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蒐索程式師資訊,查找有用的技術資料
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過渡存儲區在哪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過渡存儲區在哪

發布時間: 2022-04-19 04:35:25

1. 怎麼樣才能做生產管理員,具體要從什麼方面做起。

系生產的不僅僅是工藝、工程、成本方面的,現場管理也尤為重要。一個好的現場管理者,不僅能讓你感覺到非常好現場工作氛圍,還能確保生產穩定。 個人認為 現場管理應包括以下幾點: 1、人:包括員工、班組長、車間主任,首先需營造良好氛圍,當你心情舒暢的時候你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其次是溝通、交流方式,「一句話說的人笑、一句話說的人跳」誰都明白,但你想把現場管理好,無可厚非的是你得安排員工實施,否則你一個人是做不了任何事情的;再者是班組管理,班組長是車間現場管理的紐帶,千萬不能讓班組長成為「中間層」,上不頂天,下不接地;最後是車間主任的定位,得回答以下問題:「你想不想把現場管好,你用什麼方式去管,管的效果怎麼樣,怎麼去考核」。 2、機:設備,做好日常維護保養工作,把你的設備照顧好你肯定不吃虧,要不然,既影響生產又得勞民傷財。 3、料:所用物料、原料,用前仔細檢查了嗎?是否符合我們投料要求,數量、批號對不對。現在的混料、錯投料事故發生就是例證。 4、法:工藝、生產改進方式方法,滿足以上幾點之後,就得在工藝生產上有所改進了,我們提倡收率、產量超產獎,員工上班很簡單,就是為了生存,如何讓他們賺更多票票,提升員工積極性,產量收率上去了,員工好處有了,最終受益的還是公司。 5、環:即環境、環保,現在的環保壓力及員工的職業健康都要有所保障,不能只想這效益,忘了替你創造財富的人。 系生產的不僅僅是工藝、工程、成本方面的,現場管理也尤為重要。一個好的現場管理者,不僅能讓你感覺到非常好現場工作氛圍,還能確保生產穩定。 生產管理實例 1.集中工廠網路 按照統一目標設計的多家工廠可以更好的組織起來,並使經營更加經濟。一般是建立小規模專業化工廠而不是大型縱向一體化的製造廠。 2.成組技術 與將工作從一個部門轉移到另一個部門交給專業化員工操作不同,成組技術考慮了製作一個零件的所有操作,並將完成這些操作的機器放在一起。成組技術單元減少了不同操作間的移動、等待時間和在製品庫存,也減少了所需員工的人數。然而,員工必須具有充分的柔性以便能夠操作工作中的集中設備,完成工件的加工過程。由於供人們具有先進的技術水平,因此工作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證和提高。 3. 源頭質量的控制 控制源頭質量意味著在工作之初就要做得十分正確。當出現錯誤時立即停止該工序或裝配線。工人成為自己工作的檢查者,獨自對其產品質量負責。由於工人一次只注意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就容易發現工作中存在的質量問題。源頭質量包括自動化或稱為自動檢測。自動設備或機器人進行質量檢查,更快捷、容易、可重復性強,適合規模太大太復雜,不能由人工完成的工作。 4. JIT生產 JIT意味著在必要的時候生產必要的產品,不要過量生產。超過所需最小數量的任何東西都將被看成是浪費,因為現在再不需要的事物上投入的精力和原材料都不能在現在被使用。JIT已被用於重復性生產企業。盡管工作站間可能區別很大,但還是可以實現過渡時間的最小化,同時保持運送數量最小--通常是把每天生產總數的1/10作為單位運送批量規模。供應商有時甚至要每天供應多次物料,以保持小批量規模和低庫存。當所有等待數量變為零時,庫存投資實現最小化,提前期大大縮短,企業對需求變化快速反應,質量問題也得以迅速曝光。 5. 均衡生產負荷 平衡生產流可以減少通常情況下由於計劃不均衡所帶來的反應,成為均衡車間生產負荷.當總裝線發生變化時,這種變化就在整條生產線上和供應鏈上被放大了。消除該問題的唯一辦法是建立固定的月生產計劃,使生產率固定,從而盡可能減少變化和調整。可以通過每天建立相同的產品組合進行小規模生產的方式解決車間生產負荷不均衡的問題。因此,企業可以建立一個綜合產品組合來適應不同的需求變化。如下表豐田公司的例子。各型號汽車月總量被分解為日產量(假設每月20天),以便計算生產周期時間(一條生產線上兩個可識別單元之間的時間)。該周期時間數用於調整資源,以生產出所需的精確數量的產品。設備的速度與生產線的速度並不重要,只有每天生產所需的產品數量才是重要的。JIT強調按計劃成本和質量進行生產。 6.看板生產控制系統 看板控制系統使用符號設備管理JIT的物流。在物質控制系統中,可以使用容器代替卡片。卡片或容器組成了看半拉動系統。生產或供應部件的權力來自下游的操作的需求拉動。下圖顯示了一條裝配線,該抓給現有一個加工中心供應零件。該加工中心生產A和B兩種零件,這兩種零件儲存在裝配線與加工中心之間的容器中,每個靠近裝配線的容器中有一個搬運看板,每個開進加工中心的容器中有一個生產看板,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兩看板系統。 當裝配線從一個裝滿地一種零件A的容器中去走零件時,就有一個工人從容其中取走搬運看板,同時放入生產看板,並將該看板送到技工中心的存儲區。加工中心的工人發現了零件A的容器,取出生產看板,裝滿零件,並放入搬運看板。這樣就准許將該容器已送到裝配線。而取出的生產看板則放在加工中心的工具架上,准許另一批原料投入生產。工具架上的看板就成為加工中心的分配表。看板卡並不是發出生產請求的唯一途徑;發出生產請 時還可以採用其它可視辦法。 7. 最小化換模時間 因為JIT生產以小批量生產為准則,估計期的換末工作必須迅速完成,意識現在生產線上進行混合生產。為實現換模時間的減少,在JIT系統重獎換摸工作劃分為內部換模和外部換模。內部換模只能在停機後才能進行,而外部換模則可以在機器的運行期間實現。其它可用於節約換模時間的裝置如復制的工具架也可達到這一目的。 8. 5S生產現場改善 「5S」即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和修身(Shitsuke)這5個詞的縮寫。 因為這5個詞日語中羅馬拼音的第一個字母都是「S」,所以簡稱為「5S」,開展以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修身為內容的活動,稱為5s現場管理法。 「5S」起源於日本,並在日本企業中廣泛推行,它相當於我國企業開展的文明生產活動。「5S」的對象是現場的「環境」,它對生產現場環境全局進行綜合考慮,並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與措施,從而達到規范化管理。「5S」的核心和精髓是修身,如果沒有職工隊伍修身的相應提高,「5S」就難以開展和堅持下去。 [編輯本段]生產管理的三大手法 在企業進行內訓時,企業生產部部長提問道:我們部門有一位設備維修工,經常違反紀律,但有些設備只有他會修理。請問我們是否該處分他?其實國內不少企業都會出現類似這樣讓管理者頭疼的問題。在一個企業里,如果出現像這樣不可缺少的人,那對企業來說是十分危險的。避免或減少這種危險的法寶就是標准化。 1、標准化 所謂標准化,就是將企業里有各種各樣的規范,如:規程、規定、規則、標准、要領等等,這些規范形成文字化的東西統稱為標准(或稱標准書)。制定標准,而後依標准付諸行動則稱之為標准化。那些認為編制或改定了標准即認為已完成標准化的觀點是錯誤的,只有經過指導、訓練才能算是實施了標准化。 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標准化在國內許多企業有體系、制度、意識上的障礙,但必須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魄,才能真正讓'中國製造'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 2、目視管理 目視管理實施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企業的現場管理水平。無論是在現場,還是在辦公室,目視管理均大有用武之地。在領會其要點及水準的基礎上,大量使用目視管理將會給企業內部管理帶來巨大的好處。 所謂目視管理,就是通過視覺導致人的意識變化的一種管理方法。目視管理有三個要點: (1)、無論是誰都能判明是好是壞(異常); (2)、能迅速判斷,精度高; (3)、判斷結果不會因人而異。 在日常活動中,我們是通過'五感'(視覺、嗅覺、聽覺、觸摸、味覺)來感知事物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視覺'。據統計,人的行動的60%是從'視覺'的感知開始的。因此,在企業管理中,強調各種管理狀態、管理方法清楚明了,達到'一目瞭然',從而容易明白、易於遵守,讓員工自主地完全理解、接受、執行各項工作,這將會給管理帶來極大的好處。 3、管理看板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視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即對數據、情報等的狀況一目瞭然地表現,主要是對於管理項目、特別是情報進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動。它通過各種形式如標語/現況板/圖表/電子屏等把文件上、腦子里或現場等隱藏的情報揭示出來,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時掌握管理現狀和必要的情報,從而能夠快速制定並實施應對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非常有效且直觀的手段,是優秀的現場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一種高效而又輕松的管理方法,有效地應用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是一種管理上的大解。 管理看板一般有生產看板,異常看板等。 附目前比較領先的異常看板一種顯示模式。 生產管理-異常看板管理 異常管理看板的後台數據分析報表支持,具有異常呼叫時間點,異常開始處理時間點,異常處理結束時間點。統計異常處理時間,異常發生率,異常發生率趨勢圖標。數據支持現場管理是否成效。 管理中最核心的問題是對人的激勵問題激勵不是操縱,不是牽制,而是對人的需要的滿足,是通過滿足需要對人的行為的引導和對人的積極性的調動。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認識人性的特點,適應人性的特點,是激勵有效性的保證。人的心理和行為具有共同的只有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才能贏得員工的真心,人是千差萬別又不斷的變化的,對張二適用的激勵方法,對李四未必有效,因此,必須有區別有借鑒的意義和作用,又因為人的差異性。照搬理論和模仿他人不可有效激勵員工。 [編輯本段]生產管理績效考核 生產管理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績效是指生產部所有人員通過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技能、改善自己的工作態度,努力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及工作機會,不斷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員工士氣、降低成本以及保證交期和安全生產的結果和行為。 生產部門的職能就是根據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經營計劃,從產品品種、質量、數量、成本、交貨期等市場需求出發,採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對企業的人力、材料、設備、資金等資源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生產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相應地,生產管理績效主要分為以下六大主要方面: 1)效率(P:Proctivity) 效率是指在給定的資源下實現產出最大。也可理解為相對作業目的所採用的工具及方法,是否最適合並被充分利用。效率提高了,單位時間人均產量就會提高,生產成本就會降低。 2)品質(Q:Quality) 品質,就是把顧客的要求分解,轉化成具體的設計數據,形成預期的目標值,最終生產出成本低、性能穩定、質量可靠、物美價廉的產品。產品品質是一個企業生存的根本。對於生產主管來說,品質管理和控制的效果是評價其生產管理績效的重要指標之一。所謂品質管理,就是為了充分滿足客戶要求,企業集合全體的智慧經驗等各種管理手段,活用所有組織體系,實施所有管理及改善的全部,從而達到優良品質、短交貨期、低成本、優質服務來滿足客戶的要求。 3)成本(C:Cost) 成本是產品生產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企業效益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相對成本的高低,如果成本所擠占的利潤空間很大,那麼相應的企業的凈利潤則相對降低。因此,生產主管在進行績效管理時,必須將成本績效管理作為其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 4)交貨期(D:Delivery) 交貨期是指及時送達所需數量的產品或服務。在現在的市場競爭中,交貨期的准時是非常重要的。准時是在用戶需要的時間,按用戶需要的數量,提供所需的產品和服務。一個企業即便有先進的技術、先進的檢測手段,能夠確保所生產的產品質量,而且生產的產品成本低、價格便宜。但是沒有良好的交貨期管理體系,不能按照客戶指定的交貨期交貨,直接影響客戶的商業活動,客戶也不會購買你的產品。因此交貨期管理的好壞是直接影響客戶進行商業活動的關鍵,不能嚴守交貨期也就失去了生存權,這比品質、成本更為重要。 5)安全(S:Safety) 安全生產管理就是為了保護員工的安全與健康,保護財產免遭損失,安全地進行生產,提高經濟效益而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動。安全生產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旦出現工作事故,不僅會影響產品質量、生產效率、交貨期,還會對員工個人、企業帶來很大的損失,甚至對國家也產生很大的損失。 6)士氣(M:Morale) 員工士氣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離職率、出勤率、工作滿意度。高昂的士氣是企業活力的表現,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只有不斷提高員工士氣,才能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員工發揮最大的潛能,從而為公司的發展做出盡可能大的貢獻,從而使公司盡可能地快速發展。 因此,要想考訂生產管理績效,就應該從以上六個方面進行全面地考核。 1

2. 在鞋廠怎麼做生管

在鞋廠做生管:
1.集中工廠網路
按照統一目標設計的多家工廠可以更好的組織起來,並使經營更加經濟。一般是建立小規模專業化工廠而不是大型縱向一體化的製造廠。
2.成組技術
與將工作從一個部門轉移到另一個部門交給專業化員工操作不同,成組技術考慮了製作一個零件的所有操作,並將完成這些操作的機器放在一起。成組技術單元減少了不同操作間的移動、等待時間和在製品庫存,也減少了所需員工的人數。然而,員工必須具有充分的柔性以便能夠操作工作中的集中設備,完成工件的加工過程。由於供人們具有先進的技術水平,因此工作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證和提高。
3. 源頭質量的控制
控制源頭質量意味著在工作之初就要做得十分正確。當出現錯誤時立即停止該工序或裝配線。工人成為自己工作的檢查者,獨自對其產品質量負責。由於工人一次只注意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就容易發現工作中存在的質量問題。源頭質量包括自動化或稱為自動檢測。自動設備或機器人進行質量檢查,更快捷、容易、可重復性強,適合規模太大太復雜,不能由人工完成的工作。
4. JIT生產
JIT意味著在必要的時候生產必要的產品,不要過量生產。超過所需最小數量的任何東西都將被看成是浪費,因為現在再不需要的事物上投入的精力和原材料都不能在現在被使用。JIT已被用於重復性生產企業。盡管工作站間可能區別很大,但還是可以實現過渡時間的最小化,同時保持運送數量最小--通常是把每天生產總數的1/10作為單位運送批量規模。供應商有時甚至要每天供應多次物料,以保持小批量規模和低庫存。當所有等待數量變為零時,庫存投資實現最小化,提前期大大縮短,企業對需求變化快速反應,質量問題也得以迅速曝光。
5. 均衡生產負荷
平衡生產流可以減少通常情況下由於計劃不均衡所帶來的反應,成為均衡車間生產負荷.當總裝線發生變化時,這種變化就在整條生產線上和供應鏈上被放大了。消除該問題的唯一辦法是建立固定的月生產計劃,使生產率固定,從而盡可能減少變化和調整。可以通過每天建立相同的產品組合進行小規模生產的方式解決車間生產負荷不均衡的問題。因此,企業可以建立一個綜合產品組合來適應不同的需求變化。如下表豐田公司的例子。各型號汽車月總量被分解為日產量(假設每月20天),以便計算生產周期時間(一條生產線上兩個可識別單元之間的時間)。該周期時間數用於調整資源,以生產出所需的精確數量的產品。設備的速度與生產線的速度並不重要,只有每天生產所需的產品數量才是重要的。JIT強調按計劃成本和質量進行生產。
6.看板生產控制系統
看板控制系統使用符號設備管理JIT的物流。在物質控制系統中,可以使用容器代替卡片。卡片或容器組成了看半拉動系統。生產或供應部件的權力來自下游的操作的需求拉動。下圖顯示了一條裝配線,該抓給現有一個加工中心供應零件。該加工中心生產A和B兩種零件,這兩種零件儲存在裝配線與加工中心之間的容器中,每個靠近裝配線的容器中有一個搬運看板,每個開進加工中心的容器中有一個生產看板,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兩看板系統。
當裝配線從一個裝滿地一種零件A的容器中去走零件時,就有一個工人從容其中取走搬運看板,同時放入生產看板,並將該看板送到技工中心的存儲區。加工中心的工人發現了零件A的容器,取出生產看板,裝滿零件,並放入搬運看板。這樣就准許將該容器已送到裝配線。而取出的生產看板則放在加工中心的工具架上,准許另一批原料投入生產。工具架上的看板就成為加工中心的分配表。看板卡並不是發出生產請求的唯一途徑;發出生產請
時還可以採用其它可視辦法。
7. 最小化換模時間
因為JIT生產以小批量生產為准則,估計期的換末工作必須迅速完成,意識現在生產線上進行混合生產。為實現換模時間的減少,在JIT系統重獎換摸工作劃分為內部換模和外部換模。內部換模只能在停機後才能進行,而外部換模則可以在機器的運行期間實現。其它可用於節約換模時間的裝置如復制的工具架也可達到這一目的。
8. 5S生產現場改善
「5S」即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和修身(Shitsuke)這5個詞的縮寫。 因為這5個詞日語中羅馬拼音的第一個字母都是「S」,所以簡稱為「5S」,開展以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修身為內容的活動,稱為5s現場管理法。 「5S」起源於日本,並在日本企業中廣泛推行,它相當於我國企業開展的文明生產活動。「5S」的對象是現場的「環境」,它對生產現場環境全局進行綜合考慮,並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與措施,從而達到規范化管理。「5S」的核心和精髓是修身,如果沒有職工隊伍修身的相應提高,「5S」就難以開展和堅持下去。

3. CPU二級緩寸指的是什麼

二級緩存又叫L2CACHE,它是處理器內部的一些緩沖存儲器,其作用跟內存一樣。它是怎麼出現的呢?要上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由於處理器的運行速度越來越快,慢慢地,處理器需要從內存中讀取數據的速度需求就越來越高了。然而內存的速度提升速度卻很緩慢,而能高速讀寫數據的內存價格又非常高昂,不能大量採用。從性能價格比的角度出發,英特爾等處理器設計生產公司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少量的高速內存和大量的低速內存結合使用,共同為處理器提供數據。這樣就兼顧了性能和使用成本的最優。而那些高速的內存因為是處於CPU和內存之間的位置,又是臨時存放數據的地方,所以就叫做緩沖存儲器了,簡稱「緩存」。它的作用就像倉庫中臨時堆放貨物的地方一樣,貨物從運輸車輛上放下時臨時堆放在緩存區中,然後再搬到內部存儲區中長時間存放。貨物在這段區域中存放的時間很短,就是一個臨時貨場。最初緩存只有一級,後來處理器速度又提升了,一級緩存不夠用了,於是就添加了二級緩存。二級緩存是比一級緩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內存,主要就是做一級緩存和內存之間數據臨時交換的地方用。

4. PLC的數字映像區是什麼意思啊

舉個例子吧:如果從輸入模塊輸入 信號的話,就會轉換為數據,當然這些數據是二進制形式的;轉換完以後呢,你需要把這些數據保存下來以後處理吧??那就等於一個本子,把這些數據先記在本子上,然後處理時就可以調用啦!!!調用處理完了呢,就又寫到另外一個本子上,等著輸出時把本子的數據輸出就行啦

5. 計算機的CPU並不直接調取硬碟文件,為何卻要先載入到內存中

原因就是硬碟和內存在傳輸之間是有不同的地方的。計算機所有設備各部件之間的延時排列由高到低,依次為機械硬碟、固態硬碟、存儲器和CPU;從數據響應速度來看,存儲器明顯優於硬碟。數據的讀寫速度與固態磁碟的讀寫速度相差甚遠。

使用大的內存還有其他的好處,硬碟作為內存用,不是一個很好的建議,但內存可以用作硬碟,從而體驗更快的傳輸速度。這里我們需要用ramdisk軟體來實現,大內存用戶可以下載試用。

6. 固態硬碟是什麼東西 存東西的是在電腦那個部位 叫什麼 緩存 內存 是什麼意思

固態硬碟指的就是硬碟。只是比普通硬碟速度要快幾倍。也是用來存儲數據,或者軟體的,游戲等等。

7. 在庫房內,所有物品存放應離牆多少距離

在庫房內,所有物品存放應離牆距離應當不小於0.5m。

庫存物品應當分類、分垛儲存,每垛佔地面積不宜大於一百平方米,垛與垛間距不小於一米,垛與牆間距不小於零點五米,垛與梁、柱間距不小於零點三米,主要通道(堆間距)的寬度不小於二米。

倉庫內至少要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大量存儲區,即以整箱或棧板方式儲存;第二,小量存儲區,即將拆零商品放置在陳列架上;第三,退貨區,即將准備退換的商品放置在專門的貨架上。


(7)過渡存儲區在哪擴展閱讀:

倉庫管理的五大原則:

1、見單作業,按單作業

有出入庫單據才能發收物料,並且嚴格按照單據上的品名規格數量發收物料

2、單隨物走,物隨單流

所管的物料是要滿足生產所用的,就必須和生產要有隨物交接的單據:發料,入庫以及不良品的交換都要這樣做。

3、日清日結, 一事一結

當天的事情當天要做完,不管是做帳還是清理物料

4、先進先出,後進後出

對於先生產入庫的物料要先出庫,後生產入庫的物料後出庫,特別對於特採的物品要及時根據使用批次出庫,使用後的餘量要及時處理。

5、禁入閑人,安全第一

倉庫要嚴禁閑雜人員進入, 嚴禁倉庫有煙火,對於易燃物品要單獨儲存。

8. MP3 MP4 MP5 MP6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mp3與mp4的區別 MP3 技術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在一張普通的音樂CD 上, 所能容納的不過是60 到90 分鍾的音樂(15 首左右的歌曲),但是如果利用MP3 技術, 在同等容量的CD 上所能容納的歌曲數將會是普通CD 的十倍! ---- MP3 是利用MPEG Audio Layer 3 的技術, 用1:10 甚至1:12 的壓縮率, 將普通聲音信息壓縮, 但在人耳聽起來, 卻並沒有什麼失真。 ---- 在Internet 上有許多能播放MP3 文件的軟體, 比如winamp 就是不錯的一個。 如果您的音效卡還支持SRS 技術, 那麼您一定會欣賞到更為美妙的MP3 音樂。 如果是指媒體格式的話: MP3音樂壓縮格式的編碼演算法取自於MPEG-1AudioLayer3,即它是MPEG-1音頻編碼演算法的一部分。MP3不僅壓縮率高,而且壓縮後音樂的保真度也高,因此很受Internet用戶的歡迎。另一方面,MP3也帶來了版權保護方面的問題,為此不少公司都在研究可以有效保護版權的新的音樂壓縮格式,MP4就是由GlobalMusicOutlet公司設計的一種格式,雖然MPEG4也常被簡稱為MP4,但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系。 與MP3相比,MP4的壓縮率和保真度都更高,MP4文件是可執行文件,內部嵌入了播放器,並且保存有原始版權擁有者的web地址和版權聲明。除此之外,MP4還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數字水印技術,即使通過FM/AM廣播播放MP4音樂,也能夠檢測出音樂的來源。MP4在版權保護方面作出了很多新的嘗試,估計會受到出版商的歡迎,但肯定無法像MP3那樣受到廣大Internet用戶的歡迎。 如果是指播放器的話: 我們知道,MP3播放器最大的不足,就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雖然市場也出現不少彩屏大容量MP3,但是,一般都停留在看圖片的水準上,無法欣賞視頻文件,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而MP4就不同,它能聽能看,娛樂功能豐富,是數字化時代娛樂新秀,比MP3前進一大步。目前,國際廠商大多把MP4都視為自己旗幟性產品,將眾多流行功能加入MP4中,其中就出現類似ARCHOS公司AV400這樣的全能掌上影院,AV400憑借視頻播放、音頻播放、視頻錄制、錄音筆、視頻輸出、移動硬碟、數碼相機伴侶功等近10種功能一舉獲得「全能數碼娛樂王」的稱號,同時,市場上其他MP4功能也分非常豐富,MP4成為多功能數碼產品的代表,數字時代的娛樂先鋒。 以ARHCOS的AV420為例子,配備20GB硬碟,可存放MPEG-4格式電影超過30部,錄放音樂達5000首,存儲數碼相片達上萬張,通過一根電視傳輸線從電視上錄制(或定時錄制)80到40小時的電視節目。3.5英寸TFT彩色液晶屏能以DVD畫質播看數字電影、錄制的電視和數碼相片,還有出色視頻回放和視頻輸出功能;兼容MP3數字音樂播放,立體聲MP3音樂30-320千位/秒解碼,幾近CD音質,支持CBR、WMA、AAC格式音樂;支持CF卡插槽,可作數碼伴侶,採用USB2.0快速傳輸介面,可作移動硬碟。業內認為:這種兼容了MP3,基於「MEGP-4"動態圖像解碼技術,可以在高真彩TFT屏上實現「隨身看」(電影)的袖珍式數碼娛樂產品,正以強大的影音功能接過「MP3"的魔杖,指引著移動數碼發展的路向。 不過MP3和MP4雖然名字相近,但是並不完全是替代品,MP4的出現並不是為了終結MP3。MP3和MP4的關系就好像CD和DVD的關系,他們面向的消費者雖然部分重疊,但是並不等同,MP3主要面向音樂愛好者,在MP3音樂播放方面,MP3表現出色,並且MP3價格較低,近幾年普及非常迅速。而MP4更加註重視頻功能和未來數字娛樂功能,著眼於數字娛樂時代,他們兩者定位差別較大。目前,MP3進入快速增長時期,並且慢慢向成熟期過渡,市場已經形成較大規模。而MP4則處於市場導入期,自從2002年,法國ARCHOS公司發布第一款MP4掌上影院之後,眾多企業看好MP4的發展態勢,隨著索尼、微軟、三星等眾多廠商的加入,MP4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移動數碼最新的增長亮點,發展潛力更勝過MP3,3-5年左右就將在國內形成近百億的大市場。MP3和MP4將在較長的時間內共存,共同發展。 從1978年索尼發明Walkman,隨身音樂就來到人們身邊。一直到公元2004年,隨身聽經歷了磁帶式隨身聽、CD、MD的過程,到今天,已經發展到MP3數碼隨身聽,隨身聽音樂變得更加便攜,更加時尚,其實就MP3而言,隨著音質的進一步加強,音質已經接近CD品質,隨身聽「聽」的功能發展到最巔峰。不少廠商開始從其他方面考慮消費者的需求,於是乎市場上開始出現大量多功能MP3,甚至於還出現法國ARCHOS公司的Gmini400這種能看電影玩游戲的MP3播放器。所以就技術的發展和趨勢而言,整合多功能將會是MP3的最終方向。但是,即使MP3市場增長情況驚人,MP3還是只能局限在「聽」的世界中,而為了滿足人們隨身「看」的需求,法國著名移動數碼廠商ARCHOS公司於2002年提出了MP4掌上影院概念,並且發布全球首款MP4播放器,MP4聽起來和MP3名稱非常接近,但是,兩者之間功能相差甚遠。MP4主要優勢在於視頻方面,完善的視頻功能能實現人們隨身看電影的夢想。 我們知道,MP3播放器最大的不足,就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雖然市場也出現不少彩屏大容量MP3,但是,一般都停留在看圖片的水準上,無法欣賞視頻文件,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而MP4就不同,它能聽能看,娛樂功能豐富,是數字化時代娛樂新秀,比MP3前進一大步。目前,國際廠商大多把MP4都視為自己旗幟性產品,將眾多流行功能加入MP4中,其中就出現類似ARCHOS公司AV400這樣的全能掌上影院,AV400憑借視頻播放、音頻播放、視頻錄制、錄音筆、視頻輸出、移動硬碟、數碼相機伴侶功等近10種功能一舉獲得「全能數碼娛樂王」的稱號,同時,市場上其他MP4功能也分非常豐富,MP4成為多功能數碼產品的代表,數字時代的娛樂先鋒。 以ARHCOS的AV420為例子,配備20GB硬碟,可存放MPEG-4格式電影超過30部,錄放音樂達5000首,存儲數碼相片達上萬張,通過一根電視傳輸線從電視上錄制(或定時錄制)80到40小時的電視節目。3.5英寸TFT彩色液晶屏能以DVD畫質播看數字電影、錄制的電視和數碼相片,還有出色視頻回放和視頻輸出功能;兼容MP3數字音樂播放,立體聲MP3音樂30-320千位/秒解碼,幾近CD音質,支持CBR、WMA、AAC格式音樂;支持CF卡插槽,可作數碼伴侶,採用USB2.0快速傳輸介面,可作移動硬碟。業內認為:這種兼容了MP3,基於「MEGP-4"動態圖像解碼技術,可以在高真彩TFT屏上實現「隨身看」(電影)的袖珍式數碼娛樂產品,正以強大的影音功能接過「MP3"的魔杖,指引著移動數碼發展的路向。 不過MP3和MP4雖然名字相近,但是並不完全是替代品,MP4的出現並不是為了終結MP3。MP3和MP4的關系就好像CD和DVD的關系,他們面向的消費者雖然部分重疊,但是並不等同,MP3主要面向音樂愛好者,在MP3音樂播放方面,MP3表現出色,並且MP3價格較低,近幾年普及非常迅速。而MP4更加註重視頻功能和未來數字娛樂功能,著眼於數字娛樂時代,他們兩者定位差別較大。目前,MP3進入快速增長時期,並且慢慢向成熟期過渡,市場已經形成較大規模。而MP4則處於市場導入期,自從2002年,法國ARCHOS公司發布第一款MP4掌上影院之後,眾多企業看好MP4的發展態勢,隨著索尼、微軟、三星等眾多廠商的加入,MP4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移動數碼最新的增長亮點,發展潛力更勝過MP3,3-5年左右就將在國內形成近百億的大市場。MP3和MP4將在較長的時間內共存,共同發展 MP3和MP5的區別 1 MP3可以儲存文件等,MP5隻能存30發子彈 2 MP3可以放音樂,而MP5隻能放出嗒、嗒、嗒、的聲音 3 MP3用電,MP5不用 4 MP3不須要瞄準,MP5須3點成1線 5 MP3較小,攜帶方便,MP5須要背或端 6 MP3是塑料製品,MP5為金屬製品 7 MP3不須擦油保養,MP5需要,以免子彈卡住 8 MP3不會造成人員傷亡 9 MP3可調節音量 10 MP3在中國很容易買到,MP5通常買不到 11 MP3的普及率遠遠高於MP5 12 在中國買MP3不會犯法,買MP5犯法 13 MP3可以攜帶著上街,MP5不可以(除非你是反恐人員) 14 MP5的價格遠遠高於MP3

9. 存儲器是怎麼存儲東西的 到現在都不明白存儲器是怎麼存儲的 現在都不知道為什麼

硬碟是現在計算機上最常用的存儲器之一。我們都知道,計算機之所以神奇,是因為它具有高速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而這些數據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儲在硬碟里。不過,計算機可不像人那麼聰明。在讀取相應的文件時,你必須要給出相應的規則。這就是分區概念。分區從實質上說就是對硬碟的一種格式化。當我們創建分區時,就已經設置好了硬碟的各項物理參數,指定了硬碟主引導記錄(即Master Boot Record,一般簡稱為MBR)和引導記錄備份的存放位置。而對於文件系統以及其他操作系統管理硬碟所需要的信息則是通過以後的高級格式化,即Format命令來實現。

面、磁軌和扇區

硬碟分區後,將會被劃分為面(Side)、磁軌(Track)和扇區(Sector)。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只是個虛擬的概念,並不是真正在硬碟上劃軌道。先從面說起,硬碟一般是由一片或幾片圓形薄膜疊加而成。我們所說,每個圓形薄膜都有兩個「面」,這兩個面都是用來存儲數據的。按照面的多少,依次稱為0面、1面、2面……由於每個面都專有一個讀寫磁頭,也常用0頭(head)、1頭……稱之。按照硬碟容量和規格的不同,硬碟面數(或頭數)也不一定相同,少的只有2面,多的可達數十面。各面上磁軌號相同的磁軌合起來,稱為一個柱面(Cylinder)(如圖1)。(圖)

上面我們提到了磁軌的概念。那麼究竟何為磁軌呢?由於磁碟是旋轉的,則連續寫入的數據是排列在一個圓周上的。我們稱這樣的圓周為一個磁軌。(如圖2)如果讀寫磁頭沿著圓形薄膜的半徑方向移動一段距離,以後寫入的數據又排列在另外一個磁軌上。根據硬碟規格的不同,磁軌數可以從幾百到數千不等;一個磁軌上可以容納數KB的數據,而主機讀寫時往往並不需要一次讀寫那麼多,於是,磁軌又被劃分成若干段,每段稱為一個扇區。一個扇區一般存放512位元組的數據。扇區也需要編號,同一磁軌中的扇區,分別稱為1扇區,2扇區……

計算機對硬碟的讀寫,處於效率的考慮,是以扇區為基本單位的。即使計算機只需要硬碟上存儲的某個位元組,也必須一次把這個位元組所在的扇區中的512位元組全部讀入內存,再使用所需的那個位元組。不過,在上文中我們也提到,硬碟上面、磁軌、扇區的劃分表面上是看不到任何痕跡的,雖然磁頭可以根據某個磁軌的應有半徑來對准這個磁軌,但怎樣才能在首尾相連的一圈扇區中找出所需要的某一扇區呢?原來,每個扇區並不僅僅由512個位元組組成的,在這些由計算機存取的數據的前、後兩端,都另有一些特定的數據,這些數據構成了扇區的界限標志,標志中含有扇區的編號和其他信息。計算機就憑借著這些標志來識別扇區

硬碟的數據結構

在上文中,我們談了數據在硬碟中的存儲的一般原理。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硬碟,我們還必須對硬碟的數據結構有個簡單的了解。硬碟上的數據按照其不同的特點和作用大致可分為5部分:MBR區、DBR區、FAT區、DIR區和DATA區。我們來分別介紹一下:

1.MBR區

MBR(Main Boot Record 主引導記錄區)�位於整個硬碟的0磁軌0柱面1扇區。不過,在總共512位元組的主引導扇區中,MBR只佔用了其中的446個位元組,另外的64個位元組交給了DPT(Disk Partition Table硬碟分區表)(見表),最後兩個位元組「55,AA」是分區的結束標志。這個整體構成了硬碟的主引導扇區。(圖)

主引導記錄中包含了硬碟的一系列參數和一段引導程序。其中的硬碟引導程序的主要作用是檢查分區表是否正確並且在系統硬體完成自檢以後引導具有激活標志的分區上的操作系統,並將控制權交給啟動程序。MBR是由分區程序(如Fdisk.exe)所產生的,它不依賴任何操作系統,而且硬碟引導程序也是可以改變的,從而實現多系統共存。

下面,我們以一個實例讓大家更直觀地來了解主引導記錄:

例:80 01 01 00 0B FE BF FC 3F 00 00 00 7E 86 BB 00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最前面的「80」是一個分區的激活標志,表示系統可引導;「01 01 00」表示分區開始的磁頭號為01,開始的扇區號為01,開始的柱面號為00;「0B」表示分區的系統類型是FAT32,其他比較常用的有04(FAT16)、07(NTFS);「FE BF FC」表示分區結束的磁頭號為254,分區結束的扇區號為63、分區結束的柱面號為764;「3F 00 00 00」表示首扇區的相對扇區號為63;「7E 86 BB 00」表示總扇區數為12289622。

2.DBR區

DBR(Dos Boot Record)是操作系統引導記錄區的意思。它通常位於硬碟的0磁軌1柱面1扇區,是操作系統可以直接訪問的第一個扇區,它包括一個引導程序和一個被稱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區參數記錄表。引導程序的主要任務是當MBR將系統控制權交給它時,判斷本分區跟目錄前兩個文件是不是操作系統的引導文件(以DOS為例,即是Io.sys和Msdos.sys)。如果確定存在,就把它讀入內存,並把控制權 交給該文件。BPB參數塊記錄著本分區的起始扇區、結束扇區、文件存儲格式、硬碟介質描述符、根目錄大小、FAT個數,分配單元的大小等重要參數。DBR是由高級格式化程序(即Format.com等程序)所產生的。

3.FAT區

在DBR之後的是我們比較熟悉的FAT(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區。在解釋文件分配表的概念之前,我們先來談談簇(Cluster)的概念。文件佔用磁碟空間時,基本單位不是位元組而是簇。一般情況下,軟盤每簇是1個扇區,硬碟每簇的扇區數與硬碟的總容量大小有關,可能是4、8、16、32、64……

同一個文件的數據並不一定完整地存放在磁碟的一個連續的區域內,而往往會分成若干段,像一條鏈子一樣存放。這種存儲方式稱為文件的鏈式存儲。由於硬碟上保存著段與段之間的連接信息(即FAT),操作系統在讀取文件時,總是能夠准確地找到各段的位置並正確讀出。

為了實現文件的鏈式存儲,硬碟上必須准確地記錄哪些簇已經被文件佔用,還必須為每個已經佔用的簇指明存儲後繼內容的下一個簇的簇號。對一個文件的最後一簇,則要指明本簇無後繼簇。這些都是由FAT表來保存的,表中有很多表項,每項記錄一個簇的信息。由於FAT對於文件管理的重要性,所以FAT有一個備份,即在原FAT的後面再建一個同樣的FAT。初形成的FAT中所有項都標明為「未佔用」,但如果磁碟有局部損壞,那麼格式化程序會檢測出損壞的簇,在相應的項中標為「壞簇」,以後存文件時就不會再使用這個簇了。FAT的項數與硬碟上的總簇數相當,每一項佔用的位元組數也要與總簇數相適應,因為其中需要存放簇號。FAT的格式有多種,最為常見的是FAT16和FAT32。

4.DIR區

DIR(Directory)是根目錄區,緊接著第二FAT表(即備份的FAT表)之後,記錄著根目錄下每個文件(目錄)的起始單元,文件的屬性等。定位文件位置時,操作系統根據DIR中的起始單元,結合FAT表就可以知道文件在硬碟中的具體位置和大小了。

5.數據(DATA)區

數據區是真正意義上的數據存儲的地方,位於DIR區之後,占據硬碟上的大部分數據空間。

磁碟的文件系統
經常聽高手們說到FAT16、FAT32、NTFS等名詞,朋友們可能隱約知道這是文件系統的意思。可是,究竟這么多文件系統分別代表什麼含義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學習:

1.什麼是文件系統?
所謂文件系統,它是操作系統中藉以組織、存儲和命名文件的結構。磁碟或分區和它所包括的文件系統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大部分應用程序都基於文件系統進行操作,在不同種文件系統上是不能工作的。

2.文件系統大家族
常用的文件系統有很多,MS-DOS和Windows 3.x使用FAT16文件系統,默認情況下Windows 98也使用FAT16,Windows 98和Me可以同時支持FAT16、FAT32兩種文件系統,Windows NT則支持FAT16、NTFS兩種文件系統,Windows 2000可以支持FAT16、FAT32、NTFS三種文件系統,Linux則可以支持多種文件系統,如FAT16、FAT32、NTFS、Minix、ext、ext2、xiafs、HPFS、VFAT等,不過Linux一般都使用ext2文件系統。下面,筆者就簡要介紹這些文件系統的有關情況:

(1)FAT16
FAT的全稱是「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系統)」,最早於1982年開始應用於MS-DOS中。FAT文件系統主要的優點就是它可以允許多種操作系統訪問,如MS-DOS、Windows 3.x、Windows 9x、Windows NT和OS/2等。這一文件系統在使用時遵循8.3命名規則(即文件名最多為8個字元,擴展名為3個字元)。

(2)VFAT
VFAT是「擴展文件分配表系統」的意思,主要應用於在Windows 95中。它對FAT16文件系統進行擴展,並提供支持長文件名,文件名可長達255個字元,VFAT仍保留有擴展名,而且支持文件日期和時間屬性,為每個文件保留了文件創建日期/時間、文件最近被修改的日期/時間和文件最近被打開的日期/時間這三個日期/時間。

(3)FAT32
FAT32主要應用於Windows 98系統,它可以增強磁碟性能並增加可用磁碟空間。因為與FAT16相比,它的一個簇的大小要比FAT16小很多,所以可以節省磁碟空間。而且它支持2G以上的分區大小。朋友們從附表中可以看出FAT16與FAT32的一不同。

(4)HPFS
高性能文件系統。OS/2的高性能文件系統(HPFS)主要克服了FAT文件系統不適合於高檔操作系統這一缺點,HPFS支持長文件名,比FAT文件系統有更強的糾錯能力。Windows NT也支持HPFS,使得從OS/2到Windows NT的過渡更為容易。HPFS和NTFS有包括長文件名在內的許多相同特性,但使用可靠性較差。

(5)NTFS
NTFS是專用於Windows NT/2000操作系統的高級文件系統,它支持文件系統故障恢復,尤其是大存儲媒體、長文件名。NTFS的主要弱點是它只能被Windows NT/2000所識別,雖然它可以讀取FAT文件系統和HPFS文件系統的文件,但其文件卻不能被FAT文件系統和HPFS文件系統所存取,因此兼容性方面比較成問題。

ext2
這是Linux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文件系統,因為它是專門為Linux設計,擁有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CPU佔用率。ext2既可以用於標準的塊設備(如硬碟),也被應用在軟盤等移動存儲設備上。現在已經有新一代的Linux文件系統如SGI公司的XFS、ReiserFS、ext3文件系統等出現。

小結:雖然上面筆者介紹了6種文件系統,但占統治地位的卻是FAT16/32、NTFS等少數幾種,使用最多的當然就是FAT32啦。只要在「我的電腦」中右擊某個驅動器的屬性,就可以在「常規」選項中(圖)看到所使用的文件系統。

明明白白識別硬碟編號
目前,電子市場上硬碟品牌最讓大家熟悉的無非是IBM、昆騰(Quantum)、希捷(Seagate),邁拓(Maxtor)等「老字型大小」。而這些硬碟型號的編號則各不相同,令人眼花繚亂。其實,這些編號均有一定的規律,表示一些特定?的含義。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其編號來了解硬碟的性能指標,包括介面?類型、轉速、容量等。作為DIY朋友來說,只有自己真正掌握正確識別硬碟編號,在選購硬碟時,就方便得多(以致不被「黑」),至少不會被賣的人說啥是啥。以下舉例說明,供朋友們參考。

一、IBM
IBM是硬碟業的巨頭,其產品幾乎涵蓋了所有硬碟領域。而且IBM還是去年硬碟容量、價格戰的始作蛹者。我們今天能夠用得上經濟上既便宜,而且容量又大的硬碟可都得感謝IBM。
IBM的每一個產品又分為多個系列,它的命名方式為:產品名+系列代號+介面類型+碟片尺寸+轉速+容量。以Deskstar 22GXP的13.5GB硬碟為例,該硬碟的型號為:DJNA-371350,字母D代表Deskstar產品,JN代表Deskstar25GP與22GP系列,A代表ATA介面,3代表3寸碟片,7是7200轉產品,最後四位數字為硬碟容量13.5GB。IBM系列代號(IDE)含義如下:
TT=Deskstar 16GP或14GXP JN=Deskstar 25GP或22GXP RV=Ultrastar 18LZX或36ZX
介面類型含義如下:A=ATA
S與U=Ultra SCSI、Ultra SCSI Wide、Ultra SCSI SCA、增強型SCSI、
增強擴展型SCSI(SCA)
C=Serial Storage Architecture連續存儲體系SCSI L=光纖通道SCSI

二、MAXTOR(邁拓)
MAXTOR是韓國現代電子美國公司的一個獨立子公司,以前該公司的產品也覆蓋了IDE與SCSI兩個方面,但由於SCSI方面的產品缺乏竟爭力而最終放棄了這個高端市場從而主攻IDE硬碟,所以MAXTOR公司應該是如今硬碟廠商中最專一的了。
MAXTOR硬碟編號規則如下:首位+容量+介面類型+磁頭數,MAXTOR?從鑽石四代開始,其首位數字就為9,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以大家如今能在電子市場上見到的MAXTOR硬碟首位基本上都為9。另外比較特殊的是MAXTOR編號中有磁頭數這一概念,因為MAXTOR硬碟是大打單碟容量的發起人,所以其硬碟的型號中要將單碟容量從磁頭數中體現出來。單碟容量=2*硬碟總容量/磁頭數。
現以金鑽三代(DiamondMax Plus6800)10.2GB的硬碟為例說明:該硬碟?型號為91024U3,9是首位,1024是容量,U是介面類型UDMA66,3代表該硬碟有3個磁頭,也就是說其中的一個碟片是單面有數據。這個單碟容量就為2*10.2/3=6.8GB。MAXTOR硬碟介面類型字母含義如:
A=PIO模式 D=UDMA33模式 U=UDMA66模式

三、SEAGATE(希捷)
希捷科技公司(Seagate Technology)是世界上最大的磁碟驅動器、磁?盤和讀寫磁頭生產廠家,該公司是一直是IBM、COMPAQ、SONY等業界大戶的硬碟供應商。希捷還保持著業界第一款10000轉硬碟的記錄(捷豹Cheetah系列SCSI)與最大容量(捷豹三代73GB)的記錄,公司的實力由此可見一斑。但?由於希捷一直是以高端應用為主(例如SCSI硬碟),而並不是特別重視低端家用產品的開發,從而導致在DIY一族心目中的地位不如昆騰等硬碟供應商?。好在希捷公司及時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不久前投入市場的酷魚(Barracuda)系列就一掃希捷硬碟以往在單碟容量、轉速、噪音、非正常外頻下工作穩?定性、綜合性能上的劣勢。
希捷的硬碟系列從低端到高端的產品名稱分別為:U4系列、Medalist(金牌)系列、U8系列、Medalist Pro(金牌Pro)系列、Barracuda(酷魚)系列。其中Medalist Pro與Barracuda系列是7200轉的產品,其他的是5400轉的產品。硬碟的型號均以ST開頭,現以酷魚10.2GB硬碟為例來說明。該硬碟的型號是:ST310220A,在ST後第一位數字是代表硬碟的尺寸,3就是該硬碟採用3寸碟片,如今其他規格的硬碟已基本上沒有了,所以大家能夠見到?的絕大多數硬碟該位數字均不3,3後面的1022代表的是該硬碟的格式化容量是10.22GB,最後一位數字0是代表7200轉產品。這一點不要混淆與希捷以前的入門級產品Medalist ST38420A混淆。多數希捷的Medalist Pro系列開始,以結尾的產品均代表7200轉硬碟,其它數字結尾(包括1、2)代表5400轉的產品。位於型號最後的字母是硬碟的介面類型。希捷硬碟的介面類型字母含義如下:
A=ATA UDMA33或UDMA66 IDE介面 AG為筆記本電腦專用的ATA介面硬碟。
W為ULTRA Wide SCSI,
其數據傳輸率為40MB每秒 N為ULTRA Narrow SCSI,其數據傳輸率為20MB每秒。
而ST34501W/FC和ST19101N/FC中的FC(Fibre Channel)表示光纖通道,可提供高達每秒100MB的數據傳輸率,並且支持熱插拔。

硬碟及介面標準的發展歷史
一、硬碟的歷史
說起硬碟的歷史,我們不能不首先提到藍色巨人IBM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正是IBM發明了硬碟,並且為硬碟的發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貢獻。在發明磁碟系統之前,計算機使用穿孔紙帶、磁帶等來存儲程序與數據,這些存儲方式不僅容量低、速度慢,而且有個大缺陷:它們都是順序存儲,為了讀取後面的數據,必須從頭開始讀,無法實現隨機存取數據。
在1956年9月,IBM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商用硬碟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這套系統的總容量只有5MB,卻是使用了50個直徑為24英寸的磁碟組成的龐然大物。而在1968年IBM公司又首次提出了「溫徹斯特」Winchester技術。「溫徹斯特」技術的精髓是:「使用密封、固定並高速旋轉的鍍磁碟片,磁頭沿碟片徑向移動,磁頭磁頭懸浮在高速轉動的碟片上方,而不與碟片直接接觸」,這便是現代硬碟的原型。在1973年IBM公司製造出第一台採用「溫徹期特」技術製造的硬碟,從此硬碟技術的發展有了正確的結構基礎。1979年,IBM再次發明了薄膜磁頭,為進一步減小硬碟體積、增大容量、提高讀寫速度提供了可能。70年代末與80年代初是微型計算機的萌芽時期,包括希捷、昆騰、邁拓在內的許多著名硬碟廠商都誕生於這一段時間。1979年,IBM的兩位員工Alan Shugart和Finis Conner決定要開發像5.25英寸軟碟機那樣大小的硬碟驅動器,他們離開IBM後組建了希捷公司,次年,希捷發布了第一款適合於微型計算機使用的硬碟,容量為5MB,體積與軟碟機相仿。
PC時代之前的硬碟系統都具有體積大、容量小、速度慢和價格昂貴的特點,這是因為當時計算機的應用范圍還太小,技術與市場之間是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使得包括存儲業在內的整個計算機產業的發展都受到了限制。 80年代末期IBM對硬碟發展的又一項重大貢獻,即發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頭,這種磁頭在讀取數據時對信號變化相當敏感,使得碟片的存儲密度能夠比以往20MB每英寸提高了數十倍。1991年IBM生產的3.5英寸的硬碟使用了MR磁頭,使硬碟的容量首次達到了1GB,從此硬碟容量開始進入了GB數量級的時代 。1999年9月7日,邁拓公司(Maxtor)_宣布了首塊單碟容量高達10.2GB的ATA硬碟,從而把硬碟的容量引入了一個新里程碑。

二、介面標準的發展
(1)IDE和EIDE的由來
最早的IBM PC並不帶有硬碟,它的BIOS及DOS 1.0操作系統也不支持任何硬碟,因為系統的內存只有16KB,就連軟碟機和DOS都是可選件。後來DOS 2引入了子目錄系統,並添加了對「大容量」存儲設備的支持,於是一些公司開始出售供IBM PC使用的硬碟系統,這些硬碟與一塊控制卡、一個獨立的電源被一起裝在一個外置的盒子里,並通過一條電纜與插在擴展槽中的一塊適配器相連,為了使用這樣的硬碟,必須從軟碟機啟動,並載入一個專用設備驅動程序。
1983年IBM公司推出了PC/XT,雖然XT仍然使用8088 CPU,但配置卻要高得多,加上了一個10MB的內置硬碟,IBM把控制卡的功能集成到一塊介面控制卡上,構成了我們常說的硬碟控制器。其介面控制卡上有一塊ROM晶元,其中存有硬碟讀寫程序,直到基於80286處理器的PC/AT的推出,硬碟介面控製程序才被加入到了主板的BIOS中。
PC/XT和PC/AT機器使用的硬碟被稱為MFM硬碟或ST-506/412硬碟,MFM(Modified Frequency Molation)是指一種編碼方案,而ST-506/412則是希捷開發的一種硬碟介面,ST-506介面不需要任何特殊的電纜及接頭,但是它支持的傳輸速度很低,因此到了1987年左右這種介面就基本上被淘汰了。
邁拓於1983年開發了ESDI(Enhanced Small Drive Interface)介面。這種介面把編解碼器放在了硬碟本身之中,它的理論傳輸速度是ST-506的2~4倍。但由於成本比較高,九十年代後就逐步被淘汰掉了。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實際上是指把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這樣減少了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對用戶而言,硬碟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介面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介面。
ATA介面最初是在1986年由CDC、康柏和西部數據共同開發的,他們決定使用40芯的電纜,最早的IDE硬碟大小為5英寸,容量為40MB。ATA介面從80年代末期開始逐漸取代了其它老式介面。
80年代末期IBM發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磁頭,這種磁頭在讀取數據時對信號變化相當敏感,使得碟片的存儲密度能夠比以往的20MB/in2提高數十上百倍。1991年,IBM生產的3.5英寸硬碟0663-E12使用了MR磁頭,容量首次達到了1GB,從此硬碟容量開始進入了GB數量級,直到今天,大多數硬碟仍然採用MR磁頭。
人們在談論硬碟時經常講到PIO模式和DMA模式,它們是什麼呢?目前硬碟與主機進行數據交換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CPU執行I/O埠指令來進行數據的讀寫;另外,一種是不經過CPU的DMA方式。
PIO模式即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這種模式使用PC I/O埠指令來傳送所有的命令、狀態和數據。由於驅動器中有多個緩沖區,對硬碟的讀寫一般採用I/O串操作指令,這種指令只需一次取指令就可以重復多次地完成I/O操作,因此,達到高的數據傳輸率是可能的。
DMA即Direct Memory Access。它表示數據不經過CPU,而直接在硬碟和內存之間傳送。在多任務操作系統內,如OS/2、Linux、Windows NT等,當磁碟傳輸數據時,CPU可騰出時間來做其它事情,而在DOS/Windows3.X環境里,CPU不得不等待數據傳輸完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DMA方式的意義並不大。
DMA方式有兩種類型:第三方DMA(third-party DMA)和第一方DMA(first-party DMA)(或稱匯流排主控DMA,Busmastering DMA)。第三方DMA通過系統主板上的DMA控制器的仲裁來獲得匯流排和傳輸數據。而第一方DMA,則完全由介面卡上的邏輯電路來完成,當然這樣就增加了匯流排主控介面的復雜性和成本。現在,所有較新的晶元組均支持匯流排主控DMA。
(2)SCSI介面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一種與ATA完全不同的介面,它不是專門為硬碟設計的,而是一種匯流排型的系統介面,每個SCSI匯流排上可以連接包括SCSI控制卡在內的8個SCSI設備。SCSI的優勢在於它支持多種設備,傳輸速率比ATA介面快得多但價格也很高,獨立的匯流排使得它對CPU的佔用率很低。 最早的SCSI是於1979年由美國的Shugart公司(Seagate希捷公司的前身)制訂的,90年代初,SCSI發展到了SCSI-2,1995年推出了SCSI-3,其俗稱Ultra SCSI, 1997年推出了Ultra 2 SCSI(Fast-40),其採用了LVD(Low Voltage Differential,低電平微分)傳輸模式,16位的Ultra2SCSI(LVD)介面的最高傳輸速率可達80MB/S,允許介面電纜的最長為12米,大大增加了設備的靈活性。1998年,更高數據傳輸率的Ultra160/m SCSI(Wide下的Fast-80)規格正式公布,其最高數據傳輸率為160MB/s,昆騰推出的Atlas10K和Atlas四代等產品支持Ultra3 SCSI的Ultra160/m傳輸模式。
SCSI硬碟具備有非常優秀的傳輸性能。但由於大多數的主板並不內置SCSI介面,這就使得連接SCSI硬碟必須安裝相應的SCSI卡,目前關於SCSI卡有三個正式標准,SCSI-1,SCSI-2和SCSI-3,以及一些中間版本,要使SCSI硬碟獲得最佳性能就必須保證SCSI卡與SCSI硬碟版本一致(目前較新生產的SCSI硬碟和SCSI卡都是向前兼容的,不一定必須版本一致)。
(3)IEEE1394:IEEE1394又稱為Firewire(火線)或P1394,它是一種高速串列匯流排,現有的IEEE1394標准支持100Mbps、200Mbps和400Mbps的傳輸速率,將來會達到800Mbps、1600Mbps、3200Mbps甚至更高,如此高的速率使得它可以作為硬碟、DVD、CD-ROM等大容量存儲設備的介面。IEEE1394將來有望取代現有的SCSI匯流排和IDE介面,但是由於成本較高和技術上還不夠成熟等原因,目前仍然只有少量使用IEEE1394介面的產品,硬碟就更少了。

10. 微機題,編制完成EAX*5/8的程序段。要求:1.用乘法指令實現。2.用移位和加法指令。

第1章 作 業 答 案
1.1 微處理器、微型計算機和微型計算機系統三者之間有什麼不同?

解:
把CPU(運算器和控制器)用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做在一個晶元上,即為微
處理器。微處理器加上一定數量的存儲器和外部設備(或外部設備的介面)構成了
微型計算機。微型計算機與管理、維護計算機硬體以及支持應用的軟體相結合就形
成了微型計算機系統。

1.2 CPU在內部結構上由哪幾部分組成?CPU應該具備哪些主要功能?
解:
CPU主要由起運算器作用的算術邏輯單元、起控制器作用的指令寄存器、指
令解碼器、可編程邏輯陣列和標志寄存器等一些寄存器組成。其主要功能是進行算
術和邏輯運算以及控制計算機按照程序的規定自動運行。

1.3 微型計算機採用匯流排結構有什麼優點?
解:
採用匯流排結構,擴大了數據傳送的靈活性、減少了連線。而且匯流排可以標准
化,易於兼容和工業化生產。

1.4 數據匯流排和地址匯流排在結構上有什麼不同之處?如果一個系統的數據和地址合用
一套匯流排或者合用部分匯流排,那麼要靠什麼來區分地址和數據?
解:
數據匯流排是雙向的(數據既可以讀也可以寫),而地址匯流排是單向的。
8086CPU為了減少晶元的引腳數量,採用數據與地址線復用,既作數據匯流排也作為
地址匯流排。它們主要靠信號的時序來區分。通常在讀寫數據時,總是先輸出地址
(指定要讀或寫數據的單元),過一段時間再讀或寫數據。

1.8在給定的模型中,寫出用累加器的辦法實現15×15的程序。

解:
LD A, 0
LD H, 15
LOOP:ADD A, 15
DEC H
JP NZ, LOOP
HALT

第 2 章 作 業 答 案

2.1 IA-32結構微處理器直至Pentillm4,有哪幾種?
解:
80386、30486、Pentium、Pentium Pro、Peruium II 、PentiumIII、Pentium4。

2.6 IA-32結構微處理器有哪幾種操作模式?
解:
IA一32結構支持3種操作模式:保護模式、實地址模式和系統管理模式。操
作模式確定哪些指令和結構特性是可以訪問的。

2.8 IA-32結構微處理器的地址空間如何形成?
解:
由段寄存器確定的段基地址與各種定址方式確定的有效地址相加形成了線性地址。若末啟用分頁機制,線性地址即為物理地址;若啟用分頁機制,則它把線性地址轉為物理地址。

2.15 8086微處理器的匯流排介面部件由哪幾部分組成?
解:
8086微處理器中的匯流排介面單元(BIU)負責CPU與存儲器之間的信息傳
送。具體地說,BIU既負責從內存的指定部分取出指令,送至指令隊列中排隊
(8086的指令隊列有6個位元組,而8088的指令隊列只有4個位元組);也負責傳送執
行指令時所需的操作數。執行單元(EU)負責執行指令規定的操作。

2.16 段寄存器CS=120OH,指令指針寄存器IP=FFOOH,此時,指令的物理地址為
多少?
解:

指令的物理地址=12000H FFOOH=21FOOH

第 3 章 作 業 答 案
3.1分別指出下列指令中的源操作數和目的操作數的定址方式。
(1)MOV SI, 30O
(2)MOV CX, DATA[DI]
(3)ADD AX, [BX][SI]
(4)AND AX, CX
(5)MOV [BP], AX
(6)PUSHF
解:
(l)源操作數為立即定址,目的操作數為寄存器定址。
(2)源操作數為變址寄存器加位移量定址,目的操作數為寄存器定址。
(3)源操作數為基址加變址定址,目的操作數為寄存器定址。
(4)源操作數和目的操作數都為寄存器定址。
(5)源操作數為寄存器定址,目的操作數為寄存器間接定址。
(6)為堆棧操作。

3.2 試述指令MOV AX,2000H和MOV AX,DSz[2000H]的區別。
解:前一條指令是立即定址,即把立即數2000H傳送至寄存器AX。後一條指令
是直接定址,是把數據(DS)段中的地址為200OH單元的內容傳送至寄存器AX。

3.3 寫出以下指令中內存操作數的所在地址。
(1)MOV AL, [BX 10]
(2)MOV [BP 10], AX
(3)INC BYTE PTR[SI十5]
(4)MOV DL, ES:[BX SI]
(5)MOV BX , [BP DI 2]
解:
(1)數據段BX 10單元。
(2)堆棧段BP 10單元。
(3)數據段SI 5位元組單元。
(4)附加段(ES段)BX SI單元。
(5)堆棧段BP DI 2單元。

3.4 判斷下列指令書寫是否正確。
(1)MOV AL, BX
(2)MOV AL, CL
(3)INC [BX]
(4)MOV 5, AL
(5)MOV [BX], [SI]
(6)M0V BL, OF5H
(7)MOV DX, 2000H
(8)POP CS
(9)PUSH CS

解:
(l)不正確,AL與BX數據寬度不同。
(2)正確。
(3)不正確,因為不明確是增量位元組還是字。
(4)不正確,立即數不能作為目的操作數。
(5)不正確,因為不明確要傳送的是位元組還是字。
(6)正確。
(7)正確。
(8)不正確,CS不能作為:pop指令的操作數。
(9)不正確,CS不能作為PUSH指令的操作數。

3.5 設堆錢指針SP的初值為1000H,AX=2000H, BX=3000H,試問:
(1)執行指令PUSH AX後SP的值是多少?
(2)再執行PUSH BX及POP AX後,SP、AX和BX的值各是多少?

解:
(1) SP=OFFEH。
(2) SP=OFFEH; AX=3000H, BX=3000H。

3.6要想完成把[3000H]送[2000H]中,用指令:
MOM [200OH], [300OH]
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應該用什麼方法實現?

解: 不正確。
正確的方法是:
MOV AL, [300OH]
MOV [2000H], AL

3.7 假如想從200中減去AL中的內容,用SUB 200,AL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應該
用什麼方法?

解:不正確。
正確的方法是:
MOV BL, 200
SUB BL, AL

3.8 試用兩種方法寫出從8OH埠讀入信息的指令。再用兩種方法寫出從4OH口輸
出10OH的指令。
解:
(1)IN AL, 80H
(2)MOV DX, 8OH
IN AL, DX
(3)MOV, AL, lOOH
OUT 40H, AL
4)MOV AL, 10OH
MOV DX,4OH
OUT DX, AL

3.9假如:AL=20H,BL=1OH,當執行CMP AL,BL後,問:
(1)AL、BL中的內容是兩個無符號數,比較結果如何?影響哪兒個標志位?
(2)AL、BL中的內容是兩個有符號數,結果又如何,影響哪幾個標志位?
解:
(l)AL=2OH,BL=1OH,O=0,S=0,Z=0,A=0,P=0,C=0。
(2)因為兩個都是符號正數,其結果與(l)相同。

3.10 若要使AL×10,有哪幾種方法,試編寫出各自的程序段?

解:
(1)使用乘法指令:
MOV BL,10
MUL BI,

(2)使用移位指令:
SHL AL,1
MOV BL,AL
SHL AL, 2
ADD AL,BL

(3)使用加法指令:
ADD AL,AL
MOV BL, AL
ADD AL, AL
ADD AL, AL
ADD AL, BL

3.11 8086匯編語言指令的定址方式有哪幾類?哪種定址方式的指令執行速度最快?

解:定址方式分為:立即數定址方式、寄存器操作數定址方式和存儲器操作數尋
址方式。其中,寄存器操作數定址方式的指令執行速度最快。

3.12 在直接定址方式中,一般只指出操作數的偏移地址,那麼,段地址如何確定?如果要用某個段寄存器指出段地址,指令中應該如何表示?

解:
默認的數據訪問,操作數在DS段;堆棧操作在SS段;串操作源操作數(SI)在DS段,目的操作數(DI)在ES段;用BP作為指針在SS段。如果要顯式地指定段地址,則在操作數中規定段寄存器。例如:

MOV AX, ES:(BX 10H)

3.13 在寄存器間接定址方式中,如果指令中沒有具體指明段寄存器,那麼如何確定段地址?
解:
在寄存器間接定址方式中,如果指令中沒有具體指明段寄存器,段地址是
隱含約定的,也就是隱含地選擇段寄存器。如操作類型為指令,則指定代碼段寄
存器CS,如操作類型為堆棧操作,則指定堆找段寄存器SS,…,如表3-1中所示。
當需要超越約定時,通常用段替代前綴加冒號":"來表示段超越,它允許程序設計者偏離任何約定的段。
例如:
MOV ES:〔BX],AX
這時數據將從寄存器EAX傳送至附加段中由EBX定址的存儲單元,而不是傳送
到數據段中。

3.14 採用寄存器間接定址方式時,BX、BP、SI、DI分別針對什麼情況來使用?這4個寄存器組合間接定址時,地址是怎樣計算的?請舉例說明。
解: 在寄存器間接定址方式下,BX和BP作為間址寄存器使用,而SI、DI作為
變址寄存器使用。除BP間址默認的段為堆棧段,其他的都默認為數據段。它們
都可以單獨使用,或加上偏移量或組合使用。如:
[BX n]
LBP n]
[SI n]
[DI n]
[BX SI n]
[BX DI n]
[BP SI n]
[BP DI n]

3.15 設DS=2100H,SS=5200H,BX=1400H,BP=6200H,說明下面兩條指令所進行
的具體操作:
MOV BYTE PTR[BP],200
MOV WORD PTR[BX],2000
解:前一條指令是把立即數(應是位元組)200,傳送至堆棧段(BP的默認段〉偏移
量由BP規定的位元組單元,地址為:52000H 620OH=58200H
第二條指令是把立即數.2000,傳送至數據段(BX的默認段)偏移量由BX規定的
字單元,地址為:21000H 1400H = 22400H。
3.16 使用堆錢操作指令時要注意什麼問題?傳送指令和交換指令在涉及內存操作數時應該分別要注意什麼問題?

解:使用堆棧指令可以把內存單元作為一個操作數(從內存到內存)。但堆棧固定在堆棧段且只能由SP指向。且堆棧操作要修改堆核指針。MOV指令不能實現內存單元間的數據傳送。XCHG指令是交換,有一個操作數必須是寄存器。

3.17下面這些指令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若是錯誤的,請說明原因。
(1)XCHG CS, AX
(2)MOV [BX], [1000]
(3)XCHG BX, IP
(4)PUSH CS
(5)POP CS
(6)IN BX, DX
(7)MOV BYTE[BX], 100O
(8)MOV CS, [1000]
解:
(l)錯誤,CS不能交換。
(2)錯誤,MOV指令不能在內存間傳送。
(3)錯誤,IP不能交換。
(4)錯誤,CS可以作為PUSH指令的操作數。
(5)錯誤,CS可以作為POP指令的操作數。
(6)錯誤,IN指令的目的操作數是累加器。
(7)錯誤,目的操作數是位元組單元。
(8〉錯誤,CS不能作為MOV指令的目的操作數。

3.18 以下是格雷碼的編碼表,
O 0000
1 0001
2 0011
3 0010
4 0110
5 0111
6 0101
7 0100
8 1100
請用換碼指令和其他指令設計一個程序段,以實現由格雷碼向ASCII碼的轉換。
解:
MOV BX,TABLE
MOV SI,ASCII_TAB
MOV AL,0
MOV CX,10
TRAN: XLAT TABLE
MOV DL,AL
ADD DL,30H
MOV [SI],DL
INC AL
LOOP TRAN
3.19 使用乘法指令時,特別要注意先判斷是用有符號數乘法指令還是用無符號數乘法指令,這是為什麼?

解:因為有符號數和無符號數,其數的乘法是一樣的。但結果的符號取決於兩
個操作數的符號。

3.20 位元組擴展指令和字擴展指令一般用在什麼場合?舉例說明。

解:主要用於位元組相除和字相除之前,把被除數擴展為兩倍寬度的操作數。

3.21 什麼叫BCD碼?什麼叫組合的BCD碼?什麼叫非組合的BCD碼?8086匯編語言在對BCD碼進行加、減、乘、除運算時,採用什麼方法?

解:BCD碼為十進制編碼的二進制數。組合的BCD數是把兩位BCD加在一個位元組中,高位的在高4位。非組合的BCD碼是把一位BCD數放在一個位元組的低4位,高4位為0。8086在BCD加、減和乘法運算以後用BCD調整指令把結果調整為正確的BCD數。在BCD除法之前先用BCD調整指令再做除法.

3.22 用普通運算指令執行BCD碼運算時,為什麼要進行十進制調整?具體地講,在進行BCD碼的加、減、乘、除運算時,程序段的什麼位置必須加上十進制調整指令?

解:因為8086指令把操作數作為二進制數進行二進制運算,要得到正確的BCD結果,需要進行調整。在加、減、乘法指令之後加上BCD調整指令,而在除法指令之前先用BCD調整指令再用除法指令。

第4章 作業答案
4.1 在下列程序運行後,給相應的寄存器及存儲單元填入運行的結果:
MOV AL, 1OH
MOV CX, 100OH
MOV BX , 2000H
MOV [CX],AL
XCHG CX, BX
MOV DH, [BX]
MOV DL, 01H
XCHG CX, BX
MOV [BX],DL
HLT
解:寄存器及存儲單元的內容如下:
AL = 1OH
BL = OOH
BH = 2OH
CL = OOH
CH = 1OH
DH = 1OH
(10O0H) = lOH
(200OH) = 0lH
2.要求同題4.1,程序如下:
MOV AL, 50H
MOV BP, 100OH
MOV BX, 200OH
MOV [BP], AL
MOV DH, 20H
MOV [BX], DH
MOV DL, OlH
MOV DL, [BX]
MOV CX, 300OH
HLT
解:寄存器及存儲單元的內容如下:
AL = 5OH
BL = OOH
BH = 20H
CL = OOH
CH = 30H
DL = 20H
DH = 2OH
BP = 100OH
(10OOH) = 5OH
(20OOH) = 20H
4.3 自1000H單元開始有一個100個數的數據塊,若要把它傳送到自200OH開始的存
儲區中去,可以採用以下3種方法實現,試分別編製程序以實現數據塊的傳送。
(l)不用數據塊傳送指令
(2)用單個傳送的數據塊傳送指令
(3)用數據塊成組傳送指令。
解:
(1) LEA SI, 1OOOH
LEA DI, 200OH
MOV CX, 100
L1: MOV AX, [SI]
MOV [DI], AX
LOOP Ll
HLT

(2) LEA SI, 100OH
LEA DI, 2000H
MOV CX, 100
CLD
L1: MOVSB
LOOP L1
HLT

(3) LEA SI, 100OH
LEA DI, 200OH
MOV CX, 100
CLD
REP MOVSB
HLT
4.4 利用變址寄存器,編寫一個程序,把自1000H單元開始的100個數傳送到自1070H
開始的存儲區中去。
解:
LEA SI, 100OH
LEA DI, 1070H
MOV CX, 100
CLD
REP MOVSB
HLT
4.5 要求同題4.4,源地址為2050H,目的地址為2000H,數據塊長度為50.
解:
LEA SI, 205OH
LEA DI, 200OH
MOV CX, 50
CLD
REP MOVSB
HLT
4.6 編寫一個程序,把自100OH單元開始的100個數傳送'至105OH開始的存儲區中
(注意:數據區有重疊)。
解:
LEA SI, 100OH
LEA DI , 1050H
ADD SI, 63H
ADD DI, 63H
MOV CX, 100
STD
REP MOVSB
HLT
4.7 在自0500H單元開始,存有100個數。要求把它傳送到1000H開始的存儲區中,
但在傳送過程中要檢查數的值,遇到第一個零就停止傳送。
解:
LEA SI, 050OH
LEA DI, 10OOH
MOV CX, 100
N1: MOV AL, [SI]
CMP AL, 0
JZ N2
MOV [DI], AL
INC SI
INC DI
LOOP N1
N2: HLT

4.14若在0500H單元中有一個數
(1)利用加法指令把它乘2,且送回原存儲單元(假定X×2後仍為一個位元組);
(2)X×4;
(3)X×10(假定X×l0≤255).
解:
(1) LEA BX, 050OH
MOV AL, [BX]
ADD AL, AL
MOV [BX], AL

(2) LEA BX, 0500H
MOV AL, [BX]
ADD AL, AL
ADD AL, AL
MOV [BX], AL

(3) LEA BX, 050OH
MOV AL, [BX]
ADD AL, AL
MOV DL, AL
ADD AL, AL
ADD AL, AL
ADD AL, DL
MOV [BX], AL

第 5 章 作業答案
5.1 匯流排周期的含義是什麼?8086/8088CPU的基本匯流排周期由幾個時鍾組成?如果一個CPU的時鍾頻率為8MHz,那麼,它的一個時鍾周期是多少?一個基本匯流排周期是多少?如果主頻為5MHz呢?

解: CPLI訪問匯流排(從內存儲器或I/0埠讀/寫位元組或字)所需的時間稱為匯流排周期。8086/8088CPU的基本匯流排周期由4個時鍾組成。若CPU的時鍾頻率為8(5)MHz,時鍾周期為1/8MHz=125(1/5MHz=2O)ns,基本匯流排周期為4×125(200)ns=500(800)ns

5.2 在匯流排周期的TI、T2、T3、T4狀態,CPU分別執行什麼動作?什麼情況下需要插入
等待狀態Tw? Tw在哪兒插入? 怎樣插入?

解: 下面以存儲器讀為例進行說明。
在Tl周期:輸出地址信號、地址鎖存允許信號、內存或I/O埠訪問控制信號;
在T2周期:CPIJ開始執行數據傳送操作,此時,8086CPU內部的多路開關進行切換,將地址/數據線AD15~AD0上的地址撤銷,切換為數據匯流排,為讀寫數據作準備。8288匯流排控制器發出數據匯流排允許信號和數據發送/接收控制信號DT/R允許數據收發器工作,使數據匯流排與8086CPU的數據線接通,並控制數據傳送的方向。同樣,把地址/狀態線A19/S6~A16/S3切換成與匯流排周期有關的狀態信息,指示若干與周期有關的情況。
在T3周期:開始的時鍾下降沿上,8086CPU采樣READY線。如果READY信號有效(高電平),則在T3狀態結束後進人TA狀態。在T4狀態開始的時鍾下降沿,把數據匯流排上的數據讀入CPU或寫到地址選中的單元。
在T4狀態:結束匯流排周期。如果訪問的是慢速存儲器或是外設介面,則應該在Tl狀態輸出的地址,經過解碼選中某個單元或設備後,立即驅動READY信號到低電平。8086CPU在T3狀態采樣到READY信號無效,就會插入等待周期Tw,在Tw狀態CPU繼續采樣READY信號;直至其變為有效後再進人T4狀態,完成數據傳送,結束匯流排周期。在T4狀態,8086CPU完成數據傳送,狀態信號 。變為無操作的過渡狀態。在此期間,8086CPU結束匯流排周期,恢復各信號線的初態,准備執行下一個匯流排周期。

第 6 章 作 業 答 案
6.1 若有一單板機,具有用8片2114構成的4KBRAM,連線如圖創所示。

若以每1KB RAM作為一組,則此4組RAM的基本地址是什麼?地址有沒有重疊區?每一組的地址范圍為多少?

解:RAM的基本地址為:
第一組 OOOOH ~ 03FFH
第二組 4000H ~ 43FFH
第三組 8000H ~ 83FFH
第四組 COOOH ~ C3FFH
地址有重疊區。每一組的地址范圍為OOOH ~ 3FFH(1024個位元組)。

6.4 若要擴充1KB RAM(用2114片子),規定地址為8000H~83FFH,地址線應該如何
連接?
解: 擴充lKB RAM至規定地址8000H ~ 83FFH,其地址線的低10位接晶元,高6位地址(Al5 ~A10 = 100000)產生組選擇信號。

第 7 章 作 業 答 案
7.1 外部設備為什麼要通過介面電路和主機系統相連?

解: 因為外部設備種類繁多,輸入信息可能是數字量、模擬量或開關量,而且輸入速度、電平、功率與CPU差距很大。所以,通常要通過介面電路與主機系統相連。

7.4 CPU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傳送的信息有哪幾類?
解:CPU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傳送的信息主要有3類。
(l)數據
在微型計算機中,數據通常為8位、16位或32位。
(2)狀態信息
在輸入時,有輸入設備的信息是否准備好;在輸出時有輸出設備是否有空,若輸出設備正在輸出信息,則以忙指示等。
(3)控制信息
例如,控制輸入輸出設備啟動或停止等。

7.9 設一個介面的輸入埠地址為0100H,狀態埠地址為0104H,狀態埠中第5位為1表示輸入緩沖區中有一個位元組准備好,可以輸入。設計具體程序以實現查詢式
輸入。
解: 查詢輸入的程序段為:
POLl : IN AL, 0104H
AND AL, 20H
JZ POLl
IN AL, 0100H

第 8 章作 業 答 案
8.1 在中斷響應過程中,8086CPU向8259A發出的兩個RT互信號分別起什麼作用?
解: CPU發出的第一個 脈沖告訴外部電路,其提出的中斷請求已被響應,
應准備將類型號發給CPU,8259A接到了這個 脈沖時,把中斷的最高優先順序
請求置入中斷狀態寄存器(ISR)中,同時把IRR(中斷請求寄存器)中的相應位復
位。CPU發出的第二個 脈沖告訴外部電路將中斷的類型號放在數據匯流排上。

8.2 8086CPU最多可以有多少個中斷類型?按照產生中斷的方法分為哪兩大類?
解:8086CPU最多可以有256個中斷類型。按照產生中斷的方法,可以分為內
部中斷(軟體中斷)和外部(硬體中斷)中斷兩大類。

8.9 在編寫中斷處理子程序時,為什麼要在子程序中保護許多寄存器?
解: 因為在用戶程序運行時,會在寄存器中有中間結果,當在中斷服務程序中要
使用這些寄存器前要把這些寄存器的內容推至堆棧保存(稱為保護現場)。在從中斷服務程序返回至用戶程序時把這些內容從堆找恢復至寄存器中(稱為恢復現場)。

8.12 若在一個系統中有5個中斷源,其優先權排列為:1、2、3、4、5,它們的中斷服務程序的入口地址分別為:3000H、302OH、3050H、3080H、30AOH。編寫一個程序,當有中斷請求CPU響應時,能用查詢方式轉至申請中斷的優先權最高的源的中斷服
務程序。
解: 若5個中斷源的中斷請求放在一中斷狀態寄存器中,按優先權分別放在狀態的7位(優先權最高)至位3中。查詢方法的程序段為:
IN AL, STATUS
CMP AL, 80H
JNE N1
JMP 3000H
N1: IN AL, STATUS
CMP AL, 40H
JNE N2
JMP 3020H
N2: IN AL, STATUS
CMP AL, 20H
JNE N3
JMP 3050H
N3: IN AL, STATUS
CMP AL, 10H
JNE N4
JMP 3080H
N4: IN AL, STATUS
CMP AL, 08H
JNE N5
JMP 30A0H
N5: RET

第9章 作 業 答 案
9.3 在某一應用系統中,計數器/定時器8253地址為340H~343H,定時用作分頻器(N為分頻系數),定時器2用作外部事件計數器,如何編制初始化程序?
解:
定時器0用作分頻器,工作方式2,其初始化程序為:
MOV AL, 34H
OUT 343H, AL
MOV AL, N1
OUT 342H, AL
MOV AL, N2
OUT 342H, AL
定時器2用作外部事件計數器,工作在方式0,其初始程序:
MOV AL, 0B0H
OUT 343H,AL
MOV AL, N1
OUT 342H,AL
MOV AL, N2
OUT 342H,AL

9.4 若已有一頻率發生器,其頻率為1MHZ,若要示求通過計數器/定時器8253,著重產生每秒一次的信號,8253應如何連接?編寫出初始化程序。
解:
1MHZ的信號要變為每秒一次,則需經過106分頻。一個通道的計數為16 位最大為65536。故需要需兩個通道級連,則每個通道計數為1000。用通道0和通道1級連,都工作在方式2,初始化程序為:
MOV AL, 34H
OUT 343H, AL
MOV AL, 0E8H
OUT 342H, AL
MOV AL, 03
OUT 342H, AL
MOV AL, 74H
OUT 343H, AL
MOV AL, 0E8H
OUT 342H, AL
MOV AL, 03
OUT 342H, AL

9.9 編程將計數器/定時器8253計數器0設置為模式1,計數初值3000H;計數器1設置為模式2初值為2010H;計數器2設置為模式4初值為4030H;

解: 若埠地址為:0F8H~0FBH,初始化程序為:
MOV AL, 32H
OUT 0FBH, AL
MOV AL, 00H
OUT 0F8H, AL
MOV AL, 30H
OUT 0F8H, AL
MOV AL, 74H
OUT 0FBH, AL
MOV AL, 10H
OUT 0F9H, AL
MOV AL, 20H
OUT 0F9H, AL
MOV AL, 0B8H
OUT 0FBH, AL
MOV AL, 30H
OUT 0FAH, AL
MOV AL, 40H
OUT 0FAH, AL

第 10 章 作 業 答 案
10.4 可編程並行介面晶元8255A的3個埠在使用時有什麼差別?

解:通常埠A或B作為輸入輸出的數據埠(埠A還可以作為雙向數據埠),而埠C作為控制或狀態信息的埠,它在"方式"字的控制下,可以分成兩個4位的埠。每個埠包含一個4位鎖存器。它們分別與埠A和B配合使用,可用以作為控制信號輸出,或作為狀態信號輸入。

10.7 8255A有哪幾種基本工作方式?對這些工作方式有什麼規定?
解:8255A有3種基本的工作方式:
方式0-----基本輸入輸出:
方式1-----選通輸入輸出;
方式2-----雙向傳送。

10.8 設置8255A工作方式,8255A的控制口地址為OOC6H。要求埠A工作在方式1,輸
入;埠B工作在方式0,輸出;埠C的高4位配合埠A工作;低4位為輸入。
解:按要求的方式控制字為:10111001B。編程語句為:
MOV AL, 0B9H
OUT OOC6H, AL ;

10.9 設可編程並行介面晶元8255A的4個埠地址為OOCOH、00C2H、00C4H、OOC6H,要求用置0/置1方式對PC6置1,對PC4置0。
解:對埠C的PC6置1的控制字為: 00001101B,
對PC4置O的控制字為: 0000100OB。
程序段為:
MOV AL, DH
OUT OOC6H, AL
MOV AL, 08H.
OUT 00C6H,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