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得仕卡在哪裡使用
可以在超市:樂購、買得、沃爾瑪、樂購EXPRESS、卜蜂蓮花、大潤發,華聯,世紀聯華、農工商、家得利、易買得、好德便利、羅森、全家、迪亞天天、環球超市等;
也可以在大型的商場:
太平洋百貨、百盛、第一八佰伴、巴黎春天、第一百貨,恆隆廣場、聯商廈、假日百貨、龍之夢、日月光、太平洋、新世界、第二食品商店、上海全國土特產、第一食品、敘友茶莊、萬得城、永樂家電(永樂生活城)、老鳳祥、亞一金店、亨達利鍾表、紅星美凱龍、宜家等使用;
還可以在得仕卡的網上繳納水電費之類的。
拓展資料:
得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870829)(以下簡稱:得仕股份)成立於2006年10月25日, 是上海地區最早取得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證的企業之一, 於2017年2月正式登陸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 主營業務范圍包括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互聯網支付等。
截至2017年6月底,得仕股份累積的有效持卡客戶數超過5萬家,其中機構客戶的佔比超過80%。 發卡量超過一千八百萬張,在上海與北京兩地的簽約商戶門店數超過11,000家, 其中連鎖商戶佔比超過90%,建立了頗具規模的商戶網路以及穩定的銷售網路。
同時,得仕股份也建造線上線下無縫結合的支付生態閉環, 為公司未來打造開放的資源聚合平台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資料:
得仕_網路
B. 河南省瑞得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河南省瑞得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是2017-08-16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鄭州市金水區楊金路8號聚方科技園B3棟2層58號。
河南省瑞得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10105MA449MXH6C,企業法人程齊凱,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河南省瑞得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計算機系統集成;數據處理及存儲服務;計算機軟硬體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推廣、技術轉讓;會議會展服務;發布國內廣告業務;商務信息咨詢。
通過愛企查查看河南省瑞得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C. 國內測繪常用軟體
目前,國內有眾多的測量及GIS軟體,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通常會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及具體情況選擇測量軟體。事實上,任何一種軟體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功能齊全。下面就一些常用的測量軟體作簡單介紹。
(一)南方CASS
CASS地形地籍成圖軟體是基於AutoCAD平台技術的GIS前端數據處理系統。廣泛應用於地形成圖、地籍成圖、工程測量應用和空間數據建庫等領域,面向GIS,徹底打通數字化成圖系統與GIS介面,使用骨架線實時編輯、簡碼用戶化和GIS無縫介面等先進技術。
CASS 7.0版本相對於以前各版本除了在平台與基本繪圖功能上作了進一步升級之外,針對土地詳查、土地勘測定界的需要開發了很多專業實用的工具。在空間數據建庫的前端數據質量檢查和轉換上提供了更靈活、更自動化的功能。特別是為適應當前GIS系統對基礎空間數據的需要。
(二)武漢瑞得RDMS
瑞得地籍信息系統RDCIS(Read Cadastral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瑞得數字測圖系統RDMS的基礎上研製完成的。它將權屬管理與土地利用管理融為一體,建立農村與城鎮地籍管理系統軟體統一、數據結構統一、組織和管理方式統一,同時滿足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與城鎮地籍管理要求,實現農村土地和城鎮地籍的無縫一體化管理。
瑞得公司同時還開發有多種應用平台,如:瑞得CIS平台,一體化地籍信息,瑞得國土政務,城鎮地籍信息系統,土地利用規劃管理,瑞得數字測圖系統,瑞得移動測圖和瑞得掃描矢量化等。
(三)中地公司MapGIS
MapGIS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開發的、通用的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它是在地圖編輯出版系統MapCAD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對空間數據進行採集、存儲、檢索、分析和圖形表示的計算機系統。MapGIS包括了MapCAD的全部基本制圖功能,可以製作具有出版精度的十分復雜的地形圖、地質圖,同時它能對圖形數據與各種專業數據進行一體化管理和空間分析查詢,從而為多源地學信息的綜合分析提供一個理想的平台。MapGIS地理信息系統適用於地質、礦產、地理、測繪、水利、石油、煤炭、鐵道、交通、城建、規劃及土地管理專業。
MapGIS以Windows為平台,採用C++語言開發,用戶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具有掃描儀輸入和數字化儀輸入等主要輸入手段,完備的錯誤、誤差校正方法。具有圖形編輯工具及圖形處理能力。直觀實用的屬性動態定義編輯功能和多媒體數據、外掛資料庫的管理能力。地圖庫管理系統的地圖拼接、管理、顯示、漫遊和靈活方便的跨圖幅檢索能力,可管理多達數千幅地圖。採用矢量數據和柵格數據並存的結構,兩種數據結構的信息可以有效、方便地互相轉換和准確套合。
MapGIS具有矢量空間分析、DTM分析、網路分析、圖像分析功能,以及拓撲空間查詢和三維實體疊加分析能力。提供開發函數庫,可方便地進行二次開發。
圖像分析系統提供了控制點編輯環境,以完成圖像的幾何控制點的編輯處理,從而實時完成圖像之間的配准,圖像與圖形的配准,圖像的鑲嵌,圖像幾何校正、幾何變換及灰度變換等功能。
提供「電子平板」功能。
(四)超圖軟體SuperMap
北京超圖軟體股份有限公司是地理信息系統平台軟體企業,主要從事GIS基礎平台和應用平台的研究、開發、推廣和服務。SuperMap IS系列軟體廣泛應用於數字城市、國土、水利、環保、海洋、測繪、農業、林業、應急、交通、能源、市政管線、金融、通信、電力、自來水、石油石化等數十個行業。
目前,SuperMap應用產品包括:
1)SuperMap共享交換平台——SuperMap SGS。
2)超圖導航應用軟體開發平台——SNE。
3)SuperMap D系列產品。
4)野外專業數據採集軟體——SuperMap FieldMapper。
5)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管理平台——SuperMap D Manager。
6)空間數據建庫系統——SuperMap D Builder。
7)房產測繪系統——SuperMap Floor。
(五)武漢吉奧之星
武漢吉奧在國內率先推出的大型地理信息系統系列軟體——吉奧之星(GeoStar),是我國較早的自主版權的GIS平台之一。目前,吉奧產品走向了大融合、大集成,實現了面向服務的地理信息新框架。其中,多源空間信息網路共享與互操作軟體GeoGlobe實現了空間信息資源分布式管理、集中共享與服務,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提供了高效的網路化管理、集中共享與服務,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提供了高效的網路化地理信息服務。
吉奧之星系列軟體包括:
1)GeoOne一體化生產工具軟體。
2)GeoStar GIS平台軟體。
3)GeoGlobe共享服務平台軟體。
4)GeoGlobeVision三維全球動態可視化軟體。
5)GeoDodging影像勻光處理軟體。
6)GDC數據轉換軟體。
(六)北京四維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期 JX-4C DPW
北京四維遠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原中國四維測繪技術北京公司)以研製開發現代測繪高新技術產品(包括硬體和軟體)為主營方向,提供從航空攝影、航空影像掃描、航空遙感數據處理到航空遙感數據成果應用的整套解決方案。
公司產品包括JX-4 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Geolord AT自動空中三角測量軟體、SWDC數字航空攝影儀、Imatizer影像掃描儀、超自然真三維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地學工程地理信息系統、3DPT真三維可視化投影平台和GPRS車輛衛星定位服務系統等。
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JX-4C DPW,具有精度高、實用性強、質量控制有效及高質量的成果輸出等特點,在我國測繪單位廣泛應用。
D. 監控程序開始時cpu使用率100%怎麼辦
一部份系統變慢
一、軟體篇
1、設定虛擬內存
硬碟中有一個很寵大的數據交換文件,它是系統預留給虛擬內存作暫存的地方,很多應用程序都經常會使用到,所以系統需要經常對主存儲器作大量的數據存取,因此存取這個檔案的速度便構成影響計算機快慢的非常重要因素!一般Windows預設的是由系統自行管理虛擬內存,它會因應不同程序所需而自動調校交換檔的大小,但這樣的變大縮小會給系統帶來額外的負擔,令系統運作變慢!有見及此,用戶最好自定虛擬內存的最小值和最大值,避免經常變換大小。要設定虛擬內存,在「我的電腦」上按右鍵選擇「屬性」,在「高級」選項里的「效能」的對話框中,對「虛擬內存」進行設置。
2、徹底刪除程序
大家都知道,如果想刪除某些程序,可到「添加/刪除程序」中進行操作,但大家又知不知道,它只會幫你刪除程序,而不會幫你刪除該程序的注冊碼和一些登錄項目呢?要徹底刪除程序,要找回些「專業」軟體來刪除!symantec公司出品的nortonuninstall,因為有某部份破壞了某些刪除軟體的版權,故此全世界已停止出售,正因如此,symantec才出了cleansweep,不過論功能上,還是nortonuninstall更勝一壽!言歸正傳,其實除了這兩個軟體外,還有很多同類軟體都能有效地刪除程序。
3、檢查應用軟體或者驅動程序
有些程序在電腦系統啟動會時使系統變慢。如果要是否是這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從「安全模式」啟動。因為這是原始啟動,「安全模式」運行的要比正常運行時要慢。但是,如果你用「安全模式」啟動發現電腦啟動速度比正常啟動時速度要快,那可能某個程序是導致系統啟動速度變慢的原因。
4、桌面圖標太多會惹禍
桌面上有太多圖標也會降低系統啟動速度。Windows每次啟動並顯示桌面時,都需要逐個查找桌面快捷方式的圖標並載入它們,圖標越多,所花費的時間當然就越多。同時有些殺毒軟體提供了系統啟動掃描功能,這將會耗費非常多的時間,其實如果你已經打開了殺毒軟體的實時監視功能,那麼啟動時掃描系統就顯得有些多餘,還是將這項功能禁止吧! 建議大家將不常用的桌面圖標放到一個專門的文件夾中或者乾脆刪除!
5、ADSL導致的系統啟動變慢
默認情況下Windows XP在啟動時會對網卡等網路設備進行自檢,如果發現網卡的IP地址等未配置好就會對其進行設置,這可能是導致系統啟動變慢的真正原因。這時我們可以打開「本地連接」屬性菜單,雙擊「常規」項中的「Internet協議」打開「TCP/IP屬性」菜單。將網卡的IP地址配置為一個在公網(默認的網關是192.168.1.1)中尚未使用的數值如192.168.1.X,X取介於2~255之間的值,子網掩碼設置為255.255.255.0,默認網關和DNS可取默認設置。
6、字體對速度的影響
雖然微軟聲稱Windows操作系統可以安裝1000~1500種字體,但實際上當你安裝的字體超過500 種時,就會出現問題,比如:字體從應用程序的字體列表中消失以及Windows的啟動速度大幅下降。在此建議最好將用不到或者不常用的字體刪除,為避免刪除後發生意外,可先進行必要的備份。
7、刪除隨機啟動程序
何謂隨機啟動程序呢?隨機啟動程序就是在開機時載入的程序。隨機啟動程序不但拖慢開機時的速度,而且更快地消耗計算機資源以及內存,一般來說,如果想刪除隨機啟動程序,可去「啟動」清單中刪除,但如果想詳細些,例如是QQ、popkiller 之類的軟體,是不能在「啟動」清單中刪除的,要去「附屬應用程序」,然後去「系統工具」,再去「系統信息」,進去後,按上方工具列的「工具」,再按「系統組態編輯程序」,進去後,在「啟動」的對話框中,就會詳細列出在啟動電腦時載入的隨機啟動程序了!XP系統你也可以在「運行」是輸入Msconfig調用「系統配置實用程序」才終止系統隨機啟動程序,2000系統需要從XP中復制msconfig程序。
8、取消背景和關閉activedesktop
不知大家有否留意到,我們平時一直擺放在桌面上漂亮的背景,其實是很浪費計算機資源的!不但如此,而且還拖慢計算機在執行應用程序時的速度!本想美化桌面,但又拖慢計算機的速度,這樣我們就需要不在使用背景了,方法是:在桌面上按滑鼠右鍵,再按內容,然後在「背景」的對話框中,選「無」,在「外觀」的對話框中,在桌面預設的青綠色,改為黑色......至於關閉activedesktop,即是叫你關閉從桌面上的web畫面,例如在桌面上按滑鼠右鍵,再按內容,然後在「背景」的對話框中,有一幅背景,名為Windows XX,那副就是web畫面了!所以如何系統配置不高就不要開啟。
9、金山毒霸升級也可造成系統變慢
如果你升級了金山毒霸後發現系統速度變慢,PU佔用率一直很高,那麼這個問題可能就是毒霸升級文件惹的禍,如果有朋友也在升級之後發生該狀況,請進行以下處理:首先進入毒霸的安裝目錄,找到KAExtend.DAT這個文件,然後把它刪除,接著點擊毒霸「工具/在線升級」,在線更新KAExtend.DAT這個文件,最後重啟電腦即可解決此問題。
10、把Windows變得更苗條
與DOS系統相比,Windows過於龐大,而且隨著你每天的操作,安裝新軟體、載入運行庫、添加新游戲等等使得它變得更加龐大,而更為重要的是變大的不僅僅是它的目錄,還有它的注冊表和運行庫。因為即使刪除了某個程序,可是它使用的DLL文件仍然會存在,因而隨著使用日久,Windows的啟動和退出時需要載入的DLL動態鏈接庫文件越來越大,自然系統運行速度也就越來越慢了。這時我們就需要使用一些徹底刪除DLL的程序,它們可以使Windows恢復苗條的身材。建議極品玩家們最好每隔兩個月就重新安裝一遍Windows,這很有效。
11、更改系統開機時間
雖然你已知道了如何新增和刪除一些隨機啟動程序,但你又知不知道,在開機至到進入Windows的那段時間,計算機在做著什麼呢?又或者是,執行著什麼程序呢?那些程序,必定要全部載完才開始進入Windows,你有否想過,如果可刪除些不必要的開機時的程序,開機時的速度會否加快呢?答案是會的!想要修改,可按"開始",選"執行",然後鍵入win.ini,開啟後,可以把以下各段落的內容刪除,是刪內容,千萬不要連標題也刪除!它們包括:[compatibility]、[compatibility32]、[imecompatibility]、[compatibility95]、[molecompatibility]和[embedding]。
E. 徠卡TS02-2全站儀數據如何上傳
1、安裝和設置數據傳輸軟體;
F. 瑞得gps踩點怎麼踩不起了 只能查看不能保存
你好朋友瑞德踩點踩不急只能查看不能保存不能保存至系統規定的所以說保存不了的只能看一下
G. 瑞得r93t架設方法
操作步驟:
1、先將儀器連接好。
2、將基準站與天線分別架在兩個腳架上,電台掛在架基站的腳架上。
3、電瓶連接線分別接在電台、基準站機頭上。
4、大天線連接在電台上就可以了。
瑞得r93t是高端主板,多星座接收,支持BDS、GPS、GLONASS。專業的ABS+PC工業外殼及高品質材料的環保橡膠防水圈,獨特工業設計,IP67級防護,可水下1米浸泡,抗3米自然跌落,品質更佳。4G內存,海量存儲,功能全面,配置升級。主機狀態智能提醒,主機閃電升級,故障智能診斷。即插即用的高速USB,無需安裝驅動,連上電腦即可傳輸數據。
H. 瑞得r93i怎麼樣
作為一款高級精度產品,整體外觀小型化、輕量化為主要基調,線條硬朗、極致輕巧的外觀便於攜帶外出測量作業。尺寸:135*135*84.75mm,重量:0.97KG
產品功能:
1、高性能銀河平台,Linux操作系統,搭配8Gb iNAND存儲器(支持32G擴展)
2、收發一體化電台:
1)內置收發一體電台模塊,典型作業距離3KM,滿足小范圍作業需要;
2)支持外置發射電台 5W/25W/35W,典型作業距離10km,滿足遠程距離作業需要;
3)頻率范圍410MHz-470MHz,支持GMSK/4FSK調制方式,全頻覆蓋主流頻段;
4)支持多種通訊協議,包括SOUTH、TrimTalk450S、Satel、ZHD、HUACE等,同時支持自定義south+通訊協議,定製協議參數;
5)空中波特率支持9600bps/19200bps,通道數量120(支持擴展,自定義頻點)
3、高效網路:
雙通道藍牙設計,主機、手簿信號實現雙向傳輸,共享手簿全網通網路,網路RTK作業體驗更輕快。
4、藍牙功能:
1)藍牙WIFI一體化設計,省時、省空間,穩定性更強
2)Bluetooth 4.0標准超長距離藍牙,採用高效穩定的數據傳輸技術,兼容2.1標准,信號傳輸穩定,應用便利靈活
5、WIFI功能:
1)802.11b/g/n協議標准,支持WiFi數據鏈功能,接收機可接入WIFI,通過WIFI進行差分數據播發或接收
2)WIFI熱點功能:任何智能終端均可接入接收機,對接收機功能進行個性化定製;通過WIFI,工業手簿、智能終端等數據採集器可與接收機進行數據傳輸
I. 南京桂瑞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南京桂瑞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2017-02-27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棲霞街道廣月路9-13號。
南京桂瑞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114MA1NFHE58W,企業法人桂冠,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南京桂瑞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信息技術研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通訊設備銷售;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會務會展服務;面向成年人開展的培訓服務(不含國家統一認可的職業證書類培訓)。(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一般項目:軟體銷售;信息安全設備製造;信息安全設備銷售;實驗分析儀器製造;實驗分析儀器銷售;計算機軟硬體及外圍設備製造;計算機軟硬體及輔助設備零售;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製造;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銷售;機械零件、零部件加工;機械零件、零部件銷售;軟體開發(除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外,憑營業執照依法自主開展經營活動)。
南京桂瑞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南京桂瑞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J. 詢問關於「媒體等同」的案例
一個案例,看一下。很長,但詳細。
從中國網頁第一侵權案看網路糾紛的管轄權問題
原告:瑞得(集團)公司
被告:東方信息服務公司(簡稱東方公司)
〔案情介紹〕
原告屬下的「瑞得在線」是經國家工商局和信息產業部批准,專門從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業務的機構,1996年11月開展經營活動,經營的業務是信息服務。1997年,原告根據本公司的業務特點,經過廣泛論證並聘請企業形象策劃設計專家參與研究討論,建立了體現瑞得在線企業形象和業務的瑞得在線主頁。
1998年12月上旬,原告公司內部員工和部分客戶反映,稱在互聯網上發現了與原告瑞得在線首頁基本相同的被告的首頁。原告對此進行了調查,發現員工和客戶反映的情況屬實。經原告將被告的首頁和原告的1998年9月的首頁進行比較,發現被告(網頁上簡稱東方信息服務公司)的首頁基本上抄襲了原告的首頁,其整體版式、色彩、圖案、欄目設置、欄目標題、文案、下拉菜單的運用等完全照搬原告首頁,有10個圖案,14個欄目標題及9處文案原封不動地取自原告瑞得在線的首頁。
原告認為,作為新興的「第四媒體」,互聯網上的首頁如同雜志的封面和報紙的頭版一樣,是信息站點整體結構的反映,是信息內容的重要索引,並通過視覺感塑造一個信息企業的形象,通過獨家欄目向國內外客戶提供信息服務,對吸引設計製作主頁的客戶,吸引網路廣告主客戶和網上購物客戶,具有多方面的示範功能和極大的經濟價值。原告之「瑞得在線」為製作本首頁,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如原告之瑞得在線自行研究開發的「看中國」搜索引擎,投入博士學歷的專業人士,配置專用伺服器,經過一年多時間,開發出了包含百萬條信息的資料庫,並在原告的首頁上發布。而被告首頁照抄了「看中國」搜索引擎的圖標及文案,實際的鏈接指向卻不是「看中國」的搜索引擎,誤導了客戶,給原告的研究成果造成嚴重的知識產權侵害。
原告認為,被告首頁照抄了原告首頁,包括整體版式、色彩、圖案、文案,使客戶對原告之瑞得在線的企業形象產生歧義,把經營范圍和經營實力不一樣的兩個企業等同起來,對原告造成直接的非經濟損失。同時被告首頁照抄了原告首頁,包括欄目設置,欄目標題,而實際的鏈接指向並不一致,影響了原告獨家欄目的聲譽和訪問率(等同於電視媒體的收視率),導致首頁廣告客戶的流失,對原告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
因此,原告認為其對本網頁享有受法律保護的著作權和知識產權。而被告未經原告授權,擅自照抄,變造原告瑞得在線的首頁,其行為嚴重的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損害了企業形象和經營活動,給原告造成重大的經濟和非經濟損失,顯屬不正當競爭行為。因而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在國內外信息網和國內有關新聞媒體上向原告賠禮道歉,並賠償原告製作首頁費用,經營損失,名譽權損失199900元。
被告東方公司於1999年3月30日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出管轄異議,被告在「管轄異議書」中稱: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9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在本案中,被告的住所地在四川省宜賓市,而非北京市海淀區,而原告也未能向被告提供可證明其訴稱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發生地和侵權行為結果地)」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內的證據。同時被告認為,本案是因互聯網網頁著作權侵權而提起的訴訟,而互聯網不同於傳統的傳播媒體,並具有其本身的特點,我國以往有關侵權訴訟案件管轄的法律規定是否適用於此類案件,目前尚於明確的法律規定。據此,認為海淀區人民法院對本案無管轄權,應當將本案移送四川省宜賓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
海淀區人民法院審查後認為,被告東方公司的管轄異議不能成立,理由如下:
第一,瑞得(集團)公司的主頁在製作完成後,是儲存在其特定的硬碟上並通過自有的WWW伺服器向外界發布的,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主機接觸(包括瀏覽、復制)該主頁內容,必須經過設置在瑞得(集團)公司住所地的伺服器及硬碟。鑒於瑞得(集團)公司以主頁著作權侵權為由提起訴訟,是基於其主頁被復制侵權這一理由,因此原告伺服器所在地區應視為侵權行為實施地。
第二,瑞得(集團)公司不但訴稱東方公司復制其主頁這一特定的行為,而且還訴稱該行為的直接後果是東方公司的主頁為訪問者所接觸。鑒於我國目前的聯網主機和用戶集中分布於海淀區等一些特定的地區,因此,海淀區亦應視為侵權結果發生地。
第三,東方公司在提出管轄異議的同時,並未舉證證明瑞得(集團)公司的主頁內容是瞬間存在的或處於不穩定狀態。
被告東方公司不服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於1999年5月4日提出上訴。上訴狀認為海淀區人民法院的裁定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其事實和理由如下:
第一,被告認為,任何互聯網用戶(包括被告在內)在訪問或「接觸」原告的主頁時,沒有且不可能在存儲有該主頁的伺服器上進行任何復制行為,故北京市海淀區不是且不能視為原告訴稱的侵權行為實施地。
被告認為,復制是著作權法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概念,其直接後果是一份或多份復製品的產生,以再現作品。我國《著作權法》第52條規定,復制是「指以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為」。但該條款所指的「復制」是針對傳統的著作權法而言,而網路空間上的復制的概念並不完全與傳統的著作權法中的復制概念相同,如後者的復制及其復製品是永久性的,而前者的復制行為可以是臨時的(或稱暫時復制),其復製品也可以是一次性的,如計算機的隨機存儲器(RAM)對作品的復制,即作品在用戶計算機顯示器上的再現。
互聯網用戶(包括被告在內)在互聯網上訪問或瀏覽他人的網頁或主頁時(如原告的主頁),是首先通過數字傳輸將網頁以數字方式從該網頁所在的遠程計算機或伺服器下載到用戶的計算機上(又稱本地計算機),爾後暫時存儲在用戶計算機的隨機存儲器內,再通過用戶計算機的顯示器和相應的瀏覽器軟體顯示出來。在網頁的傳輸過程中,並沒有復制行為發生,也未產生新的復製品,而在用戶計算機上顯現的網頁(可以稱之為作品)也只屬於一次性復製品,若用戶未將該網頁存儲在其計算機的硬碟、軟磁碟或通過列印機列印出來(即永久復制和永久復製品),那麼在用戶關機後,該一次性復製品即隨之消失,無任何復製品永久保留下來。在上述整個瀏覽和轉存儲過程中,用戶也沒有在網頁所在的遠程計算機或伺服器的硬碟上進行任何復制行為,而且網頁的所有者也不可能讓用戶在其遠程計算機或伺服器進行任何復制行為(當然遠程登錄即Telnet方式除外,但此顯然不適用於本案)。
具體到本案,被告認為,包括被告在內的互聯網用戶在訪問(或按海淀區人民法院裁定所稱「接觸」)原告的主頁時,並未在原告存儲有其主頁的伺服器上進行任何復制行為。根據上述理由,由於被告並未在存儲有原告主頁的伺服器上進行任何復制侵權行為,因此該伺服器的存放地(北京市海淀區,假設事實如此)就不能構成原告所訴稱的侵權行為實施地。
據此,被告認為海淀法院裁定認定北京市海淀區為侵權行為實施地是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的。
第二,被告認為,海淀區人民法院裁定認定北京市海淀區為侵權結果發生地證據不足。
被告人為,被告的主頁製作完成並上載到互聯網中某一伺服器上後可以為其他互聯網用戶所訪問或「接觸」,但這種訪問或「接觸」只具有可能性,而並不具有客觀必然性。若用戶不知道被告的網址,就不可能訪問或「接觸」到被告的主頁,在互聯網上有大量的主頁或網頁不為公眾所知悉和訪問即是例證。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但原告並未向法庭提供互聯網用戶在北京市海淀區通過互聯網訪問或「接觸」到被告主頁的客觀證據,未能證明何人、何地、通過何種方式在該區訪問了被告主頁。
被告認為,海淀法院裁定稱「我國目前的聯網主機和用戶集中分布於本區(即海淀區)等一些特定的地區」,並不能充分證明這些聯網用戶實際訪問了被告的主頁(「聯網主機」實際與本案的「接觸」無關)。而且,根據被告所掌握的證據材料,在原告起訴之前,實際上只有為數極少的人訪問過被告的主頁,而這些人並不是通過海淀區內的「聯網主機」或其他計算機進行訪問的。
據此,被告認為,海淀法院裁定將北京市海淀區視為侵權結果發生地證據不足。
1999年6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做出裁定,維持海淀法院關於本案管轄的裁定,本案仍由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審理。
〔案例評析〕
1.傳統司法管轄權理論在網路空間面臨的問題
Internet,中文譯名為「國際互聯網」。它是一個建立在現代計算機技術基礎上的成千上萬相互協作的網路以及網路所承載的信息結合而成的集合體,它是計算機數字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產物,是正在到來的信息社會的基礎。從表現形式上看,Internet不僅是一張網路,還包括網上的信息。從功能上講,Internet是電話系統、郵政服務、新聞媒體、購物中心、信息集散地、音像傳播系統等功能結合而成的一個整體。
Internet是計算機網路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它運用客戶/伺服器(Client/Server)技術以及傳輸控制協議和Internet協議(TCP/IP)將全球原本獨立的計算機網路連為一體,其中最具商業價值的一種功能就是環球廣域網(World Wide Wed),簡稱WWW,或稱「三W網」,它是由許許多多的網址(Web Site)連接而成的。網址,又稱網點,是環球廣域網的用戶在Internet上存在和與他人共享信息的方式,用戶在環球廣域網上運行一種被稱為瀏覽器(Brouser)的軟體,可以在自己的網址上存放信息,也可以主動搜尋和瀏覽其他網址上的信息因此,由環球廣域網(World Wide Web)形成的空間被稱為「網路空間(Cy-berspace)」。網路空間有以下一些特性:
第一,全球性。這是網路空間最重要的特點,也是據以產生大量跨國法律問題的基礎。計算機網路技術已經使全球100多個國家的上億個用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這一數據正在迅速膨脹,同時這種聯系徹底打破了物理空間上的有形界線,包括國界和任何地區界線。Internet用戶可以自由地互相訪問、交流、共享信息,開展跨國商業活動。Internet從形成時起就是跨越國界的,這正是它的價值和影響所在。網路空間的一體化的自由狀態是其全球性的結果,隨著加入Internet的地區和用戶的增多,網路空間也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擴充和膨脹。
第二,管理的非中心化。Internet核心技術本身決定了網路空間在管理上的非中心化傾向,Internet上的每一台機器都可以作為其他機器的伺服器(server),所以,在網路空間里沒有中心,沒有集權,所有機器都是平等的。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徹底地控制和有效地管理Internet,這正是許多問題產生的根源。
正是由於網路空間具有以上的種種特殊性,隨之出現了大量現實的矛盾沖突,比如,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社會秩序的維護需要平衡;行業利益、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需要綜合考慮;各國的文化道德差異需要新的協調方式。同時這些沖突也非常明顯的體現在法律領域,管轄權就是其中一例。
傳統管轄權理論,不論是國際私法中的管轄權還是國內民事糾紛管轄,它都有一個管轄基礎。管轄權基礎就是指一個國家的法院有權審理具有民商事案件的根據。根據傳統的司法管轄理論和實踐,這些基礎或者根據有三:
一是以地域為基礎或者根據。訴訟所涉及的法律關系的要素,無論是主體、客體還是法律事實,總是與某一國的管轄權或者某一法院的地域具有空間上的關聯,這種空間關聯就構成該國或者法院行使管轄權的地域基礎。具體表現為如下形式:當事人住所,包括原告的住所,被告的住所或者原、被告的注冊地、經營地等;訴訟原因發生地,比如侵權行為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訴訟標的所在地、被告財產所在地。
二是以當事人國籍為基礎。以當事人國籍作為管轄權的依據,通常被稱為屬人管轄權原則。它是以當事人的國籍為連結因素,認為不管當事人現居住境內還是境外,當事人國籍國的法院均對其有管轄權。該原則符合國家主權原則,其目的在於保護本國公民的利益。法國、盧森堡、義大利和葡萄牙等國既採用原告國籍又採用被告國籍作為管轄基礎。
三是合同糾紛中以當事人意志為基礎,合同自由原則允許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把他們之間的爭議提交某一國法院或者某地的法院審理,該國法院或者該地法院便可行使管轄權。比如中國民事訴訟法也規定:「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用書面協議選擇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法院管轄。」
綜上所述,當事人的住所、國籍、財產、行為、意志以及其他事實都可以成為某國法院對涉外民商事案件的管轄或者某個法院對某一民事案件管轄的基礎。
但是Internet動搖了傳統司法管轄的基礎。在此,我們且不論網路空間的非中心化傾向和新主權理論對國家司法管轄權的否定,只談談網路空間的全球性對司法管轄區域的影響。
就某一特定的法院而言,它的管轄區域是確定的,有著明確的地理邊界,或稱物理空間。網路空間本身則無邊界而言,它是一個全球性的系統,無法將它像物理空間那樣分割成許多領域,分割也毫無意義,它與物理空間不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而且,網路空間是不可視的,可視的只是Internet的外部設備,如電腦終端、電話線等,而這些決不是網路空間的表現形式和地理范圍的標志。
同時,當事人的住所、國籍、財產、行為、意志等因素之所以能成為管轄的基礎,是因為它們和某管轄區域存在著物理空間上的關聯,如住所和財產的坐落、行為的發生、國籍的歸屬、意志的指向等。然而,一旦將這些因素適用到網路空間,它們與管轄區域的物理空間的關聯性頓時喪失。你無法在網路空間中找到住所、有形財產,也難以確定活動者的國籍或一次遠程登錄發生的確定地點,你只能知道某一對象的存在和活動內容,根本無法確認登錄者的身份。
我們具體以侵權主體的確定為例說明這個問題。如果,侵權人是一個申請了域名的法人,找到它的住所地較為簡單,登錄到CNNIC一查就有了。因為,根據我國的域名注冊管理辦法,只有法人和其他具有經營資格的企事業單位才有資格申請並取得域名,因此,如果它有自己的域名,通過CNNIC就可以查到它的注冊地或者經營地,即使是在國外注冊的,到相關國際域名注冊網站也能查到。不過其中仍有困難之處,因為現在的域名注冊往往通過在線的方式進行,如果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審查不嚴,申請人提供了虛假的資料,查找起來就更不容易了。更大的問題是侵權人是自然人的情形。因為,在互聯網路中,自然人的身份、地址確定,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技術上可能,但這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財力,這在經濟上是不劃算的。另外,就眾多的個人主頁、個人的郵件組構成著作權侵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規定:「提供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對著作權人要求其提供侵權行為人在其網路的注冊資料以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無正當理由拒絕提供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追究其相應的侵權責任。」雖然,該解釋規定了服務商提供注冊資料的義務並規定了不履行義務的責任。但是,網民上網時肯定要提交自己的相關資料,眾所周知,網民在網路上的注冊資料的真實性是很值得懷疑的,而法律不可能要求服務提供商保證網民資料的真實性,因為,如果這樣做的話,互聯網的發展和應用只是一種空談。
所以,管轄既以某種相對穩定的聯系作為基礎,網路空間的不確定性使網路活動本身幾乎體現不出與網路活動者有穩定聯系的傳統因素,即使能夠通過其他途徑予以查明,使之適用於當事人的網路活動也往往會喪失合理性。而且,這時,Internet所帶來的管轄權沖突問題,並非僅僅是主權意義上的問題,而更為具體的是物理空間的管轄權規則的具體適用問題。
2.各國解決管轄權困境的實踐
目前有關Internet案件的司法實踐多數發生在美國,下面我們通過幾個相關案例看看美國的司法實踐。
案例一:莫里茨公司(MARITS INC)訴網金公司(CYBERGOLD INC)案。網金公司是一家加利福尼亞州的公司,它在該州擁有網址。網金公司在網址上提供了一項有關新服務的廣告,期待Internet用戶看到並成為其潛在顧客。有311位密蘇里州的居民訪問了該網址,其中多數是位於密蘇里州的莫里茨公司的職員。莫里茨公司於1996年4月向密蘇里東區法院起訴,控告網金公司侵犯其商標權及進行不正當競爭。網金公司認為密州法院的管轄缺乏足夠的事實基礎,要求該法院放棄管轄,拒絕受理。
密蘇里州東區法院於1996年8月19日作出裁決,認為被告僅有Internet與密蘇里州聯系的方式滿足了密蘇里州長臂法案及美國憲法修正案第14條之適當程序條款(Due Process)所規定的管轄權要件,密蘇里州法院享有管轄權。
密蘇里州長臂法案規定,任何人或公司,無論是否本州居民,如在本州內有交易行為或民事侵權行為,都在本州法院管轄范圍之內。這一管轄的前提是不違背憲法關於適當程序的規定,適當程序要求外州被告和與法院所在州之間達到「最低限度的接觸(Minimum Contact的」。根據聯邦第八巡迴法院的解釋,當被告與法院轄區接觸時,能夠並且應當預料到今後有被該法院傳喚的可能性;而且據此立案不與公平交易(Fair Play)和實質公正(Substantial Justice)原則相抵觸時,足夠的接觸方為成立。該巡迴法院設立了5個檢測「最低限度的接觸」的標准:(1)與管轄區接觸的性質;(2)接觸的數量;(3)接觸的原因;(4)州法院就此開庭對本州的利益幫助;(5)雙方方便原則。
前三個因素至關重要。
首先是Internet接觸的性質問題,網金公司通過網址為其將來的服務項目進行宣傳,建立用戶名單並期望用戶進入,盡管網金公司自稱只是「被動保留網點」,法院卻認為,如果密州居民向網金公司寫信詢問有關服務項目的事宜,網金公司就能夠自動地,不加區分地向所有訪問其網址的用戶回復。所以,網金公司有意向所有Internet用戶傳送廣告,盡管這種接觸的性質對於行使管轄權來說是全新的,法院仍傾向於行使管轄權。
至於接觸的數量,網金公司311次傳送廣告的行為,被法院認為是故意通過與密蘇里州貿易謀求利益。
第三個因素的滿足在於,這場訴訟是侵權之訴,侵權損害至少部分地來自於與網金設置網點有關,在網點上建立用戶名單中被控侵權行為的一部分。
在述及僅憑電腦能否達到足夠接觸時,密州法院認為:「通過電腦,企業可以同時和幾個州交流,網路通訊不同於電話,就在於它傳遞的信息可能被收訊人和其他一切想看到的人共享,所以,當現代科技使全球交流更簡單易行時,必須相應拓寬管轄權行使范圍。」
案例二:英賽特公司(Inset Systems)訴英斯科申公司(Instruction SetInc.)案。一家叫做英斯科申的馬薩諸塞州公司在Internet上作廣告,使用一個被位於康涅狄格州的原告英賽特公司認為侵犯了其商標權的域名,原告遂在康涅狄格州法院起訴。1996年4月17日,康涅狄格州法院裁決認為自己擁有管轄權,因為被告故意將廣告發往康涅狄格州(雖然也發往其他各州),而康涅狄格州有10000個Internet用戶可能進入該網址。法院甚至沒有考慮實際訪問該網址的康涅狄格州居民的數量。
這兩個案例案情相似,兩案的法院傾向於將網址的存在行為行使管轄權的事實根據。那麼,網址能否構成新的管轄基礎。
根據傳統管轄理論,能成為法院行使管轄權的根據都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與當事人有關的因素自身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並且是可以確定的;二是該因素與管轄區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度。上述的傳統管轄基礎都滿足了這兩個條件,因此,要判斷網址是否可以成為新的管轄基礎,必須對它能否滿足這兩個條件進行考察。
首先,網址具有相對穩定性。網址存在於網路空間之中,它在網路空間中的位置是可以確定的,它的變更要通過服務提供商來進行,需要一定的程序,所以在特定的時間段內,它是可以確定的。網址在網路空間中的地位類似於居所在物理空間中的地位。同一個人可以有多個居所,也可能有多個網址。網址和人之間的聯系是緊密的,網址擁有人有權利通過網址收發信息,也有權利允許別人利用自己的網址收發信息。信息、網址和擁有人之間的關系也具有相對穩定性,是可以查明的。所以,網址基本滿足關於穩定性的要求。
其次,網址與管轄區域之間的關聯度。網址與物理空間的關聯有兩條途徑:一是受制於網址的ISP所在的管轄區域,這是網址存在的靜態事實就能決定的關聯,並且是充分的關聯,正像居所和居所地的關聯一樣;二是網址活動涉及到其他網路參加者時,與其他參加者所在管轄區域的接觸,這種接觸能否使該管轄區域的法院獲得管轄權,是前述案例所涉,也是必須加以解決的。
網址活動可以是靜態的消極活動,如維持一個BBS,也可以是動態的積極活動,如向特定的人發送電子郵件。網址與其他網路參加者的接觸也由此分為消極接觸和積極接觸,二者所體現的主觀上的關聯程度是不同的。將信息放在網址上任人讀取,與讀取者構成放任的關聯;信息發送給人讀取,則與接收者構成故意的關聯。後者顯然比前者更為充分。無論哪種接觸,都可能在客觀上給他方造成損害或與他方產生爭端,從而形成客觀上的關聯。和在物理空間中一樣,這種客觀上的關聯本身一經證明即是充分的。但這里就會出現問題了。一方面,如何確定網路空間中的侵權或者契約發生的地點,在舉證上十分困難。另一方面,使網址擁有人受制於他從未以身體到過的區域的司法管轄,這可能使法院的管轄權無限擴大。涉及涉外案件時,這涉及異國司法管轄權的無限延伸,從而影響他國的司法管轄權,進而導致主權的擴大和縮小。另外,管轄權的確定必須考慮糾紛當事人的利益,合理平衡當事人的利益是確定管轄的依據之一。如果使網址擁有人受制於他從未以身體到過的區域的司法管轄,無疑會給網址擁有人的利益形成極大的威脅,破壞了雙方的利益平衡,是不符合的法律公平、公正原則的。因此,如果承認消極接觸構成充分關聯,像前述兩個判例中法院所堅持的那樣,則每一個網址擁有者在邏輯上就會不確定地受制於世界上任何有Internet服務的國家的管轄權,不僅威脅他國代表主權的司法管轄權,並且會嚴重損害一方當事人的利益。
在解決上述管轄權問題上,我國司法已經開始了實踐。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44次會議通過,並自2000年12月21日施行的《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就在這方面作了規定。該《解釋》第1條就規定了網路著作權案件的管轄: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對難以確定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侵權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司法解釋,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行為結果地)或被告住所地管轄,這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傳統原則,但在這里,「侵權行為地」一詞有了新的含義。一般情況下,「侵權行為地」是指「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即侵權作品通向網路的臨界點(指「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網路伺服器」,經過託管後,用戶可以通過網路直接登錄)和實施侵權操作的計算機或伺服器(根據《解釋》的條文,我們理解應該包括實施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終端以及其侵權行為實施者的內部網路伺服器)。當以上兩地都難以確定時,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這等於把「侵權結果地」視為侵權行為地,此時方與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基本相同。可以看出,《解釋》對網路案件的管轄原則是以被告住所地和侵權行為實施地管轄為一般,以侵權行為結果地管轄為例外。
應當講,該司法解釋符合管轄理論中的穩定性原則和關聯性原則,但實際中,操作起來不無困難。網路的管轄不像傳統民事糾紛,弄清楚何處侵權、何人侵權不太困難,而網路上主體的虛擬性特徵使尋找侵權主體非常之難,本條規定的網路伺服器所在地就很難確定。首先,從網上得知網路伺服器所在地的途徑是通過IP地址識別,這顯然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即使判斷出在某個城市,又如何確定它到底託管在哪一處呢?這類信息都不是公開的,而且由於它的專業性又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掌握的。至於被告住所地,對於一個申請了域名的侵權人來說,找到它的住所地很簡單,登錄到CNNIC一查就有了,但對於大量的個人侵權人卻無從查找。因此缺乏操作性。