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微型計算機中,存取速度最快的存儲器是什麼
在微型計算機中,存取速度最快的存儲器是內存儲器。
1、軟盤:軟盤上有防寫口,當防寫口處於保護狀態(即防寫口打開)時,只能讀取盤中信息,而不能寫入,用於防止擦除或重寫數據,也能防止病毒侵入。
2、硬碟:是微機上最重要的外存儲器,它由多個質地較硬的塗有磁性材料的金屬碟片組成,每個碟片的每一面都有一個讀、寫磁頭,用於磁碟信息的讀寫。硬碟是目前存取速度最快的外存。
3、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作為存儲介質的半導體集成電路製成的電子盤已成為主流的可移動外存。電子盤又稱「優盤」,可反復存取數據。
4、光存儲器:是利用激光技術存儲信息的裝置。目前用於計算機系統的光碟可分:為只讀光碟(CD-ROM、DVD)、追記型光碟(CD-R、WORM)和可改寫型光碟(CD-RW、MO)等。光碟存儲介質具有價格低、保存時間長、存儲量大等特點,已成為微機的標准配置。
(1)電腦存儲器抄寫器哪種好擴展閱讀
內存儲器分類:
1、隨機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
隨機存儲器是一種可以隨機讀∕寫數據的存儲器,也稱為讀∕寫存儲器。RAM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是可以讀出,也可以寫入。讀出時並不損壞原來存儲的內容,只有寫入時才修改原來所存儲的內容。
二是RAM只能用於暫時存放信息,一旦斷電,存儲內容立即消失,即具有易失性。
2、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
ROM是只讀存儲器,顧名思義,它的特點是只能讀出原有的內容,不能由用戶再寫入新內容。原來存儲的內容是採用掩膜技術由廠家一次性寫入的,並永久保存下來。
它一般
用來存放專用的固定的程序和數據。只讀存儲器是一種非易失性存儲器,一旦寫入信息後,無需外加電源來保存信息,不會因斷電而丟失。
3、CMOS存儲器(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ctor Memory,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內存)。CMOS內存是一種只需要極少電量就能存放數據的晶元。
由於耗能極低,CMOS內存可以由集成到主板上的一個小電池供電,這種電池在計算機通電時還能自動充電。因為CMOS晶元可以持續獲得電量,所以即使在關機後,他也能保存有關計算機系統配置的重要數據。
㈡ 計算機存儲器的分類
計算機存儲器可以根據存儲能力與電源的關系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一、易失性存儲器(Volatile memory)是指當電源供應中斷後,存儲器所存儲的數據便會消失的存儲器。主要有以下的類型:
1、動態隨機訪問存儲器,英文縮寫寫作DRAM,一般每個單元由一個晶體管和一個電容組成(後者在集成電路上可以用兩個晶體管模擬)。
特點是單元佔用資源和空間小,速度比SRAM慢,需要刷新。一般計算機內存即由DRAM組成。在PC上,DRAM以內存條的方式出現,DRAM顆粒多為4位或8位位寬,而載有多個顆粒的單根內存條的位寬為64位。
2、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英文縮寫寫作SRAM,一般每個單元由6個晶體管組成,但近來也出現由8個晶體管構成的SRAM單元。特點是速度快,但單元佔用資源比DRAM多。一般CPU和GPU的緩存即由SRAM構成。
二、非易失性存儲器(Non-volatile memory)是指即使電源供應中斷,存儲器所存儲的數據並不會消失,重新供電後,就能夠讀取存儲器中的數據。 主要種類如下:
1、只讀存儲器: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可擦除可規劃式只讀存儲器、電子抹除式可復寫只讀存儲器
2、快閃記憶體
3、磁碟:硬碟、軟盤、磁帶
(2)電腦存儲器抄寫器哪種好擴展閱讀:
存儲器以二進制計算容量,基本單位是Byte:
1KiB=1,024B=210B
81MiB=1,024KiB=220B=1,048,576B
1GiB=1,024MiB=230B=1,073,741,824B
根據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1541)和歐洲聯盟(HD 60027-2:2003-03)的標准,二進制乘數詞頭的縮寫為「Ki」、「Mi」、「Gi」,以避免與SI Unit國際單位制混淆。
但二進制乘數詞頭沒有廣泛被製造業和個人採用,標示為4GB的內存實際上已經是4GiB,但標示為4.7GB的DVD實際上是4.37GiB。
對於32位的操作系統,最多可使用232個地址,即是4GiB。物理地址擴展可以讓處理器在32位操作系統訪問超過4GiB存儲器,發展64位處理器則是根本的解決方法,但操作系統、驅動程序和應用程序都會有兼容性問題。
㈢ 常見的儲存器有哪些
易失性存儲器就是和非易失性存儲器的唯一區別在於前者掉電數據會被清除。
1、 易失性存儲器的代表就是RAM,RAM又分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和SRAM(靜態隨機存儲器),他們之間不同在於生產工藝的不同,SRAM保存數據是靠晶體管鎖存的,DRAM保存數據靠電容充電來維持。SRAM的工藝復雜,生產成本高,所以貴,容量比較大的RAM我們都選用的是DRAM。而且SRAM速度較快。
2、 RAM既然是存儲器就要傳輸數據,傳輸數據就是通信。通信又分同步通信和非同步通信。前面我們所說的DRAM和SRAM都是非同步通信的,速率沒有SDRAM和SSRAM快。所以現在大容量RAM存儲器是選用SDRAM的。S(Synchronous同步)
3、 現在電腦裡面用的內存條就是RAM。我的電腦台式機用的是DDR3SDRAM,我的手機用的是DDR4 SDRAM,我的嵌入式開發板用的是DDR2 SDRAM。那麼DDR SDRAM和SDRAM的區別在於DDR(double data rate)雙倍速率。SDRAM只在時鍾的上升沿表示一個數據,而DDR SDRAM能在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表示一個數據。DDR也一步步經過改良出現了一代、二代、三代,現在也有四代。
4、 Cache常見於CPU中,cache實質屬於SRAM,所以是造價高,但是速度快,比DRAM快,在電腦中體現在cache(sram)比內存(dram)快,所以cache作為CPU和內存之間通信的橋梁。
5、 那麼cache是怎麼加快CPU和內存的通信的呢?先了解cache是要解決CPU和內存之間的什麼矛盾。矛盾在於:CPU讀取速度快,而內存給的速度慢,這樣CPU要接一會數據等一會,浪費了CPU處理時間。我們把CPU常讀取的內存的數據放到cache中,CPU讀取cahce很快,這樣CPU就免了等待時間,CPU的處理速度就提高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cache怎麼知道哪些是CPU的常用數據?其實cache存儲的是PU剛用過或循環使用的一部分數據,就是做一些數據的緩存。所以cache又叫緩存。
6、 非易失性存儲器常見的有ROM,FLASH,光碟,軟盤,機械硬碟。他們作用相同,只是實現工藝不一樣。
7、 光碟、軟盤和機械硬碟都很好理解,不做解釋。
8、 ROM(Read Only Memory)在以前就是只讀存儲器,就是說這種存儲器只能讀取它裡面的數據無法向裡面寫數據。實際是以前向存儲器寫數據不容易,所以這種存儲器就是廠家造好了寫入數據,後面不能再次修改。現在技術成熟了,ROM也可以寫數據,但是名字保留了下來。
9、ROM分為MASK ROM、OTPROM、EPROM、EEPROM。MASK ROM是掩膜ROM這種ROM是一旦廠家生產出來,使用者無法再更改裡面的數據。OTPROM(One Time Programable ROM)一次可變成存儲器,出廠後用戶只能寫一次數據,然後再也不能修改了,一般做存儲密鑰。EPROM(Easerable Programable ROM)這種存儲器就可以多次擦除然後多次寫入了。但是要在特定環境紫外線下擦除,所以這種存儲器也不方便寫入。EEPROM(Eelectrically Easerable Programable ROM)電可擦除ROM,現在使用的比較多因為只要有電就可擦除數據,就可以寫入數據。
10、 FLASH是一種可以寫入和讀取的存儲器,叫快閃記憶體,FLASH也叫FLASH ROM,有人把FLASH當做ROM。FLASH和EEPROM相比,FLASH的存儲容量大。FLASH的速度比現在的機械硬碟速度快,現在的U盤和SSD固態硬碟都是Nandflash。FLASH又分為Norflash和Nandflash。
㈣ 常用的存儲器種類
ROM:只讀存儲器。ROM所存數據,一般是裝入整機前事先寫好的,整機工作過程中只能讀出,而不像隨機存儲器那樣能快速地、方便地加以改寫。ROM所存數據穩定,斷電後所存數據也不會改變。
RAM可以分為SRAM(靜態隨機存儲器)和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
SRAM它是一種具有靜止存取功能的內存,不需要刷新電路即能保存它內部存儲的數據。優點是速度快,不必配合內存刷新電路,可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缺點是集成度低,功耗較大,相同的容量體積較大,而且價格較高,少量用於關鍵性系統以提高效率。
DRAM是最為常見的系統內存。DRAM只能將數據保持很短的時間。為了保持數據,DRAM使用電容存儲,所以必須隔一段時間刷新(refresh)一次,如果存儲單元沒有被刷新,存儲的信息就會丟失。
S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是在DRAM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為DRAM的一種,同步是指Memory工作需要同步時鍾,內部命令的發送與數據的傳輸都以時鍾為基準;動態是指存儲陣列需要不斷的刷新來保證數據不丟失;隨機是指數據不是線性依次存儲,而是由指定地址進行數據讀寫。
DDR SDRAM又是在SDRAM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這種改進型的DRAM和SDRAM是基本一樣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可以在一個時鍾讀寫兩次數據,這樣就使得數據傳輸速度加倍了。這是目前電腦中用得最多的內存,而且它有著成本優勢。
年終總結不出彩
登錄
NETSOL
NET
存儲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儲程序和各種數據,並能在計算機運行過程中高速、自動地完成程序或數據的存取。存儲器單元實際上是時序邏輯電路的一種。按存儲器的使用類型可分為只讀存儲器(ROM)和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兩者的功能有較大的區別,因此在描述上也有所不同。存儲的基礎部分分為ROM和RAM。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常見存儲器分類圖示
RAM:隨機存取存儲器是與CPU直接交換數據的內部存儲器。它可以隨時讀寫,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為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中的程序的臨時數據存儲媒介。當電源關閉時RAM不能保留數據。如果需要保存數據,就必須把它們寫入一個長期的存儲設備中(例如硬碟)。RAM和ROM相比,兩者的最大區別是RAM在斷電以後保存在上面的數據會自動消失,而ROM不會自動消失,可以長時間斷電保存。
ROM:只讀存儲器。ROM所存數據,一般是裝入整機前事先寫好的,整機工作過程中只能讀出,而不像隨機存儲器那樣能快速地、方便地加以改寫。ROM所存數據穩定,斷電後所存數據也不會改變。
RAM可以分為SRAM(靜態隨機存儲器)和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
SRAM它是一種具有靜止存取功能的內存,不需要刷新電路即能保存它內部存儲的數據。優點是速度快,不必配合內存刷新電路,可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缺點是集成度低,功耗較
㈤ 電腦的存儲器有幾種電腦的內存分幾種
存儲器分兩種一種叫做外存包括硬碟軟盤U盤3寸5寸等一大堆存儲的東西,另外一種叫做內存。內存可從多方面分類,傳輸特性上分為sd ddr edo 等,引腳上分72線184線240線等,傳輸速率上分133 266 333 400 533 667 800 1066等具體看你想知道哪些。
㈥ 計算機的存儲器有哪兩種
電腦中的存儲器大致可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主存,即內存;一類是輔存,即外存。
二者的重要區別之一,就在於他們與CPU之間的物理連接方法不同。與CPU地址線直接相連的存儲器就是內存,而通過介面與CPU間接相連的存儲器就是外存。連接方式的不同,直接導致了二者與CPU之間通信方法的不同。
電腦中的存儲器是用來存儲計算機信息的。存儲器是電腦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之一。
(6)電腦存儲器抄寫器哪種好擴展閱讀:
電腦存儲器特點:
1、內存(主存)。內存又分為隨機讀寫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前者主要用於大容量內存儲器和調整緩沖存儲器;後者用於存放專用的固定程序。
2、外存(輔存)。外存包括磁碟、磁帶、光碟和U盤等,特點是容量大、價格低,但存取速度較低。磁碟是最常用的外存,一般分為軟磁碟和硬磁碟兩類。
硬碟屬於外部存儲器,機械硬碟由金屬磁片製成,而磁片有記憶功能,所以儲到磁片上的數據,不論在開機,還是關機,都不會丟失。
硬碟容量很大,已達TB級,尺寸有3.5、2.5、1.8、1.0英寸等,介面有IDE、SATA、SCSI等,SATA最普遍。移動硬碟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
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為基礎,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筆記本硬碟為基礎。
㈦ 計算機存儲器可分為哪幾類只要區別是什麼
計算機存儲器可分為內存和外存兩大類。
內存和外存的區別:
1,性質不同:
外部存儲器是指除計算機存儲器和CPU緩存以外的存儲器,在斷電後仍能存儲數據。常用外存包括硬碟、軟盤、光碟、U盤等。
存儲器是計算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通信的橋梁。計算機中的所有程序都在內存中運行,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有很大的影響。
2,信息存儲方面不同:
計算機完成作業後,內存存儲設備不需要存儲任何信息。因此,如果內存中沒有信息,則在內存中找不到所需的內容。無法保存在內存模塊上。
保存的信息只能保存在外部存儲器中,如U盤和軟盤。同時,外部存儲容量大,便於攜帶,您可以隨時找到想要的存儲信息。
3,兩者的運行速度不同:
外部存儲器可以長期保存數據,交換速度比較慢,存儲器的交換速度很快,但文件不能永久保存,斷電文件消失。
內存作為一種臨時存儲設備,在計算數據或執行程序時是一種臨時存儲設備。在日常生活中,它不適合長期存儲設備,因此使用時間有限。
(7)電腦存儲器抄寫器哪種好擴展閱讀:
內存的工作速度和存儲容量對系統的整體性能、系統的規模和效率都有很大的影響。存儲器是由大規模集成電路構成的半導體存儲器。它可以分為RAM和ROM。
RAM中的信息可以隨機讀寫,但不能長期保存。一旦電源關閉,RAM中的信息將不會被保存。
隨機存取存儲器所採用的存儲單元工作原理的不同又分為靜態隨機存儲器SRAM和靜態隨機存器DRAM。
SRAM採用穩態電路(如觸發器)作為存儲單元,在正常工作狀態下存儲信息,保持穩定,可多次讀取,存取速度比DRAM快,但由於單元電路的復雜性,集成度低於DRAM,價格較高。
㈧ 電腦的儲存器有哪些種類 每種的特點是什麼 分別用在什麼地方
儲存器具有記憶功能,用來保存信息,如數據,指令和運算結果等等。
它可以分為外儲存器和內儲存器兩種。下面進行詳細說明。
1) 內儲存器(內存)
內儲存器直接與CPU相連接,儲存容量較小,但速度快,用來存放當前運行程序的指令和數據,並直接與CPU交換信息。內儲存器由許多儲存單元組成,每個單元能存放一個二進制數或一條由二進制編碼表示的指令。
2) 外儲存器(外存)
外儲存器是內儲存器的擴充。它儲存容量大,價格低,但儲存速度慢,一般用來存放大量暫時不用的程序,數據和中間結果,需要時,可成批的與內存進行信息交換。外存只能與內存交換信息,不能被計算機系統的其他部件直接訪問。常用的外存有磁碟,磁帶,光碟等。
內存一般採用半導體存儲單元,包括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以及高速緩存(CACHE)。只不過因為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儲器。S(synchronous)DRAM 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SDRAM為168腳,這是目前PENTIUM及以上機型使用的內存。SDRAM將CPU與RAM通過一個相同的時鍾鎖在一起,使CPU和RAM能夠共享一個時鍾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每一個時鍾脈沖的上升沿便開始傳遞數據,速度比EDO內存提高50%。DDR(DOUBLE DATA RAGE)RAM :SDRAM的更新換代產品,他允許在時鍾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傳輸數據,這樣不需要提高時鍾的頻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
●只讀存儲器(ROM)
ROM表示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在製造ROM的時候,信息(數據或程序)就被存入並永久保存。這些信息只能讀出,一般不能寫入,即使機器掉電,這些數據也不會丟失。ROM一般用於存放計算機的基本程序和數據,如BIOS ROM。其物理外形一般是雙列直插式(DIP)的集成塊。
●隨機存儲器(RAM)
隨機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表示既可以從中讀取數據,也可以寫入數據。當機器電源關閉時,存於其中的數據就會丟失。我們通常購買或升級的內存條就是用作電腦的內存,內存條(SIMM)就是將RAM集成塊集中在一起的一小塊電路板,它插在計算機中的內存插槽上,以減少RAM集成塊佔用的空間。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內存條有1G/條,2G/條,4G/條等。
●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Cache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概念,它位於CPU與內存之間,是一個讀寫速度比內存更快的存儲器。當CPU向內存中寫入或讀出數據時,這個數據也被存儲進高速緩沖存儲器中。當CPU再次需要這些數據時,CPU就從高速緩沖存儲器讀取數據,而不是訪問較慢的內存,當然,如需要的數據在Cache中沒有,CPU會再去讀取內存中的數據。
㈨ 計算機的存儲器可分為哪幾類,各特點
存儲系統可分為內存和外存兩大類。
內存是直接受cpu控制與管理的並只能暫存數據信息的存儲器,外存可以永久性保存信息的存儲器。存於外存中的程序必須調入內存才能運行,內存是計算機工作的舞台。
內存與外存的區別是:內存只能暫存數據信息,外存可以永久性保存數據信息;外存不受cpu控制,但外存必須藉助內存才能與cpu交換數據信息;內存的訪問速度快,外存的訪問速度慢。內存可分為:ram與rom。ram的特點是:可讀可寫,但斷電信息丟失。rom用於存儲bios。外存有:磁碟(軟盤和硬碟)、光碟、u盤(電子盤)
存儲器(memory)是計算機系統中的記憶設備,用來存放程序和數據。存儲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儲程序和各種數據,並能在計算機運行過程中高速、自動地完成程序或數據的存取。存儲器是具有「記憶」功能的設備,它採用具有兩種穩定狀態的物理器件來存儲信息,這些器件也稱為記憶元件。有了存儲器,計算機才有記憶功能,才能保證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