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24×24點陣的漢字字型檔中,存儲每個漢字字形碼所需的位元組怎麼求
點陣字型檔是指多個 (>=1)字元的點陣信息的集合,亦可理解為點陣圖組合。一個位元組是2進制8位,可存放點陣中相鄰8個點的狀態。
24個點需要3個位元組存放,所以,24×24點陣就是24行每行24個點,故需要24*3=72個位元組。
② 所有漢字的字型以點陣字模的形式儲存在哪裡
所有漢字的字型以點陣字模的形式儲存在字模庫文件里。
計算機漢字信息處理包括漢字輸入、漢字顯示、漢字輸出等,用於顯示的漢字點陣一般為16×16,每個漢字佔32個位元組,因此為實現近8000個漢字在計算機上顯示,必須為它配一個龐大的漢字點陣字模庫(簡稱字型檔)。
漢字點陣在漢字型檔中的地址計算公式:
漢字型檔種類繁多,但都是按照區位的順序排列的。前一個位元組為該漢字的區號,後一個位元組為該字的位號。每一個區記錄94個漢字,位號則為該字在該區中的位置。
計算公式為: (94*(區號-1)+位號-1)一個漢字字模佔用位元組數 對於16點陣的字型檔,1個漢字字模佔用32位元組。對於12點陣字型檔,字摸每行的位數均補齊為8的整數倍,於是實際該字型檔的位長度是16*12,即佔用24位元組.在計算機中常用的漢字編碼為漢字內碼,不是區位碼,需要進行轉換。
③ 漢字系統中的漢字字型檔里存放的是漢字的
漢字系統中的漢字字型檔里存放的是漢字的:機內碼。
1.機內碼是漢字在計算機內部存儲、傳送、交換的內部編碼。
2.輸入碼就是使用英文鍵盤輸入漢字時的編碼。
3.國標碼是一個四位十六進制數,區位碼是一個四位的十進制數,每個國標碼或區位碼都對應著一個唯一的漢字或符號,但因為十六進制數我們很少用到,所以大家常用的是區位碼,它的前兩位叫做區碼,後兩位叫做位碼。
4.國標碼是漢字信息交換的標准編碼。
(3)漢字字型檔存儲漢字字形擴展閱讀:
位元組結構
在使用GB2312的程序中,通常採用EUC儲存方法,以便兼容於ASCII。瀏覽器編碼表上的「GB2312」,通常都是指「EUC-CN」表示法。
每個漢字及符號以兩個位元組來表示。第一個位元組稱為「高位位元組」(也稱「區位元組)」,第二個位元組稱為「低位位元組」(也稱「位位元組」)。
「高位位元組」使用了0xA1-0xF7(把01-87區的區號加上0xA0),「低位位元組」使用了0xA1-0xFE(把01-94加上 0xA0)。 由於一級漢字從16區起始,漢字區的「高位位元組」的范圍是0xB0-0xF7,「低位位元組」的范圍是0xA1-0xFE,佔用的碼位是 72*94=6768。其中有5個空位是D7FA-D7FE。
④ 64×64的點陣字型檔需要多少Byte空間存放一個漢字的字形碼
64*64=4096 bit
4096/8=512 Byte =0.5KB
120*0.5=60 KB
1點陣是一位(bit),8位是一位元組(Byte),1024位元組是一「千位元組」(KB)
(4)漢字字型檔存儲漢字字形擴展閱讀:
一般的點陣規模有16×16,24×24,32×32,64×64等,每一個點在存儲器中用一個二進制位(bit)存儲。例如,在16×16的點陣中,需16×16bit=32 byte 的存儲空間。在相同點陣中,不管其筆劃繁簡,每個漢字所佔的位元組數相等。
為了節省存儲空間,普遍採用了字形數據壓縮技術。所謂的矢量漢字是指用矢量方法將漢字點陣字模進行壓縮後得到的漢字字形的數字化信息。
⑤ 漢字系統中的漢字字型檔里存放的漢字的(謝謝回答) A 機內碼 B輸入碼 C 字形碼 D國標碼
漢字系統中的漢字字型檔里存放的漢字的是C字形碼。
A機內碼:漢字在計算機內存儲、處理時的編碼
B輸入碼:輸入漢字時使用的編碼,如全拼輸入「中」時,中的輸入碼為「zhong」
C字形碼:為在計算機內表示漢字而統一的編碼方式形成漢字編碼叫內碼,內碼是惟一的。為方便漢字輸入而形成的漢字編碼為輸入碼,屬於漢字的外碼,輸入碼因編碼方式不同而不同,是多種多樣的。為顯示和列印輸出漢字而形成的漢字編碼為字形碼,計算機通過漢字內碼在字模庫中找出漢字的字形碼,實現其轉換。
D國標碼: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強制使用GB 18030標准,但較舊的計算機仍然使用GB 2312。
所以正確答案為C。
(5)漢字字型檔存儲漢字字形擴展閱讀:
漢字編碼的類型。
整字輸入法:將三四千個常用漢字排列在一個具有三四百個鍵位的大鍵盤上。大多是將這些漢字按XY坐標排列在一張字表上,通常叫「字表法」,或「筆觸字表法」。
字形分解法:將漢字的形體分解成筆畫或部件,按一定順序輸進機器。筆畫一般分成 8種:橫一、豎(丨)、撇(丿)、點(丶)、折(□)、彎(□)、叉十、方(口)。部件一般歸納出一二百個。
字形為主、字音為輔的編碼法:這種編碼法與字形分解法的不同在於還要利用某些字音信息。如有的方案為了簡化編碼規則,縮短碼長,在字形碼上附加字音碼,有的方案為了採用標准英文電傳機,將分解歸納出來的字素通過關系字的讀音轉化為拉丁字母。
全拼音輸入法:絕大多數是以現行的漢語拼音方案為基礎進行設計。關鍵問題是區分同音字,因而有的方案提出「以詞定字」的方法,還有的方案提出「拼音-漢字轉換法」,即「漢語拼音輸入 ──機內軟體變換(實為查機器詞表)──漢字輸出」系統。
拼音為主、字形為輔的編碼法:在拼音碼前面或後面再添加一些字形碼。拼音碼有用現行漢語拼音方案或稍加簡化的,還有的為了縮短碼長而把聲母和韻母都用單字母或單字鍵表示的「雙拼方案」或「雙打方案」。
⑥ 漢字系統中的漢字字型檔里存放的是漢字的什麼碼
漢字系統中的漢字字型檔里存放的是漢字的字形碼,存儲的是機內碼。
⑦ 漢字字型檔所佔的儲存器容量是多少千比特
一個漢字需用16×16點陣顯示,一個位元組(Byte)有8位(bit),一位代表一個點,故一個位元組只能表示8個點,一個16×16點陣的漢字要佔32
(2×16)個位元組。3755個一級漢字共需3755×32=120160個位元組。而1KB=1024Byte,所以一級漢字字型檔需佔117KB存儲空間,取2的整數次方,答案為128KB
16×16點陣表示一個漢字,字形碼需用32位元組,
即:位元組數=點陣行數×點陣列數/8
(16×16/8)×3755/1024=117.34375KB
用24×24點陣來表示一個漢字
(24×24/8)×8836/1024=39762KB
1MB=1024KB
⑧ 漢子系統中的漢字字型檔里存放的是漢字的什麼碼
漢字系統中的漢字字型檔里存放的漢字的是C字形碼。漢字機內碼,又稱「漢字ASCII碼」,簡稱「內碼」,指計算機內部存儲,處理加工和傳輸漢字時所用的由0和1符號組成的代碼。
輸入碼被接受後就由漢字操作系統的「輸入碼轉換模塊」轉換為機內碼,與所採用的鍵盤輸入法無關。機內碼是漢字最基本的編碼,不管是什麼漢字系統和漢字輸入方法,輸入的漢字外碼到機器內部都要轉換成機內碼,才能被存儲和進行各種處理。
具體解釋
因為漢字處理系統要保證中西文的兼容,當系統中同時存在ASCII碼和漢字國標碼時,將會產生二義性。
例如:有兩個位元組的內容為30H和21H,它既可表示漢字「啊」的國標碼,又可表示西文「0」和「!」的ASCII碼。為此,漢字機內碼應對國標碼加以適當處理和變換。
⑨ 儲存一個32X32點陣漢字字形所需的存儲容量是多少
儲存一個32X32點陣漢字字形所需的存儲容量是128位元組。
首先對於32X32點陣不存在灰度變化,故每個點只有亮滅兩種情況
因此每個位元組中每一個bit均可對應點陣中的一個點,而一個位元組有8個bit。
且此處共有32X32=1024個點即對應需要1024bit。
故此處需要1024/8=128B(B表示位元組)
(9)漢字字型檔存儲漢字字形擴展閱讀
用點陣表示漢字字形時,字形碼就是這個漢字字形的點陣代碼根據顯示或列印質量的要求,漢字字形編碼有16×16,24×24,32×32,48×48等不同密度的點陣編碼。點數越多,顯示或列印的字體就越美觀,但編碼佔用的存儲空間也越大。
當一個漢字需要顯示或列印時,需要將漢字的機內碼轉換成字形編碼,它們也是一一對應的。漢字的字形點陣要佔用大量的存儲空間,通常將所有漢字字形編碼集中存放在計算機的外存中,稱為「字型檔」,不同字體(如宋體、黑體等)對應不同的字型檔。
出現顯示需要時才到字型檔中檢索漢字並輸出,為避免大量佔用寶貴的內存空間,又要提高漢字的處理速度,通常將漢字字型檔分為一級和二級,一級字型檔在內存,二級字型檔在外存。
點陣的編碼和存儲簡單,無需再轉換就直接輸出,但字形放大後會走形。
⑩ 漢字字型檔存儲的是漢字的什麼碼
字型檔中存放的僅是漢字的字形;碼表中是A漢字的輸入碼;
漢字的變換由系統軟體完成輸入碼到漢字的內碼的轉換;
系統軟體同時從字型檔中取出字形數據在屏幕上顯示輸入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