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蒐索程式師資訊,查找有用的技術資料
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吃進去的蛋白質在體內存儲多久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吃進去的蛋白質在體內存儲多久

發布時間: 2022-09-03 04:17:33

① 攝入的蛋白質在體內能保持多久

成人飢餓時首先消耗的是肝糖原
24小時後肝糖原消耗完
儲存的脂肪開始分解供能
可維持10天到60天的時間
最後被分解的是蛋白質

② 聽說人體3小時只能吸收30克蛋白質,如果我3小時內吃了100克蛋白質呢多餘的蛋白質是否會被身體儲存

有一部分隨著糞便排出,一部分轉化為脂肪儲存。

一個成年人每天通過新陳代謝大約要更新300g以上蛋白質,其中3/4來源於機體代謝中產生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的再利用大大減少了需補給蛋白質的數量。一般地講,一個成年人每天攝入60g-80g蛋白質,基本上已能滿足需要。

蛋白質在胃液消化酶的作用下,初步水解,在小腸中完成整個消化吸收過程。氨基酸的吸收通過小腸黏膜細胞,是由主動運轉系統進行,分別轉運中性、酸性和鹼性氨基酸。

在腸內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質,不僅來自於食物,也有腸黏膜細胞脫落和消化液的分泌等,每天有70g左右蛋白質進入消化系統,其中大部分被消化和重吸收。未被吸收的蛋白質由糞便排出體外。

蛋白質如果攝取過量的話也會在體內轉化成脂肪,造成脂肪堆積。

(2)吃進去的蛋白質在體內存儲多久擴展閱讀:

蛋白質攝入過高會對身體造成危害,主要危害有:

1、損害腸胃

蛋白質的原料是牛奶、大豆、雞蛋等。而有些人對這些東西過敏,自然不能食用。有些人喝牛奶拉肚子,攝取蛋白質也同樣會拉肚子。另外,人體在攝入蛋白質時會同時深入一定量的水分,比如說喝了一些冷的飲品後,腸胃突然涼下來一時間就會難以適應,容易出現腸胃不適的情況。

2、骨質變脆

一旦蛋白質在體內轉化為脂肪,血液的酸性就會提高,這樣就會消耗大量的鈣質,結果儲存在骨骼當中的鈣質就被消耗了,使骨質變脆。

3、增加腎臟的負擔

腎臟要排泄進食的蛋白質,當分解蛋白質時會產生大量的氮素這樣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本來身體攝取蛋白質不應該是一件壞事,但是一定要注意攝取量,如果攝取量過多的話就會損傷內臟,所以在攝入蛋白質時一定要遵循適量的原則。

4、脂肪堆積

雖然攝入的是蛋白質,但是如果攝取過量的話也會在體內轉化成脂肪,造成脂肪堆積。

③ 吃進去的蛋白質為什麼不可以儲存在體內

蛋白質有很多種,絕大多數是進入人體後分解成為多肽或者是氨基酸,只有這樣才能被人體吸收,極少數的蛋白質不分解,但這種蛋白質不容易被吸收。
簡單的講
就是
人體本身不能直接吸收蛋白質
需要分解成其他可以吸收的物質

④ 蛋白質在人體內多長時間會被徹底消化

提問不太科學:1.蛋白質在人體內是邊消化邊吸收的;2.蛋白質種類不同,消化時間也應有差異;3.食物種類不同會影響胃排空的時間及在小腸內的存留時間……
我想一般情況下蛋白質在人體內消化的時間大約是5-6小時吧。

⑤ 蛋白質能在體內儲存嗎

不能。在體內儲存是相對於糖類和脂類來說的,糖類和脂類經合成後,可以儲存在體內,保持原來的特性,不發揮作用,以備後用。蛋白質沒有在體內儲存的,合成了就要用,核糖體等合成的蛋白質如不被用來組裝復雜蛋白質時,就只能被分解。

⑥ 蛋白質大約多久在人體內消化吸收

參考一下:消化系統是人體高效率的食品消化系統。食物中所有的營養素只有水、無機鹽和某些維生素能被人體直接利用,其餘物質必須通過消化系統分解成為簡單、易於吸收的形式,才能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其餘無營養價值的殘渣和未被吸收的部分腸道分泌物及一些腸道微生物一起構成糞便排出體外。我們把食品在消化道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稱為消化。消化後的營養成分通過消化道粘膜進入血液或淋巴液的過程稱為吸收。食物在人體中消化和吸收是兩個緊密聯系的生理過程,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均有重要意義。一、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系統由消化腺和消化道組成。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胰腺和小腸腺等。消化腺分為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臟和胰腺),消化道壁內的小消化腺(如胃腺、腸腺)。消化道:消化道可分為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直腸和肛門,全長10一16m。(見消化系統視頻)。二、食物的消化食物在消化消化道內被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消化過程主要是由一系列消化酶完成的。酶是體內某些細胞所產生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質,在正常體溫狀態下能催化生化反應。許多消化酶都是以非活性形式存在,這種狀態的酶叫酶原。在一些激活劑如氫離子、金屬離子和另一些酶的作用下,這些酶原開始活化。消化道中主要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腸脂肪酶、唾液澱粉酶、胰澱粉酶等。當食物通過消化道時,發生的化學反應與酶的活性有關。(一)口腔內的消化口腔對食物的消化作用是接受食物並進行咀嚼,將食物研磨、撕碎、並摻和唾液。唾液對食物起著潤滑作用,同時唾液中的澱粉酶開始降解澱粉,使其分解成為麥芽糖。但在唾液中不含消化蛋白質和脂肪的酶,所以脂肪和蛋白質等不能在口腔中被消化。(二)食道亦稱食管,是一個又長又直的肌肉管,食物藉助於地心引力和食道肌肉的收縮從咽部輸送到胃中。食道長約25cm,有三個狹窄處,食物通過食道約需7s。(三)胃內的消化胃是膨脹能力最強的消化器官,有三個部分:向左鼓出的l形部分叫胃底;中間部分叫胃體;位於小腸入口之前的收縮部分叫幽門,食道入口叫賁門。胃每天分泌約1.5~2.5l胃液,胃液中主要含有三種成分,即胃蛋白酶原、鹽酸(胃酸)和粘液。其中,胃底區的細胞分泌鹽酸,胃中的胃液素細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當胃蛋白酶原處於酸性環境時(ph1.6~3.2),胃蛋白酶被激活,可以水解一部分蛋白質。另外,胃還分泌凝乳酶,這種酶能凝結乳中蛋白,對於嬰兒營養很重要。成人若長期不食用乳及其製品時,胃液分泌物中會缺少凝乳酶。食物通過胃的速度主要取決於飲食的營養成分。碳水化合物通過胃的速度要比蛋白質和脂肪快些,而脂肪速度最慢。水可以直接通過胃到達小腸,在胃中幾乎不停留。各種食物通過胃的速度不同,使食物具有不同的飽腹感。正常成人食物通過胃的速度為4~5h。(四)腸內的消化小腸與胃的幽門末端相連,長約5.5m,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分,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在正常人中,90%~95%的營養素吸收在小腸的上半部完成。腸黏膜具有環狀皺褶,並擁有大量絨毛,表面上的細胞又具有大量微絨毛,這樣便構成了巨大的吸收面積(200~400m2),使食物停留時間較長。這些微絨毛形成了粗糙的界面,上面含有高濃度的消化酶。小腸的不斷運動可以使食物和分泌物混合在一起,以便小腸絨毛吸收營養。(五)胰臟胰臟是一個大的小葉狀腺體,位於小腸的十二指腸處。胰臟分泌的消化液呈鹼性,通過胰臟管直接進入小腸。胰液富含碳酸氫鹽,能夠中和胃中產生的高酸性食糜。胰臟分泌的酶的成分有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澱粉水解酶、核酸水解酶,以及一些化學緩沖劑,胰澱粉水解酶能夠將澱粉分解成為麥芽糖,在麥芽糖酶的作用下進一步分解成為葡萄糖;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和羧肽酶,可將蛋白質消化為腖、肽和氨基酸;胰脂肪酶將脂肪消化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六)肝與膽肝臟包括肝、膽囊和膽管。肝的主要消化功能之一是分泌膽汁,然後儲存在膽囊中,膽汁能溶解和吸收膳食脂肪,並幫助排泄一些廢物,如膽固醇和血紅蛋白降解產物。肝臟消化吸收的作用還表現在儲藏和釋放葡萄糖,儲存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和維生素b1等,以及對已被消化吸收的營養素進行化學轉化。除此之外,肝臟還有許多生理功能,包括有害化合物的解毒作用、產能營養素的代謝、血漿蛋白的形成、尿素的形成、多肽激素的鈍化等。(七)結腸與直腸大腸長約1.5m,分盲腸、結腸、直腸三部分。食物從胃到小腸末端的移動需30~90min,而通過大腸則需1~7天。在大腸中含有以大腸桿菌為主的大量細菌。這些細菌影響糞便的顏色和氣味。在消化過程中沒有起反應的食物可以通過細菌進行改變和消化。這樣某些復雜的多糖和少量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如木蘇糖(四碳糖)或棉籽糖(三碳糖)被轉化為氫、二氧化碳和短鏈脂肪酸。沒能消化的蛋白質殘渣被細菌轉化為有氣味化合物。此外,大腸內細菌還可以合成維生素k、生物素和葉酸等營養素。三、營養素的吸收食物經過消化,將大分子物質變成低分子物質,其中多糖分解成單糖,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分解成脂肪酸、甘油等,維生素與礦物質則在消化過程中從食物的細胞中釋放出來,通過消化道管壁進入血液循環,這些過程稱為吸收。吸收的方式取決於營養素的化學性質。食物進入胃之前沒有吸收,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分和酒精等,大腸主要吸收在小腸沒被完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而營養物質的吸收主要在小腸進行。當營養成分被消化吸收後,立即被運輸到需要或儲藏它們的組織。淋巴和血液是營養物的主要運輸介質。在腸道的膜內有淋巴毛細管網狀組織,膽固醇、水、長鏈脂肪和某些蛋白質被淋巴系統最終傳送到靜脈系統。大部分低分子營養物質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後,與血液中蛋白質分子結合,再運輸到各組織細胞。(一)蛋白質的吸收蛋白質在消化道內被分解為氨基酸後,在小腸黏膜被吸收,吸收後經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而進入血液循環,為主動轉運過程,天然蛋白質被蛋白酶水解後,其水解產物大約1/3為氨基酸,2/3為寡肽,這些產物在腸壁的吸收遠比單純混合氨基酸快,而且吸收後大部分以氨基酸形式進入門靜脈。(二)脂肪的吸收脂肪經消化道被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易溶於水,可被直接吸收進入血液中;脂肪酸在消化道需與膽鹽結合成水溶性復合物才被吸收。脂肪酸被吸收後,一小部分進入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由門靜脈入肝,一大部分進入毛細淋巴管,經大淋巴管進入血液循環。脂溶性維生素也隨脂肪酸一起被吸收。(三)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碳水化合物經消化分解為單糖(主要為葡萄糖及少量的果糖和半乳糖)後,以主動轉運方式吸收。然後通過門靜脈入肝,一部分合成糖原在肝中儲存,另一部分由肝靜脈進入人體循環,供全身組織利用。(四)水、水溶性維生素及無機鹽的吸收水、水溶性維生素及無機鹽這一類物質,可以不經消化,在小腸被直接吸收。水在腸道是靠滲透壓的原理被吸收;水溶性維生素是由擴散的方式吸收。在無機鹽中,鈉鹽是靠鈉泵吸收,氯離子、碳酸氫根等負離子是靠電位差進行吸收。四、生物轉化肝臟是進行生物轉化的主要器官,在人體內、營養與非營養物質在肝臟等組織中的化學轉變過程稱為生物轉化。體內物質代謝產生的小分子活性物質或毒物,以及進入體內的各種異物如葯物、毒物、食品添加劑等在體內通過生物轉化可以改變其結構和性質,然後通過肝臟或腎臟等途徑排出體外。很多因素會影響到生物轉化反應的進行。個體差異因素及種族因素、營養不良(蛋白質、磷脂、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等不足)會影響生物轉化的進行;新生兒的生物轉化能力較差,老年人的轉化能力也趨於衰退;體內雄性激素、胰島腺素可促進機體內的生物轉化作用;嚴重的肝臟病會影響轉化的進行。五、排泄攝入的食物經過各段消化道反復吸收之後,最後進入直腸的為食物中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殘渣、鹽類和少量剩餘營養物質。當含有大量腸道微生物、胃腸道脫落細胞及食物殘渣所組成的糞便進入直腸後,刺激腸壁,引起排便反應。

⑦ 蛋白質被人體吸收後變成氨基酸能在血液停留多久

有些比較短的肽,不必經過分解成氨基酸也能被人體吸收.在20種氨基酸的比例合適人體需要的情況下,氨基酸會作為合成人體需要的蛋白質.而有些多餘的氨基酸,由於比例的不合適,沒有辦法被利用起來合成蛋白質,只能用來當"柴"燒,它們會被分解,轉化成葡萄糖、尿素等,或者轉化成其他的氨基酸。所以,不是所有的氨基酸進入人體後都會變成蛋白質,這里有個蛋白質「生物價」的概念。如果吃進去的蛋白質里的氨基酸比例不合適,那也是浪費。

⑧ 吃完蛋白粉在體內能持續多長時間

一般是兩個小時。

鍛煉後補充乳清蛋白,恰好是在最需要,效果最好的時刻,給你的肌肉提供了修復和生長所需的氨基酸。一般來說,有兩小時的最佳補充蛋白質和碳水食物合成代謝的時間。這兩小時是肌肉准備吸收營養,從消耗肌肉的負營養狀態,到肌肉生長合成的正營養狀態,達到積極的營養平衡。

蛋白粉的功效功效:

1、對於高血壓、高血脂

蛋白粉是低膽固醇、低熱量、低脂肪的優質蛋白,有利於防止熱量過剩和脂肪合成增加,降低 血壓,對於血脂症患者降低血脂與膽固醇有很大的幫助。

2、對於消化潰瘍

蛋白粉為優質蛋白,是潰瘍修復的最好來源。可迅速促進潰瘍面癒合,保護胃粘膜不受損。

3、對於炎熱環境下的人群

暑期高溫,食慾下降,消化功能減退,體內蛋白質分解加速。蛋白粉易吸收與利用,補足後有利防暑。

(8)吃進去的蛋白質在體內存儲多久擴展閱讀:

吃蛋白粉注意事項:

1、 蛋白粉要在餐後吃

如果在空腹的時候吃蛋白粉,它就會被身體當成普通的食物消化了,起不到額外的保健作用。

2、 蛋白粉不能熱著吃

蛋白粉中的乳清蛋白不能受熱,否則會喪失活性,降低其營養價值。因此,服用乳清蛋白粉的時候,只能將它溶解於40攝氏度以下的食物和飲品中。

3、 幼童及三歲以下的小孩不能吃蛋白粉

蛋白粉的分子結構不利於幼童消化吸收,會引起腹痛、腹瀉等症狀。

4、吃蛋白粉不宜過量

蛋白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跟蛋白質製品和奶粉相比,蛋白粉的營養價值不會高太多。蛋白質最終要分解成氨基酸後才能使人體吸收。攝取太多蛋白質對身體有害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