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容量存儲設備有哪些
一般大容量有:
1、硬碟(機械最大、固態此之)
2、光碟(DVD、CD)
3、U盤
4、以前還有磁帶等等吧!
㈡ CD-ROM是一種大容量的外部存儲設備,其特點是什麼
從CD-ROM字面上就可看出,是一種光介質存儲數據的只讀功能設備。可寫(燒錄)設備為CD-RW,或為Combo(全能光碟機)。
ROM所存數據,一般是裝入整機前事先寫好的,整機工作過程中只能讀出,而不像隨機存儲器那樣能快速地、方便地加以改寫。ROM所存數據穩定,斷電後所存數據也不會改變;其結構較簡單,讀出較方便,因而常用於存儲各種固定程序和數據。
(2)大容量的外部存儲擴展閱讀:
CD-ROM ,光碟只讀存儲器,一種能夠存儲大量數據的外部存儲媒體,一張壓縮光碟的直徑大約是4.5英寸,1/8英寸厚,能容納約660兆位元組的數據。所有的CD-ROM盤都是用一張母盤壓制而成,然後封裝到聚碳酸酯的保護外殼里。
記錄在母盤上的數據呈螺旋狀,由中心向外散開,磁碟表面有許許多多微小的坑,那就是記錄的數字信息。讀CD-ROM上的數據時,是利用激光束掃描光碟,根據激光在小坑上的反射變化得到數字信息。盤中的信息存儲在螺旋形光道中。
㈢ 什麼叫大容量存儲器
大容量存儲器是為了彌補計算機主存儲器容量的有限,而配置的具有大容量的輔助存儲器。主要包括磁碟、磁帶和光碟等。
大容量存儲器優於主存儲器之處在於無揮發性和大的存儲容量,並且在許多情況下,可以把存儲介質從機器上拆卸下來,作為檔案資料保存。現在也指U盤和移動硬碟。
㈣ 常見的外部存儲設備有哪些
常見的外部存儲設備有以下幾種:
一、硬碟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
硬碟有固態硬碟(SSD 盤,新式硬碟內有sata固態、m.2固態、pci-e固態,而m.2固態又有nvme的m.2和sata的m.2)、機械硬碟(HDD 傳統硬碟內有3.5寸、2.5寸的,還有5400轉和7200轉)、混合硬碟(HHD 一塊基於傳統機械硬碟誕生出來的新硬碟)。
二、軟盤
軟盤(Floppy Disk)是個人計算機(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質。軟盤的讀寫是通過軟盤驅動器完成的。軟盤驅動器設計能接收可移動式軟盤,目前常用的就是容量為1.44MB的3.5英寸軟盤。
軟盤存取速度慢,容量也小,但可裝可卸、攜帶方便。作為一種可移貯存方法,它是用於那些需要被物理移動的小文件的理想選擇。
三、移動硬碟
移動硬碟(Mobile Hard disk)顧名思義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據,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
因為採用硬碟為存儲介質,因此移動硬碟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准IDE硬碟是相同的。截至2015年,主流2.5英寸品牌移動硬碟的讀取速度約為50-100MB/s,寫入速度約為30-80MB/s。
四、光碟
光碟是以光信息做為存儲的載體並用來存儲數據的一種物品。分不可擦寫光碟,如CD-ROM、DVD-ROM等;和可擦寫光碟,如CD-RW、DVD-RAM等。
光碟是利用激光原理進行讀、寫的設備,是迅速發展的一種輔助存儲器,可以存放各種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和動畫等多媒體數字信息。
五、U盤
U盤,全稱USB快閃記憶體檔,英文名「USB flash disk」。它是一種使用USB介面的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通過USB介面與電腦連接,實現即插即用。
U盤的稱呼最早來源於朗科科技生產的一種新型存儲設備,名曰「優盤」,使用USB介面進行連接。U盤連接到電腦的USB介面後,U盤的資料可與電腦交換。而之後生產的類似技術的設備由於朗科已進行專利注冊,而不能再稱之為「優盤」,而改稱諧音的「U盤」。
㈤ 大容量存儲,什麼是大容量存儲
對硬碟來說,以前的硬碟一般是幾百GB,現在
個人電腦
硬碟動輒1T、
2T
;商業、企業等用的專業設備
存儲量
更大,就是大容量了。
㈥ 外部存儲器的容量可以達到500 GB以上嗎
完全可以達到500GB以上。
目前就連內存卡都有512GB的,而且價格也很便宜。移動硬碟動輒就是一兩TB甚至更高。
㈦ 就目前常用的外存儲器來說,其最大容量的大小排列次序為____。
軟盤,一般容量為1.2M,1.44M,2.88M
光碟一般為700M,4.2G以及更高
硬碟現在都到T級了,也就是1000Gb
樓主,我幫你做作業吧,選我啊
㈧ 外儲存器中哪個容量最大
軟盤,一般容量為1.2M,1.44M,2.88M 光碟一般為700M,4.2G以及更高 硬碟現在都到T級了,也就是1000Gb 樓主,我幫你做作業吧,選我啊
㈨ 大容量存儲設備是什麼東西
通常是指USB大容量存儲設備。
USB大容量存儲設備是一個協議,允許一個USB介面的設備與主計算設備相連接,以便在兩者之間傳輸文件。對於主計算設備來說,USB設備看起來就像一個移動硬碟,允許拖放型文件傳送。
它實際上是由USB實施者論壇所通過許多通訊協議的匯總,這一標准提供了許多設備的界面。包括移動硬碟、快閃記憶體檔、移動光學驅動器、讀卡器、數碼相機、數碼音樂播放器、PDA以及手機等等。
(9)大容量的外部存儲擴展閱讀:
多媒體計算機剛問世時,外接式設備的傳輸介面各不相同,如列印機只能接LPT port、數據機只能接RS232、滑鼠鍵盤只能接PS/2等。
繁雜的介面系統,加上必須安裝驅動程序並重啟才能使用的限制,都會造成用戶的困擾。因此,創造出一個統一且支持易插拔的外接式傳輸介面,便成為無可避免的趨勢,USB應運而生。
最新一代的USB是USB 3.2,傳輸速度為20Gbit/s,三段式電壓5V/12V/20V,最大供電100W。另外僅有個別的USB Type-A、Micro-B以及新型USB Type-C接頭不再分正反。
㈩ 存儲容量大 且不常移動的外存儲器
速度更快是是對的,內存需要和處理器實時進行數據交換,速度快才能保證系統的運行速度。不過不同頻率的內存條,速度也是差的很多的。現在大部分1333和1600的頻率。
但是內存普遍容量小,而外部存儲器,比如說硬碟都達到4t了,而硬碟一般使用者最多會加到32g的容量,差距很明顯。所以後面的話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