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北京手錶馬踏飛燕動力存儲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北京手錶馬踏飛燕動力存儲

發布時間: 2022-10-04 04:15:01

㈠ 帶有馬踏飛燕標志的手錶是什麼牌子

帶有馬踏飛燕標志的手錶是:北京牌馬踏飛燕陀飛輪手錶。

18K玫瑰金錶殼,直徑40毫米,厚11毫米,藍寶石水晶表底,防水30米

搭載TB01-2陀飛輪機芯,能量儲備63小時,日誤差在±10秒之內

鍍銀油壓表盤,藍鋼指針

咖啡色鱷魚皮表帶,18K玫瑰金針式表扣

限量50隻 ,選號定做。


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是北京手錶廠一貫的設計理念。北表先後推出過不少以馬為主題的作品,但都不如這款由鍍金奔馬和精雕靈燕組成的「馬踏飛燕」中華陀飛輪表出色。設計師經過仔細地構思取捨,選擇了色澤暗沉的鍍金或鍍銀表盤打底,以充滿佛教色彩的鍍金花紋烘托氣氛,指針和刻度力求簡潔。


飛行式陀飛輪不僅作為一項頗具觀賞性的復雜功能而存在,更與鍍金的奔馬共同演繹出騰空飛馳的意向,盡得「馬踏飛燕」的神韻。都說西方重寫實,東方重寫意,但是寫意要想達到較高的藝術水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北表的「馬踏飛燕」以手錶為載體,將奮發向上的龍馬精神傳達給佩戴者,是國產手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㈡ 國寶「馬踏飛燕」,踏的可能是只鷹

呂昆

作為中國 旅遊 的標志圖像之一,甘肅博物館鎮館之寶——「銅奔馬」的命名一直存在爭議,而對於「馬踏飛燕」這一傳播最廣的名字,學術界也一直頗多質疑,其實,這一文物多以「銅奔馬」命名,雖然當年公布 旅遊 形象標志時的新聞稿中稱謂是「馬超龍雀」。

近期,相關學者通過研究,並對比內蒙古出土的匈奴鷹金冠認為,俗稱「馬踏飛燕」的武威雷台漢墓出土的漢代銅奔馬腳下所踏的鳥並非尾巴分叉的燕子,而是鷹,「馬蹄之下的鳥其實是匈奴王冠上的權力象徵之鷹,這一造型的青銅雕塑的主題與陝西霍去病墓前的石雕「馬踏匈奴」相同,都是墓主人戰勝匈奴的紀念性雕塑。」

作為中國 旅遊 的標志原型,這一被叫作「銅奔馬」的國寶文物只有7.15千克,身高34.5cm,身長45cm,寬13cm。自這件銅像出土以來,對於它該如何定名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這一文物於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武威雷台一座已遭多次盜掘的東漢墓葬,馬的造型,昂首揚尾,三足騰空,頭微左顧,右後足踏一飛鳥。

據相關文獻記載,1971年, 歷史 學家郭沫若參觀甘肅省博物館,驚嘆於這一文物無可挑剔的形體姿態以及完美的平衡感,發出了「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就是拿到世界上去,都是一流的藝術珍品」的感慨。當時的館方工作人員王毅問道:「郭老,銅奔馬蹄下踩的這只鳥從形象特徵和創作者的匠心來看,我們認為是只燕子。此鳥雙翅較身軀略小,膀梢尖細,疾飛時膀梢向外與身軀平行,呈三叉式,這正是飛燕形象的反映。創作者意在用飛速最快的鳥襯托馬速,而鳥中飛速最快者正是飛燕,能否將這一造型稱作『馬踏飛燕』呢?」郭老略加思索後予以了首肯。

此後「馬踏飛燕」的叫法流傳極廣。

不過,相關正式文獻仍以「銅奔馬」為主,1973年,「銅奔馬」入選郵票《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1992年郵電部發行一套JP32紀念郵資明信片,郵資圖以銅奔馬為主圖,1977年發行了1997—3《中國 旅遊 年》紀念郵票也以銅奔馬為主圖,並讓它飛騰於長城之上,寓意深刻,耐人尋味。1996年聯合國發行一套6枚郵票,其中也有銅奔馬,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悠久的文化藝術。

1974年,甘肅省博物館發表的《武威雷台漢墓》中,也將其稱為「銅奔馬」,圖注部分又簡稱為「銅馬」。但描述中卻認為馬蹄下的鳥類更像是鷹——「右後足踏一飛鳥,飛鳥兩眼似鷹」。

對於銅奔馬的命名和馬蹄下的飛鳥,長期以來一直有著很多爭論。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銅奔馬」說。銅奔馬的造型雄駿非凡,它昂首嘶鳴,馬蹄騰空,作風馳電掣般的賓士,因而,稱為「銅奔馬」。因為是由青銅製成,也稱「青銅奔馬」,這也是對這具銅馬俑最早的稱法;二是「馬踏飛燕」說。三是「馬踏龍雀」說。針對「馬踏飛燕」之說,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認為銅馬俑所踏飛鳥,從造型看不像是燕子,而是龍雀,因此認為應該是「馬踏龍雀」或「馬超龍雀」;四是「飛燕騮」說,認為前面幾種名稱,看似有些道理,但細致品味便不難發現其中無一不帶有明顯的現代漢語構詞特點。而「飛燕騮」這個名寧,無論從構詞方式之嚴謹、還是切意之准確無一不符合漢代的特點。

1983年12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馬超龍雀」被定為我國 旅遊 圖形標志》一文,稱此文物為「馬超龍雀」,從此,馬超龍雀的命名,也得到了廣泛傳播,並且被收入了權威的《中國美術辭典》,釋文稱「後經考證,所謂飛燕並非燕子,乃古代傳說中的『龍雀』,馬亦非凡馬,而是神馬,即『天馬』」。

其後,又有學者根據物種的外形認為馬蹄下的應為「鷹」,如知名畜牧學家崔堉溪就曾列舉了「馬踏飛鷹說」的主要理由:「燕子體小,馬蹄踏上之後,露出的燕體部分不可能如此之多;燕尾較短而分叉,鷹尾較長而尾端整齊;鷹飛的速度在鳥中最快,「馬踏飛鷹」更能說明馬跑的高速度;在甘肅河西一帶,鷹四季皆有,而燕罕見;馬與鷹在古今常被人視為狩獵工具,獵鷹與獵馬常在一起,向同一方向飛奔,對同一獵物追捕,燕子很少有這類行為;古今養鷹人多喜歡在鷹尾上部系一響鈴,鷹飛鈴響助興,『銅奔馬』模型,飛鳥尾巴上部果然有一個系鈴的孔眼。」

甘肅省博物館研究員、原館長初世賓先生後也曾撰文,講述了這件文物從發現到命名的來龍去脈。他認為,銅奔馬,是文物標本學的定名,是在無法確知其名的情況下按文物學約定俗成的規范暫定其名。文物的真正名稱,除非記載有原名,否則皆屬後人研究、推測或命名,作為學術問題可以切磋商榷。但定錯了不好,所以應慎重。

他其後對「馬踏飛燕」的名稱進行了質疑,認為應當是鷹隼一類,「『 馬踏飛燕』雖形象生動,叫起來也朗朗上口,但尚欠准確、科學,該馬後蹄所踏明顯是鷹隼一類(民間俗稱鳥鷹),尾不分叉,摺扇形可聚散,大眼圈睛,頭頸靈活可反顧180 ,雙翼收縮聳肩(這是鷂鷹擊物時的典型形態),翼端劍狀長羽,尤其尾端有一未穿洞孔,象徵鷂鷹足尾系銅鈴之所。獵鷹尾部系鈴,宋人《艾子雜說》有記,今人王世襄先生結合親身經歷也有較深入而明晰的研究,語在《大鷹篇》。馬足所踏應是一隻獵鷹。相似的鷹隼或放鷹狩獵的情景,在漢代墓葬、畫像石(如漢中山國王墓、沂南漢墓)、魏晉墓(如嘉峪關壁畫磚)中比比皆是。至於駿馬,原出土時身上有鞍韉韁絡痕跡,跑姿是馴馬學中著名的、人工培育出的「對側步」,即同側雙足同時交替快速邁進,有輕盈、平穩、持久的特點,青藏、蒙古、阿爾泰草原統稱『走馬』。」

首都師范大學考古系教授寧強近期帶研究生在蘭州甘肅省博物館參觀考察時,通過考古文物的對比,再次認為,俗稱「馬踏飛燕」的武威雷台漢墓出土的漢代銅奔馬腳下所踏的鳥並非尾巴分叉的燕子,或許是一隻鷹。

這是誰的鷹?鷹和馬是什麼關系?馬踏飛鷹造型的銅雕表現的是什麼主題?

帶著這些疑問回到北京後,寧強教授開始比對相關考古資料,查閱 歷史 記載,尋找准確答案。通過研究,寧強教授發現,這只馬蹄之下的鳥其實是匈奴王冠上的權力象徵之鷹,而這匹奔跑的馬則是漢代河西地區出產的訓練有素的軍馬,這件「馬踏飛鷹」造型的青銅雕塑的主題與陝西霍去病墓前的石雕「馬踏匈奴」相同,都是墓主人戰勝匈奴的紀念性雕塑。因此,這件著名的「馬踏飛燕」漢代銅奔馬應該改名為「馬踏匈奴鷹」。生活在北方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匈奴人是秦漢時期中原王朝的勁敵,秦始皇修長城的主要目的就是防範匈奴南侵,而漢高祖劉邦曾經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部馬鋪山)被匈奴圍困險些被俘,所以漢朝的將軍們都以打敗匈奴為驕傲。漢武帝時,率領大軍佔領河西走廊並北進沙漠大敗匈奴立下赫赫戰功的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去世後,被安葬在漢武帝茂陵的東側,他墓前的大型石雕像「馬踏匈奴」正是用來紀念他打敗匈奴的功勛。

東漢時期,匈奴仍然是漢王朝的主要敵人,雙方進行了多次戰爭。武威雷台漢墓埋葬時間的東漢後期,敦煌人張奐(公元104-181年)在永壽元年(公元155年)被任命為安定(今甘肅鎮原)屬國都尉,曾率軍大敗匈奴,「郡界以寧」。武威雷台漢墓的主人也是一位張姓將軍,是否張奐的族人尚難確認,但他參加抗擊匈奴入侵,立下戰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在他的墓里除了這件「馬踏匈奴鷹」青銅雕塑,還有一個龐大的青銅軍事儀仗隊,慶祝勝利的主題非常明確。

匈奴人很早就有崇尚雄鷹的習俗,在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杭錦旗阿魯柴登的一座戰國時期的匈奴墓中,出土了一件匈奴黃金王冠,冠頂正中是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其造型與武威雷台漢墓出土的銅奔馬蹄下的鷹非常相似,展開的雙翅和扁平的尾巴完全一致,只是頭部姿態有所不同。王冠上的雄鷹昂首挺胸,威嚴目視前方;而武威軍馬蹄下的鷹則是馴服回頭,而且鷹嘴被踩在馬蹄下已經無法再啄人或馬了,顯然是已經被打敗降伏的樣子。

內蒙戰國墓出土匈奴金冠上的雄鷹,是王權的象徵,是匈奴人的驕傲。而武威雷台漢墓出土馬蹄下的鷹則是被打敗後回頭降伏的標志。兩只鷹都是匈奴人的表現,前者代表勝利和權威,後者表示失敗和歸順。

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這件東漢青銅作品,從1969年10月出土以來,已經有50多年的研究 歷史 ,最初是著名考古學家郭沫若先生將其定名為「馬踏飛燕」,後又有「馬超龍雀」、「天馬逮烏」、「馬神天駟」等諸種稱謂。1983年,這件銅奔馬被選定為「中國 旅遊 標志」,其形象早已風靡全球,影響巨大,所以其定名必須慎重。相關學者認為,通過利用新發現的考古資料,還原作品的原始 歷史 語境,找到了有力的證據,除「銅奔馬」的命名外,也可將這件重要文物更名為「馬踏匈奴鷹」,值得關注。

甘肅省博物館研究員、原館長初世賓先生後多年前即否認馬下是燕,對於銅奔馬的命名,他此前認為,「 文物命名一旦確定,除非存在明顯錯誤,一般不做改動。銅奔馬的命名已使用40多年,並被國際國內認可和接受,是享譽世界的明星文物,其名稱不宜輕易改動。同時,我個人認為,文物的命名也屬於學術問題,現有定名不影響 社會 各界對文物的研究探討, 社會 各方均可參與研究、各抒己見,這樣既可以為收藏單位準確命名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也有利於深入挖掘揭示文物價值內涵。至於民間如何稱呼某件文物,還是抱著開放、包容的心態面對為佳。」

寧強在研究後認為,東漢這一銅奔馬採用「馬踏匈奴鷹」的造型,與西漢霍去病墓前的「馬踏匈奴」石像,當時都是政治意義大於美學意義,象徵著漢人昂揚向上、驅除外虜的精神力量。

本期編輯 常琛

㈢ 「馬踏飛燕」究竟有何特別之處為何它能成中國旅遊標志

因為馬踏飛燕屬於國寶級文物,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最精品的的了,是我國不可多得的絕世珍品,文物自身也匯集了非常多的中國文化。

馬踏飛燕被選為中國旅遊局的標志時,給出的解釋含義就稱馬踏飛燕天馬行空,逸興遄飛,無所羈縛,是奮進的象徵,象徵著中國數千年光輝燦爛的旅遊文化歷史,顯示文明古國的偉大形象。及時跨越數千年,我們依然能感受到他帶給我們的力量。

㈣ 「馬踏飛燕」有何那麼具有時代的代表性

因為「馬踏飛燕」實在是一件太特別的文物,匯集了太多中國文化的元素。馬踏飛燕也稱馬超龍雀,是東漢青銅藝術的傑出代表。

「馬踏飛燕」是個俗稱,這件文物的正式名稱是「銅奔馬」,出土於甘肅武威雷台晉墓。 選擇將「馬踏飛燕」作為旅遊行業標志,主要出於以下三點考慮:
一是20世紀80年代,外國遊客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最感興趣。「馬踏飛燕」無論是歷史價值、文化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都能代表中國數千年的燦爛文化,有利於吸引外國遊客;
二是自古以來,馬就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旅行工具,與旅遊有一定關系;
三是馬具有積極上進、一馬當先的精神象徵。旅遊業處於初創期,需要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也預示著中國旅遊行業繁榮發展、方興未艾、前程似錦。

馬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象徵,龍馬精神、一馬當先,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百廢俱興,正需要這種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故而馬踏飛燕作為旅遊標志,也是寓意著中國旅遊事業繁榮發展,前程似錦。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等,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剛開始並沒有被認為有多大價值,一直被埋沒在眾多出土文物中。他的出名源於郭沫若,郭沫若第一次見到他就被它的樣子所驚訝,後來他親自在北京進行宣傳,知道馬踏飛燕在北京展出,才大獲好評,被世人所熟知。

㈤ 手錶上有一匹馬的手錶是什麼牌子

手錶上有一匹馬的手錶是浪琴的牌子;

浪琴(LONGINES)於1832年在瑞士索伊米亞創立,擁有逾180多年的悠久歷史與精湛工藝,在運動計時領域亦擁有顯赫傳統與卓越經驗。

以飛翼沙漏為標志的浪琴錶以優雅著稱於世,作為全球領先鍾表製造商斯沃琪集團旗下的著名品牌,浪琴錶已遍布世界150多個國家。

品牌介紹

浪琴錶(Longines)於1832年在瑞士索伊米亞創立,對傳統、優雅與卓越性能的不懈追求成就了品牌精純的製表專長。

作為世界錦標賽的計時器及國際聯合會的合作夥伴,浪琴錶品牌不但擁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更以其優雅的鍾表享譽全球,亦是世界領先鍾表製造商 Swatch Group S.A. 公司的旗下一員。

浪琴錶世家以飛翼沙漏為徽標,業務遍布全球逾 150多個國家。

1832 年,奧古斯特·阿加西(Auguste Agassiz)與位於聖耶米(Saint-Imier)的一家鍾錶行攜手合作,進入鍾表製造界,並迅速成為了阿加西公司(Agassiz & compagnie)的法定負責人。 當時,這所鍾表世家依照「établissage」製表方式生產鍾表(即製表匠在家中工作),並大力拓展商業網路,成功將產品銷售到了其他大洲,尤其是大西洋彼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浪琴

㈥ 馬踏飛燕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秘密,為何說它的墓主人不是一個人

馬踏飛燕所在的墓主人並不是一個人,相傳該墓的主人是一位張氏將軍,駐守在甘肅張掖,在一場戰爭中,張將軍戰死沙場,全身只剩下一條腿,士兵們將張將軍的殘肢厚葬了,後來出的馬踏飛燕正是從這座墓穴中出土的,因此馬踏飛燕的主人其實只是一條腿。

因此做出這樣的判斷,可能下葬時就沒有全屍,只剩下一條殘肢,結合者墓中其他的出土物,大致可以判斷,墓穴主人極有可能是戰死沙場的一位高級將領。

㈦ 手錶上有匹馬是什麼牌子的

應該是奔馬表。
奔馬——河北手錶廠在解放後使用過約6年的牌子。
奔馬表,這表雖然較為罕見,但是也沒有什麼收藏價值。

另外,帶有馬踏飛燕標志的手錶是:北京牌馬踏飛燕陀飛輪手錶。
18K玫瑰金錶殼,直徑40毫米,厚11毫米,藍寶石水晶表底,防水30米
搭載TB01-2陀飛輪機芯,能量儲備63小時,日誤差在±10秒之內
鍍銀油壓表盤,藍鋼指針。

㈧ 「馬踏飛燕」究竟是哪裡出土的

“馬踏飛燕”這一文物出土於地處甘肅武威市境內的雷台漢墓。這座雷台漢墓是東漢時期的古墓,其內共包含三座墓葬。這座古墓之所以以“雷台”為名,原因在於它建於雷台之下。所謂“雷台”,即祭祀雷神用的土台,建造於前涼時期。雷台漢墓的發現可以追溯回1969年,當時武威當地村民在挖掘防空地道時偶然發現這座古墓的存在。

“馬踏飛燕”之所以會引發重大關注,是因為它的製作工藝十分精湛。“馬踏飛燕”為青銅質地,呈現駿馬飛馳之態。它長45cm,寬13cm,重量約為7.15kg。經研究,“馬踏飛燕”的製作是先分開鑄造各個部位,然後再將這些部位逐一合鑄到一起。這匹飛馳狀態下的銅馬全身上下僅有一個著力點,即它的右後蹄。這只馬蹄踏在一隻飛禽上方,腿內夾有增加重力的鐵芯以用於維持飛馬的平衡。

“馬踏飛燕”,真正的名字其實是銅奔馬。有關於這件文物,馬蹄下所踏之物究竟是否為飛燕一直以來都存有爭議。也正是因為這樣,這件文物的名字才會最終定為銅奔馬。而除了馬蹄下的飛禽頗具爭議之外,這只馬匹的“真身”也同樣存有諸多說法,其中包括“天馬論”、“天駟論”等。

㈨ 手錶上有一匹馬是什麼牌子的手錶

最好傳一張圖片展示一下,這樣能更好的確定。根據描述,我想應該是奔馬表。 奔馬——河北手錶廠在解放後使用過約6年的牌子。 奔馬表,這表雖然較為罕見,但是也沒有什麼收藏價值。 另外,帶有馬踏飛燕標志的手錶是:北京牌馬踏飛燕陀飛輪手錶
新表的的話名牌斯沃淇還有兩款有馬的、在的可能就是國產貨了

㈩ 請問,五十多歲老男人適合佩戴什麼手錶

五十歲的年紀,這個階段佩戴和穿著往往都會偏成熟穩重一些;手錶品牌的選擇我覺得選一些老牌子以及一些大氣一些的表款,這樣會好很多,因為那個時候他們對三大件的影響是很大的,有條件才能買得到手錶。瑞表品牌英納格、梅花;國內品牌上海表、北京表、海鷗表等等。

梅花系列腕錶:

梅花表,始於1851年,瑞士手錶品牌;早在50年前,梅花表已成功地開拓了中國市場。由於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加上人民的購買潛力大,今天在各大城市的高級鍾表商戶都可買到梅花表。梅花797系列腕錶,間金色的表殼表帶,增添了幾分高貴,白色表盤鑲嵌羅馬數字時標,12點位設星期顯示,3點位設日歷顯示;搭載ETA2834自動機械機芯。

以上就是相對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牌子和款式,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要選擇不同的款式,如果是活動量較少的,可以選擇一些石英錶款或者西鐵城光動能。你會選擇什麼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