高動態范圍CMOS器件已經出現,這一技術消除了對快門、光圈、自動增益控制及伽瑪校正的需要,使之接近了CCD的成像質量。另外由於CMOS先天的可塑性,可以做出高像素的大型CMOS感光器而成本卻不上升多少。相對於CCD的停滯不前相比,CMOS作為新生事物而展示出了蓬勃的活力。作為數碼相機的核心部件,CMOS感光器以已經有逐漸取代CCD感光器的趨勢,並有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主流的感光器。

影像感光器件因素

對於數碼相機來說,影像感光器件成像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感光器件的面積;二是感光器件的色彩深度。

感光器件面積越大,成像較大,相同條件下,能記錄更多的圖像細節,各像素間的干擾也小,成像質量越好。但隨著數碼相機向時尚小巧化的方向發展,感光器件的面積也只能是越來越小。

除了面積之外,感光器件還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色彩深度,也就是色彩位,就是用多少位的二進制數字來記錄三種原色。非專業型數碼相機的感光器件一般是24位的,高檔點的采樣時是30位,而記錄時仍然是24位,專業型數碼相機的成像器件至少是36位的,據說已經有了48位的CCD。對於24位的器件而言,感光單元能記錄的光亮度值最多有2^8=256級,每一種原色用一個8位的二進制數字來表示,最多能記錄的色彩是256x256x256約16,77萬種。對於36位的器件而言,感光單元能記錄的光亮度值最多有2^12=4096級,每一種原色用一個12位的二進制數字來表示,最多能記錄的色彩是4096x4096x4096約68.7億種。舉例來說,如果某一被攝體,最亮部位的亮度是最暗部位亮度的400倍,用使用24位感光器件的數碼相機來拍攝的話,如果按低光部位曝光,則凡是亮度高於256倍的部位,均曝光過度,層次損失,形成亮斑,如果按高光部位來曝光,則某一亮度以下的部位全部曝光不足,如果用使用了36位感光器件的專業數碼相機,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連拍功能

連拍功能英文學名為continuous shooting,是通過節約數據傳輸時間來捕捉攝影時機。連拍模式通過將數據裝入數碼相機內部的高速存儲器(高速緩存),而不是向存儲卡傳輸數據,可以在短時間內連續拍攝多張照片。由於數碼相機拍攝要經過光電轉換,a/d轉換及媒體記錄等過程,其中無論轉換還是記錄都需要花費時間,特別是記錄花費時間較多。因此,所有數碼相機的連拍速度都不很快。

連拍一般以幀為計算單位,好像電影膠卷一樣,每一幀代表一個畫面,每秒能捕捉的幀數越多,連拍功能越快。目前,數碼相機中最快的連拍速度為7幀/秒,而且連拍3秒鍾後必須再過幾秒才能繼續拍攝。當然,連拍速度對於攝影記者和體育攝影受好者是必須注意的指標,而普通攝影場合可以不必考慮。一般情況下,連拍捕捉的照片,解析度和質量都會有所減少。有些數碼相機在連拍功能上可以選擇,拍攝解析度較小的照片,連拍速度可以加快,反之,解析度 大的照片的連拍速度會相對減緩。

通過連續快拍模式,只須輕按按鈕,即可連續拍攝,將連續動作生動地記錄下來。

短片拍攝功能

短片拍攝功能即數碼相機具備拍攝視頻文件的功能。有別於DV(數碼攝像機),數碼相機只可以把視頻文件存放在記憶卡裡面,由於記憶體的空間有限,所以視頻文件的質量跟大小都比較差。

集中用於數碼相機拍攝短片的文件多為AVI,有少數的照相機可以MPEG4來儲存視頻文件。以AVI格式記錄的視頻文件解析度為320 x 240,每秒16幀的速度記錄圖片,這樣的視頻文件非常大,10分鍾就可以消耗2G的空間。另一種是MPEG4格式的視頻文件,以解析度為320x 240,每秒16幀的速度記錄,以這種格式記錄視頻,體積較小。因為畫質高,占容量少,MPEG4的記錄模式已經在多款數碼相機上使用。

索尼推出的數碼相機,可以解析度為640 x 480,每秒16幀的速度記錄短片,在解析度上已經接近DV短片的720 x 576 (PAL制),但在記錄速度上,還是有所不及DV的25幀每秒。而另一種記錄格式是以160 x 112的解析度,每秒30幀的速度記錄短片,在記錄速度上超過了DV帶,而解析度上有所差距。

一些數碼相機在拍攝短片的時候,可以通過自帶的麥克風進行現場錄音。大部分的其它功能,例如變焦、白平衡調節等,在拍攝短片的時候都不可以使用。

白平衡調節

白平衡英文名稱為White Balance。物體顏色會因投射光線顏色產生改變,在不同光線的場合下拍攝出的照片會有不同的色溫。例如以鎢絲燈(電燈泡)照明的環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黃,一般來說,CCD沒有辦法像人眼一樣會自動修正光線的改變。下面一些圖片,就顯示了在不同顏色光線下的不同圖象。

此圖為原色圖

此圖為在正常光源下使用白平衡的圖片

第一幅圖片採用自然光,強加白平衡後,圖像偏藍。若在燈光底下用白平衡,圖片的色調就會恢復到原色狀態,白平衡會按目前畫像中圖像特質,立即調整整個圖像紅綠藍三色的強度,以修正外部光線所造成的誤差。有些相機除了設計自動白平衡或特定色溫白平衡功能外,也提供手動白平衡調整。

平衡就是無論環境光線如何,讓數碼相機默認「白色」,就是讓他能認出白色,而平衡其他顏色在有色光線下的色調。顏色實質上就是對光線的解釋,在正常光線下看起來是白顏色的東西在較暗的光線下看起來可能就不是白色,還有熒光燈下的"白"也是"非白"。對於這一切如果能調整白平衡,則在所得到的照片中就能正確地以"白"為基色來還原其他顏色。現在大多數的商用級數碼相機均提供白平衡調節功能。正如前面提到的白平衡與周圍光線密切相關,因而,啟動白平衡功能時閃光燈的使用就要受到限制,否則環境光的變化會使得白平衡失效或干擾正常的白平衡。一般白平衡有多種模式,適應不同的場景拍攝,如:自動白平衡、鎢光白平衡、熒光白平衡、室內白平衡、手動調節。

自動白平衡

自動白平衡通常為數碼相機的默認設置,相機中有一結構復雜的矩形圖,它可決定畫面中的白平衡基準點,以此來達到白平衡調校。這種自動白平衡的准確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光線下拍攝時,效果較差,而在多雲天氣下,許多自動白平衡系統的效果極差,它可能會導致偏藍。

鎢光白平衡

鎢光白平衡也稱為「白熾光」或者「室內光」。設置一般用於由燈泡照明的環境中(如家中)當相機的白平衡系統知道將不用閃光燈在這種環境中拍攝時,它就會開始決定白平衡的位置,不使用閃光燈在室內拍照時,一定要使用這個設置。

熒光白平衡

適合在熒光燈下作白平衡調節,因為熒光的類型有很多種,如冷白和暖白,因而有些相機不只一種熒光白平衡調節。各個地方使用的熒光燈不同,因而「熒光」設置也不一樣,攝影師必須確定照明是哪種「熒光」,使相機進行效果最佳的白平衡設置。在所有的設置當中,「熒光」設置是最難決定的,例如有一些辦公室和學校里使用多種熒光類型的組合,這里的「熒光」設置就非常難以處理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試拍」了。

室內白平衡

室內白平衡或稱為多雲、陰天白平衡,適合把昏暗處的光線調置原色狀態。並不是所有的數碼相機都有這種白平衡設置,一般來說,白平衡系統在室外情況時處於最優狀態,無需這些設置。但有些製造商在相機上添加了這些特別的白平衡設置,這些白平衡的使用依相機的不同而不同。

手動調節

這種白平衡在不同地方有各不相同的名稱,它們描述的是某些普通燈光情況下的白平衡設置。一般來說,用戶需要給相機指出白平衡的基準點,即在畫面中哪一個「白色」物體作為白點。但問題是什麼是「白色」,譬如不同的白紙會有不同的白色,有些白紙可能稍微偏黃些,有些白紙可能稍稍偏白,而且光線會影響我們對「白色」色感,那麼怎樣確定「真正的白色」?解決這種問題的一種方法是隨身攜帶一張標準的白色的紙,拍攝時拿出來比較一下被攝體就行了。這個方法的效果非常好,那麼在室內拍攝中很難決定此種設置時,不妨根據「參照」白紙設置白平衡。在沒有白紙的時候,讓相機對准眼球認為是白色的物體進行調節。

閃光燈

閃光燈的英文學名為Flash Light。閃光燈也是加強曝光量的方式之一,尤其在昏暗的地方,打閃光燈有助於讓景物更明亮。使用閃光燈也會出現弊端,例如在拍人物時,閃光燈的光線可能會在眼睛的瞳孔發生殘留的現象,進而發生「紅眼」的情形,因此許多相機商都將"消除紅眼"這項功能加入設計,在閃光燈開啟前先打出微弱光讓瞳孔適應,然後再執行真正的閃光,避免紅眼發生。中低檔數碼相機一般都具備三種閃光燈模式,即自動閃光、消除紅眼與關閉閃光燈。再高級一點的產品還提供「強制閃光」,甚至「慢速閃光」功能。

自動閃光

通常傳統膠卷相機與數碼相機在不作任何設定變動的時候,閃光燈模式都預設在「自動閃光」模式下。此時,相機會自動判斷拍攝場景的光線是否充足。如果不足,就會自動在拍攝時打開閃光燈進行閃光,以彌補光線。我們大部分的拍攝情況下,「自動閃光」模式都足以應付。

防紅眼

防紅眼英文學名為Redeye rection,在數碼相機上的標志一般為一隻「眼睛」。「紅眼」現象在拍攝人像照片(尤其是比較近的距離、環境較陰暗)時常會發生。這是由於眼睛視網膜反射閃光而引起的。如果你不想讓拍攝出來的人或動物的眼睛出現「紅眼」,可以利用數碼相機的「消除紅眼」模式先讓閃光燈快速閃爍一次或數次,使人的瞳孔適應之後,再進行主要的閃光與拍攝。以下為開不開防紅眼和開防紅眼兩種模式下拍出來的不同圖片。

強制不閃光

強迫數碼相機關閉閃光燈。不管拍攝環境的光線條件如何,都不準閃光。此功能最適宜於禁止使用閃光燈的地方進行拍攝。

強制閃光

不管在明亮或弱光的環境中,都開啟閃光燈進行閃光。通常用在對背對光源的人物進行拍攝,可以增強人物的亮度,但是容易造成噪點增加和曝光過度。

慢速同步

不管在明亮或弱光的環境中,都開啟閃光燈進行閃光。通常用在對背對光源的人物進行拍攝,可以增強人物的亮度,但是容易造成噪點增加和曝光過度。在光線昏暗的環境下拍照時,如果使用閃光燈加較高的快門速度進行拍攝,很容易造成前景主體太亮,甚至是白晃晃的一片,而背景卻依舊灰暗,無法辨別細節。而「慢速閃光同步」會延遲數碼相機的快門釋放速度,以閃光燈照明前景,配合慢速快門(如1/5秒)為弱光背景曝光。這樣,就能夠拍攝出前後景均得到和諧曝光的照片。

前/後簾同步閃光

在弱光的情況下,快門速度比較慢,而前/後簾同步閃光,基本上不會提高快門速度。比如正常測光,最大光圈的時候,快門速度是1秒。開啟前三種閃光模式後,快門速度能提高到1/90秒。而前簾同步閃光,在快門開啟的同時閃光1/90秒,然後繼續曝光到1秒或1/2秒。後簾同步閃光和前簾同步閃光相反,快門開啟後,直到快門關閉的最後,才開始閃光。

使用後簾同步閃光,手動設置最小光圈F8,快門2秒。前後景都能照顧到了。

『玖』 攝像頭存儲原理

你好:

——★1、商店,超市,單位里安裝的攝像頭,屬於監控攝像頭,錄像數據通過視頻採集卡輸入到計算機,存儲在硬碟上的。受硬碟容量限制,採取了兩個措施①、使用壓縮軟體進行錄制;②、根據硬碟容量,設置視頻數據的保存日期,循壞錄制(大容量硬碟可以保存數月之久


——★2、攝像頭有兩種結構,即單方向的固定攝像頭,以及帶旋轉雲台的、可調節焦距的攝像頭也稱作監控攝像機)。兩種結構的攝像頭,本身都不帶存儲裝置是依賴計算機的存儲設備記錄數據的攝像頭都掛在高處,假如本身帶存儲卡等設備,觀看也不方便,需要爬上爬下......所以都需要計算機管理、存儲數據的)。


——★3、 「如果電腦關著,攝像頭亮著 ,攝像頭是在監控狀態嗎」 ......攝像頭是視頻採集設備電腦是數據管理和錄制設備攝像頭(指示燈)亮著,會採集視頻數據的但如果電腦是關機狀態,採集的監控數據就不會被記錄


——★4、需要注意的是監控攝像頭是由計算機管理的包括攝像頭的供電管理。一般情況下,如果不是刻意關掉電腦監控攝像頭和電腦基本上是同步工作的


——★5、即使使用一個攝像頭也需要電腦(硬碟)記錄監控數據的沒有電腦(硬碟)做記錄,攝像頭是不能記錄監控錄像沒有電腦,也看不到影像

『拾』 數碼相機圖形存儲卡的基本工作原理

數碼相機中的工作原理如下:當按下快門時,鏡頭將光線會聚到感光器件CCD(電荷耦合器件)上, CCD是半導體器件,它代替了普通相機中膠卷的位置,它的功能是把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這樣,我們就得到了對應於拍攝景物的電子圖像,但是它還不能馬上被送去計算機處理,還需要按照計算機的要求進行從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的轉換,ADC(模數轉換器)器件用來執行這項工作。接下來MPU(微處理器)對數字信號進行壓縮並轉化為特定的圖像格式,例如JPEG格式。最後,圖像文件被存儲在內置存儲器中。至此,數碼相機的主要工作已經完成,剩下要做的是通過LCD(液晶顯示器)查看拍攝到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