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腦的存儲量是多少
人腦遠遠勝過電腦 那些預言電腦的能力將超過人類大腦的人已經被證明是絕對錯誤的。研究人員首次計算出了人腦的記憶容量,發現人腦在這方面的能力超過所有的電腦。 在《大腦與思維》雜志發表的文章稱,盡管最大的電腦的記憶容量是1,000,000,000,000個位元組(10的12次方),人腦的記憶容量的位元組數則大約到10後面跟8432個零。 人腦中神經元的數量是已知的,大約為1000億個,許多分析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電腦不久將超過人腦的觀點。但是,研究人員並不局限於這個角度,他們運用一系列運演算法則,計算出了人腦的記憶容量,其中包括不同神經網路的龐大功能。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項發現可能會改變電腦設計的思路。今後電腦的改進可能不是增加位元組,而是模仿人腦,更加註重神經網路。 作者:青雲譯 文章來源:中國公眾科技網 比存儲量 全球電腦記憶體總和也比不上一人腦 --------------------------------------------------------------------------------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線 (2003-09-16 10:46:05) 來源:中國日報網 《人腦與思維》雜志9月14日發表文章指出,單個人腦的記憶存儲量遠勝全球電腦記憶體的總和。 風靡全球的科幻影片《黑客帝國》其實只不過是一個人類反抗電腦統治的故事:人類在電腦的步步進逼下只剩下最後的據點錫安。該片實際上反映了一種普遍擔憂,即電腦技術越來越發達,人類越來越依賴電腦處理各種事務,如此一來,人腦是否會最終輸給電腦,淪為電腦的奴隸?甚至有人預言,電腦戰勝人腦的日子近在眼前。最近,英國研究者第一次以事實數據駁斥了悲觀主義者的上述觀點。 研究人員經運算發現,單個人腦的容量竟比歷史上所有已生產出來的電腦記憶體總和還要大。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大的電腦記憶體容量是10萬億(10後面加12個零)比特,然而相比之下,人腦的記憶體容量更不可思議——那就是數位10後面加上8432個零,簡直是天文數位。 研究者指出,人腦的記憶體容量是人類智慧的基礎所在。此前,科學家苦於沒有有效的運算公式,因此無法揭開人腦存儲量的大小之謎。甚至有一些武斷的科學家根據人腦只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就斷定電腦一定會很快超越人腦。 而現在,根據研究者最新發明的一系列運演演算法則,人腦容量的大小、千億神經細胞之間相互連接搭配形成的近乎天文數位的排列組合,都可以准確地算出來。電腦勝過人腦的預言不攻自破。 不過,新發現同樣可以用作改善電腦的程式設計,提高其運算能力。例如,科學家可模仿人腦原理,在不增加空間的情況下,通過擴大連接增大電腦記憶體量。
㈡ 多大的數據才算「大數據」
什麼是大數據?
列舉三個常用的大數據定義:
(1)具有較強決策、洞察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多樣化的信息資產需要新的處理模式。
——Gartner
(2)海量數據量、快速數據流和動態數據速度、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巨大的數據價值。
—— IDC
(3)或者是海量數據、海量數據、大數據,是指所涉及的數據太大,無法在合理的時間內被截取、管理、處理、整理成人類可以解讀的信息。
—— Wiki
大數據的其他定義也差不多,可以用幾個關鍵詞來定義大數據。
首先是「大尺度」,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衡量,一是從時間序列中積累大量數據,二是對數據進行深度提煉。
其次,「多樣化」可以是不同的數據格式,比如文字、圖片、視頻等。,可以是不同的數據類別,如人口數據、經濟數據等。,也可以有不同的數據源,如互聯網和感測器等。
第三,「動態」。數據是不斷變化的,它可以隨著時間迅速增加大量的數據,也可以是在空間不斷移動變化的數據。
這三個關鍵詞定義了大數據的形象。
但是,需要一個關鍵能力,就是「處理速度快」。如果有這樣的大規模、多樣化、動態的數據,但是需要很長時間的處理和分析,那就不叫大數據。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要實現這些數據的快速處理,肯定沒有辦法手工實現,所以需要藉助機器來實現。
㈢ 一位元組是多少
位元組也叫Byte,是計算機數據的基本存儲單位,在電腦里一個中文字占兩個位元組。
8bit(位)=1Byte(位元組)
1024Byte(位元組)=1KB
1024KB=1MB
1024MB=1GB
1024GB=1TB
其中:K是千,M是兆,G是吉咖,T是太拉。
(3)中國數據存儲容量擴展閱讀:
1、字
在計算機中,一串數碼作為一個整體來處理或運算的,稱為一個計算機字,簡稱字。字通常分為若干個位元組(每個位元組一般是8位)。在存儲器中,通常每個單元存儲一個字,因此每個字都是可以定址的。字的長度用位數來表示。
在計算機的運算器、控制器中,通常都是以字為單位進行傳送的。字出現在不同的地址其含義是不相同。例如,送往控制器去的字是指令,而送往運算器去的字就是一個數。
2、字長
計算機的每個字所包含的位數稱為字長。根據計算機的不同,字長有固定的和可變的兩種。固定字長,即字長度不論什麼情況都是固定不變的;可變字長,則在一定范圍內,其長度是可變的。
計算的字長是指它一次可處理的二進制數字的數目。計算機處理數據的速率,自然和它一次能加工的位數以及進行運算的快慢有關。如果一台計算機的字長是另一台計算機的兩倍,即使兩台計算機的速度相同,在相同的時間內,前者能做的工作是後者的兩倍。
一般地,大型計算機的字長為32-64位,小型計算機為12-32位,而微型計算機為4-16位。字長是衡量計算機性能的一個重要因素。
3、位元組
位元組是指一小組相鄰的二進制數碼。通常是8位作為一個位元組。它是構成信息的一個小單位,並作為一個整體來參加操作,比字小,是構成字的單位。
在微型計算機中,通常用多少位元組來表示存儲器的存儲容量。
字元:人們使用的記號,抽象意義上的一個符號。
位元組:計算機中存儲數據的單元,一個8位的二進制數,是一個很具體的存儲空間。
4、字元串
在內存中,如果「字元」是以ANSI編碼形式存在的,一個字元可能使用一個位元組或多個位元組來表示,那麼我們稱這種字元串為ANSI字元串或者多位元組字元串。如,"中文123" (佔8位元組,包括一個隱藏的 )。
字元集
對於ANSI編碼方式,存在不同的字元集(Charset)。同樣的位元組序列,在不同的字元集下表示的字元不一樣。要正確解析一個ANSI字元串,還要選擇正確的字元集,否則就可能導致所謂的亂碼現象。不同語言版本的操作系統,都有一個默認的字元集。在不指定字元集的情況下,系統會使用此字元集來解析ANSI字元串。
每個字元集都有一個唯一的編號,稱為代碼頁(Code Page)。簡體中文(GB2312)的代碼頁為936,而系統默認字元集的代碼頁為0,它表示根據系統的語言設置來選擇一個合適的字元集。
㈣ 在表示計算機存儲容量時,1GB相當於多少
1GB=1024MB。1MB=1024KB。
吉位元組(GB、Gigabyte,在中國又被稱為吉咖位元組或京位元組或十億位元組或戟),常簡寫為G,是一種十進制的信息計量單位。
吉位元組(Gigabyte)常容易和二進位制的信息計量單位Gibibyte混淆。常使用在標示硬碟、存儲器等具有較大容量的儲存媒介之儲存容量。
(4)中國數據存儲容量擴展閱讀:
存儲單位之間的轉換:
(1)1MB(Megabyte兆位元組簡稱「兆」)=1024KB
(2)1GB(Gigabyte吉位元組又稱「千兆」)=1024MB
(3)1TB(Terabyte 萬億位元組太位元組)=1024GB
(4)1PB(Petabyte 千萬億位元組拍位元組)=1024TB
(5)1EB(Exabyte 百億億位元組艾位元組)=1024PB
(6)1ZB(Zettabyte 十萬億億位元組 澤位元組)= 1024EB
(7)1YB(Yottabyte 一億億億位元組 堯位元組)= 1024ZB
(8)1BB(Brontobyte 一千億億億位元組)= 1024YB
㈤ 存儲容量單位的換算
一般內存換算是1024進制,也就是2的10次方。
1TB=1024GB;
1GB=1024MB;
1MB=1024KB;
1KB=1024Byte。
㈥ 全國人口的信息存儲在資料庫里要多大的容量
若1人用1個位元組(那是不可能的!),13億人就要1.3G(1300M)。
㈦ 目前超級計算機最大存儲容量是多少
目前超級計算機的最佳存儲量是10的64次方t。所以它的容量是最大的,但是像這種容量被我們所有的用戶都已經大部分的佔用了。現在注意說明現在網路用戶太多了。
㈧ 數據匯流排和地址匯流排分別為32和64比特時,最大可用的儲存容量怎麼算直接想加嗎(不知道國內這門課
2. 若數據匯流排寬度34位、地址匯流排寬度64位,試計算最大可用地址空間(以位元組為單位)
計算方法:2的34次方 × 64bit ÷ 8bit/Byte = 16Gi × 8 Byte = 128 GiB
網路嫌我字數不夠
㈨ 大數據時代,我國數據量究竟有多大
從2013年初開始,對於大數據爆發的焦慮感,緊迫感,不由自主地被捲入的甚至無力的感覺,驅動眾多行業、企業和團體去關注和開始接觸和了解大 數據,自覺或不自覺的,主動或不得已地去融入這波洪流。但是,真的說到大數據,我們中國到底有多少數據量,它們都分布在哪些行業,哪些數據是目 前可用的,哪些行業已經在使用數據,進入產業互聯網和數據引導的變革了?
可能看到的版圖依舊模糊。因此,我們懷抱很好的希望,以第一個吃螃蟹並期待來自行業的矯正和拍磚的態度,首先嘗試對於國內各個領域,行業以 及機構的數據擁有情況,使用情況以及未來路徑做一個粗獷地調研、梳理和判斷,對大數據時代我國各個領域數據資產的擁有和使用情況,也就是我們數 據資產的家底做個盤點,也對各個行業、系統進軍大數據,以及擁抱產業互聯網的進度和未來做個簡單判斷。事實上,大數據之題無疑繁若星辰,然而只 有在相對完整的視圖下,繁星若塵,我們才可得以一窺天機。
從我們手頭掌握的數據來看,2013年度,中國存儲市場出貨容量超過1個EB(1EB=多少),存儲總量而IDC曾經發布的預測表明在未來的3-4年,中國存儲總 容量可能達到18個EB。從數據存儲市場的需求來看,互聯網、醫療健康、通信、公共安全以及軍工等行業的需求是主要的,且上升態勢明顯。
鑒於存儲和伺服器的緊密相關,我們從已經獲得的資料可以知道,目前全球運行的伺服器總量超過5000萬台,美國國內運行的伺服器總體容量接近 1000萬台。從各種市場公開數據來看,2013年中國內地伺服器銷售總數接近為100萬台。大體估算,截止到2013年底,中國內地整體在運行的伺服器總數 量在300萬台以上。
從現有存儲容量看,中國目前可存儲數據容量大約在8EB-10EB左右,現有的可以保存下來的數據容量大約在5EB左右,且每兩年左右會翻上一倍。這些 被存儲數據的大體分布為:媒體/互聯網占據現有容量的1/3,政府部門/電信企業占據1/3,其他的金融、教育、製造、服務業各部分佔據剩餘1/3數據量 。
公開數據顯示,互聯網搜索巨頭網路2013年擁有數據量接近EB級別、阿里、騰訊聲明自己存儲的數據總量都達到了百PB以上。此外,電信、醫療、金 融、公共安全、交通、氣象等各個方面保存的數據量也都達到數十或者上百PB級別。
在目前被廣泛引用的IDC和EMC聯合發布的「2020年的數字宇宙」報告 預測到2020年,全球數字宇宙將會膨脹到40ZB,均攤每個人身上是5200GB以上,這個量將會如何被有效存儲和應用,我們眼下還很難想像。然而我們 看到該報告指出,從現在起到2020年,全球數字宇宙的膨脹率大約為每兩年翻一番。事實上,根據上述調查結論和伺服器容量調查,我們也能做出個相對 合理的推斷:目前,全球產生的數據量中僅有1%左右的數據能夠被保存下來,也就是說今天全球能夠被保存下來的數據也就是在50EB左右,而其中被標記 並用於分析的數據更是不到10%。
作為全球人口和計算設備保有量的大國,我國每年所能產生的數據量也極為龐大,有數據說2014年甚至可能達到ZB級別,但是真正被有效存儲下來的 數據僅僅是其中極微少部分,中國保存下來數據佔全球數據的比例大約在10%左右,也就是上面說的5EB。這些數據中,目前已被標記並用於分析的數據僅 達到500PB左右,也是接近10%的一個比例。
伴隨著雲計算迅速普及和各行業,各企業和部門對於數據資產保存和利用意識的增強,以及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對產業進行變革的意願,未來2-3年一 定會有越來越多的行業、大企業步入到PB、百PB、甚至EB級別數據俱樂部,未來3-3年中國的數據總量也將呈翻倍上升態勢,我們預測2015年中國就可能 突破10EB數據保有量,被標簽和分析利用數據量也將上升到EB級別,這些數據增長中互聯網、政務、醫療、教育、安全等行業和領域所做貢獻最大,而相 對傳統的物流、生產製造、甚至農業等領域數據擁有量的增長將更加明顯。
㈩ mysql 資料庫可以有多大
MySQL 3.22 限制的表大小為4GB。由於在MySQL 3.23 中使用了MyISAM 存儲引擎,最大表尺寸增加到了65536TB(2567 – 1位元組)。由於允許的表尺寸更大,MySQL資料庫的最大有效表尺寸通常是由操作系統對文件大小的限制決定的,而不是由MySQL內部限制決定的。
InnoDB 存儲引擎將InnoDB 表保存在一個表空間內,該表空間可由數個文件創建。這樣,表的大小就能超過單獨文件的最大容量。表空間可包括原始磁碟分區,從而使得很大的表成為可能。表空間的最大容量為64TB。
(10)中國數據存儲容量擴展閱讀
據D.V.B 團隊以及Cmshelp 團隊做CMS 系統評測時的結果來看,MySQL單表大約在2千萬條記錄(4G)下能夠良好運行,經過資料庫的優化後5千萬條記錄(10G)下運行良好。
這對於MySQL是不公平的,那些CMS廠商非但沒有把內核做好反而還在添加很多花哨的功能,最終導致其產品自身負載過低。
他們並沒有針對自身負載效果作出相應的資料庫優化方案及標准,而是繼續保留著復雜的結構造成對MySQL的資源無休止的浪費,最終導致了其負載上的缺陷。
於是他們便充分發揮中國人的傳統優勢——變通:避重就輕的採用了所謂的分表式存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自身負載的缺陷,但是導致了網站後期維護以及資源上的浪費。
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來形容,MySQL中的的表就像一塊地,單表就相當於利用這塊地蓋高層建築充分利用達到高人員負載,但分表就相當於用這塊地蓋了一間平房。
如果為了達到高人員負載的話那就需要另開地皮達到目的,但是我們要思考,是地不夠,還是他的能力不夠,如此做法讓人感到資源的浪費以及規劃的嚴重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