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立硬碟怎麼樣
日立硬碟雖然看上去價格很低廉,但是不少的OEM品牌電腦使用的都是日立硬碟。日立硬碟的質量是可以的,有個小缺點就是日立的硬碟的聲音略大於西部數據。
B. 日立的旗下公司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 創立於2003年,它是基於IBM和日立就存儲科技業務進行戰略性整合而創建的。存儲業務是日立的五項核心業務之一,引進先進的技術及雄厚的資金是其業務發展及利潤增長的重要因素。公司著眼於通過提供適用於辦公室、途中以及家中的大容量存儲產品使用戶們全面感受數字化的生活方式。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專注於迅速地發展硬碟驅動器的適用范圍,使其跨越傳統的計算機應用環境的界限,延伸至電子消費產品及其它新興產品。
公司會繼承IBM和日立譽滿全球的研究開發技術並將其合共80年的硬碟專業技術發揚光大。憑借雄厚、專注的研發技術及開發方面的投資,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將激勵和引領存儲科技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硬碟市場中,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至誠為客戶提供以客戶為本並一應俱全的全方位服務。通過世界級的運營模式、務實的頂尖技術知識,及完善的客戶支持服務架構,讓該公司的產品及服務質量達到驕人的水準。
在產品類別方面,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提供了一系列業界領先的產品組合,包括1英寸、2.5英寸及3.5英寸硬碟存儲設備及方案,以迎合不同市場的需要。 由四個產品業務部門及一個內部業務部門組成:
● 台式機硬碟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提供多種不同選擇的台式機硬碟,可滿足傳統及先進的台式機應用程序的需求,如多媒體、視頻串流、立體圖像及數碼相片等。該公司將善用旗下的豐富專業技術知識,以延續其獲獎無數的Deskstar在創意技術及性能卓越上的模範傳統。
● 移動電子產品硬碟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擁有在業界中最廣泛的移動存儲產品線,包括業界首張高性能、大容量的1英寸硬碟。微型硬碟 (Microdrive)提供的容量點由340MB至1GB,性能強於市場中其它同類型產品,而其每兆位元組的成本價格也明顯比競爭對手的低。此硬碟為全球最輕薄小巧並且性能卓越的1英寸硬碟,重量比一節2A電池還要輕。微型硬碟專為外型小巧但需要特大容量的應用環境而設計,如數碼相機、PDA、MP3。
● 伺服器硬碟 -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還提供一套完整的伺服器硬碟產品,其在10000及15000RPM系列產品中也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旗下的Ultrastar 伺服器硬碟系列為數據密集的應用程序提供高容量數據處理表現,也為許多高端介面提供用戶支持。
● 新興市場 -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的新興市場業務主要是負責為消費者提供各種解決方案,它通過不斷地研究和開發使硬碟驅動器更廣泛地應用於傳統IT產業以外的領域。它的另一個任務則是促進和培育新的硬碟驅動器市場,將其應用於與消費者緊密聯系的產品,從而締造更多商機並促進業務的增長。
● 磁頭/碟片 -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研發及生產自己的硬碟磁頭及碟片。從而能夠有效地控制並管理產品的品質與設計開發,使其產品的發展步伐緊跟客戶的需求。
2009-11-10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Hitachi GST)今天宣布交付第五代7200轉筆記本電腦硬碟。這款2.5英寸的日立7K500硬碟產品具有500GB的容量和3Gb/sSATA介面,專為筆記本電腦、游戲和專業外部存儲應用而設計。日立7K500集引領業界的高性能、大容量和耐用性為一體,是多任務處理、游戲以及其它圖形處理的理想裝備。新一代日立7K500是同類產品中運行最快的硬碟設備,與前一代1相比,提高了56%的容量,應用性能增強16%。此外,它還提供同類產品中最佳的抗震能力,最佳的性能表現和出色的電池續航能力。
2010年1月26日
繼2009年9月在中國推出SimpleTOUGH 和SimpleDRIVE mini兩款產品後,全球最受認可和信賴的品牌之一,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HitachiGST)今天宣布在中國推出日立X攜帶型硬碟。日立X攜帶型硬碟是專為那些尋求以最方便可靠、經濟實惠的方式來存儲和保護數碼照片、音樂、視頻和文檔等數據內容的用戶而設計的。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亞太區副總裁朱紹仁表示:「對數字內容進行備份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始終以『讓所有計算機用戶都擁有一台外部硬碟驅動器』為目標不斷努力。日立X攜帶型硬碟提供性能可靠、具有競爭力的價格的解決方案,憑借強大的存儲能力幫助用戶存儲和備份其所需要的任何數字內容,並隨時隨地使用這些內容,無論是在辦公環境、家中還是在路上。日立公司致力於開發持續創新、激動人心的存儲解決方案,在日新月異的數字世界裡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各種需求。」
日立X攜帶型硬碟由隨附的USB2.0連接線帶動,專為不斷發展的移動世界而設計,為用戶提供一流的外部存儲體驗。同時以日立品牌享譽世界的優良品質、可靠性能以及全球頂尖的研發實力為後盾,為用戶存儲、保護數據解除一切後顧之憂。這款全新推出的日立X攜帶型硬碟在外形上與SimpleDRIVE相似,外形設計兼具時尚與現代感,但在價格上更具吸引力。
日立X攜帶型硬碟有紅、黑兩種顏色備選,現有如下型號/容量上市:日立X500攜帶型硬碟(500GB)、日立X320攜帶型硬碟(320GB)和日立X250攜帶型硬碟(250GB)。
2011年3月7日日立出售日立全球存儲技術公司
日立製作所7日宣布,將把美國的全資子公司日立全球存儲技術公司(HGST)出售給全球最大的硬碟驅動器生產商美國西部數據公司(WD)。出售金額包括現金和西部數據股份共計約43億美元。這是日本企業向海外出售業務的案例中規模較大的一起。
HGST在全球硬碟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三。日立原先准備讓其在美國上市,但因西數方面開出的收購條件優厚,日立轉變初衷決定出讓HGST全部股份。
2012年8月4日 原「日立環球存儲科技」正式被命名為HGST
隨著日立環球存儲科技的收購,日立也將名稱進行更改,原「日立環球存儲科技」正式被命名為HGST,歸屬為西部數據旗下獨立營運部門。在HGST眼中,數據是新經濟的貨幣。採用數據驅動決策,能夠將生產力提高5%,企業利潤率提高6%。也是在HGST的調查中,幾乎百分之百的受訪者認為更好的分析工具和存儲解決方案能改善商業效益(99%), 並願意投資在新科技及解決方案以改善應用性能表現(98%)。基於此,HGST堅持在數據存儲領域進行研發,希望能夠幫助企業用戶釋放數據的力量,引領數據中心變革。 2010年,日立集團將迎來創業100周年。長期以來,日立集團在從信息通信系統、電力設備、產業機械、車輛交通設備、電梯、建築機械到電子設備、數字媒體及家用電器、醫療設備、高性能材料、物流及金融服務的廣泛領域為中國社會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及服務。
早在1981年,日立就成立了日資製造業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首家合資公司,生產、銷售電視機產品。自此,「HITACHI」品牌就以其卓越的技術和品質贏得了用戶的信任與支持,深受中國廣大消費者喜愛。
如今,中國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經濟飛速發展。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社會對節能、環保技術等與建設可持續發展型社會息息相關的領域給予了高度關注,今後日立也將積極地投身於該領域。
日立立足於蓬勃發展的中國大地,以做「在中國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為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加強研究開發力量、發展節能環保事業、推動人才培養戰略,開展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希望大家能夠一如既往地支持和理解日立在華各領域事業及各項活動,日立也希望能夠成為您事業上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C. 日立硬碟到底怎麼樣
1
筆記本使用日立牌硬碟的很多,台式機使用的不是很多。如果你購買台式機硬碟建議你首先希捷(Seagate)
2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創立於2003年,由IBM和日立兩家公司的存儲業務部門戰略合並而成。但由於IBM所造成的陰影,日立硬碟起初銷售並不是很樂觀,但自從其推出了7K250系列硬碟後,由於7K250吸取了騰龍系列硬碟的一些設計不足,採用了鋁合金碟片,並採用了Load/unload(磁頭載入載出)、Tag
and
Seek(重排指令序列)和Eddy
current
latch(渦六磁臂鎖)這三項技術。使得它成為目前性能最好的硬碟。
D. 關於製作鏡像問題!接觸過的進來下!
鏡像就是像照鏡子一樣。我們一般說的鏡像是指給系統作個ghost鏡像。這樣可以在很短時間,很方便的還原出一個完整的系統來。鏡像可以說是一種文件,比如iso,gho都屬於鏡像文件,鏡像文件可以直接刻錄到光碟中,也可以用虛擬光碟機打開.
什麼是鏡像(mirror image )文件?
鏡像就是一種文件形式,可以把許多文件做成一個鏡像文件。比如你的系統,本來有很多文件,做成鏡像後就一個文件,與GHOST等程序放在在一個盤里用GHOST等軟體打開後,又恢復成許多文件,總之用鏡像給你裝系統就是原樣復制一份現有系統的意思,當然裡面的殺毒軟體等也是一樣復制過來的。
鏡像文件的應用范圍比較廣泛,最常見的應用就是數據備份(如軟盤和光碟)。隨著寬頻網的普及,有些下載網站也有了ISO格式的文件下載,方便了軟體光碟的製作與傳遞。常見的鏡像文件格式有ISO、BIN、IMG、TAO、DAO、CIF、FCD。
還有一個常識就是正版用的人多了就成了盜版了,正版用戶每人有一個正版序列號,主要用於升級和打補丁,所以鏡象和正版不能劃等號,主要是要有序列號。
當然據傳正版鏡象會比盜版穩定一點,據傳而已,另外還有和虛擬光碟機關聯的鏡像文件。
什麼是鏡像網站?
鏡像網站是將一個完全相同的站點放到幾個伺服器,分別有自己的URL,在這些伺服器上互為鏡像網站。它和主站並沒有太大差別,或者可算是為主站作的後備措施。有了鏡像網站的好處是:如果不能對主站作正常訪問(如某個伺服器死掉或出了意外),但仍能通過其它伺服器正常瀏覽。相對來說主站在速度等各方面比鏡像站點略勝一籌。
網站鏡像就是網站的復製版本。因為網站是由很多網頁組成的,將其中的一部分網頁按原來的結構復制出來,就是一份鏡像。比如,newhua軟體園在全國各地就有很多的鏡像,他們和主站的版式,結構,功能都一樣,只是在不同的伺服器上而已。一般是個人網站的站長為自己的站做一個備份,也就是說,一個站由於流量或其它原因訪問不到時, 人們可以去另一個一模一樣的站看。 這個站還可以起到分流,減少伺服器壓力的作用。不過,這些都是由於個人網站的伺服器不能接受太多的訪問量而採取的辦法。 商業網站一般不用這樣的辦法。因為用戶要記兩個域名,內容要上傳兩次,要隨時保持兩個地方一致,內容一多非常麻煩。
如果是別人把自己的站也這樣原樣做一份放在網上,我在想,網站的主人肯定是不能容忍的,可以用搜索引擎找到這樣的站, 現在這樣搞的人已經比較少了,以前我們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人這樣照抄別人的網站。所以,那時候很多網站都加了一句嚴禁建立鏡像。
什麼是鏡像伺服器?
鏡像伺服器與主伺服器的服務內容都是[1][2][3]一樣的,只是放在一個不同的地方,分擔主伺服器的的負載量。可以使用,但不是原版的。在網上內容完全相同而且同步更新的兩個或多個伺服器,除主伺服器外,其餘的都被稱為鏡像伺服器。
鏡像文件快速上手
WinISO是一款功能強大的鏡像文件處理工具,它可以從CD-ROM中創建ISO鏡像文件,或將其他格式的鏡像文件轉換為標準的ISO格式,還可以輕松實現鏡像文件的添加、刪除、重命名、提取文件等操作。
一、創建ISO文件
單擊主界面的「新建」按鈕,此時即可從資源管理器中拖動文件到WinISO主程序窗口中,然後只要單擊「保存」按鈕,在打開的保存對話框中選擇保存路徑並命名後,WinISO就會馬上建立一個ISO文件了。
二、編輯鏡像文件
在編輯之前需要首先打開一個鏡像文件,單擊工具欄的「打開」按鈕,在打開對話框中選擇一個鏡像文件,比如softimg.iso,然後單擊打開。WinISO可以直接打開ISO、BIN、NRG、IMG、CIF等光碟鏡像文件以外,還可以打開FCD、VCD等虛擬光碟機鏡像文件。
1、添加文件:向鏡像文件中添加文件的方法是,從資源管理器中拖動文件或文件夾至WinISO主程序窗口中,或單擊「添加」按鈕即可。最後單擊工具欄的保存按鈕保存鏡像。
2、刪除文件:從當前鏡像文件中刪除文件,首先選取要刪除的文件或者文件夾,然後單擊滑鼠右鍵,執行「刪除」命令,完成後,單擊工具欄的保存按鈕。
3、從ISO/BIN文件中提取文件:有時,我們可能只需要鏡像文件中的某一個文件,那麼就可以採用提取的方法。選中你需要的文件,然後點滑鼠右鍵(或者是單擊工具欄上的「提取」按鈕),你會看到一個菜單,選「提取」,會打開一個「提取文件」對話框,單擊「…」按鈕選擇保存路徑,並在下方「文件」欄中選擇提取的類型為當前被「選擇文件」,還是提取全部鏡像文件,完成後單擊「確定」按鈕。
三、將光碟內容做成ISO文件
單擊主菜單欄「操作」,選擇「從CD-ROM製作 ISO」選項,或直接按下快捷鍵「F6」,此時會打開「從CD-ROM製作ISO文件」對話框,在對話框中選擇CD-ROM的所在盤符,並選擇所要創建的 ISO 文件存放的目錄。在文件中提供了兩個選項,分別是ASPI和文件方式。
注意:ASPI方式是使用Windows系統內部的ASPI介面驅動程序去讀光碟機,這種方式的效率和速度比較高,並且它在ISO文件里可以記錄下啟動光碟的啟動信息,推薦使用此方式。如果發現ASPI驅動程序報告提示「不能使用ASPI」的時候,可以選擇「文件」方式去創建,但是「文件」方式有個問題就是如果光碟是啟動光碟的話,ISO文件中會丟失啟動信息。
完成設置後單擊「製作」按鈕,就可以開始創建 ISO 文件了。
四、鏡像文件格式的轉換
1、BIN 文件轉換為ISO文件:執行「轉換/BIN轉換為ISO...」命令,在打開的「BIN轉換為ISO...」的對話框中,點一下「...」瀏覽按鈕,在對話框中選擇源文件,並在輸出文件中選擇文件轉化後存放的文件夾,同時設置好文件名,最後單擊「轉換」按鈕,即可完成轉換。
注意:如果被轉換的鏡像文件中包含有音、視頻文件信息,那麼系統會打開「高級轉換」窗口,可根據需要選擇所要轉換的軌道,數據軌道將被轉換為ISO文件,音樂軌道將被轉換為WAV文件,視頻軌道將被轉換為DAT文件。
2、ISO文件轉換為BIN文件:執行「轉換/ISO轉換為BIN...」命令,在打開的對話框中,單擊「...」瀏覽按鈕,在對話框中選擇源文件,並選擇文件轉化後存放的文件夾和保存文件名,單擊「轉換」按鈕即可完成轉換。
鏡像(Mirroring)是冗餘的一種類型,一個磁碟上的數據在另一個磁碟上存在一個完全相同的副本即為鏡像。RAID 1和RAID 10使用的就是鏡像。
E. 日立存儲默認密碼
manager。
輸入用戶名:system,密碼:manager,點擊AddArray進入存儲的初始化配置界面。
日立是一家日本綜合跨國集團,成立於1910年,總部位於日本東京。日立於1982年4月在紐交所上市,曾在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中排名第149。
F. 我真瘋狂了,再發一遍這個問題,RADI 0 下丟失文件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縮寫,中文簡稱為廉價磁碟冗餘陣列。RAID就是一種由多塊硬碟構成的冗餘陣列。雖然RAID包含多塊硬碟,但是在操作系統下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利用RAID技術於存儲系統的好處主要有以下三種:
通過把多個磁碟組織在一起作為一個邏輯卷提供磁碟跨越功能
通過把數據分成多個數據塊(Block)並行寫入/讀出多個磁碟以提高訪問磁碟的速度
通過鏡像或校驗操作提供容錯能力
最初開發RAID的主要目的是節省成本,當時幾塊小容量硬碟的價格總和要低於大容量的硬碟。目前來看RAID在節省成本方面的作用並不明顯,但是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碟的優勢,實現遠遠超出任何一塊單獨硬碟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還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錯能力,在任何一塊硬碟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不會受到損壞硬碟的影響。
RAID技術分為幾種不同的等級,分別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價比。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RAID級別可以滿足用戶對存儲系統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常用的RAID級別有以下幾種:NRAID,JB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目前經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做磁碟陣列應該注意一下的問題
做RAID自然少不了硬碟,RAID 0和RAID 1對磁碟的要求不一樣,RAID 1(Mirror)磁碟鏡像一般要求兩塊(或多塊)硬碟容量一致,而RAID 0(Striping)磁碟一般沒有這個要求,當然,選用容量相似性能相近甚至完全一樣的硬碟比較理想。為了方便測試,我們選用兩塊60GB的希捷酷魚Ⅳ硬碟(Barracuda ATA Ⅳ、編號ST360021A)。系統選用Duron 750MHz的CPU,2×128MB樵風金條SDRAM,耕升GeForce2 Pro顯卡,應該說是比較普通的配置,我們也希望藉此了解構建RAID所需的系統要求。 1.RAID 0的創建
第一步
首先要備份好硬碟中的數據。很多用戶都沒有重視備份這一工作,特別是一些比較粗心的個人用戶。創建RAID對數據而言是一項比較危險的操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毀掉整塊硬碟的數據,我們首先介紹的RAID 0更是這種情況,在創建RAID 0時,所有陣列中磁碟上的數據都將被抹去,包括硬碟分區表在內。因此要先准備好一張帶Fdisk與Format命令的Windows 98啟動盤,這也是這一步要注意的重要事項。
第二步
將兩塊硬碟的跳線設置為Master,分別接上升技KT7A-RAID的IDE3、IDE4口(它們由主板上的HighPoint370晶元控制)。由於RAID 0會重建兩塊硬碟的分區表,我們就無需考慮硬碟連接的順序(下文中我們會看到在創建RAID 1時這個順序很重要)。
第三步
對BIOS進行設置,打開ATA RAID CONTROLLER。我們在升技KT7A-RAID主板的BIOS中進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選項並開啟ATA100 RAID IDE CONTROLLER。升技建議將開機順序全部改為ATA 100 RAID,實際我們發現這在系統安裝過程中並不可行,難道沒有分區的硬碟可以啟動嗎?因此我們仍然設置軟碟機作為首選項。
第四步
接下來的設置步驟是創建RAID 0的核心內容,我們以圖解方式向大家詳細介紹:
1.系統BIOS設置完成以後重啟電腦,開機檢測時將不會再報告發現硬碟。
2.磁碟的管理將由HighPoint 370晶元接管。
3.下面是非常關鍵的HighPoint 370 BIOS設置,在HighPoint 370磁碟掃描界面同時按下「Ctrl」和「H」。
4.進入HighPoint 370 BIOS設置界面後第一個要做的工作就是選擇「Create RAID」創建RAID。
5.在「Array Mode(陣列模式)」中進行RAID模式選擇,這里能夠看到RAID 0、RAID 1、RAID 0+1和Span的選項,在此我們選擇了RAID 0項。
6.RAID模式選擇完成會自動退出到上一級菜單進行「Disk Drives(磁碟驅動器)」選擇,一般來說直接回車就行了。
7.下一項設置是條帶單位大小,預設值為64kB,沒有特殊要求可以不予理睬。8.接著是「Start Create(開始創建)」的選項,在你按下「Y」之前,請認真想想是否還有重要的數據留在硬碟上,這是你最後的機會!一旦開始創建RAID,硬碟上的所有數據都會被清除。
9.創建完成以後是指定BOOT啟動盤,任選一個吧。
按「Esc」鍵退出,當然少不了按下「Y」來確認一下。
HighPoint 370 BIOS沒有提供類似「Exit Without Save」的功能,修改設置後是不可逆轉的
第五步
再次重啟電腦以後,我們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Striping(RAID 0)for Array #0」字樣了。插入先前製作的啟動盤,啟動DOS。打開Fdisk程序,咦?怎麼就一個硬碟可見?是的,RAID陣列已經整個被看作了一塊硬碟,對於操作系統而言,RAID完全透明,我們大可不必費心RAID磁碟的管理,這些都由控制晶元完成。接下來按照普通單硬碟方法進行分區,你會發現「這個」硬碟的容量「變」大了,仔細算算,對,總容量就是兩塊硬碟相加的容量!我們可以把RAID 0的讀寫比喻成拉鏈,它把數據分開在兩個硬碟上,讀取數據會變得更快,而且不會浪費磁碟空間。在分區和格式化後千萬別忘了激活主分區。
第六步
選擇操作系統讓我們頗費周折,HighPoint370晶元提供對Windows98/NT/2000/XP的驅動支持,考慮到使RAID功能面向的是相對高級的用戶,所以我們選擇了對新硬體支持更好的Windows XP Professional英文版(採用英文版系統主要是為了方便後面的Winbench測試,大家自己使用RAID完全可以用中文版的操作系統),Windows 2000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硬體支持方面顯然不如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第七步
對於採用RAID的電腦,操作系統的安裝和普通情況下不一樣,讓我們看看圖示,這是在Windows XP完成第一步「文件復制」重啟以後出現的畫面,安裝程序會以英文提示「按下F6安裝SCSI設備或RAID磁碟」,這一過程很短,而且用戶往往會忽視屏幕下方的提示。
按下F6後出現安裝選擇,選擇「S」將安裝RAID控制晶元驅動,選擇「Enter」則不安裝。
按下「S」鍵會提示插入RAID晶元驅動盤。
鍵入回車,安裝程序自動搜索驅動盤上的程序,選擇「WinXP」那一個並回車。
如果所提供的版本和Windows XP Profesional內置的驅動版本不一致,安裝程序會給出提示讓用戶進行選擇。
按下「S」會安裝軟盤所提供的而按下「Enter」則安裝Windows XP Professional
自帶的驅動。按下「S」後又需要確認,這次是按「Enter」(這個……確認太多了,呵呵)。接下來是正常的系統安裝,和普通安裝沒有任何區別。
RAID 0的安裝設置我們就介紹到這里,下面我們會談談RAID 1的安裝。與RAID 0相比,RAID 1的安裝過程要簡單許多,在正確操作的情況下不具破壞性。
2.RAID 1的創建
雖然在原理上和RAID 0完全不一樣,但RAID 1的安裝設置過程卻與RAID 0相差不多,主要區別在於HighPoint 370 BIOS里的設置。為了避免重復,我們只向大家重點介紹這部分設置:
進入HighPoint 370 BIOS後選擇「Create RAID」進行創建:
1.在「Array Mode」上點擊回車,在RAID模式選擇中選擇第二項「Mirror(RAID 1)for Data Security(為數據源盤創建鏡像)」。
2.接著是源盤的選擇,我們再次提醒用戶:務必小心,不要選錯。
3.然後是目標盤的選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鏡像盤或備份盤。
4.然後開始創建。
5.創建完成以後BIOS會提示進行鏡像的製作,這一過程相當漫長。
6.我們用了大約45分鍾才完成60GB的鏡像製作,至此RAID 1創建完成。RAID 1會將主盤的數據復制到鏡像盤,因此在構建RAID 1時需要特別小心,千萬不要把主盤和鏡像盤弄混,否則結果將是悲劇性的。RAID 1既可在兩塊無數據的硬碟上創建,也能夠在一塊已經安裝操作系統的硬碟上添加,比RAID 0方便多了(除了漫長的鏡像製作過程)。創建完成以後我們試著將其中一塊硬碟拔下,HighPoint370 BIOS給出了警告,按下「Esc」,另一塊硬碟承擔起了源盤的重任,所有數據完好無損。
對於在一塊已經安裝操作系統的硬碟上添加RAID 1,我們建議的步驟是:打開BIOS中的控制晶元→啟動操作系統安裝HighPoint 370驅動→關機將源盤和鏡像盤接在IDE3、4口→進入HighPoint 370 BIOS設置RAID 1(步驟見上文介紹)→重啟系統完成創建。
我們對兩種RAID進行了簡單的測試,雖然RAID 0的測試成績讓人有些不解,但是實際使用中仍然感覺比單硬碟快了很多,特別是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啟動異常迅速,進度條一閃而過。至於傳輸率曲線出現不穩定的情況,我們估計和平台選擇有一些關系,畢竟集成晶元在進行這種高數據吞吐量的工作時非常容易被干擾。不過即使是這樣,我們也看到RAID 0系統的數據傳輸率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一度接近60MB/s。與RAID 0相比,RAID 1系統的性能雖然相對單磁碟系統沒有什麼明顯的改善,但測試中我們發現RAID 1的工作曲線顯得非常穩定,很少出現波動的情況。再看看Winbench99 2.0中的磁碟測試成績,一目瞭然。
對用戶和操作系統而言,RAID 0和1是透明不影響任何操作的,我們就像使用一塊硬碟一樣。
三、用軟體方法實現RAID
除了使用RAID卡或者主板所帶的晶元實現磁碟陣列外,我們在一些操作系統中可以直接利用軟體方式實現RAID功能,例如Windows 2000/XP中就內置了RAID功能。
在了解Windows 2000/XP的軟體RAID功能之前,我們首先來看看Windows 2000中的一項功能——動態磁碟管理。
動態磁碟與基本磁碟相比,不再採用以前的分區方式,而是叫卷集,它的作用其實和分區相一致,但是具有以下區別:
1.可以任意更改磁碟容量
動態磁碟在不重新啟動計算機的情況下可更改磁碟容量大小,而且不會丟失數據,而基本磁碟如果要改變分區容量就會丟失全部數據(當然也有一些特殊的磁碟工具軟體可以改變分區而不會破壞數據,如PQMagic等)。
2.磁碟空間的限制
動態磁碟可被擴展到磁碟中不連續的磁碟空間,還可以創建跨磁碟的卷集,將幾個磁碟合為一個大卷集。而基本磁碟的分區必須是同一磁碟上的連續空間,分區的最大容量當然也就是磁碟的容量。
3.卷集或分區個數
動態磁碟在一個磁碟上可創建的卷集個數沒有限制,相對的基本磁碟在一個磁碟上最多隻能分4個區,而且使用DOS或Windows 9X時只能分一個主分區和擴展分區。
*這里一定要注意,動態磁碟只能在Windows NT/2000/XP系統中使用,其他的操作系統無法識別動態磁碟。
因為大部分用戶的磁碟都是基本磁碟類型,為了使用軟體RAID功能,我們必須將其轉換為動態磁碟: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計算機管理→磁碟管理,在查看菜單中將其中的一個窗口切換為磁碟列表。這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右鍵菜單將選擇磁碟轉換為動態磁碟。
在劃分動態卷時會可以看到這樣幾個類型的動態卷。
1.簡單卷:包含單一磁碟上的磁碟空間,和分區功能一樣。
(當系統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態磁碟並且兩個磁碟上都有未分配的空間時,我們能夠選擇如下的兩種分卷方式)2.跨區卷:跨區卷將來自多個磁碟的未分配空間合並到一個邏輯卷中。
3.帶區卷:組合多個(2到32個)磁碟上的未分配空間到一個卷。
(如果如上所述系統中的兩個動態磁碟容量一致時,我們會看到另一個分區方式)
4.鏡像卷:單一卷兩份相同的拷貝,每一份在一個硬碟上。即我們常說的RAID 1。
當我們擁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動態磁碟時,我們就可以使用更加復雜的RAID方式——RAID 5,此時在分卷界面中會出現新的分卷形式。
5.RAID 5卷:相當於帶奇偶校驗的帶區卷,即RAID 5方式。
對於大部分的個人電腦用戶來說,構建RAID 0是最經濟實用的陣列形式,因此我們在這里僅就軟體RAID 0的構建進行講解:
要在Windows 2000/XP中使用軟體RAID 0,首先必須將准備納入陣列的磁碟轉換為上文所述的動態磁碟(這里要注意的是,Windows 2000/XP的默認磁碟管理界面中不能轉換基本磁碟和動態磁碟,請參考上文中的描述),我們在這里嘗試使用分區的條帶化,這也正是軟體RAID和使用RAID晶元構建磁碟陣列的區別。我們選取了一個29GB的分區進行劃分帶區卷,在劃分帶區卷區時,系統會要求一個對應的分區,也就是說這時其他的動態磁碟上必須要有同樣29GB或更大的未分配空間,帶區卷分配完成後,兩個同樣大小的分卷將被系統合並,此時我們的格式化等操作也是同時在兩個磁碟上進行。
在構建RAID 0完成後,我們決定測試其硬碟傳輸率以確定這種軟體RAID對性能的提升程度,我們構建軟體RAID的平台和前文中的硬體RAID平台並不相同,為了保證CPU的性能以確保我們軟體RAID的實現,我們採用了較高端的系統:Athlon XP 1700+,三星 256MB DDR內存,華碩A7V266-E主板,由於軟體RAID對硬碟規格的要求比較低,所以硬碟系統我們選用了不同規格的硬碟,希捷酷魚Ⅳ 60GB和西部數據1200BB 120GB兩塊硬碟。
在傳輸曲線的後半段,我們很清楚地看到軟體RAID 0的硬碟傳輸率達到了60MB/s,完全超越了陣列中任意一個硬碟的傳輸率,RAID 0的優勢開始體現出來。對於追求高性能的用戶來說,這應該是他們夢寐以求的。
這里應該說明的是,在Linux環境下,我們同樣可以利用Raidtools工具來實現軟體RAID功能。這個工具可以製作軟RAID 0、RAID 1、RAID 4、RAID 5等多種磁碟陣列。在使用Raidtools之前,首先要確定目前正在使用的Linux核心是否支持Md。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核心是2.0.X,並且不是自己編譯過,大多數情況下支持軟RAID。如果不能確定,則需要自己編譯核心。
雖然RAID功能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好的速度體驗和數據安全性,但是應該指出的是,現在市面上的大部分廉價IDE-RAID解決方案本質上仍然是「半軟」的RAID,只是將RAID控制信息集成在RAID晶元當中,因此其CPU佔用率比較大,而且性能並不是非常穩定。這也是在高端系統中軟體RAID 0的性能有時可以超過「硬體」RAID 0方案的原因。
對於用戶來說,高性能的IDE-RAID存儲系統,或者需要比較強勁的CPU運算能力,或者需要比較昂貴的RAID卡,因此,磁碟陣列仍然應該算是比較高端的應用。不過對於初級用戶來說,使用簡單而廉價的磁碟陣列來提高計算機數據的可用性或提升一下存儲速度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當然其性能還遠不能和高端系統相比。
總之,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RAID架構出現在市場上,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場上,越來越普及的廉價IDE-RAID方案與硬碟價格的不斷下降互相照應,似乎也在預示著未來個人數據存儲的發展趨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HighPoint 370 BIOS沒有提供類似「Exit Without Save」的功能,修改設置後是不可逆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