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存儲虛擬化是什麼集群存儲又是什麼
存儲虛擬化廣義上來說,就是通過映射或抽象的方式屏蔽物理設備復雜性,增加一個管理層面,激活一種資源並使之更易於透明控制。
存儲虛擬化(Storage Virtualization)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對存儲硬體資源進行抽象化表現。通過將一個(或多個)目標(Target)服務或功能與其它附加的功能集成,統一提供有用的全面功能服務。
集群存儲是指:由若干個「通用存儲設備」組成的用於存儲的集群,組成集群存儲的每個存儲系統的性能和容量均可通過「集群」的方式得以疊加和擴展。
❷ 存儲虛擬化是如何實現的
舉個例子來說吧:
你要查詢三個內容,內容分別存在於A,B,C三個伺服器上。
那麼你的查詢方式一般來說就是分別查詢A,B,C三個伺服器。
現在有人搭了一個伺服器D,這個伺服器想把ABC三個伺服器的內容都放進來,那麼有兩個辦法
(1)直接拷貝,將三個伺服器的內容全部拷貝過來
(2)做映射,D只要在後台做相應的映射就可以了,你訪問的是D,但是D給你映射到了ABC三個存儲上,個人感覺類似於存儲集群(僅僅是類似,機制什麼的不完全一樣)
這個D就是所謂的存儲虛擬化。存儲虛擬化不管怎麼虛擬化,還是需要真實的存儲的,只是這個真實的存儲的存儲位置發生了變化,以前我們需要存在自己的陣列上,現在你可以保存在你能保存的地方,只要映射能映射到就可以了。基於實際存儲位置的不同,有什麼主機虛擬存儲,互聯網存儲什麼的,大概意思給我的感覺都差不多。
❸ 存儲虛擬化的概念
在虛擬化領域流傳著一個故事:一個好的虛擬化解決方案就好像游歷一個虛擬現實的主題公園。當遊客想像他正在城市上空滑翔時,感測器就會把相應的真實感覺傳遞給遊客,並同時隱藏真實的力學環境。同樣,一個好的虛擬化工具可以對企業的存儲設備做相同的工作,只不過過程也許會反過來——首先建立一個框架,讓數據感覺自己是存儲在一個真實的物理環境里,之後操作者就可以任意改變數據存儲的位置了,同時保證數據的集中安全 。
虛擬化技術到底是什麼?其實廣義上來說,就是通過映射或抽象的方式屏蔽物理設備復雜性,增加一個管理層面,激活一種資源並使之更易於透明控制。它可以有效簡化基礎設施的管理,增加IT資源的利用率和能力,比如伺服器、網路或存儲。
存儲虛擬化是一種貫穿於整個IT環境、用於簡化本來可能會相對復雜的底層基礎架構的技術。存儲虛擬化的思想是將資源的邏輯映像與物理存儲分開,從而為系統和管理員提供一幅簡化、無縫的資源虛擬視圖。
對於用戶來說,虛擬化的存儲資源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存儲池」,用戶不會看到具體的磁碟、磁帶,也不必關心自己的數據經過哪一條路徑通往哪一個具體的存儲設備。
從管理的角度來看,虛擬存儲池是採取集中化的管理,並根據具體的需求把存儲資源動態地分配給各個應用。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利用虛擬化技術,可以用磁碟陣列模擬磁帶庫,為應用提供速度像磁碟一樣快、容量卻像磁帶庫一樣大的存儲資源,這就是當今應用越來越廣泛的虛擬磁帶庫(VTL, Virtual Tape Library),在當今企業存儲系統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將存儲作為池子一樣,存儲空間如同一個流動的池子的水一樣,可以任意地根據需要進行分配。
通過將一個(或多個)目標(Target)服務或功能與其它附加的功能集成,統一提供有用的全面功能服務。典型的虛擬化包括如下一些情況:屏蔽系統的復雜性,增加或集成新的功能,模擬、整合或分解現有的服務功能等。虛擬化是作用在一個或者多個實體上的,而這些實體則是用來提供存儲資源及服務的。
❹ 軟體定義存儲和存儲虛擬化的區別
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了解什麼是軟體定義存儲和存儲虛擬化。
什麼是軟體定義存儲
SDS 的全稱是 Software Defined Storage ,字面意思直譯就是軟體定義存儲。關於 SDS 的定義可以參考全球網路存儲工業協會(Storage Networking Instry Association,SNIA),SINA 在 2013 正式把 軟體定義存儲(SDS) 列入研究對象。
SINA 對軟體定義存儲(SDS) 的定義是:一種具備服務管理介面的虛擬化存儲。 SDS 包括存儲池化的功能,並可通過服務管理介面定義存儲池的數據服務特徵。另外 SINA 還提出 軟體定義存儲(SDS) 應該具備以下特性:
自動化程度高 – 通過簡化管理,降低存儲基礎架構的運維開銷
標准介面 – 支持 API 管理、發布和運維存儲設備和服務
虛擬化數據路徑 – 支持多種標准協議,允許應用通過塊存儲,文件存儲或者對象存儲介面寫入數據
擴展性 – 存儲架構具備無縫擴展規模的能力,擴展過程不影響可用性以及不會導致性能下降
透明度 – 存儲應為用戶提供管理和監控存儲的可用資源與開銷
什麼是存儲虛擬化
SNIA認為,存儲虛擬化通過對存儲(子)系統或存儲服務的內部功能進行抽象、隱藏或隔離,使存儲或數據的管理與應用、伺服器、網路資源的管理分離,從而實現應用和網路的獨立管理。對存儲服務和設備進行虛擬化,能夠在對下一層存儲資源進行擴展時進行資源合並、降低實現的復雜度。存儲虛擬化可以在系統的多個層面實現。
SNIA提供的存儲虛擬化模型(如下圖),包括三部分:
SNIA提供的存儲虛擬化模型
軟體定義存儲和存儲虛擬化的區別與聯系
由以上定義可以看出,存儲虛擬化和軟體定義不是一個維度的概念但是有很強的相關性。SDS是存儲虛擬化實現的一種實現形式,但是類似RAID、虛擬化網管、磁碟分區等其實都是屬於存儲虛擬化的一種實現形式,另外,存儲虛擬化並不一定是軟體定義的,硬RAID卡就是典型的拿硬體實現存儲虛擬化。
❺ 什麼是存儲虛擬化
存儲虛擬化是指對硬體資源抽象化,以虛擬形式來表示它們。虛擬化可將物理存儲系統從數據驅動的具體工作負荷中分離出來,從而使你能夠隨心所欲地按需分配存儲資源。虛擬化包括將多個物理存儲資源池化成一個虛擬的存儲資源,然後可對其實施集中管理或者以邏輯方式將其分區成若干個虛擬機。虛擬化還可用於使磁碟對應用程序呈現為磁帶。
❻ 存儲虛擬化好理解嗎
非常好理解,主要針對共享存儲來說的,說白了就是模擬共享存儲,比如模擬nas,模擬fc san等。
❼ 虛擬化網路存儲,是如何虛擬化的
存儲虛擬化的概念
從廣義的角度看,存儲具有兩大特性: 其一,它是具有存取數據功能的載體; 其二,它具有可管理性。
存儲虛擬化是物理存儲的邏輯表示方法,是在伺服器與存儲之間設置的一個抽象層,伺服器被綁定到邏輯抽象層上。於是,無論何時如果需要都可以改變所連接的物理存儲,典型的如陣列的替換、層次化存儲等,而不會影響應用對這個存儲的訪問。存儲虛擬化也正是緊緊圍繞著這兩個主要方面展開的。
從狹義的角度看,存儲是具有兩個訪問通道的實體,數據通道和管理通道就是對此的簡單描述。二者在物理上可以是聚合的,也可以是分離的,而存儲虛擬化就相應地發生在這兩個通道上。
在理論上可以認為,相對於原存儲實體,新的存儲實體在數據和管理通道上所進行的任何非恆等的轉換,都是一種存儲虛擬化方法。概括地講,所謂存儲虛擬化可以簡單地描述為: 新存儲實體對原存儲實體的存儲資源(如存儲的讀寫方式、連接方式、存儲的規格或結構等)和存儲管理(如統一、分散管理)進行變化和轉換的過程稱為存儲虛擬化。
目前,EMC、IBM和SUN等公司都把目標瞄準了企業數據中心市場,紛紛推出了新的存儲虛擬化產品,幫助企業IT管理者計劃向虛擬化數據中心轉移,並承諾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和簡化業務流程,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由於數據已經成為企業核心價值的載體,數據的保存和維護是企業投資、預算,以及成本核算的關鍵部分之一,承擔著維系企業命脈的作用,因此必須以相對完整的、可持續發展的,在投資回報率方面最優的方式來構建存儲系統,而企業的這些需求是一個多目標優化問題。在此前提下,存儲虛擬化是迄今為止的一個最佳選擇。
國內競爭激烈,產品眾多,建議你網路搜索下 「銳捷網路」 到他們網站仔細查看下,他們做虛擬化網路存儲做的比較好。
❽ 存儲虛擬化能帶來哪些好處
存儲虛擬化是一項技術,它通過對物理層資源進行抽象,展現給用戶一個靈活的、邏輯的數據存儲空間。那麼,對於存儲行業來說呢。 好處一、自動精簡配置 在傳統IT架構中,一個新的應用被安裝到系統中後,存儲管理員必須為該應用分配足夠的存儲空間,以保證在需求增長時,應用也能正常運行,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過度配置。人們習慣為應用預先分配大量的存儲空間,但在實際應用中,這些存儲空間很難被全部使用,從而造成了浪費。自動精簡配置允許存儲管理員為應用虛擬分配所需的存儲空間,並只在寫入數據時才會進行實際的容量分配,這就是所謂的按需分配。自動精簡配置技術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存儲利用率,還能在一個容量需求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允許存儲管理員為那些擁有未知存儲需求的獨立項目配置充足的存儲空間,而這些存儲空間還能被其他項目共用。 好處二、容災容錯,保證業務連續性 在沒有虛擬化的情況下,數據復制發生在相似的陣列和相似的主機之間。現在聚集多個磁碟系統建立一個大的存儲池,通過存儲虛擬化引擎,將存儲虛擬池中,需要復制的數據保存到指定設備,即可以不對稱地復制,也就是說,不需要在故障恢復的地點提供一個相當的主機和磁碟,根據自身需求存儲復制就可以進行。
滿意請採納。
❾ 存儲虛擬化的概念是什麼
對於用戶來說,虛擬化的存儲資源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存儲池」,用戶不會看到具體的磁碟、磁帶,也不必關心自己的數據經過哪一條路徑通往哪一個具體的存儲設備。從管理的角度來看,虛擬存儲池是採取集中化的管理,並根據具體的需求把存儲資源動態地分配給各個應用。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利用虛擬化技術,可以用磁碟陣列模擬磁帶庫,為應用提供速度像磁碟一樣快、容量卻像磁帶庫一樣大的存儲資源,這就是當今應用越來越廣泛的虛擬磁帶庫(VTL,VirtualTapeLibrary),在當今企業存儲系統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❿ 如何面對存儲虛擬化
第一、規劃好企業的存儲虛擬化策略
一個好的存儲虛擬化策略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為一個存儲管理人員必須先制定一個好的存儲虛擬化策略,比如是否考慮到需要虛擬化策略?實施虛擬化之前,企業擁有哪些存儲資源,實施虛擬化之後,企業又需要哪些資源?實施虛擬化之後,企業如何來管理每天的備份、數據保護、歸檔已經災難恢復任務了,這和之前的管理又有什麼區別?實施虛擬化之後,企業打算擁有多少數據中心,每個數據都肩負什麼功能?
毫無疑問的是存儲虛擬化能夠帶來降低存儲管理復雜性、降低存儲成本,但是決定何時實施存儲虛擬化是一個關鍵因素,而且也非常困難。因為,評估企業當前和存儲相關的業務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實施虛擬化之前,存儲系統可能處於一種分散、難於管理的狀態,虛擬化之後,存儲管理人員可以把多個存儲系統整合到一個網路環境中去,而通過一個統一的方式去管理這個網路環境。許多企業的關鍵業務如何去面對這個新的存儲環境是需要存儲管理人員去認真考慮的。
一些企業的信息中心主管透漏,國內企業在規劃存儲虛擬化策略方面的確是做的很不足。在虛擬化日趨普及的今天,還是希望有關人士能夠從第一步就做好,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規劃好企業的存儲虛擬化策略的確是能夠給企業的IT架構改造帶來諸多益處。
第二、將企業業務數據進行合理分類規劃
也許你看到這點會覺得很搞笑,你會覺得:企業數據中心的數據當然都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根據他們的關鍵成都來分類數據是很難的和不必要的。這種一刀切的想法無疑是幼稚的,實踐顯示,很多公司都在這個環節上失誤。企業在實施虛擬化的時候就需要考慮什麼樣的數據、多少數據你可以承受它們丟失。例如,當前的存儲虛擬化技術在資料庫的支持方面就不夠,如果你對這些結構化的數據類型不太注意的話,造成的後果可能不堪設想。因此對企業業務數據進行合理分類規劃是非常重要和有必要的。合理的分類能夠讓你的存儲虛擬化效率更高,管理也更加方便和快捷。
第三、了解數據生命周期
對於一個存儲管理人員,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需要對企業的日常業務熟悉,特別是對公司數據的生命周期需要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如果作為一個存儲管理人員現在還沒概念,那麼就需要思考一下自己對企業日常業務和企業數據生命周期有多少了解了。如何對公司的業務數據不了解的話,那麼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去歸檔了、什麼時候該去備份了?
假設對公司業務數據了解的話,那麼就知道什麼時候把數據放在合適的存儲類型上,以及懂得規劃數據的分層次存儲。
作為一個存儲管理人員,針對數據周期的存儲優化策略是必須的。毫無疑問的是,存儲虛擬化在這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通過存儲虛擬化,存儲管理人員可以講所有不同的存儲系統以及它們相關的卷就可以通過邏輯卷的方式進行統一管理了。而這就非常方便用戶來實現數據從一個存儲層到另一個存儲層的遷移。
第四、規劃好存儲層次以及服務級別
決定一個公司存儲成本的往往不是存儲系統的硬體,而是存儲平台和存儲解決方案的選擇,而對企業的存儲層次和服務級別規劃則決定了存儲和存儲解決方案的選擇。因此規劃好你的存儲層次和服務級別對於存儲虛擬化來說數據訪問、數據可用性、數據安全、數據響應時間、數據保護等服務級別成為部署存儲虛擬化的基礎。
那麼如何來平衡這些不同的存儲層次服務、優化它們的可用性以及增強數據可管理型了?存儲虛擬化可以幫助你來降低不同存儲層次服務的復雜性和提高數據的可管理性。並且這種行為是不可見的。
我們來舉個例子:一個企業應用需要在不同的數據中心上做災難備份,這就舉要一個高度可用的災難恢復策略。面對這樣的應用需求,我們該怎麼辦了?存儲虛擬化能夠輕松的平衡數據復制並且可以採用鏡像技術讓數據在相關的數據中心位置創建,這樣的話,第一份主要的數據存在高性能的存儲層次上,其他的備份則不一定是在這個存儲服務層次上,所以存儲虛擬化讓企業選擇不同的存儲平台來滿足數據使用的需求。
第五、考慮安全性和兼容性
也許安全性和兼容性是廣大企業用戶在實施存儲虛擬化中最為擔心的問題,實際上這種擔心也是很正常的,因此我們在部署虛擬化的環境的時候就應該更加仔細的考慮安全因素。
存儲虛擬化允許同一個虛擬池上存儲設備的簡單數據遷移以及異構磁碟子系統的復制,企業關鍵數據的第二份拷貝就必須有和第一份數據同樣的安全級別。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針對災難回復的企業重要數據的第二份拷貝就需要和第一份數據同樣嚴格的安全級別,需要控制它的訪問級別和安全保護。
在一些特殊的領域,諸如金融服務領域,存儲虛擬化環境安全性的考慮都將影響存儲虛擬化的使用。現在凡是在安全性要求高的行業裡面,存儲虛擬化的安全性都是重點考慮對象。
我是從IT號外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