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DSP的存儲器問題
每個型號各不相同,你說的是哪個型號?
這64K空間是你能定址的映射空間,並不都是真正能用的物理地址。
現在的DSP書比較濫,大部分書都是一個破導師找幾個半吊子研究生翻譯的英文文檔。而且翻譯的模稜兩可,丟三落四,真是害人菲淺。
真有決心學,就自己去看英文文檔吧。
⑵ 關於DSP 存儲器的一些問題
首先要搞清楚一點,需要存儲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稱為數據,包括程序,只不過程序是有一定功能的數據。ROM是掉電後裡面數據不丟失,一般用來存儲固定的程序或數據;RAM是掉電後裡面數據丟失,存放暫時要處理的數據,直接與CPU交換數據。TMS320LF240的RAM不夠用才外擴。
⑶ 2.DSP晶元的片內存儲器與外擴存儲器在物理空間的地址分配上有何特點
這個內存擴展器存儲在物理學空間分配上有什麼特點啊?存儲在了這個擴展器廠的話呃,物理空間的話,他那個顯示更好的一個優化性的特點,能夠更好的幫助我們解決日報個人空間。
⑷ DSP晶元的片內存儲器與外擴存儲器在物理空間的地址分配上有何特點
第一個在物理空間的地址分配上的特點就是根據他的一個內存來分配
⑸ DSP 設計中做外部存儲擴展,SBSRAM和SDRAM 兩個,在成本、存儲能力上有哪些差異
SRAM和SDRAM的區別
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同步是指Memory工作需要步時鍾,內部的命令的發送與數據的傳輸都以它為基準;動態是指存儲陣列需要不斷的刷新來保證數據不丟失;隨機是指數據不是線性依次存儲,而是由指定地址進行數據讀寫。目前的168線64bit帶寬內存基本上都採用SDRAM晶元,工作電壓3.3V電壓,存取速度高達7.5ns,而EDO內存最快為15ns。並將RAM與CPU以相同時鍾頻率控制,使RAM與CPU外頻同步,取消等待時間,所以其傳輸速率比EDO DRAM更快。
SDRAM從發展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四代,分別是:第一代SDR SDRAM,第二代DDR SDRAM,第三代DDR2 SDRAM,第四代DDR3 SDRAM.
第一代與第二代SDRAM均採用單端(Single-Ended)時鍾信號,第三代與第四代由於工作頻率比較快,所以採用可降低干擾的差分時鍾信號作為同步時鍾。
SDR SDRAM的時鍾頻率就是數據存儲的頻率,第一代內存用時鍾頻率命名,如pc100,pc133則表明時鍾信號為100或133MHz,數據讀寫速率也為100或133MHz。
之後的第二,三,四代DDR(Double Data Rate)內存則採用數據讀寫速率作為命名標准,並且在前面加上表示其DDR代數的符號,PC-即DDR,PC2=DDR2,PC3=DDR3。如PC2700是DDR333,其工作頻率是333/2=166MHz,2700表示帶寬為2.7G。
DDR的讀寫頻率從DDR200到DDR400,DDR2從DDR2-400到DDR2-800,DDR3從DDR3-800到DDR3-1666。
很多人將SDRAM錯誤的理解為第一代也就是 SDR SDRAM,並且作為名詞解釋,皆屬誤導,SDR不等於SDRAM。
Pin:模組或晶元與外部電路電路連接用的金屬引腳,而模組的pin就是常說的「金手指」。
SIMM:Sigle In-line Memory Mole,單列內存模組。內存模組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存條,所謂單列是指模組電路板與主板插槽的介面只有一列引腳(雖然兩側都有金手指)。
DIMM:Double In-line Memory Mole,雙列內存模組。是我們常見的模組類型,所謂雙列是指模組電路板與主板插槽的介面有兩列引腳,模組電路板兩側的金手指對應一列引腳。
RDIMM:registered DIMM,帶寄存器的雙線內存模塊
SO-DIMM:筆記本常用的內存模組。
工作電壓:
SDR:3.3V
DDR:2.5V
DDR2:1.8V
DDR3:1.5V
SRAM
SRAM是英文Static RAM的縮寫,它是一種具有靜止存取功能的內存,不需要刷新電路即能保存它內部存儲的數據。不像DRAM內存那樣需要刷新電路,每隔一段時間,固定要對DRAM刷新充電一次,否則內部的數據即會消失,因此SRAM具有較高的性能,但是SRAM也有它的缺點,即它的集成度較低,相同容量的DRAM內存可以設計為較小的體積,但是SRAM卻需要很大的體積,所以在主板上SRAM存儲器要佔用一部分面積,在主板上哪些是SRAM呢?
一種是置於CPU與主存間的高速緩存,它有兩種規格:一是固定在主板上的高速緩存(Cache Memory );二是插在卡槽上的COAST(Cache On A Stick)擴充用的高速緩存,另外在CMOS晶元1468l8的電路里,它的內部也有較小容量的128位元組SRAM,存儲我們所設置的配置數據。
還有一種是為了加速CPU內部數據的傳送,自80486CPU起,在CPU的內部也設計有高速緩存,故在Pentium CPU就有所謂的L1 Cache(一級高速緩存)和L2Cache(二級高速緩存)的名詞,一般L1 Cache是內建在CPU的內部,L2 Cache是設計在CPU的外部,但是Pentium Pro把L1和L2 Cache同時設計在CPU的內部,故Pentium Pro的體積較大。最新的Pentium II又把L2 Cache移至CPU內核之外的黑盒子里。
SRAM顯然速度快,不需要刷新的動作,但是也有另外的缺點,就是價格高,體積大,所以在主板上還不能作為用量較大的主存。現將它的特點歸納如下:
◎優點,速度快,不必配合內存刷新電路,可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
◎缺點,集成度低,功耗較大,相同的容量體積較大,而且價格較高,少量用於關鍵性系統以提高效率。
◎SRAM使用的系統:
○CPU與主存之間的高速緩存
○CPU內部的L1/L2或外部的L2高速緩存
○CPU外部擴充用的COAST高速緩存
○CMOS 146818晶元(RT&CMOS SRAM)
SRAM與SDRAM的比較:
SRAM是靠雙穩態觸發器來記憶信息的;SDRAM是靠MOS電路中的柵極電容來記憶信息的。由於電容上的電荷會泄漏,需要定時給與補充,所以動態RAM需要設置刷新電路。但動態RAM比靜態RAM集成度高、功耗低,從而成本也低,適於作大容量存儲器。所以主內存通常採用SDRAM,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則使用SRAM,在存取速度上,SRAM>SDRAM。另外,內存還應用於顯卡、音效卡及CMOS等設備中,用於充當設備緩存或保存固定的程序及數據。
你可以加入我們DSP項目開發群大家一起討論一下:227473245(DSP項目開發群)
⑹ dsp作為晶元時呢,與單片機和PC機區別
摘要 DSP與單片機的區別
⑺ DSP在工作時候,程序是在內部ram中,還是存儲在外部sdram,然後在運行過程中,將程序實時載入其內部運行
DSP工作的時候數據時放在ram里的,sdram只是外擴的存儲器,掉電後數據丟失。一般DSP的程序是固化在外部flash里,然後上電後自動boot到DSP內部運行。
⑻ DSP的引導程序是起到什麼作用的程序
DSP系統的引導程序(BOOT)是系統加電或復位時,DSP將一段存儲在外部的非易失性存儲器的程序代碼通過DMA方式拷貝到內部的高速內存中運行。這樣既能擴展DSP有限的存儲空間,又能充分發揮DSP內部資源的效能。用戶的代碼也可以通過掩膜方式寫入到DSP內部ROM中,但這樣受容量和價格的限制,且不便於擴展和升級。 DSP的引導過程如下: 1) DSP復位後,通過DMA方式將外部CE1空間的數據讀入到內部程序空間地址0處,讀入數據的多少因晶元而異(TMS320C6712一次只拷貝1KB)。 2) DSP推出復位狀態,開始執行內部程序空間地址0處的程序,這段程序先將外部主程序數據讀入到DSP內部程序空間相應地址,然後跳轉到主程序運行。 第一步是由晶元自動完成,關鍵是第二步:用戶需要編寫相應的匯編程序,實現二次引導,即用戶主程序的裝載
⑼ dsp晶元內部含有flash和外部擴展flash有什麼區別
訪問片內的肯定速度要快一點。外擴的則要慢點。
正常程序,片內的FLASH就夠用了。
⑽ 在DSP中導入C文件時,RAM資源不夠應該如何處理只是修改CMD文件可以嗎
看內容大小,如果DSP內部存儲器用完了就只能擴展了。或者調整程序,將一部分靜態常量放到程序空間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