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數據中心伺服器與存儲實施與集成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數據中心伺服器與存儲實施與集成

發布時間: 2023-06-07 08:38:52

Ⅰ 數據中心是什麼其系統結構和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呢

一直想整理一下這塊內容,既然是漫談,就想起什麼說什麼吧。我一直是在互聯網行業,就以互聯網行業來說。
先大概列一下互聯網行業數據倉庫、數據平台的用途:

  • 整合公司所有業務數據,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

  • 提供各種報表,有給高層的,有給各個業務的;

  • 為網站運營提供運營上的數據支持,就是通過數據,讓運營及時了解網站和產品的運營效果;

  • 為各個業務提供線上或線下的數據支持,成為公司統一的數據交換與提供平台;

  • 分析用戶行為數據,通過數據挖掘來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投入效果;比如廣告定向精準投放、用戶個性化推薦等;

  • 開發數據產品,直接或間接為公司盈利;

  • 建設開放數據平台,開放公司數據;

  • 。。。。。。


  • 上面列出的內容看上去和傳統行業數據倉庫用途差不多,並且都要求數據倉庫/數據平台有很好的穩定性、可靠性;但在互聯網行業,除了數據量大之外,越來越多的業務要求時效性,甚至很多是要求實時的 ,另外,互聯網行業的業務變化非常快,不可能像傳統行業一樣,可以使用自頂向下的方法建立數據倉庫,一勞永逸,它要求新的業務很快能融入數據倉庫中來,老的下線的業務,能很方便的從現有的數據倉庫中下線;

  • 其實,互聯網行業的數據倉庫就是所謂的敏捷數據倉庫,不但要求能快速的響應數據,也要求能快速的響應業務;

  • 建設敏捷數據倉庫,除了對架構技術上的要求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數據建模,如果一上來就想著建立一套能兼容所有數據和業務的數據模型,那就又回到傳統數據倉庫的建設上了,很難滿足對業務變化的快速響應。應對這種情況,一般是先將核心的持久化的業務進行深度建模(比如:基於網站日誌建立的網站統計分析模型和用戶瀏覽軌跡模型;基於公司核心用戶數據建立的用戶模型),其它的業務一般都採用維度+寬表的方式來建立數據模型。這塊是後話。

  • 整體架構下面的圖是我們目前使用的數據平台架構圖,其實大多公司應該都差不多:

  • 邏輯上,一般都有數據採集層、數據存儲與分析層、數據共享層、數據應用層。可能叫法有所不同,本質上的角色都大同小異。

  • 我們從下往上看:

  • 數據採集數據採集層的任務就是把數據從各種數據源中採集和存儲到數據存儲上,期間有可能會做一些簡單的清洗。


  • 數據源的種類比較多:

  • 網站日誌:


  • 作為互聯網行業,網站日誌占的份額最大,網站日誌存儲在多台網站日誌伺服器上,

  • 一般是在每台網站日誌伺服器上部署flume agent,實時的收集網站日誌並存儲到HDFS上;

  • 業務資料庫


  • 業務資料庫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有Mysql、Oracle、SqlServer等,這時候,我們迫切的需要一種能從各種資料庫中將數據同步到HDFS上的工具,Sqoop是一種,但是Sqoop太過繁重,而且不管數據量大小,都需要啟動MapRece來執行,而且需要Hadoop集群的每台機器都能訪問業務資料庫;應對此場景,淘寶開源的DataX,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可參考文章 《異構數據源海量數據交換工具-Taobao DataX 下載和使用》),有資源的話,可以基於DataX之上做二次開發,就能非常好的解決,我們目前使用的DataHub也是。

  • 當然,Flume通過配置與開發,也可以實時的從資料庫中同步數據到HDFS。

  • 來自於Ftp/Http的數據源:


  • 有可能一些合作夥伴提供的數據,需要通過Ftp/Http等定時獲取,DataX也可以滿足該需求;

  • 其他數據源:


  • 比如一些手工錄入的數據,只需要提供一個介面或小程序,即可完成;


  • 數據存儲與分析毋庸置疑,HDFS是大數據環境下數據倉庫/數據平台最完美的數據存儲解決方案。


  • 離線數據分析與計算,也就是對實時性要求不高的部分,在我看來,Hive還是首當其沖的選擇,豐富的數據類型、內置函數;壓縮比非常高的ORC文件存儲格式;非常方便的SQL支持,使得Hive在基於結構化數據上的統計分析遠遠比MapRece要高效的多,一句SQL可以完成的需求,開發MR可能需要上百行代碼;

  • 當然,使用Hadoop框架自然而然也提供了MapRece介面,如果真的很樂意開發Java,或者對SQL不熟,那麼也可以使用MapRece來做分析與計算;Spark是這兩年非常火的,經過實踐,它的性能的確比MapRece要好很多,而且和Hive、Yarn結合的越來越好,因此,必須支持使用Spark和SparkSQL來做分析和計算。因為已經有Hadoop Yarn,使用Spark其實是非常容易的,不用單獨部署Spark集群,關於Spark On Yarn的相關文章,可參考:《Spark On Yarn系列文章》

  • 實時計算部分,後面單獨說。

  • 數據共享這里的數據共享,其實指的是前面數據分析與計算後的結果存放的地方,其實就是關系型資料庫和NOSQL資料庫;


  • 前面使用Hive、MR、Spark、SparkSQL分析和計算的結果,還是在HDFS上,但大多業務和應用不可能直接從HDFS上獲取數據,那麼就需要一個數據共享的地方,使得各業務和產品能方便的獲取數據;和數據採集層到HDFS剛好相反,這里需要一個從HDFS將數據同步至其他目標數據源的工具,同樣,DataX也可以滿足。

  • 另外,一些實時計算的結果數據可能由實時計算模塊直接寫入數據共享。


  • 數據應用
  • 業務產品


  • 業務產品所使用的數據,已經存在於數據共享層,他們直接從數據共享層訪問即可;

  • 報表


  • 同業務產品,報表所使用的數據,一般也是已經統計匯總好的,存放於數據共享層;

  • 即席查詢


  • 即席查詢的用戶有很多,有可能是數據開發人員、網站和產品運營人員、數據分析人員、甚至是部門老大,他們都有即席查詢數據的需求;

  • 這種即席查詢通常是現有的報表和數據共享層的數據並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需要從數據存儲層直接查詢。

  • 即席查詢一般是通過SQL完成,最大的難度在於響應速度上,使用Hive有點慢,目前我的解決方案是SparkSQL,它的響應速度較Hive快很多,而且能很好的與Hive兼容。

  • 當然,你也可以使用Impala,如果不在乎平台中再多一個框架的話。

  • OLAP


  • 目前,很多的OLAP工具不能很好的支持從HDFS上直接獲取數據,都是通過將需要的數據同步到關系型資料庫中做OLAP,但如果數據量巨大的話,關系型資料庫顯然不行;

  • 這時候,需要做相應的開發,從HDFS或者HBase中獲取數據,完成OLAP的功能;

  • 比如:根據用戶在界面上選擇的不定的維度和指標,通過開發介面,從HBase中獲取數據來展示。

  • 其它數據介面


  • 這種介面有通用的,有定製的。比如:一個從Redis中獲取用戶屬性的介面是通用的,所有的業務都可以調用這個介面來獲取用戶屬性。


  • 實時計算現在業務對數據倉庫實時性的需求越來越多,比如:實時的了解網站的整體流量;實時的獲取一個廣告的曝光和點擊;在海量數據下,依靠傳統資料庫和傳統實現方法基本完成不了,需要的是一種分布式的、高吞吐量的、延時低的、高可靠的實時計算框架;Storm在這塊是比較成熟了,但我選擇Spark Streaming,原因很簡單,不想多引入一個框架到平台中,另外,Spark Streaming比Storm延時性高那麼一點點,那對於我們的需要可以忽略。

  • 我們目前使用Spark Streaming實現了實時的網站流量統計、實時的廣告效果統計兩塊功能。

  • 做法也很簡單,由Flume在前端日誌伺服器上收集網站日誌和廣告日誌,實時的發送給Spark Streaming,由Spark Streaming完成統計,將數據存儲至Redis,業務通過訪問Redis實時獲取。

  • 任務調度與監控在數據倉庫/數據平台中,有各種各樣非常多的程序和任務,比如:數據採集任務、數據同步任務、數據分析任務等;


  • 這些任務除了定時調度,還存在非常復雜的任務依賴關系,比如:數據分析任務必須等相應的數據採集任務完成後才能開始;數據同步任務需要等數據分析任務完成後才能開始;這就需要一個非常完善的任務調度與監控系統,它作為數據倉庫/數據平台的中樞,負責調度和監控所有任務的分配與運行。

  • 前面有寫過文章,《大數據平台中的任務調度與監控》,這里不再累贅。

  • 總結在我看來架構並不是技術越多越新越好,而是在可以滿足需求的情況下,越簡單越穩定越好。目前在我們的數據平台中,開發更多的是關注業務,而不是技術,他們把業務和需求搞清楚了,基本上只需要做簡單的SQL開發,然後配置到調度系統就可以了,如果任務異常,會收到告警。這樣,可以使更多的資源專注於業務之上。

Ⅱ 伺服器和專業集中式存儲的區別

功能和作用存在差異。
1、伺服器是一種計算機,它通過提供各種服務來集中處理客戶端計算機請求,例如文件傳輸、列印、電子郵件、Web服務等。伺服器為多個終端用戶提供數據資源,是一種完整的計算機系統,通常具有完整的操作系統、應用軟體、處理器和內存等硬體組件。伺服器也可以用於存儲數據,但存儲通常是作為伺服器的附加功能,而非其主要功能。
2、專業集中式存儲是一種專用設備,它以存儲數據為主要目的。與伺服器不同,它通常不具備完整的操作系統和軟體應用程序,僅包孝圓含必需的硬體和操作系統,以提高存儲速度、可擴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現。它包含大量的硬碟或閃笑橘存存儲器,並通過網路連接提巧升塌供數據給客戶端計算機訪問。專業集中式存儲可以與多個伺服器連接,以提供統一、可靠的數據存儲和備份功能。它可以滿足企業數據中心、雲存儲和大型資料庫等高要求的數據存儲需求。
因此,兩者的設計思想是不同的。
伺服器的目的是為多個用戶提供數據處理和服務,而專業集中式存儲僅提供數據存儲功能,旨在提高數據可靠性和可用性。

Ⅲ 如何構建雲數據中心

NewMedia新媒體聯盟創始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趨勢觀察家袁國寶在他的新作《新基建:數字經濟重構經濟增長新格局》一書中寫到詳細雲數據中心的構建步驟主要分為3步。

新基建

一、虛擬化

利用軟硬體管理程序將物理資源映射為虛擬資源的技術被稱為虛擬化技術。對關鍵IT資源進行虛擬化,是打造雲數據中心的基礎和前提。

雲數據中心需要虛擬化的關鍵IT資源主要有伺服器、存儲及網路。其中,伺服器虛擬化主要包括Unix伺服器虛擬化與x86伺服器虛擬化。Unix伺服器又被稱為小型機,而小型機廠商普遍為自身的小型機產品開發了差異化的虛擬化程序,導致這些虛擬化程序無法對其他廠商的小型機產品進行虛擬化。

目前,市場中常見的x86伺服器虛擬化產品有VMware ESX/ESXi、微軟的Hyper-V、開源KVM虛擬機等。Oracle和華為等伺服器廠商還開發了基於Xenia內核的虛擬化平台。

雲數據中心需要同時調用不同廠商以及不同類型的伺服器資源,而對伺服器進行虛擬化後,便可以有效解決不同伺服器間的硬體差異問題,使用戶獲得標准邏輯形式的計算資源。

存儲虛擬化的邏輯為:在物理存儲系統上增加一個虛擬層,從而將物理存儲虛擬化為邏輯存儲單元。通過存儲虛擬化,雲數據中心服務商可以將不同品牌、不同級別的存儲設備資源整合到一個大型的邏輯存儲空間內,然後對這個存儲空間進行劃分,以便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要。

網路虛擬化涉及到了網路設備及網路安全設備、網路本身的虛擬化。其中,需要虛擬化的網路設備及網路安全設備有網卡、路由器、交換機、HBA卡、防火牆、IDS/IPS、負載均衡設備等。網路本身的虛擬化主要涉及到FC存儲網路與IP網路的虛擬化。

目前,個體與組織對網路需求愈發個性化,為了更加低成本地滿足其需求,雲數據中心廠商對網路進行虛擬化成為必然選擇。與此同時,網路虛擬化後,雲數據中心可以在網路環境與多層應用環境中將非同組用戶實現邏輯隔離,這既能提高數據安全性,又能降低網路管理復雜性。

將關鍵IT資源進行虛擬化後,雲數據中心服務商便可以對這些資源進行統一調配與集中共享,大幅度增加資源利用率。測試數據顯示,未虛擬化前,數據中心IT資源利用率僅有10%~20%,而虛擬化後的資源利用率達到了50%~60%。

二、資源池化

資源池化是指IT資源完成虛擬化後,為其標上特定的功能標簽,再將其分配到不同的資源組,最終完成其池化。

資源池化可以解決不同結構IT設備的規格與標準的差異問題,對資源進行邏輯分類、分組,最終將資源用標准化的邏輯形式提供給用戶。資源池化過程中,雲數據中心服務商可按照硬體特性,對不同服務等級的資源池組進行劃分。雲數據中心的資源池主要包括伺服器資源池、存儲資源池及網路資源池。

存儲資源池化過程中,雲數據中心服務商需要重點分析存儲容量、FC SAN網路需要的HBA卡的埠數量、IP網路所需的網卡埠數量等是否與自身的業務規模相匹配。

網路資源池化過程中,雲數據中心服務商則需要重點分析進出口鏈路帶寬、HBA卡與埠數量、IP網卡與埠數量,安全設備埠數量與帶寬等是否與自身的業務規模相匹配。

三、自動化

自動化是指使IT資源都具備按照預設程序進行處理的過程。如果說IT資源的虛擬化與池化能夠讓數據中心的計算能力、存儲空間、網路帶寬與鏈路等成為動態化的基礎設施,那麼,IT資源的自動化便是讓數據中心獲得了一套能夠對基礎設施進行自動化管理的有效工具。

雲數據中心可以利用基於SOA的流程管理工具對數據中心的業務任務、IT任務進行統一IT編排。然後利用可編程的工作流程工具從資產中解耦工作流程及流程的執行邏輯。在IT編排工具的幫助下,系統設計師可以對現有工作流程進行修改,添加新的工作流程,甚至利用可重復使用的適配器對資產進行修改等,不需要重新開展工作,有效降低開發人力、物力成本。

Ⅳ 如何理解cisco企業架構

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s, Inc.),簡稱侍信思科公司或思科,1984年12月正式成立,是互聯網解決方案的領先提供者,其設備和軟體產品主要用於連接計算機網路系統,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1986年,Cisco第一台多協議路由器面市。1993年,思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由1000台路由器連接的網路,由此進入了一個迅猛發展的時期。競爭方面,思科與華為一直是老對手。2012年10月,美國眾議院認定華為和中興危害其國家安全,而華為在其後的反駁中指出,華為、中興被認定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正是思科在背後推波助瀾。正是思科在背後推波助瀾。
概述
為保護、優化和發展業務,制定任何業務連續性計劃時,都必須包含可靠的網路基礎設施,以便滿足各機構的數據保護需求,使應用能夠快速恢復正常運作,並保證用戶訪問的連續性。思科系統®公司以可以擴展、自適應的企業數據中心架構為基礎,為企業的數據中心經理提供業務連續性網路解決方案,除多種用戶訪問技術外,還能在多個數據中心和恢復站點之間提供經濟有效的通信。
挑戰
企業數據中心支持著對業務運作至關重要的很多應用,是各機構業務連續性戰略的焦點。如果應用和數據不可用,或者用戶無法訪問,企業不但會損失收入,還會降低生產率。更糟糕的是,這種情況還會破壞客戶和合作夥伴對企業的印象,或者受到法律訴訟。為實現保護、優化和發展業務的管理目標,很多IT機構都在重新思考自己的業務連續性計劃。業務連續性是對風險和威脅、新法規以及數據中心內IT與業務資源的整合趨勢高度敏感的企業最關注的問題。
目前,很多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都是分立的,不但難以管理和維護,也難以適應新技術和應用。不僅如此,一旦發生中斷或災難,相互隔離的應用環境既難以實施一致、適當的保護,維護成本又非常高。
為建立能夠支持業務永續性戰略的網路時,數據中心和業務連續性經理面臨很多問題:
磁帶備份存在很多限制——作為傳統的主流災難恢復方式,磁帶備份的速度慢,而且很難按時恢復關鍵應用和數據,因而難以滿足恢復時間的要求。但是,它在保持完整性方面所起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視。
費用高——盡管業務連續性技術的成本近年來一直在下降,但配備鏡像軟體、冗餘設施和資源、電信服務和相應人力的成本仍然很高。因此,IT經理還需要利用一系列解決方案控制資本成本和運營成本,並保證企業能夠實現業務連續性目標。
延遲長——由於零數據損失同步鏡像要求在確認事務處理之前同時將數據寫至本地和遠程位置,因而影響了應用的性能。城域光網等傳輸技術可有效縮短延遲。一般情況下,由於光速的限制,對於多數實時事務處理應用,同步鏡像站點之間的實際距離最長為200km。
網路設施成本高——雖然帶寬成本持續下降,但大型數據中心鏡像和復制需要極高的容量。如果採用傳統的租用線路服務,這項費用將非常可觀。
用戶訪問——業務連續性計劃通常注重數據和應用可用性,但常常忽略了用戶訪問恢復數據和應用的需求。
業務連續性基本要素
業務影響評估表示了與應用停運、數據損失和用戶訪問中斷相關的風險和潛在成本。盡管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夠最行春大程度地防止運行中斷和數據損失,但實現這一目標要麼成本太高,要麼不切實際。事實上,很多應用允許一定程度的停運,只有一部分關鍵業務應用需要隨時可用。風險評估利用兩個業務連續性指標對應用進行評價:
恢復點目標(RPO)——確定機構願意承受的數據損失風險,從零到幾分鍾或幾小時;
恢復時間目標(RTO)——量化應用的最長不可用時間檔談耐。
盡管RPO和RTO指標對數據和應用級評估十分有用,但思科系統公司又提出了直接適用於網路的第三個指標——恢復訪問目標(RAO)。RAO確定了將用戶恢復應用的時間,不論從哪個時間點開始恢復。如果沒有RAO,實現應用RPO和RTO的實際價值就十分有限。例如,在正常運行期間,分支機構用戶可能會通過企業內部網WAN訪問位於主數據中心內的關鍵業務應用。如果應用發生故障,用戶需要利用回退方法,例如通過互聯網服務供應商(ISP)網路快速構建站點到站點虛擬專用網(VPN)連接,與支持恢復應用的備用數據中心建立連接。
各機構必須考慮所有備用數據中心或備用站點的遠近。因為只有備用數據中心或備用站點設立得足夠遠,才能減小斷電、火山爆發、颶風或地震等災難的影響。
圖1 業務連續性解決方案示意圖
利用RPO、RTO和RAO指標以及距離要求,業務連續性經理可以為每個應用配備一個與其業務角色相對應的技術解決方案(圖1)。這些解決方案可能包含下面介紹的一個或多個選項:
高可用性存儲網路——存儲區域網(SAN)或網路連接存儲(NAS)解決方案能夠應對本地伺服器故障,因為它能夠提供對備用或集群伺服器系統的訪問,以保證連續運作。共享存儲環境可以利用高級存儲系統,保證磁碟故障不會影響應用的正常運行。
集中備份——定期備份是多數商業應用的標准操作規程的一部分。作為最便宜的解決方案,集中磁帶備份需要的恢復時間最長,但它十分適合用於防止數據受損。目前,由於磁碟存儲介質的成本已越來越接近於磁帶存儲,因此,基於磁碟的「近線」備份系統越來越受到企業的歡迎,因為它的備份時間和恢復時間都很短。
遠程非同步復制——將數據變化復制到另一位置的遠程系統。根據數據的重要性,數據變化可以在每天規定的時間執行定時復制,也可以利用存儲系統、NAS設備、主機系統或嵌入在網路中的高級軟體在變化發生時執行非同步復制。這些解決方案的非同步特性具有很強的優勢。由於距離不會影響性能,因而不存在延遲限制。數據復制的恢復時間比磁帶備份短,但非同步特性不能保證恢復所有數據。
同步磁碟復制和鏡像——對於既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恢復,又不允許數據損失的應用,可以利用存儲系統、主機上或集中在存儲網路中的高級軟體實施同步磁碟復制和鏡像解決方案。等到所有磁碟寫操作都通過高性能網路同步復制到遠程站點之後,事務處理才算完成,從而消除了任何事務處理損失。對這種方法的限制是延遲量,它限制了站點之間的實際距離。對於寫操作密集型應用和聯機事務處理應用,例如企業資源規劃和客戶關系管理,這一點尤為重要。
數據中心鏡像——為實現最高級連續性,越來越多的企業建立了兩個主數據中心,並在兩個站點之間構建了擴展伺服器集群。某些企業平常只使用一個主數據中心,另一個數據中心只在發生故障或災難時使用。但事實上,兩個數據中心可以同時作為「熱」數據中心或當前活動數據中心,即將一個數據中心的所有事務處理同步鏡像到另一個數據中心。這種解決方案共包含兩種操作模式。在第一種操作模式中,兩個數據中心共同承擔應用的事務處理負載,完全同步,利用全局負載均衡將用戶流量分布至兩個站點。鏡像數據中心和主數據中心能夠保證,任何一個數據中心的故障恢復都對用戶透明。另外,這種模式還能更好地利用昂貴投資,提高投資回報率。在第二種模式中,每個數據中心將作為部分應用的主數據中心,同時對另一數據中心的應用提供鏡像。如果某個數據中心發生故障,另一個數據中心將接管其全部應用。無論採用哪種模式,數據中心鏡像都能提供最高級業務連續性。
連續用戶訪問和連接——業務連續性必須包含RAO戰略,以便在情況發生變化時保持用戶與應用的正常連接。根據災難的嚴重程度,有的訪問方法對用戶透明,有的則需要人工重配置。對用戶透明的技術包括鏡像數據中心之間的全局負載均衡,遇到故障鏈路時自動轉換路徑,以及自動恢復到備用組件或設備等。需要重配置的技術包含用戶連接修改。例如,如果LAN因公司大樓火災而遭到破壞,用戶可以利用VPN連接進行遠程通信和訪問應用。
思科企業數據中心架構
思科®企業數據中心架構是一種和諧的網路架構,不但能滿足數據中心對融合、業務連續性和安全性的當前要求,還能滿足數據中心對刀片伺服器、虛擬化、Web服務和GRID等服務導向技術和應用計算技術的未來需求。通過這種架構,數據中心網路領域的全球領先廠商思科系統公司能夠為IT和網路經理提供適當的基礎設施,實現完整、廣泛的業務連續性戰略。思科企業數據中心以智能網路為基礎,不但能幫助企業消除當前面臨的應用中斷風險,還能幫助企業制定相應的計劃,為分散在各地的數據中心實現更先進的業務連續性功能。思科能夠幫助IT經理採用這種架構,利用經過測試和驗證的架構、切實可行的設計最佳實踐,以及既通用又考慮到每個合作夥伴的特點的配置模板,降低風險,縮短備份和恢復時間,並降低投資要求。利用其靈活性,企業能夠部署既有助於實現企業目標,又有助於有效實施新服務和應用的計算、存儲和軟體技術。實施這種自適應數據中心網路架構之後,IT機構能夠更好地實現保護、優化和發展業務的企業目標。它不但能保護關鍵應用和保密數據,還能提高數據中心的運作效率,快速建立安全的新應用環境,有效支持新的業務流程。利用高度靈活、有效的自適應數據中心網路,企業可以緩解競爭壓力,擴大市場規模,並加快新服務上市過程,因而能夠重新協調各種資源,促進企業發展。
思科企業數據中心架構包含三個層次(圖2):
基本基礎設施包括智能IP網路基礎設施、智能存儲網路和數據中心互聯;
網路系統智能包括安全性、供應優化、可管理性和可用性;
嵌入式應用和存儲服務包括存儲虛擬化、數據復制和分布以及高級應用服務。
圖2 業務連續性網路:企業數據中心架構的組成
思科業務連續性網路解決方案
業務連續性網路是任何業務連續性戰略的關鍵基礎。它不但能提供應用與存儲/備份源之間的連接、主數據中心與備用數據中心之間的連接,還能在故障發生之前、之中和之後優化用戶對應用的訪問。思科能夠提供最先進、最全面的業務連續性網路解決方案套件,並能夠與業界領先合作夥伴開發的業務連續性技術相集成。
思科為企業提供的靈活的大容量網路解決方案能夠支持從備份到數據中心鏡像的全套業務連續性IT解決方案。思科業務連續性網路解決方案具有以下特性:
永續性極高的數據中心IP網路;
可以擴展的智能存儲網路;
大容量、低延遲的SAN擴展和數據中心互聯;
永續、靈活的用戶訪問。
下面,我們將詳細介紹這些特性。
思科業務連續性網路的優點
這些解決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靈活性——最豐富的業務連續性網路解決方案,能夠滿足各種企業應用對RTO和RPO的不同要求;
網路可用性——採用了切實可行的設計,實施了分層硬體和鏈路冗餘性,具有較高的軟體永續性;
能夠與領先存儲和系統廠商的產品互操作——風險低,集成和部署的速度快、成本低;
總擁有成本低——使企業能夠將業務連續性通信集成到一個能夠可靠支持多種應用的靈活網路基礎設施中,以降低電信成本;
採用了業界領先的技術——包括存儲網路內的高級數據復制智能和多協議支持,以及光網內的高密度流量和協議靈活性。
永續性極高的數據中心IP網路基礎設施
為保證對應用和伺服器的連續訪問,以及數據中心內伺服器之間的互聯,必須設計和部署數據中心IP網路基礎設施。網路可用性取決於設計的多個方面:交換機和路由器內的冗餘模塊化組件,交換機、路由器和伺服器之間的冗餘鏈路,以及用於快速、透明地切換到備用組件、設備和鏈路的高可用性智能。恢復還應該能夠提供高層服務,例如伺服器和應用的負載均衡和安全性。數據中心員工應遵循運作最佳實踐、工具和支持,以便快速響應技術問題,防止人為故障。
便於擴展的強大存儲網路
存儲網路是業務連續性戰略的關鍵組件。它能夠將存儲與伺服器分開,創建可由多台伺服器訪問的存儲「池」,從而改善數據可用性。這種方法的永續性高於直接連接存儲,因為即使伺服器發生故障,數據仍然可用。
存儲網路有助於提高應用和數據可用性,因為它能夠實現業務連續性解決方案的標准化和集中管理,例如磁帶備份、數據復制和多個系統之間的數據鏡像。利用存儲網路,能夠通過光纖通道或互聯網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iSCSI)協議實現磁帶備份服務的整合。與傳統的SCSI備份解決方案相比,它能夠縮短備份和恢復時間,因為備份發生在與主數據中心LAN分開的網路上。思科採用了稱為虛擬存儲區域網(VSAN)的獨特存儲技術,這種技術能夠將相互分離的存儲「孤島」集成為可以擴展、可以集中管理的統一物理網路,而且不會影響邏輯獨立SAN的可用性或安全性。例如,VSAN可以為磁帶備份建立一個邏輯上獨立的網路。磁帶備份的專用帶寬不會影響使用SAN的其它時間關鍵型應用的性能或可用性(圖3)。思科存儲網路解決方案的其它優點還包括,它能夠將高級存儲智能集成到網段中。這種智能包括思科合作夥伴提供的虛擬化和數據復制軟體。利用這種智能,存儲管理員能夠集中控制存儲的增加,實現一致、透明的數據復制和鏡像。
圖3 多層智能存儲網路
思科提供以Cisco MDS 9000系列多層交換機為基礎,提供這種強大的智能化存儲網路基礎設施。
高容量、低延遲的數據中心互聯
目前,很多機構都將多種應用、伺服器和存儲集成到少數設施上,因此,保證這些整合數據中心不會成為單故障點已成為當務之急。根據預定風險,備用數據中心可以位於另一個辦公區、另一個城市、另一個國家或者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為支持企業選定的業務連續性解決方案,企業需要制定相應的互聯戰略,通用的部署方案有兩種:辦公區/城域數據中心互聯和遠程長途連接(圖4)。
圖4 數據復制和SAN擴展方式
辦公區/城域數據中心互聯
在同一辦公區或城市范圍內部署備用數據中心的方案最多。由於距離短,因而能夠最大程度地縮短網路延遲,並支持任何業務連續性解決方案,包括同步磁碟和數據中心鏡像。很多高容量技術,包括密集波分多路復用(DWDM)、SONET、SDH和千兆/萬兆城域乙太網都具有很高的靈活性,能夠實現成本、管理和技術目標之間的均衡。不僅如此,企業還可以建立自己的城域光網,從電信運營商那裡租用容量,或者採用託管式服務。
DWDM——作為第一層技術,DWDM能夠經濟有效地增加光纖的可用帶寬。它能夠支持任何存儲協議,包括IBM光纖連接、企業系統連接(ESCON)、IBM Sysplex和耦合鏈路、光纖通道以及iSCSI。DWDM支持所有主LAN協議,支持數據、語音和視頻傳輸。思科能夠為城域DWDM系統提供超高網路容量(32通道,總吞吐量高達320Gbps)、高密度服務匯聚、通過靈活的收發方式在多種客戶機介面實現的服務透明性、綜合服務保護方式以及需要的放大功能。
SONET/SDH——SONET和SDH是大家熟知並已廣為部署的技術,能夠同時通過電子介面和光介面傳輸數據和時分多路復用(TDM)流量。最近的增強使乙太網和DWDM技術能夠與SONET/SDH集成在一起,從而充分展示了它能夠滿足不斷變化的網路要求的靈活性。SONET/SDH可以用於多項服務,例如SAN擴展。思科是下一代SONET/SDH解決方案的行業領先廠商,能夠在一個平台——目前可通過SONET/SDH同時支持光纖通道和ESCON的Cisco ONS 15454——上提供多種服務、帶寬和介面。
城域乙太網——作為城域網路(MAN)環境中提供千兆和萬兆乙太網的行業領先的解決方案廠商,思科能夠將通過乙太網MAN將基於IP和乙太網的業務連續性解決方案連接在一起,實現平滑的高容量傳輸,因而能夠為企業提供易操作性和管理性。由於思科支持IP光纖通道(FCIP)等標准協議,因而可實施經濟有效的業務連續性部署(圖5)。
圖5 選擇適當的城域乙太網技術
遠程連接
為了將超過城域距離(大於200km)的數據中心互聯在一起,思科提供多種傳輸方式。由於多數應用會因長途傳輸而產生過量延遲,思科並不建議企業為距離超過200km的多數應用採用同步鏡像解決方案,而是建議企業採用非同步復制技術。業務連續性應用的最佳服務選擇是SONET/SDH和IP。Cisco ONS 15454多服務供應平台通過SONET/SDH傳輸復制流量,並可選用多種協議,包括FCIP、IP和光纖通道。IP WAN服務可以利用IPSec和/或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技術通過安全VPN服務傳輸FCIP和IP復制流量。
思科利用智能網路解決方案實現遠程非同步復制,以便提供協議轉換、高可用性、服務質量和安全性,使企業能夠可靠、經濟、有效地部署遠程業務連續性解決方案。
永續、靈活的用戶訪問
具有永續性的數據中心網路,網路間的高容量、低延遲互聯,以及強大的存儲網路是業務連續性網路解決方案的三大部分。第四部分也非常重要,其目的是利用具有永續性的靈活技術保證用戶對應用的訪問,以實現RAO目標。創建能夠滿足RAO要求的網路基礎設施時,網路經理應當制定關於本地和遠程員工、應用和通信的意外計劃和後勤計劃。這些計劃應解決以下問題:
用戶或遠程站點是否需要訪問數據中心應用和通信服務?
用戶是否能以適當的方式及時重新建立與備用站點的連接?
如果主訪問方法失敗,將採用哪種回退訪問方法?這些方法能否實現RAO目標?
網路是否能在發生網路故障時自動重新路由?
遠程位置是否需要多條不同ISP提供的鏈路與數據中心/備用數據中心相連?
如果主工作園區不可用,用戶是否需要特定的接入功能,例如從旅館或家裡接入?
這些問題可以用兩種方式解決:透明重定向和人工重連接。
透明重定向——這種技術對用戶不可見,它採用了負載均衡、伺服器和「路徑狀態敏感」路由、互聯網多路傳輸和高級路由技術。負載均衡可以在數據中心內部或之間執行。智能站點選擇能夠發現用戶的物理位置,並將用戶信息發送至距離最近或響應能力最高的數據中心。這種技術能夠檢測到某地點是否聯網,並確定路徑和伺服器的「狀況」。如果檢測到問題,負載均衡技術通常會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把連接流量轉移至另一個數據中心。
人工重連接——當主地點出現網路故障或者應用不可用時,需要用戶建立與應用的新連接。思科是訪問聯網的行業領先廠商,能夠為企業提供多種解決方案。對於人工重連接,思科在其路由器、交換機、防火牆和VPN集中器中提供可以擴展的靈活VPN終端選項。Cisco IOS® 軟體採用了強有力的故障切換和重路由技術,不但能從任何網路故障快速恢復,而且通常對用戶透明。為滿足快速創建移動辦公室的需要,思科以IEEE 802.11標准為基礎開發了安全無線網路解決方案(圖6)。
圖6 使用戶能夠對應用和數據執行連續、均衡的訪問
遷移到思科業務連續性網路
思科建議,企業應按照以下步驟開發並實施相應的業務連續性網路解決方案:
對所有企業應用執行業務影響評估,評價應用中斷的風險和成本;
與業務、IT和網路決策者一起制定業務連續性計劃,滿足應用影響評估要求;
與思科及其合作夥伴一起部署相應的業務連續性解決方案;
持續修改和測試計劃和解決方案,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
利用思科提供的指導,企業可以將業務連續性網路部署為企業數據中心網路架構的主要組件之一。客戶可以提供高級服務,以便設計和審核相應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和業務連續性解決方案,從而保持連續正常運行。
業務連續性合作夥伴關系
思科智能網路和存儲技術為業務連續性產品奠定了基礎,能夠幫助數據中心廠商出現故障時的業務永續性。思科能夠以多種方式與業界領先廠商合作,以便實現數據中心和業務連續解決方案的集成式順利供應,使企業不但能滿足當前要求,還能在發展和變化之後不斷調整。這些合作夥伴關系為數據中心經理提供了設計、部署和維護靈活數據中心,有效實現其企業目標所需的各種資源。
思科:業務連續性網路領域的領先廠商
業務連續性是開展業務的關鍵。目前,很多企業都在進行數據中心資源的整合,並追求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須將業務連續性戰略融入到IT的各個層次,而且應該從支持所有數據中心通信的基礎網路開始。此網路不但能保證對關鍵業務應用的持續訪問,還能通過復制和鏡像保證應用和數據的適當恢復。無論發生任何故障和災難,思科為數據中心經理提供的有效的設計、模板、最佳實踐和網路解決方案都能幫助數據中心保持業務的正常運行。
以上內容來源互聯網,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Ⅳ 數據中心的構成是怎麼樣的

數據中心系統總體設計思想是以數據為中心,按照數據中心系統內在的關系來劃分,數據中心系統的總體結構由基礎設施層、信息資源層、應用支撐層、應用層和支撐體系五大部分構成。如下圖所示:

數據中心總體架構

數據中心系統總體架構

數據中心從頂層上規劃總體技術架構、設計技術路線和方法,保證網路、數據資源、應用系統、安全系統等各要素之間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實現企業(機構)數據資源管理的聯動和信息的及時監測、匯總與分析。具體各層介紹如下:

(1)基礎設施層

基礎設施層是指支持整個系統的底層支撐,包括機房、主機、存儲、網路通信環境、各種硬體和系統軟體。

(2)信息資源層

信息資源層包括數據中心的各類數據、資料庫、數據倉庫,負責整個數據中心數據信息的存儲和規劃,涵蓋了信息資源層的規劃和數據流程的定義,為數據中心提供統一的數據交換平台。

(3)應用支撐層

應用支撐層構建應用層所需要的各種組件,是基於組件化設計思想和重用的要求提出並設計的,也包括采購的第三方組件。

(4)應用層

應用層是指為數據中心定製開發的應用系統,他包括標准建設類應用、採集整合類應用、數據服務類應用和管理運維類應用,以及服務於不同對象的企業信息門戶(包括內網門戶和外網門戶)。

(5)支撐體系

支撐體系包括標准規范體系、運維管理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和容災備份體系。容災備份體系在傳統的數據中心系統中隸屬於安全保障體系,隨著數據地位的提高,容災備份已自成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側重於數據中心的立體安全防護,容災備份體系專注於數據中心的數據和災難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