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蒐索程式師資訊,查找有用的技術資料
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光存儲技術的移動存儲設備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光存儲技術的移動存儲設備

發布時間: 2022-09-17 20:52:45

1. 什麼是使用光技術來儲存數據的儲存介質

數據存儲介質 1、凡是僅有兩種穩定的物理狀態,能方便地檢測出處於哪種穩定狀態,兩種穩定狀態又容易相互轉換的物質或元器件,都可以用來存儲二進制代碼「0」和「1」,這樣的物質或元器件被稱為存儲介質或記錄介質。存儲介質不同,存儲信息的機理也不同。信息存儲技術在近幾年的發展非常迅速,各種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但從總體上看它們呈現出一種類似金字塔的結構,其中塔尖為CPU,距離CPU越近則存儲速度越快,每兆位元組的存儲成本越昂貴,容量也越小;反之,則存儲速度越慢,每兆位元組的存儲成本越低,容量也越大。 2、 計算機的存儲設備從體系結構上看可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內存儲器(即內存)直接與計算機的CPU相連,處於金字塔的最上層。它的存取速度要求能與CPU相匹配,通常由半導體存儲器晶元組成,由於成本高,容量通常不太大。而對於大量數據的保存通常要使用外存儲器。外存儲器又可以分成幾個層次。與內存儲器相連接的是聯機存儲器(或稱在線存儲器),如硬磁碟機、磁碟陣列等。再下一層是後援存儲器(或稱近線存儲器),它由存取速度比硬碟更慢的光碟機、光碟庫、磁帶庫等設備組成。最底層是離線存儲器(或稱離線存儲器),由磁帶機和磁帶庫等組成倉庫,它的存取速度比較慢,僅是數量級,由於存儲介質可離線保存,可以更換,因此容量幾乎是無限大。對於普通的個人計算機用戶,使用硬碟、軟體和光碟等存儲介質來進行數據存儲就已經夠用了,但對於商業用戶和一些網路系統來說,磁帶 機、磁帶庫和光碟庫則是必不可少的數據存儲與備份設備,現在還有正在飛速發展的存儲網路,能提供更為方便的數據保存方式。 3、通過不同的存儲介質來看一看當今市場上流行的主機信息存儲技術,按其存儲原理可以分為電存儲技術,如內存、快閃記憶體等;磁存儲技術,如磁帶、磁碟等;光存儲技術,如光碟、DVD等。

2. 光儲存設備包括哪些

也許乍聽到「光存儲設備」,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其實就是平常所說的「光碟機」。 [1]
光存儲設主要可以歸為CD光碟機、DVD光碟機、CD刻錄機、DVD刻錄機、Combo。 光碟機雖然在1991年的時候就已經問世,但是發展顯得非常緩慢。1993年,第二代MPC規格問世,光碟機的速度已變成了雙倍速,傳輸率達到了300KB/S,平均搜尋時間為400ms。1995年夏,Multimdeia PC Working Group公布第三代規格標准,光碟機速度提高到四倍速,數據傳輸率為600KB/S,數據的平均時間不大於250ms。兼容光碟格式:CD-Audio、CD-Mode1/2、CD-ROM/XA、photo-CD、CD-R、Video-CD、CD-I等。再以後,光碟機提速也成為各家廠商技術發展的主要目標,速度從4倍速、8倍速,一直提高到48倍速 、52倍速不等。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光碟機的價格已經下降了一個可以接受的水平,當時間進化到97年左右的時候,光碟機已經開始普及開來了。雖然光碟的容量達到了640M的大小,但是人類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人們渴望可以在碟片上面存儲更多的數據。在這種情況下,DVD及DVD光碟機也就問世了。開發之初,DVD的意義為Digital Video Disc(數字視頻光碟),只能存儲視頻、音頻信息。而當DVD擴展其功能之後,DVD不但可以存儲MPEG2的視頻、音頻信息,而且可以存儲計算機程序、文件數字信息,滿足人們對大存儲容量、高性能的存儲媒體的需求。這種集計算機技術、光學記錄技術以及影視技術為一體的媒介便成為Digital Versatile Disk(數字通用光碟)。我們談DVD,當然要說DVD聯盟這個官方組織,這一組織最初由Hitachi、JVC、Matsushita、Mitsubishi、Philips、Pioneer、Sony、Thomson、Time Warner 和Toshiba這十家公司於1995年9月發起形成,1997年5月,基於這一聯盟基礎上的一個國際性的開放性組織??「DVD論壇」宣告成立,這一組織已經吸引了超過200個的組織成員。這個組織的總目標是促進和發展DVD 形式,協調DVD規格和對DVD技術領域的公司發放許可。有專門的工作組著手於DVD技術不同方面的工作,並對一些規格制定國際標准。它們對於推動DVD標准和技術的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如今,不少的規格已經成為國際標准。DVD的原理與光碟機大同小異,在可以讀取DVD光碟的時候也能讀取DVD光碟。一張DVD光碟的最小儲存能力達到了4.7GB。而隨著DVD技術的發展,單面雙層、雙目雙層技術等不斷開發出來,DVD可以存儲的數據容量也急速的增大。DVD吸引人們的不僅僅是數據儲存方面,而在影像方面,DVD影像可以提供比CD影像清晰好幾倍的效果,並且支持5.1聲道,相比CD的立體聲,DVD可以說是佔有絕對優勢。DVD在1997年開始進入市場,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高昂的價格和對PC處理能力的不低的要求使得DVD光碟機無法進入普通百姓的家裡。而這幾年DVD價格的大調整,使得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DVD來代替光碟機,DVD代替光碟機的潮流已經是無法抵擋了。而DVD的格式初期有:DVD-ROM(用於數據記錄,包括電腦應用的多媒體數據;)、DVD-Video(用於記錄家庭影音設備或者DVD-ROM驅動器的視頻信息。這種格式具有版權保護功能)、DVD-Audio(用戶記錄高品質的多音軌音頻),但是由於部分成員考慮到市場的問題,刻錄格式還沒有達到統一意見,使得DVD格式非常的多,包括:DVD-ROM、DVD-Video、DVD-Audio、DVD+RW、DVD-RW、DVD-R、DVD+R、DVD-VR。DVD標準的混亂局面已經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DVD的下一代標准。新一代DVD標准一直是世界家電業和IT業共同關注的焦點,世界電子企業為了統一下一代DVD標准而專門組建了DVD聯盟,但由於東芝和NEC的退出,以及台灣HD-DVD標準的提出,已經變得四分五裂。

3. 什麼是光存儲

光存儲是由光碟表面的介質影響的,光碟上有凹凸不平的小坑,光照射到上面有不同的反射,再轉化為0、1的數字信號就成了光存儲。
光碟只是一個統稱,它分成兩類,一類是只讀型光碟,其中包括CD-Audio、CD-Video、CD-ROM、DVD-Audio、DVD- Video、DVD-ROM等;另一類是可記錄型光碟,它包括CD-R、CD-RW、DVD-R、DVD+R、DVD+RW、DVD-RAM、 Double layer DVD+R等各種類型。 隨著光學技術、激光技術、微電子技術、材料科學、細微加工技術、計算機與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光存儲技術在記錄密度、容量、數據傳輸率、定址時間等關鍵技術上將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下一個世紀初,光碟存儲將在功能多樣化,操作智能化方面都會有顯著的進展。隨著光量子數據存儲技術、三維體存儲技術、近場光學技術、光學集成技術的發展,光存儲技術必將在下一世紀成為信息產業中的支柱技術之一。
光存儲的原理
無論是CD光碟、DVD光碟等光存儲介質,採用的存儲方式都與軟盤、硬碟相同,是以二進制數據的形式來存儲信息。而要在這些光碟上面儲存數據,需要藉助激光把電腦轉換後的二進制數據用數據模式刻在扁平、具有反射能力的碟片上。而為了識別數據,光碟上定義激光刻出的小坑就代表二進制的「1」,而空白處則代表二進制的「0」。DVD盤的記錄凹坑比CD-ROM更小,且螺旋儲存凹坑之間的距離也更小。DVD存放數據信息的坑點非常小,而且非常緊密,最小凹坑長度僅為0.4μm,每個坑點間的距離只是CD-ROM的50%,並且軌距只有0.74μm。 CD光碟機、DVD光碟機等一系列光存儲設備,主要的部分就是激光發生器和光監測器。光碟機上的激光發生器實際上就是一個激光二極體,可以產生對應波長的激光光束,然後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後射到光碟上,然後經由光監測器捕捉反射回來的信號從而識別實際的數據。如果光碟不反射激光則代表那裡有一個小坑,那麼電腦就知道它代表一個「1」;如果激光被反射回來,電腦就知道這個點是一個「0」。然後電腦就可以將這些二進制代碼轉換成為原來的程序。當光碟在光碟機中做高速轉動,激光頭在電機的控制下前後移動,數據就這樣源源不斷的讀取出來了。

4. 移動存儲設備有哪些

可移動存儲設備有PD光碟機、MO(MagnetoOptical)、活動硬碟、大容量軟碟機、FlashRAM、磁帶機、CDR/CDRW、U盤、快閃記憶體卡及讀卡器。

1、PD光碟機

「相變式可重復擦寫光碟驅動器()」英文縮寫的簡稱。

PD光碟採用相變光方式,其數據再生原理與CD光碟一樣,是根據反射光量的差以1和0來判別信號。PD光碟與CD光碟形狀一樣,為了保護盤面數據而裝在盒內使用。

2、MO(MagnetoOptical)

數據記錄為熱磁過程,它與磁性材料的居里溫度的門檻性質有關,稱為居里點寫入。在寫入過程中,聚焦光點的能量把記錄材料加熱超過居里點(約200℃),外加不大的磁場(約300高斯)就可對材料的磁疇產生作用。

當材料冷卻至居里點以下,磁疇方向就固定下來。這種記錄過程在材料性能不退化的情況下表現出了高度的可重復性(百萬次以上)。

3、活動硬碟

個人計算機,主要的存儲設備是固定硬碟和軟盤。固定硬碟為計算機提供了大容量的存儲介質,但是其碟片無法更換,存儲的信息也不便於攜帶和交換。

4、大容量軟碟機

大容量FD為在原有磁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有Zip、Supper軟盤(原名LS120)、以及HiFD等。這三種大容量FD的發展目標都是取代現行的3.5英寸FD,爭取在巨大的軟盤市場上占居主導地位。國內市場上主要是zip與LS-120相爭。

5、FlashRAM

快閃記憶體為EPROM(電可擦除程序存儲器)的一種,它使用浮動柵晶體管作為基本存儲單元實現非易失存儲,不需要特殊設備和方式即可實現實時擦寫。快閃記憶體採用與CMOS工藝兼容的加工工藝,大多數快閃記憶體採用的是0.5mm、0.35mm工藝。



(4)光存儲技術的移動存儲設備擴展閱讀

移動存儲設備具有高度集成、快速存取、方便靈活、性價優良、容易保存等性能。從存儲介質上來區分,的移動存儲設備大致分為磁介質存儲(如ZIP、LS-120、USB移動硬碟等)、光介質存儲(如CD-RW、dvd、MO)和快閃記憶體介質存儲(如USB快閃記憶體檔、各種快閃記憶體卡)三種。

磁介質存儲由於價格高、標准眾多,因而較難普及。

光介質存儲是較為成熟的移動存儲解決方案,尤其適合於PC與PC之間的數據交換。基於半導體技術的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是較為理想的一種移動存儲技術。它可以滿足計算機應用過程中對低功耗、高可靠性、高存儲密度、高讀寫速度的要求。

5. 常見可移動存儲設備有哪些

可移動存儲設備有PD光碟機、MO(MagnetoOptical)、活動硬碟、大容量軟碟機、FlashRAM、磁帶機、CDR/CDRW、U盤、快閃記憶體卡及讀卡器。

相變光碟系統為了保護光碟,採用了將光碟放入保護盒中使用的做法,而CD光碟是裸盤使用。為了同時處理PD盒裝盤、CD裸盤,PD光碟系統採取了新式托盤裝填方式。這種方式也將在DVD-RAM上使用。


PD光碟系統採用了在計算機、工作站環境中被廣泛使用,與軟盤、硬碟同樣數據構造的單元格式,而且還採用了在計算機環境內立即可被使用的512bit/單元的MCAV格式,採用該格式可比採用CLV格式的CD-R/CD-RW更高速地進行讀寫操作,並實現了尋找速度的高速化。

依據以上優勢,PD一開始就受到以Windows95為首的計算機OS的支持,並由於ATAPI介面的規格化,確立了其作為計算機標准裝置的產品地位。

6. 採用光存儲技術的是( )

採用光存儲技術的是光碟。

光碟是以光信息做為存儲的載體並用來存儲數據的一種物品。分不可擦寫光碟,如CD-ROM、DVD-ROM等;和可擦寫光碟,如CD-RW、DVD-RAM等。

光碟是利用激光原理進行讀、寫的設備,是迅速發展的一種輔助存儲器,可以存放各種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和動畫等多媒體數字信息。

(6)光存儲技術的移動存儲設備擴展閱讀:

光存儲技術是指採用了激光照射介質,激光與介質相互作用,導致介質的性質發生變化而將信息存儲下來的。讀出信息是用激光掃描介質,識別出存儲單元性質的變化。

在實際操作中,通常都是以二進制數據形式存儲信息的,所以首先要將信息轉化為二進制數據。寫入時,將主機送來的數據編碼,然後送入光調制器,這樣激光源就輸出強度不同的光束。

7. 常用的光存儲系統有哪些

CD(光碟),CD-ROM(光碟只讀存儲器),CD-R(可刻錄光碟),CD-RW(可重寫光碟),DVD(數字視盤),DVD-R(可刻錄DVD),DVD-RW(可重寫DVD)。
光存儲器是由光碟驅動器和光碟片組成的光碟驅動系統,光存儲技術是一種通過光學的方法讀寫數據的一種技術,它的工作原理是改變存儲單元的某種性質的反射率,反射光極化方向,利用這種性質的改變來寫入存儲二進制數據.在讀取數據時,光檢測器檢測出光強和極化方向等的變化,從而讀出存儲在光碟上的數據.

8. 光碟存儲器有哪些

光碟存儲器是一種採用光存儲技術存儲信息的存儲器,它採用聚焦激光束在盤式介質上非接觸地記錄高密度信息,以介質材料的光學性質(如反射率、偏振方向)的變化來表示所存儲信息的「1」或「0」。由於光碟存儲器容量大、價格低、攜帶方便及交換性好等特點,已成為計算機中一種重要的輔助存儲器,也是現代多媒體計算機MPC不可或缺的存儲設備。

光存儲技術源於20世紀70年代。1972年,Philips公司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個能播放模擬電視信號的光碟系統。1978年,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的激光視盤機(Laser vision,LV)由Philips推出,其原理是仿效聲音唱片的形式,把圖像和伴音信號記錄在圓盤上,用激光束檢測盤上記錄的信息,將其轉換成電信號,經處理後還原成視頻和音頻信號,由電視機顯示圖像和發出聲音。1981年,Philips公司和Sony公司攜手推出了數字激光唱盤(Compact Disc-Didital Audio,即CD-DA),並為此制定了光碟技術領域非常重要的基礎性技術文件——《紅皮書標准》。

1985年,Philips和Sony的研究人員在經過幾年的努力後終於解決了光碟上只能記錄數字音樂信息,而不能記錄計算機文件信息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解決如何在光碟上劃分地址,以便計算機系統可以根據地址編號隨時存取數據的問題和降低光碟數據存取誤碼率問題。為此他們公布了在光碟上記錄計算數據的《黃皮書標准》。後來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又對該標准進行了完善,發布了ISO9660標准。這樣,CD-ROM便進入了計算機,並很快得到了廣泛的應用,CD-ROM已成為現代多媒體計算機中標准配置之一。隨後,研究人員們一方面努力提高CD-ROM的讀取速度,由最初的2倍速、4倍速(MPC3標准)發展到今天的52倍速;另一方面又進一步推出了用於計算機中可讀寫的光碟和DVD等,鞏固和確立了光碟存儲器在計算機輔助存儲器中的重要地位。

1. 光碟存儲器的分類

按光碟可擦寫性分類主要包括只讀型光碟和可擦寫型光碟。

只讀型光碟所存儲的信息是由光碟製造廠家預先用模板一次性將信息寫入,以後只能讀出數據而不能再寫入任何數據。按照碟片內容所採用的數據格式的不同,又可以將碟片分為CD-DA、CD-I、Video-CD、CD-ROM、DVD等。

可擦寫型光碟是由製造廠家提供空碟片,用戶可以使用刻錄光碟機將自己的數據刻寫到光碟上,它包括CD-R、CD-RW和相變光碟及磁光碟等。

常見的光碟種類、功能及相關標准見如下表。

光碟種類 數據容量 執行標准 出現時間 功能說明
CD-DA 最大播放音樂時長74分鍾 紅皮書 1982年 CD系列光碟的始祖,由Philips和Sony於1982年正式發布,主要用於音樂存儲。
CD-ROM 存儲650MB計算機數據 黃皮書 1985年 由Philips和Sony聯合制定,定義了存儲計算機數據的規范,規定了地址數據結構、數據糾錯、扇區大小等,使光存儲進入計算機領域。
CD-I 760MB 綠皮書 1986年 Philips和Sony針對消費電子市場推出的一種互動式多媒體數據存儲格式,使之能同步播放聲音、影像及其它如文字信息等。
CD-R 700MB 橙皮書 1992年 一次刻錄型的光碟片,不管數據是否填滿碟片,只能寫入一次,即使還剩餘空間,也不能再寫。
CD-RW 700MB 橙皮書的第三部分 1996年 刻錄方式與CD-R相同,區別是其可以擦除和重復寫入,CD-RW驅動器完全兼容CD-R碟片。
Video CD 70分鍾MPEG1格式數據 白皮書 1993年 可存儲按MPEG1格式壓縮的視頻和音頻信息,主要應用播放電影等。
DVD 存儲高達17GB數據 ISO/IEC
16448 1996年 全稱是數字視盤(Digital Video Disk),將計算機和家庭娛樂融合起來,DVD驅動器可以識別各種CD碟片,已有取代CD-ROM之勢。

2. CD-ROM

標准CD-ROM碟片的直徑為120mm,中心裝卡孔徑為15mm,厚度為1.2mm,重量約14~18g,其基質由樹酯(如聚碳酸酯)製成,數據信息以一系列微凹坑的樣式刻錄在光碟表面上。CD-ROM光碟在製作時,首先用精密聚焦的高強度激光束製造一個母盤,然後以母盤作為模板壓印出聚碳酸酯的復製品,再在凹坑表面上鍍一層高反射材料(鋁或金),最後在這外層上塗—層丙烯酸樹酯以防灰塵或劃傷。如圖5-35所示。

圖5-35 CD-ROM的組成結構
CD-ROM是通過安裝在光碟驅動器內的激光頭來讀取碟片上的信息的。當碟片轉動並經過激光頭時,激光頭能產生可以穿過透明的聚碳酸酯層的低強度激光束。激光束照射到碟片的不同區域時,反射的激光強度發生變化。具體來說,當激光束照射在凹坑上時,由於凹坑表面有些不平,光被散射,反射回的光強度變低。凹坑之間的區域稱為台(1and),台的表面光滑平坦,反射回的光強度高。光感測器將檢測到的這種光強變化轉換成數字信號。感測器以固定的間隔檢測盤表面,一個凹坑的開始或結束表示存儲了一位二進制「1」;間隔之間無標高變動出現時,記錄的是「0」。

CD-ROM與磁碟在數據記錄方式上有所不同。磁碟是由一個個同心圓的磁軌組成。而CD-ROM卻不同,它是在整個盤面上只有一條螺旋式軌道,由靠近中心處開始,逐圈向外旋轉直到盤的外沿。靠外的扇區與靠內的扇區具有相同的長度,於是,按同樣大小的段分組的信息可以均勻分布在整個盤上。

CD-ROM的數據存儲也是以塊為單位進行組織的。典型的塊格式如圖5-36所示。它由下列欄位組成。
·Sync:同步欄位,標志一個塊的開始。由12個位元組組成,第1個位元組為全0,第2-11個位元組為全1,第12個位元組為全0。
·ID:標識欄位,包含塊地址和模式位元組。模式0表示一個空的數據域,模式1表示使用糾錯碼和2048位元組的數據,模式2表示不帶糾錯碼的2336個位元組的用戶數據。
·Data:用戶數據域。
·Auxiliary:此輔助域在模式2下是附加用戶數據,在模式1下是288位元組的糾錯碼。

圖5-36 CD-ROM數據塊格式
CD-ROM是通過專門的CD-ROM驅動器(即通常所說的光碟機)來進行讀操作的。CD-ROM驅動器一方面完成對光碟的讀操作,另一方面與主機相介面。常見的CD-ROM驅動器介面標准主要有三種:

(1)專用介面
由各CD-ROM驅動器生產廠家提供的專用介面卡將CD-ROM與主機連接起來。目前專用介面正逐步被取代。
(2)IDE(EIDE)介面
IDE介面的CD-ROM驅動器直接插在計算機主板上的IDE或EIDE插口上,無需配置匯流排介面卡,這也是目前微型計算機中普遍採用的一種介面方式。
(3)SCSI介面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輸入輸出介面標准,相對來說,SCSI介面比IDE介面速度更快。
3. CD-R

CD-R(Compact Disk Recordable)是一種一次寫、多次讀的可刻錄光碟系統,它由CD-R碟片和刻錄光碟機組成。

CD-R光碟與普通CD-ROM光碟在外觀尺寸、記載數據的方式等方面是相同的,也同樣是利用激光束的反射原理來讀取信息。但與CD-ROM不同的是,在CD-R光碟表面除了含有聚碳酸酯層、反射層和丙烯酸樹酯保護層外,另外還在聚碳酸酯層和反射層之間加上了一個有機染料記錄層。

當使用CD-R刻錄光碟機對空白碟片進行刻錄時,是將寫激光束照射到有機染料記錄層上,激光照射時產生的熱量將有機染料燒熔,並使其產生光痕。光痕會使今後讀激光束改變光的反射率,從而達到一次刻錄改寫信息的目的。

4. CD-RW

CD-RW(Compact Disk ReWritable)光存儲系統是在CD-R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是一種多次寫、多次讀的可重復擦寫的光存儲系統。

CD-RW光碟結構與CD-ROM基本相同,只是在碟片中增加了可改寫的染色層。讀寫數據採用相變(phase change)技術。相變技術利用物質的狀態變化進行數據的讀、寫和擦除。CD-RW碟片內部鍍上一層一定厚度的薄膜即相變記錄層。相變記錄層由一種銀合金材料組成,隨加熱溫度的不同,它可以形成晶體,也可以形成非晶體。因此,適當調整加熱溫度就可以自由地控制記錄層的結晶狀態。在晶體狀態中原子整齊排列,光反射率高;相反,在非晶體狀態中原子排列不整齊,光反射率低。對CD-RW的讀、寫和擦除正是利用光反射率的這種變化來實現。由於材料的因素,晶體狀態改變的次數有限,也使得CD-RW碟片的擦寫次數有限。

CD-RW碟片中的相變記錄層的記錄膜在出廠時處於晶體狀態,寫入時用強的激光束照射使之變為非晶體狀態,如果此時中止激光照射,記錄膜溫度急劇下降,寫入數據的區域便穩定在非結晶狀態,數據被寫入。讀出時用弱的激光束照射記錄區,並根據反射光的反射率判別是0還是1。僅用弱光照射時記錄膜記錄的數據不會被破壞,這與普通光碟機讀取光碟的原理是一樣的。在擦除數據時,用中等強度的激光束照射記錄膜,使其溫度上升少許,記錄膜又返回晶體狀態,數據被擦除。

對CD-RW碟片的讀寫操作是通過CD-RW刻錄機完成的。目前的CD-RW刻錄機兼容CD-ROM和CD-R碟片,它分為內置式和外置式兩種。在與主機介面上,內置式刻錄機主要通過IDE、SCSI等介面連接,而外置式刻錄機通過計算機的外部並行介面連接。

5. DVD

DVD的英文全名是Digital Video Disk,即數字視頻光碟。DVD不僅僅用來存儲視頻數據,還可以用來存儲其它類型的數據,因此DVD又為 Digital Versatile Disk,即數字通用盤,是一種能夠保存視頻、音頻和計算機數據的容量更大、運行速度更快的採用了MPEG2壓縮標準的光碟。

DVD採用了類似CD-ROM的技術,但是可以提供更高的存儲容量。從表面上看,DVD碟片與CD-ROM碟片很相似,其直徑為80mm或120mm,厚度為1.2mm。但實質上,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差別。相對於CD-ROM光碟650MB的存儲容量,DVD光碟的存儲容量可以高達17GB。另外在讀盤速度方面,CD-ROM的單倍速傳輸速度是150KB/s,而DVD的單倍速傳輸速度是1358KB/s。

如圖5­-37是DVD和CD-ROM碟片數據記錄道和凹坑情況的比較。從圖中可以看出,CD-ROM 盤的道間距為1.6μm,而DVD盤的道間距為0.74μm;CD-ROM盤的最小凹坑為0.83μm,而DVD盤的最小凹坑為0. 4μm。DVD碟片的道密度和凹坑密度都遠高於CD碟片。單從這兩方面的改進,就使DVD的單片單層容量提高到CD-ROM的7倍多,可達4.7GB。

圖5­-37 DVD盤與CD盤的凹坑密度比較
DVD碟片分為單面單層、單面雙層、雙面單層和雙面雙層四種物理結構。因此,可以將DVD碟片分為四種規格,分別是DVD-5、DVD-9、DVD-10和DVD-18,它們的容量分別如下表5-7所示。
表5-7 四種DVD碟片比較

碟片類型 碟片直徑 面數/層數 容量
DVD-5 12cm 單面單層 4.7GB
DVD-9 12cm 單面雙層 8.5GB
DVD-10 12cm 雙面單層 9.4GB
DVD-18 12cm 雙面雙層 17GB

9. 光存儲器的介紹

光存儲器是由光碟驅動器和光碟片組成的光碟驅動系統,光存儲技術是一種通過光學的方法讀寫數據的一種技術,它的工作原理是改變存儲單元的某種性質的反射率,反射光極化方向,利用這種性質的改變來寫入存儲二進制數據.在讀取數據時,光檢測器檢測出光強和極化方向等的變化,從而讀出存儲在光碟上的數據.由於高能量激光束可以聚焦成約0.8μm的光束,並且激光的對准精度高,因此它比硬碟等其他存儲技術具有較高的存儲容量.

10. 光存儲器的幾種常用的光存儲器

常用的光碟系統有:CD(光碟),CD-ROM(光碟只讀存儲器),CD-R(可刻錄光碟),CD-RW(可重寫光碟),DVD(數字視盤),DVD-R(可刻錄DVD),DVD-RW(可重寫DVD)。
CD:存儲數字音頻信息的不可擦光碟,標標准系統採用12厘米大小,能記錄連續播放60分鍾以上的信息。
CD-ROM:是由音頻光碟(簡稱CD)發展而來的一種小型只讀存儲器,用於存儲計算機數據的不可擦只讀光碟.標准系統採用12厘米大小,能存儲大於550M位元組的容。
DVD數字化視頻盤:製作數字化的,壓縮的視頻信息以及其他大容量數字數據技術。
可擦光碟:使用光技術,但容易擦去和重復寫入的光碟,有3.25英寸和5.25英寸兩種,容量通常用650M位元組。
光存儲器主要應用在計算機中進行信息的存儲,已經是計算機用來存儲信息的一種不可缺少的器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