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光碟存儲信息的基本原理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光碟存儲信息的基本原理

發布時間: 2022-08-21 08:40:46

Ⅰ 光碟是什麼原理

光碟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密度最高的信息存儲設備,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聚焦激光束在存儲介質上進行光學讀寫。
光碟片實際上是一張由復合材料製成的圓型薄片, 市場上供應的 C D唱片與 V C D、 D VD影碟片也屬於光碟片的范疇, 碟片所刻錄的信號, 是將調頻後的視頻信號與音頻信號混合後, 進行限幅整形而成的二進制信息, 即「 0 」 、 「 1 」 信號, 用這個信號的激光束去刻蝕主盤, 生成凹坑與非凹坑兩種狀態的孔穴 , 當碟片播放時, 激光器可根據凹坑與非凹坑的不同反射信號讀出二進制數據, 然後再還原成視頻信號與音頻信號。

Ⅱ 光碟存儲信息的原理是什麼

你先看光碟,光碟一面是無色透明的塑料,從這面看進去,應該是一個反光能力比較好的面(下文簡稱為信息面),信息就存儲在這個上面。
把光碟切成兩個半圓,從切面看進去,在電子顯微鏡下就可以看到,在信息面並不是一個平面,而是有極為細微的高低變化(只有兩種高度),這兩種高度就用來表示數據0和1,由於高度不同,在激光頭的照射下,反光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光碟機的原理就是用激光照射光碟信息面,根據得到的反光效果不同,辨別出數據0和1,然後送CPU處理。

Ⅲ 光碟工作的原理是什麼

明亮如鏡的光碟是用極薄的鋁質或金質音膜加上聚氯乙烯塑料保護層製作而成的。 與軟盤和硬碟一樣,光碟也能以二進制數據(由「0」和「1」組成的數據模式)的形式存儲文件和音樂信息。要在光碟上存儲數據,首先必須藉助電腦將數據轉換成二進制,然後用激光將數據模式灼刻在扁平的、具有反射能力的碟片上。激光在碟片上刻出的小坑代表「1」,空白處代表「0」。 在從光碟上讀取數據的時候,定向光束(激光)在光碟的表面上迅速移動。從光碟上讀取數據的電腦或激光唱機會觀察激光經過的每一個點,以確定它是否反射激光。如果它不反射激光(那裡有一個小坑),那麼電腦就知道它代表一個「1」。如果激光被反射回來,電腦就知道這個點是一個「0」。然後,這些成千上萬、或者數以百萬計的「 l」和「0」又被電腦或激光唱機恢復成音樂、文件或程序。

Ⅳ 磁碟、光碟、快閃記憶體的存儲原理分別是什麼

  1. 磁碟是靠磁頭在磁碟上寫入磁性數據;光碟是靠激光在光碟表面燒錄存儲;快閃記憶體是靠電子擦寫存儲數據。

  2. U盤:U盤,全稱「USB快閃記憶體檔」,英文名「USB flash disk」。它是一個USB介面的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可以通過USB介面與電腦連接,實現即插即用。U盤的稱呼最早來源於朗科公司生產的一種新型存儲設備,名曰「優盤」,使用USB介面進行連接。

Ⅳ 光碟是利用什麼道理記錄信息的

數據都是要依附於載體 這就是數據的依附性,電腦的數據都是以0或者1的信號存儲
就需要用激光了 以cd為例子講一下 CD光碟非常薄,它只有1.2mm厚,但卻包括了很多內容。CD光碟主要分為五層,其中包括基板、記錄層、反射層、保護層、印刷層

濾過大部分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兩個
第一是 記錄層
這是燒錄時刻錄信號的地方,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在基板上塗抹上專用的有機染料,以供激光記錄信息。由於燒錄前後的反射率不同,經由激光讀取不同長度的信號時,通過反射率的變化形成0與1信號,藉以讀取信息。
一次性記錄的CD-R光碟主要採用(酞菁)有機染料,當此光碟在進行燒錄時,激光就會對在基板上塗的有機染料,進行燒錄,直接燒錄成一個接一個的"坑",這樣有"坑"和沒有"坑"的狀態就形成了『0'和『1'的信號,這一個接一個的"坑"是不能恢復的,也就是當燒成"坑"之後,將永久性地保持現狀,
第二是反射層
它是反射光碟機激光光束的區域,借反射的激光光束讀取光碟片中的資料。其材料為純度為99.99%的純銀金屬。接受到信號 電腦就會自動轉換成文件存儲在電腦中

Ⅵ 光碟是怎樣存儲信息的

通過激光掃射 最常見的普通光碟的工作原理是用鐳射光讀取碟片上的不同凹坑(PIT & LAND),由於反射的角度與 時間不同,判斷0或1的數據。CD-R(一次寫入多次讀取)是在普通的CD碟片中加了一層染色層,光碟刻錄機的鐳射頭所發出的光束強度可以隨時變化,這樣就能改變碟片染料層的狀態。鐳射光根據數據的不同,在空白的CD碟片上燒出可供讀取的的反光點,數據也就被記錄。CD-RW(多次寫入多次讀取)的原理與CD-R基本相同,只是染色層變成可改寫的,不象CD-R用燒制這種破壞性辦法。利用染料層的結晶/非結晶過程是一可逆反應,實現碟片內的資料可以反復擦寫。但是由於染色層是相變的,它的反光訊號只有普通CD的20%,所以CD-RW不是什麼CD-ROM驅動器都可以讀的,不過將來的CD-ROM驅動器肯定可以讀取CD-RW碟片。
每台CD-R/RW都內建有緩存區(Cache Buffer),是作為將資料寫入光碟的暫存區。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刻錄機將資料刻入碟片前,先把資料暫存在緩存區中,再從緩存區中將資料穩定地刻入光碟中。使用緩存區可以避免資料流程的不穩定性(如暫存器欠載),並提高刻錄質量。緩存區的大小是衡量刻錄機性能的重要參數之一,緩存區越大,刻錄的失敗率就越小。
了解了它工作原理的基礎上,通常我們選擇光碟刻錄機的時候還要注意幾個參數。首先是它的速度。光碟刻錄機一般有兩個技術指標,一是數據的讀取速度,二是數據的寫入速度。後者是光碟刻錄機的重要技術指標,LG的刻錄產品完全符合主流市場的需求,CED-8080B這一款刻錄機分別支持2、4、8倍速的CD-R寫盤速度,2、4倍速的CD-RW刻錄速度。
光碟刻錄機的兼容性也非常重要,兼容性分為硬體兼容性和軟體兼容性,硬體兼容性是指支持的CD-R種類,市場上分為綠盤、金盤和藍盤;軟體是指燒錄軟體。目前燒錄軟體有很多,如:Direct CD、Packet CD、ab CD、Floppy CD等,支持軟體越多,也就越方便用戶的使用。
光碟刻錄是一個對環境要求很高的過程,因為現在普遍整機的配置都能滿足光碟刻錄機的最低要求,而且,目前市場上大多的CD-RW像使用軟盤一樣簡單,在一些技術革新的基礎上,用戶可以對CD-RW實施數據的拖放操作,所以,關鍵是要學會解決刻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在使用光碟刻錄機之前,建議運行 SCANDISK.EXE 和 DEFRAG.EXE(以後定期運行),提高系統寫入和讀出 光碟刻錄機的性能。此外,為了避免一些硬體上的故障,要盡量選用高配置PC,好的碟片及好的外部環境。刻錄失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此。如:刻錄用的CD - R/RW介質不良導致刻錄時中止,出現錯誤畫面及刻錄完畢, 但讀取時有數據損壞現象或讀取性能降低; 使用PC性能差導致刻錄中途停止,顯示緩存區欠載的錯誤信息及刻錄時的效果優良(抖動小),但再讀取時數據損壞等等現象。
在進行刻錄操作時遇到的最多的錯誤提示就是緩存區欠載。光碟刻錄中要刻錄的數據從主機到刻錄過程結束,必須連續傳輸,當數據的傳輸不暢,刻錄機的緩存區變空時發生刻錄錯誤就叫緩存區欠載(BufferUnder run)。導致緩存區欠載的原因很多:如CD復制時源盤有錯誤或者讀源盤的驅動器短時間內停止運轉;源盤的文件讀取速度低(CD-ROM)驅動器或網路驅動器;主機性能降低CPU速度,RAM容量,硬碟容量或硬碟速度);應用程序正在後台運行時(如屏幕保護程序);因PC的電源管理使PC機變成了節電方式;使用了硬碟壓縮;刻錄過多的小文件等。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公司採取的措施是:在使用說明書上詳細說明系統最低要求和使用時注意事項。如果使用試刻失敗時,推薦降低刻錄的速度;或者把刻錄速度改為2倍速,在CD復制模式中手動選擇映象文件的刻錄方法。
此外,合理的PC配置、正確的BIOS及操作系統設定、確保硬碟有足夠空間和經常消除碎片都能保障刻錄過程的順利進行。

Ⅶ 光碟是怎麼保存數據的

這是一個很古老的問題了,翻閱了一下資料,內容如下:

1.非磁性介質存儲原理
有一類非磁性記錄介質,經激光照射後可形成小凹坑,每一凹坑為一位信息。這種介質的吸光能力強、熔點較低,在激光束的照射下,其照射區域由於溫度升高而被熔化,在介質膜張力的作用下熔化部分被拉成一個凹坑,此凹坑可用來表示一位信息。因此,可根據凹坑和未燒蝕區對光反射能力的差異,利用激光讀出信息。工作時,將主機送來的數據經編碼後送入光調制器,調制激光源輸出光束的強弱,用以表示數據1和0;再將調制後的激光束通過光路寫入系統到物鏡聚焦,使光束成為1大小的光點射到記錄介質上,用凹坑代表1,無坑代表0。讀取信息時,激光束的功率為寫入時功率的1/10即可。讀光束為未調制的連續波,經光路系統後,也在記錄介質上聚焦成小光點。無凹處,入射光大部分返回;在凹處,由於坑深使得反射光與入射光抵消而不返回。這樣,根據光束反射能力的差異將記錄在介質上的「1」和「0」信息讀出。

2. 磁性介質存儲原理
磁光碟是在光碟的基片上鍍上一層矯頑力很大的,具有垂直磁化特性的磁性材料薄膜製成。當在磁記錄介質表面上施加強度小於其室溫矯頑力Hi 的磁物時,不發生磁通翻轉,故不能記錄信息。若用激光照射此介質後,則在被照射處溫度上升,矯頑力下降為Hc′。如果這時再對記錄介質施以外加弱磁場Hr(Hc′激光源發出的激光經過起偏器、半反鏡和聚光鏡照射在盤上,行成小於1 的光點。同樣,照射區溫度上升,矯頑力下降,在照射區形成的磁場使該區磁化。當信息再生時,照射在磁化區的激光束反射光經半反鏡、檢偏器到光檢測器上讀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